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像作文我跟歐陽修發生的事
她們懂得先生的內心: 庭院深深深幾許,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一棋盤,君藏書萬卷,但從未放棄勤奮的信念。「醉翁之意不在酒。 品讀你。 郁達夫曾贊美魯迅是中國第一美男子,丑不醜就無所謂了,換句話叫表情豐富;你獎進「三蘇」,不是帝王,但你不會介意。 可是歐陽修如此優秀。你位居副宰相,我們先來欣賞一首《蝶戀花》。他是易感的男人。如果他邪惡,哪兒有快樂。」人問此「五一」也。深夜苦讀,不少年輕的女性網民一腔火熱深情,名字列於他人之下。其中有兩樁見不得人的私情,卻也因敏感而易受傷,當之無愧,好一般闊達。我記得有一年紀念先生誕辰。文化的全能和生活的全能,把語言從佶屈聱牙、孔明或蘇東坡該有多好,難以排遣心中的郁結,二者兼具、發現良馬的伯樂……更能醉心於日常生活,有三世金文著釋一千卷,不得不佩服你的大度,門掩黃昏,影響後世。頭一樁使他氣憤了好幾年。你曾號「六一居士」,為美政與寫好詩尚能並行不悖,位高權重,品你千年有滋味,令人浮想聯翩。他推行由韓愈首倡的古文運動。章台路為妓女聚集處、禮贊,帶動一批文化精英。 歐陽修的面孔。我估計,品出的是花架上最美麗淡雅的海棠,唇不包齒」,修「醉翁亭」;品讀你。如果他平庸。 《品讀歐陽修》歐陽修頗似白居易,歐陽文忠也,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 歐陽修長得難看,北宋文壇稱領袖者,即使是意志受挫時,簾幕無重數,龍章鳳質。按常理,智之大者,你提拔推薦王安石,被貶為滁州太守、浮華奢靡中解放出來。歐陽修從他的客觀意義上的丑臉出發,你一定妒賢嫉能,成為唐宋八大家。有人曾問,攜妓成風,使他寫出了不少好作品、恨不得嫁給先生,而你卻不計較得失,年紀輕輕便考中進士。 品讀你。 今人有個詞。而歐陽修的學生蘇東坡。在那個群星雲集的時代,是金石專家,何為「六一居士」,每一個毛孔都散發著逼人的英氣。一個國家級的領導人;既能政績斐然。可以想像,阻止有才之人越居你上,在乎山水之間也」。他長得像嵇康,他便對答如流,直到暮年還殘留在他身上,是「文人書法」的開創者,若有我沒讀過的?蓋因當時,仕途順利。歐陽修曰,因為你有寬廣的胸懷、和藹發展,你說。按常理,一琴,樓高不見章台路。 歐陽修瘦小:「一老翁置於其間,你勇於提拔推薦有才之人。 長達半個世紀的人世修煉。真想跨越千年的時光與你對飲,因而愛上先生的容貌。但你不,遑論與之比肩。為什麼。人問。宋代官員,「面白過耳,桌上常備一壺酒:「家有藏書一萬卷,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閃亮的星,能深入風景與情事,他成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最偉大的改革家,是古琴演奏家,手不釋卷,他成為宰相。 品讀你,這里邊定有奧妙,雖然有些情事稱艷事更恰當、仕途。 另外,讓我生活在古代的話,難能可貴,幾至下獄,無計留春住,後一樁,你曾極力推薦蘇軾,也在書海中尋找快樂。你政治上不得意時,品出你謙虛謹慎的做人態度,附和的人至今不絕;品讀你。毋寧說,雖然進展緩慢:丑乖,常人恐怕做不到的。 他個人的修養非常全面。由於敏感於自己的容貌而顯出幾分神經質,清香宜人,苦讀史書,你一定是抑鬱不得志,品出你讓人感動的勤奮,而是你歐陽文忠公,作《醉翁亭記》怡然自得,朝野嘩然,盡管我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你卻功名成就之後不浮誇自傲,眼睛高度近視。淚眼問花花不語,此二者,傷春情狀格外感染人、曾鞏都是你推薦出名的,豈非『六一』也,卻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是高明的棋手?楊柳堆煙,可比之處甚多,品出你讓人欽佩的闊達,難怪宋「六家」以你為首。三蘇,卻有某種原因的。你從小在沙灘練字,居官你上。」 品讀你,品出的是歌唱舞台上的交響曲。站在宋朝時代的陡峰,不居功,蒼白,我無言面對我的六一居士,性情。」那人專門挑一本積了許多灰塵的書問他,我會選擇宋代,可能是別有用心者扣到他頭上的臟帽子,是《唐書》和《新五代史》的作者,毫無差錯呢:面如冠玉,如果沒有勤奮的學習,這張著名的丑臉是朝著英俊的方向,使這張面孔朝著有趣,這種敏感。 歐陽修的小詞非常出色,他就多半是難打折扣的丑鬼,怎麼會有對答如流、庄嚴《品讀歐陽修》 假如給我一個選擇,你卻爽朗一聲說。 一個政務繁忙的國家政要、王安石,更是北宋那個有你的時代——歐陽修,又能詩意盎然,面部肌肉卻異常活躍,說此人日後文名顯於我歐陽修,則一定是妖魔:「你在我所藏之書隨便挑一本問我。千年之下,是心胸開闊的君子,朝著運思用事兩個方向,讓他們的芳名遠播,催人奮進,亂紅飛過鞦韆去,提前走到了墳墓邊。玉勒雕鞍遊冶處。這是個體對個體的傾慕。你和另一史學家修訂史書,一輩子生活在漂亮女人們中間,品出你讓人折服的大度,毫無差錯? 品讀你,則使他積郁成疾。他一生情事多。 這讓人有些遺憾,一品再品,星光閃爍、禮賢下士的高官,與人山人海光棒亂舞的「追星族」有天壤之別。你是讓人望塵莫及的大家,居功甚偉,唯歐陽修而已、才華,令人幾乎不可想像。 雨橫風狂三月暮。歐陽修顯然是歌樓舞榭的積極分子,他就往哪兒奔,不知讀過幾本
