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答案
http://e.qq.com/a/20080607/000442_9.htm
❷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作文是什么
你可以登陆中华语文网
www.zhyww.cn
下载word版高回考试答题
❸ 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答案
你想要全国卷一,还是全国卷二呢?都给你吧!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详解(全国卷Ⅰ)
第I卷
一、
1.【答案】C
【考点】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普通话的读音。
【解析】要注意方言误读(如A项和C项)和多音字(如B项)。A项的“圈养(quān)”应为“juàn”;B项的“牛虻(máng)”应为“méng”;D项的“探本溯源(shuò)”应为“sù”
2.
【答案】B
【考点】考查熟语的辨识。
【解析】探囊取物:比喻做事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就获得成功;异曲同工:比喻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都一样;出人意表:表,外。即“出人意料”;量入为出:量,计量。根据收入的数额确定支出的数额,不能用来形容户外锻炼,属于用错对象,可改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3.
【答案】A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识。B项“具有……作用”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功效”;C项“承担了……主持”残缺宾语中心语,后面添加“的工作”;D项是结构混乱,“我们……问题”与前面脱节,可删除“我们……现象”使前后主语一致。
4.
【答案】B
【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解析】可采用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排除,按照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如:③是⑤的结果,故③在⑤后面,排除D项;⑥是对③的具体解说,应该在③后面,排除A、C两项。
二、
5.
【答案】B
【考点】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析】注意寻找标志词,诸如“之所以……是因为”,“总之”,“可见”之类的话。信息源在第1段。“其实……然而……所以”的几句话中,“然而”后面的内容就是本文写作的原因,据此,可排除C、D两项;B项中“广为世人所知”故用不着专文介绍,选B.
6.
【答案】A
【考点】考查信息的筛选、整合,A项混淆了可能性与必然性。信息源在第2段,原文是“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旬盖笠,地法覆盘。’”注意“传说”二字表可能性。
7.
【答案】C
【考点】考查根据原文推断和想象。
【解析】C项属于张冠李戴,信息源在第4段。原文是“平面盖天图……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
三、
8.
【答案】A
【考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
【解析】从语法分析和上下文推断两方面入手。A项“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中,主语是“部使者”,“檄刚”是谓语,“檄”是谓语中心词,应当为动词,翻译为“发文告,敕令”。
9.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析】可采用排除法。如果写的不是廖刚如何如何,就可优先考虑排除,据此,可排除A项①“顺昌民以刚为命”写百姓敬重、信任“廖刚;C项②“是欲置我何地耶”写秦桧不满廖刚;D项①“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写的是廖刚奖励耕战的措施,不是安抚。
10.
【答案】D
【考点】考查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解析】D项“以遏制秦桧”原文无此信息。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敦、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第Ⅱ卷
四、
11.
(1)
【答案】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种祸患不如屯田。
【评分细则】大意2分,“哺”、“转饷”、“患”各1分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
【解析】一定要有整体阅读的观念。据上下文推断。信息源“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可以推知。
(2)
【答案】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的礼仪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的礼仪对待他就可以了。
【评分细则】大意3分,两个“君”、“兄”各1分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
【解析】要注意活用。第二个“君”和“兄”是名次用作动词。
12.
(1)
【答案】“拳”和“退”,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的画面。(1)拳:形象地描绘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2分);(2)退: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2分)
【评分细则】正确选出传神的那个字且结合诗句解说了其含义和作用各得2分。
【考点】考查诗歌的炼字。
【解析】 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格式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其步骤为: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结合了步骤(1)和(2)
(2)
【答案】向往隐逸生活。(1)前两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赤壁英豪,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慨叹(2分);(2)后两联由宿鹭、飞鸿的闲适联想到渔翁的扁舟,表达了“最羡鱼竿客”的心愿。
【考点】考查鉴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解析】答题格式为: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答题步骤: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考生要注意“知人论世”,对于不熟悉的作者,命题者多数有注解,比如这一首诗歌注释中说作者随苏轼游赤壁,即可大致猜出作者与苏轼被贬后的情趣相似:飘逸闲适。再结合诗歌中的“最羡鱼竿客”即可得出类似于“曹孟德乃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的感叹,即“波流万世功”,从而产生“最羡鱼竿客”的隐逸情怀。
13.
