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1-02-10 11:24:40

1. 如何确定初中记叙文的教学目标

初中作文的教学目标取向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写作主体的人格养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非常深广,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价值观的核心。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表现出个人思想品格、心理品质、行为反应的特殊性,主要从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反映出来。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各种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不仅能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而且能从思想方面反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这就决定了作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非常密切,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应当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重视写作内容的生活化
长期以来,为什么而写和写什么,一直是学校写作教学争论的焦点。我们以往对学生的写作虽然也讲“真实”,但由于习惯于命题作文,要求两堂课交卷,这种作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变成想当然,本来应该反映生活而作文,结果本末倒置,变成了为了作文而编造生活,甚至伪造生活。比如一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许多学生就会不约而同地编写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到汽车站帮助老弱病残等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众口一腔,丝毫没有创新的可能。相对于过去教学大纲中的“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这种笼统的提法,新课标强调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将写作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突出了作文内容生活化的价值取向,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万花筒,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素材,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我们把人的头脑比做一个“加工厂”,那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这个“加工厂”的“原料”,文章就是从这个“加工厂”制作出来的精神产品。写作,则是制作精神产品的一种形式。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和自然,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愫,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胸怀,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生活。
三、重视写作过程的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只讲结果,不重过程。为了纠正这种偏向,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形成。学生作文一般要经过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第一重转化是由材料积累到构思酝酿的转化,即学生真实地将通过观察、阅读等途径获得的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构思酝酿,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打腹稿”;第二重转化是由构思酝酿到表达修改的转化。即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修改润色。从这两次转化过程来看,一篇文章的完成,一般要经历材料积累、构思酝酿、表达修改三个阶段,不论哪个阶段,一刻也离不开思维,作文是作者思维活动的结晶,而不是感觉材料的任意涂抹和原始材料的直接堆砌。因此,作文教学过程必须渗透、强化思维训练,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所决定的。

2.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怎么定

但实抄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学到的袭往往不属于自己,掌握的都是老师的“定额下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后遗症”?我看问题出在老师教的认真和教的细致上。因为认真,所以增加了学生写作的限制和束缚;因为细致,所以丧失了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的欲望和机会。过细过紧,让学生各具形状的脑袋都变成了统一的“方脑袋”。表面上“方脑袋”的出现是源于教的不自由和学的不自由,其外在表现为控制性的教形成了统一性的学,其内在根源为最为重要的是作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偏失。学生究竟为什么作文,老师披星戴月地教作文、批作文,其目的何在?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理解,而应该站在教育的视角,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大前提,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可能不是一言以蔽之的,但倡导个性化的追求,说真话,表真情,谈真感受,写真文,做真人却是其重中之重。

3. 如何有效落实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

总体而言,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我现在从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应当遵循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按照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在阅读和口语交际的发展上下功夫,在作文的起步上下工夫,实施整体推进。

一、抓住听说读写的连接点,实现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通之处。能够抓住共通之处及其连接点,就能使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本学段的主要内容就像一条红线,贯穿在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的目标之间。抓住了这条红线,三者就形成了一个整体,比较容易做到互相促进,整体推进,共同提高。

二、落实语文学习的各项任务,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1、进一步强调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标准提出“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是一项很高的要求。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标准就是要求把识字变成学生的自动化动作,使学生一见到生字,不管它出现在什么地方,都能主动地想方设法认识它,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是,不管多么艰难,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达到这个要求。这一目标体现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把课内识字延伸到课外,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同时,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能够做到熟练写字,提出用现代化手段学习汉字。

标准在本学段对写字提出三项新要求:一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即熟练写字;二是“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熟练写字是一项新要求,标志着写字能力的进一步的提高,是提高写字速度的基础。熟练的要求是:对所写字的结构熟悉,不需多想,就能写出来;写得比较快。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要多练,二要巧练,三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什么

1、主张“和谐”。在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上注重工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和谐统一;在阅读体验上注重尊重儿童独特见解和遵循文本特点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手段应用上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2、主张“本真”。语文教育应基于本真的儿童,应真正从儿童需要出发,遵循儿童认知特点,联系儿童生活世界;语文教育应追求本真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切实,教学过程应当真实,教学风格应当朴实。

(4)语文作文教学目标扩展阅读:

