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南省琼海市2012年高考模拟测试(一)语文参考答案
琼海市2012年高考模拟测试一
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
1.D(最早和最深刻的渊源是庄子“无己、无我、无欲、无碍”的放达态度,而非老庄要求超脱尘世纷扰的思想。)
2.D(第三段开头表明马远作画是“很有选择”地“经营”,并非可以随意而为的。)
3.A(根据第四段可知空灵美是无法清晰把握的。)
二、
4.D(族:把……灭族。)
5.D(②表明皇上对王竑信任与重用。⑤表明王竑为了百姓不惜担责的精神。)
6.A(打死马顺、毛贵等人时,郕王还没有“执掌”朝政,而只是“代理”,这从第一段“摄朝”及第二段开头“王即帝位”可以看出来;毛贵是嚣张,还是收敛,文中没有述及。)
7.见“参考译文”中画线部分。[(1)译出大意给2分;“报”“振”“之”译对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所储”“死罪以下”“入粟”译对各给1分。]
【参考译文】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考中进士。英宗巡幸北方,郕王在午门代理朝政,群臣以误国罪弹劾王振。读弹劾文书时群臣还跪在地上没有起来,郕王让大臣们出去待命。众人都伏在地上哭泣,请求诛灭王振家族。锦衣指挥马顺是王振的同党,厉声呵斥进言的人离去。王竑十分愤怒,抓住马顺的头发大吼道:“你们这群奸党,罪当杀头,现在还敢这样!”一边骂一边咬他的脸,众人一起揍他,马顺马上被打死了。郕王感到害怕,急忙起身入宫,王竑率领群臣跟在郕王后面。郕王令宦官金英询问他们想说什么,王竑说:“宦官毛贵、王长随也是王振的同党,请按法律处置他们。”郕王命令叫出他们两人。众人又打死了他们。当时,王竑的声名震动天下,郕王也因此事很看重王竑。
郕王登上帝位后,也先侵犯京师,命令王竑与王通、杨善守卫京城,提升(王竑)为右佥都御史,统领毛福寿、高礼的军队。寇贼败退,诏令与都指挥夏忠等人镇守居庸关。王竑到任后,精简士兵和马匹,修缮险要的关塞,弹劾不称职的将帅,营垒焕然一新。
景泰元年八月,王竑因疾病回朝。不久,命令同都督佥事徐恭管理漕运,治理通州至徐州的运河。第二年冬天,命令王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和徐、和二州,又命令兼管两淮的盐税。
四年正月,因灾害接连出现,正是春天却很寒冷,王竑进言说:“请下令责成众臣彻底自我整治反省,减少刑罚减轻赋税,取消无益的工程,严禁无功的赏赐。”并且自承罪过请求辞职。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下令反省,征求直率的谏言。
此前,凤阳、淮安、徐州发大水,路上饿死的人接连不断。王竑上疏报告,还未等到答复,就开仓救济灾民。这时山东、河南来求饭吃的饥民一齐涌来,仓库的粮食不够供给。只有徐州广运仓有多余的粮食,王竑想把这些粮食全部发放,主管官员不答应。王竑前去告诉他说:“老百姓眼看马上就要成为盗贼。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开仓发粮),今后一旦有变乱,将首先杀了你,然后我自己请求死罪。”中官畏惧王竑的威名,不得已而听从了他。王竑于是自我弹劾擅自行事的罪过,并进言说:“广运仓储藏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请命令判处死罪以下的罪犯,必须在受灾地区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皇帝又命令侍郎邹干携带资金飞驰赶往,听任他自行处理。王竑于是亲自巡行散发救济,粮食不够,就命令沿淮河上下的商船,根据船的大小出米,保全救活一百八十五万多人。
8.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2分)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答出“动静结合”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除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以外,答对偶的也给1分。)
9.本诗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2分)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从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尾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2分)
10.(1)封狼居胥 (2)醉不成欢惨将别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4)乘彼垝垣
(5)进不入以离尤兮. 集芙蓉以为裳.
