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河南洛陽白馬寺游記作文600初中

河南洛陽白馬寺游記作文600初中

發布時間:2020-12-30 04:10:07

㈠ 洛陽白馬寺作文

若談起洛陽,白馬寺也是著名景點之一。這白馬寺究竟好在哪裡?請隨我這個小「導游」一同游覽。
一進入售票處,便是有名的放生池。在這里,人們可以放生一條魚。往池中一看,不少金魚游來游去,生機勃勃、神情各異。你看那條魚,擺動著尾巴,游來游去,不時濺出幾滴水花。它還把臉對著遊客們,彷彿在說:「嗨,大家好啊。」說完了,好像有些害羞,便吐出一個氣泡,又鑽到了碧綠的荷葉中,真是引人發笑。暖風拂面,陣陣花香也隨之飄來,讓人陶醉在其中。不少遊人紛紛駐足觀賞起這些可愛的魚兒們。
再往前走,就是山門了。這里有兩匹宋代時候的馬匹,它們可是大有來歷。白馬寺是天竺式的建築物,用來紀念白馬馱經的功勞。這兩匹高大的石馬,粗壯的身材,眼睛在太陽的照射下放出兩道光芒,顯得炯炯有神。從遠處看,真是有百步的威風,且透漏著慈祥。近了看,這匹馬身上有著韁繩,眼睛堅定地盯著前方,雖然經歷了多年的風雨,卻仍然露著那股不屈的精神,彷彿在思念著當時那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的日月,仍想奔跑一樣。你看了這兩座石雕,一定會稱贊洛陽白馬寺名不虛傳。
前方就是傳說中的天王殿。天王殿還真是名副其實,裡面有四大天王守護著。你看這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一副慈善面,腦袋上還有一朵栩栩如生的蓮花,看起來真是慈眉善目。可是,在那慈善眉中,卻有著無比的銳氣,芸芸眾生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在他面前,眾人都恭恭敬敬的,敬畏這位神靈,祈求神靈保佑。只見它嘴角微動,彷彿還在說些什麼。我盯著它看,心說:「傳說中的持國天王就在我們洛陽,我還真是自豪啊。」
白馬寺里還有一個特殊的池子,那池子在清涼台。據說投進去硬幣可以實現人的心願,我馬上問媽媽要了一塊錢硬幣,要知道,我可是八月的石榴——滿腦袋點子,可不會傻乎乎地扔出去。我首先瞄準了水底的一朵花,經過多次比對,這才扔了過去。「嗖」的一聲,硬幣在空中飛速射了過去,如同哈雷彗星撞地球一般,沖進了水池裡。這時的硬幣,表現如同一顆水雷,徐徐落下,真的落到了荷花(石雕)花心裡,我真是開心極了,看來咱的技術就是好啊,估計運氣也會很好。
哪想到正在我洋洋得意之時,這枚硬幣不知怎的,竟然又落到了水池底下,莫非是我心不誠?真是奇怪,我看了一眼池子,心裡想:「如果我會潛水就好了,趁沒人的時候,就下去撈幾枚。」突然,我腦袋一疼,心裡一緊:「神靈顯靈了!」抬頭一看,哪裡是什麼神靈,原來是老媽跟我開玩笑,真是半夜裡做惡夢——虛驚一場。
寺內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比如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等。而且,寺中還有不少石榴樹,那些石榴據說都是八月的蓮藕——又鮮又嫩。不是有這樣一句話么:白馬甜榴,一實值牛,可惜我沒這口福啊。大家如果在石榴成熟的季節來,可要多買一些,它可代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呢。
這就是我們洛陽的白馬寺,我為洛陽有這樣的風景勝地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㈡ 中秋節作文去白馬寺遊玩五百字