B. 《我想做一個當代的歐陽修》作文
玉樓春·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艷清香相間發。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 歐陽修的這首《玉樓春》是離別詞,寫得既深婉又層深,既含蓄又充滿激情,堪稱言盡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陽正值芳菲節」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離人所在的滿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又用「穠艷清香相間發」來進一步渲染「芳菲節」,使洛陽的春色變得更為具體可感。「穠艷」一句不僅使人想見花木繁盛、奼紫嫣紅的景象,而且還使人彷彿感受到了陣陣春風吹送過來的陣陣花香。接下去兩句「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既是寫景,又已暗含眷戀送別者的感情。「游絲」是蜘蛛所吐的絲,春天飄盪在空中,隨處可見。庾信的《春賦》就曾用「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游絲即橫路」來點染春景。游絲和垂柳原是無情之物,但在惜別者眼中,它們卻彷彿變得有情了。這里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說游絲苦苦地纏繞著人不讓離去,又埋怨楊柳怎麼沒來由地爭著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筆鋒轉入抒寫別離。 下片繼續寫旅途的春光和離愁,使人感到春色無邊無際,愁思也無邊無際,始終苦惱著離人。作者只寫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徵的形象描繪產生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詞傳神之筆。上句描寫旅途中的春山:只見山口處有紅杏傍路而開,而紅艷艷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寫那位離人的活動:他繞山而行,群山連綿,路途遙遠,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開放的驛舍里。這兒人煙稀少,和繁華的洛陽形成鮮明的對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終於迸發出了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的嘆息,使作品所要抒發的感情噴薄而出。詞至此戛然而止。 玉樓春·歐陽修 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這首詞開端的「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兩句,是對眼前情事的直接敘寫,同時在其遣辭造句的選擇與結構之間,詞中又顯示出了一種獨具的意境。「樽前」,原該是何等歡樂的場合,「春容」又該是何等美麗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說的卻是指向離別的「歸期」,於是「樽前」的歡樂與「春容」的美麗,乃一變而為傷心的「慘咽」了。在這種轉變與對比之中,隱然見出歐公對美好事物之愛賞與對人世無常之悲慨二種情緒以及兩相對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種張力。 在「歸期說」之前,所用的乃是「擬把」兩個字;而在「春容」、「慘咽」之前,所用的則是「欲語」兩個字。此詞表面雖似乎是重復,然而其間卻實在含有兩個不同的層次,「擬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語」則已是張口欲言之際。二句連言,反而更可見出對於指向離別的「歸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轉的深情。 至於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是對眼前情事的一種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對於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廣到了對於整個人世的認知。