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小學生家鄉作文南通

小學生家鄉作文南通

發布時間:2020-12-29 21:38:57

㈠ 喜迎十八大家鄉新變化的作文我的家鄉是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不要抄襲的。

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紅火,老百姓也越來越幸福,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的改革。只有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美好!
我的家鄉在陝西省淳化縣寺前村,那裡原來是十分荒涼的,沒有大路、沒有高樓、沒有繁華的市場;有的只是簡陋的土房、有的只是一條條凹凸不平的土路、有的只是貧窮的人們。而如今,黨的政策好了,老百姓都吃得飽、穿得暖了,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這一切都是黨的政策好!
家裡有錢了,我們在繁華的西安買了一套房子,園區里有各種綠化,有裝飾品,有六層的高樓,還有亭台小院。城裡全是高樓大廈,要是放在農村,那就是稀世珍寶,但在城裡,卻是十分平常。這一切都是黨的政策好!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小汽車,家家出行都方便了,想去哪,就去哪,再也不用走得腳疼了。但是隨著汽車的越來越多,逐漸堵車的機率越來越大。根據這個問題,黨把原來的雙車道改為四車道,再改六車道,最後改為八車道;還有單號日和雙號日。從馬車、農用車到小汽車;從堵車到暢通無阻、單雙號日。這一切都是黨的政策好啊!
有些人家裡沒有車,出門都得坐公交車。坐公交還要等,有時你還坐不上,就算坐上了,還要像「肉夾饃」一樣被死死地夾在那,弄的人十分不舒服。2011年,我們西安也開通了地鐵,現在人們出門都方便了,既不用成為「肉夾饃」,而且出門速度也快了。從鳳城五路到鍾樓只需十幾分鍾。就這樣,地鐵的開通一致得到大家的好評。這一切,難道不是黨的政策好的作用嗎?
在黨的十七大召開的時候,黨宣布了一個政策——九年義務教育。這個政策讓無數家庭看到了希望,使無數的家庭的孩子實現了上學的心願,給人民帶來了溫暖。我相信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上,一定也會推出一些讓人民溫暖、幸福的好政策!

㈡ 家鄉南通名人作文

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詩畫家。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乳名龍角。通州(今江蘇南通)人。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揚州借園,自號借園主人,以賣畫為生。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閔乃本
閔乃本江蘇如皋人。195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1987年獲日本東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人工晶體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改進了浸蝕法,使能顯示近於平行晶面的位錯,澄清了體心立方難熔金屬中的位錯組態;利用光彈方法首次觀察到螺位錯並給出了成像規律;提出了晶體生長的層錯、孿晶等缺陷機制,發展了非完整晶體的生長動力學。用實驗觀察研究了界面失穩、胞狀界面的演化、枝晶、分形的形成過程。提出了周期、准周期微米超晶格的聲學效應、光學效應和非線性光學效應的理論,開拓了通過控制微米級微結構來研究新材料、新器件的領域