【答案】(1)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相师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解析】命题者将初高中结合起来,将散文、赋、诗歌结合起来,兼顾各册教材。
五、
14.
【答案】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是王维《渭城曲》一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评分细则】每个要点1分。
【考点】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解析】归纳文章要点的前提是准确筛选。信息源在第二段,“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标志词“并不起始于……而是因为”前后即为答案要点。
15.
(1)
【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评分细则】答出两者关系及我的心情,也即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体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析】重点关注“突然”和“绿色的海洋”。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此心情的变化,“绿色的海洋”指什么,是答题的着眼点。
(2)
【答案】墙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一些
【评分细则】要结合上下文答出为什么有“暖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析】这里的“暖意”是怎么形成的,是思考的重点,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的构思、立意、主旨进行。
(3)
【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评分细则】要答出“将军和士兵”为何成了“哲学家和诗人”,即他们身上体现出或悟出的什么内容,使他们具有了诗人的激情,哲人的睿智和深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析】三个句子考查的都是含义丰富的关键词的理解。要注意结合文章,透过表面分析出其比喻义、象征义或引申义。
16、
【答案】①古代的军事重镇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别离的感慨,追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评分细则】每个要点2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评价。
【解析】首先要明白“苍凉”的本义,再结合文章的构思、主旨,分析阳关古道“沧桑”在哪些方面。
17、
【答案】(1)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及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3分)(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3分)
【评分细则】一问3分。第一问答出“豪情”得2分,答出“赞美”得1分;第二问答出“照应开头”得1分,答出“深化中心”得2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的分析以及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
【解析】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即写作意图)要能够准确把握,是答这个题目的前提。结尾一般有卒章显志之说,是对作者观点和情感的集中展现。从郭小川的诗句本身,不难读出对夕非今比的“赞美“”,结合后面几段,作者的“豪情”溢于言表。结尾一般与开头或题目有密切关系,回答其作用可从此着眼,“照应开头”也就顺理成章了。
六、
18.
【答案】(1)“惠顾”改为“浏览”;(2)“你”改为“贵”;
(3)“可”改为“请”;(4)“洽谈”改为“联系”
【评分细则】改对1处1分
【考点】动态考查语言的得体。
【解析】语文生活化和鲜活化,集中体现在语言运用板块。求职信要委婉一些、诚恳一些,一些词语要注意使用场合和对象,可使用敬辞和谦辞来表达这个意思。如“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的感谢之词;“你”、“可”通称,改为敬辞“贵”、“请”;“洽谈”,接洽商谈,书面语,专用词,改为“联系”之类的通称。
19、
【答案】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评分细则】一空2分,两空5分。要求概括准确、简明。
【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和压缩语段
【解析】压缩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第一空对应原文分号前的内容,第二空对应分号后的内容。
20.
