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谈谈有关新闻报道的语文题目/
一句话概括就是提取里面的主要信息 就是把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找出来写成一句话~~在报道中可能会有许多小的地点什么的出现你只要找出一个可以概括的 比如
发生了中央气象台今天(24日)发布高温橙色警报,预计今明两天,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东北部及陕西大部、宁夏大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其中,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山西南部、山东西部、陕西东南部、河南、湖北北部、南疆盆地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三十七至三十九摄氏度,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南疆盆地等地局部温度可达四十摄氏度。
如果概括就是
中国各大地区受到热浪袭击!
『贰』 漳州三年中考试卷及分析语文
一、试卷特点 1、注重知识积累,培养语文素养。 试卷的积累与运用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①、积累运用的题型相对固定。背诵默写、口语交际一直是必考题。背诵默写一直采用7选5的模式,体现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②、近两年来,“名著阅读”题目的呈现方式为选择题和简述题,这一点值得关注。选择题选项内容覆盖面广,有助于考查学生对多部名著的掌握情况。简述题注重要求学生对重要情节、细节的把握,有利于引导学生熟读名著。 ③、综合探究题目――“傩”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图文兼备,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提炼信息的能力,所选材料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 ④、文言文比较阅读着重考查课本中常见文言实词、句子的理解,即使是课外词句的考查也属于课内文言文知识点的迁移。 2、紧扣时事热点,关注地域文化。 本份试卷紧扣时事热点话题,内容涉及网络博客(口语交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傩”文化)。网络博客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整份试卷地域特色鲜明,善于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如对“傩”文化的综合探究和阅读文材料《德远堂的文化特征》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利于开发地方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3、立足文本知识,重视理解探究。 阅读选文典范,难易适中,富有生活气息。在阅读的选材上重视选文的思想性、时代性及浓郁的地方特色,讲求选文的文质兼美。如:现代文阅读《德远堂的文化特征》、《洁净之莲》,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乡”和“做人”的教育。 试卷的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问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引导,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平台。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与此同时,命题的设计也能体现出对学生平时掌握答题技巧方法情况的考查。 4、倡导真情实感,彰显人文关怀。 本份试卷从形式到内容等方面都彰显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无论是默写、作文,还是字体的设计和提示语,都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心灵成长的实际需要,使试卷透露出浓浓的人文情怀。诗歌默写的选答、名著的选答、以及二选一的作文形式都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 另外,整份试卷设题都采用了第二人称——你,营造了学生与命题者对话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激发学生答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答题充满信心。 写作能力方面,命题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扩展学生视野。二选一的作文形式更给学生提供较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写作的文体、题材和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抒发真情实感。 二、命题评价 1、背诵默写部分缺少对现代文背诵文段的考查。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都忽视了对考生现代文背诵的考查,11年的这份中考试卷也不例外,这必将会对学生学习背诵现代文精彩段落产生消极影响。 2、自漳州中考语文试卷取消听力部分以来,积累运用部分的内容和模式一直显得较为简单固定,变化不足,很多以前听说能力部分的知识点(如词语理解辨析、语段内容的概括、根据情境回答问题等)都被遗弃了,这是近两年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失误,缺少变化、创新较少、命题内容相对狭隘死板。 3、今年名著考查的内容和难度还是比较合理的,广、细而不深、不难,考查的都是名著里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情节,不会过细过偏,片面追求细节。 4、综合探究题和阅读能力题第二题(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都是漳州地域文体。重视地域文化是近几年来漳州中考语文试卷的一大特色,只是在命题的内容和模式上似乎正遭遇瓶颈。一是材料难找,二是命题形式较为固定单一(综合探究和阅读能力)。 10、11年中考阅读能力的地域文化都是以说明文阅读的形式出现的(09年是记叙性散文),其他两道阅读能力都分别是文言文和记叙性散文,缺少对议论文的考查。算上09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能力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考查议论文。笔者认为,对于地域文化试题的命题,形式可以更加灵活,而不是只拘泥于综合探究和阅读能力;或者阅读能力的地域文化可以变换多种文体,比如议论文。笔者甚至设想,能不能将地域文化植入到写作能力部分,这应该是一个新鲜大胆的尝试,但绝不是不可行的。 另外,地域文化因地而异,漳州所辖县区文化各有差异,考生了解掌握的程度也各有不同,若是只考一个县区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势必会造成对其他县区考生的不公平。笔者的认为,是最好能设计“无差别地域文化试题”,即让每个县区的考生都有所了解,都有话可说。 所以,如何做好中考语文漳州地域文化的命题,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命题者必须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5、近几年来,对于文言文的考查,漳州中考语文试卷一直是采用课内课外比较阅读的模式命题的,这是一个亮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比较阅读,就必须体现出比较和迁移。09、10两年的中考试卷这方面做得都很好,但11年的这份试卷在这方面却不够突出。拓展还好,但比较不足。乙文考查的内容较少,功能性大大削减。 三、对12年中考命题方向的预测 1、积累运用的内容和题型模式基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2、名著阅读的命题会继续保持深、广、细的考查思路,但情节的考查应该还会是作品里的主要和重要情节。要注意名著放以阅读能力去考查的可能性。 3、综合探究和阅读能力依旧会是地域文化栖身的模式。 4、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应该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了。 5、写作能力部分命题作文(包括命题和半命题)和材料作文应该还是会分别平分半壁江山。作文命题依旧是按照“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出发,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总的来说,12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方向和模式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仍然会秉承近两年的命题传统,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关注时事热点和地域文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试卷的导向作用及教学建议 试卷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切合学生及教学实际,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对“积累与运用”教学的引导。要重视学生对古诗文背诵、名著阅读和文言文基础知识点的积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引导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资料卡片的制作和名言名句以及词语的积累和摘抄,有意识地运用归类的方法,将积累的材料(比如名句)进行梳理,进行比较式的学习记忆。扎实训练,加强实际运用,日积月累,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2、对“综合探究”教学的引导。“综合探究”是中考的重点、难点所在,要从中考涉及的常见题型入手,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参考改造,分专题训练,总结规律,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去关注社会生活,去关注时事热点,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让学生懂得“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3、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引导。