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高考语文方法

高考语文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16 08:11:03

⑴ 高三如何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问题你遇到我算是找对人了
所谓语文
其实它像数学那么周密
只要你用心就好
语文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哪怕是平时的说话
又像文言文你还可以根据语境去推断
所以语文这个东西关系到很多方面
这我们平时也用到很多很多
只要你留心用心
一定可以学好
我高三时课本从来不学
高考时语文还是全校前几名
这门课没有技巧
关键是积累
离高考还有一点时间
相信还来的积
现在你可以关键从词语
成语
这些方面如手
相信你高考一定会令你自己满意的
祝愿你

⑵ 求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的复习主要集中在“字词、诗词、文言文、笔记”等基础知识之上。这类知识的学习源于课堂,课堂学习之后就是课后的一个整理、理解、背诵积累。比如背诵诗词(包括一些课外延伸的)以及诗词赏析的一些特定句式和特定用词;把文言文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虚词、句式等知识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语文学习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内容是“阅读和作文”,这两方面的提升不在考前的突击复习,而是在平时的学习、练习和积累。
在阅读方面,平时要坚持做阅读理解,如果能够做到每天至少练习一篇阅读那就更好了。做完之后与参考答案作比较:有哪些点是你没想到的?又有哪些点是回答得不够准确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后只是“哦,原来是这样”就过了,一定要学会分析你为什么没答上来,比如审错题意、阅读抓取关键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其次是坚持课内外阅读,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据课内阅读进行延伸,因为文章,包括阅读理解都会有来源说明。人选书不好选,但书选书就容易多了,你读的书越多,你就越知道怎么选。对于学生来讲,平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练习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语文作文方面要坚持练笔。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中或阅读中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三是根据考卷中的一些作文题,进行特定的训练。
对于写作的素材积累主要包括三方面:①背诵中积累。教材中优美语句、篇章、精彩片断,都是很好的素材。②现实生活中吸收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休息、文娱体育活动,还是走街串巷,或是旅游观赏、社会实践、社区活动中,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吸收。③阅读中积累,这又回到了我前面说的“坚持课内外阅读”,阅读的过程中,要多注意收集摘录,平时一有时间就可以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你的脑海和文章中。

⑶ 高考语文基础答题技巧及方法有哪些

2017年最新高考语文题型及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⑷ 高考语文技巧

解题模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议论文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某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也叫论说文。这种文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等,还有生活中的演讲、辩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 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⑸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现在试卷的第Ⅱ卷,是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于是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诚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无所作为,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
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 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
★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
★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
★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
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
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
①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1999年高考题第23题设置了两个问题:“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考场上的紧张,就有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将第一问题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结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个问题的分。
②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如2003年高考题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其中的“结合乡士情结”就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而高考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也正是紧紧围绕“乡士情结”这四个字来组织的。
③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点只能是1个,2个或4个,不可能是3个。如2003年高考题第19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刚好4点,第20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两点,第21题6分,答案要点是3点。
④看有无字数限制。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制,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当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因为这样恐怕会遗漏要点的。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
3、确定答案所在区域。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2003年高考题第20题的题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在这一题目中就明确指定了答案所在区域是“第三段”。
②根据高考命题原则确定区域。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2.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3.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分布。
③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 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 、关联词 、指代词的提示。
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是:“愈伯牙 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我们先找出“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在文中的相应位置,这样答案区域大体确定在第二节。这句话的原句是:“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从句中的“这”这个指代词可以看出,答案应在此句的上文找。在这里,指找词帮了我们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题第21题,题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我们首先找出“唐突地劝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节,我们再看第四节的首句是“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句中的“何况”这一关联词是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是要更进一步说明“劝”的原因,因此第四节也应在答题范围之内。如果不注意“何况”这个关联词就很可能遗漏答案要点了。
4、精心组织答案。
确定了答案所在区域后,剩下的事就是组织答案了。组织答案时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①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根据高考命题特点,考生是应该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的,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也都是对原文中相关词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题时决不能脱离原文材料作出想当然的答案,应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
②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增强用逻辑思维解题的意识。因为文学性文章尽管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取胜,但在解题时却绝不可被情感左右,凭感答题,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据的从文中整合出答案。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要求回答伯牙“万分兴奋感激”的原因,那么答案和问题之间应是因果关系。有的同学答:因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万分的兴奋和感激。答案本身确实是因果关系,但与题干问题对照,就会发现这个答案等于没有回答,或者说是答非所问。还有的同学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个答案确实与题干问题有了因果关系,但试想一下,一个弹奏者弹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思能被别人领悟和熟稔的现象多了,为什么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呢?其实是因为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一般人是听不懂的。所以答案中还应把这一点归纳进去才能和题干问题形成完整的因果关系。
③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句子还是用短词?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是用偏正短词还是用动宾短词?这些都得由题干问题决定。
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 往往是:何时何地,何对象干了(记叙)什么事情或者何对象怎么了。
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5、复查验证答案。
这个环节往往被考生忽视,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