【答案】示例:略
【评分细则】紧扣主题3分;有文采3分。
【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的连贯、生动。
【解析】中间的内容要突出主题“奥运”,至于文采可使用修辞手法,选用句式来体现。
略
2008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全国卷II)
第I卷
一、
1、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
【解析】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中“不屈不挠”的“挠”应读“náo”,B项中“女娲”的“娲”应读“wā”,C项中“恫吓”的“吓”应读“hè”,D项几个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2、
【参考答案】 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析】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3 、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析】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B项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实施”缺少宾语中心语,第一分句可以改为“该县认真开展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的‘村村通’安装工作”;D项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4、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文段先讲“动车组”的优越性,再讲“异常情况”时的特点,注意“同时”“并”“一旦”等语言标志。
二、
5、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A项顾此失彼,“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但民间已经开始了;B项断章取义,是学术界的观点与实际不符;D项因果倒置,“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后才使“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C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6、
【参考答案】A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分析、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并无“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等信息。B、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二段和第三短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7、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解析】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人文知识推断。D项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应为“白银的货币化”,“ 开始形成”应为“开端”。 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三、
8、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A、B、D三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两个短语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B项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评价,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对家人的要求,属于“善治家”,因而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优点,不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的品质,也不属于“善治家”。C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绩,第二句是王昙首与家人的关系,均不和题干要求吻合。D项第一句是皇上的评价,基本可以看作“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自谦之词,不属于“善治家”。所以,A、C、D三项均不合题意。
10
、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项是王昙首对基本情况介绍,C项讲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后的一件事情,D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项内容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第Ⅱ卷
四、
【参考答案】
(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解析】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注意“从”、“自”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赖”、“斯” 等词的落实。
12、
【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考点】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
13、
【参考答案】
(1)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每答对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注意不写错别字。
五、
14、
【参考答案】
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筛选并整合第一段的信息可以得出第①个要点;筛选并整合第三段的信息可以得出第②个要点。
15、
【参考答案】
(1)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解析】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6、
【参考答案】
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内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
17、
【参考答案】
第一问: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第二问: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考点】本题第一问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二问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解答。第一问还需整合原文中相关信息作答,第二问和第一问有继承性,同时联系作者处境和遭遇作答。
六、
18、
【参考答案】
(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注意尊称和谦称的区别。
19、
【参考答案】
(1)①⑥⑧ (2)②⑤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等能力
【解析】①与“广大”重复,⑥与后文矛盾,⑧多余了,应承前省;②⑤删掉后会改变短语结构,而改变文意。
20、
【参考答案】示例: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选用、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要严格按题目“语意逐步加强”的要求进行。
七、略
❹ 200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文言文解析
1 使彼此结成嫌隙。
2 指风俗习惯。
3 仪品:礼制;品级。略依古法:大致依照旧例。
4 严加;严格。
5 教化
6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❺ 急求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语文)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à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é) 白头偕老(xié)
