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關於味道高中作文

關於味道高中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9 01:03:32

Ⅰ 高中生作文《味道》

每每放學歸來,聞到樓道里有陣陣香氣飄進鼻孔,就知道媽媽又在為我燒午飯了,香氣直沖我的胃,只要有這樣的氣味,我前兩頓吃的再飽,晚飯定會大口吃菜大口飯,我並不是不餓裝餓討好老媽,而是因為,這飯菜中除了本身的香氣外,有家的味道。
外出遊玩想家時,聞到棉毛衫或睡衣上的洗衣粉味時,不安的心就靜了,並不是我們家常用一種洗衣粉,而是因為那上面有媽媽的愛之香。記得小時候,我和表妹睡覺前聊天,我對她炫耀道:「我的衣服上有'媽媽味'。」表妹不服:「我的也有。」我像只小狗般湊過去聞聞,「你的'媽媽味'不好聞!」我評論道「還是我的香!」表妹也湊過來聞聞,小嘴一撇:「你的才不好聞呢!還是我的香!」「不,我的好聞。」「我的好聞!」……那天我們是在爭執中入睡的。現在想來無非是對自己家之味的驕傲。家的味道誰也不允許去詆毀。
校園的味道是新鮮的,因為除了兩棵依舊茂盛的百年銀杏活力的味道,別忘了還有我們啊,盡管有些人會不承認,但是,我們不知不覺就有一種活力的味道散發出來。
還記得我在《溫暖一笑》中提到的那位監考老師了嗎?後來我找到了她,她那高雅的氣質,溫柔的性格,無處不透出一種如蓮花般的香氣,柳柳的是活潑的充實的迎春花香,德高望重的余老師是白玉蘭的芳香,B班英語林老師是淡定不驚的香水百合花香(A班我不清楚,就此不提了),錢老師嘛,因該是木槿花吧(感覺那種花嚴肅到沒有香氣)……所以校園的味道是春天百花園的味道啊!
麵包房裡,有麵包師辛勤的味道,花園里有園丁忙碌的味道,餐廳有廚師嫻熟的味道……家有家的味道,學校有學校的味道,冬有冬的氣息,夏有夏的氣息,不管是哪,都會有味道。那些慵懶的大佬,無論擦多少香水,都遮不住庸俗的氣味。
高尚的人,味道是特別的,他們不用去遮蓋什麼,越是沒有氣味的人越要去抹香水,以此來掩蓋它「無法透出的氣質」。
鼻子是用來辨別味道的,別讓它麻木了,所以,聳起鼻子,閉上眼睛,去感受生活的味道吧!

Ⅱ 高中 話題作文 味道

叮——食物做好了,我們迫不及待地去品嘗那幾分鍾做出來的美味。第一次吃很很美味啊!第二次吃還好吧!,第三次吃我還是喜歡那裡的味道。

那裡的味道是什麼?是山的味道,雨的味道,風的味道,水的味道,是奶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那裡到底哪裡?是故鄉,是故鄉的味道。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了生計,很多人不得不離開家鄉,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了解陌生的人,品嘗陌生的味道。盡管那個陌生的味道里包含有西班牙的火腿、韓國的泡菜、日本的壽司,有麥當勞、有肯德基、有必勝客等等這些異國的美味,可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怎能忘記拿養育我們的早已無聲無息地潛入我們血液的故鄉的味道呢?

然而,總是要喜新厭舊一段時間,才會懷念過去。我們年輕一代總是手上捧著一杯星巴克或者嚼著口香糖,口舌間總是縈繞著時尚的味道,漸漸地時尚的味道侵佔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從遠方的故鄉而來的味道難以有三陽南貨店的堅守,從而漸漸淡出了城市,淡出了異鄉人的味蕾。城市裡有四川人,可是沒有了正宗四川火鍋的味道;城市裡有天津人,可是沒有了正宗狗不理包子的味道;城市裡有金華人,可是沒有了正宗金華火腿的味道;甚至生在廣東、長在廣東的我們,也難以吃上正宗的廣式點心、龍酥糖、臘味…..於是,我們才開始懷念過去,懷念故鄉的味道。

說城市裡沒有了故鄉的味道,其實也不全是,只是城市的味道多是由有害的添加劑、地溝油、增白粉、瘦肉精、農葯殘留、熒光粉、反式脂肪酸組成的,缺少了淳樸、溫情、誘人的故鄉的味道。如此說來故鄉的味道也就是人情的味道。倘若商家能在利益和人情上做出正確的選擇,選擇後者,那麼故鄉的味道將在我們家門口,濃郁的人情味將彌漫在你我的身邊。

故鄉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頭。如此美好的東西,我們應加以保護,遵守它的自然法則,無需添加化學試劑,只要加一點溫情,加一點淳樸,那便是故鄉的味道,我們懷念的味道。

