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哈师大附中语文作文

哈师大附中语文作文

发布时间:2021-02-15 13:05:26

『壹』 哈师大附中2017二模作文

你好啊,我是哈师大附中在校学生。我记得我们上新高一的时候是8月16日报到,之后开始军训。这个很可靠的,望采纳哦~!

『贰』 求“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的语文作文。”材料

求“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的语文作文。”材料
网络贴1身2家3教

『叁』 2017哈师大附中三模语文作文

答案看多了,抄袭可能会养成习惯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现在就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好好学习,即使自己答案错了至少能加深印象

『肆』 哈师大附中2015高三四模作文立意

……9分
当 即: 时: 取最大值2 ……11分
此时: ……12分
18.解:(1)设:事件 表示购物者获得一等奖,
事件 表示购物者获得二等奖 ……1分

……3分
购物者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的概率为:
……4分
(2)两名购物者至少有一人获得一等奖的概率为:
……8分
(3)由已知 ……10分
故:
……12分
19.(1)证明:连,取中点,连,
在中:

为正三角

又 ⊥
⊥平面
⊥ ……4分
(2)由已知:⊥
由(1)知:⊥
又, 、平面
⊥平面 ……6分
设,以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伍』 2011哈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2011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一、
1 B 偷换概念。第二段“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的说法表明,“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流行的理由”。A项和C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2 A 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实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
3 C 条件缺失。从全文来看,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包括“网络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等方面,“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不受信任”只是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之一。A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三段,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五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末段。

二、
4.D 喻:使……明白。
5.B(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6.B(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7.(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采分点:“讫”“亟”“所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采分点:“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
8.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0.名篇名句默写
(1)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2)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三、11.(1)AD(答A项的得3分,答D项的得2分,答E项的得1分。B项中“‘革命’对哥萨克这个马上民族的引导的力量”有误,言过其实;C项两次意味不完全相同。E项虽然 “我”的表现让哥萨克人接纳了我,但我只是表面看融入而内心并没能融入这个集体。)
(2)答案:①情节上,有充分的铺垫,符合情理 。前文有师长话语中的轻视,设营员的善意提醒,哥萨克战士肆意的羞辱 (结合其中一点分析即可) 。② 人物上,符合大学生渴望得到新集体认可的心理,使形象发生变化、更丰满。③主题上,能突出战争的残酷,扭曲了美好的人性。(分析能结合文本,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3)答案: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2分)把烦乱的环境比喻为“荆棘丛生的小道”,把“文句”拟人化。(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因为环境的干扰(哥萨克在我脚边走来走去,那个小伙子没完没了地拿我取笑),“我”无法专心阅读(读懂我喜欢的文章)。(2分)
(4)答案:形象:文弱而良知未泯的新战士。(意思相近即可,2分)
塑造形象的手法:
① 对比:人物自身前后对比,“我’的文弱知性与残忍粗暴形成鲜明对比。(也可以答哥萨克们对待伙伴的尊重,对“我”的无礼形成对比,或哥萨克们对我的前后态度对比,说明我开始时是不被接纳的知识分子。)
② 动作描写:我对女房东的不敬,杀鹅时“一个箭步窜上前去”等动作细节,写出“我”的粗暴。
③ 心理描写:直接的心理描写,如“我的心却叫杀生染红了,一直在呻吟,在滴血。” 写出“我”的痛苦,良知未泯。
④ 衬托:六师师长英武的形象,如“他身躯魁伟健美得令我惊叹”,反衬“我”的文弱。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手法如语言描写,言之成理亦可。)
四、12.(1)DE(答E项的得3分,答D项的得2分,答A项的得1分。E项令胡大白措手不及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D项“生动形象地叙述”有误。A项原文说的是“这个名字,也许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众不同”。
(2)结构上,引起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分)内容上,①在交代她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之外,还明确她兼有其他社会角色;②她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民办大学的创立者;③她历经磨难,却终成就伟业;④虽然富有,却能保有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简朴。(答对两点即给4分)
(3)①胡大白是一个坚韧的人,煤气中毒并被大面积烫伤,在病床上躺了三年后,并没有满足于靠国家工资过一辈子,又投入到新的事业中,并且克服了各种困难。
②胡大白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人,在病床上思考自己的奋斗方向,在创业过程中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并且付之行动。
③胡大白是一个聪慧的人,在母校郑州大学做讲师时,表现优秀。
④胡大白是一个质朴恬静的人,身为上亿资产的拥有者,依然穿戴毫不起眼,以淡然的心境思考人生。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并有分析即可得6分)
(4)胡大白的成功有性格的原因,也有机遇的因素。(2分)
胡大白的成功有其性格的内在因素,她性格坚韧,在自己身遭不幸的时候,没有选择安逸地度过一生,而是又提出新的挑战,在曲折艰难的创业之路上毫不退缩,最终取得成功。(3分)同时机遇又是她成功的外在因素,她有办学校的能力,又赶上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十分强烈,这样的时代也成就了办教育的胡大白。(3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五、13. D.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凶恶。(A昭然若揭:像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后用它指真相或含义非常明显,显而易见。多形容不好的事情。B行云流水:多比喻文章、歌唱等自然不拘泥。用在这里指岁月的流逝是不合适的,属于使用对象错误。C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不能说很有信用。属于语境误用)
14.B.( A“贪污国家下拨的抗旱专款和希望工程捐款220余万元”歧义。C句式杂糅,“从……为出发点”,可把“从”改为“以”。D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
15.B.这段话是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②是时间状语放在最前面,③是总括性的话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和“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⑤⑥和①④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⑤在⑥前,①在④前。
16.①也/更 ②但 ③只有 ④才 ⑤如果
17.句式2分,每句前后构成对照关系2分,表达2分。
六、18.作文。评分标准参见2010年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佑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察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因不忿表露才华、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陆』 2014哈师大附中三模语文 作文是什么