既要针对各种文体特点有的放矢训练,又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扎实的训练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教授与指导,强调答题的规范性,以提高答题效率。 4、对“地方课程”教学的引导。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关注地域文化,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关注家乡的历史、人文,关注家乡的民俗风情等方面,热爱周围的人、事、物,热爱漳州。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去阅读《闽南日报》或其他一些漳州地方杂志里面的一些生活类文章和与地域文化有关的内容。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适应此类题型。 5、对“作文”教学的引导。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用真文字抒发真性情,培养积极情感和高尚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①、要求学生多积累,学习他人的长处。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多翻阅近几年中考的优秀作文,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 ②、学会选材,表达真情实感。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③、注意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鸦,只有这样,优秀作文才不致于被阅卷老师所忽视。 6、强化备课,加强交流,通力合作,收集资料,掌握动向,紧盯中考。 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利用教材,不要受到教材的限制,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学习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完成由量变以质变的超跃。
『叁』 中考冲刺如何复习,请大家指教一下
转眼之间,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逝去。在1000多次的日出日落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烦恼、有过迷惘……但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美好的青春都让我们朝气蓬勃、热血沸腾!让我们彻底抛弃中考前那仅有的一点点忐忑,让我们尽情享受胜利后那永存的一缕缕阳光,我们会自豪地说:我拼搏!我骄傲!面对中考,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掌握方法、正确应考,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下面就把正确的复习方法向同学们作一简要介绍:
一、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不仅能节约时间,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时间安排得越合理,计划制定得越科学,可供我们支配的时问就越多,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复习就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考前,我们可以把计划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四月底之前,通览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材,按照考纲要求,在注重细节的同时,明确重点内容,不留死角,即进行知识专题复习。
第二阶段:五月初到六月初。进行热点知识复习。在本阶段中,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重大时事热点以及与学生思想状况相联系的时事材料为主要内容,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六月初到中考前,进行知识再回忆、再归纳、再整合,尤其要注意自己曾经做错的试题、难以把握的题型,要克服懒惰思想和松劲情绪,培养综合能力。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制定的计划往往会和老师的复习进度相冲突,这是正常的。时间上的错开,更有利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所学知识,也符合记忆的规律。
二、认真钻研教材,抓住知识重点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知识专题复习,对我们正确迎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夯实基础,准确记忆原理。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教材的基本原理、观点进行准确地记忆。做到全面、牢固、熟练。例如,在掌握党的基本路线这一知识点时,我们不仅要准确记忆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核心内容、现实作用等知识,同时也要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原因、意义…‘对外开放的原因、作用、注意事项…‘改革的性质、目标、作用”“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地位和作用”等知识进行记忆,并且要把这些知识进行延伸,全面把握与之有关的内容,如党的基本路线与基本国情的关系、与中国成就的关系、与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关系;等等。
第二,连点成线,形成知识链条。所谓连点成线,就是以某一内容为点,全面整合教材所学知识。例如,在掌握文化这一知识时,我们就要对七八九年级的内容进行重组,找出《把握学习新节奏》《多元文化“地球村”》《终身受益的权利》《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这些课题,抓住学习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文化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进而掌握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
第三。连线成网,构建知识体系。在进行知识专题复习时,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思考,对一个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从而做到细致、全面。例如,在复习“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知识专题时,就要对所学内容进行细化: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领域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是什么?取得的这些成就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付出了哪些代价、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何才能谋求更大的
成就?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到大、由粗到细,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第四,解读课标,强化所学知识。
尽管各地所用的教材版本不同,但都依据课程标准而编写,因此,当我们在进行知识专题复习时,尤其要重视对课标的解读,掌握“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所对应的各自内容,并根据课标本身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掌握“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求我们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把握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三是知道艰苦奋斗与理想、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四是要把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抓住热点时事,全面进行解读
在中考试题中,必然要把所发生的时事热点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命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对于热点知识绝对不能放弃,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复习热点知识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要紧抓国际国内的重大热点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重大国际国内的热点知识,我们必须要全面地进行把握,例如:要重点掌握哥本哈根会议、十七届四中全会、钱学森逝世、重庆打黑、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海地地震、中美会谈;等等。
第二,要聚焦联系学生实际的热点问题。对于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热点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例如:湖南湘乡学生踩踏事件、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打击“涉黄”手机网站,中职教育农村学生免除学杂费、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人链精神”等等。,
第三。要掌握当地发生的重要热点问题。在各省的中考试题中,往往会结合本地的一些具体事例,要求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立志为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掌握当地发生的一些重要热点问题。
