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16 07:04:28

①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重视知识学习,忽略了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教材中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文情感。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分析,却忽视了通过文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种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难以对所学的文章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导致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单一化的因素有很多,但总体上来说,造成这种结果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是主观因素,比如教师仅采用课本提供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没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很难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其实是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教师的语文知识储备不足,语文教学课时不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

(三)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不同,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仅仅是按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标准,对一些知识点做简单的讲解,那么就会使一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很吃力。比如《鸿门宴》中,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进行翻译时,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和一些文言文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就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同,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四)高中语文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是课堂学习气氛不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积极。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比如老师在课文《听听那冷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来领会内容,然后再对作品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活动单调乏味,学生无法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水平。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日常教学中多总结经验、多思考。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结合现实生活,丰富课堂授课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针对高中语文课堂忽略情感教育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文章内容的思想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比如关于《前赤壁赋》一文的教学,语文教师除了按照大纲要求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外,还可以把景物描写和作者之间的情感融合起来讲解,分析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对苏轼的欢乐情绪有更深的理解。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故事,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适当的教学内容,比如多为学生讲一些名人轶事,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语文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时,可以对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讲述,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对作者有更多的了解,学习作者面对困难挫折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不仅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而且能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原因,尽管是相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用纯粹的灌输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太重视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因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活跃语文教学课堂气氛

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主要看教师能不能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创建学习小组,组织学习活动,从教学内容中选择一些合适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情景再现。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为了改善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先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后,才能针对问题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② 如何走出高三作文教学的困境

正作文能最直接、最明显地反映 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作文教学面临着诸多尴尬

③ 作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写作教学只重视写作知识的传授,如在写作课上讲一些写作方面的理论,解释概念以后,举个事例了事。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自然也听得非常认真,似乎有所收获。可是学生依然写不好作文,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或者说,轻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训练。这种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与字、词、句、篇以及写作知识有关联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即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二是进行与写作过程有关的认知能力的训练,如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等的能力。只有进行上面两个方面的训练,纠正以往教材的体例,纠正教师讲课的程式,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二、注重“外显行为”,忽视“内在因素”。
跟以传授写作知识为纲的教学模式相适应,传统的写作教学在方法上往往讲述各种“文体”的特征,如“应用文”,则讲述“应用文的含义”、“应用文的特点”、“应用文的类别”等,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加以强化。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目的是通过强化训练形成学生能力。但这种方法训练的只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说,写作过程是涉及写作个体的多种心理活动,一个写作个体的写作能力不仅与他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关,而且与他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以及价值取向等内在因素也有关。所以,只注重外部刺激,只强调对个体“外显行为”的强化,而忽视个体的“内在因素”的行为主义的训练方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习惯于范文模式,也就是说,习惯于模仿和套用现成的模式,面对要求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的写作活动,写作个体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们说,这种注重“外显行为”,忽视“内在因素”的训练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注重“写作”,轻视“说话”。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高惠莹也说:“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看来,我们应该重视口头作文的写作。其实,从整个写作过程来看,“听”和“读”是信息输入写作个体的过程,而“说”和“写”是写作个体信息输出的过程。写作个体不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求个体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即构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确定表达中心、选择适当方式以及表达的顺序等。实际上,“说”比“写”对于写作个体而言,往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要求个体思维必须敏捷,反应必须迅速,要求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迅速作出反应。因此,进行说话训练,提高说话能力,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所以,只重视“写作”而轻视“说话”的方法,实际上不仅会影响写作个体口头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个体的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把“说”和“写”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那种把“说”和“写”对立起来的教学方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 四、注重“理论”,忽视“情感”。
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写作“理论”、“理性”,或者说“规律”、“方法”的讲授,而忽视写作个体的“情感”、“思想”这样的重要因素。如教师只讲授如何选择材料、如何提炼主题等,而不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之有感而发。
五、重视“内容”讲解,忽视“情境”创设。
教师重视对写作范文从“文字”内容进行讲解,而忽视范文里所描绘的“情境”的创设。如一些教师在分析范文时,都是按照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大意、内容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六大块进行讲解,而没有利用创设“情境”、环境烘托形成真实的气氛,以激发写作个体的兴趣。命题写作也是如此,教师既不考虑尽量地选取贴近个体日常生活的材料,也不考虑个体的情感世界,自然也不创设跟题意有关联的真实情境,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写作个体对题目无从下手,逐渐失去写作的信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个体的兴趣,触发写作个体丰富的联想,锻炼写作个体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写作个体自然地产生写作欲望,从而写出好的文章。