若談起洛陽,白馬寺也是著名景點之一。這白馬寺究竟好在哪裡?請隨我這個小「導游」一同游覽。
一進入售票處,便是有名的放生池。在這里,人們可以放生一條魚。往池中一看,不少金魚游來游去,生機勃勃、神情各異。你看那條魚,擺動著尾巴,游來游去,不時濺出幾滴水花。它還把臉對著遊客們,彷彿在說:「嗨,大家好啊。」說完了,好像有些害羞,便吐出一個氣泡,又鑽到了碧綠的荷葉中,真是引人發笑。暖風拂面,陣陣花香也隨之飄來,讓人陶醉在其中。不少遊人紛紛駐足觀賞起這些可愛的魚兒們。
再往前走,就是山門了。這里有兩匹宋代時候的馬匹,它們可是大有來歷。白馬寺是天竺式的建築物,用來紀念白馬馱經的功勞。這兩匹高大的石馬,粗壯的身材,眼睛在太陽的照射下放出兩道光芒,顯得炯炯有神。從遠處看,真是有百步的威風,且透漏著慈祥。近了看,這匹馬身上有著韁繩,眼睛堅定地盯著前方,雖然經歷了多年的風雨,卻仍然露著那股不屈的精神,彷彿在思念著當時那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的日月,仍想奔跑一樣。你看了這兩座石雕,一定會稱贊洛陽白馬寺名不虛傳。
前方就是傳說中的天王殿。天王殿還真是名副其實,裡面有四大天王守護著。你看這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一副慈善面,腦袋上還有一朵栩栩如生的蓮花,看起來真是慈眉善目。可是,在那慈善眉中,卻有著無比的銳氣,芸芸眾生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在他面前,眾人都恭恭敬敬的,敬畏這位神靈,祈求神靈保佑。只見它嘴角微動,彷彿還在說些什麼。我盯著它看,心說:「傳說中的持國天王就在我們洛陽,我還真是自豪啊。」
白馬寺里還有一個特殊的池子,那池子在清涼台。據說投進去硬幣可以實現人的心願,我馬上問媽媽要了一塊錢硬幣,要知道,我可是八月的石榴——滿腦袋點子,可不會傻乎乎地扔出去。我首先瞄準了水底的一朵花,經過多次比對,這才扔了過去。「嗖」的一聲,硬幣在空中飛速射了過去,如同哈雷彗星撞地球一般,沖進了水池裡。這時的硬幣,表現如同一顆水雷,徐徐落下,真的落到了荷花(石雕)花心裡,我真是開心極了,看來咱的技術就是好啊,估計運氣也會很好。
哪想到正在我洋洋得意之時,這枚硬幣不知怎的,竟然又落到了水池底下,莫非是我心不誠?真是奇怪,我看了一眼池子,心裡想:「如果我會潛水就好了,趁沒人的時候,就下去撈幾枚。」突然,我腦袋一疼,心裡一緊:「神靈顯靈了!」抬頭一看,哪裡是什麼神靈,原來是老媽跟我開玩笑,真是半夜裡做惡夢——虛驚一場。
寺內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比如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等。而且,寺中還有不少石榴樹,那些石榴據說都是八月的蓮藕——又鮮又嫩。不是有這樣一句話么:白馬甜榴,一實值牛,可惜我沒這口福啊。大家如果在石榴成熟的季節來,可要多買一些,它可代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呢。

㈢ 青海省平安縣的白馬寺的作文

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版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權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馬寺」。
在河南洛陽市東郊一片鬱郁蔥蔥的長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這座2000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間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閣和高峭的寶塔,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人。
白馬寺山門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營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相傳漢明帝劉庄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得知夢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上了在該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等於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並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於永平十年(67)來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

㈣ 游覽山西晉城白馬寺 作文350字

「五一」節來了,我素有登山的愛好,於是便與兩三夥伴徒步去游覽市郊的白馬寺山。

「白馬寺山」是一個很別扭的名字。按理說,山和寺本應該各自有其名的,但因為山是人類有史以來就有的,而寺廟是人們後來才修建的,所以人們通常習慣以山的名字來代稱山上的寺廟。如遠近頗有點名氣的珏山,山頂上的廟宇叫做真武廟,但人們為了方便,習慣上也稱這座廟為珏山廟,卻從不把珏山稱作真武廟山。而白馬寺山就是因為山上有一座白馬寺,而被叫做白馬寺山的。你說這名字,山不山,寺不寺,不是有點別扭嗎?