当我们确定复习的热点知识之外,在解读热点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把解读热点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热点知识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分析热点,知道这些热点知识具体反映了教材哪些观点。例如:在掌握哥本哈根会议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召开这次会议?会议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说明了什么?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我国在这次会议中的做法说明了什么?我国在气候问题上采取了哪些具体的举措?收到了怎样的实效?等等。
第二。要把解读热点同行为实际结合起来。在考试中,往往通过热点材料为命题情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热点,并最终着眼于学生的行为选择。因此,对于每一个热点知识,我们都要分析,看热点材料对我们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例如,在掌握钱老逝世这一热点时,我们不仅要分析钱老的行为对国家、对社会、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而且要明确我们如何向钱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去求学、去创新?等等。
第三,要把不同热点按照内在联系结合起来。在复习热点专题时,我们要善于把不同的热点材料按照一定的关系结合起来,从而深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我们在掌握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热点专题时,就要把我国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结合起来,知道科技对成就的影响、科学发展观对成就的作用;等等。
第四,要把各个热点按照一定标准组合起来。这要求我们能够对热点知识按照正正、正反等内容组合起来;从而达到强化所学的作用。例如,在掌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相关热点时,我们就要明确哪些热点材料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哪些热点材料有害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些材料让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等等。
四、掌握试题类型,了解不同解法
在思想品德中考试题中,主要有单项选择、简答、分析说明、实践与探究等题型,而每一题型也往往有各自的具体分类和不同答题要求,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这些题型的练习。例如,在简答题中,类型主要有行为要求类、模拟情境类、活动设计类、文字解读类、图表分析类、漫画赏析类、归纳概括类等不同形式,而每一种形式回答的侧重点、要求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在了解差异的同时,更要善于归纳出共性的特征,做到: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意图,通过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和命题的含义,找到题目和教材知识的连接点,即实现教材知识和材料内容的有机结合。其次,根据设问内容明确作答的要点,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切忌答非所问。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设问的既定指向来解决问题。最后,要科学组织答案,做到要点齐全,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同样的道理,对于分析说明、实践与探究等其他难度大的试题,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相应的解答方法,科学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从而游刃有余地解答各类题型。
五、掌握应考方法。沉着冷静作答
面对中考,我们要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沉着、冷静地去面对,尤其是要做好审题、解题这两大环节。考生在审题时,往往因赶时间而急于作答,造成审题不认真,观点不全,内容不充实,甚至是审题错误、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方法:一是要保持冷静,正确理解题意。要在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思考答案要点,确定答题范围。例如,有时候,设问中就已经明确了答题范围,这时,就要求我们根据这一既定范围来确定答案,而不能随意作答。如“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改革开放后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 “从家庭、学校、青少年自身等角度来回答”等等设问,都是已经确定答题范围的问法,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范围,必定会出现问题。二是要把握导向,深刻挖掘内涵。要领悟出题者的意图,知道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应该用什么原理进行作答。任何一道题,都必然是考查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要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该题是考查哪一知识、应该如何运用这一知识作答。
在解题时,我们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答题时要点明确、简明扼要。在回答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能够准确运用原理作答,不要罗嗦。二是观点正确,切忌随心所欲,不用政治原理观点作答。有些同学,往往认为自己回答得不错,写的挺多,但是最终分数不是很高,就是因为观点不明确,用自己的“大白话”去组织答案。三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求我们对答案要点按照轻重缓急、主次分明的原则进行归纳,最好用序号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四是多角度作答,不要遗漏知识点。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切忌抓住某一要点无休止地说明,而要思考这一问题要求我们运用哪些知识去作答,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去分析。
总之,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做到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老师在复习时,往往按照上述规划进行复习,因此,我们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思考、善于归纳则显得尤为重要
『肆』 如何把握中考历史与时政热点融合
通常有集中复习、分散复习、穿插复习三种形式。课后复习宜于分散、经常进行。以记忆为主的学习内容,如英语的单词、语文的背诵课文,要今年多次重复以强化记忆,应分散复习。阶段复习最好集中用整块时间,一次复习深透为好。当然集中复习又可将性质不同的课程(如史地、数理)交替安排,穿插复习,使大脑各神经区得到轮换休息,脑的工作效率高。
『伍』 湖南怀化历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一)时间热点:立足“今天”。我们所指的“今天”,不仅仅是指今日这一天,也是指当前、现在。在具体表现上,一是文题中直指“今天”的,比如“今天真好”(南京题)、“今夜无眠”(乌鲁木齐题)就聚焦今天,眼望当前;二是站在今天回忆过去的,比如“又是一年风起时”(济南题)、“亲切的怀恋”(大连题一)、“从那一刻开始”(温州题)、“印象”(宁夏题二)、“感受节日”(桂林、百色合卷题)等,都需要考生回顾往事,叙写真实感受;三是站在今天展望、畅想未来的,比如“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吉林题一)、“中考后,我最想”(南充题二)、“并没有结束”(北京题)等,需要我们写未来的生活,但是其中必有今天生活的投影和延续。(二)地点热点:面向身边。比如,“喜看家乡新面貌”(达州题一)、“这里风光好”(眉山题一)、“沉醉在的世界里”(贵阳题)、“走在的小路上”(荆州题)、关于本地留守学生生活及经历的材料作文(怀化题)等,都是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命制出来的好题,它们鼓励考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三)人物热点:以“我”为主。大量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文题中都出现了“我”这个字眼。比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深圳题)、“我发现了的美”(茂名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兰州题)、“我们一起走过”(南通题)、“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义乌题)、“谢谢你,为我助跑”(丽水题)、“我和一起”(广东题)、“触动了我”(海南题一)等等,其中有的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写“我”,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总的特点是聚焦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说真话,抒真情。以“我”为命题着眼点的试题,肯定还会大量存在于201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四)事件热点:聚焦经历。与2008年考前出现的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喜迎奥运等重大事件不同,2009年中考前出现的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大多不直接进入同学们的生活。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像2008年中考出现的“当地震发生后……”“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等直面时代热点的试题,今年相应地少了很多。2009年各地中考作文题,要么是把时代热点安排在导语中,比如江苏泰州试题就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的一个故事引出了全命题作文“懂得责任”;要么是暗含时代热点,比如“取暖”(台州题)、“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传递”(常州题)、“不走寻常路”(嘉兴题)、“春风吹又生”(长沙题二)等,既可以写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从一个或大或小的角度折射时代热点。