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会)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职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 《高中作文导写教程》的教学目标为拜托了各位 谢谢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作文教学体系,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培版养学生的作文写作素养、权写作能力,同时提高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形成“在感受生活中张扬个性,在话题训练中形成序列”的新作文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教学过程以感受生活为基础,以张扬个性为核心,以话题训练为主体,以序列教学为模式,以能力达标为目的,通过构建写作能力训练体系,让学生学会有创意地表达,实现个性化写作的目标。 详情请看湖北稳派教育官网

6. 如何设计有效的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过程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其中,目标占据着核心地位。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表明了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反思目标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非常必要。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又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彻底改变思想,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那么,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准确确定、落实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第一, 关注文本特点。
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第二,要注重重点,找准突破口。
每篇讲读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以前的我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和应付考试就面面俱到,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结果重点没有落实,也耗费了很多时间,教学效果甚微。经过新课改以及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譬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有三个训练重点:一是了解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二、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优美词句。三、复述课文。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春天这一段让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掌握学习方法,接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指导点拨,这样就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每一节课都可以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去扩展阅读,从而为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要注重难点,攻破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到底哪些才算是难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经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文,更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训练重点有三条:1、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3、充分感知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写景作文,让学生掌握总分这种写作手法,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帐,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而文章的第2、6自然段正是实施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了这个目的,应当紧扣语言,深入挖掘,突出训练,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为描写美景所用的总分结构手法,我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两段的结构特点,学生一看就明了,很快就掌握了此训练难点。接着我还指导学生这样的一段话,先出示:公园里百花盛开。这句话,然后引导学生从花的种类、颜色、姿态等方面去说、写,接着让学生自己选话题自己写,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第四, 关涉学习起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做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地方前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第五, 关照课标落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课标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第六,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特定的教学目标只有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读、讲、议、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必须在每课的教学中体现、运用。但是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其基本的教法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并且要着眼于学法,体现为学而教,两者协调、同步的特点。凡是要求侧重熟读的篇目,应该指导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语调抑扬,使静态的书面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的表象,从而内化为内部言语,为转化为书面语言和口语作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应该人人过关,并且立足于课内完成;凡是要求复述的篇目,应该按不同的要求复述,为学生创造语言转化的机会,既能积累语言,又能运用语言;凡是要求练习的篇目,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各种口头或书面的语言练习,并在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总之,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第七,掌握反馈信息,进行矫正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信息,尤其是反馈信息,对教师来说,可以掌握目标达成的现状和差距,从而通过调控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失误,调整教学的疏密和速度;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以强化追求目标的意识,发展智力,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差生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失误和累积造成的。诸如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如果这些方面的失误没有及时诊断出来,没有及时进行矫正,就会成为学习新内容的障碍,继而就会出现更大和更多的失误。原有的失误和新失误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学习新内容时更大和更多的障碍。如此恶性循环,到了再也不能学习新内容的阶段。

7. 如何构建高中作文教学目标体系

但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学到的往往不属于自己,掌握的都是老师的“定额回下拨”。为什么会出现这答样的“后遗症”?我看问题出在老师教的认真和教的细致上。因为认真,所以增加了学生写作的限制和束缚;因为细致,所以丧失了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的欲望和机会。过细过紧,让学生各具形状的脑袋都变成了统一的“方脑袋”。表面上“方脑袋”的出现是源于教的不自由和学的不自由,其外在表现为控制性的教形成了统一性的学,其内在根源为最为重要的是作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偏失。学生究竟为什么作文,老师披星戴月地教作文、批作文,其目的何在?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理解,而应该站在教育的视角,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大前提,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可能不是一言以蔽之的,但倡导个性化的追求,说真话,表真情,谈真感受,写真文,做真人却是其重中之重。