是国际欧冠的变化

『柒』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09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2010年高三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一、1.C(因果倒置。原文第一段中提到:“东方主义” 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
2.B(“经济的改变要以权力的改变为前提”错,原文 “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结合本段内容可知,是说东方在经济改变之后,寻求有权力的改变,才会有东西方的关系的改变,“东方主义”才能终结。)
3.C(A项“看似困难,实则容易”是对原文的错误理解。B项“使中国人不再有”“并能够”都过于绝对。D项“要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不正确,原文是“要真正实现对异文化的尊重”,可见文章强调的是“西方”对“东方”,不是“相互”的,“异文化”说成“不同民族”是偷换概念。)
二、(一)4.D(致:送给)
5.C (①⑤⑥和“利”无关)
6.A(A项三人表现不是截然不同的,凸显性格的说法也不对。韩康子、魏桓子满足了智伯索要土地的要求,而赵襄子没有。)
7.(1)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的?”絺疵回答说:“我看见他俩看我很仔细,然后快步跑开,那是知道我识破他们心思的缘故。”(何以:凭什么,怎么, 1分;其:他们,他俩,1分;趋疾,快步跑开,1分;故:原因,1分;句子通顺,2分)
(2)智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军从侧面攻击智伯军,赵襄子带领士兵从正面迎击。(翼:从侧面,1分;将:带领,1分;句子通顺,2分)
(二)8.①听觉角度。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 “晓”字。(2分)②视觉角度。连绵村庄,晨烟未散,行人起,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2分)③感觉角度。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2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和羁旅漂泊的倦怠。(2分)诗人原本希望这伤感惆怅的“情味”会随时间渐渐“消减”,却不料近来的愁情更加浓重,(1分)这“新来还恶”四字,总结了诗人所有的哀愁,强化了此愁之浓。(2分,只要答出“总结或强化诗人浓愁”之意便可)
(三)(1)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三、(25分)
11.(1)B D(B项“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和依恋”错,是“母亲对孩子及女儿对父亲”的深情依恋。D项“文章全部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写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错误,其中有想象和联想。)(答对两项得5分,答对一项得2分)
(2)①目送儿子上幼稚园。②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目送儿子登机。③儿子上大学,目送儿子坐公交车去上学。④父亲送自己到大学报到,目送父亲回去。⑤父亲生病,在医院,目送父亲的轮椅被推进自动玻璃门。⑥父亲去世,目送父亲的棺木被推进炉门。(每点1分,共6分)
(3)内容上:第一次是文章第一部分写目送儿子之后,“我”一次次目送儿子渐渐长大并远离自己。感慨儿子与自己感情的疏离。第二次是在文章结尾部分,写父亲老去之后,感慨与渐渐老去的父亲之间的离情;无奈,伤感。作为母亲,作为女儿,只能无奈地目送,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都令人无限伤感。
结构上:第一次既是对前文的小结,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次是对前面文章的总的感慨,既是对儿子,也是对父亲的感慨;收束全文、深化主题,引人深思。(每点3分,共6分)
(4)①《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的情感,作者着力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子之情。这父子感情表现得细腻、真实、深刻。父子间这种真挚的感情,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从捡定座位、千万叮嘱,从亲自去买橘子,都体现了父亲的爱。而 《目送》牵系三代,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作者的爱与依恋。(4分)
②朱自清的《背影》传达出的是个人对亲情的感性把握。《目送》是叙写人间的母子、父女深情,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4分)
四、12.(1)A C(A项与原文不符。《白卫军》在俄罗斯本土出版前,他已成为第一流的大师,只是《白卫军》的出版让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另外“在俄罗斯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也不对。C项“是对迫害者本身的蔑视”错,原文“布尔加科夫不去批判以前的迫害者,是他对迫害本身的反抗,是对专制者和专制制度的一种抗争。”)(答对两项得5分,答对一项得2分)
(2)①自小喜爱音乐、戏剧、小说,尤其嗜好阅读果戈理的作品,养成了耿介不阿的性格和敏锐独到的眼力。②他受到漫长地批判和封杀,等待他的是“贫穷、流落街头和死亡”。然而,他挺住了,像一只孤独的狼一样,对着茫茫旷野,发出凄烈的呐喊。③遭受严厉的批判时,始终有清醒的头脑,蔑视和反抗独裁者的迫害,在绝望中为绝望而写作,在灾难中为灾难而写作,在痛苦中为痛苦而写作。(每点2分,共6分)
(3)①以“猫一样聪明的中国作家”来反衬布尔加科夫坚决不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原则的“狼性”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对时下一些中国作家没有坚定立场和创作原则的批判。③作者运用类比手法,指出布尔加科夫和鲁迅的相同的人生境遇,突出表现了布尔加科夫的精神境界。(每点2分,共6分)
(4)作者认为,布尔加科夫是在两极中挣扎,一方面要获得生存的权利;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创作原则,放弃自己的“狼性”,不想写纯粹的献媚之作。在这二者之间他找不到立足点。(2分)
观点一:认同。作家也是普通人,面对困境,也想获得生存的权利,所以,布尔加科夫的选择未可厚非。(2分)
理由:作家当然有作家的使命,但作家也是人,应该享有做人的权利和尊严。鲁迅与封建专制统治者、反动派的斗争是残酷的,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躲进小楼成一统”,使反动派无可奈何。在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蒙蔽敌人的眼睛。可见,无论是生活还是斗争,作家首先还是要保护自我生存的权利。(4分)

