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2016年泉州语文中考模

2016年泉州语文中考模

发布时间:2021-02-26 22:27:25

Ⅰ 2010届泉州市实验中学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泉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张坂中学试题研究组张益洪制卷。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泉州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32分
1、汉字句子6分
(1)给加点字注音,写在横线上,注意规范书写拼音。(2分)
快乐 乐章
(2)检字法:2分
“迟”字应查 部首 画,第二画是 (用汉字表述),音序检字法应查“ ”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2分
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默写古诗文句子(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10分)
(1)海内存知己, 。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4)大河上下, 。 ,原驰蜡象。
(5苟全性命于乱世, 。
(6)根据语录境默写。(4分)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坚贞不逾;奉献是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 ,后天下之乐而

答案:1、汉字句子6分
(1)给加点字注音,写在横线上,注意规范书写拼音。(2分)
快乐 le 乐章 yue
(2)检字法:2分
“迟”字应查 走之底 部首 3 画,第二画是 横折折撇 (用汉字表述),音序检字法应查“ chi ”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C )2分
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默写古诗文句子(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10分)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根据语录境默写。(4分)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逾;奉献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Ⅱ 2016泉州中考语文作文提纲

Ⅲ 海峡教育报2016年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的答案

你可以参考一下我的回答!
一、ADCBDCBADCCADCBBCADC
二、1slowly 2to use 3spoken4pronunciation5writing 6worried 7right
三、1First of all 2Later on3laugh at 4take lotsof grammar notes 5couldn't pronounce 6already sung7special suggestions8wactching;boring
四、1don't;either 2to study3spent;on 4too;to5How does
五、1best 2by 3watching4voices 5keeping6studied 7conversations 8improves 9pronunciation10dictionary
愿我的答案对版你有所帮助权!

Ⅳ 2016年泉州中考总分多少分及各科目分值设置

2016年泉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时间确定为6月18日至6月19日。泉州市中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版、外语、物理、权化学。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为120分,物理、化学满分各为10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为30分,总分满分为590分。

Ⅳ 2011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考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
宏伟——弘( ) 桥梁——粱( ) 摩崖——摹( ) 遐迩——暇( )
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

2.诗文默写。(10分)
①烽火连三月, ② ,以观沧海。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④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3.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
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 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 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 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那 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4.民俗节日探究。(7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2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民俗活动
赏月
踏青
舞狮
赛龙舟
饮食文化
包粽子
吃润饼
尝月饼
吃团圆饭

⑵品评民俗节日。(3分)
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特色二:
⑶探究诗句内涵。(2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名著阅读。(8分)
⑴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2分)

⑵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 B.鲁滨逊 C.保尔•柯察金 D.骆驼祥子
⑶从以上与“奋斗”关系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简述一个例子,作为你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不少于30字)(4分)
①人物 事例:
②人物 事例: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8.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9.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
神奇的地声
韩长代、田锟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然十万军飒沓而至,余知为地震……”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五六个小时不少人也听到特别奇怪的声音。
地声的响声多种多样,这与震级的大小、距离、远近和震源的深度及地面覆盖物有关。有的像雷声、狂风怒吼声、炮声及汽车声、飞机声,还有的似撕布声、大树折断声、铅球在地板上滚动声、击鼓声等。同一次地震,各地听到的地声情况也不尽相同。
地声,同其他声音一样,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地震前,由于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首先发生断裂或滑擦,引起的声现象,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地震先兆现象。注意观测地声,对地震预防有重大意义。
我国已有利用地声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唐山大地震前,滦南县有位中学教师,凌晨两点钟听到隆隆的地声后,立即喊醒周围所有的人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带躲避。结果,凌晨3时42分,大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发生前,地壳岩石断裂或者滑擦,有时要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才发出声音;有时是震前几秒钟或几分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研制了无人地震监测仪,由地声接受器、放大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监测系统,能采集、记录各种地声信号,再经过识别、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后通过打印机,制成图形材料,供地震专家分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地点及强度。
科学家们和人民群众总结出用地声预报地震的谚语。谚语曰:“临震前,一瞬间,地声发,最常见。震级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闻地声,宜果断;速躲避,少危险。”观测地声作出判断,采取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选自《青年科学》2011年1月)
10.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6分)

11.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意义?(5分)

12.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5分)
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13.揣摩品味语言。(6分)
⑴“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4分)

14.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

15.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4分)
“母亲”:
故乡:
16.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分)

17.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3分)

三、作文(60分)
18.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所领悟到的意思,结合生活经历,或叙事,或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规范。

Ⅵ 2011泉州中考语文试卷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
宏伟——弘( )桥梁——粱( )摩崖——摹( )遐迩——暇( )
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

2.诗文默写。(10分)
①烽火连三月, ② ,以观沧海。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④ ,塞土燕脂凝夜紫。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填写标点符号)
3.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
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 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 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 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那
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4.民俗节日探究。(7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2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尝月饼
清明 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 踏青————吃润饼
中秋 舞狮————吃团圆饭
⑵品评民俗节日。(3分)
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特色二:
⑶探究诗句内涵。(2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名著阅读。(8分)
⑴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2分)