8. 作文教学的目标如何定位

作文教学的目标如何定位?在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都摆放着三份“红头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及每一年的《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考纲,这三份“红头文件”即是最权威的依据。据此,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目标,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可,此两字就是“会写”,作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关键词应是“创
新”,因为“创新”既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又是目标定位的指导思想。
“会”的含义很丰富,用以修饰“写”,至少有以下几个义项可供选择:
其一,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其二,熟习、通晓;其三,表示擅长。
2000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首次提出了作文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的要求;一篇高考作文的成功,并非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考纲”,将作文教学的目标分为两个等级:上述“会”的三个义项中,“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 是第一等级--基础等级,“熟习、通晓”和“表示擅长”是第二等级--发展等级,“创新”二字则贯穿其中。
一、基础等级
此等级定位于全体学生,目标要求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文体
作为高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接触了足够多的文体,在高中阶段,需要对所学
的文体知识进行巩固。对语文课本出现的新文体,要尽快了解,要求写的,要掌握其写法。而社会的发展又是日新月异的,如广告,形式愈来愈多,内涵愈来愈丰富,如手机短信,发展势头之迅猛,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网上聊天记录,就已经进入了高考作文的命题……鉴于此,文体的范围应该拓展,文体的目标应该是“全”而“新”。2005高考重庆作文题《自嘲》,考哭了考生,我曾撰文批评;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高中作文训练能否注意这样的“仄门子”文体呢?
②语言
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掌握,是语言目标最基本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是语言目标的一般要求,而考纲的“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则是较高的要求,但也并非是“苛求”。同文体一样,语言也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甚至比文体的变化还要来得快,如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增的词条就超过了6000。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微妙的变化。用于写作的语言,也应该与时俱进。
③素材
写作需要素材,素材需要长期积累。每一个高中生,都应该建立一个用起来得心应手
的素材库,素材库不仅建在笔记本里,或是计算机的硬盘上,更应该建在头脑中。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源之多,信息量之大,信息传递之迅捷,都是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无法企及的。单是互联网,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有这样好的环境条件,用起来得心应手的素材库的建立是完全可能的。知识面越宽,写作越容易进入“自由王国”。
2、能力目标
写作作为一种能力,是将文体、语言和素材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脑手并用,加工成文的一种能力。
①思维
写作从根本上说来是一种精神活动,活动的过程亦即思维。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就一篇作文而言,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新颖而出奇制胜的构思,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故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作文目标的核心。
②动手
作文要用手来写,这似乎是多余的话;这里所说的“动手”,既指通常意义的“动笔”,更要强调特定意义的写作实践。
A.办报办刊
办报办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也是一种极好的手段。从个人到集体,都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参与这种活动。
B.计算机写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如有条件,可学习使用计算机写作”。计算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工具,计算机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手段。此目标的实现,作文教学将如虎添翼。《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在援引一位联合国官员的话后称,“以计算机为例,还不会使用这种通用工具的高素质人群,就是功能性的文盲”,当代高中生,能成为“功能性的文盲”吗?
③动口
口才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动口能力往往是书面作文的基础和先导。流利而内容充实的演讲,条理清楚而中心突出的会议发言,有理有据而词锋锐利的论辩,等等,高中生要力求做到。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的口头作文就在中学生中大受青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人格目标
中学生应该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作文教学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承担一定的责任。每一次作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人生的历炼,三年下来,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须强调的是,人格中,个性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没有个性就不成其为健全的人格。
以住一个很长的时期,我们的教育对个性是很不重视的,现在才引起了高度的警觉。现今指导高中语文的三份大纲,都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语文教学大纲》就提出了“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
笔者以为,高中三年时间,第一学年不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写作,余下两年,限制性作文与学生的自由练笔双管其下,在实现个性目标方面,定有不小的收获。
二、发展等级
此等级定位于部份学生,目标要求如下:
1、作文
在第一等级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达到发表水平,或在正规的赛事中获得好的名次。
2、作者
“熟习、通晓”作文的门径,“擅长”写作,在班级,在学校,甚至在较大的一个区域范围内,出类拔萃,使写作成其为特长。以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家群体,基本上都是中学阶段就在写作上崭露头角了,有的还加入了省一级的作家协会。去年年底,四川的一名初三学生尹禹先一部20多万字科幻小说《光能奇旅》,欲挑战“哈里波特”,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连小学生,也开始出版“大部头。所以,就更不能排除在高中学生中产生作家的可能。
诚然,中学作文教学没有发表学生作文和作文参赛获奖这样的目标,更没有培养学生作家的目标。笔者以为,第二等级目标的确定并得以实现,对部份有写作特长的学生和全体学生,都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对第一等级目标的实现,有不小的推动作用。从培养个性的角度在来讲,这也是个性目标实现的最好成果。
第二等级目标的实现,要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如生源,如办学条件,等等,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战略目光,并加强责任心,奇迹是会在任何地方出现的。当然,也要反对为了追求个别学生出彩而急功近利,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的不良倾向。