观点二:不认同。作家有独特的历史使命,一个作家应该有所坚守。(2分)
理由:作家要有自己的创作原则,不屈从于政治,也不屈从于暴行和迫害,要有超越性,对人类历史中的善恶之争作深刻的反思。中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是如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尽管被奸人所害,仍然坚守自己的人生追求。当自己的理想追求无法和现实调和之时,他毅然投身汨罗,以死明志。正是这样的作家,这样的精神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4分)
五、13.B(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此处取前一语义。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误用为文章问题多,让人读不下去。C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并非只有一个,还有一个能与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多用于不好的事。此处使用褒贬失当。D马齿徒增:指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是自谦之词。此处使用谦敬失当。)
14.C(A介词误用造成主语残缺,去掉“对于”。B归属不合理,微型面包车不属于家电。D结构混乱,在最后一个分句“是近年来”前加“这”。)
15.②⑤③①④⑥(按照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及景物间的相互联系,可先将6个句子分为①②③⑤和④⑥两组。按照太阳——山的金色外衣——山中湖泊——碧波影像的顺序可排出②⑤③①。按照先景色后倒影的顺序排出④⑥,即可得出②⑤③①④⑥的排列顺序)
16.尽管(虽然) 但(但是、可是) 所以(因此) 甚至 (每空1分,共4分)
17.要求:想象、联想合理;(2分)符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要求;(3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
18、作文评分
类别 一类文(20—17分) 二类文(16—12分) 三类文(11—7分) 四类文(6—0分)




