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山东卷语文作文的立意

山东卷语文作文的立意

发布时间:2021-02-06 01:27:25

㈠ 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立意

全国卷Ⅰ和山东卷的作文题也很有意思,异曲同工地倡导了一种非标准答案。这一点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讲更有价值。因为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有很大的遗憾,就是我们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还是知道自己创造和创新的,但到上了高年级以后,他们就只认同标准答案了,因为只有标准答案能让他们上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不断往上走的时候,标准答案认同感越强,自我想象力发挥越弱。我们今天都在探讨名牌高校毕业之后孩子是缺乏创作力的,跟我们过多认同标准答案是有关系的。
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跟北京卷作文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㈡ 2015山东高考语文作文怎样立意

一道比较适度体现普通高中水平测试的作文题

——2009年度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文题简析

新宁县教研室唐湘文

也许是职业习惯,每到一年一度的高考或会考,只要试卷一解密,我总是想“先睹为快”,找来语文卷瞧瞧,看出了个怎样的作文题。今天的学业水平考试开考,也是这样。语文试卷一展,便一边看、一边与同行们议论开来……

一、题目

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举自己,从而脱颖而出;“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矛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请结合你对生活的体验,以“主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7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二、简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我与几位一线教师认为这道作文题出得不错,具有一定的特色。

主要表现在:

(一)题目难度不大,比较贴近多数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主动”一词,常态用语,含义清楚明白,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没有审题障碍。题中所供材料,全部缘于学过的教材,不管是“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的故事,还是唐代陈子昂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耳熟能详。这充分体现了“以标(普通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纲”、“以本为据”、“水平测试”的要求。

(二)文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实际。学生对于其所面临的现实世界,面临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全都有一个态度问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程度有别,但没有态度是不可能的。在学习和生活上,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积极主动的态度会有助于实现理想目标;退一步说,主动地去做某一件事,尽到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便没能完全达到理想,也不会“老大徒伤悲”,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遗憾。消极被动的态度,大多坐失良机,导致不愿看到的结果。学生面临的生活实际不同,但不可能不碰这方面的事例,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生活感悟。因而“主动”一题,出到了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心坎上。

一道作文题的好坏,不在于它是怎样的新异,不在于它是怎样的时尚,不在于它是怎样的深刻,不在于它是怎样的微言大义,而在于它是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出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是否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是否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而急于“一吐为快”!学生有表达才能看出它的表达水平,没有表达无所谓表达水平的测试!“主动”一题具有上述功效,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适应性广,能很好地则试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发挥出最佳的诊断检测功能。

(三)在价值取向上兼顾了现代与传统。“主动”,讲的是遇事积极主动,争好的结果,讲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科学观点。而“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的故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高度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睿智,闪烁着科学的光辉。“主动”一题,又是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统一。学生在审题、立意、分析、思考、提炼和写作过程中,既能受到现代科学思想的启迪,又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设限与开放的统一。“主动”一题主题上有一定的限制,立意上有一定的要求,但选裁的范围十分宽广。文体不限,体裁自选,体现了一定的开放度。材料文字精炼,要求明确,表述准确。

㈢ 2016年山东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立意

2016年山东
高考作文
材料的关键词是“行囊”,那么你首先要确定你写版什么,如果是抒发你权的人生感悟,那就写
关于你
成长的,如果你想写文化的行囊,那么就准备一些
历史文人
文化的内容,反正不是很好写,要看个人积累。

㈣ 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立意

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开窗看问题。材料作文: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