④ 如何走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高三教学调研前,教研员召集我们几个语文骨干老师开了个座谈会。完成了会议的既定议程后,几个老朋友把话题又回到了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这个说国家不重视汉语教学,那个说现在学生语文基础已经一滩糊涂,有的说现在学校最不重视的就是语文。大家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莫衷一是,很不满意。确实,面对高考,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来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首先是让位于数学教学,然后是让位于英语教学;在一些应试教育走向极端的学校,语文教学甚至让位于化学、地理教学。时至今日,高尚的母语教育风光不再。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认为主要是提高学校、学生、老师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应该深刻认识到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学校的管理者和其他任课教师不重视语文,主要是受“升学率”的影响。在许多地方,“升学率”仍然是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声誉,甚至存亡;关系到任课教师的收入,甚至工作的重要指标。语文虽在高考中占了150分,但学生与学生之间分数的差距可以说相差无几,相对于数学,理综、文综一百多分的差距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正是受这种现状的影响,学校的管理者 和一些老师自然忽视语文的教学,甚至减少应有课时,对课外阅读等加以限制。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不仅仅表现在语文学习上,更表现在对其他各科学习的辅助作用上,如文综、英语就与语文有着各种各样的直接联系,数学和理综表面上看去联系不大,实际上一个人人文修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理性思维和领悟能力,许多科学家同时又是文学家就是最好的佐证。
学生应该提前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语文学习好象是中药制剂,大家都知道能治病,并且无副作用,但就是见效太慢。面对难以提高的作文,面对考场艰涩的阅读,语文对想着立竿见影的同学们来说已经是寡然无味。再加上高考中,要多考10分实在不易,突破130分就更难。不象有的科目考得差一拉就是几十分,考得好甚至可以得满分。在题海中为升学而奋斗的学子自然会毅然抉择,将语文暂时安放在冷清的角落。其实只要学生提前懂得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自己一生幸福的源泉,也许他就会是另一种态度。高考后是大学,大学后则是就业,就业后是人生漫长的工作、生活。在人生的每一个旅程,语文都会与你相伴。就业时的简历制作、应聘演说、筛选考试,工作中的继续教育、诗意心态,生活中的习俗礼仪,阅读休闲无不与之密切相关。无怪乎一位英语老师也大发感慨:说来说去还是语文最有用!
语文教师应该自觉意识到语文教学是自己人格魅力的展现。语文教育在高中陷入困境,最伤心、最无奈的莫过于一线的语文教师。他们直接接触学生,几乎每天都要看到学生想学非学的眼神,听到其他同事有失偏颇的议论。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责怪学生不认真,埋怨领导和同事的不理解,却很少想到自己。其实,语文陷入今天的尴尬地步,我们的语文老师或多或少是有责任的。也许,我们自己忽视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和价值。我们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种工作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通过我们的教学,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我们自己应该是知识渊博,能说会道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张扬生命、洋溢激情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的。
正确认识我们的母语教育,帮助高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除了语文老师的努力,学校的理解、学生的认真学习,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我们相信随着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各界人士所认同,全社会对语文也将更加重视。希望明天,全中国人面对语文都不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

⑤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从哪些方面入手

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新专的情况,传统属的作文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全国逐步,那么新课程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又将如何进行呢?下面谈点个人看法。1教会学生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