D.手帕(pà) 相互龃龉(yǔ) 麾下(huī) 探本溯源(shuò)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C项,这一组对加点字的读音标注全都正确。这道题的其他几项中都有一个字读音标注不正确。A项中“圈”正确的读音标注是juàn,B项中“虻”正确的读音标注是méng,D项中“溯”正确的读音标注是sù。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B项,这一句中的成语“量人为出”使用是不恰当的。其他几句中的成语,即A句中的“探囊取物”、C句中的“异曲同工”、D句中的“出人意表”,使用都是恰当的。“量入为出”意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确定支出的限度,与C句中要表达的老年人在冬天锻炼身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的语意不符,如一定要用成语,可换用“量力而行”。“探囊取物”比喻能够轻松地办成某件事情,在A句中用来形容穆特鲁拿金牌容易,是恰当的;“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符合C句的上下文意;“出人意表”在D句中指奇特的景色在作者意料之外,与文意相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判断病句(结构性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A项,这一句没有结构性语病,而B句、C句和D句都存在语句的结构性错误,只不过其中的病句小类有所不同。
B句的毛病属“搭配不当”,句中“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都能与“疾病”配合,但“中风发作”不是在说疾病名称而是在说一种现象,所以不能与“疾病”配合,这一句只需删除动词“发作”即可;C句的毛病是“成分残缺”,“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不能直接成为动词“承担”的宾语,后面还应有“工作”之类的词语作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的修改可在“栏目主持”后面加上“工作”构成承担什么样的工作;D句的毛病属“结构混乱”,句中“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中看到两个问题”,另一种说法是“这一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修改该句任取一种说法都可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B项,这一项衔接最恰当。题面提供的六个语句当中,有两个条件句:④是说宏观战略,⑤是说具体措施;有两个结果句:③是说措施带来的连续性成绩,⑥是说最终结果;还有两个功能作用句:①是说该成果在中国的价值,②是说该成果对世界的贡献。A项前三个语句相连,由战略到成果,再到该成果带来的贡献,衔接没有问题,但第四和第五个语句即④③与前面衔接不上,变得多余;C项前两个语句相连,由措施到该措施给中国带来的贡献,衔接是可以的,但后面接着的产量句⑥应该在贡献句前面,再后面的④③②句实际上是再次重复条件与结果的模式,没有意义;D项中六个语句总体上是按照两个条件句后面接两个结果句,再接两个功能作用句,看起来没问题,但该项的②①和⑤④两对语句中,只有功能句②与①是可能成立的,条件句⑤与④中应该先是宏观的战略,后是具体的措施,所以这一项排列也有衔接问题。
整个语段体现了三个大的内容层次和两个小的内容层次,如果注意到条件——结果——功能三个内容上的密切关系,再注意到条件句中宏观战略与具体措施之间行文上应有的先后层次关系,本题作出正确的回答也是不难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料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想的器具。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应该选Bo从原文第一段看,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是“在历史上备受推崇”,而盖天学派的圭表则是“广为世人所知”,这两者在受重视的程度上是不完全相同的,B项把圭表和浑天仪、浑象相提并论,因此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浑天学派的浑天仪、浑象,和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受人重视,完全可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但是B项关于这一原因的表述本身却是有误的,所以B项是不正确的,应该是选项。至于A、C、D三项,根据原文第一段,不难确定它们都是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且表述正确。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而且容易携带。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A。从原文第二段“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一句看,所谓《周髀算经》一书出自周人之手只是“传说”,并非史实,A项把《周髀算经》的作者落实为春秋时代的周朝人,当然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关于B项,原文第二段说:“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原文第三段说:“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由此可见,B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关于C项,原文第三段说:“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可见C项也符合原文的意思。最后D项,原文第四段说:“平面盖天图,……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浑象……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可见D项的表述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B、C、D都不是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天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有不符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敦、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承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参考答案】A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顺昌民以刚为命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第 Ⅱ 卷
四、(23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西望夏口,________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_________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五、(22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岌岌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进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l)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第二问: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层级为E级。
六、(15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9.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5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20.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各位同学,今天 我们召开一个“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___50__希 望大家踊跃发言,表达我们对奥运会的祝福与期望。
七、(60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从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❻ 2008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怎么写