著名人物
近代
清代畫家、詩人 揚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
清末狀元、實業家、教育家,晚清君主立憲派領袖 張謇
曾任江蘇省省長 韓紫石
民初著名學者、語言學家、教育家、慈善家 易作霖
現代
藝術家、科學家中科院院士 閔乃本
中國計算機科學先驅,德籍華裔 閔乃大
表演藝術家 趙丹
書畫家 范曾、康戎、袁運甫、袁運生、范楊 王個簃、康平
著名作家 朱千華、黃蓓佳、蘇枕書(原名瞿艷丹)
軍警國際著名刑偵專家 李昌鈺
原復旦大學校長 王生洪
發改副任: 李盛霖
建設副長:黃 衛
農業副長: 劉 堅
高檢院長: 曹建明
劉延東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
顧秀蓮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婦聯主席
陳炳德 上將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參謀部總參謀長
張佑才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吉佩定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作文:
名人張蹇、他本是清末狀元,然而中國在甲午戰爭的失敗,促使他從一個傳統文人轉而去從事實業救國。放棄看得見摸得著的仕宦之路,去做這樣的角色變換,背後的風險,可不是誰都願意擔的,然而他做了。愛國之心切,斷腕之魄力,由此可見!
南通的近代化進程,幾乎是在張蹇一己之力的推動下,一步一步走來。他的發展思路是 ——「父實業,母教育」。作為經濟基礎的實業,是張騫最早著手創辦的,從大生紗廠開始,先後共建了四座紡織廠,形成「大生系」。關於這個集團的由盛而衰,成敗得失,專門的研究者估計可以另出一篇很深入的論文,這里不多說。我們看看在實業發展之後,這個城市所發生的深刻變革。
對南通影響極為深遠的,是「一城三鎮」的城市格局。張蹇的城市規劃中,通州城為商業生活區,唐家閘為工業區,天生港為港口區,狼山為風景區。這么科學的分布,直到今天依然是不落伍的。與之緊密相關的交通方面,陸續修築了一城三鎮之間相通的公路,而且由於規劃合理,其線路走向至今沒有太大變化。很慶幸,南通的城市骨架那時就搭好了,換到現在,規劃工程一茬一換,沒准就是欣欣向榮一片工地的景象。
張蹇留給南通的,還有若干項第一,比如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個中國人創辦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氣象台,等等。硬體有了,自然是考慮軟體。他所請進來的人物,可謂大腕雲集,比如胡適的老師、美國哲學大師杜威,請他來講學;京劇名家梅蘭芳, 請他來更俗劇場演出;刺綉大師沈壽,請她來主持女工傳習所。名人效應任何時候都是存在的,這些文教方面多方位的大手筆,估計當年忙壞了不少老記們。然而,盛況的背後,我看到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偉大的靈魂:他的眼光,遠遠超越了企業的經營,而在於通過全面的探索與實踐,去奠定一個城市的經濟基礎和精神氣質。這一點上,張蹇與近代無錫民族資本的人自為戰是有區別的。
那麼,在這個城市脫胎換骨的過程中,南通老百姓收獲了什麼?簡單說,是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好的生活質量。雖然我沒有統計數據的支持,但是我知道,即使是張蹇去世之後,南通一度有些衰落,祖母的父親卻依然可以通過汽車行維持還說得過去的生計。因為,張蹇生前發展的公路交通,成為這一行得以生存的空間。

㈢ 要一個寫家鄉的作文,北京通州,600字,要沒發表過的

家鄉的春節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裡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占的比例更多吧.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裡,與家人們團聚 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餚,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鍾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面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裡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裡別提有多高興!正月里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里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並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里,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㈣ 一篇題目為「美麗的家鄉」的作文,可以寫南通,也可以寫如皋,大約600字

我的家鄉——南通。位於中國東部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長江入海口,是個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

我們這兒屬於溫帶地區,春夏秋冬分得非常清楚。在這里生活是一種享受。

當小草悄悄的探出綠茸茸腦袋時,柳樹也發出碧玉般的嫩芽,春天就悄悄的來了,眨眼的工夫整個世界都綠了。過不了幾天,春姑娘就會給大地綉上紅色的杏花、粉紅色的桃花、潔白的梨花…….到處奼紫嫣紅,簡直是人間天堂,當油菜花開時,滿世界的金黃花鑲嵌在碧玉般的麥田之間,簡直就是金玉般世界。整個春天空氣中到處都散發著花的香味,我常常閉上眼睛再深吸一口氣享受這自然的芬芳。我常和爸媽在通州廣場放飛那隻雄鷹般的風箏,與許多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們快樂的笑著、跑著。爸爸還經常去清 澈的小河裡釣魚,總能讓全家品嘗到美味的魚湯。

