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卷语文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情况分析
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27分。
本题分别考查汉字认读、词语辨析运用、句子排列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知识点和能力点。寓知识、能力考核于语言情境和学习情境之中,使知识的掌握为言语能力的实际需要服务。
第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拼读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题中涉及的汉字均为常用字,难度不大。语境材料为课外的一段描写性文字,四个字(“无垠”的“垠”,“喧闹”的“喧”,“遥远”的“遥”,“撒网”的“撒”)由易到略难,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上看来,学生对这几个字还是较熟悉的,多数同学能准确书写出来。除了书写不规范外,其他错误较少。三个字中,“撒”字的书写错误率较高。其次是“喧”字,有的把它写成“宣”,有的写成“渲”。此类问题的出现在于学生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或写字时因粗心没注意书写的细节。
第2题(2分)考查学生的词语在语境里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错误的一项。语境材料A、深厚,B、隆重,D、源远流长,C、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鲜水产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很显然答案选择“C”。本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备选答案的设置干扰性不大,更是降低了答题难度,因此得分率相当高。
第3题(2分)考查句子排列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材料是课外的一个语段,以一只大麻雀为描写对象,打乱顺序后让考生进行归位选择。解答此题,可从大麻雀系列动作入手,看前后句式是否一致,语意是否连贯。如下: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孩子与鸟儿》作者:张秀亚)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调整语序后,未仔细检查,不注意细节,随意性较强。
第4题(8分)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积累的程度。试题分布为6册课文,既兼顾到与前3年的试题不重复,又兼顾不同朝代的古诗,还要兼顾到诗词和文言文。命题采用了两种形式:①②③④⑤题是简单的识记题,学生只要根据记忆,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⑥除了识记,学生还需理解所背诵的古诗名句才能答出。这两种形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不同层次。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识记、书写和理解的错误是造成频频失分的主要原因。如:①“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写成“园”;②“有约不来过夜半”中的“夜半”写“半夜”;③“小桥流水人家”准确率很高;④“化作相思泪”中的“作”写成“做”;⑤“亲贤臣,远小人”准确率很高;⑥杜甫的《春望》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准确率很高。
第5题(4分)侧重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状况。本题设置重在一个导向作用,即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引导教师少一些死记硬背式教学,另外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对于名著的阅读范围有所扩大,①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古代作品名称。(1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②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3分)你(阿廖沙)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 她问话中隐含着轻轻的责备(选择高尔基《童年》)①这里的“她”是谁?——外祖母。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第6题(7分)以综合性学习为设题点,主要考查看图拟写名字,对联断句,推荐温州文化名人理由。本题设三小题:
①(城市印记)温州市五马街口的这座雕塑,体现温州精神,请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2分)——如:五马奔腾。
②(妙联拾趣)温州江心屿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读音:“yun, zhao1 chao2, zhao1 zhao1 chao2 ,zhao1 chao2 zhao1 san4;chao2,chang2 zhang3, chang2 chang2 zhang3, chang2 zhang3 chang2 xiao1”)。
意思:白云每天早上涌起每天早上涌起早上涌起又早上散去,潮水经常涨潮经常涨潮经常涨潮又经常落潮。
③(追慕先贤)你认为以下“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谁最具有影响力?请推荐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备选:谢灵运、刘基、孙饴让、苏步青。
谢灵运,著名山水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被后世誉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
刘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孙诒让,他的《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对研究金文和校释古书,作出了贡献。25岁时写定的《温州经籍志》,被誉为“近世汇志一郡艺文之祖”。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
(二)“现代文阅读”情况分析
现代文阅读,共两个语篇,满分为30分。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系议论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4分。
第7题(4分)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捕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
试题为: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众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个方面概况回答。
答案如:①没有经费支撑,没有利益可图;②挨网民板砖,遭到一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
答题错误有二:一是能够找到这二点但是主要关键词缺少,批卷时视为错误;二是直接高度概括,批卷时视为错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提取不够准确、完整,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提要性、概括性语句,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还欠缺,缺乏仔细阅读的习惯。
第8题(2分)考核考生对词语在语境里的理解能力。
试题为: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感情?