⑥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新课程实施已有六年。 这六年我到不少区县听了课,看到了中学语文课堂发生的变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和我的同仁对我市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这些问题主要是:

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给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间,但一些教师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如学生对教材的独特感受,就是增加几种名家的感受;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就是课文理解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等,又成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违背的。

3.在一些地方,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株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5.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6.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等同于过去的活动课。

7.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一些教师只是片面的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形成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思考。

为保证新课程的健康进行,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首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才能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光转变教学观念还不行,教师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标还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要求重视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增强课标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搞教学的局面。

增强课标意识,首先应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统一到课程标准的观点上来,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片面的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强调人文性,都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客观实际。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能力,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会于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课标规定一些知识只学不考,但这些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难点,对形成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教好学好。教学中如果不教不学,就是应试教育,不是新课程。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人云亦云,就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感受、拓展、写作都是学生和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身体力行,追求独特,追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重体验。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语言实践就是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感知是针对肢解文本来说的,但光有整体感知是不够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广泛的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在于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揣摩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故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将学生阅读喜好与学科阅读目标相结合,引导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与思想。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文学层次,按必读与选读分层推荐自成体系的阅读内容并拟定目录,提供给学生;力求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和家庭,形成多层面的阅读通道;举办专题性阅读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通过举办课外阅读竞赛、阅读专题讨论、书评等,搭建平台,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

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实施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语文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实践性(表现为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注重因地制宜。

(2)关注学科视角。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综合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问题牵引,以问题引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过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合作精神的养成;最后是成果物化。通过成果激发兴趣,增强成就感,引导深入探究。成果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变。

语文教师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还要积极发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新课程的实践和建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适应这些要求,仅仅是观念新不行,还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学科技能,特别是要有学习的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将新的理念、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机的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做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学的奴隶变为课程、教材和教学的主人,从被动的课程的执行者、教材的使用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主动地去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教法。

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倡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困惑和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以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水平。

⑦ 高中教师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各位家长、青少年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老话题。今天不交流大家司空见惯的所谓作文技巧和方法,我想结合自己中学时期的阅读与写作实践,从传统作文教学的外围和大家交流一些话题。

一、我眼中:当前作文教学与学生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古人云:“言传身教”“现身说法”,这是师傅带徒弟的最基本的法宝,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教学最基本的经验。很可惜,世事到了今天,站在讲台上的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本身缺乏从事写作的实践和体会,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凭借语文教学的既定框框指导学生作文,“言传”有余,“身教”不足,教与学的关系其实处于很尴尬的位置。另外,我国的语文教学基本没有较为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特别是考评学生作文质量的手段比较单一,方法比较板,造成老师的批语模式化,家长只能凭借教师的批语了解孩子的作为水平。

误区之一:孩子的作文像数理化一样是老师教出来的。

误区之二:作文是口头表达的延伸(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有本质区别)。

举例一:有些学生读完中学乃至大学中文系,未必就会写作文

举例二:我本人从事中学作文教学的得与失。

二、家长该做些什么

家长首先不是教师,更不一定是阅读和写作的行家里手。但家长可以在外围帮助孩子的阅读与写作。

(一)关于孩子读书的窍门:阅读要有主次、侧重

1、家长不应忽略“同龄”这个元素在激发孩子阅读与写作中的作用。 “同龄”中的好作文,是催化剂,也是兴奋剂。孩子的第一阅读对象,首先应该是同龄人写的优秀作文,其次才是教师指定的辅导作文,最后是同班同级同学的同题作文。阅读经典是高中以后的事情,因为传统教学中倡导阅读的中外名作,离经典很近,但离范文很远。许多人不信,但我信。

举例:我80年代中学时期发表的《柳林》、《莓子》、《谈理想》

2、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孩子的课外阅读书不易太多,在数量上,应该少而精,有的放矢;在种类上,以同龄人或者稍稍高龄同学在全国层面上被收入“精选”的作文为主,以中外经典为次。