专家激辩:年北京卷高考作文褒贬不一 http://e.QQ.com 2008年06月08日15:00 京报网—北京晚报 评论0条 正方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是在一则旧有材料基础上增加内容变化而来。给人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之感。 新东方铭师堂资深教师王明贤认为, 这也是一道典型的开放式命题,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规定:“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增加部分提示内容,是为了降低审题难度,也就是说不在审题立意上难为考生,不让考生在立意问题上失分。有人说这是很人性化的考虑,的确如此。增加的是四种观点,也就是给了考生立意的方向,省去了好多琢磨的时间,如此,考生在考场上就不慌,能全心去“写”。此次作文可以根据观点一和观点二写成两大类,一是写满与不满,极限与非极限,充分与非充分的问题;一是写怎么做事的问题,就是用什么顺序做事才最有效率,最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今年的作文题看,学生只要平时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的写,并能写出明确的看法。如果还想凭几个名人故事来拼凑成文,那则无路可走。 今年作文题不与考生为敌 北京市特级教师新干线专家组教师陈天敏认为,北京的作文题一向比较有特色,像去年考的两句唐诗,还有前年考的北京的符号。如果仅仅是一则这样的故事让大家自由立意,那可能有好多同学会写得很偏。就像去年高考(Q吧)作文题一样给你若干种提示,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生命的极限问题,所以我们从生命的极限这个立意来看,从当前整个时代的一些特点,尤其是结合抗震救灾的特点,对生命的极限学生还是有很多话可说的。 还有一点,就是说在杯子里头放东西的顺序,你到底先放石头,再放沙子,再放水,还是把水放满了,再放石头,这有一个顺序的问题。从提示上来说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比如说作为一个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在什么方面发展,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已经放得太满了,你到岁数大一点的时候就不行了。 北京的题还是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在题目上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给你提出几个可以理解的观点,当然你除此以外还可以去联想更多的,就像去年的题也是这样。北京的试题是非常具有人性化的一道题,就是为考生着想,不是与考生为敌,不是考一考难倒你,所以北京这道题开始的时候光看材料觉得好像不太好写,但一看底下的提示,这个题也就可以很快地解决了,就是在考察你思辨的能力,你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高考作文必考的能力。有了这些提示,同学考生们也会考得更好一点。 高考作文应该跟平时的写作有所区别,高考作文是有命题的,首先了解它的限制性,在限制性的前提下再去看它角度的开放性。有的省市命题是开放性的,他给你指出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理解,那么你高考作文还是要按照要求来写,只有按照要求来写,几个方面都做好了,高考作文自然就好了。 李莉 反方 这是一道“潮捻儿”的题 高考作文命题,有一个底线,也有一个上限。底线是什么呢?底线就是题目不能被人猜中,被人“押宝”得逞。这是一场博弈,一场特殊的“智力角斗”。在内容上,许多人以为今年会在“奥运”与“抗震救灾”上出题目。在形式上,很多人恪守陈规,难于摆脱过去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出现过的题目的“惯性”,没少在那些圈子里“磨枪”,复习和模拟带有点“博采”的性质。题目对于所有人都是未知的新鲜的才是公平的。如果被某些人押宝押上了,就失去了公平。所以,命题的出新是“灵魂”,创意无限、上不封顶;而命题的底线是不能被人押中——被人押中的题目是失败的题目。新意,是作文题目的“灵魂”,被人猜中,被人“押宝”得逞的题目就是命题的败笔。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它绕了好几道弯儿,充满了“思辨”,给出了观点一二三四,最后再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动笔。题目给出的材料比较陈旧,让人觉得眼熟,缺少新意的刺激和直接的启动文思的活力。把这个题目读明白,就得好几分钟。可考场上时钟滴答滴答催人,令考生好生着急。有人说,题目好比是爆竹“捻儿”,应该一点就着,使考生思如潮涌,一发而不可收拾、乃至一蹴而就。题目能够激起学生的最佳思维状态,表现出他们的最高水平,然后再论高低,以表现出“区分度”。公平不仅是题目对于所有人都是未知的新鲜的,而且在于能够调动起所有考生的最高水平——在每个人的最高水平上比较其差异。如果有的考生能够被调动起来,而有的考生却由于题目的障碍未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这也会造成考(Q吧)试“信度”的损失。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今年的题目却是一个“潮捻儿” 一个“慢捻儿”,这“爆竹”是立马点不着的。 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起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使学生打开发散思维的闸门的题目来,比起2007年从唐朝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中命题表现出的对于文学性的回归来,今年的题目令人感觉太过平庸了。 高考作文命题走入死胡同 纵观几年来北京市高考作文命题,横看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形式似乎都被用尽,出新似乎越来越难。能够检验出考生真实的文学素养和水平,既能完成考试的功能,实现考试的“信度”、“效度”、“区分度”,表现出学生的真实功底、拉开学生成绩的档次,又能端正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课题。一位辅导考生作文的教师给我讲了他的一个“实践”。他遇到一个语文基础相当差的学生,短期内想要他有大的提高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暴爨儿”的办法,给了学生三篇不同内容的“范文”,让学生背下来,遇到作文题目,哪个与题目靠得上,就把哪篇派上用场。没承想,这招还挺灵,那学生得了不低的分数!他给我讲自己的“秘笈”时,表现出由衷的惋惜与无奈!从学生分数的“提高”上,他痛心作为一个教师的失职和可悲!而给予我们的课题,则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走出死胡同?王晋堂
❼ 北京2007高考语文试题
北京卷(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赠予 授予 予人口实 同甘共苦,祸福予共
C.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 毫发 毫无二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后 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 效劳 从属
B.瞬间 效力 从属
C.瞬间 效劳 归属
D.时间 效力 归属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的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古猿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5.下列有关文学常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C.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以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擅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到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
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创流血,至难也 碧水东流至此回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木
C.百工维时,遮绩咸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作用那些对自己惟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 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ǘyí),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ǒ):摘取、拾取。
