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2010年河北语文中考试题:://t.edown.net/qita/yuwen/201007/26700.html
2010年河北数学中考试题:http://t.edown.net/qita/shuxue/201006/26445.html
2010年河北英语中考试题:http://t.edown.net/qita/waiyu/201006/26406.html
2010年河北理综合中考试题:http://t.edown.net/qita/zonghe/201006/26444.html
2010年河北思品和历史中考试题:http://t.edown.net/qita/zonghe/201007/26699.html
Ⅱ 2011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考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
宏伟——弘( ) 桥梁——粱( ) 摩崖——摹( ) 遐迩——暇( )
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
2.诗文默写。(10分)
①烽火连三月, ② ,以观沧海。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④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3.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
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 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 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 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那 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4.民俗节日探究。(7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2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民俗活动
赏月
踏青
舞狮
赛龙舟
饮食文化
包粽子
吃润饼
尝月饼
吃团圆饭
⑵品评民俗节日。(3分)
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特色二:
⑶探究诗句内涵。(2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名著阅读。(8分)
⑴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2分)
⑵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 B.鲁滨逊 C.保尔•柯察金 D.骆驼祥子
⑶从以上与“奋斗”关系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简述一个例子,作为你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不少于30字)(4分)
①人物 事例:
②人物 事例: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8.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9.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
神奇的地声
韩长代、田锟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然十万军飒沓而至,余知为地震……”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五六个小时不少人也听到特别奇怪的声音。
地声的响声多种多样,这与震级的大小、距离、远近和震源的深度及地面覆盖物有关。有的像雷声、狂风怒吼声、炮声及汽车声、飞机声,还有的似撕布声、大树折断声、铅球在地板上滚动声、击鼓声等。同一次地震,各地听到的地声情况也不尽相同。
地声,同其他声音一样,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地震前,由于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首先发生断裂或滑擦,引起的声现象,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地震先兆现象。注意观测地声,对地震预防有重大意义。
我国已有利用地声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唐山大地震前,滦南县有位中学教师,凌晨两点钟听到隆隆的地声后,立即喊醒周围所有的人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带躲避。结果,凌晨3时42分,大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发生前,地壳岩石断裂或者滑擦,有时要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才发出声音;有时是震前几秒钟或几分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研制了无人地震监测仪,由地声接受器、放大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监测系统,能采集、记录各种地声信号,再经过识别、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后通过打印机,制成图形材料,供地震专家分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地点及强度。
科学家们和人民群众总结出用地声预报地震的谚语。谚语曰:“临震前,一瞬间,地声发,最常见。震级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闻地声,宜果断;速躲避,少危险。”观测地声作出判断,采取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选自《青年科学》2011年1月)
10.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6分)
11.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意义?(5分)
12.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5分)
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13.揣摩品味语言。(6分)
⑴“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4分)
14.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
15.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4分)
“母亲”:
故乡:
16.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分)
17.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3分)
三、作文(60分)
18.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所领悟到的意思,结合生活经历,或叙事,或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规范。
Ⅲ 2011年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谢谢
现在这些东西在网上的错误率很高,我给你找了:
银行里的男孩 阅读答案(2011甘肃兰州中考语文试题)
1.“银行里的男孩”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兴趣?请简要概括。(4分)
2.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2分)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
(2)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
4.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4分)
5.综观全文,你看出“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5分)
答案:
1.(4分)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账户的14岁的男孩取钱。
2.(2分)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3.(4分)(1)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 (2)“我”的主动帮助让男孩看到了希望,因此紧紧地靠着“我”。
4.(4分)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从侧面烘托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欲扬先抑。(1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5分)性格(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关注细节,小心谨慎;耐心热情,关心客户;热爱工作,忠于职守。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太多了,粘贴不过来,你可以到“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网”自己找吧
地址是: 这里有大量的阅读题,很全也很准确。
201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Ⅳ 2011中考语文的古诗文范围有哪些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优秀篇目
一 关雎 《诗经》
二 蒹葭 《诗经》
三 观沧海(曹操)
四 饮酒 (陶源明)
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六 使至塞上(王维)
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八 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九 行路难(李白)
十 次北固山下(王湾)
十一 望岳(杜甫)
十二 春望(杜甫)
十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十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十五 观刈麦(白居易)
十六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十七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十八 赤壁 (杜牧)
十九 泊秦淮 (杜牧)
二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二十一 无题 (李商隐)
二十二 相见欢 (李煜)
二十三 渔家傲 (范仲淹)
二十四 浣溪沙 (晏殊)
二十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二十六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二十七 水调歌头 (苏轼)
二十八 游山西村 (陆游)
二十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三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三十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三十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三十三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三十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Ⅳ 2011山西中考语文作文预测考哪个古文
应该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或者是曹刿论战,这两篇山西的三个语文书版本都有,都是重点,且考点多,出题容易。
要考游记也是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这类的名篇,山西不喜欢出怪题。
Ⅵ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问题不够清楚。你需要哪个地方的语文中考试卷和答案?