這座山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別扭的名字呢?難道他本來沒有名字嗎?不然,這座山原來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馬山。明代萬曆年間編修的《澤州志》記載:「司馬山,城北十里。」清代雍正年間編修的《澤州府志》記載:「司馬山,縣北十里。魏司馬懿封長平侯,嘗登此山。」又引《風土記》「司馬山在晉城」、《初學記》「晉代祠此,因以為名」。這里告訴了我們兩個事實:第一,三國魏的司馬懿被封為長平侯,曾登過這座山;第二,司馬氏建立晉朝,做了皇帝,人們於是為皇帝的祖宗司馬懿在這座山上建了祠廟,當時這座山就被叫做司馬山了。

說到這里,有人會問:既然司馬山的名字在晉代就有了,又見於《風土記》、《初學記》這些古代著名的文獻典籍,明萬曆《澤州志》和清雍正《澤州府志》又有明確記載,為什麼現在這座山不叫做司馬山,而別出心裁地用了「白馬寺山」這樣一個別扭的名字呢?我想,這個問題有點太深奧了,恐怕只有老天知道吧!為什麼要叫「白馬寺山」,完全可以不問,但寫文章是比較嚴謹的事,卻不能草率,因此我在這里要聲明一點,既然這座山本來的名字叫做司馬山,又有其歷史文化的淵源,在以下的敘述中我就不再使用「白馬寺山」這個別扭的名字,而直接寫作司馬山了。

這天,天氣好晴朗,蔚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兒雲彩。當我們來到司馬山麓,仰望山顛,卻見山與天相接之處掛著一片白雲,起初並沒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裡是什麼白雲呀,是一件碩大的巨型白色雕塑。很快,我們從雕塑的大致輪廓和「白馬寺山」的名字判斷出這是一匹騰飛的白馬。馬首高昂,後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飛撲下來一般。這時,一個同伴大聲說:「這哪兒是馬,你看馬頭,分明就是鳥嘴嘛!」我仔細一看,可不,馬脖子很粗壯,馬頭卻又細又尖,很像是一個長著細長嘴巴的鳥頭。唉!不知是哪位蹩腳的雕塑家弄出這么一幅馬身鳥首的糟糕作品,讓人越看越覺得別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

不想再看固然可以,但卻不能不談,因為這座雕塑標志著所謂「白馬寺山」的文化呀!在晉城,曾經盛傳著「南有孔子回車,北有白馬拖韁」這樣兩句話,「孔子回車」不必說了,晉城人幾乎家喻戶曉,「白馬拖韁」卻令人費解。於是一些有心人便圍繞著「白馬拖韁」這個詞望文生義,附會出許多關於「白馬王子」的民間傳說故事來,說得煞有介事,繪聲繪色。然而,這些所謂「民間傳說故事」一看就知道並非來自民間,而是現代文人的即興創作。因為「白馬王子」一詞是舶來品,不是國產,難以混入我國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難以對「白馬拖韁」作出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理念的合理解釋。那麼「白馬」究竟為何在此「拖韁」,其中有什麼含意呢?我們只能求助於歷史文獻了。

明代成化年間編修的《山西通志》說:「白馬寺在澤州城東北十里司馬山上,因白馬馱經過此,故以名寺。」這兒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原來根本就不是什麼「白馬拖韁」,而是「白馬馱經」。「馱經」一詞,經過口耳相傳,逐漸訛為「拖韁」,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卻不知道因此誤了多少人。說真的,「拖韁」拖得習慣了,一下子要改為「馱經」,還真是轉不過彎來。話又說回來了,轉得過彎來也好,轉不過彎來也罷,歷史的本來面目是這樣,不由你不轉。等你轉過彎來,再來看這一座被稱作白馬的雕塑,它正高昂著那古怪的鳥頭在拖韁呢,根本沒有一點「馱經」的意味,你說可笑不!

近午時分,我們終於來到了白馬寺。歷史上的白馬寺應該只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明萬曆《澤州志》只記了「城北司馬山,國朝建」幾個字,清雍正《澤州府志》也只寫了「在城北十里司馬山,明建」的字樣。晉城的青蓮寺、碧落寺在古代都很有名,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名人題詠和碑記,而白馬寺卻除了方誌中這些極其簡短的記述之外,再難找到任何有關的文獻了。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華日軍用大炮對准了這座小寺,歷來在寺內養尊處優的釋迦摩尼、觀音大士、地藏菩薩及其十八羅漢諸佛,眼睜睜地看著這座小寺和自己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憐的焦土,那被芸芸眾生稱作「無邊」的佛法卻怎麼也施展不出來。可恨的是,在東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連一塊殘碑斷碣都沒能夠留存下來,這里從此便斷絕了香煙。