⑵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 B.鲁滨逊 C.保尔•柯察金 D.骆驼祥子
⑶从以上与“奋斗”关系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简述一个例子,作为你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不少于30字)(4分)
①人物 事例:
②人物 事例: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便舍船 B.欲穷其林
太丘舍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问今是何世
忠之属也 斯是陋室
8.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9. 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
神奇的地声
韩长代 田锟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然十万军飒沓而至,余知为地震……”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五六个小时不少人也听到特别奇怪的声音。
地声的响声多种多样,这与震级的大小、距离、远近和震源的深度及地面覆盖物有关。有的像雷声、狂风怒吼声、炮声及汽车声、飞机声,还有的似撕布声、大树折断声、铅球在地板上滚动声、击鼓声等。同一次地震,各地听到的地声情况也不尽相同。
地声,同其他声音一样,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地震前,由于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首先发生断裂或滑擦,引起的声现象,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地震先兆现象。注意观测地声,对地震预防有重大意义。
我国已有利用地声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唐山大地震前,滦南县有位中学教师,凌晨两点钟听到隆隆的地声后,立即喊醒周围所有的人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带躲避。结果,凌晨3时42分,大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发生前,地壳岩石断裂或者滑擦,有时要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才发出声音;有时是震前几秒钟或几分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研制了无人地震监测仪,由地声接受器、放大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监测系统,能采集、记录各种地声信号,再经过识别、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后通过打印机,制成图形材料,供地震专家分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地点及强度。
科学家们和人民群众总结出用地声预报地震的谚语。谚语曰:“临震前,一瞬间,地声发,最常见。震级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闻地声,宜果断;速躲避,少危险。”观测地声作出判断,采取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选自《青年科学》2011年1月)
10.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6分)

11.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意义?(5分)

12.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5分)
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13.揣摩品味语言。(6分)
⑴“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4分)

14.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

15.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4分)
“母亲”:
故 乡:
16.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分)

17.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3分)

三、作文(60分)
18.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所领悟到的意思,结合生活经历,或叙事,或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规范。

Ⅶ 泉州市2016年6月21日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微醺的晨光,伴着泥土的幽香翩然而至.一缕晨光漫不经心地将光柱射到公园角落里的一棵老灌木上,便突卷起金色粉尘飘飞.被阳光照得通体金绿的老灌木是无偿的.这里俨然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每天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露珠在灌木的叶片上打着转,在一圈圈的转动下,顺着叶尖滴落在另一片叶子的怀抱里,然而太阳刚刚露小脸,露珠便一去不复返.一只小甲虫蹒跚地爬上老灌木的一条朽枝上,灌木枝立即摇摇晃晃咿呀作响,好几次快要掉下去,它连忙用所有小脚抠住叶杆,稳住身躯在敏捷的向上爬,黑亮的小壳在阳光下一闪一闪.但甲壳显然让它负重有些大,不久又停住,似乎有了几秒的思考,壳一炸,里边便伸出一对半黑半透明的小翅膀,在一展翅便飞去不见了······
在老灌木另一侧,一只蜗牛正在行进,身后拖出一道长长的亮痕,在阳光的照射下尽出现彩虹般的迷人色彩.蜗牛没有空欣赏,它的路还很远,很长.在途经几颗露珠时,它别无选择地压去.七彩的亮痕也变得断断续续了,此时晨曦才刚刚开始······
旷 野
记忆转转流出,剩下大势已去,如今已是秋高气爽了,下午闲来无事,我便独自溜达溜达,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对面的小山坡,淡淡的幽香,携着泥土的气息,使人动感心旷神怡.不错,故乡九月田野独有的气息.
寻着股暗香,登上坡顶,当我瞭望时眼前所遍布的,可都是金灿灿,散发光泽的金子,啊!没错,是金子.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黄金满地,它的无边,辽阔,令你驻足,微风拂过,层层金伏······
隐忍不住内心的激奋,冲向前去,一任金色将我包围,将我淹没,将我折服.
我肆无忌惮地在其中奔走,尽情地与其碰触,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感觉.凝神静听它们间细细的婆娑声,心中如止水般溅起阵阵涟漪.望着那天边的彩霞,轻轻闭上眼,而我的心却已丢在了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那渐变的余晖下,云层波涌的是自然的魂······是的,那是无边的自然,是生机的自然,是自然的魂.
让我默默的人

Ⅷ 泉州中考语文阅读题卷面有点乱会扣分吗

如果没有他们
如果我写我会写 一个场面 被嘲笑、被刺激的某人话语…… 再写这句专话在以后没想你困倦时属提醒你 文章多次出现这句话
再联系中考的毕业 不舍 讽刺这种教学制度 我是很恨这种制度的 我们在初四时 还要分班
语文作文一般是思想很活跃的 应该没有什么 离题作文的 除非老师看不懂 其实有句话说 “ 写者无意读者有意 ” 在我们考试是 写者有意老师无意啊
放心 不会离题的

阅读全文

与2016年泉州语文中考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