Ⅶ 2011各地中考语文试卷 带答案的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年高中段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7分)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xián( ▲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 , ▲ 。cháng( ▲ )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3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4.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行路难》)
(2)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何当共剪西窗烛, ▲ 。 ( ▲ 《夜雨寄北》)
(4) ▲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谈笑有鸿儒, ▲ 。 (刘禹锡《陋室铭》)
(6)先天下之忧而忧, ▲ 。 (范仲淹《 ▲ 》)
(7)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没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 "。
5.名著阅读题。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在《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非常精彩。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6.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将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校学生会还将在全校选聘歌咏比赛主持人。请你参加下列活动。(3分)
(1)为歌咏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2)陈述你能成功应聘主持人的两条理由。(2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8分)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儿时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选自《语文报》,2010.7-8,有删改)
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3分)
14.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15.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4分)
16.结合文艺,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4分)
17.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2分)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8.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3分)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20.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分)
21.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分)
22.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走过了春和秋,走在阳光路上,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走过了风和雨,走在阳光路上,鸽子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
请以"阳光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处诗歌外,问题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年高中段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30分)
1.(7分)
(1)弦 徜(2分,每处1分)
(2)拔--拨 墨--默(2分,每处1分)
(3)参考示例: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3分,修辞1分,句式内容2分)
2.(3分)C("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处不合语境,感情色彩有误)
3.(3分)①处,杂糅,删去"的过程"。②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在"养成"前添加"能否";或将"能否"删去。③处,语序不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每处1分)
4.(10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会当凌绝顶
(3)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4)但愿人长久
(5)往来无白丁
(6)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空1分,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5. (两小题任选一题)
(1)(4分)第一次是宋江为救投奔梁山的时迁,率兵攻打祝家庄,却中了埋伏,兵败而归;第二次是宋江为雪前耻,二打祝家庄,王矮虎、秦明等人被捉,再次失利;第三次,在孙立等人的策应之下,梁山好汉里应外合,攻下祝家庄,取得胜利。(任选两次,每次2分)
(2)(4分)第一次是保尔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腿受了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保尔被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保快尔在铁路修完时,得了伤寒和肺炎。(任选两次,每次2分)
6.(3分)(1)(1分)参考示例:旗帜飘扬歌声嘹亮,童心真挚激情昂扬;唱响经典歌曲,传承革命传统。
评分要求:内容围绕主题;语句要简练;要有宣传励志作用。
(2)(2分)参考示例:普通话标准,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组织相关活动的经历或经验;心理素质好,不怯场;喜欢做主持人,希望获得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有参与这项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强烈意愿。(答出亮点即可)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5分)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二)(15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三)(18分)
13.(3分)
①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②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③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每点1分)
14.(4分)
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这一观点。(2分)面对西方学者的偏见,铁凝没有一味迎合,儿时鲜明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坦诚交流,这样不但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而且消除了偏见,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了说服力(2分)。(作用2分,分析2分)
