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任务型作文“任务”与“材料”的关系
一、2018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新形式
2015年出现了“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或说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实际上就是“交际语境写作”,它具体鲜明的明示了交际语境的要素,或规定读者或规定作者或规定目的或规定问题(话题)或规定文体或规定表达方式,这六个基本要素,或给定一个或两个或更多,它除了防套作,更多的是强调了写作的交际功能,回归了写作的本质。
如今,有消息传出2018年要出“分析性写作题”,其实,这种题型,更强调了理性思维,大大的考验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求方法论。如果真迈出这一步,就更与申论、国外大学考试接轨了。
其实,如果出了这样的题,也没什么可怕的,论述类文章本身就是以分析为主的,论证就是分析;再说,也不可能一下脱离任务驱动型作文,一定会有延续性,我想,会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提出“分析性”的任务要求。
命题者与备考、考生总是一种博弈关系,你要押题,他要反押题,所以,2018年作文题,一定是“创新性”的,就像2017年全国题一样,好像很新颖,其实一想,就是“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只不过增加了“选择性”,给了考生更大的自主权。
所以,备考2018年高考,还得研究近三年的真题。如果2018年考试说明出来了,那上边的例题,就尤为重要了,还记得2017年考试说明的例题吗?想想,与2017年考试作文题,本质上有区别吗?
说远了,老老实实研究考过的题吧
② 作文加任务型阅读
这个不算是雷同卷,因为选择题有不同的,就是相同,也是巧合,再说,内阅读和作文是不一样的容。
亲,请您点击【采纳答案】,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如果不明白,请追问,谢谢。
追问:
那电脑评分时不会检测出试卷雷同吗?
回答:
不会,因为选择题只有4个选项,很多题对的肯定一样,错的也可能一样,并且主观题不一样,我可以保证,电脑评分绝对不会检测出是雷同,放心,真的,电脑没有人脑聪明的,祝你考出好成绩。
谢谢采纳。
③ 任务型作文这样构思行不行
诚信漂流记话说诚信被那个"聪明”的年轻人投弃到水里以后,他拼命地游着,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上。“诚信”就躺在沙滩上休息,心里计划着等待哪位路过的朋友允许他搭船,救他一命。突然,“诚信”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欢乐轻松的音乐。他于是马上站起来,向着音乐传来的方向望去,他看见一只小船正向这边驶来。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写着“快乐”二字,原来是快乐的小船。“诚信”忙喊道:“快乐快乐,我是诚信,你拉我回岸可以吗?”“快乐”一听,笑着对“诚信”说:“不行不行,我一有了诚信就不快乐了,你看这社会上有多少人因为说实话而不快乐,对不起,我无能为力。”说罢,“快乐”走了。过了一会儿,“地位”又来了,诚信忙喊到:“地位地位,我是诚信,我想搭你的船回家可以吗?”“地位”忙把船划远了,回头对“诚信”说:“不行不行,诚信可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来之不易啊!有了你这个诚信我岂不倒霉,并且连地位也难以保住啊!”诚信很失望地看着“地位”的背影,眼里充满了不解和疑惑,他又接着等。随着一片有节奏的却不和谐的声音传来,“竞争”们乘着小船来了,“诚信”喊道:“竞争,竞争,我能不能搭你的小船一程?”竞争们问道:“你是谁,你能给我们多少好处?”“诚信”不想说,怕说了又没人理,但“诚信”毕竟是诚信,他说:“我是诚信……”“你是诚信啊,你这不存心给我们添麻烦吗?如今竞争这么激烈,我们‘不正当竞争’怎么敢要你诚信?”言罢,扬长而去。正当诚信感到近乎绝望的时候,一个慈祥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孩子,上船吧!”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船上掌着舵道:“我是时间老人。”“那您为什么要救我呢?”老人微笑着说:“只有时间才知道诚信有多么重要!”在回去的路上,时间老人指着因翻船而落水的“快乐”、“地位”、“竞争”意味深长地说道:“没有诚信,快乐不长久,地位是虚假的,竞争也是失败的。”诚信胜过金金子,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闪闪发光,又有许多用的东西。但是最美的是金子吗?不,最美的是诚信。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的美德。信用即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无形纽带。一个诚实的人,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神会感到清爽。这样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因为以诚待人的人,别人也会以诚相见。就拿宋庆龄来说吧!一个星期天,宋庆龄一家用过早餐后,就准备到父亲宋耀如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小庆龄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她最喜欢到那位叔叔家了,叔叔家养了鸽子可漂亮了,那位叔叔还说要送她一只呢!