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的民風民俗的作文!急
桃花源上接五強溪,下連武陵,相傳是古代秦人躲逃連年戰亂和苛捐兵役的避難之所。他們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自勞自食,繁衍子孫,獨成一方風水。至今這里古撲的民風民俗,仍展示著她作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里有一村莊名三合村。三合村有數十戶人家,他們大都姓秦,因此該村也叫秦人村。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進洞避亂的古代秦人的後裔?沒有誰去做具體的考證,反正一個「秦」字貫古今,他們的衣食住行習俗確實與當今現代社會風尚有許多不同。
衣: 以前這里人們的衣料全為家織土布。各家備有紡車、織機,自產棉花,自紡自織,織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蘭或灰或紫的顏色。衣裳多為自家製做,將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針一線用手工連綴。也有上門做衣的裁縫,一個灰包,幾根針,幾絡線,一雙形似當今帶把小鋁鍋的生鐵熨斗就是他們的全部工具。衣服的式樣是男為封襟衣。女為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褲子全為大折襠褲,4尺大的褲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繫上布帶。如今,村裡年輕人的服式與洞外人的幾乎沒什麼兩樣,但不少老年人仍穿著對襟衣,大件衣,折襠褲。不過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紡土織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選。去村裡走走,仍可尋見木製的紡車和織機。雖然這些都閑置不再用,但也展示著歷史。即使在普遍使用縫紉機的今天,村裡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縫。
食:當然是主食大米,與洞外的村民幾乎沒什麼兩樣。這里所指的「食」,是專指加工大米的工具。秦入村裡的村民們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風車。碟子圓形,有上下兩扇。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間有一硬木軸,上扇繞木軸在下扇上轉動。上下兩扇磨擦的面有規則地嵌有許多硬木片以為齒,齒縫間用黃土夯緊將齒固定。碟子的作用是將殼肅去粗殼。用碟子加工時將稻殼堆在上扇盛殼的容斗內,以人力推動上扇轉動,稻殼通過木齒磨擦,從上下礧面的縫隙間灑下去了粗殼的糙米。糙米再經過石碓加工便成為熟米。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機器加工的,但村裡仍有作坊可為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確實有的村民原來作坊里用礧子、石堆加工大米,他們(特別是老年人)認為,這比機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質更柔。
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籬茅屋。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獨立,確是「雞犬兩相聞」。屋內存設簡陋,石板木塊是凳,木板相拼為床,葫蘆(俗稱蘆瓜)剖開成瓢,磚頭砌壘即灶。如今茅屋為木屋所代替。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牆,仍具古代遺風。家家戶戶雖然有了電視機、電冰箱,那剖開的蘆瓜瓢卻一脈相沿。
行:秦人村雖緊臨國道,但村裡不通公路,在田園上縱橫交織的是阡陌交通田園上的這些阡陌並非說優於水泥路、柏油路,但的確也有它的優點。它透著芳草的青味和泥土垢濕氣,赤腳踩在上面使人感到溫乎乎的舒坦,更使人感受大地脈膊的跳動。
2. 寫一篇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作文(小學三年級).