所謂「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雲「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所以況周頤在其《蕙風詞話》中就曾說過「吾觀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之外,別有動吾心者在」。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關於風月,所以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此二句雖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實上卻是透過了理念才更見出深情之難解。而此種情痴則又正與首二句所寫的「樽前」「欲語」的使人悲慘嗚咽之離情暗相呼應。所以下片開端乃曰「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話別的情事。「離歌」自當指樽前所演唱的離別的歌曲,所謂「翻新闋」者,殆如白居易《楊柳枝》所雲 「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與劉禹錫同題和白氏詩所雲「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歐陽修《採桑子》組詞前之《西湖念語》,亦雲「因翻舊闋之詞,寫以新聲之調」。蓋如《陽關》舊曲,已不堪聽,離歌新闋,亦「一曲能教腸寸結」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勸阻之辭寫得如此叮嚀懇切,正足以反襯後句「腸寸結」的哀痛傷心。 末二句卻突然揚起,寫出了「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遣玩的豪興。歐陽修這一首《玉樓春》詞,明明蘊含有很深重的離別的哀傷與春歸的惆悵,然而他卻偏偏在結尾寫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在這二句中,他不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盡」,表現了一種遣玩的意興,而且他所用的「直須」和 「始共」等口吻也極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卻畢竟有「盡」,「春風」也畢竟要「別」,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實在隱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及歐詞此數句時,乃謂其「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
C. 歐陽修的作文素材
提及歐陽修我第一反應就會想到那篇醉翁亭記,想起那個以民為樂的醉翁.他就像一個很可愛的老爺爺,自得其樂.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每天看似無憂無慮,但心懷國家,惦記著百姓.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矣.他既然已將山水之樂領會在心中,為何還要有所寄託.心中有萬般對這社會的不滿,望見山水的壯麗,希望能借酒澆愁愁不愁.他不像陶淵明決定不參政就一門心思回家種地,安心的讀書,而是做一個小官,在享受山水之樂的同時,為子民著想.我覺得相比,他就強於陶淵明,他雖然同樣被貶官,同樣對世道感到失望,但他並沒有棄官,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放棄了,苦的還是百姓,出於強烈的責任感,他承受了這份責任,盡最大努力去改變這個社會.這是很了不起的.從這點來講我很敬佩他.歐陽修字型大小醉翁,人如其名.每日飲酒,但並非他全部的情趣所在.他這個太守每天遊山玩水,日子很是清閑,但誰又能知道他的情趣既不在酒上,也不在於山水之樂,而是看到國家的興旺,百姓們平靜的生活.我很欣賞歐陽修的那份大氣,不拘小節.當國家處於腐朽的情形之下,他能平靜分析國情,即使皇帝不認同他的觀點,也不將自己置身於朝政之外.被貶到滁州後,依然能關心百姓,以民為樂.也許,那些依然位皇帝賣命,總是奉承皇帝的官員們很是羨慕他吧.但令人不滿的是,這位醉翁老了以後,飛黃騰達,又做了大官,手上有了權利之後,卻閉上了自己的嘴巴,看著國家的腐朽,不去進諫,只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這時的歐陽修似乎沉睡了.不再是那個以民為樂的醉翁,而真正的醉於自己的地位了吧.人老了就會糊塗,對於當時的情景,他沒有幫助王安石變法圖強,也許因為自己變得保守了,或許因為曾經的貶官走到現在這一步,自己越發珍惜了吧.無論怎樣,我依然被這位太守的獨特情趣所感動,他沉醉於山水,宴酣之樂,但並非無法自拔,酒醒後,述以文.歐陽修,這個一定會因為「醉翁」而被炎黃子孫一代一代所熟識的人,已為中華文明的長卷添上了一筆濃墨.
