Ⅰ 可燃冰相关英文翻译
实验1的标准化来竖直切片的自强度标绘在了图4中. 另一点,这之中发生了多次晶核过程.但是,我们也该注意到,在竖直切片中所成像的区域是在水平切片中所成像的区域的三倍之大.所以,由于在竖直切片中存在着更多的水,在间隙中的少量水的转换不能强制导致图像中所呈现的强度的大幅下减,同时,与在水平切片中发生的晶核作用相比,在竖直切片中发生的晶核作用显得更均匀.很显然,要想在更小的切片区域观察到水合物的形成对于空间来说的不均匀,我们需要更加精确得监督或观察水合物的形成过程.
Ⅱ 求可燃冰的有关资料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天然气水合物
别名:可燃冰、固体瓦斯
英文名:Natural Gas Hydrate
化学式:CH4·8H2O
外观: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形成的笼状结晶
密度:0.9 g/cm³
主要成分:甲烷
状态:固态块状物
存在环境:低温高压的环境
相关推荐
干冰
页岩
天然气
纳米材料
页岩气
沼气
死亡冰柱
氯化银
煤气
火石
雷酸汞
碳酸
钾
核裂变
核聚变
煤炭
液化石油气
石油
原油
冷泉
组成结构
可燃冰正在加载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也称为可燃冰、甲烷水合物、甲烷冰、天然气水合物、“笼形包合物”(Clathrate),分子式为:CH4·nH2O,现已证实分子式为CH4·8H2O。。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英译为:Flamma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形成天然气水合物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有极强的燃烧力,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碳的电负性较大,在高压下能吸引与之相近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构成笼状结构)。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甲烷气则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便趋于崩解。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可用mCH4·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每单位晶胞内有两个十二面体(20 个端点因此有 20 个水分子)和六个十四面体(tetrakaidecahedral)(24 个水分子)的水笼结构。其水合值(hydratation value)20 可由 MAS NMR 来求得。 甲烷气水包合物频谱于 275 K 和 3.1 MPa下记录,显示出每个笼形都反映出峰值,且气态的甲烷也有个别的峰值。
字太多了
Ⅲ 海底蕴藏大量“可燃冰”[CH48H2O].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完全燃烧
A、可燃冰[CH4?8H2O]中有三种元素抄,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8H2O+2O2
点燃
.
CO2+10H2O,由此可得可燃冰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0.故B说法错误;
C、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哪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最大,哪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最高.其中氢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是20,,氧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是16x8=128,碳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是12,因此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说法错误;
D、从可燃冰[CH4?8H2O]的化学式看,C、H、O原子个数比为1:20:8,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Ⅳ 关于可燃冰的论文
“可燃冰”:未来的洁净能源当人们提到能源时,浮现在脑海中的常常是燃烧的火焰,而绝不会是冰块。
火与冰本来是两种相反的物质形态。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未来洁净能源的最大一部分也许蕴藏在海底,以冰冷的能够燃烧的冰状晶体形式存在。
“可燃冰”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它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气体与水分子组成的一种类冰结晶化合物的固体物质。透明无色的“可燃冰”外形似冰,能够燃烧。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的“笼子”,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每个“笼子”里面“关”着一个天然气分子(主要成分为甲烷)。关进“笼子”的分子除了甲烷外,还可以是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小分子的气体,它们被统称为气水化合物。
据估计,20.7%的陆地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绝大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其资源量是陆地上的100倍以上。
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矿产,“可燃冰”具有如下的特征:
1.“可燃冰”能量密度高。每立方米的固体水合物,可释放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其能量密度是普通天然气的2~5倍。
2.“可燃冰”杂质少,无污染。燃烧后几乎不会产生有害污染物质,尤其是生成的致癌物质二氧化硫要比燃烧原油或煤低两个数量级,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3.“可燃冰”形成条件复杂。需要低于10℃的温度和大于100个大气压的压力等环境条件。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区域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陆地上的高纬度永冻区,另一种是水深大于300~500米的海洋中在海底之下0~1500米之间的孔隙地层。另外,一些天文学家指出,在巨大的地外天体及其卫星中,“可燃冰”也是重要的化合物。