Ⅲ 以「味道」為題,寫一篇高中作文,是記敘文

我的許多記憶都和味道色彩和聲音息息相關,每每聞到某種味道就引起一股悠長的回憶。 她是在我小學最後一個學年教我的。還記得那是一個雨後初晴的早晨,明媚的陽光透射過我們西廂房的教室,我迷亂的眼睛痴痴望著投在教室西牆的太陽的光斑,心裡想著午休的時候和誰誰去南河裡游泳捉魚蝦,順便到南岸撅兩根甜桿。——我看見老師那潔白的牙齒里輕輕如風,如吐蘭絲地說出:「同學們好!」 因為個子小而在前排的我仰望著戴著水晶般透明的眼鏡的老師,發覺那眼鏡框也同清泉般透明,陽光照射下的老師的清爽的臉龐有些半透明,逆光處竟然有淡淡的光暈,如同我後來看見西洋畫里聖母頭上的光環。我發覺那淡淡的橘子香氣是從老師身體發出的,這讓熟悉邋遢老師身上那四季不變的掏炕洞里的霉煙的我格外振奮,也格外陶醉,我記不得老師都講了什麼,只記得那淡淡的橘子的甜香。 我開始迷戀老師身上的香味,對課外玩耍失去了興趣。總是認真地聽講,把本來不多的作業完成的又干凈又出色,當老師伸手拍拍我的額頭的時候,那甜香的橘子味道就洋溢在我心裡。我的功課從班級的倒數第幾名直線串升,很快就成了班級的前五名的學生,班主任的她對我格外疼愛有加,看見我的父母就誇我,還用我教育其他學生認真學習,我變得害羞而謙虛。 老師開始告訴我們怎樣刷牙,用香皂洗臉,經常洗頭發,怎麼保持衣服的整潔。當我第一次用父親的中華牙膏刷的滿嘴巴鮮血時,媽媽和姐姐哈哈大笑:「我們家的小臟猴知道干凈了!!」她們哪裡知道,我想和老師一樣干凈清新象剛剛摘下的水果一樣,老師的指甲里永遠是那清爽的白,沒有一點其他老師討厭的厚厚的指垢。 老師和我說,人要保持靈魂和人格的純潔,就象保持自己身體的清潔一樣。誰都可以污染,誰都不能不被污染,因為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可怕的不是污染,而是不去清洗,因為懶惰的緣故就不去清洗,你會發現,保持身體和靈魂潔凈的快樂。 就在老師慶祝我即將升入初中的時候,老師莫名其妙地被學校開除,被遊街,脖子上還掛了雙破鞋,許多紅衛兵紅小兵還打她。那時我父親是大隊會計,民兵連長是我的堂舅舅,因此我得以看老師。舅舅臉色陰沉地說:她教過你,你去看看行,還有點良心,可是你少說話。我見到老師的時候忽然發現她身上發出濃濃腥臭味,我抱著她哭了,問她怎麼了??她告訴我,她父親是地主,大隊有人說她帶壞了孩子。還說,你相信老師是好人嗎??我哭著說相信,我相信;你相信老師教壞你們了嗎???我不相信,不相信。好了孩子,你給老師賣塊香皂好嗎?買那種橘子味的。 高考時我考上了師范,想去看老師的時候,別人告訴我她和爸爸落實政策搬到別的城市去了。我從小學就養成了清潔身體的習慣,我不吸煙,妻子當年和我戀愛的時候說過:「我最喜歡你身手淡淡的香皂味道和幽幽的酒香——」一句話,讓我有回到小學最後一年,鈴聲響過,煩亂的教室有點安靜了,風一樣進來了一味穿著素色布拉吉的年輕女教師,清爽爽的面容,象雨後的太陽,接著帶著橘子味的甜香氣彌漫在我的心裡……

Ⅳ 家鄉的味道高中作文800字

家鄉的味道沒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沒有精美無比的外表,更多的是鄉野間那些朴實無華的味道,雖平淡無奇可卻能牽動人心,讓你感受到家鄉的風情。

記得幼時,每逢過年,便會回家中幾天。農村的新年與城市還是有所不同,少了幾分冷冰冰的水泥味,添了幾分淳樸的熱鬧味。農村新年是有趕集的,幾里路沿邊全都是各型各色的小攤,人頭涌動,叫賣聲此起彼伏。當然少不了各種美味,小時候我最喜歡叫大人給我買烤紅薯,從那煤黑色的爐子里夾出一個來,那冒著熱騰騰的霧氣,在寒冷的冬天還可以拿在手中暖手,雖說長著不算多好看的外表,掰開來香甜的氣息迎面撲來,露出黃燦燦的肉,咬一口,一邊被燙得張嘴不住地哈氣,一邊卻又感受著那香甜糯軟的美味,這本地的紅薯就如這鄉土間的人們雖有著朴實無華的外表,可卻都有一顆熱心腸。

爸爸最愛的小食便是粉漿面條,每次回來必嘗,坐在小攤上,看那攤主將鐵皮桶掀開,舀出一勺放進那白色的搪瓷碗里,還在碗沿邊磕了幾下,接著手腳麻利地把旁邊小碟里的芹菜、黃豆等佐料各抓出一小撮出來,撒在上面,再端你的面前,熱氣和著面條的香味鑽進鼻中,令人垂涎欲滴,初入口時,味道還帶有粉漿的酸澀感,可是慢慢品嘗粉漿中豆子的香味就蔓延上來,唇齒留香。面條的柔軟、芹菜的爽脆、黃豆的綿軟在口中交織出一種和諧的味道,就好似家鄉人民的生活,就算有再多的不如意,也依然能過的有滋有味。

我們這里還有個習俗,吃大桌飯。初一那天每戶人家圍坐在一起。雞、鴨、魚擺滿了一桌。不僅如此,鄰里鄉親還會去送菜,每條鄉間小路上都充滿了各飯菜的香味,小孩子們就端著菜挨家挨戶的去送,末了總會得到幾顆糖。這桌上的飯菜,沒有那麼多花哨的菜式,卻是包含著一年的辛勞和鄰里鄉親們的熱情,讓人品嘗到溫暖的味道,獲得新的一年的動力。

