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4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谢谢了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心底里,偶尔会涌动起这样的歌声来,沙哑、愤怒、狂放。而我的身体却依旧拘束于繁琐日常事务中,只将“怒放”的声音化为轻言细语,与身边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几句细柔的歌词。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如果将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发时,我们常常轻狂自信,以为自己可以无拘无束、轻舞飞扬,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领略最多最美的风景;待到行至中途,几乎无可避免,要经历各种顿挫,从理想的破灭到情爱友谊的背叛,或是亲人的离别、同行者的分道,终有一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是置身于荒蛮无边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难以辨清哪里才是该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时已背负重重压力、种种责任,疲惫不堪,却已欲退而不能。
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种消极逃避。逃不掉的人们,有时会任由迷惘与焦虑的情绪蔓延侵袭,甚至不堪重负,宁愿身体的自戕换取精神的自由解脱。于是,我们的时代,才有那么多抑郁症与自杀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
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但又在无所不在的枷锁之中。”米兰·昆德拉则提醒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如此想来,每一个人原本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者”。束缚我们的,或是名与利,或是理想与责任。是在枷锁中日渐僵化,还是保有灵魂的快乐自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炼和选择。
我认识一位罕见病患儿的妈妈。与人们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绝望过后,她已很少愁眉苦脸,因为生活已化为一件件具体繁忙的事务,不幸与艰难见得多了,让她更懂得珍惜那一点一滴的收获与快乐。
人生行旅该有很多风景。如果其间有漫漫长路须在沙漠中穿行,一样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乐与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问命运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负担与束缚而计较生命的自由与不自由。惟其身经沙漠,才懂得与人相处,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惟其受困枷锁,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❷ 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思路及范文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题目评价】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气质,一直延续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短小,有限制,有空间,灵活、开放。题目与前年“心灵的微光”、去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键词语与材料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能力考查,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关注。
这个题目总体比较容易,和平时模拟考中的很多文题都很相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然而想要写出新意却不算简单。
【审题分析】
从审题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抓关键词。这个材料的整体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选择穿过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穿过的自由,所以这里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在选择道路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由与不自由是附属于这个选择的。通读材料不难提取出关键词“自由”,材料也很容易想到“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沙漠”又非常容易联想到困难、挫折、人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无奈与不快等等。总体来看考生比较容易在看到题目的最开始便想到一些可以选择的材料。
另一个关键词是“选择”,矛盾在于“选择”和“不能选择”。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例如人生该如何度过;但是我们又不能选择生老病死。
综合两组关键词来看,“自由”在于自己能否作出“选择”。
类似的很多话题在孩子们平时的练习中有较多的涉及。只是,“自由”这个关键词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哲学和政治,擅长这一学科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容易写出深刻性。
【写作内容】
从写作内容分析,这个材料依然要求学生由内而外的思考。学生考察这个材料的思路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这样的感受,然后再由自己及别人、及社会的思考,他关注的必定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更多的导向外界生活。包括他者的生活、包括生命的思考、包括社会的思考,所以这个材料需要学生较多的积累进行写作方能成就一篇大气之作、深刻之作。
比较容易联想到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不自由。
可以联想到法律。自由和民主不是百无禁忌,必须在规则下有序进行。
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度过人生的道路和方式,但我们也必须经历生老病死。
【趋势分析】