小庆龄正准备和爸爸出门时,她突然想起要教好朋友小珍学做花篮便停下脚步,小庆龄便把此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和她姐姐都让庆龄明天教小珍做花篮,但庆龄说什么也要今天教,父亲听了心里很高兴,还对其他孩子说要向庆龄学习。父亲到了朋友家,把事告诉了他的朋友,那位叔叔也很高兴,还让父亲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的小庆龄的奖励。宋庆龄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光只有宋庆龄,孔胜东也是一个言而必行的人。1986年,共青团浙江省委向全省团员发出了为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作贡献的倡仪。年轻时的孔胜东想到了用自己的自行车的修理技术为群众做点事。于是,他立即行动,每逢周六晚上7时到10时,在自家门口挂出了“共青团义务修理自行车”。他修车从不收一分钱,当车主有急事而车又一时难以修好时,他就把自己的车借给了别人。就这样到了1995年春节,孔胜东父亲病重,他也只陪了父亲两天,因为第三天正是周六。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六,事虽多,但他还是自觉补了一个晚上。18年来,不管是怎样,他都没有歇过一次摊!对,诚信像土,一亩心灵之土,为无数幼苗提供营养,使它们开出美丽的鲜花。诚信像水,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水,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天天向上。诚信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同学们,拾起诚信的“背囊”吧!用你的诚信战胜风浪,以你的诚信来创造更美好的人生!关于时间的作文时间,是什么?风,一吹。一棵树在秋天来临之际飘落下一片片的树叶;记得在初春的时候,它,是那么的强壮:树枝上长满了翠绿色的叶子,还有几枝刚刚冒出头的小笌在奋力的增长着,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很多的孩子们在它边上嬉戏,可现在,它却是显的那么老态龙钟,其实树在很多时候跟人是很像的。它们也有过年轻的时候,也有衰老的时候,而从年轻到衰老却只是那么一眨眼的瞬间,有个比喻真的很恰当:光阴似箭。我已经初二了,现在的我虽然还有一大半段的人生道路没有走完,但是我已经会感到后悔了,我并没有去珍惜它。在小学时,曾经的我会因为了看电视而对作业视而不见,我后悔,所以我告诉自己应该抓紧时间认真的完成每一项作业,因为学习是自己的。在初一时,曾经的我会因为不喜欢上副科而打瞌睡,我后悔,所以我告诉自己上课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才会进步,因为前途是自己的。记得《短行歌》里有两句是这么写的“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人生短短的几个秋天,说起来也是弹指一瞬间。无论你干什么事情都要珍惜时间,一定不要感叹人生的苦短,让时间从你身边白白的流过。不过当然时间是公正的。如果你的一生是碌碌无为的,在你老去的时候它会让你感受到无穷的悔恨;如果你的一生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累累硕果,那么你也就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却已经死了。’说的就像是我上面所说的那样,有得人死了,但他的伟大精神还留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所以他还活着;而有的人虽然还活着,但他没有对社会做出过任何的贡献,如行尸走肉一般,他的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的,所以他已经死了。时间,是两个多么不起眼字眼,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却是那么的重要。重要到能让生命如此的脆弱,脆弱得让人不敢想象;重要到在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中,犹如飓风之余细柳,又好像是老鹰捉小鸡一般的躲躲藏藏。只要你一不重视它,它就能让你永远的失去一些东西。它就像是生命的主宰者,违背了它就必然让你的一生毫无意义。珍惜时间的人总是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浪费时间的人往往后悔的是自己。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好好地珍惜时间,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珍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鲁迅先生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就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时间对于学者来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者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开拓新的知识天地。科技才能进一步发展,为祖国腾飞奉献自己的才华。反之,不珍惜时间,碌碌无为的过日子,明日复明日,不但毁了自己的前程,还给国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时间对于军事学家来讲,珍惜时间就是胜利。红军要飞渡金沙江,夜以继日地行军,其目的就是争取时间,夺取胜利。可见珍惜时间是多么重要,这关系着祖国的生死存亡。时间对于经济学者就是金钱,就是效率。