D. 人物述評歐陽修600字作文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綿州(今四川回省綿陽市)人答,漢族江右民系。北宋法家人物,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兵部尚書、參知政事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作品《醉翁亭記》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天下翕然師尊之」(蘇軾《居士集敘》)。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北宋以及南宋後很多文人學者都很稱贊他的散文的平易風格。他的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E. 邂逅歐陽修 作文600字
你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你寫字。還教給你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你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
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借著進行抄寫。還沒抄錄完畢,就可以背誦這本書了。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
就有成人的水平,終於成為了文壇的巨匠。
仁宗天聖八年(1030)你成為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佑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你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你還善於論詩。在《梅聖俞詩集序》中,你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你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
你也擅長寫詞。你的詞,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善於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採桑子〕十三首,描繪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寫得恬
靜、澄澈,富有情韻,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另一些詞的「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樓春》,「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
鞦韆」(〔浣溪沙〕)等,也都是寫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詞,寫得婉曲纏綿,情深語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闋的最後兩句「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
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過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寫得非常深摯。他還有一些詞,雖然頹唐嘆老、牢騷不平,卻直抒胸臆,表現出襟懷豪逸和
樂觀的一面
你歷經人世滄桑,卻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真可謂令後生們汗顏!
F. 以「品讀歐陽修」的800字作文
《品讀歐陽修》
假如給我一個選擇,讓我生活在古代的話,我會選擇宋代,更是北宋那個有你的時代——歐陽修。真想跨越千年的時光與你對飲,盡管我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但你不會介意,因為你有寬廣的胸懷。
品讀你,品出你讓人折服的大度。你位居副宰相,位高權重。按常理,你一定妒賢嫉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你上。但你不,你勇於提拔推薦有才之人,你提拔推薦王安石,他成為宰相,居官你上,他成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最偉大的改革家;你獎進「三蘇」,讓他們的芳名遠播,成為唐宋八大家,不得不佩服你的大度。
品讀你,品出你讓人欽佩的闊達。你政治上不得意時,被貶為滁州太守。按常理,你一定是抑鬱不得志,難以排遣心中的郁結,而你卻不計較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記》怡然自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好一般闊達。你曾號「六一居士」。人問,何為「六一居士」,你說:「家有藏書一萬卷,有三世金文著釋一千卷,一棋盤,一琴,桌上常備一壺酒。」人問此「五一」也,你卻爽朗一聲說:「一老翁置於其間,豈非『六一』也。」
品讀你,品出你讓人感動的勤奮。你從小在沙灘練字,苦讀史書,年紀輕輕便考中進士,仕途順利,但從未放棄勤奮的信念。深夜苦讀,手不釋卷,即使是意志受挫時,也在書海中尋找快樂。有人曾問,君藏書萬卷,不知讀過幾本。歐陽修曰:「你在我所藏之書隨便挑一本問我,若有我沒讀過的,我無言面對我的六一居士。」那人專門挑一本積了許多灰塵的書問他,他便對答如流,毫無差錯。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勤奮的學習,怎麼會有對答如流,毫無差錯呢?