级 内容
20分 ①切合题意
②中心突出
③内容充实
④感情真挚 ①符合题意
②中心明确
③内容较充实
④感情真实 ①基本符合题意
②中心基本明确
③内容单薄
④感情基本真实 ①偏离题意
②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③没有什么内容
④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①符合文体要求
②结构严谨
③语言流畅
④字体工整 ①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②结构完整
③语言通顺
④字体较工整 ①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②结构基本完整
③语言基本通顺
④字迹清楚 ①不符合文体要求
②结构混乱
③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④字迹潦草难辨




特征
20分 ①深刻
②丰富
③有文采
④有创意 ①较深刻
②较丰富
③较有文采
④较有创意 ①略显深刻
②略显丰富
③略显文采
④略显创意 ①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②个别语句例子较好
③个别语句较精彩
④略显个性

译文:
等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伯戏弄韩康子,而且侮辱段规。智国听说此事,就劝谏他说:“您不防备灾祸,灾祸一定会到来了!”智伯说:“灾祸将由我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兴起灾祸?”
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想不给他。段规说:“智伯好利,而且刚愎自用。不给土地,他就要讨伐我们,不如给他土地。他习惯于得到土地,一定会向别人索要土地,别人不给,他一定对其用兵,然后,我们能够免除祸患而等待事态的变化。”韩康子说:“好!”便派使臣给智伯万家的县邑,智伯很高兴。他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想不给。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他无缘无故索要,所以不给。”任章说:“他无缘无故索要土地,各位大夫必然惧怕;我们给他土地,智伯一定骄傲,他在那里骄傲而轻敌,我们这里却因惧怕而相亲密;以相亲密的兵众对待轻敌的人,智伯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魏桓子说:“好。”这样便又给了智伯一个万家之邑。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土地。赵襄子不给他。智伯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来进攻赵襄子。赵襄子逃往晋阳。
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剩三版露出水面,锅灶被淹没了,灶中生出青蛙,但百姓都没有叛变之心。智伯乘车在水中行进,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持矛居右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魏桓子用胳臂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这是因为汾水可以灌魏的安邑,而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啊!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一定会反叛。”智伯问道:“你怎么会知道?”疵说:“从人情事理知道的。使韩、魏的兵众随从我们攻打赵国,赵国灭亡后,危难一定会转到韩、魏。现在我们已约定战胜了赵国,三家瓜分赵国的土地,晋阳城墙没有浸淹的只剩三版高,城里的人宰食马肉,晋阳城的投降指日可待。然而,这两人没有欣喜的表情,而有忧虑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魏桓子。他们两人听了之后说:“这一定是小人想为赵氏游说,使主公您怀疑我们两家,从而放松对赵氏的进攻。不要相信这样的话。我们两家岂会放弃早晚就要分到手的赵氏之地,而去图谋那既危险又必不可成的事呢?”两人走后,絺疵进来,问道:“主公,您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的?”絺疵说:“我看见他俩看我很仔细,然后快步跑开,那是知道我识破他们心思的缘故。” 智伯对这些并不后悔。絺疵便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遣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康子、魏桓子,他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进攻赵家,赵家灭亡了,那么韩、魏也要相继灭亡。”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们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了出去,那样祸患立刻就会来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两位主公之口,只进入我一人耳中,有什么妨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行动的日子,然后便让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死守堤官吏,决开堤口,让大水倒灌智伯军营。智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军从侧面攻击智伯军,赵襄子带领士兵从正面袭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了智伯,并把智氏之族全部诛灭。