举例一:不能迷信名家。语文教材中鲁迅、老舍、莫泊桑等中外名家的作品,可以参考,但万不可作为仿效的范文。

观点:人生难忘的是童年,奠定一个人性格基调的是童年。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多接触生活类的图书,尽可能地减少童话类图书。过多的童话,会让孩子成为精神的软骨病患者。童话应该是少年、青年时代的回味品。少年时代,应该自觉跳出传统引导中的所谓“真善美”类图书,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战争、灾难、恐怖、凶杀类图书(控制数量,科学严谨),从中感悟生活中的假、恶、丑,否则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变革时期的种种不测、险恶和不幸。理由:在这样的时代,图书不能回避实用主义。

举例二:我80年代中学时期对《全国优秀作文选》、《少年文艺》、《中学生》、《语文报》的阅读。

落脚点: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二)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到作文的钥匙:对事物的“发现”

1、好作文潜藏在孩子对事物的“发现”中。举例:孩子们对手机、网络、枪械、动漫画、玩具的探索与着迷。有探索必然有发现,这与作文的“发现”一脉相承。孩子们以超乎大人们的热情搞清一部手机的功能、型号、用途,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说明文,这个过程就是记叙文,对其中道理的说理,则就是议论文。

元素:孩子们的洞察和想象。

举例:我中学时期发表的《马莲》,仅仅因为对中药的好奇。

2、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倾诉欲、表达欲,那里蕴藏着写作的灵感。孩子习惯向家长倾诉,表达每天都所见所闻。家长只要当好听众,就会发现孩子的观点、见解、爱憎、审美、评价、评判等等,这些,恰恰是作文中离不开的元素。

举例:孩子们喜闻乐道的春晚、世界杯,参与他们评判的热情,观察他们的视角和观点。

落脚点:青少年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阅读与写作的交融

1、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给写作提供养料,写作是阅读的婴儿。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阅读与写作之间最直接的交融,就是由“读”到“写”的递进。学校一般不会有这样的安排,但是家长有这个条件,而且用不着专业辅导,只要提醒、督促就可以了。

这种递进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读后感、体会,其目的在于吸收和借鉴;第二个层次:自我表达,其目的是对所学的运用和实践;第三个层次:在读和写中寻找自己独有的思考、表达方式,其目的是最终能够得心应手。

举例:我初三时编写的传奇故事《赌场案件》。

2、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家长的引导既可以和老师布置的作文结合起来,也可以不结合,应该在乎孩子们阅读和写作的习惯。第二,切记错误地把孩子日记当作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唯一途径。日记对作文的帮助仅仅有利于叙事的训练、情感的表达,但它的自由性、随意性、散漫性、不确定性,距离作文必备的主题、立意、思想很远。何况,日记相对作文有两大天敌,一是不能反复修改,二是比较私人化。第三,以读后感、观后感为主,写人记事的日记为辅。一篇读后感,胜过二十篇情感类日记。

(四)家长对孩子参加各类作文培训的选择

1、当下作文培训班的普遍模式。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小升初、中考、高考作文培训班,这类培训往往是按照考试的既定模式进行培训,属于应景、应急培训,多是有一定考试经验的教师按照应试作文模式的规律来“培训”的。作文本无模式,这类培训应付考试可行,但对于提高作文有害无益;第二种是所谓的高效能培训,这类培训往往围绕作文教学,过于注重作文“小而全”效果,其结果是撒胡椒面,学生很难有长足的长进。

2、家长如何正确选择培训。一是引导孩子广泛阅读优秀作家的阅读经验,包括创作谈、创作历程;二是选择有写作经验的教师给孩子现身说法;三是利用天津市少儿报刊丰富的宝贵资源,鼓励孩子投稿,让孩子在成功与失败中寻找自己;四是动员孩子听取报刊社的作文辅导课,因为报刊编辑比教师拥有的写作视角要多得多;五是让孩子多向在作文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同学求经问宝。