家鄉的味道,有自己獨有的味道,從鄉野之中誕生,在家鄉人民平凡朴實的生活中升華,融入家鄉人的情與思,成為在心頭最值得回味的味道。

Ⅳ 「中國味」高中作文

還有多少中國味?
令狐磊
「80年代下的蛋」還沒完全孵化,90年代已經開始暴走。這群孩子是新中國的第5代,是生下來就可以吃麥當勞長大的一代,是生下來就接受英語、網路、全球化名牌和「小燕子」熏陶的一代,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隔百年的一代,是過年沒有鞭炮但有聖誕樹、沒有筆墨紙硯但有滑鼠PS2的一代。在急速轉型的全球化年代,他們身上到底還有多少中國味兒?
在2001年出版的《千禧一代的崛起:下一個偉大的一代》一書中,尼爾·豪(Neil Howe)特別提到「千禧年」作為一個重要標志年對世代劃分的意義,他援引一位15歲少年的原話:「我們是千禧一代,我們是另類的,自成一派。是該輪到我們了,到我們閃亮的時候了。」同時,他留意到來自美國《新聞周刊》與之相悖的觀點,這本常常關注青少年動向的雜志,以不屑的語氣報道說:「今日的孩子們夠糟糕的了。沒有艱苦+沒有理由=厭倦、憤怒和文化白痴。」
這樣的關於新生一代(1989~1995年生人)對立觀點,同樣產生於「千禧年」後的中國———孩子們更為獨立自信,而他們的父輩們卻對他們更為憂心。至少在這一代的胎記中,我們可以初步判斷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在思想觀念上已經和全球的同齡人同步。
他們身上還有多少中國味?這群出生在飛速發展年代的90年代生人,是新中國的第5代,是父母本身的職業身份發生巨大變化的一代,是生下來就可以吃麥當勞長大的一代,是生下來就接受英語、聖誕節、游戲機、網路、全球化名牌和「小燕子」熏陶的一代,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隔百年的一代(1905年科舉制度終結被某些文化研究者視為中國近代與現代之間在文化上的斷層分水嶺),是過年沒有鞭炮但有聖誕樹、沒有筆墨紙硯但有滑鼠游戲機控制桿的一代……《新周刊》以「文化傳承」為切入點,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和台北5個城市遴選調查90年代生人,透過一份設計問卷,「會考」兩岸三地的同齡孩子。經過數據統計後,該刊發布孩子們的「成績」和其中令人驚訝的答案,在全球化年代下,我們未來一代對中國傳統的傳承現狀。
90年代生人已在暴走
從年初至今,「暴走鞋」儼然已有當年的「寵物蛋」風行大江南北的景象。這種源自美國、被珠三角廠家發掘其市場潛力的異型波鞋,特別之處只是鞋底加裝了輪子,可以隨意收起(步行)支起(滑行)。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非常神奇威風」、「感覺像飛」、「很炫」是這些90年代生人對此物的體會和評價。而自從台灣把這種英文原文「Heelys」的鞋演繹為「暴走鞋」的時候,這些年紀輕輕的孩子並不知道,「暴走」原意指日本摩托飛車黨「暴走族」以猛烈背叛方式對抗社會的行為。
所有的社會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反應往往是最為激烈和直接。伴隨著「暴走鞋」在學校、道路、購物中心、地鐵、酒店等等場合的「竄擾式」沖撞,「生猛的」90年代生人已經開始給這個社會發出挑戰性的信號。
他們輕易擁有一切,包括我們曾經難以乞求的「大哥大」行動電話,現在已經是小學生手中的尋常物(調查發現,一個廣州孩子的班上,多數有手機),在成人們還在以簡訊段子抓狂的時候,不經意之間,孩子們已經悄悄以簡訊的溝通方式構建其社會網路。
他們是超級的資訊收集者,小小年紀便上網(還玩QQ),常常把電視遙控器以權威姿態掌握在手中,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關於社會流行的話題,他們似乎無所不知。

