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文作文的创新
创新得靠你自己,别人只能稍做提示,死搬硬套是没有用的.
一般而言,是在格式上下内点工夫.
比如可以容写自述文(现在看来似乎土了点),可以写童话(返朴归真,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哦~),可以像写散文一样分段写(有一定难度,需要很大阅读量).
如果你有本事,就写文言文吧.
总之,你第一反应能想到的文章类型,如果能否定掉再更新一个,就是不错的.
努力吧,祝你中考一路顺风~
㈡ 以“创新”为主题的高中语文作文
插上创新的翅膀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题记
俗话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可见,在人生中,创新是身旁的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登上高峰;创新是眼前的大海,任随我们畅所欲言,汇入其中。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支撑起整个世界。
鲁班懂得创新,因而在被野草划伤时不是将它拦腰折断,而是弯下腰仔细观察它,于是发现野草上有许多细小的齿。因而顿生灵感,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锯,造福于人类。
齐白石懂得创新。从小便对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自学成了一大家。但他却对自己的成功“不屑一顾”,而是去汲取名家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空白,60岁、70岁、80岁,齐白石的画风在不断的改变,水平也在一次次改变中突飞猛进,因而他的一生五易画风,一次一次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一次一次的求进取,终于为我们所熟知,为世人所景仰。
而对牛顿来说,晚年的他不懂得创新。年轻时因一个苹果发现了地心引力,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到了晚年,却沉迷于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花费十多年时间“潜心”研究上帝的存在,不思进取,在迷信中一点一点将黑发“浪费”,将自己的创新精神丢入大海,最后赔上了自己的老年时光,毫无所得,。由此看来,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也会因为不创新而变得黯淡无光。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有了创新,可以搭载莱特兄弟的飞机飞上九重天;有了创新,可以与爱迪生在电灯下侃侃而谈;有了创新,可以与诺贝尔炸开山头,炸出通道;有了创新,可以与列文虎克共同观察微观世界……
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吧,你一定会展翅飞翔,搏击长空!
㈢ 有关创新话题的作文
[有关创新话题的作文]
诸葛亮巧算计周公瑾显大度话说船近南岸时,诸葛亮方与鲁肃于舱中酣饮,有关创新话题的作文。鲁肃此前惊魂未定,一怕北兵出寨迎战,二怕曹操派兵追赶,此刻方才定下心来。诸葛亮此刻踌躇满志,想着通过此举,足以令江东豪俊刮目,从此不敢小觑刘皇叔实力,我诸葛一人足可抵十万雄兵。兵士来报,船靠岸了。孔明携鲁肃出舱,只见周瑜已差五百军士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军士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公瑾不发一言。军士清点完毕,报与公瑾,共得箭九万七千余枝,不足十万之数。公瑾令军士报与孔明,孔明恍若不闻。鲁肃酒醒,看公瑾脸色不豫,正不知如何发落。公瑾开口说话:诸葛先生,三日之期今天是第三天,你施巧计,借得曹军箭弩九万余枝,所缺数目也不算多,想来已有下落,今日必定能够凑齐。孔明哈哈一笑:公瑾此言不虚,亮早已备下,只是要烦劳派手下士卒,分乘十艘快船,顺江而下,追赶捞取,自可凑足十万之数。趁今日时辰尚早,公瑾可速速派船,迟了恐怕就要向龙王去讨了。周瑜有些尴尬:先生真会说笑。还是先生舍几两银子,着船家前往打捞吧,只怕远不止十万之数。我即刻备下庆功宴,等候先生。鲁肃如梦方醒:两位都是做大事的人,不必为这点小事费心,我鲁肃是闲人,此事交给鲁肃去办就行了。孙刘两家联手,何愁曹军不破?我即刻派人动身。说罢转身欲出帐。孔明拉住鲁肃:子敬,不忙!我已料定今日大雾,不过辰时将起东北风,已于昨日着人雇船至下游江边守候,届时自会捞取,子敬何必多此一举?我们还是等着喝公瑾的庆功酒吧。周瑜哈哈大笑:区区小数,何足介怀?凑足十万之数,不过一句戏言,诸葛先生不必计较。想曹贼此刻必定在帐中生气呢,丢失十万枝箭事小,传出去丢人事大。两位且先歇息,晚间到我帐中饮酒,不醉不归。这是一篇故事新编,是顺着话题思路作的一番设想和演绎,它在语言风格、内容精神上力求向原作靠拢,情节发展有波澜。是否合乎题意,大家读完之后可自己作判断。②写一篇哲理性杂谈,强调戈多只是一个等待的对象符号。有所期待是幸福的其实戈多早就来了,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没离开过我们。――题记戈多是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中的一个象征性对象,这场戏自始至终,戈多都没有真正出现。剧中用了许多荒诞的、无厘头的动作与对白,就是想告诉观众,不可用正常的思维逻辑去理解这部戏。戈多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象征性符号,象征等待的对象,而这一对象是非确指的。它可以是理想、是希望、是梦幻、是一切可能成为期待的对象。如果把戈多理解为一个人,那就说明你根本没能跳出惯常的思维定势,或者说你根本没有看懂这部戏。剧本所要表现的是:人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和对自己的命运的不可知,等待是人类的生存状态。作品强调的是等待,因为在作者看来,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就是等待,一个人的一生始终都在等待。至于等待什么,这并不重要,中学生作文《有关创新话题的作文》。按照原剧的逻辑,戈多永远不会来,人类始终要等待下去。等待似乎是痛苦的,令人不安的,可毕竟怀有一种希冀,一种精神寄托,比起什么都没有的人,比起心中死水一潭、形同槁木的人,比起曾经沧海而今完全绝望的人,却又是何等的幸福?因此,有所期待是幸福的,它好过没有任何期待,好过行尸走肉。其实戈多早就来了,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从没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没有觉察罢了。从我们心中产生了某种期盼的那一刻起,戈多就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并时时注视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将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戈多会走吗?永远也不会,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人类这样一种爱做梦的动物,只要这世界上还有希冀和期盼,它就不会走。不信张开眼,看芸芸众生,哪一个身边不围着一群戈多?