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文如何升格
升格准备:
1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的人,用鲜活的生活充实自己。文章的一半在文章内,一半在文章外。古今中外许多大家都认为,真正的文章是从文章外面做起的。要想作好文,必须先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先在自己的思想中作好“文”,有一付“锦绣肚肠”。
2要注意思考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文章是特别需要创新的,言别人所已言,写别人所已写,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即使是写别人所已经写过的内容,说别人已经说过的话,也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使人能够有所收获。肤浅的东西对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也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启迪和审美感受。深刻的东西来源于深刻的思想,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对人生、对事物的深入思索。善作文者,必须认真训练自己的思想,养成善思、精思、深思的良好习惯。由对个别事物形成独特看法,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如此,就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了,也可以避免文章主旨上的陈旧与肤浅了,写出的东西自然就“有神”了。
3要注意训练思维,形成正确全面深刻的思想方法。学生写作要注意训练自己的思维。要学会分析事物,由表象分析出事物内在的联系、内在的规律。要学会辨证地分析事物,学会应用唯物辨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客观的人与事物,如一分为二,发展与静止,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内因与外因,事物的普遍联系,量变与质变,个别与一般,个体与集体,等等。其它还要注意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些都会给人们分析事物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学习写作还要注意学习基本的思维方法,如归纳、演绎,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等。这些思维方法都会对写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写作者思想深刻、分析准确,会使文章主题明确而深刻。
4要注意读书学习,增长见识充实思想。文章中的一些内容是人们所亲身经历过的,此所谓直接经验;还有一些是从书中获得的,此所谓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是很有限的,人的许多见识是靠间接经验获得的。要想“肚里有货”,有必须非常注意学习,要多读书,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充实自己的思想。见识丰厚了,思想充实了,写作就有了充足的“原料”。
5要注意涵养自己的情感,以养成“真性情”。文章不但可以表现道理,而且可以表现人的情感。人的情感有一些有积极向上的,有一些是消极有害的。好的文章,表现的应该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任何庸俗、落后、委靡、低级趣味的东西都是有害的,也肯定得不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写好文章,应该涵养自己的丰富美好的情感,以养成古人所说的“真性情”。
⑵ 何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和升格训练
历年高考题型稳中求变,唯独2015年语文全国Ⅰ、Ⅱ卷作文题型突变,居然要求学生给特定的对象写信;对三个不同类型的人作出选择,说出选择的理由。这就明显区别于我们长期磨炼的“新材料作文”。针对变化了的题型,缺乏正确的认识必败无疑。这就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将出现在2016年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区改革后的辽宁考生将注定面临这种命题的挑战。这种作文无法宿构、套作,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后果不堪设想。。但遗憾的是,我们沈阳市高考“一模”作文题仍未完全符合这种新题型,没有明确下达“任务指令”,这对临考学生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什么是“任务指令”呢?以2015年语文全国Ⅰ、Ⅱ卷作文题为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 (全国Ⅰ卷)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
择。„„” (全国Ⅱ卷)
这就是“任务指令”,接制约体裁、内容、思维、对象,几乎前所未见。