给分吧 我够意思把

『捌』 东北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1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一、1、 A(曲解文意。第一段“‘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说明“学而优则仕”并非一种科举制度,而是和科举制度关系密切。B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C、D答题区域在第三段。)2、B(强加因果。第四段“‘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大的环境背景,而不是学优而仕导致的。A、C、D答题区域都在第四段。)
3、D(A强加因果。第二段指出促成“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是文吏统治。B缩小范围,以偏概全。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C说法绝对。第三段指出中国的贵族“并不是完全由血统决定”。D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二、
4. D “过”是“探望”的意思。
5. B ①给皇帝的建议;③是皇帝的话;⑥对自己的评说
6. C 文中未提及皇帝同意他们的主张。
7.(1)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对公众舆论又怎么解释呢?(言:进言,1分;责:责备、责怪,1分;如……何:对……怎样,1分;句意2分;共5分)
(2)我与您共事多年,不曾见您笔下胡乱杀一人,上天回报您如此丰厚是应该的。(历:多,1分;妄:胡乱,1分;宜:应该,1分;句意2分;共5分)
8.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9.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10.名句名篇默写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2)浅草才能没马蹄 绿杨阴里白沙堤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11.(1)AC(答A项的给3分,答C项的给2分,答D项的给1分。B项中“父亲成功地骗了家人”有误,妻儿了解实情。E项中儿子对于父亲去做送水工并没有不高兴,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D项中儿子在作文中这么说是为了不让父亲尴尬。他不忍心父亲送水受累,但也希望父亲能找到事做而少背负些心理负担。)
(2)父亲有责任心,他下岗后首先想到要找工作支撑困难的家;慈爱,关注孩子的成长,再困难也要给孩子买书;吃苦耐劳,父亲做送水工,最后通过辛勤的创业使家境殷实起来;坚忍,将苦难和悲痛默默承受,把快乐和爱带给家庭。(任答三点给6分,每点概括、分析各1分)
(3)内容: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了父亲的慈爱、妻儿的善解人意(2分);作文是家庭和谐幸福的见证,凸显了小说主题,(2分)。
结构: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
(4)“有一种爱像海绵”指的是父亲将苦难和悲痛默默承受,把快乐和爱献给了家庭,家人为了家庭的幸福,相互包容、理解(2分)。小说中父亲下岗后为了不让妻儿伤心,将此事独自扛了起来,而妻子和孩子用善意的谎言配合了父亲的尴尬,一家人虽然困苦但是很幸福温馨(2分)。
学生可以结合这种爱在家庭中的作用(和谐幸福)和对人生的意义(健康幸福)等角度来谈,均可给分。(结合生活略)(4分)。
四、12.(1)AB (答B项给3分,答A项给2分,答E项给1分。C项梁启超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原文说“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选项中将政局的影响夸大了;D项为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感到惋惜的不是郑振铎,张冠李戴。E项原文中没有神态描写。)
(2)①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
②在劝龙济光反袁时,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
③通达人生智慧,认为人要生活于趣味之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④梁启超虽然一生多变,但他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绝不望风转舵。
(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3)表现了梁启超勇敢无畏、重人生趣味的特点(2分);有助于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梁启超的精神特质(2分);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2分)
(4)“这种生活”指的是梁启超充满趣味的生活。主要体现为他兴趣广泛,学问涉及面广。
这种生活具有的好处:
①有助于积极思考探索,有所成就。
②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
③能够正确地看待成败,有不竭的奋斗动力。
这种生活的不足:
①学问上,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但难以精深。
②立身处世上,容易多变化,少常态,难以明白他的宗旨原则。
五、13.C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A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没有了音讯。本句用于写行为,不当。B唱高调: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也指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D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互摩擦。形容相处亲密,多用于相爱男女之间。)
14.D(A偷换主语,“全都枯萎了”前面应加上“野花”。B赘余,去掉“免费”。C.成分残缺,实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举措。)
15.C(本段内容围绕“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谈及了三个教育家的观点。④句中的“就”字与给出的开头衔接最为自然顺畅,②句中“更”字与④句构成递进关系,①句“也”字说明它应该在④②句之后,③⑤⑥句都是在解释夸美纽斯的观点,③句是①句“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的原因,应紧随其后,⑥句中“他们”指的是③句中的“这些人”所以应在③句之后,⑤句是前面内容的补充,应放在最后。)
16.(1)接生婆把出生的婴儿包扎倒了。(2)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答“苗振本来擅长写文章却落榜了”亦可。)(答对1处2分,答对2处5分。)
17.参考答案:站在旭日阳刚角度:①旭日阳刚演唱时,融入了自己的创意,故不应过多指责。②旭日阳刚的走红,也提高了汪峰的知名度,故不应过多指责。
站在汪峰的角度:①叫停是正常维权,我们应该尊重版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6分)

『玖』 2011哈师大附中一模语文答案

2011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
题号 能力层级 考 点 答案 说 明
1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B 偷换概念。第二段“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的说法表明,“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流行的理由”。A项和C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2 B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A 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实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
3 B和C 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C 条件缺失。从全文来看,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包括“网络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等方面,“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不受信任”只是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之一。A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三段,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五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末段。