⑹ 高考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

2020届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 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句子本身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3)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4)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5)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6)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7)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8)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四、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五、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六、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七、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八、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十一、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二、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三、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五、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六、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七、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八、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九、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一、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二、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三、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四、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五、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六、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二十七、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二十八、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二十九、段意的归纳

1.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三十、插叙的作用

1. 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十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1. 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2.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3.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4.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三十二、描写手法的作用

1. 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 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十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 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 公式:

(1)……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2)……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三十四、论证方法的作用

1. 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 明确知识:

(1)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2)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3)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4)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 公式: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三十五、仿写句子。公式:

1. 数清例句的字数。

2. 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3.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三十六、对对联。公式:

1. 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2. 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3. 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三十七、读图题。公式:

1.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2. 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3. 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4.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三十八、探究题。公式:

1. 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2. 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3.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4. 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三十九、名著阅读。公式:1. 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2.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3. 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4. 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四十、诗文佳句赏欣。公式:

(1)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2)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3)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四十一、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

(1)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2)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3)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四十二、文言句子划分停顿。公式:

1. 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 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 “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 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 谓语与宾语之间划。四十三、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公式:

1. 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 ……描写了(或刻画了)……

3. ……意思是……

⑺ 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有哪些

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古诗文,理解后记得更牢固
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理解之后记忆会更快。当然,背诵后也有助于理解。
(1)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2)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3)采用“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
3、勤写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⑻ 高考语文提分方法

语文整张试卷的结构整体来说就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是从大化小,就是给你大段文字从中提取对做题目有效的信息
写作是从小化大,就是给你一个观点或者让你自己寻找观点,构建出一片有结构的文章

阅读又分文言文与现代文
文言文靠积累,看你那点可怜兮兮的语文时间,根本不够!至少老师强调过的重点课文(时间实在不够的话,根据自己经验或者老师推荐,筛选15~20篇),字词特别多,易考到的选段,要很认真的逐字逐句翻译。每天不论长短,坚持翻译一篇重点文言文,重点都看完了以后买本新书,看看能不能不借助字典,笔记,直接翻译得出来就算过关。但是记得每次模拟考试之前再快速过关一下。高考前你总得稍稍放下你的数学竞赛了吧……至少100篇,去做文言文练习题,就是书店有卖的那种高考原题什么的,这种文言文实战性比较强,而且你愿意的话多多益善,到后来你会发现,常考词汇,翻译,语法现象什么的应该没有很困难。主旨类的题目你不要以为是听天由命,其实阅读也是一种逻辑思维——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凭什么阅读有唯一的答案?因为高考要的不是我们的思维,而是出卷老师的思维。我们要以他的思想去思考:既然出了一道题,为了让这道题在阅卷评分的时候不会出现太大歧义,不会遭社会大众炮轰,就一定会有能得出标答的线索。这时候就是考验理科生耐心的时候啦~意象啊,词的感情色彩啊,答题规范啊,有了基本标答的元素后,开始根据文本(文本啊,千万不要信经验,时灵时不灵)拼成一个标答。

以上关于文言文主旨的把现代文阅读也讲得差不多了。

阅读大忌:随性答题,每道题几乎都是有证据的(虽然有时候真的头疼哪里才是证据),题目问“你认为”“请你谈谈”那些都是骗人的,做阅读要将自己置身考卷之外,一切以考卷为上!

作文
对于你一个理科班的来说,文笔什么的就不是一时半会练得出来的,往立意和结构方面考虑。
阅读理解不是每篇白看的,不是做完就没有事情的。兄弟,去分析结构吧~有的阅读理解尽管本身结构乱搞,但总是有好文章的,总是有适合高考的~再不行,去买本高考满分作文,学结构去(结构分吓死人)吧。
立意(就是文章的思想)分数好像蛮高,不一定要新颖但是一定要有什么,要有深度!用你理科生聪明的大脑去分析一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甚至可以用你的一些专业知识融入人生哲学——比如:有的人生就像二次函数,在快速达到人生顶峰的同时,即将迎来的,却极有可能是无尽的深渊……之类的。尽量去分析,然后运用一点政治里面的哲学,历史里面的多重印证法(从各个方面去证明),化学的反应原理(我化学老师跟我说,其实化学就是哲学,里面蕴含了做人的道理,这些都是相同的),还有你考前做的那100篇文言文不要忘记了,里面有很多中国古代的例子。
课文里面的例子或者是你耳熟能详的例子尽量(千万)不要用,一个老师在不同作文里无数遍看到同一个例子的时候审美会疲劳,给他点新鲜“血液”(例子),他会很开心。
平时多思考思考人生,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境界在高点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再高点思考社会现象反映出的人性。最重境界是去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自己想不出来上网看看人家怎么写的。多思考对作文有帮助。

最后,考前几天请翻看小学语文书,看拼音字词去吧~

阅读全文

与高考语文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