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专不少于800字的属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请根据材料作文。
3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13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更重要的事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2. 2013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我觉得我写偏题了
首先说话题作文话题很宽泛的!对不对还是要看阅卷老师老师怎么想。自认为你写的没有偏题,而且最重要的是————好好考剩下的科目吧!——现在就算写偏题了有用么?
3.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方绍伟:高考作文题漏洞大得吓人
方绍伟 旅美学者
今年高考语文科目全国卷(新课标卷)的作为题目叫《船主和漆工》,被网民评为“最培养推理能力的作文题”。但在我看来,它其实是“最吓人作文题”。该作文题是这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看完题目和材料,考生似可从三个方面确定立意:第一是有善心,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第二是善有善报,好人能拯救生命,最终还会获得额外报酬;第三是知恩图报,喝水不忘挖井人。
但是,如果这三个立意能够穷尽这道题的“材料内容及含意”,那这作文题就非常完美了。可是,考生现在生活在一个日益复杂化的商品社会,他们还知道高考题目可能会考他们所意想不到的东西。另外,考试的紧张,还必然会让考生形成意外的思路。考虑到存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考作文题目本身就不能有任何漏洞。
即便没有漏洞,考生都有可能“瞎想”;如果真有漏洞,那问题就是事关数百万考生了。不幸的是,《船主和漆工》偏偏存在不止一个严重违背常理的漏洞。
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句话看,船主显然知道船底有洞。问题来了,船主明明知道船底有洞,为什么不马上请人修?能叫来油漆工,为什么不同时叫来补船工?或者为什么不让油漆工顺便修一下?难道油漆比补漏还重要?为什么又没提醒孩子们不要驾船出海?忘记一个环节有可能,三个环节都忘记就有违常理了。
更加严重的是,“做善事”的漆工也有大问题。为什么漆工没有提醒船主,自己看见船底有洞?漆工的修补是否就一定专业可靠?随手的修补,会不会因暂时堵住漏洞而使船一旦远离海岸反而更加有害?
现在已有人解读说:有个考生考试时是这样认为的,当船主知道那几个孩子是二房与别人所生,顿生杀心,孩子的亲生父亲化装成漆工将孩子救下。
难怪《船主和漆工》被评为“最培养推理能力的作文题”,因为题目的漏洞比题目里的“船底漏洞”还要大,而且大得惊人。船主可以是忘事、失责,甚至是“坑子”式的蓄意谋杀(即骗保,补洞的报酬也可能是封口费)。而漆工不仅不是“有善心”,反而是毫无职业道德,干了非自己专业的事(至少不能要求考生懂油漆工能否兼补船工),而且根本不作通报。
这样,原来出题者以为百无一失的三个“立意”就已不再顺理成章,“善心善事、善有善报、知恩图报”就变成了“忘事失责、蓄意谋杀、毫不敬业”。
不管这道作文题是怎么来的,在事关数百万考生分数的问题上,现在最大的问号是:如果有考生从“忘事失责、蓄意谋杀、毫不敬业”方面去写,他们最后会不会受到不公正的扣分?最后会不会船主的船没进水,而考生的脑子却被进水了?