晉城建市之後,百廢俱興,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新氣象。平地起樓台,白馬寺要在焦土上重新修建了。曾記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葉,白馬寺的住持僧請原以仁老先生撰寫碑文。原老先生到已建成了部分殿宇的白馬寺觀看,回來之後贊嘆道:「真正有氣度啊,現在新修的白馬寺,不知要比原來的白馬寺大多少呢!」十來年過去了,白馬寺還在不停地修建著,主體建築已經全部建成,天王殿、大雄寶殿、玉佛殿、藏經樓,不僅巍峨壯觀,而且香煙旺盛。玉佛殿裡面供奉著五尊金妝的漢白玉佛像,據說是十多年前從緬甸進口的,不用說,在當時自然是天價。現代科技也在這里派上了用場,許多佛殿里的佛像背後都安裝了電氣設備,能夠不停地放射出耀眼光芒來,使這些無知無能的佛像平添了幾分庄嚴和神秘。寺院里播放著的「南無阿彌陀佛」的錄音隨處可以聽到,非常優美,不知是娛樂圈裡哪位明星的傑作,還是美聲唱法呢!

我們一向不喜歡禮佛,面對佛祖的寶像金身也只是垂手而過,和成群結對頂禮膜拜的善男信女比起來,顯得很不融洽。不過我知道佛祖有大度量,能容天下難容之事,你想吧,面對日寇的炮火轟擊,佛祖都能夠容忍,難道會容不下我們這一點點傲慢嗎?看到大雄寶殿的周圍的石柱上刻滿了篆書楹聯,我便想上前仔細觀賞,不料「民族團結」、「世界和平」等現代文明的辭藻撞入眼簾,原本一點可憐的好奇,也頓時煙消雲散了。興味索然,我們便在天王殿門前的台階上坐下來小憩。

這時,一位站在台階上的老僧便過來和我們攀談。老僧面目清癯,衣帽整齊,顯得很精神,而且十分健談,自言是從錢塘輾轉而來,在此臨時掛單。當談到白馬寺工程浩大耗資甚巨時,老僧微笑著說:「這很容易,官方行為,一句話的事,就是一句話的事。」老僧特地將「一句話的事」作了重復,來強調不論多麼艱難的事,只要是官方行為,那就是說一句話那麼容易。*.<L:)\n7Sd=
告別了佛祖,離開了白馬寺,一路下坡,步履輕快,雖然不是一句話的事,卻比上山容易多了。這時,我突然想起有人說過,「晉城市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晉城建市二十多年來,還沒有一座市級的圖書館;有人還為此而大聲呼籲,請求當政者重視文化建設,請求要盡快修建一個市級圖書館。想到這兒,我不禁納悶了,這些人難道沒有來過白馬寺嗎?這白馬寺難道不是晉城市的文化嗎?白馬寺裡面的那座高大雄偉的藏經樓,不就是一座很好的圖書館嗎?

㈤ 游白馬寺的作文100字

開學抄了!開學了!但是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假期一天莫過於白馬寺一遊了。

走在白馬寺外面長長的路上,池塘里的荷花的顏色是那麼的明亮,還有金魚,看,一些金魚都跳了出來。水淹到了石階,魚都跳出跑到石階上了,我真想抓一條放到袋子里。

走進白馬寺,一股濃濃的燒香的味道朝我撲鼻而來。一進門就是「天王殿」。爸爸非得讓我跪在那兒朝那些「天王」們磕個頭,但是我太害羞了,不敢跪。我就避著爸爸媽媽,在他們吃毛栗子的時候,我就自己跑到那兒,朝「天王們」鄭重的許下願,又行了禮數,出來後,媽媽說她看見我給那兒跪著了,我不想承認也不敢承認,就老說媽媽看錯人了。

咦!這兒怎麼這么多人?噢,原來他們都在看這個池塘啊。這個池塘有什麼好看的?好奇心使我走到了池塘邊。哇,好多錢啊!不,是池塘里好多錢啊(都是真錢哦)!怎麼回事?池塘里怎麼會有這么多硬幣呢?原來這些都是給佛的,聽說要是扔進了中間的蓮花中,所許的願望還能實現呢!