9. 怎样让作文教学达到有效的目标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呈现“少作为”和“低成效”的状态: 1、作文训练的不够重视。 教师重阅读,轻写作。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学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师不再对此投入时间和精力。理由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投入不成正比,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将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上。 2、作文训练的无序性。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不太关注学生身处何年段,不太关注学生以往的“学得”和“习得”,在课前随意挑选个作文题目,放手让学生做,然后每次念几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评讲的对象。他们认为指导作文没有头绪,而写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学生的灵感和悟性。 3、作文训练的事倍功半。 教师对写作有一定量的训练,随笔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师兢兢业业地对字、词、句精批细改,教师整日埋于习作堆中,学生的习作有时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写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情绪全无。 在这些教学状态下,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在过程中缺少成功感的获得,他们认为写出好作文与自己无缘,这只属于班中永远的几个精英。 而《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条更强调了语言潜能开发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责无旁贷,同时《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提高,实现《新课标》课程定位中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我们必须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学,尝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作文教学的“有效” 从《新课标》而言,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活动。 从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所谓效率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时间,取得质量高,令人满意的最大效果。所谓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决定某些可控制因素应该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选定的目标达到优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意思。他认为,这个标准有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资消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支出,精力支出的条件下让作文水平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相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能在作文训练中不仅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江绍伦认为:“由于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传递情感、知觉、技能、观念以及处理各种抽象关系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为了使交往富有成效,必须对合适情境中的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字眼”,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动力活动,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作为教师所承担角色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成就的目标和学校组织的性质等方面的判断。教师一定要根据以上几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 三、实施作文教学“有效”的途径 有效作文教学的展开关键看教师,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有效交往中完成自己的任务判断:以下我着重谈我在作文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的任务选择————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效;教学评价的有效。 1、教学目标的有效------作文教学呈现有序性 如今有些教师着重于学生的原生态的写作,他们放手让学生写,让学生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汲取作文养料,这值得我们借鉴,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因为我们的生活与作文训练不可能同步进行。散漫而不可捉摸的生活,给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造成随意性。另外,从我从教学校的学情来看,学生对于“怎么写”的困惑比“写什么”更大。所以,我认为,有效的作文教学必须呈现系统、有序的教学。 那么,如何呈现有序呢?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从作文能力的培养着手,将这个有序细分为:观察能力(积累素材能力)的培养——构思能力(审题布局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能力(自我完善修改能力)的培养。还有的教师从文体的角度来形成有序:记叙文能力的培养——说明文能力的培养——议论文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序无定法,而这个序的确定一定要针对你所面对的学生已有的学习状况而定。比如我接手高二年级以后,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已有章法,而对议论文的写作认识模糊,写出的文章会出现“非驴非马”的不知是什么文体的作文。于是我就将高二作文教学目标定在“能写规范的议论文”。为了完成这个总目标,我再细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l 学习“证明观点型”的议论文写作:比如《开卷有益》、《要慎独》------而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又要分几步:学习布局文章结构;学习组织材料论证观点;学习利用材料评析观点。 在整个议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中,这几步如地基一般尤为重要,而每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几节课循序渐进地来组织教学。本着这个序,在教学中学生只要是能够完成每次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目标就算达标。这样抓住关键点,一次作文训练解决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目标明确,练有所得。 l 学习“选择自己观点并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比如《知足者常乐》和《知足者不常乐》;《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l 学习“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比如针对一则新闻或一个寓言故事自己确定观点并展开论证------ l 学习“论证比喻性论点”的议论文写作:比如《剪枝却为树成材》------ l 学习“关系类题目的写作”:比如《付出与索取》、《幸福和忧患》、《一步与一生》、《走和停》------ l 放手“话题作文的写作”:在学会了行文的章法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展现个性。话题作文的题面不直接表明立意倾向,不提出观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立意 l 强调行文的“思辨性”。这一点是对高二下学生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必须将“让学生的文章体现真情,展现真思,闪现思辩的光辉”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比如在写有关“爱”的话题作文时,很多学生的文章只是停留在展现爱的层面,文章呈现的只是充满了爱的一个个场景,缺少对现象背后的思考。而有些学生就拥有属于自己的较为成熟的思索:有学生从“爱”这个字的繁体字入手,繁体字的“爱”表示两只手从身体里把心捧出来,就是说爱要“用心”,然后再从心拓展为爱是真心、爱是忠心、爱是同心-----;有学生认为爱是无私付出,而有学生认为爱要双向才是完整的(思索子女只有感恩于父母,与父母之爱形成双向的回环才是完整的);有的学生开始对社会冷漠现象展开思索:“是屋外的铁门锁住了人们的爱,还是自己的心丢失了爱”;还有学生从“爱”与“喜欢”两词的区别去进行思考------ 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次训练都应是一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达标”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所在学校、班级学情的特点确定自己作文教学的序,让每次的作文训练都有特定的目标训练,保证作文训练的有序、科学,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2、教学方式的有效-----作文练习呈现多样性 如果作文训练只局限在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肯定是不行的。