而大量试题指向的是考生的人生经历,比如,“生日快乐”(淄博题)、“难忘的经历”(济宁题)、“放假了”(漳州题一)、“我们初中生的故事”(三明题)、“师生之间”(安徽题)等,考生一看就能联想到自己的诸多经历,找到大量素材。总之,命题者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便于他们找到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五)情操热点:健康向上。中考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其作文命题在考查毕业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要引导考生思想和人格的提升,这是命题者的一大追求。所以,命题者在文题内容要表现的思想情操方面,必然是健康向上的。比如,“,太棒了!”(山西题)、话题作文“自信”(荆门题)等试题,鼓励考生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他人;“我很幸运”(江西题),传达出知足、感恩等心理感受;话题作文“团队精神”(青岛题二)、“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等,让考生懂得与人相处,合作共赢;“我还缺少什么”(佛山题),勉励考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逆耳忠言助我行”(河南题一)、话题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临沂题)、材料作文“尽力而为就好”(武汉题)、写信劝慰同学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天津题)等,着眼的是在解决好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以上五大热点,都贯彻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中“学业考试的命题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文件精神,也都落实了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考中,以上热点还会继续热下去。备考:坚持全面训练中考作文复习备考,从内容上准备,就是要从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方面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从这几个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等相关素材;从题型上准备,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比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题目、最有把握的题目、感悟最深的题目、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然后以此为话题写作。从方法上准备,我们要注意搞好下列训练:一是开展全程训练。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规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开展局部训练。主要是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三是开展创新训练。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平时要加强对“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的效果。四是开展速度训练。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应考过程中,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偏难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准确理解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包括对材料、题目、提示语和写作要求等内容的理解。要仔细推敲材料,弄清材料的内容及命题者隐含的意图,确立自己的观点;要看清、想清、吃准题目的含义及它涉及的范围;要领会提示语透露出来的信息。做到这些,就可以有效避免偏题离题。二是善于转化话题。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善于将题目设定的要求转化到便于我们把握的范畴之内。比如,浙江台州市的全命题作文“取暖”,我们知道它有别于“温暖”一题。一个“取”字,表示出一种动作行为,需要施动者主动地付出一定的努力。“取暖”者,是缺乏温暖者的行动,而“暖”的比喻义,可以是关心、理解、爱护、教育、亲情、友情等等。这样一来,“取暖”这道题目就可以转化为“我追求母爱”“我为爷爷送去关爱”“相互激励”等话题。也就是说,找到跟题目要求相关的词语,对比辨析,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偏而难的试题带来的审题难度。三是理清行文思路。写作前,我们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列提纲可以针对文章层次、段落、先后主次等做一个统筹安排。写作时就可以按照提纲有步骤地,确保文章思路流畅、条理清晰
『陆』 2010宜昌市中考语文
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3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汉 字(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经典是一种精神,携 五千年浩荡古风,在斑斓中飞扬。(选自刘汉俊《经典中国》)
②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xiá 想的日子。(选自王蒙《青春万岁》)
2.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药品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字的不同含义。(2分)
药材 ① 好,药才 ② 好。
3.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①门可罗 意思: ②声名 起 意思:
4.汉字具有强大的组词功能,不同的字序组合往往表达着不同的词义。下列新诗正是利用汉字的这一功能创造出了隽永含蓄的意境,请仿照诗中几对加点词语的组词特点,另选两组同类的词语填写在下边的空格处。(2分)
我为一些词语后悔/比如年少或是少年/而我躲在另一个词后面/我又感觉羞愧/察觉和觉察/但是我喜欢蜜蜂甚于蜂蜜。——纳什《蜜蜂》
① 和 ② 和
5.近年来,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日本2008年的年度汉字是“变”,2009年的年度汉字是“新”,这两个字均反映了日本近两年间政坛演变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较强的象征性;中国2008年当选的年度汉字是“雷”,2009年“被”字的拥护者颇多,这两个字具有鲜明的中国网络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民情民意。请根据你对时事的了解,为今年的中国遴选一个“年度汉字”,并简要说明你遴选的理由。(2分)
年度汉字: 遴选理由:
阅 读(60分)
一、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16分)
[甲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乙文]
百丈山记①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②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6.[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案的空格处。(2分)
7.请根据[甲诗] “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2分)
8.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就( ) 殚( ) 若( ) 或( )
9.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10.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2分)
1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12.翻译下边的句子。(2分)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1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2分)
二、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 (12分)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4.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 的要求。(2分)
15.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2分)
16.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17.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3分)
18.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1分)
19.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2分)
三、感受中国大儒之风骨 (13分)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李兴濂
①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群真正称得上文人的人。不管是在乱世还是盛世,不管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茅庐,他们以血泪蘸笔,嶙峋傲骨,直书亘古不移的人文理想,构成了一幅激荡壮美的长卷。在当代,梁漱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也与古代文人一脉相承。
②民国初年,梁漱溟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报考北京大学,不意未取。他回家发愤说:“我今后一定要够得上叫北大请我当教授!”1918年,蔡元培真的电请他去北大哲学系任教授。谁人不佩服他的自信!