答案如:“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担忧、惊讶的感情。
第9题(4分)考查对选文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试题为:A处画线句运用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运用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
答案如: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重要性。
答题错误:学生不能确定文体,混淆概念,答成“说明了……”、“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等表述较多,而能抓住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等答题要点的较少。此类学生的文体意识比较单薄,表述混为一潭,未能注重依据文体准确答题的严谨性。
第10题(4分)考查是对选文主题的进一步升华理解。这是一道材料链接的题目,也是时下较为流行的题目。
试题为: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
答案如:钟南山面对事实,没有选择沉默,具有不惧流俗的勇气,具有理性的公共精神。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做父亲》(丰子恺),系散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6分。
第11题(4分)考查考生揣摩人物的情感。
试题为: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答案如:第二段(高兴、惊喜等)第四段( 渴望、祈求等)第六段(不舍)
第12题(4分)考核考生对语句在文本里的分析理解能力。
试题为:孩子与小鸡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
答案如:①没挑担者的无情;②自己家里贫穷。
第13题(4分)考查体味景物描写句在语言情境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与作用。“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
试题为: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答案如:①温情、充满生机;②进行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们的无奈。
第14题(4分)考查结合选文内容对生活态度情感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试题为: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张?简述理由。
答案如:不应该,因为孩子还小,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颠倒是非。
(三) “古诗文阅读”情况分析
古诗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是宋词,设2小题,分值为4分。
语文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古诗文赏析就成为必备考题,它保持并不断强化了中考语文试卷的审美性和人文性。
《移家别湖上亭》是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第15题(2分)(补充点评)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字词的能力。
试题为: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答案如: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第16小题(2分)(完成随感)考查理解词作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试题为: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如:作者喜爱湖上亭的一草一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
古诗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五柳先生传》(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系课内阅读,设4小题,分值为14分。
第17小题(4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四个词(“会”“嗜”“期”“既”)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典型错误:一是完全解释错误;二是写错别字;三是望文生义。
第18题(3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一个词(“其”),B、其如土石何,“其”作副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它皆是代词。
第19题(3分)考查理解常用文言句子意义的能力。“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句得分关键在于三个点:“戚戚”、“汲汲”、“于”这三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重点实词漏译或误译。(2)句子翻译不通畅,语序混乱,句意不明。(3)学生在知道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忽视对关键字的把握,因此也就无法做到翻译的“信”“达”两要求。
第20题(4分)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力。
试题为: 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答案如:(1)因为他求的是领会书中的意旨,而不是拘于形式。(2)这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体现。
典型错误:应该说题目有点难,很多学生回答不全。很明显,此类考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本文,导致胡乱回答问题。
古诗文阅读(三)
阅读材料为《李世民畏魏征》,系课外阅读,设3小题,分值为10分。
第2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题目设置不选择题。理解难度不大,考查的四个词(“善”“辍”“毕”“尝”)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
第22题(3分)考查对重要语句意思的理解。“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本句得分关键在于四个点:“或”、“上”、“移”“威”这四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部分学生对关键词理解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可能与这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重要实词的积累有关。(2)不能结合语境理解句子,主语混淆。(3)句子翻译后没有再通读一遍,导致因语句欠通顺而失分。(4)没有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重点字词忽视“直译”。
第23题(3分)考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分析人物思想的能力。
试题为: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答案如:希望皇上知道“玩物丧志”等
(四)“作文”情况分析
第24题(60分)作文注重唤醒与触发
从2008年作文命题《下雨天真好》、2009年的《从那一刻开始》、2010年的《做一个行者》,到今年《____童心》,这是温州中考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半命题作文。学生可填空的范围很大,可选择的词语也很丰富,可以是形容词、叹词、动词等,而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从漫画、导语、提示语中,多方面阐述引导学生对童心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题目充满生活味,能激起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关注。而且此次命题避开了往年考生出现套题的弊病,套题较难。
另外,中学课本中也有类似富有童心的文章,如鲁迅、丰子恺等名人记录的童年趣事等,就是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很好的一种联系,也能给予学生不少写作上的启发与灵感。
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童心”的文章比比皆是,“童心”依然契合初中生的心灵,因为童心激发他们向往、想像与创造。在现代社会,对童心的呼唤,是一种返璞归真,童心是人最本真的东西,是人类的想像与创造之源。童心跨越童年,抵达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童心是诗意的,语文在本质上也是诗意的,从这样的角度看,拥有童心就拥有了语文的魂。