2005年春節晚會有一道靚麗的風景,那就是各省獻上的對聯。品賞這些對聯,我們不但對偉大祖國的名勝古跡、人文歷史、礦物寶藏等有一個了解,更能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止是品對聯,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其它許多藝術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傳統文化:詩歌、繪畫、書法、文房四寶、茶藝、京劇、刺綉、民俗節日、剪紙、皮影戲你就會從中發現傳統文化的偉大藝術魅力,挖掘出其強大的生命力。請以「傳統文化」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定,不要寫成詩歌
可以寫八月十五會什麼吃月餅,端五節為什麼吃粽子,臘月二十八為什麼做八寶粥來吃,春節為什麼吃湯圓,……
[寫作點撥]
(一)話題理解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世代傳承中形成的、體現出本國家或民族獨特審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種民族精神、氣質、品質、操守的集中體現,也是百姓衣、食、住、行點點滴滴的生活積累。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實,傳統文化的氣息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動在民族樂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閃爍在國粹京劇色彩斑斕的臉譜上,綻放在異彩紛呈的民俗節日中,傳揚在膾炙人口的中華詩詞里總之,傳統文化滲透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寫法提示
傳統文化內容浩如煙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內容都涵蓋是不可能的,所以,寫作文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化虛為實,以「具體」詮釋「抽象」
「傳統文化」是較抽象的概念,寫作時,化概念為萬象,用具體的文化形態——詩歌、繪畫、書法、文房四寶、茶藝、京劇、刺綉、民俗節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過年
南昌市百樹小學三年級吳少雯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里,住著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裡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准備去城裡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夥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里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奼紫嫣紅,有的像一條條金色的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銀色的子彈直沖雲宵,還有像一個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裡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於是,我趕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裡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 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3. 小學三年級作文,描寫家鄉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座落在xx省xx縣xx鎮,是個依山傍水的小鄉鎮,素有漁米之鄉的美稱,家鄉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空氣也非常清新,下面,那就讓我來具體地介紹一下我美麗的家鄉吧。
我的家鄉一年四季風景都很美麗。春天,冰雪消融,萬物復甦,柳樹剛剛抽出嫩芽的時候,看,一群群魚兒就在河裡歡快的游著,小草也掀去了沉重的被子,露出了淘氣的小腦袋。到了夏天,一群群的孩子在河裡歡快的嬉戲,有的游泳,有的釣魚,還有的在河邊上做沙,聽那些孩子的叫喊聲,都快把樹上的卵巢震落下來了。秋天,豐收了,農民伯伯們個個喜笑顏開,地里的莊稼又比去年多了一倍,玉米個個棒子大,顆粒飽滿;大豆粒都很鼓,把豆夾都脹裂了,稻子更是好,一片片黃澄澄的。用它碾出來的大米,煮出來的飯,我們吃著心裡都很高興,因為那是靠我們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冬天,萬物都被罩上了一層潔白的雪,進行了一番銀裝塑衷之後,一個個淘氣的孩子們在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擲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有經驗的老人把雪形象地比喻成麥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蓋得越厚,來年麥子就長得越好,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忱著饅頭睡。」我的家鄉地大物博,我所需要,它都能滿足我,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是一個讓我快樂成長的地方,它把我的童年繪畫得五彩繽紛,讓我的童年沒有憂愁,有的是無窮無盡的歡樂,有的是天真純潔的友誼,有的是我美好的回憶————我愛我那景色怡人,四季如春的家鄉。
4. 民族風俗作文350字小學四年級
【民族風俗作文】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五十六朵鮮花一齊綻放,每朵鮮花都有著不同的民風民俗,最吸引我的還是傣族。
對於我這種業余「吃貨」,最先要乾的事就是品嘗傣族的獨特小吃——竹筒飯。將新鮮的竹節砍下,將糯米放在竹節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干凈的甘蔗
葉將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輕輕敲擊,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傣族的竹筒飯美味菜譜,將糯米放入竹筒里烤
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都是竹樓。之所以用竹子,是因為竹子可以防酷熱和濕氣。
如果你是陽歷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來遊玩,那麼你要小心啦,因為這是傣族在過新年——潑水節,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成為「落湯雞」!到了潑水節,
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著節日的盛裝,挑著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大
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潑水節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
優美、雅緻、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種姿態為基礎,在去與美的再創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兒女的審美旨趣。還有不少的舞者盡情的揮灑自
己的即興之作,有的邊跳邊唱,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連續跳上幾天似乎也不會累。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他們的熱情、古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飾裝點著這片土地,裝點著傣族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
文章來源:作文教案網http://www.dfk12.cn/Article/chuzszw/chuerzw/List_23.html
5. 小學六年級下冊作文 民族風俗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准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准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鍾,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望您滿意,還望採納,謝謝)
6. 湖北人情風俗小學生作文
這里,曾是一方熱土——
這里,本是膏腴之地。「湖廣熟,天下足」,不可謂不富庶。
這里,本是重鎮要塞。「九省通衢」,不可謂不重要。
這里,本是文人薈萃。「惟楚有材」,不可謂不靈秀。
這里,就是楚文化的發源地,就是我矢志不渝地熱愛著的家鄉——湖北。
我愛湖北,這不是模模糊糊的兩個字,我愛湖北,這是血與肉的聯系,從我呱呱墜地起,湖北的每一花草樹木,湖北的每一空氣分子,都讓我自豪都讓我驕傲。真的,我甚至覺得湖北的月亮會比哪個地方的都要圓,都要亮!