㈥ 洛陽白馬寺作文,

暑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洛陽的「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來被中外佛教譽為「釋源」、「祖庭」。
相傳,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庄,因夜夢金人,譴使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漢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馬馱載佛像到了洛陽。第二年,漢明帝勒令在雍門外建僧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該僧院為「白馬寺」。白馬寺坐北朝南,總面積二百餘畝。
來到大門前,門前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白馬寺」三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煜煜生輝。只見走進寺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碧綠的草坪:濃郁,開闊。蜿蜒的小徑在其間延伸,亭台軒榭,潺潺流水,錯落有致。各種膚色的遊人,不同語言的旅客,絡繹不絕。
走進「白馬寺」大門,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膚閣等殿堂緊緊相連,巧奪天工的各種雕塑引人注目。殿內殿外,香煙繚繞,檀木香味沁人心脾。出了寺門,沿著漢白玉潔凈的小徑東走,便來到「狄人傑之墓」。他秉公辦案的一樁樁事跡,令人肅然起敬。 走過亭台軒榭,跨過小橋流水,便來到「 釋迦舍利」古塔。塔身巍峨高大,氣氛肅穆清幽。
遊玩後,我們回到了白馬寺門口,騎上了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白龍馬合影留念。
白馬寺還是我國的一個4A級景點呢!真的不錯!

㈦ 國慶晉城白馬寺游樂園六百字作文

優質解答來
白馬禪寺,位於晉城市源市區北側五公里的白馬寺山頂上.白馬寺山又名司馬山,相傳北魏司馬懿封長平候曾登臨此山而得名.後因山頂建寺名白馬禪寺,故而更名為白馬寺山,此山主峰海拔1010米.白馬禪寺創建年代不詳,金李俊民游白馬寺山詩曰「千年古廟映崇崗,寂寂空庭草樹荒」由於戰亂原因僅剩一座景公塔,巍然矗立,向人們昭示它的往日輝煌.
1989年冬,城區宗教局邀請五台山善財洞主持隆慧法師為城區佛教協會會長、白馬禪寺主持,並重修白馬禪寺.
1993年陰歷六月二十四正式奠基,修建藏經樓,歷經十四餘年.陸續修建完成了藏經樓、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殿、九龍壁、伽藍殿、大毗盧殿、文殊殿、念佛堂、齋堂、文殊塔、祖師殿、舍利塔、上客堂、二僧院以及東西配房等工程.

