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5年语文浙江高考作文。
题目: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这则材料前后两句话中心意思相反。而每句话,都可分为三层来理解:一是观点态度,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还是文章中的声音失真,要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观察他的为人;二是人与文的具体表现,前一句表现为人个性的偏急澄淡与为文的急促悠远,而后一句第二层具体表现为人与文的趣味问题,即雅俗问题;三是对第一层观点态度的具体阐述,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一致,或者是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背离。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与立意:
a.侧重于谈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文章的风格即昭示着作者的人品与人格。当然,海风陆老师提醒大家,文章最好不要只论述这一点,而对材料中后一句话的意思避而不谈,否则就很难体现出一个高中生该有的思辨性。
b.侧重于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背离,即文章中的声音失真,要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观察他的为人。跟上述角度与立意一样,文章最好不要只论述这一点,而对材料中前一句话的意思避而不谈。
c.综合前面两者,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相背离的。因此,判断一个人的人品,既要研究他的作品,更要看重他的为人,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要被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或高尚所蒙蔽。
d.综合前面两者,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在一个人身上,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相背离的。因此,更多地应该知人论世,看作者作品中所发表的言论是在何种情境下出于何种目的才发表的。
e.超越材料中所给出的“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来谈,开掘两者新的关系。比如,文品,将引起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反思,进而促进他的人品转向高尚,转向个性的从容,转向趣味的高雅。
f.文以载道,道因文而生,文道相依,自古如此,有高的人品,才有高的文本。但是,却不能将人品与文品等同而论,希望考生们能将此作为最佳立意。
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何为人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应该指出的是,“人品”与“文品”,其中的“品”,应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
可用素材推荐:
1.拜伦: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据说他的个性很容易急躁,但他写作时,往往是非常安静沉稳地写作。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子强调“诗教”,认为诗与乐可以对培养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论语》中体现,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正是因为孔子自身对“仁”与“礼”的追求,对“诗教”的追求,他的《论语》,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3. 文章《人品和文品》有很多很好的。
人品的说法由来已久,有人称为人格,有人名为品质,我们本地俚语叫“底”,或者叫“料”。一个人到底有没有人品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仅凭一个人的言论就能断定他(她)人品的好坏吗?特别是网络时代的言论有多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品问题,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范文:谈文品与人品
人们常说“道德文章”,将道德与文章并称,强调立人对为文的影响,追求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经说过:“有德者必有言。”将言语与品德联系起来,认为德行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言辞的好坏,言辞被认为道德修养的自然流露。汉代扬雄在《法言》中则更形象地描述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认为从作品的格调高低可以直接判断出作者的品质的高尚与卑下。南朝刘勰在其集大成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也指出:“世远莫见其面,文辄见其心”。可以说“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影响深远的命题之一,俨然成为一个格言,一条定律。
的确,纵观历史长河,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文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正因为性情高古清正,陶潜唱出了一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远之歌;正应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悲壮的喟叹;正因为经历世事沧桑看淡人生起伏,苏轼写下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深有禅意的词句。
然而每个命题的都不是无条件成立的,清代叶燮之论:“功名之士,必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厚大雅之响”中两个“必”字,就下得过于片面、轻率了。文如其人的说法也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能完美的体现。无论中外,文品较高而人品不佳,甚至十分底下者,亦累见不鲜。西晋潘岳性情轻浮急躁,趋炎附势,曲事权臣贾谧。他常同劣迹昭彰的石崇一起等候贾谧出门后,“望尘而拜”。这样一个精于逢迎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却留下了恬淡高洁,清新淡雅,为人称赞的《闲居赋》。对此,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不禁发出这样的反问:“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怎信安仁拜路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在其著名的《培根论文集》中,论友谊、讲人生、谈真善美的绝妙好句俯仰可拾。但他却是一个德行有亏的人,身为大法官,却公然接受贿赂;为了博得女王好感,而出卖对自己有恩的好友。其文品与人品完全分裂,公然背叛了自己主张。
由此可见,文品与人品既可以和谐统,又有可能全然矛盾。“文如其人”,是我们大多数人美好的愿景。我们不能因为文人无行就否定文人的写作成就,甚至视其作品为洪水猛兽;也不能因为其文学成就而将某位无行文人的一切缺点都掩盖起来,给他带上巨大的光环。
录取啦独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1高考作文题目:期待长大(全国I卷)
2011高考作文题目:关于微博(全国II卷)
『叁』 1995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理科
今年所提供的三则材料,主题分别可以界定为“孩子的纯真”、“孩子心灵提前内硬化”、“世界正在失去孩容提王国”。三则材料可以概括为“童真”“纯真”“质朴”“童心”等同一话题。这个人文性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纠正了对宏大价值的过度追求,体现了一种命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关注生命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在信仰缺失、精神困顿的当下,这道题显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考的是学生自己必须面对的东西
『肆』 2011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我的时抄间
一代人袭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伍』 01年至09年高考历届语文(全国2卷)的作文题目
心灵的选择
我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十几年,虽总在加强情操的培养,但是有的时候,仍然很难做一些性命悠关的大决定。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的这个疑问困扰了古代无数的哲人。他人的利益重要,还是自己的利益重要为了祖国是不是该牺牲个人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是要坚持?这是我们的品德教育用了十年,才使我们彻底弄清的问题。革命先烈用八年抗战,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我们这代人是跨世纪的一代,将来会面对更多的诱惑。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从小就树立一切为了他人的崇高信念。生命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在重要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牺牲。在刺骨的冰水中救孩子,这是他心灵的选择。他牺牲自己,让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