③抗战中,梁漱溟在重庆办学,有反“政府”之论,沈醉带特务闯进学校去查办他。梁漱溟则正气凛然,针锋相对:“我这是小骂,对你们,对抗日有好处,如果你们仍不改悔,我今后还要大骂。”浩然之气令特务也怕三分!
④1970年,全国政协机关对新《宪法草案》学习讨论,梁漱溟最后一个发言,他讲了“两句话”:“一是,据我所知现代宪法最早产生于欧洲,其最初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限制王权。换句话说,宪法的产生就是为了限制个人太大的权力。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而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放在宪法之上。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个人的名字实在不妥……在此我声明一点,我不赞成把个人的名字,包括把接班人的名字写进宪法……二是,我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与今天的‘宪草’对照,发觉条文少了许多。条文少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内容少了却让我等不甚了了。比如没有写上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当国家主席合适是另一回事。现在的‘宪草’偏偏没有设国家主席这一条,如此‘草宪’,实为置国统、政体于不顾!”此论令四座咋舌,寂静肃然,空气凝滞!
⑤梁漱溟还作诗讽刺某位“文化名人”:“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曾经招对趋前席,又见讴歌和口词。好古既能剽甲骨,厚今何苦注毛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先生笔一枝。”
⑥身处乱世逆境,却始终以天下道义为己任,以良知为己任,刚直不阿,铮铮铁骨,足以震烁于今!中国的二十世纪,假若没有梁漱溟,该有多么失色!
⑦梁漱溟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可谁能说他不是中国的一位文化巨人,一位伟丈夫?
20.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1.请按照下列句式把梁漱溟先生在1970年《宪法草案》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归纳为两句简单的话(每句不超过10个字)。(2分)
一是反对
二是主张
22.请分别解释第④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宪草”: “草宪”:
2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梁漱溟所讽刺的这位“文化名人”的低下人格。(2分)
24.请你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梁漱溟的精神风骨,说说为什么“中国的二十世纪,假若没有梁漱溟,该有多么失色!”?(3分)
25. 积累链接:由梁漱溟的人格魅力,可以自然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两句话。(2分)予独爱莲之 , 。
四、欣赏山水文化之和谐 (11分)
中国人的山水观
◆罗 兰
①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③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
④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了 ,玩水是为了 ,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⑤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⑥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26.总体说来,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2分)
27.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④段的空格处,(填写序号)(3分)
A.赋诗 B.旷怀 C.寻真
28.文章第④段把徐霞客的例子拿出来特别说明,请问在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2分)
29.读完全文,你认为人对自然应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2分)
30.积累链接:请顺其思路,在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后仿写一句。(2分)
五、分享温馨智慧之美丽 (8分)
智慧的美丽
◆董建文
①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②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全是为别人,几乎没为自己要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但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送去,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
③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④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道,当然。因为要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至关重要,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求助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说,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 。
⑤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就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⑥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把答案告诉他一样。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就急了,哥,快说呀,不然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钟的时间。王小丫也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⑦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啊,都什么时候了!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了,电话断了。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⑧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⑨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湿润了。
⑩我一直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夜晚,轻舞飞扬。
31.请根据前面内容提示,把下边两个句子还原到文章第②和第④段结尾的空格处。(请填序号)(2分)
A.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
B.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第②段后应为 第④段后应为
32.本文中的人物对话都是采用间接引用的方式,请用直接引用的方式改写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33.通读全文,你觉得小伙子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
34.积累链接:感动之余,让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最后两句来为这一家人祝福吧。(2分) , 。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写 作(50分)
35.《智慧的美丽》一文中,小伙子的智慧为什么显得如此美丽?那是因为他的善良为他的智慧打下了靓丽的底色,不错,善良的智慧应该是最美的智慧,但创造的智慧,生活的智慧,学习的智慧,劳动的智慧……同样也是美丽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美丽的智慧》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不得抄袭试卷上的原文。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汉 字(10分)
1.(2分) ①xié ②遐
2.(2分)①材料、用材;②才能够、才能
3.(2分)雀,麻雀;鹊,喜鹊,像喜鹊一样
4.(2分)示例:语言和言语;花落和落花;人家和家人;歌唱和唱歌;开放和放开。(说明:答案应尽可能是固定词语。)
5.(2分)例:年度汉字:和遴选理由:创造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例字1分,理由1分。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关注时事及理解运用汉字的能力。只要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遴选出一个字,并能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表达出自己遴选的理由即可。若遴选的汉字没有关注时政热点或者遴选理由交代不充分的不记分。)
阅 读(60分)
一、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16分)
6.(2分) 夕茫茫 → 灯火万家 → 月照平沙
7.(2分)是月光照在沙滩上明白(银白)如霜的意思。
8.(2分) 就:靠近,登临;殚:完全,尽;若:好象;或:有的 ;