三、11.(1)选B给3分,选A给2分,选c给1分;选D、E不给分。(C.本文内涵相当丰富,不只是在批评那老头。D.从上下文看,队长生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认定老胡说了假话,而是因为有人还木板生出了事端。E.文中找不到“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这一信息。)
(2)这样写避免了作品的平直,呆板,无趣。“我”住在新居的矛盾心情,使作品产生了悬念,很吸引人,让人生出强烈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也更强化了这块木板所反映出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引人深思。
(3)“我”是一个正直、善良,办事有原则,讲信誉的人。“我”思想纯真,一点也不世故;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知之甚少,完全没有油滑之气。
(4)“我”经过长时间的琢磨,最后明白了隐藏在这件事之后的,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自私自利的表现。对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没有正义感,没有公德心,这是可悲的。广泛存在的这种态度对他人、对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任其发展下去,很可怕。但“我”对此似乎又无可奈何,所以明白这个问题后,只能是“叹一口气”。
四、
12.(1)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选C、E不给分。(A.李叔同准备小纸条,是为了使上课所讲内容更准确,并非出于让学生喜欢理论课的目的。C.原文说照片上的李叔同“怡然”,可见当时的他并不紧张。E.李叔同辅导学生有效的关键是其方法科学,引导督促到位。有些原本对音乐没有兴趣的学生在他的感染下也都对音乐着了迷。)
(2)李叔同美术教育不久便取得成绩的原因,简而言之在于他教育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具体说来,从训练石膏模型写生人手;学生掌握模型写生技巧后,便开始人体写生;当学生课堂内写生训练基础打好后,又陆续开设素描、图案、水彩、油画等课程;同时,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开展户外写生。
(3) ①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有成就感。②提供展示才情的舞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③引起社会关注,对学生进行鞭策与激励。
(4)①上课前准备很充分,工作非常认真,这是工作成功的基础。②工作之时注意思考、总结,很快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工作极有帮助。③教学(办事)循序渐进,故易出成绩。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其工作成效显著的原因之一。
⑤有开拓创新精神,敢为人先,这是事业上有建树的必备条件。
五、
13.D(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此句是说自己备酒请客,不合语境。)
14.D(A.语序不当,“交通枢纽”“军事基地”应互换位置。B.搭配不当,可将“充当”改为“起”。C.成分赘余,“进行”“依法”二词要删除其一。)
15.A(文段整体是从“室内”南北两部分先后陈述的。备选项先总述南部环境,承前“南”字,再依次叙述室南部之用途、布置的格调及具体情形。)
16.歌德是位一生爱自然、爱真理的漂泊者。他靠着自学和个人奋斗而成为一代思想巨子。他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在他遗留下的一部分手稿中,人们发现了这本记载着那些“充满于每日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这本集子并不十分厚。
17.【答题示例】勤奋是甘霖,助你浇出丰收的硕果;勤奋是阶梯,助你步人生智慧的殿堂;勤奋是基石,助你垒就成功的大厦。
18.略
㈡ 2012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我怎样才能完整的告诉你呢!你先看个开头,然后再想办法联系我,我再给你完整版和参考答案!OK?