15.(4分)①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了解的少(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
②历史原因,近代中国文化落后,西方文化蓬勃发展(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
③技术原因,汉语难以掌握,世界上精通汉语的学者太少,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④文化的差异。(每点1分)
16.(4分)"兑"在文中指部分中国作家创作态度花哨,用迎合某些人喜欢的心态去创作,不能潜入到时代的深部,作品质量不高。(2分)"酿"在文中指中国作家潜心创作,踏实地潜入到时代的深部,创作出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2分)
17.(3分)举办中外文学论坛;启动译介、出版工程;举办书展。(每点1分)
(四)(22分)
18.(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备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19.(6分)(1)(3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2)(3分)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1分)。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分)。
20.(5分)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备并明白每个人都是高贵的,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1分);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挑战自我)(1分);第三次进一步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1分)。
21.(4分)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分);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实现理想(2分)。
22.(4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
(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
(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评分标准略
Ⅷ 2011年山西中考语文考什么古诗文
估计考九年级下册的几率比较大
九年级下册文言: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专乐,曹刿属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其他五册文言:孔子语录,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
Ⅸ 2011重庆中考语文答案
一、1.D(A玷读diàn;锲读qiè;据读jū)。
2.C(A凛冽 一代天骄;B阴晦 眼花缭乱;C羁绊 脍炙人口)。
3C(参差不齐:高低长短不齐;此处可用 “良莠不齐)。
4(1)将“欢迎”改为“迎接”。
(2)改为“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重庆人民大礼堂演出”。
(3)改为“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浑厚雄壮的交响乐”或“这次演出的节目以浑厚的交响乐为主”。
(4)在“打动”后加“山城人民”或“观众 ”。
5/(1)捐献的字典体现着爱心,将温暖孩子们心灵;爱心字典将给孩子们学习以帮助,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示例:亲爱的同学,愿这本字典为你插上飞翔的翅膀。
6(1)法 我的叔叔于勒。
(2)苏轼。
7(1)刘兴勇:孝老爱亲,困难面前不低头。刘安容:爱岗敬业,默默无闻作贡献。郑定祥:诚实守信,朴素厚道瞹人心。
(2)答案示例:年少意坚,勇于担当。病床前的身影是他的孝顺,山路上的跋涉是他的勤奋。他的话语感动了重庆,他的行为诠释了坚强。
(3)示例: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大爷,您好!您对评选重庆市道德模范人物有何看法? 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部长,你好!本次活动对提升重庆市民的思想素质有何作用?
二、8(1)恨别鸟惊心。(2)在水一方。(3)似曾相识燕归来。(4)枯藤老树昏鸦。(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B
(A(1)相信(2)信用;B均意为“早晨”;C(1)使……听到,
(2)听见;D(1)偶然、间或,(2)参与。)
10(1)由此看来,大王你受蒙蔽很深了。
(2)所有的大臣、官史、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11(1)围绕“有自知之明”或“善于思考”来批注。示例: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真是一个善于自省的君子。(4分)。
(2)围绕“进谏的人多”和“齐国的积弊多”批注。示例:进谏的人真多,齐国的积弊也真多!君主只要广开言路,官史百姓就敢于说真话,国家政治就会清明。
12、邹忌采用了以事设喻委婉规劝的方法,诸葛亮采用了直言劝谏的方法。(2分)。启示:A说话时要看对象,B要讲究说话的方式。(2分)。
三、13、“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2分)。感情有:家人的温馨与欢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2分)。
14、(1)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2分)。(2)给家人带来快乐后的满足感。(2分)(答:“给家人买回来鱼”,给1分)。
15、(1)“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寒冷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2)用“温度升高”“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欢乐。(3)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16、大姐:期待吃鱼而装着不在乎。二姐:迫不急待想听懂鱼。我和妹妹:因为即将吃鱼,欢快难抑。(每点2分)。
17、观点(2分)。要点:艰难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结合实际,阐述清楚。(2分)。
18、(1)难以对别人的面部表情作出相应的反馈。 (2)5—羟色胺浓度低。(每空2分)。 19、B。(3分)
20、(1)用约数说明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比别人短的情况有差异且数量少,符合实事,更显准确。(答出“约数”、“有差异”、“数量少”即得2分)
(2)“相对”含有比较意味,准确说明了害羞者的交往空间只是比正常孩子狭小而已。 (“比较”1分,说明的内容1分。如答成“留有余地,使语言更准确”给1分)
21、作比较。突出害羞者难以辨识别人面部表情而导致害羞的特点。(方法1分。作用2分) 22、突出以下内容:不是,害羞是有先天原因的,不是他们的错;害羞也是可以改变的,害羞者有自己的优势。(任意答出2点即满分)。
23、略。
Ⅹ 2011海南省中考语文答案