二、
4.D 喻:使……明白。
5.B(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6.B(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7.(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采分点:“讫”“亟”“所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采分点:“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
8.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0.名篇名句默写
(1)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2)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三、11.(1)AD(答A项的得3分,答D项的得2分,答E项的得1分。B项中“‘革命’对哥萨克这个马上民族的引导的力量”有误,言过其实;C项两次意味不完全相同。E项虽然 “我”的表现让哥萨克人接纳了我,但我只是表面看融入而内心并没能融入这个集体。)
(2)答案:①情节上,有充分的铺垫,符合情理 。前文有师长话语中的轻视,设营员的善意提醒,哥萨克战士肆意的羞辱 (结合其中一点分析即可) 。② 人物上,符合大学生渴望得到新集体认可的心理,使形象发生变化、更丰满。③主题上,能突出战争的残酷,扭曲了美好的人性。(分析能结合文本,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3)答案: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2分)把烦乱的环境比喻为“荆棘丛生的小道”,把“文句”拟人化。(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因为环境的干扰(哥萨克在我脚边走来走去,那个小伙子没完没了地拿我取笑),“我”无法专心阅读(读懂我喜欢的文章)。(2分)
(4)答案:形象:文弱而良知未泯的新战士。(意思相近即可,2分)
塑造形象的手法:
① 对比:人物自身前后对比,“我’的文弱知性与残忍粗暴形成鲜明对比。(也可以答哥萨克们对待伙伴的尊重,对“我”的无礼形成对比,或哥萨克们对我的前后态度对比,说明我开始时是不被接纳的知识分子。)
② 动作描写:我对女房东的不敬,杀鹅时“一个箭步窜上前去”等动作细节,写出“我”的粗暴。
③ 心理描写:直接的心理描写,如“我的心却叫杀生染红了,一直在呻吟,在滴血。” 写出“我”的痛苦,良知未泯。
④ 衬托:六师师长英武的形象,如“他身躯魁伟健美得令我惊叹”,反衬“我”的文弱。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手法如语言描写,言之成理亦可。)
四、12.(1)DE(答E项的得3分,答D项的得2分,答A项的得1分。E项令胡大白措手不及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D项“生动形象地叙述”有误。A项原文说的是“这个名字,也许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众不同”。
(2)结构上,引起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分)内容上,①在交代她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之外,还明确她兼有其他社会角色;②她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民办大学的创立者;③她历经磨难,却终成就伟业;④虽然富有,却能保有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简朴。(答对两点即给4分)
(3)①胡大白是一个坚韧的人,煤气中毒并被大面积烫伤,在病床上躺了三年后,并没有满足于靠国家工资过一辈子,又投入到新的事业中,并且克服了各种困难。
②胡大白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人,在病床上思考自己的奋斗方向,在创业过程中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并且付之行动。
③胡大白是一个聪慧的人,在母校郑州大学做讲师时,表现优秀。
④胡大白是一个质朴恬静的人,身为上亿资产的拥有者,依然穿戴毫不起眼,以淡然的心境思考人生。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并有分析即可得6分)
(4)胡大白的成功有性格的原因,也有机遇的因素。(2分)
胡大白的成功有其性格的内在因素,她性格坚韧,在自己身遭不幸的时候,没有选择安逸地度过一生,而是又提出新的挑战,在曲折艰难的创业之路上毫不退缩,最终取得成功。(3分)同时机遇又是她成功的外在因素,她有办学校的能力,又赶上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十分强烈,这样的时代也成就了办教育的胡大白。(3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五、13. D.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凶恶。(A昭然若揭:像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后用它指真相或含义非常明显,显而易见。多形容不好的事情。B行云流水:多比喻文章、歌唱等自然不拘泥。用在这里指岁月的流逝是不合适的,属于使用对象错误。C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不能说很有信用。属于语境误用)
14.B.( A“贪污国家下拨的抗旱专款和希望工程捐款220余万元”歧义。C句式杂糅,“从……为出发点”,可把“从”改为“以”。D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
15.B.这段话是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②是时间状语放在最前面,③是总括性的话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和“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⑤⑥和①④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⑤在⑥前,①在④前。
16.①也/更 ②但 ③只有 ④才 ⑤如果
17.句式2分,每句前后构成对照关系2分,表达2分。
六、18.作文。评分标准参见2010年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佑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察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因不忿表露才华、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阅读全文

与哈师大附中语文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