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时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往日工作散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吃大锅饭的现象越来越少,呈现在眼前的是抓紧时间创造效益,创造财富。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好好地珍惜时间,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珍惜时间总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纯真的童年时光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却已成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有时看着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会感怀自己哪一天也会垂垂老去。但人生不能只由伤怀组成,我们应该微笑。正因为人生短暂,我们才更应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和每一丝真诚的感动。珍惜亲情,它让我们的生命之湖漾起美丽的涟漪。早已熟悉了母亲关怀的问候和父亲沉默的眼神。但只因熟悉,却忘记了在母亲为自己盛饭时说一声谢谢,忘记在父亲抚摸自己的头时有一丝感动,甚至愚蠢地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直到那天,母亲在夕阳余晖中散开头发,我看到几丝苍白的银丝在绯红的晚风中飞扬,不禁泪流满面。在我看来爷爷奶奶的老是可以接受的,而父母的老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他们曾经如此年轻和美丽。翻着老照片,看着那些风华正茂的笑容,我告诉自己,要珍惜这份亲情,这样才不至于在失去时太难过。珍惜青春,它让我们的生命之歌传到遥远的地方。我们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我们已懂事,但还不用为家庭操心,我们有许多真挚的朋友,我们拥有灿烂的青春。虽然现在的学习生活看起来有些单调,但我却不愿拘泥与此。我喜欢在父母出门时偷偷看场球赛,并为之兴奋或遗憾;我喜欢和朋友们酣畅地聊天,聊过去,现在和遥远的未来;我喜欢在星光的照耀下独自回家,仿佛我就是黑夜的游侠;我喜欢在星期天呼呼地大睡,尽情地享受那份慵懒。我喜欢这种活力和激情的感觉,我想好好珍惜这青春岁月,这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它让我们的生命之屋绚丽多彩。我常常站在阳台上,看着夕阳中美丽的云霞,那份静谧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伤。我喜欢看纷纷扬扬的大雪从遥远的天国飘落人间,那些纯洁的天使让人不敢低俗,情不自禁的高尚。我也会在晴朗的夏日坐在河边,静听河水趟过鹅卵石的欢畅,那种轻快让我想到小时候的快乐时光,禁不住直想笑。如果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个世界真的很美丽。珍惜亲情,珍惜青春,珍惜一切的美好的事物,生命的步伐在欢快地舞蹈,舞过鲜艳的百花,舞过荡漾的荷塘,舞过飘落的枫叶,舞过纯洁的飞雪,舞向美丽的天堂。温暖的等候冰雪季节,寒风在肆意地刮着,霸道地掀动着行人的衣裳。人们慌慌张张地走着。只有他仍然一动不动地站者,望着眼前阿娜多姿的梅花树,他的眼里掠过一丝悲哀…“我们一起回家吧?”女孩露出甜美的笑,拉起他的手,满脸期待地望着他。“恩。”他握住女孩温暖的手,一股暖流涌入了心田.过了许久,才吞吞吐吐地吐出几个字来。女孩灿烂地笑着。脸上变得若发润红起来。她叫梅,出生在梅花开放的时候。一个活泼的女孩。看到她的笑,他总会变的很开心,但他却不知道这究竟代表了什么。“今天,我在梅花树下等你,你一定要来喔~!”迷迷糊糊听到这句话,但他没多在意,又睡觉了。放学后,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可是梅却一直在那儿等着,她不敢离开,因为她怕他来了找不到她,任有寒风吹刮着她的脸。然而他始终没有来。梅伤心地哭了,她精心准备的告白也落空了,一次次的冷漠终于让她崩溃了。她心灰意冷了,嘶心裂俯地哭着。第二天,梅感冒了,没来上课。他虽然感到奇怪,但没多在意。直到过了五天,梅仍然没有来上课,他渐渐感到不安,急忙跑去问老师,“哦,她前几天就转学了。”如同晴天霹雳,打在他身上,心胸像撕裂般的痛。他失魂落魄地离开了。后来,他才知道梅为了向他告白,在梅花树下等了一个晚上,生了重病,跟她父母回家去治病了。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他喜欢她的笑。为什么心这么痛。因为他喜欢她。可是他的虚荣心把这份爱恋埋得好深好深.人只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但一切都已经太晚.两颊的泪已干,他无助地望着眼前的梅花树。自从梅离开后,他每天都在梅花树下等候,他相信梅一定会回来找他的。起风了,梅花树在风雪中簌簌作响,而树下,却没有了温暖的等候………春天的等候在春天容易别离,在春天,幸福的人也会被吸引到远方去。当看到这段话时,年轻的心因共鸣而驿动不已。把它抄到日记的扉页。按理说,这个年龄不属于伤感的年龄,喜欢这句话大约是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曲强说愁”吧,回首往事,才知道从那时开始,自己竟然成了一个人守候一生的春天。因此,再读这段文字,便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就在我陶醉在《猎人笔记》那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中的时候,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正在默默注视着我,有一颗心正在羞怯地靠近我。