9.(2分)认为“望”统领全篇的(1分),是从作者观景的视角来看(1分);认为“夕”统领全篇的(1分),是从景观的主体内容来看(1分)。(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不分高下,言之成理即可。)
10.(2分)立足点:石台(1分)。方位:(石台)东南;(石台)西南;(石台)下;(石台)东。(答对二或三个给0.5分,四个全给1分)
11.(2分)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画对一处得1分)
12.(2分)石台东面,小路断绝,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过),到这里值得观赏的景物也就穷尽了。(“者”“度”“是”“穷”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13.(2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错一字扣1分)
二、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12分)
14.(2分)可行、可游、可居(1分,少一个扣0.5分);可望(1分)
15.(2分)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
16.(2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答“过渡作用”亦可)
17.(3分)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1分),又“可望”(1分),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1分),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意近即可)
18.(1分)不是……而是……
19.(2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错一字扣1分)
三、感受中国大儒之风骨(13分)
20.(2分)主要体现在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少一点扣0.5分)
21.(2分)一是反对在《宪法》中写上个人的名字;二是主张在《宪法》中设国家主席。
22.(2分)“宪草”:宪法的草案;“草宪”:草率的宪法。(说明:本题是“汉字部分”第4题的延伸,第4题旨在让学生关注此类词语现象,本题旨在让学生辨析此类词义差别。)
23.(2分)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 溜须拍马。(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体诗的理解能力和诗意的概括能力。)
24.(3分)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政治灰暗,人性扭曲。很多知识分子三缄其口,明哲保身,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卖身求荣,而梁漱溟先生的真诚无畏确实起到了震烁于今的作用。失去他,是时代的不幸,有了他,是时代的荣幸。(意近即可。说明:这是一道学科渗透的综合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和学科知识渗透的综合能力。能联系历史背景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精神风骨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历史作用得1分。)
25. (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错一字扣1分)
四、欣赏山水文化之和谐(11分)
26.(2分)中国人对山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27.(3分)A C B
28.(2分)文章引用徐霞客的例子,一是为了说明徐霞客对山水的态度是为了向大地求知,他有别于一般中国人纯欣赏的态度。(1分)二是为了使文章在论证上更严谨、更透彻。(1分)(意近即可)
29.(2分) 要取一种“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的态度。
30.(2分)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这句诗是东晋陶渊明的诗句,是一个错误的参考答案。感谢博友的指正)(错一字扣1分)
五、分享温馨智慧之美丽(8分)
31.(2分)第②段后应为B 第④段后应为A
32.(2分)他说:“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我不会?”(人称改换1分,用引号0.5,问号0.5。)
33.(2分)孝顺、 冷静、谦逊、 智慧等。(答对一处给1分。)
34.(2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错一字扣1分)
写 作(50分)
35.作文 (50分)
【评分细则】
选文《智慧的美丽》与作文题《美丽的智慧》,虽然只调换了一下语序,但审题的重心却有了细微差异。选文无疑是在写一个智慧故事,但这个故事之所以美丽,并不完全是因为智慧本身,而更多地还是因为智慧背后的善良与谦逊,那是美德的光辉,更是人格的魅力。智慧当然是美丽的,但美德照耀下的智慧则显得更加光彩动人。所以,本文的重心是“美丽”而非“智慧”。而《美丽的智慧》的审题难度则要小得多,它只需要选学生自己生活经历中创造,生活,学习,劳动的任何一个智慧故事加以演绎,表现出智慧本身的魅力,则算抓住了重心,审准了题目,所以,本文的重心是“智慧”而非“美丽”。形同质异,不可不察。
一类文:45分-50分能紧扣“智慧”选材,并表现出智慧的“美丽”,材料精当,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二类文:40分-44分能写一件和“智慧”相关的事,虽然“美丽”的特点不够突出,但材料具体,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三类文:30分-39分能写一件和“智慧”相关的事,但没有表现出“智慧”的美丽,并且材料杂乱,结构一般,语言贫乏。
四类文:0分-29分材料与“智慧”没有关联,并且结构散乱,语病较多。
注:1.总分评定前,根据书写情况好坏,适当给予奖惩,在上下3分范围内浮动,以满分为限。2.总分评定后,错别字另行扣分。3个错别字扣一分,每篇扣满3分为止
『柒』 期中考语文作文怎样编好
中考作文占据着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成绩的优劣,因而也决定了其在初三语文复习中的重要性。作文备考,不是猜题,不是套题,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中考,对自己写作各方面能力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和提升。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黄琼老师在作文复习方面给同学们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的作文备考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初三下半学期长达数月的作文复习中,老师们常常引导同学们从拟题、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情感、表达等方面逐一进行训练,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如果说老师的这些指导好比是主力部队的话,那么,同学们自己的复习就是配合作战的协同部队——主力作战固然十分重要,配合作战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除了跟随老师的进度进行复习外,还得挤出些许空闲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更为灵活、自主的备战。 所以说,作文备考:你自己也得行动起来! 一、内容准备:分类梳理,储备素材 从内容上看,中考作文试题可以分为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六大类。我们可以此为分类标准,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三)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即按以上类别分为六个栏目,每个栏目下再列出若干个话题,从我们的课文、做过的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中,留意并记下一些相应的名人名言、典故史料和新闻时事等,并归到各个栏目乃至各个话题之下。即便是寥寥数语,积少成多,一旦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无米”的难题,写作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二、题型准备:兼顾全面,突出重点 在作文题型的问题上,老师指导时一般会全面准备,广泛训练各种题型。对于同学们个人而言,我们应根据各人特点,对自己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在以往考试和平时训练中,自己感到最棘手、写作失误出现频率较高的那些题型,思考清楚它们难在哪里,自己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自己不擅长的题型进行“重点攻关”。 需要重点练习的题型,要着力练习它们各自的“要害”之处。比如,应对全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或话题(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给出的半命题题目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的短语作为题目;应对材料作文,关键是全面理解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并以此为写作时立意和选材的依据;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
『捌』 无锡今年中考语文难吗