4.“可燃冰”分布广、资源丰富。科学家的评价结果表明,“可燃冰”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仅海底区域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4,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科学家推测,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资源量是迄今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煤、石油及天然气矿床的甲烷当量的两倍。
5.“可燃冰”矿层厚、规模大。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60处,矿层最厚可达数百米。
科学家指出,凡是以往用天然气生产的化肥、化纤等物品,都完全可以使用“可燃冰”制造。由此可见,在石油之后,“可燃冰”有望成为人类的又一支柱能源。
“可燃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从60年代开始,西方工业化国家一直在“可燃冰”的研究领域捷足先登。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非常重视“可燃冰”的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美国和日本已经提出,计划在2010年实现对“可燃冰”的大规模商业开采。
开发利用“可燃冰”的利弊
天然气水合物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至今仍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首先是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同时,陆缘海边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起来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
另外,天然气水合物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天然气水合物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对各种海底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最近,日本等国在开采天然“可燃冰”的试验上获得了成功。开采试验是在加拿大西北部进行的。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日本等国的试验成功,必将大大加快天然“可燃冰”进入人类现代生活的进程。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信息说,在今后的10年中,要开发出实用技术,将其运用于日本近海海底的“可燃冰”开采。
我国“可燃冰”研究现状
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鉴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重要的资源和环境意义,且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相对滞后,在我国开展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特别是圈定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远景区、探明其资源量、监测和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对海洋环境和海底工程的影响、预测灾害趋势以及研究并建立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的高新技术体系,已成为我国资源和环境研究领域的当务之急。
根据显示标志在地震勘测线上出现的范围,大致可圈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面积为8000多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也有重要显示,表明这一区域内天然气水合物有相当大的资源前景。另外,在我国的东海陆坡海域也有类似重大发现。专家认为,这些发现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将“可燃冰”研究列为国家研究开发计划,进行资源勘察、开采和运输的研究。
2002年3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模拟实验室中合成了“可燃冰”,并成功地点燃了提取出的气体。由于各海域地质条件不同,所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分和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将为技术勘察和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Ⅳ 关于可燃冰有哪些介绍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170立方米的天然气。经粗略统计,在地壳表面,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据相关调查表明,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不过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无疑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了新的曙光。
Ⅵ 可燃冰用英文怎么说急!!!!
combustible ice
Ⅶ 给我一篇写气温上升带来的影响及针对地球升温的原因,同时号召大家爱护环境的英语作文。最好有翻译成中文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将于12月7日到18日召开,目前,全球相关专家都在“摩拳擦掌”,一些国家也纷纷在会前表姿态,避免做减排“罪人”。可是,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关注看似杞人忧天的“100年后全球气温上升2℃”?科学家在对数千份科学文件进行精心研究后,系统描述了地球气温升高后全球面临的灾难。
气温上升1℃美国粮仓变大漠非洲沙漠成桑田
美国南部地区是美国的大粮仓,尤其是沙山地区出产美国最好的牛肉。但这片广阔的土地全是沙质结构。换言之,在6000多年前,美国的气温比现在高1℃的时候,这片肥美的草原当时是寸草不生的大漠。因此,如果全球气温再上升1℃的话,美国的“粮仓”将重新变回大漠,从而将人类逼出这一地区。