举例:96、97年应邀课外辅导高考作文实例(天津二中、南开中学、天津二十一中考生)

阅读与写作这个话题固然很古老,但今天我和大家的见面是新的。我希望,当我们回头品味本次交流的时候,不会古老到遥远的地步。我学生时代的创作固然交给了岁月,但我至今仍然在阅读与写作中徜徉,并在享受徜徉的乐趣。在座的家长和青少年朋友们既然是为阅读和写作而来,我的一些观点可行或者不可行,可借鉴或者不可借鉴,这个也可以不重要,但是我相信,我们已经享受到了这个话题的乐趣。

⑧ 对职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应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
一、联系日常生活,开发写作资源
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是多样的,日常生活就是学生语文学习广阔的天地,应针对职高生的普遍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如:“三八”来临之际,我鼓励学生,给他们布置了亲情作业:为自己的父母悄悄做一件好事,如洗洗袜子、做一次早餐、铺一次床、洗一次脚……孩子们在这种特殊的教育中,受到了亲情教育,体会很深。“教师节”到了,我告诉同学们: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为同学创造一点方便,为集体争得一点荣誉,这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于是,校里班级纪律卫生评比栏上出现了100分,零乱的讲桌摆放地整整齐齐……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受到了“关心别人,快乐自己”。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努力去做,何愁孩子不会学习、不会做人?
二、增强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别致的文题,对读者理解整篇文章有很大的作用。文题拟得好,文章就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b、鱼米之乡的洞庭湖
同是写我的家乡,a通过写家乡人民的变化,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党的政策;b显然更胜一筹,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
1、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以之为文章题目。议论文的论点就可以作为文题,如《团结就是力量》。
2、根据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的文章。联想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如:余秋雨的《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的亮色。
三、增加课外阅读,打造智慧人生
我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展了“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系列读书活动。同学们还把家中的好书都拿到了班级,每天安排固定时间组织同学们进行阅读。用一种思想换另一种思想就变成两种思想,每人带两三本好书,每名同学就可以读一两百本好书,这是一种绝对不能忽视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师,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要。针对学生的读书活动,我召开读书汇报会,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以“我从中体会到了……”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作为一个参与者,应毫无保留地畅谈自己的所见所感;作为一个点拨者,应依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启迪。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养成了热爱读书、悉心观察、留心摘记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关注课外知识的同时,增加写作之源,激发习作的灵感。学生们畅游书海、增长智慧,为以后的学习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课外学习的资源,需要我们老师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课堂教学中以写作思维为主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以阅读吸收为主导的教学法,虽然使学生了解“作者怎样写”,但“自己怎样写”却被忽视了,因此使作文教学处于“牛耕火种”的状态。
职业中学作文教学并没有独立的纯理论性的教材,而是通过揭示一篇篇典范文章中的写作规律来实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一篇篇典范文章当作学生自己的文章,提出写作任务,让学生进入写作思维。同时,将典范文章作对比,在吸取典范文章写作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思维虽然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但结合分析一篇篇具体文章,其写作思维则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提出命题→提炼主题→选择材料→布局谋篇→连缀成文。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往往是按照“介绍背景→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这样的程序进行,将整个作品分解得支离破碎。其实,我们应用写作思维程序取代过去的阅读教学程序,并将这些程序分解在写作思维之中。
平时,我在语文教学中,总喜欢在学生刚接触课文时,直接用教材题目作为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的命题,让学生由题猜文,由题目联想:我会怎么写?文章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他又是怎样达到自己目的的?这样一来,学生便从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去发现、去赏析。只有从自己亲身接触的感性材料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规律知识,学生才能从理论和实例的结合上理解它,从而深刻地把握它。
五、还学生写的自主权,使他们有写的兴趣
我国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任其自然、自由作文,帮学生树立作文信心等方法来培养写作信心。
最能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莫过于他笔下的作文了,因为作文不但综合体现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更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作为职业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⑨ 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首先要先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语文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的方方专面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属生挖掘作文素材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并对不同的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以此来寻找写作灵感,教会学生发现和认识世界的方法,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手段,给予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要求学生针对社会事件提炼自己的观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和体会,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卢梭所创作的《寂寞》一文,感受不同身份的人共有的情感,以博大的胸怀来给予他人温暖,要求学生带着这些感悟思考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扶老人过马路、商贩和小贩之间的矛盾等,保留最纯真的宽容之情。