㈤ 山东卷我的作文立意把握现在,能得几分

2009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答案解析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个小题)(6分)(1)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夕可矣。”(《论语·里仁》) 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_______________?(王勃《腾王阁序》)(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偶题》)【答案】(1)朝闻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 怎敌他、晚来风急 (3)在水一方 奏流水以何惭 (4)无以至千里 得失寸心知【解析】常出现的错别字是“可待”写成“岂待”,“ 万顷”写成“万倾”,“怎敌他”写成“怎敌它”,“至”写成“致”。五、(12分)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答案】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或“中日韩出资比例最大”)。【解析】这是一则新闻,共两段,表达两层意思,应分别概括,第一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5月3日,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第二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中日韩3国出资的比例”,剔除次要信息,就可得本题答案。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答案】示例一:我是植物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我是花朵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示例二:我是雨我把大地翻译成新绿我是新绿我被春天翻译生机【解析】所仿写的句子要求内容和结构和例句相似,结构特点是:我是……我被……翻译成……;我是……我吧……翻译成……。内容上三个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修辞是暗喻。18.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4分)画面内容:一女子正在接水,水龙头开到最大,流出的几滴水成“SOS”状。寓意:水在呼吸,警示我们要节约用水。【解析】漫画内容要按顺序介绍,不遗漏,透过画面,联系社会现象,考虑深层次内容。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解析】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2分)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迷失了自我。(2)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解析】(1)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 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答案即可得出。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 ,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解析】要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解析】注意“但”的转折,前后是两层意思。(二)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1)对乡愁的理解 (2)诗人的创作动因(3)诗歌的现状与发展(4) 中文的纯洁度【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的思路,抓住主持人的提问,锁定每个要点的范围,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出。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⑴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分) ⑵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分)【答案】(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解析】(1)首先锁定答题范围,第一段,然后围绕要求摘取关键词。(2)本题考查文体特点,主持人的访问技巧。21.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义?【答案】(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者内心世界的冲突与体验,这正是作者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解析】要从正反两方面作答。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解析】首先要依据原文的内容,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辩证地看待语言的发展。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解析】与2008年的题目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中国经历了很多大事——南方雨雪灾害、四川地震、神七升天、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十七大、建国60周年……山东也实施素质教育,举办了书博会,即将迎来全运会……这些大的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些事件的见证者。 《见证》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有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段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写清什么见证了什么,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薇娜,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还有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这个作文,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人人都有话说,往往会庸俗化,空泛化。要想得高分,必须注意:如果写成记叙文,必须把事件叙述得细腻充分,需有个人心灵的震撼;如果写成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论点突出。

㈥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是什么

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一幅图画,有人看到静,有人看到闹,有人看到俗,有人看到雅。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 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3-6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 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窗外风景”,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 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 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窗外风景”——“所见不同”——“雅、俗、静、闹”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 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雅俗静闹是一个维度而人们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这两个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 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莫言改错体现着从关注大众观点到关注个体思维融合关注社会, “自省”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我叹风景歌咏志”终于走上了“格局与境界”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部分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将会产生高分作文。

㈦ 2016山东高考语文作文怎么立意

【题抄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袭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形式】
材料作文
【主题】
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
【材料分析】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路途漫漫,指代“漫漫人生路”。接下来谈及的“很快用到的”“暂时用不上的”“想用而未曾准备的”“一直陪伴我们走向远方的“均可指代人所具备的素质,如“坚持”“勤奋”“目标”“把握细节”“创新”等特征。

㈧ 今年山东高考作文立意!

以下为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㈨ 2012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立意是啥啊...

山东卷:来【材料作文:源“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请考生自拟题目。】山东卷抬出了孙中山老师名言,由于信息不全,只有材料没有写作要求,不太好说命题侧重点是在哪里,不过仅就材料本身,可概述为“革命成功不能缺少的N大因素”,推而广之即是“做事成功不能缺少的N大因素”,如果命题人不是想让考生就“中国改革”这不可言说的话题写篇古代策论的话……而“成功的几大要素”,就材料中提到的要点,首先“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以天下为己任虽死不回,不要灰心丧志,不能畏难缩步,全力以赴,还要知天下大势、合人情天理,则事情才会成功。若真是如此,这道题算是非常直来直去的逻辑,考生只要有基本阅读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即可破题。

阅读全文

与山东卷语文作文的立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