作文教学非一般教师可以胜任,首先要求教师本人会写作文、写出精彩的高分作文,成为学生的范文。客观地说,这样的老师凤毛麟角。试想,不会游泳的人却在教游泳会是什么结果?也许正因此,好多高中生和家长抱怨,从上高中那天起,几乎没上过作文课,除了月考、模考,几乎听不到作文辅导课,那样作文能好吗?于是宿构、套作,模式化、公式化成风,何以见新意、吐真情?如果说已经过时了的“材料作文”还可以如法炮制、混个基本分数的话,“任务作文”面前只能缴械投降。岂不知这种新型作文就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以往的顽疾,开刀动了个手术,2015年语文全国Ⅰ、Ⅱ卷作文新题型初露端倪,2016年必将会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基础上,增加了任务指令,不允许你任选角度,一定要按照命题的指令作文。比如让你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乃至一封信、一篇小评论„„但都不能超出任务范围,必须针对并始终围绕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核心事件、核心问题,抓住核心角度,起码也要抓住重要角度,而不能从次要角度、沾边角度立意;不像我们以往熟悉的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立意。
材料遍地,似乎随便什么都可以拿来考学生,安能预测?材料引事,可引之事N多,谁能先知先觉?而新型指令作文则要求针对材料的具体问题写,甚至是就事论事、事中出理、理用于事;换句话说,观点出自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接下来论证观点的目的,是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而不是一种泛泛的大道理,水平
的高低不在于道理的大小深浅,在于你的道理是不是更能解决具体问题,考生之间较量的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为你无法提前预知材料,更无法预知材料中所引用的具体事物,而考生面对的材料提出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必须作出针对性极强的解答,不可能是泛泛的“心灵鸡汤”式的大道理,而应该是最适合的、最有实际价值的道理,那种成套编排的人生、价值、道德、环保„„“鸡汤母文”将退出考场。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具有明显的解答性,是把作文命题真正当成了问题,需要直接的正面回答,女儿举报父亲就是具体的事件,针对这具体事件你不能闪烁其词、模棱两可,也不能夸夸其谈天理人伦,必须对“举报父亲”作出正面的、明确的、具体的、深入的评价。而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确定出自己熟悉的主题,甚至用宿构的文章来拼装、套作“鸡汤作文”。 可见,指令作文无法宿构、套作。所谓“押题”,要么是开玩笑,要么是吹牛。所以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作文老套路的克星、假大空的杀手。 归纳起来,什么叫“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基础上,增加了任务指令,不允许你任选角度,一定要按照命题指令抓核心、重要的角度,按指令作文。比如让你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乃至一封信、一篇小评论„„但都不能超出任务范围,还必须针对并始终围绕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像我们以往作文那样,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后,围绕观点阐释就行了。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作文老套路的克星,假大空的杀手;对于经过写作思维强化训练的学生,下笔写作之前就已经胜券在握了。
在具体介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如何进行写作指导前,我们先看看高中生一般的写作套路。他们往往是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句,比如“信念”,然后文章开篇用“信念”组成排比间或比喻引用等,如,“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狼藉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凉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或“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期望。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然后文章列举三五个事例,分别为 “简·爱在荒芜人烟的沼泽地上如是说。“信念是永不放弃,是执着的追求”,于是他„„”“爱迪生在实验室里用自己的行动作了回答,于是他„„”“尝遍百草的李时珍在田野里执着的回答,于是他„„”
或者是开头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顾从材料中的某一个缝隙里牵强地引出一个所谓的观点,立意作文,而不顾材料的整体意思。如“信念”,然后设定分论点为:“信念对个人来说,是无穷的力量,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对国家、民族来说,是大海中的灯塔,指引千百万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奋然前行„„”。或者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公式来递进论述,比如先确定性质:“信念是精神的韧性„„”,然后阐述意义:“有了信念,虽沉重亦可担负„„有迷惘而不放弃„„临困苦不言罢休„„,接着分析追根溯源:“信念不是到处去寻找顾客的产品推销员,它永远也不会主动地去敲你的大门。坚定的信念需要理想的牵动,‘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苏霍姆林斯基)因为„„”。