海南省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课本巩固(45分)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然张开了眼。山 (A.朗润 B.湿润)起来了,水涨(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zuān( )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风 (A.静悄悄 B.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节选自朱自清《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xīn( )xīn然 ②zuān( )出来
③涨( )起来 ④捉几回迷藏( )
答案:①欣。②钻。③zhǎng。④cáng。
(2)根据原文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①山 (A.朗润 B.湿润)起来了
②风 (A.静悄悄 B.轻悄悄)的
答案:①A。②B。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学习《背影》这篇课文,使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言论的书。
C.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童年,探索一下她成长的痕迹吧。
D.这篇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令我们深思。
答案:D。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②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③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④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⑤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⑥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⑵尽力的刺去
A.④⑥⑤③②① B.③⑤①④⑥② C.⑤④③⑥②① D.③①④⑥②⑤
答案:B。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长篇小说。
B.《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保尔·柯察金三岁到十岁时的故事。
C.《范进中举》这篇小说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
D.《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拳打镇关西,体现了他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
答案:C。
5.(2011·海南)《藤野先生》一文中,夜深人静时, 鲁迅面对着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他想说的话。
答案:示例:藤野先生,您还好吗?20年来,您的教诲学生一直牢记在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厚望,以您为榜样,严谨治学,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章。
6.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认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旨在说明面对生命长河的流淌,人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该珍惜生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冰心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青少年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如何看待生命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根据以上材料的启示,给你的同学写一句话作为毕业留言。(2分)
(2)围绕以上材料,班里准备组织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设计。(3分)
①活动目的:
②活动形式(至少两种):
答案:(1)只有心中有阳光,每天都会是晴天。(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相关,语言简洁即可。(2)①认识生命的可贵,引导同学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挫折。(意近即可)②演讲、朗诵、辩论……
7.请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出古诗文原句(8分)
(1)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游览三亚南山会使人产生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诗中含“南山”二字,也表达了这种心境的语句是“ , 。”
(6)登上五指山巅,放眼望去,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正如杜甫《望岳》一诗中所说“ , 。”
(1)海内存知己。(2)随君(风)直到夜郎西。(3)乱花渐欲迷人眼。(4)千树万树梨花开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古诗词阅读(5分)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感人至深,表达诗人 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感时伤乱、忧国思家。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展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答案: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
9.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下面问题。(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惩山北之塞(sāi) B.荷担者三夫(hé)
C.无穷匮也(kuì) D.河曲智叟亡以应(wáng)
答案:C。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年且九十 ( )②聚室而谋曰( )
③笑而止之曰( )④愚公长息曰( )
答案:①将近。②商量。③劝阻。④叹息。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①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
(4)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可以看出智叟是什么样的人?(2分)
语言(对话)描写。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说话刻薄的人。
二、探究·阅读鉴赏(25分)
尊重是沟通的桥梁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4分)
爱 吃 野 菜 的 庄 老 师
余显斌,
①他是我们学校老师,没教我,教我弟弟。弟弟一回来,就叽叽喳喳地谈他,说他们的庄老师会写文章呢,而且文章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说他上课还读。然后,弟弟就学着他的样子,摇头晃脑,读罢,一脸阳光。看得出弟弟很敬佩自己的老师。
②一次,对着家里鸟笼里的两只鸟,我和妹妹谈论着。我说:“那只绿鹦鹉叫声好听,脆脆的。”妹妹却说:“那只大红鹦鹉的叫声更好听些。”弟弟却一句话也不说。于是,为了寻找帮手,我们都让弟弟发表意见。弟弟却摆起谱来,背着手,小大人一样,很庄重地说:“都好听,都好听。” 气得我俩都说弟弟是个“骑墙派”,两不得罪。弟弟很委屈,转身告诉我们:“我们语文老师说过,每一个生命都有感觉,都好面子。”然后,望望我们,像个老师一样批评我们道:“你们当面说鸟儿的坏话,它们会伤心。”这句话,让爸爸很是赞叹:“这个庄老师,真了不起!”