4. 适合上海高考语文的作文书
额,楼上的答案,无语了……高考材料看散文真的会悲剧的……
我已经高考完了,还不错……
记得以前做过《读写之旅》么,海南出版社的……有一本封面和那个一样的小书,也是海南出版社的,是上海的一模范文,都是各区精挑细选的,一模之后会发的,外面很难买到……
每年上海都会出一本前一年高考作文的汇总,一二三四类卷都有,也是全上海精挑细选的,看那些作文,比看散文有用多了……悲剧的是这两本书的名字我都忘了。。。书卖掉了= =
平时作文材料就从《南方周末》上摘录,做剪贴本,估计材料作文的趋势不会变,所以自己收集材料还是蛮重要的……
写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一丁点儿用……
5.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技巧
呵呵,高考过来的,下面发现讲的蛮实用,就引过来啦。不要看这是小枝节,其实关乎老师对你的印象,在极短的批卷时间里,这些很重要,需要注意哦,呵呵,高考加油。其实高考与中考,你讲的看住爱是首要的,即你要立正确题意哈。
高考作文技巧指导_举例六忌
一忌知识错误
知识错误,指举例时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籍贯等细节方面的错误。我们知道文章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凭借张冠李戴、添枝加叶的论据,道听途说或“想当然”的材料是难以服人的。此类错误一旦出现,必然使人对论据的真实度产生怀疑,从而必然影响对作文分数的评判。以下便是知识错误的特例:
1、尽管司马迁遭受各种宫刑,但他一次次忍受痛苦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居里夫人发明了鱼镭,她的愿望实现了
3、在桃花源过着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
4、如果没有苹果砸在爱因斯坦的头上也不会有著名的“万有引力”的发现。
5、因此项王总想找个机会把西楚霸王刘邦除掉。
上面1、2例对“宫刑”“镭”概念不清;3、4、5张冠李戴。造成以上错误的原因除了学生在作文时粗心外,主要是积累不足、知识掌握不准确。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错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训练,从而预防此类低级错误的出现。
二忌陈旧僵化
“陈旧”指事例本身。就事例本身来讲,陈旧乏味就不利于中心的表达,甚至会削弱中心的表达,而新颖、妥贴的事例使主题不同凡响,令人耳目一新。但由于素材贫乏,选择的余地小,有些学生在作文中临时抱佛脚。有的考生的作文思维僵化,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一览无余,索然无味。如某年高考作文不少考生都是写小时候家长离异,父亲或母亲再婚,自己就有了后妈或后爹,而后妈、后爹对自己很不好,比如不给自己买新衣服穿,偏爱亲生的孩子等。而这类作文的结局也通常是两种:近一半的考生写后妈、后爹给自己造成了不幸的童年,还有一半考生写后来误解消除,原来后妈、后爹也是好人等等。这样的文章在08年高考中也有不少。写身残志坚必称史铁生,写勤奋必举陈景润,俗不可耐,使人如吞咽陈谷。
“僵化”指运用事例的角度。虽然在材料的运用上我们要避熟避俗,但如果我们能把一个既熟又俗的例子挖掘出新鲜的意味来,便会使材料浴火重生。那末,这一例子同样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所以,作文时从材料中挖掘出一般人没有看到的内涵和哲理尤为重要。2006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人与路》运用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的事例,但是他将唐僧三徒弟的作为,理解为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勇敢,八戒——坚持,沙僧——隐忍。从而揭示取经人的精神光彩,激励人们用这种精神踏上中国文化复兴之路。《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上海) “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这种推陈出新的、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手段,是每一个追求举例出新的人应该学习的。今年上海《独一无二》“且说最近红爆一时的小沈阳,大家都被他的搞笑天赋所吸引。小沈阳却实在是别出心裁,独树新枝,但是小沈阳可有一,却不可有二。有一,可谓之新潮,有二,有三则不然,不仅大大削减了其新意,还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这可就不讨好了。因此,无论怎样,我们的社会都需要“板桥体”,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更丰富的元素,就像字体一样。” 湖南《踮起脚尖》“朱镕基总理说“买100口棺材,99口送给贪官,一口留给自己”,他的伟大,我们绝不会让历史的尘埃将其抹去,而下一个,下一个,踮起脚尖行走的人,你在哪里?我们都在呼唤你,你决定出来了吗?” “正如克林顿踮起脚尖与偶像肯尼迪亲密握手之后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在日记本中写下“我希望长大以后成为总统”的豪言壮语,少年意气,他们敢于踮起脚尖,他们最终也在回望,瞻仰中成就了自己极富意义的一生。”
三忌繁琐冗长