他們超早的成熟,不僅是生理上,星空電視台節目《人小鬼大》是其中的一個折射點,孩子們在鏡頭前的「成熟」表現已成了社會中一種期望他們以理性方式回答問題的心態。而電視、出版物上什麼都有,也許,我們遲早都要為「分級制度」的遲遲未決而付出代價。
他們活在全球化生存的潛規則下,活在一切理所當然的WTO年代:理所當然吃麥當勞,理所當然地購買一切國際名牌。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發現我們的孩子對這些名牌的認知,簡直不遜色於成年人。
成為偉大一代的可能
這群成長期處於世紀之交的孩子緣何可能會是「偉大的一代」?
比較中國之前所有發展階段,他們的成長期有著最優異的物質條件,這十數年是最為難得的經濟興奮性增長的年代,很多父母在采訪中承認,供給子女錢花成為他們的主要問題。狀如美國戰後的嬰兒潮時期,所有家庭都滿懷希望地在「小康家庭」、「後小康家庭」的路上進發。比如,孩子們開始擁有「芭比」,這個在全球范圍內風靡45年的最值得兒童擁有和收藏的玩偶踏入中國之後發展迅速,在很多百貨專櫃都能找到她的身影,連同她的男朋友肯、女朋友米奇、大大小小的家居搭配和花哨明艷的衣服,顯示著這個世界的物質利誘。在過去連美國人都質疑:為何玩具商非要把芭比的胸脯製作得如此堅挺誇張,但在中國,那些買給小孩子們的父母們,沒有半點關於這方面的疑慮。
他們似乎有著驚人的理性思維,不同於小資的70年代(他們處於社會權力的落空期被迫向小情調靠攏)和瘋玩迷失的80年代(這一代剛剛冒升時便被冠以「X世代」的模糊定位)。新生小孩自小即被大量的家教、教育輔導書進行專業培訓,他們的父母對80年代生人那種把人生「投資」於瘋狂玩樂深惡痛絕,這是他們在拜讀了《窮爸爸富爸爸》後得出的體會,於是小孩們從小就知「學校的教育不足以應付真實的世界」以及「不要為金錢工作」。
他們對「我本個體」的內涵更為明晰,他們喜歡「酷到骨子裡」的艾薇兒、「大放異彩」的跨語言全能歌手BOA(寶兒)與大膽透露校園暗戀故事「女校男生」的Twins。
他們以市場的速度消化傳統,通過嘻哈打鬧的《還珠格格》來認知清朝,通過湯圓月餅的市場促銷和構成城鎮生活主體的「大購物中心」來認知元宵中秋;他們以更全局的觀念接納全球化,前些年鋪天蓋地的日韓流,如今更為多元,反映在他們的飲食趨向上便是如此,調查發現:西餐牛扒、比薩、韓國燒烤和日本料理等都較為平均地掛在他們嘴邊。
未來的疑惑:
還有多少中國味?
「我們周圍的青年,也多是像把頭蒙在塑膠袋裡聽錄音機械播送的音樂。食物是味精的味,顏色是化學顏料,天下孰知正音?孰知正味?孰知正色?刊物泛濫,連小孩亦無復單純感知字的美。」(引自《中國文學史話》)胡蘭成先生的憂慮,如今正在激烈碰撞中。
「中國味」是孔子、是易經、是尚書、是禮、是離騷、是白蛇傳、是老成敦厚、是儒學、是忠孝、是過年(但不是春節聯歡晚會)、是仁與義、是漢字、是小橋流水、是梅蘭松竹、是水墨國畫、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或豬八戒、是「忍耐性,散漫性及老滑性」(林語堂語)等等。
「全球味」是麥當勞的薯條漢堡包、是可口可樂的秘方、是耐克的飛人標志、是NBA的比賽規則、是宜家的傢具風格、是公平自由個人、是超人、是弱肉強食、是Hello Kitty、是英語、是R&B和嘻哈樂、是比爾·蓋茨的視窗、是好萊塢、是埃菲爾的鐵塔凌雲、是絕對伏特加、是貝克漢姆、是紐約時報的腔調或太陽報的荒誕、是CNN的緊張和MTV的狂放等等。
90年前,1914年辜鴻銘在英文報紙上發表《中國人的精神》一文已經下論斷道:「在我看來,往日那種典型的中國人在世界各地正趨於消亡。」自此,關於傳統斷裂的「杞人憂天」便不絕於耳。苦思之下,更有人提議「恢復科舉」,因為中斷科舉,令中國傳統的氣脈被橫刀中斷。亦有人自發建立「私塾」,頗為「懷舊地」讓自己的後代從接受「四書五經」開始。80年代生人在逐步養成後,我們已經發現他們在傳統教育上的缺失,如今,益發與全球同步的90年代生人的傳統傳承問題迫在眉睫。
但在他們身上維系「中國味」,是誰的責任?是他們的父母(多是60年代生人)的責任?這群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經耗費了他們的年少時光,他們對青少年的教育完全無法從自己的人生體驗中引入更多的借鑒;是他們所在的學校?這些學校已經把所有的精力用於中考、高考的應試和升學率競爭中;是他們所在的城市社會?社會已經在不停地禁止他們附近的游樂場所、錄像廳、網吧,但從不知道如何吸引他們進博物館;還是他們所在的商業世界?這些商家從未發自內心地覺得需要負上文化傳承的使命;或者,責任正在他們自身?可「他們還小」。
他們有資格亦有民族的使命成為未來「偉大的一代」,但沒有中國味的偉大的一代,可以想像嗎?

「中國味」花開並蒂——北京奧運村探訪

奧運村一直享有「世界第一村」的美譽。每一屆奧運會村子裡的生活從硬體到軟體也總是備受世人關注——它像一面鏡子,透過陽光折射出不同文化共存的七彩景象;它又像一部短片,將時間和空間濃縮後體現出一種生活理念和方向。

此次北京奧運會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1.7萬名左右運動員、教練員以及代表團官員在奧運村中居住,展現在他們眼前的這個「家」究竟什麼樣?在短短16天的比賽、生活里,各國代表團在這個「家」里可以感受到怎樣的服務和氛圍?在奧運會臨近時有幸進入「世界第一村」,感受到了兩種濃厚得彼此關聯卻在形式上又迥然不同的「中國味」。

北連奧林匹克公園、南接主場館群落的奧運村,由居住區和國際區構成,共佔地66公頃。初進奧運村,就一下被「村」里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所吸引,仔細觀察,又發現這里處處透著細節的講究,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理念隨處可見。

在居住區門口,紅色大門與金色五環分外搶眼。進入居住區,22棟6層樓、20棟9層樓的運動員公寓錯落有致,干凈整潔。在小區青灰色的外圍牆面上,分別雕刻著「青龍」、「朱雀」、「貔貅」和「雙魚」4種中國傳統祥瑞圖案。同時「青龍」的紋樣也被運用在公寓樓每層牆體上,而每棟樓一層的外牆上刻有的吉祥雲紋又與之交相輝映,頗具中式民居氣息。即便是地下停車場的出口處,也將木質板設計成鏤空的傳統文化標志回紋圖案。樓群間,小橋流水,蓮葉靜浮,綠草茵茵。運動員可在木質長廊內舒適小憩,也可在紅色木椅上愜意暢懷——四處彌漫的古樸韻味讓人放鬆、輕快。

走進公寓樓,發現為方便殘疾人的使用門口採用了無台階接地式。電梯內,有樓層語音提示,同時配有專為殘疾人設計的按鈕。在探訪中還發現,公寓樓基本分為3人、6人和8人間幾種規格,房內裝飾清新、簡潔。打開房間的每一道門都能驚喜地看到,幾乎每個門把手上都分別有青龍、雙魚等圖紋;房內每個卧室均配有衣櫃、床頭櫃等;衛生間里則有為殘疾人准備的高矮不同的扶手。

可以說,奧運村裡的建築風格、裝飾等設計滲透了濃郁的中國文化,而村裡的硬體設施則表現出另一道充滿「中國味」的風景線,不論是太陽能、污水處理等節能環保系統的人性化,還是在運動員公寓生活化的便利環境里,中國產品閃爍光芒。