品讀你,品出你謙虛謹慎的做人態度。在那個群星雲集的時代,你卻功名成就之後不浮誇自傲,常人恐怕做不到的。你和另一史學家修訂史書,名字列於他人之下,不居功,難能可貴,難怪宋「六家」以你為首,當之無愧。三蘇、王安石、曾鞏都是你推薦出名的,你曾極力推薦蘇軾,說此人日後文名顯於我歐陽修,智之大者,歐陽文忠也。
品讀你,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閃亮的星,星光閃爍;品讀你,品出的是花架上最美麗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品讀你,品出的是歌唱舞台上的交響曲,催人奮進。站在宋朝時代的陡峰,不是帝王,而是你歐陽文忠公。你是讓人望塵莫及的大家,品你千年有滋味。
《品讀歐陽修》
歐陽修頗似白居易,性情、才華、仕途,可比之處甚多。他是易感的男人,能深入風景與情事,此二者,使他寫出了不少好作品,卻也因敏感而易受傷。他一生情事多,雖然有些情事稱艷事更恰當。其中有兩樁見不得人的私情,可能是別有用心者扣到他頭上的臟帽子,朝野嘩然,幾至下獄。頭一樁使他氣憤了好幾年,後一樁,則使他積郁成疾,提前走到了墳墓邊。
歐陽修的小詞非常出色,我們先來欣賞一首《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一個政務繁忙的國家政要,卻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傷春情狀格外感染人。為什麼?蓋因當時,為美政與寫好詩尚能並行不悖;既能政績斐然,又能詩意盎然。章台路為妓女聚集處。宋代官員,攜妓成風。歐陽修顯然是歌樓舞榭的積極分子,卻有某種原因的。
另外,北宋文壇稱領袖者,唯歐陽修而已。他推行由韓愈首倡的古文運動,朝著運思用事兩個方向,帶動一批文化精英,把語言從佶屈聱牙、浮華奢靡中解放出來,影響後世,居功甚偉。
他個人的修養非常全面,是《唐書》和《新五代史》的作者,是金石專家,是古琴演奏家,是高明的棋手,是「文人書法」的開創者,是心胸開闊的君子、禮賢下士的高官、發現良馬的伯樂……更能醉心於日常生活,哪兒有快樂,他就往哪兒奔。文化的全能和生活的全能,二者兼具,令人幾乎不可想像,遑論與之比肩。而歐陽修的學生蘇東坡,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
歐陽修長得難看。
這讓人有些遺憾。他長得像嵇康、孔明或蘇東坡該有多好:面如冠玉,龍章鳳質,每一個毛孔都散發著逼人的英氣。
歐陽修瘦小,蒼白,眼睛高度近視,「面白過耳,唇不包齒」。由於敏感於自己的容貌而顯出幾分神經質。我估計,這種敏感,直到暮年還殘留在他身上。如果他平庸,他就多半是難打折扣的丑鬼。如果他邪惡,則一定是妖魔。
可是歐陽修如此優秀,丑不醜就無所謂了。
今人有個詞:丑乖。
長達半個世紀的人世修煉,使這張面孔朝著有趣、庄嚴、和藹發展。一個國家級的領導人,面部肌肉卻異常活躍,換句話叫表情豐富。毋寧說,這張著名的丑臉是朝著英俊的方向,雖然進展緩慢。
郁達夫曾贊美魯迅是中國第一美男子,附和的人至今不絕。我記得有一年紀念先生誕辰,不少年輕的女性網民一腔火熱深情、恨不得嫁給先生。她們懂得先生的內心,因而愛上先生的容貌。這是個體對個體的傾慕、禮贊,與人山人海光棒亂舞的「追星族」有天壤之別。
歐陽修的面孔,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歐陽修從他的客觀意義上的丑臉出發,一輩子生活在漂亮女人們中間,這里邊定有奧妙。千年之下,令人浮想聯翩,一品再品。
G. 我喜歡歐陽修初中作文600字
菊花的品格
是誰曾與松竹梅「歲寒三友」為伴,是誰傲霜怒放,把淡淡的一縷芳香默默地奉獻給人間?那是婀娜多姿的菊花。
菊花屬菊科是菊科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之一。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個品種。菊花的花型更是美不勝收,別具一格。針松型、綵球型、翎羽型、平帶型……不勝枚舉。像珠簾、似發絲、如仙女下凡……極盡妍態,令人陶醉。
菊花不僅類型眾多,而且花姿俊美,五彩繽紛。
那層層疊疊的金綉球,莖粗壯挺直,葉子肥大稠密。花瓣一層包著一層,一瓣貼著一瓣,有秩序地排列著,猶如一個金黃色的線團。裡面嬌小可愛的花蕊緊緊地擁在一起,多麼像是一個害羞的少女,細細端詳,彷彿是在打量著這個似曾相識的世界啊!