戈多永远与你我同在。或许有时,它隐藏在你的内心深处;或许有时,你会在梦中和它相见交谈。这篇杂谈围绕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一话题,提出戈多不是今天才来,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这一观点是真正理解了戏剧之后作出的回答,是话题的一个合理引申。既然戈多今天能来,那它什么时候不能来呢?这就是由话题而引发的思考。③写一组片断,用具体可感的故事,图解留一点空白这样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空白空白是一片更广阔的存在有一位画家的房间里挂着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块形状很不规则的小黑点。来访者都看不懂这幅画,问画家这幅画表现了什么。画家问来访者:你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来访者回答:一个小黑点。画家说:再仔细看看,还看到了什么?来访者仔细在画上寻找,找了半天,还是没看出什么。画家说:你没有看到黑点之外的空白吗?那是一片更广阔的存在,这是这幅画上最主要的内容,你怎么就看不到呢?当我为个人的一点小事而烦恼的时候,我就会看看这幅画,它告诉我,与我整个的人生相比,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生活是极其广阔的,就像这黑点以外广大的空白,我们平常总是对它视而不见。留空白是一门生活的科学一群小学生来到田间参观劳动,看到一位老农正在间苗移植菜秧,有的地里种得很密,有的地里分得很开。他们疑惑不解,就上前询问:老伯伯,为什么有些菜秧种得密,而有些菜秧分得这么开?老农回答:因为品种不同。这一种是苏州青,再长一段时间就要上市了,所以留得密。那一种是黄芽白,要长到冬天才上市,个头大,需要养分多,密了长不好,所以分得开。小学生们有点明白了,有人说:留这么大的空不是太浪费了吗?老农说:不浪费。黄芽白长大以前,还可套种小油菜,撒下籽,一两个月就可采收,并不影响土地利用。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留空白居然也是一门科学,学生们都觉得此行真是受益非浅。给人生留点空白宇宙中虽然有众多的星体,但更多的却是星际空间,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工作、吃饭或处理其他事务,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则几乎是无所事事,这是一段人生的空白。有人给自己留的空白多一些,有人留得少一些,但一点不留几乎是不可能的。适当地休息、娱乐,乃至无所事事,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缓解生活的压力,享受生活,同时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工作效率更高。因此,我们应给自己的人生留点空白,这也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㈣ 关于创新的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创新,我们的“形象代言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也许每日只需扎进课本,“两耳不闻窗外事”,父母也常说,只要考进大学,就不愁没有饭吃。因而,那时的中学生书包一天比一天沉,眼镜片一天比一天厚,整日挣扎于枯燥的公式里,只为熬过考试。
可事实上,像这样学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多半没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只会死守教条,毫无应变能力。经济体制一改革,“铁饭碗”被打破,他们就成批成批地失业了,只能再学习,寻找再就业的机会。究其根源,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是学生、家长的观念陈旧,从未考虑创新的价值,认为只要死读课本就够了。事实上,中国现代150年来,正是这一思想作祟,才逐渐落后于西方。第二,教育体制的陈旧,过去一味强调应试教育,大大扼杀学生的创新机会,以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社会的要求。第三,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价值导向有偏差。认为好学生就是“高分”,一味追求片面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正因为这些,国家也看到教育的问题,大胆而及时地改革,“减负”出台,创新教育的推行,都反映出社会对中学生新的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首要的就是要富有创造性,要培养创新精神。事物的更新,历史的推进都离不开创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带来鲜活的动力,能扫除迂腐的陈见,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课本是基础,扎实的课堂学习是孕育创新的摇篮。有了一些知识和思维方法,我们才能去思考去创造。每年,全国都有数千件发明出自中学生之手,这正是他们创造的结晶,且不论其自身的价值,这种创新意识正是社会大力提倡的。20世纪初,热血沸腾的中国青年发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吹响时代进步的号角。我们处在2l世纪之初,应继承这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在以后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创新,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发展的灵魂。我们要抓住时代给我们的机遇,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自主地去创造,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尝试,都会让我们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我们要让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学生的“形象代言人”。
㈤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提前说一下哈,这个大约七百多字,可以引荐开头,部分例子可照抄,其他的还要自己填补
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纵观历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创新的。敢于创新,是一种极可宝贵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