她就像春天里一棵繁华似锦的树,期待我的走近,用微颤的花瓣呼唤我的热情,而年少懵懂的我竟然一点不知道。我哪里知道,这是守候在春天的她,用她的兰心蕙质在暗示我——愿意成为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我站在一起。夜深人静中,让往事倒流过心田,那时,类似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她一次又一次向我发出心灵的电波,而我的接收系统竟然那样落后愚钝,竟然无法破译她的电码,以至于让她在一个又一个的春天里守候,错过了花期,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天。某个寒冷的冬天,当孑然一身的她泪流满面地问我,当初是否喜欢过她的时候,我才如梦方醒,我才知道,自己成了一个人一生的守候,也在冥冥之中错过了人生春天里一道最美好的风景。灯下,翻开发黄的日记,抄在扉页的这段话已经褪色,但依然清晰可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重新审视这段情感历程,我想起了这样一个哲学故事——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没有回答他,而是叫他去一个挺大的苹果园去摘苹果,要求他进去后不能回头,只能一直往前走,摘一个最大最好的苹果回来。柏拉图穿过果园后两手空空回来。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有摘到苹果?”柏拉图说:“苹果园里面好的苹果太多了,我一边走一直想,前面一定还有更好的。但走了一大半以后却发现,后面的都没有前面的好,所以只好空着手回来了。苏格拉底笑着说:“这就是爱情。”故事里的苏格拉底是那样的睿智,可惜年少的我没有遇到象他这样的人生导师,于是,在穿越人生的苹果园时,我成了两手空空的柏拉图。有多少爱可以从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我知道,很多人没有被吸引到远方去,他们正在春风的入口处等候。我所错过的那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以不同的版本上演着。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人生的春天里,别只顾着看风景,应该时刻留意你是否成了别人的风景。别让另一颗心守侯的太久,希望在心上人装饰你的梦的同时,你也装饰了心上人的梦。心灵的选择我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十几年,虽总在加强情操的培养,但是有的时候,仍然很难做一些性命悠关的大决定。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的这个疑问困扰了古代无数的哲人。他人的利益重要,还是自己的利益重要?为了祖国是不是该牺牲个人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是要坚持?这是我们的品德教育用了十年,才使我们彻底弄清的问题。革命先烈用八年抗战,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我们这代人是跨世纪的一代,将来会面对的诱惑。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从小就树立一切为了他人的崇高信念。生命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在重要的时候,在刺骨的冰水中救孩子,这是他心灵的选择。他牺牲自己,让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没有这么极端的情况。但也不能有一点危险就屁滚尿流。做出牺牲自己的选择,不只是象用眼睛看来那么简单的。我们必须时时反省自己,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人。个人的利益首先还要服从集体利益,就像当年一个人再怎么成功,其力量也不能改变国家孱弱的现实。个人的智慧再强大,也比不上集体智慧。是全中国人民集体才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是千千万万劳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痴心不悔,才建成了我们的国家,有人说雷锋傻,我们就要做革命的傻子,每天用雷锋事迹,逼迫自己努力向上。但这其实非常难,人不是神,做出牺牲自己的决定,内心斗争是必然要经历的。这是,我们必须提高觉悟,尽量排除病态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干扰,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正确的心灵选择。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经常无法实现宏伟目标。所以如果想要社会进步,我们必需要时刻准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能象猪一样,只知享乐。而是要象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的共同利益,牺牲自己。只有人人都这样,我国才能真正富强,才能还我国以强国本色,我们大家才能过得好。不过,让人人都这么想这么做的确很难,但是如果我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切切实实做到从我做起,这个宏伟的目标终究有一天是会实现的。大的理想,如果能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便容易成功很多。