【2011年上海高考】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上海高考】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上海高考】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2014年上海高考】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综合前几年的题目来看,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均为思辨类作文。且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考生们不仅要联系自身反观当下,似乎还需要对一些哲理有一定的体会和思考。
上海作文以09年为一个标志性转折。那年是说郑板桥的事例,结果造成一定审题的障碍,考生感觉困难重重。因此10年作文是一个反弹,是这几年来最简单的一个材料。材料中的两个事例的指向性是同一的,考生无需考察两个事例的区别,所谓两个事例,就是一个事例,不过,命题者是把发展观放到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而已。11年的作文,就有了一定变化,他的思辨性变强了,给出了两个意思相反的句子,要求学生深入思考。
而12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真正成熟的上海作文,其地域特色、思辨特色、清新风格就此形成。微光,需要进行思辨考虑,需要考生由自己及别人、由内而外的进行思考,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别人。材料中隐含的条件也比较多,比如放弃自己身上微光的原因是“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写作时要必须考虑进去的。也就是说,材料在开放之外,内含的限定性条件增多。那么13年的作文是这个延续,体现的就是这个思路,重要的事情以及更重要的事情,进行思辨思考,结合自身以及社会。所以,上海作文的稳定就在这两年体现的特别明显:自我与社会联系,思辨性突出,观察自我以及思考社会,我对自己的关注就是对社会个体的关注,我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还是社会的一员。
题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是上海高考作文坚持的命题思想。所以学生要善于由“内”而“外”,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因此,明年作文,我们可以预计上海依然会延续这个成熟的作文命题风格,这也是新一届高三作文备考的重点所在。
我是精锐的语文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如果有其他问题也可继续追问哦!谢谢
❸ 14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造就和谐自我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穿越沙漠和自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3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更重要的事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2012上海高考作文题:心灵中的微光
作文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高考作文题目——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作文题
非命题作文题为:
一位丹麦人钓鱼,鱼钓上来后,他用尺量了一下尺寸,觉得鱼太小,就放了回去,准备等鱼长大了再钓。
根据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❹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到底哪种文体适合我我疑惑很久了,我不擅长写议论文,最好的分数是平均分
高中之所以提倡议论文是因为议论文的模式一贯被考生所熟知,只要考生抓住论点,论据回实在,论证得充分答了,一般分数一定能拿到手,若是还能加以修饰,用些辞藻,高分不难。但是相对于的散文呢,很锻炼考生的思维,除非文学功底很不错的学生才能写出很有思想的散文,否则一般的散文只会被认为是无病呻吟,改卷老师反而很讨厌那种看起来写的很优美,其实压根没有灵魂的文章。至于记叙文一般是初中惯用,因为这个相对与简单,高中也可以,但是因为文体普通所以优秀作文大多会抓住真情叙述,这种题材不多,最好要朴实但却感人。楼主其实也不必太担心,如果对于散文和记叙文有信心,大不必追逐潮流写议论,正如你说的,优秀作文散文,记叙文居多,毕竟高考作文也说不好,题目经常会出人意料。但是这也有一定风险,注意千万不要很老套很平淡的材料,要有一条线索。至于议论文,如果楼主也想尝试的话,建议平常多积累一些论据,考场上便于灵活运用。离高考还有几个月时间,在充足时间的准备下,相信楼主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加油!
❺ 求2014上海高考优秀作文,要百度上搜不到的,谢谢!
妈妈换衣记
岳贝萱
我的妈妈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初来城市那会儿,真可谓“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过呢,经过这几年的打拼,妈妈变了不少。最大的变化,当属她的衣着。
千年运动衣
妈妈在衣着上素来大大方方,不讲究华丽和装扮,所有,刚来城市时,什么连衣裙、皮凉鞋、带褶的裙裤,她看都不看。每次上班,她最喜欢穿的就是运动衣。慢慢地,我察觉到,妈妈的服装就是千年不变的运动衣。这让我这个女儿有点苦恼。我逮机会就撺掇着妈妈去买衣服,而且严禁出入运动衣店。
开始,妈妈百般推脱,就是不喜欢买裙子,但经不起的死搅蛮缠,终于,她的衣着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第一件裙子
夏天来了,妈妈突然对我说:“康康,走,陪妈妈买件衣服去。”一听这话,我打了个激灵,赶紧问道:“是双星店呢,还是361?要不,还是去李宁吧。”妈妈笑了笑:“我打算买条连衣裙。”我惊喜地说道:“哎呦,太阳打西面出来了吗?”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别的老师都穿连衣裙,我也想买一件。”
后来,我们到了商场,千挑万选,相中了一件浅粉色,上面有一些深色小碎花的连衣裙。干脆,我又怂恿着妈妈去买双凉鞋,于是,妈妈又买了一双三厘米不到的白的低跟凉鞋。嘿嘿,不管怎么,妈妈的衣着变化了,开始有进步啦。
妈妈真洋气
这几年,经过我的不断的“教育”和“引导”,当然啦,妈妈的觉悟也不低,她终于开始接受新鲜的服装了,在衣着打扮上,开始新潮起来,买服装的眼光也高了不少。
去年的冬天,妈妈竟然花一千多元,买了一件青色的羽绒服,虽说花钱不少,我觉得妈妈的手有点放得太开,但我还是为妈妈的变化感到高兴。慢慢地,妈妈不再经常穿运动衣,开始喜欢各种服装了。那些运动服,伴随着我的长大,竟然成了我的主打服装。
瞧,妈妈的衣着变化够大吧。无论的运动衣还是连衣裙,这样的衣着都说不上好坏,只是如果一味地沉溺于一种衣着,再漂亮的妈妈也变得呆板起来。我期待着妈妈“换衣记”继续上演,一直坚持,好让我留下更精彩的回忆,也祝愿妈妈越穿越年轻。