⑤捋(luǒ):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 (xié):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3题)
①(邹忌)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
③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时时犹唱,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Core Competence”通行的中译是“核心竞争力”,但它的准确译法应该是“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枝术或工艺,也不是公司内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公司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核心能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的。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一个公司凭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才能不断催生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了解了“核心能力”的基本含义,我们就能发现目前将“Core Comepetence”译成“核心竞争力”的误区所在。人们常常说,“渠道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某营锁人员一年销售业绩上千万,他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这里,“核心竞争力”的译法把人们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了“渠道”、“劳动力资源”等外在的、有形的因素,而忽略了核心能力的内在性与本源性。一个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并不一定表明该公司核心能力强,特别是当竞争的环境不公平,或当该公司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时候。
进一步说,当一个公司过分依靠外在因素在市场上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力”的时候,往往是这个公司的内在能力开始蜕化、衷减的时候。优越的资源对于一个公司、一个国家来说的确是一种福音,但同时也可能是一种“诅咒”。这让人想起西方学者关于“石油的诅咒”的说法,由于可以卖石油,一些富油的国家不追求高效的经济体制,不追求创新,他们就躺在石油上坐吃山空,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石油资源就成了一种诅咒,一个公司如果一味依靠外在优势进行竞争或只专注于当下的竞争(如打价格战),就难以逃脱这种被“诅咒”的命运。
因此,公司必须从关注外在、表层、有形和现在,转向关注内在、深层、无形和未来。“核心能力”的概念体现的正是这种追求。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动态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公司必须注意保持核心能力的活力,否则也难逃“被诅咒的命运”。能使公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强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一旦让公司形成路径依赖,也会产生核心能力硬化的问题。当环境发生巨变时,公司困难以应对而猝然倒下。这就是“核心能力的诅咒”。
(取材于吴伯凡《核心竞争力》:福音与诅咒)
14.下列对“核心能力”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核心能力与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利益无关。
B.核心能力不是指个人能力,而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
C.核心能力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能性很大。
D.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的误读与误用。
B.公司如果一味依靠外在竞争优势或只致力于当下竞争,其前途堪忧。
C.劳动力资源丰富,营销人员优秀能使公司在竞争中保持永久优势。
D.对于任何公司或国家来说,忧越的资源都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16.根据文意填空。(2分)
文章说“一个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优势,并不一定表明该公司核心能力强”,这是因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 , 以及其它外在因素。
17.文章认为核心能力既是一个公司的“福音”,却也可能是“诅咒”,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自己的想像,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确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释: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景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和憧憬。
E.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答:( )( )
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2.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 竹刹涛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①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后是景山。
③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④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
⑤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
⑥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北京市民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5字)(4分)
〔本报讯〕近来,北京市民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情况更加关注。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起点为湖北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北京颐和园团城湖,总干渠1277公里。其中,北京段起点在房山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段输水管道线路长74.8公里。中线工程竣工后长江水才可进京,竣工时间最后敲定为2010年。为保障在长江水抵京前北京的用水,南水北调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完工,2008年4月具备通水条件:届时,前段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从河北省的岗南等4个水库引水,每年大约可向北京供水4亿立方米。这对奥运会筹备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一条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接待国外游客,有关部门请你写一段话,向观光者介绍你所熟悉的某地区(区县、乡镇或街道)的某一文化观光景点的特色。(5分)
要求:①语言通顺、得体;不少于60字。②切合“文化观光”的主旨。③不得透露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第I卷 (选择题 共30分)
1.D 2.B 3.D 4.A 5.C 6.A 7.C 8.B 9.C 10.D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11.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12.