雖然,我只是6000萬湖北兒女其中的一員,但是,我仍要高聲歌唱;我驕傲,我自豪,我是湖北人!
生於湖北人是幸運的,作為湖北人是自豪的!湖北地處洞庭湖之北,大別山脈之南,萬里長江橫穿全境,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地闊水多把代代湖北人養育得讓國人妒忌:男人俊才瀟灑,女人聰靈嫵媚。荊山漢水的楚地自古就是地傑人靈;湖北的水土養育的人就是了不起!
湖北人聰明,是因為湖北人吃的米好,喝的水甜,湖北人義氣,是因為湖北人自古結友是有福同享,有難同幫; 湖北人豪爽,是因為湖北人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
也許,你會說,湖北人有什麼可牛的啊,是,湖北人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一個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站在,並且全世界都驚嘆而已,湖北人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出了2個國家主席而已。 三個共和國元帥而已。 湖北人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四大發明有其一,有個武昌起義而已,湖北人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再過一個多月,全國人民都要為那個跳河的湖北人過節而已。
惟楚有材,楚才如秀出於荊楚大地的茂林修竹,撐起一片絢爛的天空,輝映著故鄉的熱土!惟楚有材,楚才如噴涌於荊楚大地的長江漢水,浩浩盪盪又不舍晝夜,滋潤著故鄉的沃土!
納天地之精華,蘊江河之靈秀,荊楚英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也許,你會說,他們啊,都是過去式了呀,是 ,可是,你看到
武漢新港重現「黃金水道」魅力了嗎,你看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的長江大橋了嗎,你看到「高峽出平湖」的三峽大壩了嗎,你看到英雄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的大無畏英勇事跡了嗎?
我們湖北人深知:文明誠信是為人之本。
我們湖北人深知:團結就是力量。
我們湖北人深知:應為建設「兩型社會」作貢獻。
作為一個湖北人,我驕傲,我自豪,如果給我下輩子下下輩子,如果能讓我一直選下去我都會毫不決定的選湖北!我生在湖北,世世代代都願做湖北人!
7. 家鄉習俗作文300字左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而不同的家鄉也會有不同的習俗。你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嗎專?別急別急,君屬情聽我慢慢道來......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說到習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鍾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干、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著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裡拜完灶神後,大家有爭先恐後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裡、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麼樣?我家鄉的習俗有意思吧!你家鄉的習俗呢?不防也說來聽聽吧!
8. 家鄉習俗作文300字小學怎麼寫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蒙蒙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9. 我家有哪些傳統風俗500字小學生作文
新的一年來到了,新的春天來了,新的春節來了。
除夕晚上我在電視機旁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守到新的一年的到來;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們又大了一歲,變的更加懂事了;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們又走過了童年的一大部分;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各地離家的人們又回到自己的家團團圓圓;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那些回不來的華僑華人又在海外想念家鄉了……
新的一年來了,萬物復甦各種動物都從樹洞,地下,牆縫里……在鄉間小道上長出了嫩嫩的小草,這是見證春天的最好證件,在新的一年中我們都會快樂的成長。我很高興,很多人給我壓歲錢,還有很多地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
新年來了,家家忙著過大年,家家吃團圓飯,家家接客,家家放煙花炮種,家家慶新年。過年以後我天天有肉吃,媽媽過年後天天炒肉我吃,今天吃羊肉,明天吃牛肉,後天吃魚肉就這樣吃下去。我感受到了父母對我的一份人間真愛,我感到無比的快樂,我就用表現來回報父母,讓父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