高考阅卷中对议论文中议论文字和记叙文字的比例有严格的要求,规定议论文字不得少于三分之二。这就要求考生用例一定要简短,莫要过细、过详,只要能证明论点即可。可是很多学生总是前面用一个故事演绎题目,然后在结尾象征性发点议论,这种安排事例的方式是议论写作的大忌;有的虽然采用几个例子,但繁琐啰嗦,喧宾夺主,真正深入本质的议论却贫乏苍白。我认为事例的安排应是关键例子适当详些,其他例子可以用排比方式罗列。这样既能显示论据的充分,又能使议论文字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深入本质的分析,突出文章的主旨。
四忌不够典型
用来充当论据的事例一定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在与论点有证明关系的“这一类”中比较突出、有个性,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因而具有代表性,在证明论点的功能上也具有“以一当十”的说服力。这是议论文对材料的基本要求。观点要立住脚,如果没有典型事例作支柱很难使人信服。但学生由于生活面窄、阅历浅、阅读量小、拥有材料有限,作文事例贫乏,找不到恰当典型的例子,于是将身边的或道听途说的事情当作论据,动辄“我的同学”我的邻居”等等,这是很忌讳的写法。
2006年河南考生写的《找准人生的坐标》在选材上运用了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日本前首相小泉,台湾政要陈水扁、连战、宋楚瑜等例子,也有2 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王顺友、从飞的事迹,由于富于典型性,正反对比中证明了“找了正义的坐标,会被世人铭记;找了罪恶的座标,会被世人唾弃”的观点。由此可见精彩典型的材料的确是作文制胜的法宝。
五忌时空倒置
议论文在材料运用上,要考虑材料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恰当地排列材料。材料的排列方式一般是“由古到今”或“由中到外”,同一时代的事例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排列。如有一篇《逆境造就强者》的文章,事例排列方式如下:司马迁——史铁生——林肯——霍金。这样的排列方式非常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规律,否则会给人一种思维混乱、时空倒置之感。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正如唐太宗以魏徴为肱股,广纳谏言,成就了“贞观之治”;刘备三顾茅庐重用孔明,成就了“‘三国鼎立’有其一”的局面;周文王屈尊任用姜太公,终于灭商兴周开一代基业。显然此段文字在时间的安排上倒置了。《在追求自我价值中成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有忠心,却报国无门,而他的肝胆却永照青史,在那个浑浊的世界中,他感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是那个时代的先驱者,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他怀石怒沉汨罗。……
在他心里,国最重,家最轻,五年回归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者。他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梯,留给后来者攀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千年的悲歌,或许吹干了易水,但却吹不散这位民族英雄的英魂。荆轲——这个刺秦路上的英雄,他直率、忠贞的个性让他选择了永不回头。……
2006年河南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了证明“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的观点,先后引用了孔子——卓别林——比尔•盖茨的例子。事例的排列符合“由古到今”或“由中到外”的原则。这恐怕也是此篇作文之所以能得满分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六忌逆情背理
有些论据单独来看并没有什麽不妥,甚至认为是很恰当的,但是细致推敲却不符合国情或民族习惯,与读者容易产生心灵上的抵触,难以产生道义上的力量。这种论据的运用往往有负面影响,其错误的导向还可能造成读者的思想混乱。
比如,作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有人引用中东战争时当选世界小姐的以色列美女的故事。她谢绝留美,毅然回国,使以色列军心大振,只用七天就消灭了阿拉伯军队。我们知道,中国的一贯立场是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声援阿拉伯人民的正义事业的,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引用这一例子难免使懂得有关历史的人产生不舒服感。还有一篇作文题目是《后生可畏》。内容是郑板桥与其师面对漂浮的女尸吟诗的故事。以其师诗太主观,有失真实,郑诗用词贴切的对比证明“后生可畏”的主题。可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略有人性的人面对此情谁能漠然置之从容赋诗,煞有介事地去计较是“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准确,还是“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贴切呢。如果真用此例也只能将此作“性恶论”的佐证。
逆情背理的论据是读者所难以接受的,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是高考中为秦桧等为人不齿者平反难获高分的原因。
6. 2013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李安的示范