我们不是说这种“心灵鸡汤”的写作方法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要告诉大家,这是阐释型的作文的写法,不适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阅读很重要,读不懂或没全懂,抓不住核心事件、找不准核心或重要角度,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难以下笔作文。所以,我认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下笔之前,输赢已定。以往老师们往往注重形式上的指导,什么“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再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式,说着是在文章语言上下功夫的,要求学生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在文章什么位置一定要联系实际等等。更有极端的,要求学生按主题背范文以备套作,把高考作文分成什么“毅力”、“信念”、“创新”、“环保”之类的若干主题,每种主题配几篇空洞浮华的范文,考场直接套用。现在面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套“技巧”就显得无足轻重了,那种华而不实的文章则成了一堆令人讨厌的垃圾。
当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会不断演进不断完善,思辨性的体现会有一定限度的,不会向艰深发展,那样会超出语言表达运用这一语文的本质的范围。但写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将进一步得到开发。不应该千人一面地用同一种形式来表达同一个内容。
⑶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
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感到头痛,一是作文教学没有像课本教学一样有章可循;二是作文教学效率极低;三是学生的阅历和素材少表达能力低;四是上面由第三点而产生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首先来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我认为,这项要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既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优劣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学中师生的教学效率
⑷ 如何升格作文的语言.ppt
要点点拨
要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首先要思想清楚,明确自己到底要说什么。如果是叙述,要弄清事件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如果是议论,要搞明白,对某个问题的究竟有怎样的看法,这看法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若某个问题比较复杂,那就要将该问题的一个个方面,一个个层面分析出来,作进一步的思考。也可以抓住这个问题的主要方面,理清自己看法的形成过程,头脑中呈现出思维的头绪,再有条有理地写下来。
下面结合一篇作文的初稿与修改稿的例子,来探讨怎样使作文的语言升格。
一、反面例子:
文题:我的感谢
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个思想健康、感情深挚的人,总不会忘记对有益于自己成长发展的人们以感谢。请以“我的感谢”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字数800左右。
原文展示:
我的感谢(初稿) 佚名
假如我是一个乞丐,我不感谢生活赋予我的,因为我一无所有,有的仅仅是一具破烂(①“破烂”是形容无生命的物品的,如“衣服”“房屋”等,不能形容人的“躯壳”。这里应为“潦倒”)不堪的躯壳。
拖着这样的躯壳,只能在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饭店门口乞求进进出出的男女能(②除了表示“希望”等心理愿望等外,带有强制性地要求别人做某事,一般不宜用能愿动词)施舍他们的(③“施舍”者当然是上文说的那些“男女”,“他们的”这一修饰语多余)一点(④“爱心”是一个整体,不能用“一点”来修饰)爱心。可是现实社会能有几个人存有真正的(⑤本语境不涉及“爱心”的真假,“真正的”3字赘余)爱心,(⑥前面是疑问句,应用问号,与下一句是两个问句,并非选择问的复句。)那又能叫我去感谢谁呢?“嗟,来食!”(⑦这里的古典情景“嗟,来食!”应该作下文“遇到”的宾语内容,充当“这样”的复指语)或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说得好听(⑧这里缺乏判断词“是”)“不吃嗟来之食!”倘若如此(⑨“此”字指代不明,是指“嗟,来食!”这种情况,还是指“说得好听是‘不吃嗟来之食!’”这个判断中的“情况”?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应写明“不吃嗟来之食!”)能活得下去吗?所谓的尊严是不是该在此刻隐藏起来,因为你想要活下去,你就必须这样(⑩“这样”指代不明,理由同前)做,否则只能横尸街头。(11“横尸街头”一语太实,前后不协调。因为上文是概述为了所谓的“尊严”,不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那也会有很多出现饿殍的处所,不一定是“街头”。)你吃了嗟来之食,活下来了。此时是否该感谢哪位人(12“位”后面不能带“人”,因为“人”已包含在“位”的意思之内。)呢?很矛盾?对!但我不得不感谢那人,虽然他让我失去了所谓的尊严,但是他让我活下来了。
不是有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嘛。(13如要写成反问句,应是:“不是有句话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吗?”现在写成了前半句反问,后半句感叹,前言不搭后语。)
但实际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一个学生。遵循着中国的应试教育读完小学、初中,现在是高中,接下来是大学。我感谢生活赋予我的,(14前后是因果关系,前面的分句不宜用兼语句,否则与后面的分句接不上,应将“赋予我的”删去)因为我有一个家,虽然这个家不富裕,但够温暖,所以我不能抱怨什么!