在北京奧運會贊助商的名單里可以看到,國內部分企業承擔著為北京奧運會提供贊助的責任。其中,相當一部分產品使用於奧運村。

比如,在運動員公寓樓房間內已有的設施里,被一般消費者所熟知的國內品牌不在少數。可調節式中央空調、電冰箱等「白電」皆來自海爾集團;客廳牆壁上有沁園牌壁掛式冷熱飲水機,使用非常方便;每間卧室內都有一或兩張床,而床上用品是來自國內老字型大小羊毛企業恆源祥的被褥、枕頭等,十分舒適柔軟;另外,還有來自於長虹等品牌的CRT電視……

短暫的參觀雖然不能面面俱到,但已可以強烈感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中國味」的碰撞,恰如北京奧運村副村長、前中國國家乒乓球隊隊員鄧亞萍所說:希望奧運村能讓人在這里留下非常深刻的中國烙印。

與各種中國元素所傳達的文化相似,中國的產品也需要一種綿延的力量。在采訪中得知,不少企業贊助北京奧運會的戰略背後有著共同的願望:國際化。

無疑,奧運對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不是一個結束。打上奧運印的中國產品在未來的發展更讓人充滿期待和猜想:在後奧運時代,中國企業在產品與服務方面,是否會繼續苦練內功,將給消費者一個怎樣的答卷?今天的贊助商,未來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將如何繼續告訴世界「中國味」的味道,我們拭目以待。

Ⅵ 高一作文成長的味道800字

當我們從呱呱墜地那一天起,我們就開始了成長,開始品味那酸甜苦辣的成長味道。
翻看那記錄著我成長點點滴滴的相冊,我的心情都是萬分激動的。當我翻到那一張彈奏電子琴的照片,我那激動的心情便難以抑制。
從5歲那年起,我便開始了我的電子琴生涯,電子琴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不斷的變化。起初,我討厭電子琴:討厭老師的嘮叨、討厭父母的逼迫、甚至討厭自己——作出彈電子琴的錯誤決定。於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真理再現。一天,我向父母抱怨道:「我不學電子琴了!」剛開始父母還是很有耐心地規勸我,隨著我的執著一直持續,父親的一巴掌便掠過我的臉龐。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把自己關入房門,獨自一人在房間里哭泣。「起義」失敗了便要學會順從,我只好無奈地彈奏著電子琴。漸漸地,我開始在自己彈奏的美妙音樂中享受、陶醉。彈奏之時,我置身於有著幾萬人的音樂廳,自豪之情也在此時湧上心頭。這樣一彈就是六年。當我拿到業餘十級證書時,心中是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回味過去的六年,我覺得這一路上是無比的艱苦。
成長的味道,雖苦卻甜。
繼續翻看相冊,當我翻到自己住院時依然在看書,便又開始了回憶。
小學時,愛打籃球的我每晚都與同學奔跑在籃球場上。一次我的腳意外地斷了,我疼痛萬分,立即被送往了醫院接受手術。手術很成功,可是我必須在醫院呆上一個月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我並沒有落下功課,而是在病床上更加努力地學習。而且,我在數學方面繼續拓展。於是後來的期末考試我的總分意外地成為了全班的第一名,這大大地激發了我學習的信心,也是為今天能取得好成績作了鋪墊啊!品味過去的努力,我的心是無比的酸痛與灼辣。
成長的味道,既酸也辣。
……
成長的味道,還等待你我去品味。

Ⅶ 關於《味道》的作文

可以這樣說,沒有了味道,就沒有了鄉村。

鄉村裡,長年累月,處處彌漫著味道,村莊里特有的味道。

鄉村人喜歡,或者說習慣,在味道中生活,每每聞著各樣的味道,悠然入眠,面若桃花,露出微笑,在夢中吧咂著嘴回味著。這味道組成了鄉村,隨風流淌,貫穿人生,並不隨歲月的流逝而消失,停留著,彌漫去又彌合來,一代代,一輩輩,便成了有滋有味的鄉村生活。

城裡人,對鄉村的味道特別敏感,甚至有些過敏。同樣,村裡人閉上眼,也嗅得出哪些是鄉村的味道,哪些是鄉村以外的味道,外來的,有些也喜歡,譬如香粉、體香,喜歡歸喜歡,總是敬而遠之。有些太刺鼻,無法接受,但忍無可忍時,自有自己解決的方式和辦法。有幾個村莊,被開發,村民拿了賣土地的錢,藏起後,先是遠觀,等廠房建起,機器開動,一股股異樣的味道,穿透村莊,經久不去,人們便有些排斥,這化學葯味太濃烈了,是不屬於鄉村的味道,況且,時間一長,家養的母雞先生怪蛋,後來甘脆不生了,村裡人由此及彼,想到女人們會不會像了母雞,有一天也不會生娃了,成了干吃不拉的草雞。馬上風言風語籠罩了村莊,一向寧靜的村莊,忽兒騷動起來。

的確,沒有鄉村人喜歡鄉村以外的味道,特別是老一麻茬的,那味道早已存在,在他們先人還沒有在這片土地上紮根,安居樂業的時候,便存在了,或許,當初就是嗅著這味道走來的,落腳的,祖祖輩輩,不僅僅是習慣了這味道,味道早已穿透肌體,在血液里流淌起來,從身體里每個毛骨眼散發出來,淡淡的,濃濃的,和鄉村的味道溶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了。