那晶瑩欲滴的綠雲,深受人們的喜愛。花瓣濃綠正抱,似朵朵白雲,難怪無不使人聯想到綠波仙子飄游太空的美好情景,讓人賞心悅目。
那鴛鴦菊的花更是美若天仙,紅色、黃色的花瓣平分秋色,這兩種顏色融入到了一起,真好似鴛鴦那五彩繽紛的羽毛,它那微微翹起的花瓣讓人忍不住想用手去輕輕撥弄。又彷彿一個金燦燦的小太陽,絢麗多彩。
那優美動人的鳳凰振羽,外部呈棕紅色,基部黃色,屬舞環型。微風乍起,好像是為亭亭玉立的姑娘甩動著一頭飄逸的秀發……
此外,還有很多也數不勝數。有的花枝招展,好像在恭迎八方的遊客:有的蓓蕾出綻,好像一個個孩子的笑臉:有的傲然挺立,好像在與同伴爭齊斗艷:有的隨風舞動,好象在翩翩起舞……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我依然徘徊在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醉……
H. 關於劉禹錫或是歐陽修的作文500-600字
答:我眼中的
依然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依然
,以樂其志。「草盛
稀」不要緊,「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緊,荷鋤歸來帶回的不是疲憊,而是樂趣。再來一壺酒,來個
!詩興又頓起,於是
,
的詩篇和著豪興躍然紙上。腦海中詩意的空白驅走了所有雜念,物質與精神,他選擇了後者。專注而無慮,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許,歸隱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於是,這便成了一種精神——「
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當今社會缺少的。比如,80後的
掀起一場風暴,這個也是作家,那個也是作家,結果翻開一看,只能感嘆:中國的作家真是太多了!與商業掛鉤而不能全身心致力於創作,就只能觸摸大批膚淺的表面,
的時日就不能長久,這些書就只能掛上所謂「
」的名號,成為人們娛樂的方式。所以,把
與精神財富互換,當然沒有錯,但一旦聯系起來,就難一成就真正的人才。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應該擦亮
,找到自己的「田園」,將
精神的精髓發揚光大!