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多,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谢别人,从不想自己也是需要感谢的。(15“为什么”引出的复句结构是前偏后正的,这种结构的短语重点强调的是后者,所以“从不想”应为“从不想想”,通过反复手法来加强语气。)
我感谢我自己。
我没什么大作为,很平凡,很渺小,但我知道我活着呢!(16 “知道我活着呢!”一语不着边际,言不及义,应删去)活得还不赖,虽然有伤心,痛苦,但这是人活着必须承受、经历的事情(17“伤心,痛苦”是一种现实状况,不是一件“事情”,原句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删去“事情”)。所谓逆境能锻炼人的意志嘛!(18“所谓”后应陈述现成的话:“逆境能锻炼人的意志”,句末语气助词“嘛”杂糅在现成话后,不伦不类。“嘛”作句末助词,全句要么是感叹,要么是反问,而不应是陈述。)
我感谢自己可以活得那么(19代词“那么”一词没有着落,应改为副词“比较”或“很”)精彩,虽然不是轰轰烈烈,但也足够让我品味其中的乐趣。
我积极过,堕落过,但是无论怎样,我熬过来了,活了18年。有人带着面具活着,为何?为什么这样(20“有人”的生活方式,相比较而言,是“远指”,这里不宜用表示“近指”的“这样”,应改为“那样”。)折磨自己,不累吗?(21前面是两个疑问句,“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是对“有人”活法质问的一般疑问句,“不累吗”是反问句。应将前一句的逗号改为问号)摘下面具看看,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它。我感谢自己并没有戴着面具。
我知道其实活着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是上帝既然给了你生命(2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而不是什么“上帝”给的,错误的思想观念造成了胡说八道。此外,关联词语“既然”应该前移到这个分句的主语之前),那就好好地活着。带着积极,(23“积极”与“乐观向上”是作为句子成分的两个并列的词语,它们之间应用顿号)乐观向上的心情活下去,我做到了,我感谢自己可以做到。(24可以说“感谢自己做到了”,而“可以做到”只能是“相信”而已,原句莫名其妙)
给自己一个梦想(25“梦想”只能说有或无,不能“给”)、一个希望活着(26应是“活着的希望”,作数量词“一个”的中心语,动词“活(着)”不能作“一个”的中心语)去感谢自己!
归纳分析:
上文的语言粗看好像没有大问题,但经不起推敲。仔细一辨,区区700字竟有26处语病与不妥之处!这些语病与不妥之处除了用词不当(①)、语序不当(⑦)、成分残缺(⑧)、词语累赘(②③12)、误用标点(⑥2123)、指代不明(⑨⑩1920),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思维混沌不清,逻辑混乱,致使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语病和不妥之处共有9处(111314151617182426),连同因为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正确,导致乱用修饰语(④⑤2225)的4处,上述有关思维方面的语病和不妥之处有13处之多,占全文语病和不妥之处的一半。
笔者相信该文作者的学习中,他的老师可能也指导过做修改类似于这些病句和不妥之处的单项练习。一般学生的课桌上也不乏此类单项习题。且此类单项练习题因顽强地充斥高考试卷而师生们不得不重视。遗憾的是,不少高中生一写作文,仍会大量出现这样的不够通顺的语句。可见那样的单项练习效果微乎其微。做那样的练习,远远比不上在具体的语言运用时即作文评改中的分析与训练。高中学生如果在教师指导下,用心分析二三篇这样的语言毛病多多的文章,就可以悟到提升作文语言水平的真谛:明确思想,辨清概念,合乎逻辑地认识事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写作练习,诸如上文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至少可以大大减少那样的失误。(当然,上文在立意、选材、结构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这里姑且不论)
(以上内容刊2011年1月12日《中学语文报》(高二版寒假合刊第27版)
一、正面例子:
文题:同前
例文展示:
我的感谢(二稿) 佚名
假如我是一个乞丐,我就不会感谢生活,因为我一无所有,有的仅仅是一具潦倒不堪的躯壳。拖着这样的躯壳,只能在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饭店门口,乞求进进出出的男女施舍爱心。可是,现实社会能有几个人存有真正的爱心?那又能叫我去感谢谁呢?或许会遇到“嗟,来食!”这样的情况,如果我拒绝,说得好听点是“不吃嗟来之食!”但不吃嗟来之食,能活得下去吗?所谓的尊严是不是该在此刻隐藏起来,为了活下去。而吃了嗟来之食,是否该感谢哪位施舍者呢?很矛盾?对!但我不得不感谢那人,因为他虽然让我失去了所谓的尊严,但是让我活下来了。不是有句话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吗?