今天全球最热的撒哈拉大漠可能会变得湿润起来,重现6000年前岩画中大象、水牛和野羊在肥美草原上巡游的美丽景象。而11000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峰一直戴着的雪白冰帽将不复存在,使得整个非洲大陆成为真正的无冰世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冰雪也将全部融化。
受全球气温升高1℃影响最大的还有热带的珊瑚。其中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排量增加,增加的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使得海水的酸性大增。
气温上升2℃海水上升7米1/3动植物消亡
假如气温上升2℃,地球又会怎样呢?亲历过2003年欧洲夏天热浪的人或许知道,这将是莫大的灾难。在2003年的那场热浪中,至少有 30000人死于酷热。
气温上升2℃,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盖将彻底融化,从而使得全球海洋的水平面上升7米。科学家做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大约125000年前,地球的气温比现在平均高出1℃至2℃,结果全球的冰盖全部融化。因此,当气温上升2℃时,全球的山脉都会受影响,比如为利马河提供水源的安第斯山系的冰架将全部消失。
全球的食物,尤其是热带地区的食物将大受影响。三分之一的动植物种群因为天气变化而灭绝。科学家估计,如果我们还想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 以内,那么从现在起还有10年时间让人类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气温上升2℃,疟疾患者也会增加,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列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热带生存的按蚊是疟原虫的主要传播体。地球平均气温上升,蚊虫生存的季节和地区也将发生变化,因此,以前未发生过疟疾的地区,也会因有按蚊传播而产生疟疾的危险。
气温上升3℃气候彻底失控上演生态灾难
气温上升3℃是地球的一个重大“拐点”,因为地球气温一旦比现在上升3℃,就意味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人类再也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
气温上升3℃的灾难核心区将是南美洲的亚马逊热带雨林。由于气温上升,今天仍占地1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将频频遭遇火灾。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干旱使得亚马逊热带雨林无力防火,一个小小的雷击都有可能引发热带雨林大火,最终甚至烧毁整个热带雨林。一旦树林消失,亚马逊雨林上取而代之的将是荒漠。
气温上升3℃将使南部非洲和美国西部开始出现更大面积的沙漠,使得成百上千万原来从事农牧业的人被迫背井离乡。
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夏季干旱高温与冬天极冷相伴而来,一些低海拔的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
海洋大循环也将会停止,在数千米到1万米的深海处流动着的海流,大约2000年来一直在绕地球一周,被称为海洋大循环,它起着稳定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引起海水温度上升,以及格陵兰岛冰雪融化,海水中盐分的浓度减少,本来该沉入深海的海水沉不下去,从而有可能导致海洋大循环停止。有关专家说,一旦海洋大循环停止,地球气候就会变得很不稳定,某些地区也有可能突然变得很寒冷。
气温上升4℃人类口粮吃紧欧洲人大迁徙
气温上升4℃对于地球的大部分地区来说都是灾难。这意味着数10亿吨被冰封在南北两极和西伯利亚的二氧化碳气体将释放出来,进入臭氧层,从而成为全球变暖的倍增器。此时,北冰洋所有的冰盖将全部消失,北极成了一片浩瀚的海洋,这是地球300万年来首度发生这样的现象,北极熊和其他需要依赖冰为生的动物将彻底灭绝。南极的冰盖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南极洲西部地区的冰盖将与大陆脱离,最终海平面上涨,从而使全球的沿海地区再度被海水吞没。在欧洲,新的沙漠开始形成,并且向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土耳其扩展。在如今温度宜人的瑞士,夏季的气温将高达48℃,比现在的巴格达还热。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将彻底没有冰雪,裸露出巨大的岩石。由于气温持续保持在45℃,欧洲人被迫向北迁居。
在全球平均气温上升4℃的情况下,北极地区气温可能达到16℃,地中海沿岸地区水资源将减少70%,美洲的玉米和谷物产量将减少40%,而亚洲一些国家的水稻产量将减少30%。
4℃的升温幅度并不会在全球平均分布,陆地比海洋的升温要快,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北冰洋地区的升温幅度也会更大。气候变化也将对人类活动产生部分影响,尤其是对供水、农业生产、极端气温和干旱、森林山火和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的严重影响。
气温上升5℃至6℃地球将面临彻底的灾难
科学家们在加拿大北极圈内发现了鳄鱼和乌龟的化石。这说明5500万年前,这些动物曾经在加拿大北极圈内生活过。因此,一旦全球气温上升5℃至6℃,绿色阔叶林将重现加拿大北极圈,而南极的腹地也会有类似的情景。然而,由于陆地大部分被淹没,动植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将有 95%的种类灭绝,地球面临着一场与史前大灭绝一样的劫难。
甲烷水合物将崩解,甲烷水合物是甲烷气体与水的化合物,也被称为可燃冰。现在,大部分可燃冰深藏于海底、南极大陆冰层和永久冻土层内。地球平均气温上升5℃,冰和冻土融化,甲烷水合物就有可能崩解。科学家担心,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大量会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气体就会释放到空气中,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地球气候变暖。(据人民网)
气温升高导致北极冰雪融化,北极冰架持续消失,这导致北极熊的生存空间大大减少。
Ⅷ 跪求~!~!用英文简单介绍可燃冰~!~!在线等!!!
二楼的是用翻译软件了吧。哎,不会就算了。
加我QQ我帮你17356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