第一聲蛙鳴開始的的時候,夏天就急匆匆的來了,天漸漸熱起來。夏收時,滿樹的桃子,杏子,李子,桑葚….都熟了,這是夏大哥給我們的禮物。夏收過後,我們這里的田野盡是水,插滿了秧苗,到處都是水的世界。天熱的說話,大人們提著網兜到河裡撈魚,小孩們則三三兩兩的在清澈的淺水河裡游泳、摸蝦,總能給自個的餐桌添上美味的佳餚。暑假裡我們小朋友們經常躺在大樹蔭里納涼,聽著樹枝誰知了的歌唱;大人們下棋、聊天。最享受的是到瓜田裡摘幾個大大的西瓜來,切開來大家分享,那沙紅沙紅的瓤里夾著幾粒瓜子,流著鮮紅的汁水。你咬上一口頓時那清涼、甜潤的汁水使你常常一口沒啃完就啃第二口,或到瓜田裡撿發黃或發白甜瓜,彈彈響聲清脆的,聞著散發出香氣的,搞幾個洗凈去皮後享用,那種爽意別提多美了。

當田野里高梁紅了,稻子黃了,玉米熟了的時秋天就來了。秋大嫂總會給我們捧出一樹樹禮物:有紅似燈籠的柿子,黃色皮球大小的秸子,算珠大小的棗子等等。這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常有許多商販從我們這兒運出一車又一車的白玉似的大米,聽他們議論說「南通真是個魚米之鄉。」

隨著太陽東移,氣溫下降。小河裡結出薄冰,冬天如約而至。田野里長著綠油油的麥苗,最開心的是冬爺爺給我們送來的大雪。當雪花輕盈地飄落在我們這方聖土時,整個大地到處一片銀白色,就象蓋上一條 大棉被。我們則開心的堆雪人、打雪仗、那雪球打入脖子里的那涼絲絲的感覺,也是一種快樂!

我們能品嘗到只有我們這才有的刀魚、鰣魚 ,還有桂魚、鯉魚、甲魚、烏龜、河蝦、龍蝦、小白蝦、河蟹等數不勝數的江鮮。還能品嘗到天下第一鮮的文蛤、大黃魚、小黃魚、帶魚、梭子蟹等各種海鮮。

如今我們的家鄉如今交通非常發達,到處是平坦的水泥路,縱橫交錯的大柏油馬路,行使著汽車、摩托車、電瓶車……。另外我們南通有火車站,飛機場,洋口港輪船碼頭。

這方聖土養育了我,給於我知識與快樂,我永遠愛我的家鄉——南通。

㈤ 寫家鄉名人的作文400字要南通的

南通的名人

張謇

1894年,南通人張謇考中狀元,當上翰林院修撰,鑒於甲午戰敗,國事日非,為了實現「救貧」「 塞漏」的抱負,他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1895年,張謇集資50萬兩銀子,在通州的唐閘鎮創辦了南通的第一個近代工廠──大生紗廠(後改名大生一廠),以後,又陸續在崇明外沙(今啟東)久隆鎮創辦了大生二廠,在海門創辦了大生三廠,在城南創辦了大生副廠。並在呂四,海門交界處圍墾沿海荒灘,建成了紗廠的原棉基地--擁有10多萬畝耕地的通海墾牧公司。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張謇又在唐閘創辦了廣生油廠,復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逐漸形成唐閘鎮工業區,同時,為了便於器材,機器和貨物的運輸,在唐閘西面沿江興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後,天生港又興建了發電廠,在城鎮之間,鎮鎮之間開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為當時南通的主要長江港口。19世紀末近代經紡工業的出現,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換為主轉為生產為主,南通成為我國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

在興辦實業的同時,張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實業」的思想。在南通興辦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業。1902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師范學校─ ─通州師范學校,接著,於1905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座民辦博物苑, 1907年創辦了農業學校和女子師范學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屬公立中學。1912年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後來,農、醫,紡三所學校合並成為南通學院。與此同時和稍後。還興辦了各種中、初級職業學校,短期講習班和特殊教育事業。如商業學校,銀行專修科、測繪專修科、工商補習學校,鍍鎳傳習所、蠶桑講習所,女工傳習所,伶工學社,盲啞學校等,城市建設按照一城三鎮的格局,開始成為長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蘇北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封建城鎮向資本主義的城市過渡。

沈壽

二十世紀初葉,以精美的綉品名震京華,載譽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學者俞樾喻為「針神」的沈壽。