小学的一篇课文《第三只小板凳》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读小学时,一次劳作课后,他给老师交了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当老师看了极不满意时,他从课桌下又拿出第一次、第二次做的小板凳……爱因斯坦做出了第一只小板凳,为何不就此罢休而又做了两次,直到自己认为满意时才交给老师?这是因他具有创新精神。正因为有这种创新精神的支配,他才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大约23XX年前,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约莫4XX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并不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了什么就轻易相信,他通过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一切物体如果不受空气的阻力,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伽利略有如此的创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并发现了抛体运动规律、摆振运动规律等。
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们一致的称赞,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则被人们讥为庸才;等到第三个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们斥为蠢材了。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但其中赞扬创新的意思却是无可非议的真理。
雨果说得好:“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应提倡创新,而且要敢于创新,而不去步人后尘,拾人牙慧。年轻的朋友们,趁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努力吧,愿我们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㈥ 有关创新的高考满分作文
孔子轻轻一笑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春秋》毕竟为我一家之言,岂能至善至美?云长文韬武略,旷世奇才,凡事须有主见,相信自己,且莫一味听取他人意见。”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㈦ 关于创新的作文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共有一千多项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爱迪生这么了不起,难道他有什么超人的本领吗?带着这迷惑不解的问题,我翻开了《大发明家爱迪生》这本书。
这本书介绍了爱迪生在发明创造的过程所走过的坎坷道路,每一项的创造发明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电灯是爱迪生最辉煌也是对全人类贡献最大的发明。单单为了找到做灯丝的合适材料,他睡在实验室,吃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以上。在反复试验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后,才找到合适的材料,成功地发明了人类沿用至今的电灯。爱迪生以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人类带来了光明&hllip;&hllip;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不禁感慨万千:爱迪生并没有什么超人的本领,而是有百折不挠和不怕失败的精神。
的确,天才来自勤奋。古今中外所有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不都要和爱迪生一样付出呕心沥血的劳动吗?像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他从小就爱动脑筋,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我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尝遍了树皮和草根;当代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领域的皇冠为祖国争光,仅解一道题的草稿纸就足足装了两麻袋;还有英国的牛顿&hllip;&hllip;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说得多好啊!这可是足以流传百世的一句佳话。
《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书使我懂得:天才来自勤奋,毅力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这将使我一生受用,同时它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永远鼓舞着我前进。
发明创造金点子
每天早上来到班级,第一眼看到的总是那块又大又干净的黑板。昨天放学时,黑板上还全是粉笔印,值日生却认认真真的把黑板擦洗得一尘不染。但是我发现值日生在擦黑板的高出时,总要跳起来,许多落下的粉笔灰还会呛着同学,害得同学直咳嗽。
我想发明一种多功能的黑板擦。这种黑板擦十分神奇,它有几个按钮,红色的是用来擦黑板高处的。红色按钮轻轻一按,黑板擦下方会出现一个折叠式的教棒,这样会让个子矮一些的同学擦黑板的时候不用又蹦又跳的了。如果不用折叠教棒了,只需要再按一下红色的按钮,就可以收起来了。一个绿色的按钮,是用来洗黑板的。按这个绿色的按钮要稍稍用力一些,因为如果按得很轻,同学在擦黑板的时候会不小心按到它,黑板擦的表面会渗出水来,这样就不能擦黑板了。但是按到它也没有关系,只要走到桶边,再按一下白色按钮,就能把黑板擦布上的水快速挤压干了。还有一个黄色的按钮。是用来吸取粉笔灰,就如一个吸尘器。同学在擦黑板的时候,就不会被粉笔灰呛着了。最后是一个蓝色的按钮,可以把黑板擦里面的吸取的粉笔灰里的收纳盒拿出来,再把收纳盒里的粉笔灰倒入垃圾桶。
这就是我的“金点子”,一个神奇的黑板擦
㈧ 关于创造的语文作文
关于创新的素材
[思路提示]
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
创新能推动历史的前进。
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
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新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毕竟要替代旧事物。
[名言]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德]歌德
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英]莎士比亚
[经典素材]
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创新让人们不断靠近真理(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保守是创新最大的障碍(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创新即是表现个性(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