所以,如果没有行动,只是有崇高的理想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随时保持头脑的清醒,对自己不能放松,道德要求铭记脑海。大家都能这样,我们的祖国怎能不强大呢?选择人生路漫漫,我们选择宏伟的目标,毅然奋进。在前进中我们披两肩霜花,洒一路豪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优美的乐章。选择,我们愿选择美丽的人生。花儿面对更替变换的四季选择绿意盎然的春天,青松面对辽阔的大地选择峻峭悬崖,腊梅面对大地选择了冰天雪地的北国,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与众不同的精灵们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选择。智者信仰着真理选择桀骜不驯,勇者渴望超越选择了奋斗不息,善者祈祷和平选择了舍生取义。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选择,但无论是什么选择,我们都要让它成为我们的骄傲。择一颗炽热的心,可广交天下之友;择一颗平和的心,可以享受“采菊东篱下”的悠闲;择一颗博爱的心,可挑起万家忧乐的重任;择一颗不凡的心,可以作出惊世的创举。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选择了归园田居,享受着“飞鸟相与还”的乐趣;孟子面对生与义,主张“舍生取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正义观。今天不少的大学毕业生,一走出校门便选择了落后的西北地区,这是他们的有价值的选择,是无悔的青春心!雄鹰搏击蓝天,海燕喝退惊雷,只要放飞自己,无愧于心地选择,我们就是雄鹰,我们就是海燕。希望对你哟,分不重要的。
④ 任务型作文怎么写,任务型作文范文,任务型材料作文
考场限时作文本身就可以视为一项任务写作,考生必须按照写作要求完成考场限时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也是材料作文,同样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出某种意义,明确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什么的任务要求,对“任务”进行确定性判断。
下面,结合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一卷“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作文题为例:
2015年全国一卷作文题: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邱国华老师说,作为考生,首要任务是明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写作任务?怎么样才能完成任务?怎么样的结果才算最好?
从高考命题来看,明确任务:选择一人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即对“女儿举报父亲”这件事中不同方面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对小陈的行为表示赞同,认为是对的,这样写下去,就确定了自己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如果完成800字写作任务,那么,应该说基本任务已经完成。
⑤ 如何写好高考任务型作文
如何写好高考任务型作文
所谓新题型就是2015年出现的任务型作文题,就是体现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能力内容的题型。
这个问题考试中心的专家去年高考结束后和今年讲话中强调的东西,所以有必要进行反复的练习。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成绩下来后,小章同学的成绩刚够本省二本段,小章犹豫不决: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要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又耽误一年。
写作任务:假如你是小章的同学,根据小章的情况,给小章同学写一封信。
写作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入情入理的阐明道理,明确你的建议,请你帮小章做出选择。明确文体。
作文审题指导:
本题贴近生活,对于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人人有话可说。
根据题目要求,必须注意“你是小章的同学”“帮小章做出选择,明确你的态度”这两点提示。写作时一定要把自己定位为小章的同学,切不可把自己当作小章。在阐述自己的看法时,一定要针对三种情况明确态度,给小章明确的建议,不可模棱两可,最后让小章自己做出选择。
考生要针对三种观点逐一进行分析,可以支持或否定,必须阐明道理。但又不可枯燥地分析,而应利用事例、引用、对比等方法使得文章生动起来。
第一种观点: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
支持上二本者可以强调学历的重要性,偏远地方更能锻炼人,激发人的才智与激情。反对上二本者则可以谈将就的二本,不符合心中所愿,不如不上。
第二种观点: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
支持上专科者可以说:一技之长远比一个学历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蓝领中也可以出精英。反对上专科者则可以说:当今社会学历就是一个人能力的标志,考上本二不容易,不可以屈身降低要求。本科和专科在社会上的起始平台是不同的,会影响未来的人生之路。
第三种观点: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又耽误一年。