浙江省2011——2012学年度高三模拟试卷
语 文
姓名: 班级: 成绩: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粗犷(kuànɡ) 歼灭(jiān) 相形见绌(chù)
B.熨帖(yù) 埋怨(mán) 谙熟(ān) 面面相觑(qù)
C.禅让(shàn) 粗糙(zào ) 胚胎(pī) 恪守不渝(kè)
D.船坞(wù) 佣金(yòng) 力能扛鼎(káng) 钟磬齐鸣(qì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冲,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 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D.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经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新西兰红鱼的故事
2005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渔业部长表示:由于过去10年的过度捕捞,新西兰红鱼(也称橙连鳍鲑,或罗非鱼)的总容许捕捞量由约40000吨降低到2680吨。这种鱼是一位丹麦鱼类学家125年前在亚速尔群岛首次发现的,体长24~42厘米,呈明亮的砖红色,分布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500~1500米的广阔海域,虽头大貌丑,但即使数次冷冻和解冻后仍肉质细嫩,味道如蟹肉般鲜美,迅速风靡欧美国家的餐桌。
可惜新西兰红鱼也是生长最慢的深海鱼类之一,33岁才达到性成熟,目前发现寿命可达150年之久。同时,这种鱼虽然分布广,但繁殖率很低,又很少迁徙,喜欢在海山周围大量聚集,有时鱼群长达200公里,很容易被现代捕捞技术大量捕获。寿命如此长的鱼类被过度捕捞,必然形成巨大的空当。
全世界最多时有约30个新西兰红鱼渔场,以新西兰查塔姆高地附近最多,但此地自70年代末开始捕捞,1979年产量就迅速下降。然后是澳大利亚圣海伦斯山附近,1989年5月当地报纸称“海底遍地是金”,仅仅30个月后新闻就变成“拯救罗非鱼已经太迟了”。20世纪80到90年代全球每年捕捞6万吨新西兰红鱼,以致处理和储存设施不足,造成巨大浪费。大西洋东北部的捕捞始于1991年,1994年产量就只及原来的25%,国际海洋利用委员会的报告说此后当地资源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1999年发现的马达加斯加海岭渔场2001年后产量也大幅下降。现在全球30个此类渔场有一半捕获量不及原来的30%,25年来总捕捞量已超过100万吨。
㈢ 求2012课标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一轮复习专用语文答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提供巨额uieeyeiyuyr
㈣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2012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新课标卷
让善举成为习惯
有个小故事讲道,一个漆工为一艘船涂漆,顺便把船上的漏洞补好,不久,船主感激地赠予漆工一大笔钱。原来,船主的孩子们驾驶那艘船出海,船主忘记补船洞,料想孩子们会殒命海底。不料,漆工信手拈来的善举,拯救了孩子们。听了船主的感激之言,漆工淡淡地讲,那是我顺便补的。一句“顺便”,透出了漆工做善举的习以为常。
由此可见,貌似微小的善举,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不仅会带给他人恩惠,还透出了感人
肺腑的魅力。我们社会,正需要呼唤:让善举成为习惯。
“顺便”而为的善举,一旦集腋成裘,成为行动的习惯,就会成为社会的亮点。数年前,天津老人白芳礼在74岁高龄之际,决心把蹬三轮车的收入全部捐献给贫困学生。他坚持到90岁,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对老人而言,捐助一个或几个贫困学生并非难事,但10多年如一日地积累善举,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风尚。
善举成为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就是一种壮举。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30年来义务赡养6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资助了14名贫困孩子上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林秀贞一两天、一两月地奉献爱心,并非难事,但她把善举当作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就为我们社会树立了一座不普通的道德丰碑。
曾几何时,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爱心奉献的习惯。这些年来,随着南京彭宇案的发生,见义勇为的美德,有时会转化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在佛山,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过马路,两度被车辆碾压,18个路人冷眼漠视。在福州,83岁退休老干部摔倒路边,众人围观却无一施救。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旁人的“善意提醒”,让她们缩回了手。老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一旦人心的冷漠替代了善举成为习惯,我们的社会风气便会阴霾密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善举的动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品质和善良。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就凝结成对他人、对社会的真情。有一位先贤说:“人最可贵的品质可以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智慧、善良。”当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把善举视为一种习惯时,社会才会有秩序,更加和谐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故事中的漆工无意中得到了丰厚回报,但他更欣慰的,是对几个孩子生命的拯救——这种欣慰,是漆工把善举当做习惯的最丰硕收获。“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善举,也许会改变他人的命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无论是官员还是打工仔,无论是白领还是小摊贩,都应该学习那位普通的漆工,满怀慈善之心帮助他人,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力所能及地扬善举,摒恶行。