但实际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一个学生。遵循着中国的应试教育读完小学、初中,现在是高中,接下来是大学。我感谢生活,因为我有一个家,虽然这个家不富裕,但够温暖,所以我不能抱怨什么!
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多,为什么题目中总要说我们感谢别人?出题人为什么不想想我们自己也是应该感谢的。我感谢我自己。因为比如我自己,在应试教育越来越严重的环境中,在繁重的训练简直要压垮众多学生的情况下,尚能坚强地挺过来。我有时还通过对学生生活作些调侃,来缓解压力。在坚忍不拔方面,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回顾十几年来,我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可以说很平凡,很渺小,但活得还不赖,虽然有伤心,痛苦,但这是人活着必须承受、经历的。所谓逆境能锻炼人的意志啊!所以,我感谢自己敞开胸怀,坦坦荡荡,活得比较精彩,虽然不是轰轰烈烈,但也足够让我品味其中的乐趣。我积极过,堕落过,但是无论怎样,我熬过来了,活了18年。而有人带着面具活着,为何?他们为什么那样折磨自己?不累吗?我劝他们摘下面具看看,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面具。我感谢自己并没有戴着面具。
我知道其实活着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是既然父母给了我生命,那就应当好好地活着。带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活下去,我做到了,我感谢自己。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鼓舞了几代人。我们应当拥有自己一个梦想,拥有一个活着的希望,我们应当感谢自己!
归纳分析:
修改之后,由于思路比较清楚了,合并了一些段落,结构也显得紧凑。思路清楚的结果是语言也畅达。开篇设例,衬托出下文要“感谢自己”的理由。重点段落中比较详尽地论述了感谢自己主要是因为在比较艰难的环境中走过来了,没有被繁重的应试训练击倒。文章由原来的三类文以下的水准上升到二类文。
⑸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升格训练
余映潮老师: 先回答刘老师的提问。 可以这样试一下: 首先,我们要关注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我认为,综合性学习中的这些作文教学点并没有关照到对学生文技法训练,但它们起到了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开阔学生观察视野和增加学生知识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根据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的内容,提炼出初中三年中学生所一定要接受的文体文类写作训练。比如记叙文,初中学生是一定要接受叙事性文章、写人的文章、游记类文章、写景类文章和咏物抒情类文章的写作训练的。 然后我们还要根据初中生书面表达的需要和中考应试的需要,提炼出若干种适合于初中生学用的文章表达模式。 如果我们能将课文中开阔学生视野的作文教学点、我们提炼出来的初中生所一定要经受的文体文类训练点和文章模式训练点这三者有机地编织起来,形成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和网络,那就可能真正是用好的系统训练的方法对初中学生进行三年的训练。 只是目前基本上没有人这样去做。 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能是根据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肯定只是半边户。 另外,刘老师还问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升格训练的问题,我想这是要做很多潜移默化的工作才能达到有一定效果的,那就是指导学生多多地阅读千字美文。单纯的课堂作文升格训练一是没有时间做,二是也不可能篇篇做。 问题二:我也任教初三,这个问题我希望得到余老师的指导。余老师辛苦了!余映潮老师: 再回答苏老师的提问。 中考作文训练的过程设计。历来是难题。 这里介绍一个比较简单但也要求做得比较细腻的教学过程。 即:20个作文题复习法。 要求:细细研究本地多年以来的中考作文命题,再来设计20个作文题。 1)这20个题的设计,要求涵盖考生中考作文应试的各个基本的生活侧面,要求涵盖中考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体的写作(一定要以记叙文为主),要求涵盖中考作文的各种题型(其中包含各种导语形式)。 