每一座村莊的味道,似乎是相同的,這只是城裡人的感覺,就像村裡人進了城,頭暈眼花,只感覺車水馬龍,高樓林立,水泥鋼筋冰涼冰涼,似乎沒有一片可自由立足的地方。若問東城西城有什麼區別,想了想,還是兩個字:一樣。但鄉村卻不同,在曠野上,即使盲人,一樣可以尋著味道,找到自己的村莊,推開自家的院門,深深地呼吸,嗅一嗅自家獨有的味道,吸水煙似地,猛吸幾口,慢悠悠地吐出,煙霧味道的氳氤里,舒暢極了。

我從小生活在鄉村,對村裡的味道,極其敏感,生活在那裡,尚不覺得,離開後,一晃幾十年過去,回味時,仍能感到那撲鼻的味道,一陣一陣飄來。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再回來,剛剛走近村口,甚至一入村外的地畔,那熟悉的味道,就從我心底油然而生起一股說不上的親切感。被味道簇擁,熱血便沸騰起來,血液中平日沉澱的原有的鄉村味道,忽兒被喚醒,活躍起來。

盡管,我們村的味道,像所有的鄉村一樣,絕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春夏秋冬不一樣,幾乎每個角落都不一樣,是一種混合的味道,無法用檸檬或茉莉來定義。但我和我的鄉親們,卻分辨得出,這是哪兒的味道,什麼味道。雖然這味道,大多是無形的,在我們腦海卻有著各自的形狀。

自然,也有有形的味道,譬如炊煙。炊煙,是鄉村的一道風景,最美的炊煙,是傍晚的炊煙。夕陽西下,晚霞映紅,瓦藍的村落天空一樣漸漸朦朧起來,綠樹,土屋,柴垛,水墨畫一樣,點綴在淡墨色里。這時候,原本寧靜的土屋,隨著裊裊的炊煙,緩緩地升騰,便生動起來。若細看,這裊裊升騰又不一樣,有青里泛黃的,那是燒黃毛柴的煙縷;有黑亮的,那是燒木劈柴的大煙;還有先時濃烈,愈來愈淡,若有若無的青煙,那是燒炭的煙。不同的柴火,會從煙囪冒出不同色澤的煙縷,而升騰的形狀也迥異,有粗壯的,直沖雲霄,有悠然細膩的,慢悠悠上升的。村裡的人,用不著看炊煙的形狀,光憑煙味,就分別得出燒柴的類別,是新柴還是陳柴,甚至知道是誰家的煙囪冒出的青煙。

糞的味道,在鄉村是最普遍的,像土地的味道一樣,村村皆有,最是平常。牛糞,狗屎,雞糞,羊糞,飛禽走獸本身的味道混合著糞味,不知從哪個角落彌漫而來,穿透神經,不僅僅是鼻子,渾身上下似乎都是糞味了。這糞味,村裡人雖不喜歡,也不厭惡,離開村莊,長久聞不見時,便感到心底空落落的,像被懸空吊起,沒有了往日的踏實感,彷彿看不到日出日落,星斗滿天一樣,這世界忽兒大了起來,大到了想像之外,而自己愈來愈渺小,沒有一點安全感、自豪感,便覺得陌生、煩躁。一踏上鄉村的土地,泥土的味道,青草的味道,甚至有些刺鼻的糞味,簇擁而來,渾身便舒坦起來。

我爺爺喜歡拾糞,挎著糞筐,村裡村外轉游著,羊糞朵也拾,攏在一起,雙手捧在筐里。回家後,倒在下板院糞坑,有大牛糞片子,特意撿出來,擺在東院柴火堆旁,曬幹了,等冬天燒耳窯炕。冬天裡,取些回來,在黃毛柴火上,放兩塊干牛糞片,燒成了起面發糕一樣,上邊滿是窟窿眼睛,還不滅,一吹,紅了起來。我爺爺鋏一塊,放在長條木煙灰槽里,點水煙抽,猛一吸,燒焦的灰牛糞塊紅了起來,遇上水煙,發吃絲絲的聲音,這時候,滿窯全是牛糞味,習慣了,並不難聞,就像烤發糕餅子的味道。

孩子們喜歡撿干羊糞朵,劃上格子,玩點羊窩,和下圍棋的快樂一模一樣。

我們村子的味道,和其它村莊最不同的,是一種魚腥氣,自然,和海邊的漁村是兩回事。夏日裡,村中低窪的地方,大雨後積滿了水,村裡人叫螞蟥坑,沒幾天,坑裡生了蝌蚪、青蛙,還有一種叫泥湫。其實是和真正的泥湫並不一樣的翻皮,長得和地窖里的土鱉一模一樣,不過是生活在水裡了。泥水坑散發出一股股的魚腥味,特別濃。遇上陰雨天,或刮東南風時,從河灣吹來的風,本身就帶有一種滋泥氣的魚腥味。村裡村外的莊稼,似乎很喜歡這種味道,最濃烈的時候,穀物搖曳著,彷彿手舞足蹈,顯得特別快樂。

而我最喜歡兩種味道,走進老家土窯,隨便就聞得見,一種是吸旱煙長久後,煙鍋散發出的煙屎味。村子裡蚊蟲多,身上叮得到處都是,腫起一串串一片片的小疙瘩,紅紅的,癢癢的。爺爺拔下煙鍋頭,挑一點黑油油的煙屎,抹在紅腫處,過一夜,全消散了。後來,我就喜歡上這味道,一嗅見,渾身便舒坦起來。還有一種是老腌菜的味道,每年秋天,家裡要腌幾大瓮鹹菜,有蘿卜,有白菜,瓮里的菜發酵後,便散發出濃郁的腌菜味,雖然,愈來愈淡,到後來,若不細聞,幾乎嗅不到了,吃時自有香鹹味。但那股彌漫在空氣里的腌菜味,老腌菜味,我特別喜歡,一直喜歡,一聞就開胃。多少年後,已經習慣了城裡人的生活,但無論在家裡還是下飯店,總喜歡要一盤涼拌大腌菜絲,那怕是不吃一口,聞一聞就香極了。