(1)赋。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13.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至今商女 《后庭》遗曲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4.D
15.C
16.竞争的环境不公平 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17.核心能力能给公司带来较为长久的竞争优势(即“福音”)如果形成“路径依赖”,从而产生核心能力“硬化”的问题,公司最终将因失去应变能力而失败(即“诅咒”)意思对即可。
18.D、E
19.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20.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意思对即可。
21.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意思对即可。
22.④②⑥①⑤③
其余均略。
❽ 搜查2008年各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72.htm
辽宁高考语文网收集整理 www.lnyuwen.com.cn
1、辽宁省 根据阅读材料写作文
给一段材料,关于交通灯的故事。看材料作文,道德方面的内容。
2、08年的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目: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
3、2008年全国卷II贵州省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海龟和老鹰
和大家分享下的你写作心得吧!
4、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5、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6、2008天津市高考作文题目是《人之常情》
7、2008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目是《人之常情》
8、2008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9、2008高考山东省作文题目: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10、2008广东作文题目: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
11、2008浙江作文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12、2008高考湖北省作文题目:举手投足之间
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13、2008年江西作文题目
零七洞庭湖鼠灾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八百字以上。
14、2008年宁夏海南高考作文题目,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的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了放生活动。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15、2008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情景作文
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作文,题目自拟。
16、2008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目:坚强
你是四川的考生吗?刚才结束的语文考试感觉如何?作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快来和大家分享吧。
17、2008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 新课标
评论08高考语文作文
1.重庆高考作文
在自然中生活
与以往的重庆高考作文试题相比(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2005年大作文“自嘲”、2006年大作文“走与停”、2007年“酸甜苦辣说高考”),2008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
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在自然中生活,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第四期44-47页专门有“人与自然”的文章,请大家查看。
2.广东省高考作文:
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
这个题目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第一次可以和“尝试”联系起来,“不要轻易说不”涉及到“挑战”“挫折”“困难”“勇气”“信心”“坚持”“放弃”等内容,在“轻易说不”与“不轻易说不之间”,又充满了“选择”,以上内容都是从此题目下延伸出来的子话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身的经历作记叙文,使文章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也可以列举名人事例、热点事件以议论文的形式作文。另外根据作文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面对第一次,轻易说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不轻易说不,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成功。题目充满了辨证的思维,也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3.四川省高考作文
在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应该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考生们写起来应该是有话可说,难度不大。但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大多数考生都会把其与汶川大地震联系起来写,所以要写得出彩、写出新意也并非易事。如果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切入点写坚强,切忌空谈、喊口号,要多运用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鲜活感人的素材,以情动人。更高明一点的写法可以将坚强上升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高度,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众的表现都让世界称道。“中国加油、汶川挺住”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坚强。
4.江苏省高考作文: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好奇心是什么?是个体对某种未知事物而产生的认知的欲望。好奇心是动物的一种特质,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不仅是我们人,很多动物都有好奇心,例如有句谚语就是“好奇心会害死猫”。而从人本身或者青年本身出发,由于阅历、经历、身体、知识经验的不同,也会产生对不同事物的许多不同的质疑或疑问。把题目本身理解清楚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发挥,或者适当转变,将一些以前常写的题目转化为与“好奇心”有关的。例如写老师加班辛苦,可以转化为看见办公室晚上亮着灯,由次产生了好奇,才发现是是老师仍在批改作业。当然,写作基础良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发挥,将题目演绎为诸如幻想、童话等题材的作品,将更加新颖。总之针对此题目,在构思选题时,要从小处出发,并以记叙文为主,没有很好的素材积累,就不要尝试议论文一类的文体。
5.2008湖南省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点评:这个作文题型在考试中经常遇见,是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写这种作文,首先,就照顾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你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在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不难了。