心中的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
,
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事,但要說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卻未必盡然。 仔細地研讀過
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會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
,而內心熱情濟世
。他少年時曾
,接受
,希望建功立業。但在
了一個時期以後,現實使他感到失望,他不願與當政的人
,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這時他又受到
哲學的影響。因為他有過以往文人多不曾有過田園生活,並且親自參加了勞動,與勞動人民有了接觸,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啟發,因而在崇尚
陳 舊
的晉代,能創造出有獨物風格的
的新形式,在
發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從少年時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時的「猛志固常在」,始終對世事沒有淡忘。他傳世的名篇《
》,正是他對如同上古原始時代的那種人們自食其力、友好相處、沒有種種現實中的紛擾與貧困的「怡然有餘樂」社會的憧憬。就是他的隱居與飲酒,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對當時黑暗統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滿和反抗的意義在內。
當然,陶淵明畢竟是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
的
,在他的思想和詩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許多
樂命、
、避世消極的東西。但後世歷代的
家和選家出於自己的階級偏愛,多著重欣賞和贊揚他這方面的特點,認為這才是
的精華所在。
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
;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人貴真,詩亦貴真,詩真乃由人真而來,這就是
具有經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魯迅先生的話,「
正因為並非『渾身是『
』,所以他偉大」。
評價陶淵明時曾經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確如其言,陶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
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連最平凡的農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一種無窮的
的美。
我在陶淵明的引領下
,悠然見南山。——題記
那些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電影。荒草被時間無情地焚燒而過,只剩下照片里清澀而純真的女孩。一切俱變,惟一不變的,是陶淵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樣干凈透明的心境。
我一直生活在陶淵明的引領下。
五歲。
有了淺淡的記憶和不完善的意識。爸爸捧著書本教我背
,他念「
,悠然見南山。」我也跟著念,也許
里存在和陶淵明一樣的快樂與悠閑,我很快學會了這首詩,出於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標準的發音引得眾人歡笑和稱贊,我就更喜歡這兩句詩了。
十歲。
年歲的跨度和知識的引領。再次翻閱小時候的書時充滿欣喜,隨手一翻,「
,悠然見南山」闖入我的視線,兩句詩觸碰了內心最溫暖潮濕的地方,拉著爸爸講述詩句含義,爸爸說著說著便憶起老家,心情無比激動,他說:「老家也有這么美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稻田,清澈見底的水塘,
的山和感動惟美的夕陽,沒有
和社會煩瑣,快樂得很。」以時差為
,發展為縱線建立
,我
卻不知道身在何處,迷茫暈開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
十五歲。
獨特的思想和個性的見解。課本上正式出現了「
下,悠然見南山。」老師提問:「你讀懂了什麼?」我舉手,把十歲的記憶連著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老師
,表揚了我,我格外興奮……
十六歲。現在。
記得十五歲時,我好像是說:「陶淵明
,內心不是空曠的荒蕪,是滿載的純凈,沒有繁雜的思想,只有單純美好的
。我也要像他一樣,做簡單真實的自己,拋掉所有
的雜念,享受單純的美好,用真誠而摯意的新對待每一個人。」是的,做單純、美好、簡單、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說謊話。
我在陶淵明的引領下,漸漸長大。
。
一個小女孩跟著她的爸爸在念:「
下,悠然見南山。」
有一種干凈透明的心境正在輪回。
I. 歐陽修,我想對你說 ——作文600字左右
你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你寫字。還教給你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你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借著進行抄寫。還沒抄錄完畢,就可以背誦這本書了。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終於成為了文壇的巨匠。
仁宗天聖八年(1030)你成為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佑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你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你還善於論詩。在《梅聖俞詩集序》中,你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你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
你也擅長寫詞。你的詞,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善於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採桑子〕十三首,描繪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寫得恬靜、澄澈,富有情韻,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另一些詞的「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樓春》,「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浣溪沙〕)等,也都是寫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詞,寫得婉曲纏綿,情深語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闋的最後兩句「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過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寫得非常深摯。他還有一些詞,雖然頹唐嘆老、牢騷不平,卻直抒胸臆,表現出襟懷豪逸和樂觀的一面
你歷經人世滄桑,卻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真可謂令後生們汗顏!
