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英语作文余松烈

英语作文余松烈

发布时间:2021-01-11 06:36:25

① 余松烈英语作文

续写:

当第一颗小石子从空中落下,就注定了这个城市的覆灭。

村长是个每天都要看报的人,某一天的报纸头条新闻“不明秤砣从天而降,砸中路人不治身亡”吸引了村长的注意,报道中的一句“不明秤砣一端还系着一根很长很长的绳子”还有不明秤砣的照片让村长感觉就是掉进无底洞的那个,因为发现无底洞的那天他就在一边围观。又感到很纳闷,掉进无底洞的怎么还会再从天上掉下来呢?晚饭时和家人讨论这篇新闻时,家人说也许是巧合了,纯属意外。

这天晚上,睡着正香的村长被一阵震耳欲聋的噪声吵醒了。家人毫无疑问也被吵醒了,无奈只得戴上家里的耳塞才勉强入睡。

一周后的一天,天气阴沉沉的。下午突然下起了纸雨,是日记本、秘密文件、情书、假钞等等。不一会儿,灾难降临了,污水、核废物、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开始接二连三地从空中落下,当人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时,灾难不可避免了,而城市里的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反应,就被自己排进洞里的污染物永远埋在了这个城市里。

整个村子因为村民们不习惯城市的喧嚣,都搬到了另一个高地。村长见情况不妙,连忙叫村民们赶快撤离,因为排进的污染物实在太多,在淹没了整个城市后,污浪又呼啸着冲上了山坡,像是一个巨大的恶魔要吞掉一切东西。村长带着所有的村民来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地,想稍作休整,但容不得村长多想,一个大大的污浪打了上来,把落在后面的几个村民吞没了,村长见状,非常后悔,当初不该任由他们排放污物啊!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眼前一黑,自己也已经被吞没了。

“嗯?”村长惊醒了,“原来是个梦啊?”村长擦了擦冷汗,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嚣声,连忙穿好衣服走了出去,只见一大群村民正围在一起不知道谈论什么东西,村长心里咯噔一声,快步走过去,分开人群,果然,地上有一个直径大约一米的深不可测的洞,村民们议论纷纷:“这是什么洞呀?”“该不会是狐狸洞吧?”“哪有这么大的狐狸洞?”

村长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于是大声的说道:“这不是什么狐狸洞!是我挖的一个地窖!不知道那个人把盖子偷走了,我还是再找一个盖子来盖上吧!这里大家没什么事了,大家都干活去吧!”村长德高望重,村民们都相信了,于是一大群人都散了,各忙各的了。

村长舒了口气,用木板把洞盖了起来,用一把锁锁住了所有的秘密,就像这个洞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由于城市人民越来越注重保护环境,政府也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渐渐的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

年过古稀的村长眯着眼睛躺在摇椅上一边享受阳光,一边看着往来辛勤劳作的后生们,又抬起头看了看远处瓦蓝瓦蓝的天空,欣慰的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真正的无底洞,是人的心啊!”

② 小麦之父李振声的的情况英语作文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31年2月生,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1987- 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遗传研究所所长,1992-1997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4、5、6号等系列小麦良种,并首次创制了蓝色单体小麦系统、自花结实缺体小麦系统,建立了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育种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6号,你们看,多有嚼劲”,27日,在自己的办公室,李振声从一株小麦标本上摘下一粒小麦籽,利索的放在门牙上,嚼开,展示给现场的记者观看。

小麦籽粒粒晶莹剔透,引来一片惊叹,李振声的眼中显露出骄傲的神色。这些是他和同事们20年努力培育出来的优质小麦种。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80亿斤。

这个与麦为伍的科学家,最初走上“弄麦”之路,来自于早年饥饿的经历。

李振声1931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幼时家境贫寒,但身为农民的父母却很重视让孩子受教育,他先念私塾,后上学堂。

不幸的是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辍学后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说可以提供吃住条件,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顺利得中。

“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不敢想的事情。”李振声说,他挨过饿,知道粮食的可贵,也知道农业的重要,所以对这次学习机会特别珍惜。

李振声至今对两位教授的课念念不忘,山东农学院的系主任是来自原燕京大学的沈寿铨教授,给学生们上的是小麦育种课,深入浅出,很有吸引力,而另一位教授余松烈讲的遗传课,也很生动,这让他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

而假期回乡时,李振声还将学校里培植的几个小麦优良品种引入家中,种植后确实比当地老品种增产,乡亲们都来换种。“这让我产生了将来也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由草而麦

1951年,大学毕业时,他幸运的被分到中科院工作。在北京工作5年后,响应中央支援西北建设的号召,他与课题组13位同事一起,调到陕西杨陵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工作。

其实,最初李振声是研究草的。在北京期间,他跟随导师、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曾经收集种植800多种牧草,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到西北后,正赶上西北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减产20%到30%。

当时只有26岁的李振声感到很忧心。他决定从事小麦改良研究,为农民培育出优良抗病的小麦。

“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小麦,但小麦还是这么体弱多病,但是野草没人管,却生长得很好。”对草有研究的李振声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呢?

引起当时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原因是,病菌变异的速度快,育种的速度慢,即8年才能育成一个小麦新品种,而条锈病平均5.5年就能产生一个变种,成为当时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李振声提出通过远缘杂交,将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抗病小麦品种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到了当时的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年轻的李振声开展了这项研究,从此一干50年。

“远近结合”躲过冲击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草和小麦杂交,在当时国内从没有人尝试。

第一代野草和小麦的杂交品种研究出来了,这种被称为杂种一代的东西长得一点也不像小麦,而和野草一个样。而且这种杂种不育,远缘杂交,还面临杂交不亲和、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

这项研究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李振声说,当时他心里也没有底。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因这项研究迟迟难以出成果,他还面临“研究工作脱离实际”的批判。

当他的研究进行到第八年的时候,当时的“社教运动”开始了,他受到批判。有人说他的研究都搞了8年了还没见成果,是脱离实际,要他放弃。“当时看到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怎么忍心放弃啊。”李振声说,自己当年学到的哲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帮助了他。

李振声说,他采用了一点哲学手法,“远近结合”———当初他在做小麦和草杂交研究时,心中感到没有把握,所以就同时开展了常规的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到1964年,他选育的生选5号、6号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因此,工作队最后说,他毕竟已有两个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了,不能说他的工作都是脱离实际的。这样才算过了关。

到1979年,李振声的研

阅读全文

与英语作文余松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