奶奶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正是一份不同寻常的经历,练就了她坚强生活的意志内。她也容总是喜欢把她童年的故事讲给我听。听奶奶说,她还没有出生之前,一场洪水冲掉了她父母全部的家产。灾难过后,她的父母用双手重新垒起来一间低矮的茅草屋。由于家境贫寒,再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奶奶七岁就辍学了。
辍学后,奶奶每天忙着帮父母劳作。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从茅屋的缝隙中直钻进屋内。每天除了稀饭、青菜、咸萝卜之外,没有其他可吃的。听奶奶说,有一次,她的姐姐去生产队盛了一大桶稀饭,开心得捧在胸前急急忙忙往家赶。谁知,一不小心木桶摔到了地上,稀饭撒了一地,姐姐急得直掉眼泪。几个小弟弟把饭粒小心翼翼地拣到木桶里,一家人把饭粒重新洗一遍,再用水调和一下,各自盛了一碗,吃进了肚子……听着听着,我的心中不免阵阵的酸楚起来。
自我懂事起,听了奶奶无数个她童年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就像春天的雨露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那幼小的心田,让我深感惭愧。望着奶奶辛勤劳作的身影,我再次惭愧地低下了头……
7.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8.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新课标I卷经验与勇气
新课标II卷同学关系
上海卷更重要的事
北京卷爱迪生如专何看手机属
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
四川卷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湖南卷我愿意
福建卷忧天
辽宁卷沙子和珍珠
广东卷捐助
江西卷学生有三怕
山东卷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
重庆卷根据大豆写作
安徽卷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天津卷___而知之
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
广西卷捡到手机之后
浙江卷三句话看青春
9. 求历年上海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舍小利以谋远
近日“可持续”一词频现诸多媒体报端,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成员都努力谋求“可持续发展”,也就是长远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寻求改变。我们应“舍小利以谋远”,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来谋求可继续发展。同样,这种“舍小利以谋远”的态度也适用于方方面面,不失为一条良好的人生准则。
丹麦人钓鱼会拿把尺子量量钓到的鱼,将尺寸不够的鱼放归河中。有人或许会对这一做法生疑,辛苦钓到的鱼为何还要放回去,多可惜。但其实,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得到更多的大鱼。我想,这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体现吧。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而是思虑日后的保障,这才能得到日后的丰收。就像孟子说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一味去捕捉小鱼往后就无鱼可求。唯有暂释眼前的小利方能成就日后的满载。
日本的养鱼业有过这么一个事件。过去北海道渔场资源丰饶,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临海居民都肆意捕捞,不光金枪鱼等品种数量锐减,还威胁到鲸和海豚的生存,因此,日本政府下措施整顿渔业,规范捕鱼制度,特别加强对鲸和海豚等品种的捕杀控制,不能为了餐桌,损害了生灵也隔绝了后代与自然的接触。同样,这也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表现。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因为太多的无限制的索取,危害到了自然应有的平衡,唯有重拾这份和谐,才能长远。可持续地生存发展下去。
舍小利以谋远,关键在一个“舍”字,只有舍得,才能获得。可是急功近利的做法依旧屡见不鲜。股市的急转直下,潮起潮落,让一些人顿失方向;楼市的风起云涌,水涨船高,让一些人倾囊赴火。许多人在追逐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不能预料到日后长远的行动方向,因此常常“因小失大”。股神巴菲特在谈到自己“滚雪球”的盈利的时候,就谈及过在最初投资阶段的不如意,但他面对不顺心,面对蝇头小利却不动心。舍小利以谋远,终成伟业。
舍小利以谋远,懂得舍得,谋求长远利益,才是发展之道。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提倡人们关注自然更长久的考虑,不因急于发展经济而难以谋远,不为未来更进一步考虑。丹麦人将小鱼扔回河中,不就是这样一种可持续的理念的体现,舍小利,方能谋远。
时代发展,物欲横流,必然会伴随着功利的心态。但请学会“舍小利以谋远”,宁得此时的一份释然与平衡,为今后人生蓝图插上腾飞的双翅。
善擒者亦善纵