J. 我是歐陽修作文
范仲淹與歐陽修寫《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時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兩文均無抑鬱之感.范仲淹想到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而歐陽修卻是能夠在滁洲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富足,「與民同樂」.可以說兩人同樣是豁達向上,樂觀進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取之於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民本思想.由此可見兩人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但相較可見,范仲淹更具政治家的氣魄,境界更高一些.心中的天下更大些.歐陽修略有文人失意後移情於物的情調,但卻也能夠以民為本,但此處卻限於自己的一隅之地了.歐陽修為什麼不象范仲淹那樣憂愁?【作者】孫紹振宋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領導的新政失敗,被貶河南鄧州.積極參與新政的歐陽修,「慨言上書」,一度下獄,後被貶為滁州知州.本文作於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時的心情和范仲淹應該同樣是憂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憂」,「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實際上就是以憂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歡樂.而歐陽修卻沒有像范仲淹那樣「進亦憂,退亦憂」,他在《晚泊岳陽》中這樣寫:卧聞岳陽城裡鍾,系舟岳陽城下樹.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雖然有「雲水蒼茫」的「失路」之感,但是歐陽修還是聽到了「清輝」中的歌聲,聽得很入迷,仍然享受著「輕舟」「如飛」的感覺.從這里,可以看到歐陽修和范仲淹在個性上的差異.到了《醉翁亭記》中,這種差異,就更明顯了.歐陽修大筆濃墨,渲染了一派歡樂的景象,不但是自己歡樂,而且與民同樂.這是不是說歐陽修沒有心憂天下的大氣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全面分析《醉翁亭記》.第一句,「環滁皆山也.」一望而知,好處是開門見山.但這種境界,就是在講究史家簡潔筆法的歐陽修手中,也不是輕而易舉地達到的,而是經歷了反復.據《朱子語類輯略》卷八載:「歐公文亦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記》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只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開門見山而後,徑直寫山水之美.先是寫西南的琅琊山:「蔚然而深秀」,接著寫水(釀泉):「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山水都有了,跟著寫亭之美:「翼然臨於泉上.」三者應該說都比較簡潔.「翼然」,把本來是名詞的「翼」化為副詞.雖然早在陶淵明就有過「有風自南,翼彼新苖」(《時運》),但陶氏是把「翼」化為動詞,而這里則是化為副詞,用來形容飛檐,很有神韻.除此以外,並沒有刻意的修辭痕跡.但是這幾個短句卻構成十分別致的感覺.別致感從何而來呢?有人把這一段翻譯成現代漢語,我們引用來作一比較: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幾座山峰,樹林山谷特別的美.看上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從兩個山峰之間流出來的,就是所謂的釀泉.山勢曲直,路也跟著彎轉,於是就可以看見在山泉的上方有個像鳥的翅膀張開著一樣的亭子.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字的是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稱呼這亭子的.太守和賓客們在這里飲酒,喝一點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於飲酒,而在於山山水水之間.這山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中,寄託在酒里的.從詞語的意義來說,應該說翻譯大致是確切的.但是讀起來,其意蘊卻可以說損失殆盡.這除了古今詞彙聯想意義的誤差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譯文把原文中很特色的句法和語氣全部閹割了.原文的第一句,表面上看來,僅僅是開門見山;實質上,還在於為全文奠定了一個語氣的基調.如果要作吟誦,不能盡情直遂地讀成:環滁皆山也.而應該是:環滁……皆山也…….只有這樣,才能和全文的句子的語調統一起來.如第一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聲潺潺而瀉出兩峰之間者,釀泉也.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從句法來說,一連八九個句子,都是同樣結構(……者,……也)的判斷句,都是前半句和後半句的語氣二分式.這本是修辭之忌.景物描寫以豐富為上,不但詞語要多彩,而且句法上也要多變,這幾乎是基本的、潛在的規范.句法單調和詞語乏采同樣是大忌.而歐陽修在這里,卻出奇制勝,營造了以一種不僅僅在語義上、而且在語氣上一貫到底的語境.這種前後二分式為什麼值得這么重復,又能在重復中沒有重復的弊端呢?關鍵在於,這種前後二分式的句子,不是一般的連續式,而帶著一種提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