沈壽,原名雪芝,字雪君,號雪宦、別號天香閣主人,一八七一年出生於江蘇吳縣閶門海宏坊一個古董商的家庭。父親沈椿,強習書史,研究鹽法,曾在浙江任鹽官。他酷愛文物,富有收藏,後來開了一個古董鋪。母親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從小便隨父親識字讀書。家藏的文物字畫,給她豐富的藝術董陶,撥動了雪芝心靈中美的琴弦。

蘇州的刺綉素負盛名。尤其是蘇州城外的木瀆一帶,幾乎家家養蠶,戶戶刺綉,堪為「蘇綉之鄉」,小時侯,雪芝常去那裡的外婆家,對奇妙的蘇綉藝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帶領下,七歲弄針,八歲學綉,開始了為之付出畢生精力的刺綉生涯。雪芝天資聰穎,又好鑽研,學綉進步很快。起初,她綉些花草之類,主要是一些實用性綉品。後來就將家中收藏的名畫作為藍本,開始綉制藝術性作品。十六七歲,她便成了蘇州有名的刺綉能手。雪芝二十歲結婚,丈夫余覺(名冰臣,又名兆熊),淅江紹興人,後居蘇州。他出身書香世家,能書善畫,經濟條件也頗好。婚後夫妻倆一個以筆代針,一個以針代筆,畫綉相輔,相得益彰。雪芝除操勞家務外,總是閉門刺綉,從不間斷。

光緒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十月,是慈禧太後的七十壽辰。清政府諭令各地進貢壽禮。余覺得知消息後,聽從友人們的建議,決定綉壽屏進獻,他們從家藏古畫中選出《八仙上壽圖》和《無量壽佛圖》作為藍本,很快勾勒上稿,並請了幾位刺綉能手一齊趕制,雪芝在這些綉品上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見到《八仙上壽圖》和另外三幅《無量壽佛圖》,大加贊賞,稱為絕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商勛外,還親筆書寫了「福」,「壽」,兩字,分贈余覺夫婦。從此,沈雪芝更名「沈壽」。

一九一四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女紅傳習所。沈壽應聘來到南通,擔任了所長兼教習,余覺則擔任了南通平民工場的經理。女紅傳習所起初附設在南通女子師范學校,後移到南通濠陽路,傳習所第一期招生二十餘人,以後逐年增加,學制也逐漸完善。所內設有速成班,普通班,美術班和研究班。

沈壽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刺綉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富有經驗的刺綉教育家。在教學中,她主張「外師造化」,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綉花卉,她就摘一朵鮮花插在綳架上,一面看一面綉。綉人物,她則要求把人的眼睛綉活,綉出人的精神,在沈壽的精心教誨下,南通女紅傳勻所培養了許多蘇綉人才。南通的綉品也逐步形成了「細」 「薄」「勻」「凈」的風格,在國內外打開了銷路。

沈壽在南通「授綉八年,勤誨無倦」(張謇語),不幸積勞成疾,張謇「懼其藝之不傳」,便在延清名醫為沈壽治病期間,徵得她的同意,親自動手記錄整理她的刺綉藝術經驗。沈壽在病體稍微好一點的情況下,邊回憶邊口述,歷經幾個月,終於寫成《雪宦綉譜》一書。張謇在綉譜的序言中說:「積數月而成此譜,且復問,且加審,且易稿,如是者再三,無一字不自謇書,實無一語不自壽出也。」由此可見,這本綉譜確實是沈壽四十年藝術實踐的結晶。此書分綉備,綉引、針法、綉要、綉品、綉德、綉節、綉通,共八章。從線與色的運用,刺綉的要點到藝人應有的品德修養,以至保健衛生,都有比較完整的闡述,堪為我國第一部系統總結蘇綉藝術經驗的專門著作。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沈壽病歿於南通,終年四十八歲。根據沈壽生前的願望,張謇將她安葬於南通馬鞍山墓地,墓門石額上鐫刻著張謇的楷書「世界美術家吳縣沈女士之墓闕」。墓後立碑,碑陽鐫刻著張謇撰寫的《世界美術家吳縣沈女士靈表》,碑陰雕刻著沈壽遺像。大師已去,藝術長存,她的精美綉品長留人間,至今仍熠熠生輝。在北京、南京、上海、蘇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館都收藏有沈壽的綉品,當人們看到她綉的《八仙上壽圖》、《耶穌像》、《倍克像》、《無量壽佛》、《萬年青》、《花鳥冊頁》、《生肖像》、《觀音像》、《文蛤圖》、《柳燕圖》時,無不為之傾倒,驚嘆這位蘇綉大師,以其超人的智慧,靈巧的綉手終於把傳統的蘇綉工藝提高到了更為絢麗神奇的藝術境界。