阅读过绿林大学书籍的英雄好汉们,信奉只进不出的道理。而孟子不然,他不愿去捕捉正在成长中的小鱼,是因为他知道一擒一纵,才能长续持久地有所收获。
鼠目寸光的大英雄们,口称拿来之主义,孰知拿来主义并非统统拿来而又照单全收,真正的智者不会使没有退路的情况出现,要学会舍弃一部分,而心知肚明,那飞走的终究会被擒回。
善擒善纵者,非诸葛孔明莫属。对于孟获的七擒七纵,成为了传世佳话,而大摆空城之计,也是变相的欲擒故纵。聪明人都晓得,该擒的当毫不手软;不该擒的当放任自流;擒到了不该擒的要学会放手,只有暂时的放手才能成全最终的收获。
丹麦人一向以机智著称。以小小的国土,少少的人口,寥寥的资源,何以跨入大国的行列?因为他们在小事中也懂得擒与纵的关联。丹麦人在钓鱼过程中会放走已经到手了的小鱼,因为他们明白小鱼未尝美味,不如放会水中养大再来。况且今日倘若将大小鱼类全部钓走,那么明天呢,岂不是自掘坟墓,自断后路。
许多自诩不会把手中的机会放走的聪明孩子,两手满满持握着尚未成熟的机会,满意幸福地欢笑,欣然地不愿放手,以为自己终于掌握了命运。而忽视了成熟的机会飞一般地与他们擦肩而过了。机会这种东西,来时悄无声息,去时损失惨重,更可悲的是受损失者仍一无所知地趴在准机会或伪机会的门口不愿起来。老人扶起那些饮鸩止渴的好孩子,告诉他们应当善擒善纵,而不是钻进了好看的死胡同。
故,本人愚见只擒不纵必有两处拙缺。一,擒了不该擒的而没有纵,那么以后该擒的也被之前先擒走了。未来便成了真空,不免不可再擒。二,胡乱盲目地去擒,难免误差,而两年已满,复以何擒,不知纵手,也将失去再擒的资格。未获成功者又不愿推倒重来的,永远不懂不破不去的乐趣,也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了。
唯独善擒善纵者,选择性地擒走一些,而放任其余,这或许也是休养生息,而休养够了,再去擒获一些,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这个道理,恐怕只懂得拿来的豪杰们,短期内是无法胜任的。
10. 2003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上大教授李白坚的上海卷高考作文
【纯----同而不和 杂----和而不同】
上海大学教授 李白坚
现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科学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吃的,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杂陈;穿的,是西装、牛仔、露脐,时尚杂现;住的,是高楼、洋房、别墅,异彩杂呈;连娱乐,也是攀岩、蹦极、露营,纷至沓来。贵族玩的高尔夫,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怎一个"杂"字了得!
我倒是经历过不"杂"而极"纯"的年代---人们几乎快要遗忘了的文革十年。那时,一切都是"纯"得"纤尘不染"。整个社会都要求纯,提倡纯,什么都要一致、一律、一元、一统。
穿的一律:全体都是式样相同、颜色相似的中山装和军便装;
吃的一致:由于生产力低下,每个人的粮食、油盐、豆制品,甚至年货,都是连品种带数量一模一样配给的;住的一样:房屋的结构、颜色、过道、房间,都出奇地相似,连抽水马桶、电灯罩、电灯开关也是一个模子;审美娱乐一统:全国人民十年中共享样板戏大餐;最糟糕或者说最可怕的是思想也要求一元:几亿人口,不允许有独立的思考。一切问题的正确和错误,也只能有一个结论。哪位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发表出来和别人交流,那就完了。不是被割喉杀害,就是被整得神经病兮兮!
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文革时代,实在是太追求"同"了,所以也就"不和"了。大家都穿中山装,你穿了格子衬衫、牛仔裤,完全是个异类,能容你吗?
大家讲的是皇帝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惟独你说皇帝赤膊,完全是个异端,能由你吗?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与人之间多嫉妒、少宽容,多斗争、少和睦。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们习惯于多因循、少创造,多保守、少进取。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宣传求异求新,鼓吹思维逆向,抨击从众心理,反对思维定势。于是人人创意,个个进取。"杂"的思想、"杂"的改革、"杂"的开拓、"杂"的创造,欢聚一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
这个"杂"字,表现的就是不同,就是新鲜!有趣的是,在这种"不同"的状况下,人们反倒"和"而不"斗"了。
你做服装生了财,我就另辟新路搞玩具,交错了相同的利益竞争,利润既丰厚,关系也和睦;你研究文学出了名,我就舍弃了"巴(金)老(舍)曹(禺)"去搞第三产业,开垦肥沃处女地,自有丰收果实来!
"不同"而"和"的结果,不"纯"而"杂"的结果,就是大家就都成了谦谦君子!
今天,我们对"杂"的意义应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学得"杂"一点:因为只有"杂",才能出现各门学科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维裂变;交友"杂"一点,多交朋友,"转益多师",宽容待人,也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和情趣;生活"杂"一点,何妨跨越一个新的领域,学习一些新的玩意,就不会"窝里斗",愁眉苦脸,也不会"内耗"频仍,"形容枯槁"了。
对!杂,原来就是大自然的本色。杂,也应该是人类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