高考考场作文10大高分技巧得分要素要找好【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f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法有2个,一是你去网络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有人问,考试作文,如果不限文体的话,我写诗歌,写顺口溜,写三句半,写唱词,行不行。这个我不敢给你作主。因为冒险的文体,要么就是很高的分,要么就是低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考试作文就是撞大运,但是高分总会给那些准备充分的考生。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当前,对于高考作文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很多考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写些什么,脑子里似乎不存在所要写的东西。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高考满分作文,他们无一例外地写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写作上根本不存在“写什么”的问题。难道他们有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特殊生活吗?一般来说,是没有的。要说他们与一般学生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比一般学生强,心灵比一般学生敏感,能够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造成多数学生作文课上不知道“写什么”的原因,大概就是在这里。那么,怎样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呢?叶圣陶早就说过,要在平时充实生活,丰富经验,增长阅历,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认识事物的习惯,养成有条理地周密地推理判断的习惯。叶老还强调,“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如果是为了写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这就是说,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够把叶老的说法化为实践,那么“写什么”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从高考满分的优秀作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怎样思考生活的,怎样感悟周围人物的,怎样体验美好人性的。从这一切,我们不难获得关于“写什么”的启发。而对于“写什么”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考生来说,“怎样写”则是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了。关于学习“怎么写”,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就是说,应该从大作家的经典作品中去学。在中小学生语文教材中,大都是这类作品,它们应该是我们学的重点。最近几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作品,也应该作为学习“怎样写”的对象。从这些作品中,学习作者怎样立意,怎样选材,怎样谋篇,怎样遣词造句。平时人们都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的。同学们不妨带着写作中的问题去阅读经典作品,如朱德熙先生所说:“重要的是得联系自己,要‘心中有我’,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照这样写是比原文好还是不如原文。如果不如原文,那是为什么?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文章,一定有很多收获,特别是从中悟出许多作文的道理来。”然而,在自己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因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叶圣陶语)。自己写作文,材料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的写作方法。换言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只是借鉴,绝不是生搬硬套。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一)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语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新形式,使考生的创作个性得到展现,优势得到发挥,才干得以施展;同时,高一级的学校所需要的能够写不同文体的学生也能够在话题作文这种考试形式中得到满足。随着作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入,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从近三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来看,话题作文的出题形式有了新的变化:1.用导语引出话题。如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用材料引出话题。题面由文字或图画材料和话题两部分组成。材料的作用是激活思维,引出话题,限制写作范围。大多省市以这种形式命题,高考也是这样。3.直白式。作文直接呈现话题的题目,不做任何解释说明。写话题作文审题很重要。下面我们以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为例,分析一下审题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一审文题要求、规定语,明确写作范围。话题作文试题的文字部分至少包括写作导语、话题范围、具体规定或要求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文字,都需要我们逐一阅读,辨析要求,明确界限,避免违规。题面上的硬性规定,如文体限制、字数要求、选拔性阅卷不得出现暗示性文字,对姓名、校名、地名等方面的要求,要言听计从,如果硬闯红灯,得分会惨不忍睹。二审文章体裁要求,确定适合的写作体裁。话题作文虽然一般不限文体,可是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要有文体色彩,不能用《谈感动》一类的题目写记叙文,也不能用《感动游览记》一类的题目写议论文,议论文也不要有题记、小标题之类记叙文特点的写作形式。如果文章缺少文体规范,写出来四不像,大段的记叙和大段的议论生硬地捆绑起来,会使阅卷老师一头雾水,搞不懂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体味呢,还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你是没有驾驭这种文体的能力呢,还是分不清记叙、议论和说明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其阅卷印象自然会受影响。三审材料与话题的关系。话题作文规定的写作内容往往范围很大,如以“感动”为话题,容易使考生思绪万千,无所适从,加之时间限制,导致考生想到哪写到哪,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解决这一问题的法是对“大话题”加以限制。使之由大化小,由抽象变具体,从一个角度写自己的见闻或感受,注意突出情感的转化过程。那么生动传神、见解独特、立意新颖的文章自然会喷涌而出,使文章达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理想境界。(二)全命题、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其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这两年中考全国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关“读书”“亲情”“学校生活”之类的作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写过不计其数的文章,我们可以将2005年重庆中考作文题“那是一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将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精彩”演变成相类似的形式。2.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2003年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3.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4.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题作文,限制较少。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精彩的心灵感悟。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其次,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另外,选材要新。要善于调动多种描写手段打动人,以此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三)材料作文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写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或图画等具体材料,按照作文命题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写作者要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材料作文的类型有:根据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例如2005年中考作文题。