支持复读者可以说:既然眼前的大学不尽如人意,何必不复读一年?复读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证明自己,让自己以更强的实力去考取更好的大学。反对复读者可以说:应该珍惜自己眼前上大学的机会下一年成绩不可预知,还是早毕业早就业为好。
本题非常适合用第二人称对话体。考生只要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就可以和小章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他做出选择。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忠诚,几乎是我们跟朋友与所爱的人的关系的基础,但我们的忠诚总是无望地纠结、妥协。尽管我们想要为真实信守忠诚,但我们永远无法逃脱对立的忠诚造成的冲突的要求。我们具有的的忠诚对不同的人们来说可能是相抵触的;我们对家庭的忠诚与我们对朋友的忠诚可能是相抵触的;我们的个人间的忠诚可能跟爱国职责是难以融合的。
⑥ “驱动任务型”作文的特点
一、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行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
二、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了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深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三、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四、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思辨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五、比较性
要在作文中进行比较、辨析,而且实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⑦ 竞争。 语文任务型阅读作文
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专、单一。考生在属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
⑧ 北大才女送快递作文材料任务型作文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必然会有受到一些力量的控制,很多人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可依然内业绩平平.成功励容志的方法多如牛毛,可又有几人真正起了作用?关键就在于你的恒心和毅力.
摆脱束缚,摆脱烦恼最简单的就是用快乐去填补他.
人生中的烦恼是无止尽的.
与其浪费时间与他斗争.
还不如认他自由.
用微笑来面对.
逃避只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束缚之感哦.
每天早上起来对自己说,我可以做的更好.
遇到麻烦时也不要偏激,心平气和的分析.那样你会发现很多乐趣.
晚上嘛.就对自己说我尽
⑨ 语文任务型作文怎么写他的模板是什么
审题、立意、构思,是学生面对作文的必须步骤.
审题.就是在面对作内文试题的时候,不忙着下容笔,要仔细阅读试题内容,认真分析,弄清楚题目的含义、要求,以及试题所规定的体裁.审题非常重要,关系到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如果不看请试题的要求,不明白试题的体裁,就动笔而作,那样写出的作文就会出现跑题、偏题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你的作文写的多么好,也只能是一声叹息,谁也爱莫能助.
立意.审题之后,就该考虑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在心中有个大概的轮廓,就像我们读到一本书里的内容简介一样.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立意的过程,也是确定作文基本内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知道了自己要写什么,这样作文的标题就出来了.标题是作文的核心,作文是围绕标题而写的,有了标题立意,写起来就顺手了,就像迷失方向的时候看到指南针一样,朝着那个方向奔跑吧.
⑩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任务型作文高中800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一是中国传统中的“实践理性”仍被五四代表人物所继承.这种“实践理性”也就是林毓生所说的“真实(reality)的超越性与内涵性具有有机的关连”,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并不追求超越现象的本质真实,而是在现象中追求本质,在现实的人生中内涵着超越的意义,所以不关心身后之事.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的深刻含义.二是五四精神中蕴涵着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入世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直接上承儒家思想所呈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的,它与旧俄沙皇时代的读书人与国家权威与制度发生深切“疏离感”,因而产生的知识分子激进精神,以及与西方社会以“政教分离”为背景而发展出来的近代知识分子的风格,是有本质区别的.