让善举成为习惯。一个人的点滴善举,在日积月累后可以汇集成爱的江河。一个民族的善举,历经岁月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善举成为习惯,便是“人人献出一份爱”,此时,丑陋龌龊难以容身,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㈤ 江苏省南师附中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十)
http://wenku..com/view/eaa5620976c66137ee061959.html
同学 要高考了 自己写内把容
㈥ 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
可以上网直接找
㈦ 2012名校原创+重组20套题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专题一答案
最好是把题发过来,不然怎么给你答案
㈧ 2012年高考试题,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012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012高考英语试题
贝玉希高考抄资料中有:
2012年高考试题,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NN的可以去找找看
2009湖北高考数学
湖北经济学院成人高考,2011湖北高考理综,2010湖北高考数学,2011湖北高考数学,2010湖北高考数学文
2011湖北高考分数线
㈨ 2012语文高考模拟有杨振宁为谁流泪的现代文
杨振宁为谁流泪
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
是谁创造了奇迹
1964年初秋的一个晚上,杨振宁去著名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途中乘火车从纽约去帕巧克。夜已经很深了,摇晃的车上空荡荡的。夜行列车上那些带血腥味的匪盗故事令人发怵。杨振宁一眼瞥见一位头戴便帽的黄皮肤老人,正含着友善的微笑打量着自己,便靠着老人坐下来。
一搭话,杨振宁才知道老者是浙江人。庚于赔款那年随父亲到美国,六十多年来,在餐馆洗过碗碟,在码头干过苦力,现在还在一家洗衣店打工。当杨振宁问到他家中有什么人时,老人竟老泪纵横:“我就一个人,一辈子没有结过婚。”老人核桃壳一样打皱的脸上没有一丝怨尤。车到贝当,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过灯光暗淡的过道,到了车尾,颤巍巍地下了车。
望着老人被岁月压弯的后背,杨振宁暗自垂泪,心中涌动着无尽的酸楚与愤怒。
杨振宁是在情绪最低沉的日子里听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的。深夜,东京发布的新闻宜称,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机从高空收集到放射性尘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爆炸的不是初级的原子弹——钚弹,第一次爆的就是铀弹!
整个世界被这一声巨响震惊了。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震惊之余,有的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中国是靠苏联帮助才造出原子弹的。对此,杨振宁没有来得及细想。物理学家的严谨告诉他:一切都需要证实。但不需证实的是中国人已经拥有原子弹。
一连几天,处于兴奋之中的杨振宁都在默默哼唱着父亲教他唱的那首《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朋友们都说他好激动,是“性情中人”。此刻,童年的歌让他胸中涌动着一股火辣辣的热流。是什么样的中国男儿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奇迹?
当年,美国政府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实施“曼哈顿计划”时,拥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第一流的物理学家,意大利来的费米、匈牙利来的泰勒、新西兰来的卢瑟福、德国来的海森堡,真是群星会集,灿若银河,加上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原子弹诞生在美国是不足为奇的。而中国呢,仅凭本国的科学家和并不强大的国力,怎么能造出原子弹?
太多的疑问,太多的不可知,只有问邓稼先了。据多家报刊披露,邓稼先就是中国的奥本海默。从1949年,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与他一别就是15年!
依然没有答案
北海公园的盛夏,绿云拥白塔,柳风送荷香。邓稼先、许鹿希夫妇在古香古色的仿膳设宴招待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这之前,当中国政府请杨振宁写下他想见到的人的名字时,杨振宁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
一见面,杨振宁就注意到了,邓稼先饱经沧桑的脸上不时流露出倦容,加上被大戈壁的风沙烈日染黑的皮肤,已让人感觉到“中国的奥本海默”的艰辛。
老友见面,亲切万分,一阵阵笑声中,大家都变得年轻了。
杨振宁提出了大胆的建议:“稼先,你去借两辆自行车吧,我们往清华、北大、圆明圆兜它一大圈——找一找咱们从前玩耍过的地方,从老气象台的那个坡上冲下来。”
邓稼先当即反对:“你怎么就忘了,那一回,你骑车在金鱼缸中间玩花样,车上还搭上振平,结果栽了,把振平额头上撞了个大口子,血直往外流,把我们都吓呆了。后来,我们把振平送到医院,你给振平买金钱酥,哄他别给爸爸讲。结果呢,伯父还是知道了,把你狠狠骂了一顿……这回,你要是摔了跤,我没法给七亿中国人交待呀!”