⑩ 如何走出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语文作文交流和表达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写作是语文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的思想、交际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部可以经过写作得以提升。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当前学生的写作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高中作文教学一度徘徊在困境之中,高中的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获得如何获得提升和改进,是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1、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境
1.1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只以“学”为主,课余时间较少。尤其在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压力加大、节奏紧张,没有更多时间去关注语文的学习。大多老师的语文教学程式化现象严重,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基础和素质的教授不够,导致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老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其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素养,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教学观念有待改进。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作文感到畏惧,也不会写作文,在作文时缺乏技巧和创作的思路。学生认为不如将时间用于数理化等容易提分的科目;不少教师也认为语文是天赋问题,至多和生活上的社会交流有关,仅仅是交流上的语言运用问题,至于作文只不过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而已。在错误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很难具备整体的计划和正确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学生两方面因素下,导致教师很难有效指导作文写作,而学生通过课堂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很难达到。
1.3学生写作兴趣缺乏。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尤其是高中阶段,分数是学生的直接目标和最终动力。虽然作文在高考语文科目占据很大比重分值,仍不足以引起师生的重视。许多人认为,语文作文只要表达清晰、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字数凑够,再搭配上良好的格式,一般拿一个合格的分值还没有问题,没有必要投入太大精力。
1.4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欠缺。学生在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然而,由于其忙于高考的压力,奔走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家庭方面,家长尽量避免学生“分心”,一般的家庭琐事都自己承担;学校方面,老师们纷纷忙于考查学生,全部在为升学率、提分数忙碌。学生失去了许多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和独立思考人生、社会的机会。被学习压抑的青春和与世隔绝的状态,令他们的文章写作缺乏感情,鲜有灵性,不是言之无物,就是脱离现实,造成了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2、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应对措施
2.1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高中阶段是学生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每个个体都存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尤其在写作方面更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文如其人”,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才会产生好的作文,才会让读者豁然开朗。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掘并培养学生的个性,摆脱高考对语文教育的束缚,令学生自由发挥。
2.2改变传统的观念。改变应试教育的固有思维,更多关注语文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语文素质。对然当前存有不少改变的困难,但是教师也应该有所尝试。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作文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教导学生“大语文”的观念,将语文教育同历史、政治哲学思想相结合,以身作则,创设作文背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同学生互动,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学好语文对其理解能力的提升作用,矫正“偏科”思想,用实际行动启发学生,作文是可以写好的,通过锻炼可以提升作文水平。
2.3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都告诉我们,兴趣对于学习、认知是有巨大作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兴趣,才能为写作奠定基础。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文。教师必须改善学生的作文兴趣。
2.4提倡学生观察生活,在作文中反应真情实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充满爱、充满感动,同时也充斥矛盾。认真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让学生懂得作文写作同文章阅读一样,是一个审美过程。引导学生的真情实感的发挥,充分发挥学生青春激昂的想象力,让学生懂得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贬斥人性的假丑恶,细致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的价值,在文章中倾注社会真实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5延伸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补充课外学习的资料,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评析;通过讲解课外美文,展开详细分析,提升学生在作文上的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令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习到用词、用句的方式,提高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构思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之,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的确存在问题和面临很大困境,但只要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是不难克服的。抓住教育问题的重点,困境就自然会解除。教师应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育方式、改善教学理念,按照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灵活的开展作文的教学方式,必然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推进语文教育的全面进步。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