鄉村的味道,雖混雜,零散,但卻有一股無形的氣韻,濃濃的,籠罩著鄉村。這味道,日積月累,彌漫,沉澱,便形成了鄉村的靈魂,彷彿每個女人的體香,每個村莊便有了自己的村香。

Ⅷ 跪求《味道》作文(高一的)

範例一: 每每放學歸來,聞到樓道里有陣陣香氣飄進鼻孔,就知道媽媽又在為我燒午飯了,香氣直沖我的胃,只要有這樣的氣味,我前兩頓吃的再飽,晚飯定會大口吃菜大口飯,我並不是不餓裝餓討好老媽,而是因為,這飯菜中除了本身的香氣外,有家的味道。
外出遊玩想家時,聞到棉毛衫或睡衣上的洗衣粉味時,不安的心就靜了,並不是我們家常用一種洗衣粉,而是因為那上面有媽媽的愛之香。記得小時候,我和表妹睡覺前聊天,我對她炫耀道:「我的衣服上有'媽媽味'。」表妹不服:「我的也有。」我像只小狗般湊過去聞聞,「你的'媽媽味'不好聞!」我評論道「還是我的香!」表妹也湊過來聞聞,小嘴一撇:「你的才不好聞呢!還是我的香!」「不,我的好聞。」「我的好聞!」……那天我們是在爭執中入睡的。現在想來無非是對自己家之味的驕傲。家的味道誰也不允許去詆毀。
校園的味道是新鮮的,因為除了兩棵依舊茂盛的百年銀杏活力的味道,別忘了還有我們啊,盡管有些人會不承認,但是,我們不知不覺就有一種活力的味道散發出來。
還記得我在《溫暖一笑》中提到的那位監考老師了嗎?後來我找到了她,她那高雅的氣質,溫柔的性格,無處不透出一種如蓮花般的香氣,柳柳的是活潑的充實的迎春花香,德高望重的余老師是白玉蘭的芳香,B班英語林老師是淡定不驚的香水百合花香(A班我不清楚,就此不提了),錢老師嘛,因該是木槿花吧(感覺那種花嚴肅到沒有香氣)……所以校園的味道是春天百花園的味道啊!
麵包房裡,有麵包師辛勤的味道,花園里有園丁忙碌的味道,餐廳有廚師嫻熟的味道……家有家的味道,學校有學校的味道,冬有冬的氣息,夏有夏的氣息,不管是哪,都會有味道。那些慵懶的大佬,無論擦多少香水,都遮不住庸俗的氣味。
高尚的人,味道是特別的,他們不用去遮蓋什麼,越是沒有氣味的人越要去抹香水,以此來掩蓋它「無法透出的氣質」。
鼻子是用來辨別味道的,別讓它麻木了,所以,聳起鼻子,閉上眼睛,去感受生活的味道吧!

範例二:我相信每個人都會被表揚過。而我,作文從未表揚。直到四年級,第一單元的作文就被我們班的語文老師表揚,讓我以後寫作文更有信心!
一,二年級,我們的語文老師姓歐,低年級一般都是打基礎的,所以寫文都是短文,十分簡單。我常常被歐老師表揚我的短文寫得好,我聽後,心裡美滋滋的。 到了三年級,寫的都是作文,而且還是三百字以上。對於我來說,不知道是不是有太大的難度,因為以前寫的文都是100字以下,所以不是很習慣。三年級的老師姓毛,毛老師教語文,大家的成績都不錯。可是,這兩個學期,我的作文都沒被表揚過。因為我寫得太差,有時老師還會在作文上寫上兩個又紅又大的字——重寫,這時候,我也不能埋怨老師,因為我不好好學習作文,所以才輪流到這個地步。對於一個7,8歲的女孩來說,是會覺得有點自卑感的。
直到四年級,又換了一位語文老師,這位老師姓伍,她教學也很不錯。在第一單元的作文中,我對自己的作文沒信心。寫了一篇約五百字的「有趣的一件事」的作文。伍老師批改後,向全班同學表揚我寫得好,字數多。還朗誦給全班同學聽,我不可能不樂,只是沒表達出來罷了。這是我第一次作文被表揚,讓我對以後老師要求寫的作文更加有信心了。往後,我對自己的作文更加細心地去完成,認真地去修改。
我要感謝每位老師,給了我數不清的知識,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多。我也要感謝伍老師,給了我信心,力量,我一定不會辜負老師們的期望。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轉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在心底埋藏許久的相思也如影隨行。「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月圓之夜總是很輕易地勾起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出門在外的兒女思念遠在家鄉的父母,遠在家鄉的親人想念著身在他鄉的子女;妻子思念著丈夫,戀人想念著心愛的他或她。不管是濃濃的鄉思,還是濃濃的相思,不管是思念遠在家鄉的父母,還是想念不在身邊的愛人,心底的思念都是一樣的濃,一樣的深切。想念的滋味,有苦、有甜、有酸、有澀……中秋節,躲不開的註定是這濃得化不了解不掉的相思。