没有这么极端的情况。但也不能有一点危险就屁滚尿流。做出牺牲自己的选择,不只是象用眼睛看来那么简单的。我们必须时时反省自己,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个人的利益首先还要服从集体利益,就像当年一个人再怎么成功,其力量也不能改变国家孱弱的现实。个人的智慧再强大,也比不上集体
智慧。是全中国人民集体才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是千千万万劳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痴心不悔,才建成了我们的国家,有人说雷锋傻,我们就要做革命的傻子,每天用雷锋事迹逼自己努力向上。但这其实非常难啊,人不是神,做出牺牲自己的决定,内心斗争是必然要经历的。这是,我们必须提高觉悟,尽量排除病态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干扰,严格要求自己
,做出正确的心灵选择。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经常无法实现宏伟目标。所以如果想要社会进步,我们必需要时刻准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能象
猪一样,只知享乐。而是要象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的共同利益,牺牲自己。只有人人都这样,我国才能真正富强,才能还我国以强国本色,我们大家才能过得更好。不过,让人人都这么想这么做的确很难,但是如果我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切切实实做到从我做起,这个宏伟的目标终究有一天是会实现的。大的理想,如果能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
便容易成功很多。所以,如果没有行动,只是有崇高的理想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随时保持头脑的清醒,对自己不能放松,道德要求铭记脑海。大家都能这样,我们的祖国怎能不强大!
『陆』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一般可以拿几分
浙江省高考不使用全国统一试题,是浙江省自己命题,难度不大,大多数人可以考50分左右。
『柒』 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简析
作者:hyllm 加入日期:-06-08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简析(原创)
1、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回放: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作文材料分析:
这个作文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转换之间,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所以很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和高考作文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倡导是吻合的,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省,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思维,写出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文章,从而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不失为一道好题。在行文中,学生能否抓住“转换”这个侧重点,是立意是否准确的关键。
该作文材料第一段解释“反哺”。第二段第一句阐释“文化反哺”;第二句提示“正统传承方式”是“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点拨考生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层思考;第三句为考生提示写作思维拓展的方向(写作切入点):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而且明确告知考生,年轻人的反哺能力“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愚以为,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有如下特色:
(1)角度多元
文题可从多个角度切入。材料已点示:考生可从“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切入写作点;也可从施教者或受教者两个角度分别切入;也可从施教者和受教者互相转化的辩证角度切入。而考生思考的层面、语文的素养、识见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考场作文等级,这使得2010年的浙江作文题更具区分度,更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2)思维理性
命题《角色转化之间》隐含着一对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由传统的“父辈”对“子辈”的施教,到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对长辈的文化反哺能力,需要考生在立意方面作出理性的辩证思维,对“传统文化”和“文化反哺”都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这样方能立意准确。
(3)文题中性
命题《角色转化之间》,既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两代人之间对文化的认识差异和互相影响,也可以写成散文,抒发自己对文化反哺现象及本质的情感;更可以写成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对文化反哺中角色转换的看法。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切合这个命题,因而文题是中性的。
(4)关注现实
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继承了2009年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个材料的命意,仍旧着眼于现实文化的困境:商品大潮汹涌而来,网络文化四处泛滥,外来冲击无孔不入,在这物质享受高于一切的现实社会,在这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年代,在“科学知识”的传承、“价值观念”的分歧、“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情趣”的更新上,我们很多人不知觉地失去了许多可贵的东西,作文将人们的视角带入了当下,关注了现代社会文化,更关注了我们的精神。如果说,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比较感性和抒情,那么,2010年的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则更重理性和思辨。从这一点来说,作文难度有所提高。
(5)指向深刻
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根,而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既不能囿于传统画地为牢,也不能否定抛弃传统而另起炉灶。文题引导考生反思文化,以期让中华文化焕发生机,形成强烈的感染力,产生巨大的文化辐射力,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3、写作要点:
(1)全面理解材料,命题作文不能另起话题。如单写“反哺”或仅写物质生活上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反哺就是片面理解材料,审题不准确。
(2)可以以叙述为主,讲讲自己对家长的引导,比如看超女和快乐男声,看非诚勿扰,没有青年人引导,家长几乎不可能看此类节目并产生兴趣。 至于这个“反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各站在自己的立场阐述就好。
(3)激活大脑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认识观,引导心灵的真善美和思维的开阔和多样。扣住“文化反哺”,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一种公众认同的正确观点,则有望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佳作美文。
『捌』 2006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目
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专学,告仲尼曰:属“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玖』 09年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是什么
2009高考浙江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刘欢唱的歌词大意:要问我回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答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