2)这20个文题,有机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10个题,为必做的大作文题,教师要进行细腻的写作技法指导,在整个中考复习期间指导写成10篇文章,并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这10个文题中,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偏怪难的题,一定要有一个写烂了的平俗题。 3)另外一部分10个题,指导学生构思出作文提纲并进行反复修改。拟提纲的训练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上,即指导、要求任何考生在考场上都必须写完自己的作文。
⑹ 还有一个月中考了,语文阅读跟作文很差怎么提高
多做题,找一下技巧,中考的阅读题不会太深,作文的话就是多看书。
⑺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作文升格训练
一、材料陈旧与材料新鲜
什么才算是新鲜的材料,其实在定义上也没有绝对的标准,通常来说能将时代的精神充分反映出来,并且能给人新鲜感、眼前一亮的材料。身为新时代的高中学生要对社会生活进行关心、思考与积累,要准确将时代的脉搏把握,而作文的选材与时代特征、时代风格。时代气息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作文要与时代脉搏一起来跳动,进而才能将自己的新认识、新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另外,作文必然有主题服务,为了将其充分展现出来,应该选择有意义、新鲜、生动的材料。
1.升格之前
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是好友,两人之间相互鼓励,半夜听到鸡便拔剑起舞,这是敬己,两个人之间就算是敬人。卧薪尝胆中的勾践也是敬己,为了自己的最终的理想,一直忍辱负重,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敬己的一次升华。
蜀后主刘禅则是不敬己,父辈辛苦打下的江山怎敌魏国酒色?终留下“扶不起的阿斗”这一世骂名。(范梦琦《敬人与敬己》)
笔者基于正反两个角度选择了祖逖、刘琨、勾践以及刘禅等等事例,这类材料在历史上属于经典材料,而在整个选材当中也算是典型材料,但是从时间角度与时代意义来看就显得较为陈旧,而且在论述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真正的中心论点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整体内容来看还不够充实。原有的事例可以将之保存,可以将当前新的论据适当进行补充并充分融合,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而且也将材料的丰富与灵活充分反映出来,充分体现其时代意义。
⑻ 什么是作文升格片段
什么是作文升格片段?
首先,先说说作文片段。作文回片段就是已经写好了的作文的某一部分答,一般指是某一段,或者几句。
然后,再来解释一下“升格”。就是把之前抽出来了的片段拿来修改,就是对每一句,每一个细节再细致的修改。
作文一般先训练整体的结构,训练熟练之后就得进行细节的片段升格训练,这样才能够在作文的整体和细节上有所提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⑼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升格训练 余映潮
校园春色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春天的校园自然也是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走进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那片清脆的松柏,它们就像守护花园的卫士一样守在那里,绿油油的草坪充满了生机,好像每根草上都有一个生命在跳动。小花园里,各式各样的花都睡醒了,争先恐后地尽情开放,有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我们班正对着这个小花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校园里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一阵阵拂面的春风,风中带着诱人的花香,令人陶醉。路边的小树沐浴着日光浴正茁壮地生长着。春风抚摸着花朵,花朵竟然得意忘形,跳起了温柔的华尔兹——春风之歌。太阳公公眨着眼睛,好像在问:“孩子们,你们在开舞会吗?怎么不邀请公公我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