教师要多进行几十字或三四百字的小作文训练,让写作练习呈现多样性,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而这关键要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资源,让我们的教材给我们的作文练习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l 遣词造句训练:这种训练需要的时间很少,教师可以利用好平日的课堂教学多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这是一种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行为,学生会逐渐对自己的语言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别了,哥哥》一文,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填词句练习: 殷夫不要_______,而要_______,他想象普罗米修斯________,即使_____,也________。他的别,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 l 以读带写训练:阅读和写作,从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看,前者着重对语言的理解,后者着重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学生在阅读中所感受的美,对学生作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作用。教师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坚持以读带写,这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在有限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文字训练的有效方式。在训练中,我们可以采取这些形式: 缩写。它能训练学生精简文字的能力,这种方式较适合小说这种体裁,如《项链》等课文。 补写。这种方式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令其能专工于人物、景物细部的描写、刻划,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如补写《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贝尔曼雨夜画树叶的情景。 改写。这也是促进学生拓展思维的方式。如将柳永的词《雨霖铃》改写为一个分别场景的描写。 仿写。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的语言是在不断的模仿中成长起来的。比如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仿写《______的秋》 写串联词。这种方式更有实用性,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比如假设学校有一场文艺演出,让学生为主持人在《窦娥冤》和《西厢记——长亭送别》两个节目中间写一段串联词。 l 一文多题训练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训练的角度设置不同梯度的作文题,一文多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阅读完梭罗的《瓦尔登湖》后我布置了三道选做题 1、概述文章的主题 2、《瓦尔登湖的美》 3、《他,是幸福的》 三个题目是按照学生的程度分为三档,1题是完成阅读任务,训练学生概括能力,2题是感受并再展现瓦尔登环境的美,3题是真正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心田。无论选做何题,训练的角度虽有不同,但每个学生都能各取所需,从而认真写作。 再比如学完《告别权力的瞬间》,我也布置了三道选做题 1、课外阅读有关华盛顿的文章,积累素材 2、半命题小作文:为官一任,就要________ 3、半命题小作文:________的瞬间 这三个题目第一道是拓展学生阅读,利用课本资源积累自己的论据库;第二道训练的是议论文组织材料论证论点的能力,第三道题目针对的是记叙性文章细节描写的训练。 一文多题的训练,有时可注重学生不同的程度,有时可关注各种文体的写作,它与遣词造句、以读带写训练一起以写作多样性夯实了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成为我们教学方式的切实有效的抓手,而教师对于这种切入点更小的作文训练,更应是“观其大略”,注重讲评,而不是“精批细改,追求完美”。 3、教学评价的有效-----作文评价呈现分层性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课程目标,重视对作文主体的关注,提出“为学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从而确立了学生是作文主体的作文教学理念。如果学生的学习智力被充分地调动,就能有效地学习,而写作也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往的作文课堂训练,教师总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判断学生的高下。其实,这种评价欠于公平。例如,按照高考作文70分的评分标准,以往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如果得到三类上的49分应该是并未达标,而以往写作基础很差的同学如果得到49分应该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发展,实施分层性评价是一种尝试。 l 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们会发现,即便是擅长写作的孩子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长于抒情,有的孩子长于哲思,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写作的状况,才能进行有效地分层评价。 l 让每位学生的头顶都有一个“跳一下就能摘得到”的苹果。在以往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下,不会写作的同学怕写作文,认为自己写来写去写不好,永远写不好。而会写作文的同学每次都得到表扬,认为自己不错了,又缺乏再进一步的动力。所以,在每位学生头顶放置一个苹果,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往上跳一跳,摘得苹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l 设置不同的评价奖励机制。 1、小组激励制:凡是大作文可以达到50分或者达到二类卷52分的学生可以为该小组积累分数每人3——5分。 2、印刷激励制:凡是优秀作文在全年级印刷分发,而较于以往习作有大进步的学生,作文在本班印刷分发。 3、再稿激励制:对于上次作文不达标的同学实行再稿制,与初稿相比,只要提高5分以上就进行表扬。 4、小题大做制:对于写作较差的学生发现他们行文中的某一处小的闪光点,抓住不放,大做文章,大张旗鼓地表扬。 5、面谈商讨制:对于二稿仍不过关的学生,进行面谈,鼓励其从头再来。 案例:学生钱某,原先对作文相当排斥。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他的作文在规定时间内都只能写400----500字。我发现他的理科成绩尚可,逻辑思维能力也正常,只是表达的滞后和对语文学科的不自信让他与这门学科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从他平日用的一个好词、好句开始表扬,渐渐我欣喜地发现他在行文练习中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修辞手法了。语言训练跟上了,他就能够较为通顺地表达自己原先有却说不清的想法。自信心的提升让他一天比一天对自己更有要求。原先我对他的预设目标是48分,但他表现出了不服气,还将稿件带回重改,几经反复,后来他在当堂习作有关文化遗产的话题作文中写到:“在故宫,你见到的是涌动的人群;在桂林,你见到的是‘到此一游’的字样;在周庄,你见到的是热闹的古街。而故宫宫殿的雄伟,桂林山水的甲天下,周庄古镇的娴静,这些才是你希望见到的风景吧。为什么当它们与文化遗产之名挂钩时,就物是人非了呢?其实,这在于人的心。由于权威的认定,引起了品牌效应,人人都希望一览这文化遗产,这就使人流快速地增长了。而人流的增长,就会使一些恶习被带来集中展示,这就是游客的心。当这些文化遗产被确定时,那些有头脑的精明人则会马上想到钱,把这些作为生财之道,这也就是商人之心。呜呼,如若这样,那宁可放弃这一头衔,还那些文化遗产一个清净。”他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如今人们更关注文化遗产的名而忽视其实质作法的忧虑,很有自己的见解。 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都有被认可的需求,只有当表现和评价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真正地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一次表扬、赞赏,表面上只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它往往会对学生内心产生深远的影响,触及学生的心灵,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这种分层的评价方式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对写作不放弃,鼓励学生作文的热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鲁迅先生认为:文章该怎么做,他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作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基础不同,禀赋不同的学生个体,我所做的尝试也就是从目标、方式、评价三方面努力,让学生能够多看多练,从而尽量达到教学效果和时间支出的最优化,让作文教学更加有效,让每个学生都能“乐于表达”,“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将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完成人生的一种成长和历练。 参考书目: 1、江绍伦《课堂教育心理学》 2、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3、翟启明《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 4、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