在這個中秋,你最想念的人是誰?你最想對他說的話是什麼?你又打算如何慰藉心底的相思呢?在這樣的一個日子,就讓你的相思綻放成一朵美麗的花吧。

每年的中秋,我的思念都在一個方向
小顏 25歲 湖南人 大專 廣告公司文案
我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小縣城,因為在老家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大專一畢業我就來到了廣州,那年我21歲。一眨眼,我在這個城市已經生活了四年。從最初的不適,比如氣候啊,飲食啊等等,到後來漸漸的適應,現在,我已經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城市。喜歡的地方很多,比如可以花不多的錢買到不少的漂亮衣服,比如這里有很多美味的食物,比如這里一年四季都有漂亮的花……而最喜歡的還是,這里有很多的機遇,在這個城市,只要你肯努力和堅持,就會有實現自己夢想的一天。
來廣州四年了,每年的中秋,我的思念都在一個方向:那就是遙遠的家,那裡是我永遠的牽掛。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微薄的工資僅夠支付家裡的開銷,為了供我和弟弟讀書,他們省吃儉用,長年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平時也很少吃肉,為了多賺一點錢,他們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來做早餐賣,到了8點多又趕著去上班。每次想起來,我的心裡就酸酸的。如今,我和弟弟都參加工作了,家裡的日子好過了很多,但是和父母相聚的日子也越來越少了。我在廣州,弟弟在北京,這一南一北的兩個城市也成了父母不變的牽掛。他們看電視,必會關注這兩個城市的天氣,天冷了,告訴我們要加衣服,天熱了,要我們不忘防暑降溫。他們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時刻牽掛著他們的兒女。
小時候每到中秋,晚飯過後,媽媽就會端出一個盤子,裡面擺放著月餅、柿子,糖果等,一家人便坐在院子里聊天、賞月,其樂融融。那時候的月餅一個不到1塊錢,卻香甜無比,現在回想起來,那樣的香甜仍在唇齒間,但那樣的日子,已在十年前了。媽媽的生日就在中秋節,所以一到中秋,我就特別特別地想家,很想陪媽媽過生日,想親自為她唱首生日歌。可是因為現實的原因,這么一個簡單的願望,一推就是好幾年。
今年的中秋,和往年一樣,又和往年不一樣。一樣的是我仍然不能回家陪父母,不一樣的是我有了親愛的他,不再是孤單一人了。前幾天,我給媽媽買了衣服,並寄了兩盒廣式月餅回家。在信里,我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不能陪在你們身邊,但是我真的很想你們。
同時,我在心底告訴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好好攢錢在此安家,爭取在明年的中秋,能把父母接過來,帶他們去珠江夜遊,邊看風景邊賞月,在遊船上為媽媽唱生日歌!
範例三:
青春的味道
青春是什麼?是苦澀的未熟的果,還是清澈的水,是幸福的淚,還是苦惱的包袱?曾經的總是這樣疑問青春的感覺.直到上了中學,真正的自己體驗到了青春,才知道它的真正的 味道.

青春總有那麼多的煩惱做小音符,譜成一曲曲苦澀的歌.站在藍天下,我想快長大,不在收苦惱的折磨.太多的作業,讓我乏味,苦惱,每天在題海中拚命的掙扎,卻總也找不到上岸的樹干,哪怕是一塊浮木我也慶幸啊,只能整天的盲目的漂呀漂,沒有方向,沒有目的,有的只是身心的疲倦還對未來的迷茫.父母和老師的教誨還不時的在耳邊回響,「二十一世紀是競爭激烈的世紀,是要淵博的知識才能撐起一片天的世紀,你不努力張大可就要被社會淘汰了----「是的,也許我們的青春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的,所以也就充滿了希望.

青春是天真的,在小學時,看到那些在中學上學的大哥哥姐姐們,每天面無表情的來來回回,我常想到了青春年代,我們是不是就不在每天幻想和打鬧了呢?進入中學,才發現青春年代仍是充滿天真色彩的,我們下了課,仍經常在一起幻想,看漫畫,打鬧,絲毫沒有變.原來青春到了,並不意味著我們長大了.

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呢?我要是變成一個勢敵比爾.蓋茨的世界大首富多好!我可不可以變成一隻長著翅膀的天使,在雲間自由自在的飛來飛去呢?我若是一滴露水多好,渺小卻又不是偉大,晶瑩剔透,有時還可以化做一滴生命之泉,滋潤枯竭的莊稼.我要是有一個機器人 多好,每天替我寫作業,我就解放了------青春是充滿幻想的季節.

青春的我們是叛逆的,總是想擺脫家長的束縛,自己飛.所以,我不願意將自己的心裡話給父母說,也討厭他們插手管我的事情.還經常和他們吵架,這就給我們的青春時代又添上了一縷憤怒的色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知道,我們是一隻只充滿憧憬的風箏,總想擺脫繩子,可以自己飛,我們哪裡知道,斷了線的風箏寸步難行!所以青春又是充滿人生哲理的.

已經密密麻麻的寫了1/4的青春組歌,畫了不少青春年華,青春的味道到底是什麼,我還是不知道,更確切的說是總結不出來.

Ⅸ 高中作文學校的味道

校園是我們學生時代里最重要的一個地方,他記錄了我們的成長和蛻變,我們在學回校的日夜也許多過在家,答他是我們第二個家,我們在那經歷了些許多酸甜苦辣。我就說說我經歷過的酸甜苦辣吧!
酸:在四年級的數學第一單元測試,我得了64分,我回到家,把試卷慌慌張張地拿給媽媽看。果然,媽媽看後大發雷霆[注: 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說要請我吃竹炸肉絲,我心裡比酸梅還算。
甜:不料,在我第一單元測試後,吃了媽媽的竹炸肉絲,我就在學學習上埋頭苦幹[注: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果然,第二單元測試後,我得了96分,我心裡比蜜糖還甜。
苦:三年級上冊放暑假前,我們的班主任黃春梅老師布置了一大堆比山還高的作業,害的我們發假時沒得玩我們心裡比苦瓜還苦。小學生作文網
辣:二年級時上數學個的時候,我和同桌講悄悄話,不料給老師發現了,我和我同桌被老師罰到牆壁上站著,我心裡比辣椒還辣。
在我的母校,我在那裡經歷了許多酸甜苦辣,正是有了它們,才讓我我長大,上我成熟。
在這些歡聲笑語,這些酸甜苦辣的校園生活,我永遠不會忘記它,一個承載了我成長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關於味道高中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