㈥ 以江蘇南通為美食的作文

我的家鄉——南通。位於中國東部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長江入海口,是個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 我們這兒屬於溫帶地區,春夏秋冬分得非常清楚。在這里生活是一種享受。 當小草悄悄的探出綠茸茸腦袋時,柳樹也發出碧玉般的嫩芽,春天就悄悄的來了,眨眼的工夫整個世界都綠了。過不了幾天,春姑娘就會給大地綉上紅色的杏花、粉紅色的桃花、潔白的梨花…….到處奼紫嫣紅,簡直是人間天堂,當油菜花開時,滿世界的金黃花鑲嵌在碧玉般的麥田之間,簡直就是金玉般世界。整個春天空氣中到處都散發著花的香味,我常常閉上眼睛再深吸一口氣享受這自然的芬芳。我常和爸媽在通州廣場放飛那隻雄鷹般的風箏,與許多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們快樂的笑著、跑著。爸爸還經常去清 澈的小河裡釣魚,總能讓全家品嘗到美味的魚湯。 第一聲蛙鳴開始的的時候,夏天就急匆匆的來了,天漸漸熱起來。夏收時,滿樹的桃子,杏子,李子,桑葚….都熟了,這是夏大哥給我們的禮物。夏收過後,我們這里的田野盡是水,插滿了秧苗,到處都是水的世界。天熱的說話,大人們提著網兜到河裡撈魚,小孩們則三三兩兩的在清澈的淺水河裡游泳、摸蝦,總能給自個的餐桌添上美味的佳餚。暑假裡我們小朋友們經常躺在大樹蔭里納涼,聽著樹枝誰知了的歌唱;大人們下棋、聊天。最享受的是到瓜田裡摘幾個大大的西瓜來,切開來大家分享,那沙紅沙紅的瓤里夾著幾粒瓜子,流著鮮紅的汁水。你咬上一口頓時那清涼、甜潤的汁水使你常常一口沒啃完就啃第二口,或到瓜田裡撿發黃或發白甜瓜,彈彈響聲清脆的,聞著散發出香氣的,搞幾個洗凈去皮後享用,那種爽意別提多美了。 當田野里高梁紅了,稻子黃了,玉米熟了的時秋天就來了。秋大嫂總會給我們捧出一樹樹禮物:有紅似燈籠的柿子,黃色皮球大小的秸子,算珠大小的棗子等等。這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常有許多商販從我們這兒運出一車又一車的白玉似的大米,聽他們議論說「南通真是個魚米之鄉。」 隨著太陽東移,氣溫下降。小河裡結出薄冰,冬天如約而至。田野里長著綠油油的麥苗,最開心的是冬爺爺給我們送來的大雪。當雪花輕盈地飄落在我們這方聖土時,整個大地到處一片銀白色,就象蓋上一條 大棉被。我們則開心的堆雪人、打雪仗、那雪球打入脖子里的那涼絲絲的感覺,也是一種快樂! 我們能品嘗到只有我們這才有的刀魚、鰣魚 ,還有桂魚、鯉魚、甲魚、烏龜、河蝦、龍蝦、小白蝦、河蟹等數不勝數, 這方聖土養育了我,給於我知識與快樂,我永遠愛我的家鄉——南通。

㈦ 作文家鄉南通的名人

南通的名人張謇 1894年,南通人張謇考中狀元,當上翰林院修撰,鑒於甲午並在呂四,海門交界處圍墾沿海荒灘,建成了紗廠的原棉基地--擁有10多萬畝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家鄉作文南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