杨振宁勇敢的骑车计划在女士们的笑声中被否决。
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中国的原子弹上。
“你说我们的大炮仗?”邓稼先显得很自信,“我知道,国外有各式各样的猜测。”
“最近有一种新的说法,是美国人JoanHinton——中文名寒春,帮助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寒春曾经是费米的助手。”
邓稼先略微皱了皱眉头:“寒春?我觉得没有他参加。”
既然不是美国人帮忙,更不像是苏联人帮忙,那么,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谁制造出来的呢?七年来,困扰着杨振宁的问题就要得到明确的答案了。
邓稼先却神秘地一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需要证实一下。”
泪飞顿作倾盆雨
早晨,杨振宁走出宾馆,在林阴道上散步。
上海的早晨是紧张的,满街是行色匆匆的人们。转进一条弄堂,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小食店正在炸油条。顾客们或坐或站,喝着热腾腾的甜豆浆,嚓嚓有声地大嚼着又脆又香的油条。哦,久违了的中国早餐!吃腻了宾馆的西式早餐,杨振宁不假思索就坐下来,要了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杨振宁刚用筷子夹起油条,还没来得及朝嘴里送,服务员大嫂突然冲着杨振宁吼起来:“同志,粮票?粮票有无呐?”杨振宁瞪大了眼睛:“粮票?什么,什么粮票?我不是付了钱吗?”“侬神经有毛病呐?没粮票,吃油条,勿来塞!”说话间,服务员大嫂把杨振宁面前的两根油条端走,把一毛二分钱扔在桌子上。
所有顾客的眼中都写满了惊奇——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那种惊奇——这个人居然不知道中国人吃饭要粮票!
杨振宁不知怎样离开那令他十分尴尬的小食店的。这一次极不愉快的经历令大物理学家思索:在中国,粮食非常有限,人们过着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造出原子弹,稼先,你太艰难了!
8月16日夜,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宴为杨振宁夫妇饯行。
市革委会的领导人有分寸的热情、措辞准确的欢迎词,包括鼓掌与微笑的时机,都让杨振宁感觉到那是在演戏。
他想起在北京周总理宴请时,气氛多么热烈多么亲切。席间,钱伟长、华罗庚、钱学森、吴有训、竺可桢、周培源在总理面前无拘无束,神情自如,让杨振宁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而此刻,在黄浦江畔,面对满桌的佳肴,他却缺乏胃口。
一位秘书彬彬有礼地走过来,打开文件夹:“杨振宁博士,这是你的信。”
信封上是他熟悉的字:
请交:
杨振宁博士
邓托
是稼先的信!稼先赶在我回美国之前托人专门送来此信,肯定有什么重要事情。杨振宁立即把信拆开,信很短,却有一行字挟着惊雷闪电:
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极少的“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仿佛稼先就在身旁亲切耳语,口气非常坚定、自信。杨振宁完全忘了这是什么地方,也听不到主人在说些什么,只觉得胸臆间有一团火辣辣的东西在翻腾,远比七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给他带来的震撼强烈得多。现已证实:不管是“苏联帮助”还是“美国寒春帮助”都不存在了!
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
“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杨振宁慌忙离席。
走进洗手间,他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双眼发红,泪流满面。什么时候像这样流过泪?是15岁,在长江上看见日机轰炸后岸上火光冲天的城镇;是劫后余生在龙院村,母亲深夜仍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衫;是当年告别故土,突然发觉父亲华发早生?是在纽约的夜行列车,从老华侨脸上读到了百年屈辱史?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童年的歌又在耳畔回响。当年,父亲教他唱这首歌时,中国的天空和大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父亲说他出生那年——1896年,中国刚签了《马关条约》。以后,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占领了旅顺大连,法国占了广州湾,英国又进一步占了威海卫与香港新界……父亲悲愤不已:“宁儿,中国的天空,不属于中国呵!”他分明看见父亲眼中充满泪水。
此刻,他双手捂着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哭出声来。泪水汹涌着,从指缝间溢出,两代人的屈辱瞬间被荡尽了。他仿佛听见了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用震天撼地的音响宣布:中国的天空,永远属于中国!
稼先,我为你骄傲!中华民族,我为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