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苏高考语文10部名著
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家(巴金),边城(沈从文),雷雨(曹禺内),女神(郭沫若),呐容喊(鲁迅),老人与海(海明威),欧也尼葛朗台(巴尔扎克),哈姆雷特(莎士比亚)。都很常考,而且从今年来看,江苏高考十大名著已确定(见上),考试中以中国的居多,上面的前七部。中国一块前二者(红楼,三国),情节复杂,内容丰富,出题灵活,思想也深刻许多,所以考试最多,其次是家和呐喊,雷雨、边城题目也不少,女神考得一般很少。外国的基本上是轮番上阵,没什么太大主次。几乎每部都要认真阅读原著,加以理解,做上较多题目,有些题最好背诵下来(万金油),可灵活套用。回答完毕。
② 江苏2020年语文高考默写背诵是哪些篇目我是社会考生想参加2020年江苏高考
荀子 ·劝学》(节选)2
2.庄子 《逍遥游》(节选)2
3.韩愈 《师说》3
4.杜牧 《阿房宫赋》3
5.苏轼 《前赤壁赋》4
6.《诗经 ·卫风·氓》4
7.屈原 《离骚》(节选)4
8.李白 《蜀道难》5
9.杜甫 《登高》5
10.白居易 《琵琶行》5
11.李商隐 《锦瑟》6
12.李煜 《虞美人》6
13.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6
14.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
15.《论语》《孔子语录》6
16.孟子 《鱼我所欲也》6
17.诸葛亮 《出师表》7
18.陶渊明 《桃花源记》7
19.郦道元 《三峡》8
20.刘禹锡 《陋室铭》8
21.范仲淹 《岳阳楼记》8
22.欧阳修 《醉翁亭记》8
23.周敦颐 《爱莲说》9
24.《诗经 ·秦风·蒹葭》9
25.曹操 《观沧海》9
26.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
27.王维 《使至塞上》10
28.李白 《行路难》10
29.杜甫 《春望》10
30.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0
31.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10
32.李贺 《雁门太守行》10
33.杜牧 《泊秦淮》10
34.李商隐 《无题》10
35.范仲淹 《渔家傲》11
36.晏殊 《浣溪沙》11
37.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11 1 《菁英名校工作室》内部备考资料
38.陆游 《游山西村》11
39.辛弃疾 《破阵子》11
40.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11
41.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11
42.龚自珍 《己亥杂诗
③ 江苏语文高考适合怎样的辅导书
我高考语复文用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制,真的不是推销什么的,我也不夸大其词说5·3有多好多神圣。不过相对于其它复习资料,5·3的题目每年都会更新,都是上一年各个大市的一模二模三模题,还有各个大省的高考题。
除此之外,上面的基础知识都很完备,从拼音错别字修改病句,到语言运用文言文还有阅读作文,都很全面。我只用了这一本,在上面做了很多功夫,总之我个人感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并且5·3有江苏考生专用本。虽然复习资料什么的都可以是浮云,关键是靠自己,当然5·3也不例外,要看你怎么好好利用了。不过说实话,作为一名文科生,我真的觉得5·3很值得好好用一用。
④ 关于江苏语文高考要求
会有的,应该马上就会发给你的。 立足书本,还要学会迁移,现在挺多文言文阅读短文里的词并不是书本上接触过的,那就需要你的灵活判断,联系上下文分析的能力,很多时候还可用排除法辅助你完成选择。
⑤ 江苏高考总分多少
江苏高考总来分750。
2019年4月源23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做综合发布,介绍了《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以及江苏省《实施方案》的主要框架与内容。
葛道凯在会上宣布: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江苏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定为“3+1+2”。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数外采用全国卷。
(5)语文高考江苏扩展阅读
考试时间:
1979年-2002年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
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改为每年6月7、8、9日。
2020年,高考时间为7月7日-8日。
2020年,北京高考为7月7日至10日。
⑥ 江苏高考语文大概多少分普遍
要看试卷的难度,就这两年的高考来说,我是12级的毕业生,我当时考的分数是内106分,我是一所重点中学,所以容这个分数在班里算是中下的水平了,就今年的试卷来说,会比较难一些,全省平均分比较低90到100分差不多
⑦ 江苏高考语文多少分满分
江苏高考语文也是160分,作为满分的,这是固定的
⑧ 高考怎么把语文考好(江苏)
前边的选择题没的说,一定要注重日常积累,多做些题。
关于阅读:
文言文阅读测试强调在“整体理解上的读读背背”,以引导考生对祖国传统语言文化具有初步的认识和积淀。测试分为三个部分:
默写。默写的内容,是在规定背诵的篇幅中,用选择的形式让学生默写,这一形式在于突破文言文“只考共同篇目”的概念,这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也为了避免有些考生复习阶段只限于“共同篇目”的现象,有利于学生重视课本学习,使用好各自的版本,使自己对文言文的积累能厚实一些。
加点词的解释,复习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测试以理解文言词语为重点要求,试题中选择的加点词,一般都是较常见和典型的文言实词,复习时,要能联系上下文,能准确地理解出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文言文语段阅读理解题分为课内语段与课外语段,课内语段为分叉形式。课内与课外语段主要是测试学生对已学过的课文片断与课外浅显语段的理解。
总之,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必须落实到实处。
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语言测试材料为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以课外为主。阅读材料力求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现代文测试的重点一是认读能力,也就是考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和辨析能力。其次是理解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再次是分析和质疑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复习,如记叙文要能分析记叙文的要素,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理解把握体现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和文章中心的关键词、句的含义,领会表达方式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说明文复习要能把握说明对象及主要特征,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能理解关键性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效果等。议论文复习要能正确地把握论点,能掌握论据的论证方法,并能理解修饰、限制性词语和关键性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体会恰当词序、句序的表达效果,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关于作文:
1、文以意先
(1)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材料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自选”不是自由选.重要的是“角度”须从材料来,要求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自拟题目”,“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须从角度来;“自选文体”,“或叙写故事,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要求的是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而不是没有文体的“四不像”。此外,材料作文往往还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真情实感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2)审读材料,明确主题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按余闻的话说,就是“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可见,正确审读材料,仍然是新材料作文立意的关键。因此,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审读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摘取中心词句法。主要用于内容褒贬分明、中心比较明确的材料。即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摘取材料中的中心句或能概括材料意义的提示性的语句作为材料立意的突破口。
②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对材料中涉及的人物、行为以及结果等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归纳出材料主旨进行立意的一种方法。通常,概括这类材料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根源等。
③寓意透视法。主要用于寓意型的材料。它往往以一篇童话、一则寓言故事、一首寓言诗等形式出现,它看似浅显、生动、幽默,却含蓄、深刻、具有感染力。这类材料主旨隐藏在材料中。要把握这种隐蔽性、暗示性,揭示材料的寓意。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善于从中联系现实生活,由物及人(社会),挖掘其中的含义。
⑨ 江苏高考语文课外名句
先秦】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小雅·车辖》)
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1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周语下》)
14.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
15.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18.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19.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
2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2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23.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 (《礼记·礼运篇》)
2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篇》)
25.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
26.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2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2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中庸》)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子张问入宫》)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2.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3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3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3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3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3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4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4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4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4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5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5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三十三章)
5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5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5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5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
58.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篇》)
5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6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6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6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6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6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水》)
6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6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6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
69.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
也。 (《荀子》)
7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7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
75.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两汉三国】
7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7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7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7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8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8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8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8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志须立也,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8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
8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8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
8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8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唐宋】
8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
90.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丘迟《与陈伯之书》)
9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9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9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9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9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9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9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
9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9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00.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二首》)
101.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二首》)
10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10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10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10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10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7.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10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09.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11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11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1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11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
11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115.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11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1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11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
11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12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无题》)
12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122.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12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1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司马光《资治通鉴》)
12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12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12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128.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2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抒怀》)
130.汝果欲写诗,工夫在诗外。 (陆游《示子遹》)
130.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杨万里《竹枝词》)
13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3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134.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
13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36.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3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8.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13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14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14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清、现代】
14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14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14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14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4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14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148.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14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150.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