作文导语在呈现方式上与往年有所不同,图文兼顾,从多个维度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有立意的启发,还有选材的帮助,唤醒学生的写作经验,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从形式来讲,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比去年作文的可写性更强,只要是经历过童年的人,都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要脱颖而出也不易。拥有一颗本真的心,从儿童纯净的视角,看身边的人和事,在平凡中感受趣味,在平淡中领悟真谛,才是对“童心”本质上的把握和理解。如果仅理解为过去的某一阶段或童年时的某件趣事就有失偏颇,一切美好的事物上都有童心的痕迹,一切美丽的事物与童心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珍爱童心,并永远地葆有童心,这才是出题者要传达给学生的真正意图。
童心有别于童年,同时又是获取童趣的源头,童心不分年龄,不论身份,只有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所观察,有所思考,笔下才能写出富有童心、富有意趣的好文章。
2. 2011年浙江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有一句“欲其果于断”中“于”是什么用法
欲其果于断”中“于”作介词,“于断”做后置状语。这句话可翻译为:“想要让他在判断事物时果敢一些。”
3. 2011年浙江高考语文,2011浙江高考语文,2011浙江高考文综,2011浙江高考理综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给(ji)予
毛坯(pi)
强劲(jing)
人心惶(huang)惶
B、山崖(ya)
霎(sha)时
掳掠(lue) 沁人心脾(pi)
C、馄饨(n)
不屑(xie)
嫉(ji)妒
令人咋(zha)舌
D、神甫(fu)
订(ding)正
烙(lao)印
摄人心魂(hun)
解析:C项咋舌读zé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
解析:A项应为娴熟,B项定金应改为订金,定金具有法律保护作用,而订金则没有,C项应为化了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口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B、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解析:答案D,求全责备应指对他人,这道题考生一般不会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 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解析:答案B,A项句式杂糅C项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残缺宾语中心语“价格”D项“导致…… 事件”搭配不当,应加上“发生”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
A. 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 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 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解析:选C,此题学生只要抓住一个“平面”,在紧要关头,文白相济这些词语就能准确做出答案,一般来说B项首先排除
6.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有原文,大家可参看《暖瓶里的水》
作者:吕游
——《散文》2010年第10期P64
原文: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椅子在,坐它的人去;笔在,用它的人去;书在,读它的人去;文章在,写它的人去。或人在,爱去;爱在,人去;人与爱都在时,青春去,岁月去,美好时光去……
7.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2分)
示例:购买我就等于杀我
对象牙制品说“不”
(2)
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3分)
①人格化的表现方式使整个公益广告打动人心,小象的话以孩子的口吻说出,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还能促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②构图简洁,图片与文字搭配巧妙,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它们的未来将通向何方?
解析:此题在中考二模试卷中已考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8.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狭隘。
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答案:B
9.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人类应顺从自然。
B.真理是整体的。
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D.使真理向人类敲开。
答案:C
10.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3分)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适应、协调与自然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第9车厢
【俄罗斯】
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1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的问题。
②判断问题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明经 第:考取。
B. 吾所不及 嫌:疑忌。
C. 俾其守约束 俾 :使
D.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答案:D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所不及 B. 因极推引
公之逮所由使也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 逸则富以康 D.保邦于未危
醉则更相枕以卧 室西连于中闺
答案:B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答案:D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子才,无流不可,焉用赠?(3分)
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 “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韩非子:以法治国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楚辞》)
(3)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2)可以濯吾缨 可以濯吾足(3)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5)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 2011年浙江高考语文最高分
121
5. 2011年浙江高考语文最高分
应该是141
呵呵
你为什么要问语文最高分啊
是不是你自己语文分数也很高
要对比一下
啊
6. 浙江省2011高考理科状元是谁学校各科分数呢谢谢了
施朝,温州中学。总分738。语文121分,数学144分,理科综合289分,英语130分,自选模块54分。 裸分哦 哪些加了分的算个屁
7. 2011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1浙江作文题目:我的时间。
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8. 2011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1浙江作文题目:我的时间。
季羡林
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
不可复制
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9. 2011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我的时抄间
一代人袭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0. 你们觉得2011年浙江高考语文,数学,理综,英语的难度如何
语文么,第一门,不可能非常难么,要人开心点。
数学,相对去年而言,是简单很多,但是要拿高分还是不容易了。(我很郁闷的把应该拿全分的数列题算错了。)
理综,和数学一样,相对去年而言是简单很多。唉,纠结的是,生物第一题啊,第一次选的是对的,第二次被我改掉了额···。化学,粗率算了下,《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占了总共的六十多分,还好之前看过《实验化学》。物理,题目很常规,但也有陷阱,比如16题是故意的大陷阱,而且故意的有点变态了。实验题还算可以,可以看出常规中有变。大题的话,第一题浙江出品的有一份试卷上有一题很类似,当然也不出意外,因为去年都没考电磁感应。第二天不用说都看出来和样卷上哪题是不是很像呢? 最后一题,就算有能力基本也要没时间做了(所谓我的时间在理综考试面前都白搭么),空气除尘,还算是情景很新。
英语,本人英语很差,很多考试考完后都说阅读很难,当然我只是凭感觉做的,阅读变成四篇,那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最后任务型阅读从原来的为“别人”选什么变成了,总结每一段内容,这还是体现“变”。
总体而言,可以去参照2009年高考了,估计重点线在580左右,本科线在4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