材料作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1.要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考场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提炼中心练习。阅读所给文字,归纳写作要点:小时候妈妈经常教育我们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别人对你的恩情,这才是做人的根本。”现在我也用妈妈这句话教育我的孩子,希望他做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激的人。2002年6月的某一天,儿子放学回来,一进门就说:“妈妈,我们学校要给受灾地区捐款,这一次我捐100元。”“为什么?”“因为这次受灾地区有陕西省,我很担心周至县枣春小学的孩子们,还有我住过的老乡家是否被水淹了。妈妈,他们会被水淹吗?还有那些可爱的小狗。”说着说着儿子的眼圈红了起来,我也被他感动了,于是从包里拿出100元递给他。他所说的地方是他2001年随星星河记者团采访过的地方。这则材料只要找到点题句——希望儿子做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激的人,即“感恩”,中心内容就迎刃而解了。2.要联系实际。确定写作中心后,内容构思是要选择切入点,从身边小事、眼前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徐徐生活画卷,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实际,写实事、抒真情、谈看法、说体会。3.要力求出新。在文章观点无误的前提下,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独辟蹊径,力求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摄人心魄的好文章。还是“感恩”的材料,一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开头的:family,家庭。F代表爸爸,father;a代表和,and;m代表妈妈,mother;i代表我,I;l代表爱,love;y代表你们,you。把汉语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那晚,我和一个语文课代表,为了帮老师查点什么,晚上八点左右,才在同学们的关心声与道别声中,走出了校门。也就在此时此刻,我才想起我忘记把晚归的事情告诉给这个世界上最爱我,最疼我,最关心我的人——我那恩重如山的家人。4.要锤炼语言,巧用修辞,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5.避免材料作文跑题的方法是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点题。(冠华作文网)六谈情景作文题材情景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情景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激发情趣为核心,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它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外,从封闭到开放,引导学生树立大作文思想,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想象和幻想."以下情景作文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一,生活体验.1,自然生活.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然,观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蔷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趣.2,家园生活.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的生活.3,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4,社会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和社区活动,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语言描述.在情境出现时,老师或学生伴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三,听声想象.提供各种音响,钩连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表达欲望.可先说故事,再想象构思.四,扮演体验.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使然,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看演唱,细观察,增强趣味性.五,实物演示.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六,图画拼凑.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以上六种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素材,拓展了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冠华作文网)击中话题作文的软肋由于话题作文只是要求考生在一个大范围里作文,其他的限制很少,因此,考生完全可以打开自己的记忆库,找出一些写过或者读过的文章,加以改造,添进一些紧扣话题的语句,完成作文。这是话题作文的软肋,是要害所在。考生如果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省却许多工夫。为了说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先来读一篇文章:画弧(任志鸿主编《优化设计》,学苑出版社)由于交通阻塞,当我匆匆赶到现场时,比赛已经开始五分钟了。大门口的上方挂着标语:“‘太阳杯’中学生现场书画比赛”。我环视四周,只见讲台上放着一只茶壶,一个苹果。我知道这是比赛题目。其他参赛者已经开始在画了,好的位置已被他们抢走了,我只好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放下画架,开始作画。作画前首先要观察。讲台上那只茶壶是极普通的,下边是圆圆的“肚子”,旁边是长长的“嘴巴”。虽然我迟到了,但幸好题目简单,我已画过许多茶壶了,心里暗自庆幸。可是不对,茶壶的“肚子”怎么是直线型的?难道我眼花了?再看,没错,确实是直线!忽然我觉得茶壶的明暗色调也不尽对,映入眼帘是的黑茫茫的一片!该的位置!糟糕的位置!我终于明白了缘由,看看周围的人都快完成了,我也不再埋怨。那茶壶的“肚子”,我是该画弧还是直线呢?如果画弧,那不是失去了“现场”比赛的意义吗?如果画直线,肯定得不了奖。一番斟酌,我决定按我看见的画。时间一分分过去,其他同学陆续交画,偶尔有人走过我的身旁:“你看她画的茶壶,太有趣了,茶壶的‘肚子’怎么可能是直线型的?”话说得很小,但我能听见。“是吗?真是个大笨蛋,连这最基本的也不懂,居然敢来比赛!”……我没有抬头,顾自画着,但我知道眼睛里有点湿,我给画拟了个题目《丑陋的茶壶》。铃声一响,我是最后一个交画。老师看看我的画,又看看我的位置,有点皱眉。“老师,可我看到的真的是直线!”我也知道我的茶壶太不像了。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不同的位置,当然是不同的画,能把你看到的画出来就好了。”三天后,还是在那个大厅里,只是换了标语:“‘太阳杯’中学生现场书画作品展”。当我进去时,我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一张画,还听见老师在介绍:世界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站在不同的位置,当然有不同的画。小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实实在在的描绘,画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人群散后,大厅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墙上挂着一副熟悉的画——《丑陋的茶壶》,下面的标签上写着:特等奖。《优化设计》对上文的评论是:这是一篇用记论文形式写作的高考应试佳作……用老师的介绍表扬,不露痕迹地点明“世界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这一题旨。不知大家会不会同意这篇文章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为话题写的优秀的考场作文,现在我们先假设大家同意,那么,我以为小动小术,本文完全可以旧貌换新颜:可以改成符合2001年全国以“诚实”为话题的作文;也可以改成2002年北京市以“规则”为话题的作文;还可以改成2002年全国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作文。下面就是我对此文的改造:一、将倒数第三段末尾的“就在这里。”改为“就是诚实”。(符合“诚实”话题)二、将第五自然段中的“一番斟酌”改成“我内心矛盾着、斗争着、最终作出选择。”(符合“心灵的选择”话题)三、将倒数第三段“世界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一句换成下面的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画画同样要讲究规矩,但当原先定的规则和眼前的现实相抵触时,就绝对不能抱着规则不放。(符合北京“规则”话题)如果说这篇考场作文装在2000年的瓶中可以称得上好酒的话,那么我们以为装在2001和2002年的瓶中仍然不失为好酒。同样,还可以将本文改造成符合“位置”、“条件”等类话题的文章。将同一篇文章贴上不同的标签,写成不同的文章,这绝对不是应对高考作文的正确途径,但既然话题作文存在这个致命的弱点,命题者又不能很好的加以防护,我们又为何不能趁机钻点空子呢
『玖』 中考语文作文套写
首先,你把前5年的中考作文读一遍,能背最好。把你们班同学的好作文再看看。买一本时事热点素材,还可以临场套用一下阅读理解上的好句子,不摘太多就好。记叙文要写的感情真挚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