由此,我们可以说,五四是中国传统的批判者,却不是破坏者,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生产者,却不是消费者.从传统到现代,只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而已,说中国传统发展到五四造成断裂,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
阐述中国古代文化、文学与近现代文化、文学的连续性,决非意味着否认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传统的基本特征若用一句话概括,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关系.中心是和谐,两个基本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追求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则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方面.前者是道家观念,后者是儒家观念.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人们通常所说的“儒道互补”来概括.为什么儒道是互补的呢?这是因为人与人的社会伦理秩序是按照自然模式来建构的.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是君臣关系要如父子关系,国家秩序要以血缘关系为参照为依托,父子的血缘关系说到底是一种自然关系.违背这种关系,父不父子不子,也就会君不君臣不臣了,天下就会失去秩序而大乱.中国文化的自足性在此,中国文化的封闭性也在此.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耕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自然欲求是有限的,是极容易得到满足的.因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形成,其实是建立在人的自然欲求有限性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人的自然欲求的有限性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国文化也一直以同化或限定人的自然欲求为指归.同化方式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如孔子的“仁学”,仁的结构模式就是要求“礼”(社会理性目的)与“欲”(人的感性欲望)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使“欲”自愿接受“礼”、顺从“礼”,从而达到“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效果.限定的方式则是一种不得意而为之的做法,它是通过限定感性欲望膨胀的方式来达到和谐目的的.如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即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而这一点,也正是五四时期人们所不满意的和攻击的对象.
中国近现代文化也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关系.中心是冲突,两个基本关系是中与西及古与今.中西文化的冲突是近现代文化的基础,而古今之争则是这种文化的主导方面.古今之争说到底是中西之争,两者可以看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应该说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进步与落后、激进与保守等等的矛盾冲突贯穿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发展之始终.古今之争不仅仅是今人对古人的反驳,而且也是持现代观念的今人与持传统立场的今人之间的争论.这也不仅仅是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刘半农、钱玄同等人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冲击,而且也还表现为同一个人自己内心不同观念的冲突,甚至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抗争,如梁启超.近现代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古代以限制或同化人的感性欲望为指归的封闭式模式被打破,人的个人创造性能量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主体论哲学美学开始建立.中国近现代文化就是在古与今、中与西的文化冲突中建立起来的,冲突的双方必然在同一个文化统一体内会互相牵制,从而使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并没有完全走向西方发展的道路.关于这一点,前面已有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丝毫不承认发生在本世纪初的那场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但是我们承认现代与传统的差异.差异是否意味着断裂呢?显然不能这样讲.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具体说明了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发生的在认知结构上的变化.如果一个人从童年成长为成年,我们能因为这个人所发生的年龄上的变化而否认他成长的连续性吗?西方诗哲尼采说:“上帝死了!”可是并没有人因为西方近代哲学对基督教的批判而声称西方文化断层了.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分清两个不同性质的说法:一是中国文化受到西学的冲击而造成中国传统的断裂,一是中国文化受到西学的影响而实现向近现代的转换.这本来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持中国文化断裂论的人,就是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团,从而得出错误结论的.我们显然不赞成第一种说法,而第二种说法涉及到中国文化若没有西方的影响能否实现现代转换的问题,这却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曾提出一个观点,即中国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其自身是不能自动发生现代转换的.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曾具体说明了新教伦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之间的生成关系.而在《儒教与道教》中,韦伯以较大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他将儒教与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儒教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顾准在70年代也有类似的观点,虽然他当时并没有读韦伯的书,但他的观点却是与韦伯不谋而合的.顾准在《要确立科学与民主,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传统思想》一文中说:“科学与民主,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思想,没有产生出科学与民主.如果探索一下中国文化的渊源与根据,也可以断定,中国产生不出科学与民主来.” 他还说:“中国没有唯理主义.范文澜痛诋宗教,他不知道,与基督教伴在一起的有唯理主义,这是宗教精神.固然窒息科学,也培育了科学.中国有不成系统的经验主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技艺传统,这成不了‘主义’,只成了传统的因袭.”
有意思的是,中国现代大儒梁漱溟在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中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称中国文化为一种“早熟的文化”,其特点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对人与物的关系则是忽略的,现代科技解决的问题就是人与物的关系,所以尽管人类文化的方向是中国文化,可眼下中国文化却要首先解决科技文化的问题,要首先走一段西方文化的路.因此,为使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引入西方文化是必要的.