㈧ 參觀記或游記作文 晉城白馬寺

白馬禪寺,位於晉城市市區北側五公里的白馬寺山頂上。白馬寺山又名司馬山,相傳北魏司馬懿封長平候曾登臨此山而得名。後因山頂建寺名白馬禪寺,故而更名為白馬寺山,此山主峰海拔1010米。
白馬禪寺創建年代不詳,金李俊民游白馬寺山詩曰「千年古廟映崇崗,寂寂空庭草樹荒」由於戰亂原因僅剩一座景公塔,巍然矗立,向人們昭示它的往日輝煌。
1989年冬,城區宗教局邀請五台山善財洞主持隆慧法師為城區佛教協會會長、白馬禪寺主持,並重修白馬禪寺。
1993年陰歷六月二十四正式奠基,修建藏經樓,歷經十四餘年。陸續修建完成了藏經樓、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殿、九龍壁、伽藍殿、大毗盧殿、文殊殿、念佛堂、齋堂、文殊塔、祖師殿、舍利塔、上客堂、二僧院以及東西配房等工程。
藏經樓於1993年修建,1994年陰歷九月十五舉行落成剪綵法會,面積有348平方米。樓下為五佛殿,供奉有雲南居士從緬甸南坎觀音寺請來的玉佛五尊(五方佛),及一尊觀音像(緬甸玉)。樓上珍藏有乾隆藏、大正藏、佛光藏、天台藏、及藏文藏經。
大雄寶殿九四年動工,歷時二年,於九六年陰歷九月十五舉行落成典禮,計823平方米。殿內為橫三世佛,背後為海島觀音,兩側為文殊、普賢及十八羅漢。「大雄寶殿」匾額是趙朴初親筆題寫,九八年舉行了開光法會,隆慧大和尚、請佛大和尚、源慧大和尚為佛像開點靈光。
天王殿243平方米,門頭有中國佛協趙朴初親筆題寫「白馬禪寺」匾額。殿內正面為彌勒菩薩,背後韋馱菩薩,兩邊四大天王。天王殿的 兩邊是鍾鼓樓,各35平方米。於九七年建成九九年九月十五舉行開光法會,隆慧大和尚、根通大和尚、慈貴大和尚為佛像開光。
大毗盧殿佔地1134平方米,是白馬禪寺最大的殿堂,殿內七重懸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羅漢、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羅漢柱、五層八角亭柱、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釋迦本身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靈山會、楞嚴會、龍華會、華嚴會、三身佛、三世佛、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藏像千手觀音、千缽文殊、密宗護法金剛、以及大型密宗金剛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小的僅余寸,共一萬余尊。實屬國內罕見的工程。大殿於2000年舉行了落成典禮,寂度大和尚參加了法會,目前佛像還在緊張貼金與彩畫中,預計在2008年竣工。
毗盧殿兩側分別是地藏殿和文殊殿各352平方米。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像及閔公道明像全是漢白玉制;文殊殿內是五方文殊分別為(聰明文殊、獅子文殊、智慧文殊、無垢文殊、孺童文殊);第二法王宗喀巴大士、四臂觀音、綠度佛母、雲音佛母,殿內塑像均為藏密風格。2000年陰歷九月十五舉行開光法會,隆慧大和尚、寂度大和尚與普證大和尚主持了法會。
五方文殊塔於2003年冬奠基施工,2004年農歷九月十五竣工。塔為藏式風格石質結構,須彌座台高2.7米,塔高15.6米,須彌座為全部雕刻作法,雕以寶相花、蓮花、牡丹花等,須彌座上圍以欄板、雕刻花草、望柱為獅柱。
中央為小式八棱須彌座,亦即塔座,八角為八尊護法金剛力士像,八面雕以佛教八寶,二龍戲珠等圖案,塔台以上還有五百羅漢大型像塑。塔身有五方文殊像。另高台中室,為地宮一座,裡面供有24天尊像,轉經筒。整座文殊塔巍巍壯觀、風格別致、獨樹一幟。
文殊塔東西兩側配殿各佔542平方米,配殿中段分別為伽藍殿、祖師殿。值得一提的是,白馬禪寺祖師殿供奉的是達摩祖師、慧遠祖師、能海上師三像,分別代表了禪宗、凈土宗、大般若宗祖師。
寺院門前的廣場西側是主持隆慧大和尚應僧俗四眾之請,為諸僧圓寂後有所託身所建的舍利塔,此塔亦為全部石質結構,於2005年初冬動工,2006年農歷九月十五竣工典禮。須彌座的高台中央聳立的塔為五層密檐式,中塔高9.9米,兩側塔高7.9米,塔上雕有地藏菩薩像,羅漢像,並刻有經文語,塔座圍以石燈、石獅、石像。須彌座高檯面闊18米,進深23.6米,亦為雕刻之考究作法。上面四周是古式欄板望柱,高台外有石牌坊一座,與舍利塔交相輝映,更顯庄嚴肅穆。
廣場中央有九龍壁一座,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
廣場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遺存的白馬禪寺古代建築「景公塔」。據說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復早先失毀的白馬寺塔,且更盛於前,故名「景公塔」。從景公塔碑記內證實原塔是明代建築。
1999年經市委規劃局規劃,土地局認可劃撥宗教用地138.367畝

㈨ 導游詞白馬寺作文300字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是洛陽市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白馬寺。
馬寺初創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府正式創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繁榮發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故歷來被佛教界稱為「釋源」和「祖庭」。「釋源」即佛教之發源地,「祖庭」即祖師之庭院。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發展各國人民的友誼,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國務院公布白馬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院又公布白馬寺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馬寺又被國家旅遊局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點。
關於白馬寺的創建,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白馬馱經」說。據在關佛籍記載,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漢明帝劉庄(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道:臣聽說,西方有神,人們稱其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信以為真,於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蔡音等人於公元65年,告別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誠懇邀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因此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 「寺」字。再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閱讀全文

與河南洛陽白馬寺游記作文600初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