❻ 2014上海高考作文能不能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来写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题目评价】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气质,一直延续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短小,有限制,有空间,灵活、开放。题目与前年“心灵的微光”、去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键词语与材料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能力考查,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关注。
这个题目总体比较容易,和平时模拟考中的很多文题都很相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然而想要写出新意却不算简单。
【审题分析】
从审题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抓关键词。这个材料的整体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选择穿过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穿过的自由,所以这里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在选择道路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由与不自由是附属于这个选择的。通读材料不难提取出关键词“自由”,材料也很容易想到“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沙漠”又非常容易联想到困难、挫折、人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无奈与不快等等。总体来看考生比较容易在看到题目的最开始便想到一些可以选择的材料。
另一个关键词是“选择”,矛盾在于“选择”和“不能选择”。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例如人生该如何度过;但是我们又不能选择生老病死。
综合两组关键词来看,“自由”在于自己能否作出“选择”。
类似的很多话题在孩子们平时的练习中有较多的涉及。只是,“自由”这个关键词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哲学和政治,擅长这一学科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容易写出深刻性。
【写作内容】
从写作内容分析,这个材料依然要求学生由内而外的思考。学生考察这个材料的思路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这样的感受,然后再由自己及别人、及社会的思考,他关注的必定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更多的导向外界生活。包括他者的生活、包括生命的思考、包括社会的思考,所以这个材料需要学生较多的积累进行写作方能成就一篇大气之作、深刻之作。
比较容易联想到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不自由。
可以联想到法律。自由和民主不是百无禁忌,必须在规则下有序进行。
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度过人生的道路和方式,但我们也必须经历生老病死。
【趋势分析】
【2011年上海高考】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上海高考】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上海高考】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2014年上海高考】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综合前几年的题目来看,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均为思辨类作文。且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考生们不仅要联系自身反观当下,似乎还需要对一些哲理有一定的体会和思考。
上海作文以09年为一个标志性转折。那年是说郑板桥的事例,结果造成一定审题的障碍,考生感觉困难重重。因此10年作文是一个反弹,是这几年来最简单的一个材料。材料中的两个事例的指向性是同一的,考生无需考察两个事例的区别,所谓两个事例,就是一个事例,不过,命题者是把发展观放到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而已。11年的作文,就有了一定变化,他的思辨性变强了,给出了两个意思相反的句子,要求学生深入思考。
而12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真正成熟的上海作文,其地域特色、思辨特色、清新风格就此形成。微光,需要进行思辨考虑,需要考生由自己及别人、由内而外的进行思考,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别人。材料中隐含的条件也比较多,比如放弃自己身上微光的原因是“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写作时要必须考虑进去的。也就是说,材料在开放之外,内含的限定性条件增多。那么13年的作文是这个延续,体现的就是这个思路,重要的事情以及更重要的事情,进行思辨思考,结合自身以及社会。所以,上海作文的稳定就在这两年体现的特别明显:自我与社会联系,思辨性突出,观察自我以及思考社会,我对自己的关注就是对社会个体的关注,我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还是社会的一员。
题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是上海高考作文坚持的命题思想。所以学生要善于由“内”而“外”,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因此,明年作文,我们可以预计上海依然会延续这个成熟的作文命题风格,这也是新一届高三作文备考的重点所在。
❼ 2014上海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上海2014年高考作文700字范文: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
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曼德拉应该是一个能够打开自己心灵枷锁的人,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那么,即使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拥有最珍贵的自由与价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锢了你什么,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过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