我们自然不能无视西方的冲击和影响在中国传统向近现代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没有必要将这种作用无限扩大化,更没有必要将此看成是中国文化的断裂.因为中国近现代文化首先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母体之中孕育而产生的,它不是突发的历史事件,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都承认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在开辟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重大意义,但是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学中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提升如此之高的做法并不就始于梁启超.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早就发表过类似的看法,他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事实恰如米列娜所说:“认为中国现代小说是由1919年五四运动引起的剧变而造成的学术观点”是令人怀疑的.“人们常常把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解释为白话文学取代文言文学的激烈而短暂的过程”,而“这种解释是简单化的.”
尽管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结构存有差异,但我并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清代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曾说:“吾尝研察其治学方法:第一曰注意:凡常人容易滑眼看过之处,彼善能注意观察,发现其应特别研究之点:所谓读书得间也……第二曰虚己:注意观察之后,既获有疑窦,最易以一时主观的感想,轻下判断;如此则所得之间,行将失去.考证家决不然;先空明其心,决不许有一毫先入之见存;惟取客观的资料,为极忠实的研究.第三曰立说:研究非散漫无纪也,先假定一说以为标准焉.第四曰搜证:既立一说,绝不遽信为定论;乃广集证据,务求按同类之事实而皆合;……第五曰断案,第六曰推论.经数番归纳研究之后,则可以得正确之断案矣……” 可以看出,这些方法跟后来胡适所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近代实证主义方法并没有本质的差异.杨东莼在谈到清代朴学大师戴震的治学方法时也说“深合于近代科学的精神” .
对传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问题,我们必须破除以往线性单向思维模式的禁锢,不能只看西方的冲击影响,而无视传统中蕴涵着的现代转换的潜能.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这种转换潜能的发挥又离不开西学的冲击和影响.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是两者的共同作用,才实现了从传统文学到“五四”新文学的历史转换.关于这一点,周作人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自甲午战后,不但中国的政治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动,即在文学方面,也正在时时动摇,处处变化,正好象是上一个时代的结尾,下一个时代的开端.新的时代所以还不能即时产生者,则是如《三国演义》上所说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就是说,新文学的产生是孕育于中国社会的内部,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已具备了转换变化的趋向,只是由于尚缺乏外部条件,才没能促使这种转换的实现.这外部条件也就是“西洋的科学、哲学和文学各方面的思想”,而“到民国初年,那些东西已渐渐地输入得很多,于是而文学革命的主张便正式地提出来了.”
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周作人将中国文学概括为“言志”与“赋得”两大传统.他说:“言志派的文学可以换一名称,叫做即兴的文学,载道派的文学也可以换一名称,叫做赋得的文学.古今有名的文学作品,通是即兴的文学.” 按照周作人的解释,“言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即兴”是自由地表达思想见解;“载道”是传达他人既成的思想见解,“赋得”是限定在固有的形式下表达他人的见解.周作人是赞许“言志”与“即兴”,反对“载道”与“赋得”的,这显然也跟他的“自我表现”论有关.他认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言志”传统,尤其是直接继承了明代“公安派”的“独抒性灵”论.他认为文学的历史发展,是“言志”与“载道”的交替循环,“五四”新文学作为对清代古典主义文学(尤其是“桐城派”)的反动,是向明代“公安派”的回归,因此新文学可被视为明代“公安派”独抒性灵文学传统的“复兴”.他指出:“胡适之的所谓‘八不主义’,也即是公安派的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和‘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主张的复活.所以,今次的文学运动,和明末的一次,其根本方向是相同的.其差异点无非因为中间隔了几百年的时光,以前公安派的思想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外加外来的佛家思想三者的混合物,而现在的思想则于此三者之外,更加多一种新近输入的科学思想罢了.”
虽然,周作人在此未免陷入文学发展的历史循环论,但是他指出了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即“五四”新文学虽然有外国文学的影响,但它也有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应”,新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是衔接汇通的.因此在传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五四”新文学的发生是直接承继明末浪漫主义文学而来的.周作人的这种观点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五四”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五四”传统文学断裂论是很好的驳正.
在今天,我们应该走出古代与现代二分法绝对论的怪圈.要不然,或者站在古代文化的立场上诋毁近现代文化,或者站在近现代文化的立场上攻击古代文化,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历史已经证明,是不利于中国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