③由于课教得好,一年后,庄老师做了毕业班的班主任,教我们。为此,弟弟垂头丧气了好几天。
④庄老师确实与众不同。
⑤上课,他爱提问,并且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吧,你可以按自己所想回答。”我们回答时,他不说对,也不说错,只是笑着把自己的答案说出,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说完自己的答案后,他有一句口头禅:“这是我个人的答案,大家觉得怎么样?”一般情况下,大家说好。有时候,也有同学不同意,他会鼓励,让不同意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们有时也会开玩笑,故意说他不对,他是知道的,笑着说:“小样儿的。”
⑥他爱吃山里的野菜,为此,专门对班里的韦小燕说:“能不能弄点野菜,一斤两元钱。”
⑦野菜,在我们那儿满山遍野都是。
⑧韦小燕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们很羡慕。
⑨从这以后,韦小燕每天都拿一些野菜来,苋菜、蒲公英、米米蒿,干干净净的。庄老师都收下并付了钱,把帐算得清清楚楚的。有的同学也采一些,让城里来的庄老师尝尝鲜。第一次,庄老师收下了。再送,庄老师退了回来,笑着说:“韦小燕同学送的够多了。”时间长了,大家才知道,庄老师只要韦小燕的。
⑩一天晚上,庄师母到我们家里来坐,因为她和我妈是同事,又是朋友。她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是各种野菜,有羊齿菜、苋菜、米米蒿,
⑾“给庄老师留着吧,他爱吃才买的。”妈妈客气着。
⑿“还多呢,他也不太吃这个。”说到庄老师,师母笑了,看到妈妈满脸疑惑,庄师母解释:“听说那孩子没有母亲,雅文就想送点钱,可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所以就想了这招。”她所说的雅文,就是我们的庄老师。
⒀妈妈说什么,我没有听见。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日常里,我们都不缺乏同情心,但是大都缺乏对被同情者的理解。世间最伟大的同情,是给予同情时而不伤害对方的自尊。
⒁这,是一种细腻而伟大的美。
(选自《教师博览·原创版》2010年第6期,有删改)
10.庄老师爱吃野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语句回答。(3分)
听说那孩子没有母亲,雅文就想送点钱,可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所以就想了这招。
1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弟弟就学着他的样子,摇头晃脑,读罢,一脸阳光。
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弟弟读书时的快乐、自豪和对庄老师的敬佩之情。
(2)他爱吃山里的野菜,为此,专门对班里的韦小燕说:“能不能弄点野菜,一斤两元钱。”
写出了老师对韦小燕的特别关爱,体现出老师的细心和良苦用心。
12.文章第④段说“庄老师确实与众不同”。庄老师的“与众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表现在上课与众不同,对韦小燕帮助的方式与众不同。
13.有同学说文章第⑦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的理由。(3分
不能删。因为这句话在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铺垫和伏笔的作用。
1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揭示主题(深化中心)总结全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4分)
谈 尊 重
漠漠
①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②什么是尊重?从人的本性看,人是不满足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集体的任何事物,总比别人的好。那么,尊重就是照顾他人的体面,不伤及,或不严重伤及他人不满足的本性的行为。
③尊重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可以表达的姿态。近期儿子要求上网玩游戏,他妈妈却极力反对,指出玩游戏会忘记写作业、电脑有辐射不利于身体健康等等,说出一大堆理由。其实儿子上网都是玩些有趣的智力游戏,玩一次也就一小时左右。所以我认为,儿子的要求并不过分,应当同意。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尊重。
④另外一件事,昨天我带着儿子去一位同事家。同事儿子结婚,人们正在用彩色气球布置房间,营造喜庆氛围。儿子对彩色气球非常喜欢,向主人家提出要几个来玩,主人家同意了,儿子就拿了几个回来。不料却遭到他妈妈一顿呵斥,认为不该拿别人的东西,儿子委屈地哭了。分析一下,儿子尚不晓事,想得到一个喜欢的玩具,是他的本性使然,而且也经过主人家同意,并无过错。其实主人家也是尊重儿子,是一种姿态。当然,教育儿子不要随便要别人的东西,从小培养一种洁身自爱的美德,无可厚非,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⑤尊重是双向的,平等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尊重往往成了一种单向性。比如说,下级尊重上级,徒弟尊重师傅,学生尊重老师,儿女尊重父母等等。不可否认,这样的尊重有合情合理之处,却也滋生一些矛盾,压制了公正和平等。上下级之间,下级要尊重上级的地位和指示,上级也要尊重下级的人格与意见,这叫平等尊重。朋友之间,不揭别人的短处,不伤及他人的面子,就是一种尊重;聆听是对说话人的尊重,微笑是对别人行为的尊重;阅读别人文章,给出中肯的评价,是对作者辛勤写作的尊重。尊重不用刻意为之,一点一滴,一个小小举动,足以让人体会明白,由此产生感激之情。
⑥尊重必须有度。轻描淡写的尊重,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人产生反感。夸大事实的尊重,那是溜须拍马的行为,让人恶心。不偏不斜,平等相对,那才是真正的尊重,我觉得它犹如春风拂面,冬日暖阳。
⑦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尊重,是无私的阳光,愿它普照人间。
(选自《天津工人报》2010年7月8日,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16.文中第③—④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具体事例,形象地阐述了“尊重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可以表达的姿态”的观点。
17.文中第⑤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哪些内容?(3分)
下级尊重上级,徒弟尊重师傅,学生尊重老师,儿女尊重父母等等
18.文章最后一段中说“尊重,是无私的阳光,愿它普照人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尊重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姿态,是双向的、平等的,是无私的,它犹如阳光一般能温暖人心,所以说它能普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