具体对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这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继续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2007年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开口小,但是同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题审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能写出优美文章的作文题目。
6.浙江作文: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细看这道题目,似乎出得有些不公平,但不公平中又有着公平的一面,即对一直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学子都不公平。城市和乡村是一对的命题,写之前需吃透题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中的“与”字,也就是说,要将城市和乡村都写到。“触摸”和“感受”两个动词确定了感知的主体,即“我”这个主体被掩盖在了题目中,但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将“我”体现出来,一定要让读者感知到“我”的存在。触摸城市需触摸城市的快节奏、新气象和发展等各方面。感受乡村需感知乡村的和谐、淳朴、宁静和美好。无论怎样写,都需将城市和乡村统一起来,探究出二者内部的关系,写出“我”对城市和乡村的真切感受,不能大而话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思:1.理智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同质和异质。可写成议论文。2.假设感知主体生活在城市或乡村,写出对另一种生活环境的向往乃至期待等,可写成抒情散文。3.直面主题,感知城市和乡村的律动,夹叙夹议。4.可以写诗歌,将城市和乡村并行表达,双线条的形式展示城市的发展和乡村向城市的迈进……
7.山东卷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此题需先理题目的含义。“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 ”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具备了以上认识,这篇话题作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写景文,以物言志。4.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次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
8.天津卷
200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基本上延续了200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有句话常挂嘴边”的命题风格,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从正面立意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面对灾难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之情切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切忌杜撰虚假的故事;从反面立意,可以对某些“人之常情”进行质疑、批判,例如有句古语说:“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这是否是人之常情,就值得商榷。
9.上海卷: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我认为上海卷命题是最好的(2004年的“忙”、2005年的“当今文化生活对自己的影响”、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生活化味道浓厚,又符合上海的地域特色。2008年的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也是一道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同时又与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这些事件都是一个群体性的事件,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参与。这些事件也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将平凡与不平凡的“他们”,凝聚在一个焦点上。在这些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组成了一个强大而不可战胜的--“你”(他们)。正是在这一系列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面前,“他们”,用各自的光芒贡献着温暖、坚强、感动。所以,与这些灾难有关的表现“他们”奉献、感动的素材都可以运用。在写作时,因为本试题有一个简短的导引(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写作此文时,除了可以考虑前面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及素材外,还可以就我们这一代如何学会关注、关心他人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而这样思考就涉及到我们成长中如何处世、如何与人为善等方面的主题了。只要根据提示理解文章,确定主题,应该说,本试题极易写好。
10.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就这个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写作。其一、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要求考生将所观察对象的一举一动细致完整的表达出来,写出精气深来,叙述清晰明了,不混乱,不作作。其二、考察考生在行为方面的修炼。形于外而发于内,举手投足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识。因此,写作过程中,需要由外到内,进行剖析,挖掘出人物性格。结合二者,可以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即由举手投足这样的细节反映大的局面,辨正分析小与大的哲学思想,这里宜写成议论文的形式。
11.2008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
海龟和老鹰,一个在天上翱翔,一个在海中生活,看似二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但实际上二者都是根据自身特征,生活在适合自己的不同领域。从而,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个统一主旨来: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老鹰因其翅膀翱翔天宇,海龟因其特殊的呼吸方式适应海中生活,二者之间没有优劣。明白了这一层寓意,方可以围绕主旨任意发挥。同样,还可以写对立者之间对对方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向往,对自身的深刻认识等等。
12.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2008年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也是带着感动出发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中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金晶的极力保护奥运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都无不令人感动。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把以上素材串联起来作文,形成一条“感动链”。写出来的作文既涉及到了热点,又涉及到了情感,不但具有社会价值,也有一种普遍性的感染力。在一场群体性的感动中,连阅卷老师都有可能置身其中,作文也就不难得高分了。
即便避开当下的热点事件,不盲目从众。学生从自身的个人情感出发也未尝不可,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等,只要有情在,就有感动在。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言由心生”,“动之以情”,感动不了自己的作文同样不能感动别人。
❾ 谁有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题。含答案
在“中国校长网”,有WORD版本的所有高考试题含答案,只需要输入中国校长网收索就可以了
❿ 2008北京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材料作文。学生根抄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