1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1.如何培养联想力、想象力?
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是构思一篇作文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那么,如何培养联想力、想象力呢?
(一)生活和知识的积累是培养联想力、想象力的基础
要培养联想力、想象力,头脑里就必须储备好丰富的形象记忆、知识记忆和思考记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而这些记忆,来源于对实际生活的深入观察、深入体验。
(二)欣赏文艺作品可以培养联想力、想象力
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沉浸在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境界之中,凭借作品提供的形象和思想,设身处地,出神入化地去驰骋联想、想象,在享受美感的同时,也能达到培养联想力、想象力的目的。
(三)日常生活是联想力、想象力的源泉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情一景,随时随地展开想象,并且把想象的结果写下来。养成这种培养联想力、想象力的习惯,对储备写作材料当然是很有帮助的,作文指导《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
(四)艺术家的所谓“朦胧”想象构思方法,可以借来一用
有的老师教作文,常常把学生带到野外,面对蓝天、白云,或一棵树、一座山,先注视凝思,再闭目遐想,展开想象联想,然后记下所想的一切。其实这就是运用“朦胧”想象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
由此看来,联想力、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成的。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和知识储备,没有在文艺欣赏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实践中,长期刻苦的培养和锻炼,哪里会有超出常人的联想力、想象力?
2.作文不好试一试口头训练法
作文培训专家谢永龙老师一直提倡小学生作文“口头训练法”。要想写好作文,小学其实就是一个重要的接点,很关键。谢老师详细讲解了小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的区别,并着重强调“专注水平”和“专注能力”以及快乐学习在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要通过对他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来讲解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要有也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语文这门学科,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从小的方面来说,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无论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将来工作都非常重要。同时,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提高。语文学科只有靠日积月累,才能够厚积而薄发”。谢老师说。
针对作文,谢老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即“口头作文训练法”,让孩子多说,多练。这一方法已在谢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不少学生通过学习这个方法后,不再对写不好作文而感到苦恼了,并且还取得不错的成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阅读全文

与语文作文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