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篇《端午節的粽子》作文
朝陽與黃米粽子(作者:月光下的棗樹)
天一天長似一天,日子也一天暖似一天,不知不覺端午節就要來了。朝陽的街頭巷尾就有人賣紅紅的紙葫蘆、賣艾蒿的、賣五彩絲線的。那紙葫蘆在和風中飄曳的長穗裹著艾蒿香,把節日氣氛烘托得濃濃的。
還有的賣用細秫秸桿穿上紅紅綠綠的圓布片做成的龍尾,還有小蓋簾、布縫制的那吒等。那布縫的那吒脖子上套著荷葉,一手高舉著乾坤圈,一手持長槍,風風火火好不威風。
家家戶戶的人們早早地就把大黃米泡上了,然後用煮過的葦葉、馬藺包黃米粽子。還要在粽子鍋里煮上十幾個雞蛋。走近胡同、小巷老遠就能聞到濃濃的粽子香。當扒開深綠色的粽葉,黃亮亮珍珠般的粽子包裹著紅紅的大棗,再蘸著棗花蜜、槐花蜜,吃起來黏黏的軟軟的,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說起來這黃米粽子還與朝陽有著許多不解之緣哩。
這包粽子的黃米是用黍子加工成的。黍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的一種主要農作物。
在朝陽新石器遺址發現的窖藏炭化的黍子、穀子,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在喀左縣水泉遺址就發現了最大的一座窖,窖里留存著炭化的穀粒,據計算,其中最大的一座窖原存穀子四千多公斤,數量之多,令人驚嘆。
考古發掘證明:朝陽是我國北方最早種植黍子和穀子的地方。史書記載:「黃帝烹谷為粥。」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朝陽穀子的種植。
殷代甲骨卜辭中多次提到「黍」。古人說:「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這里的「黍」就是一種黏性的黃米。甲骨文的「黍」字上部是黍子的形象,左下邊是代表黍子成熟以後脫落的黍子粒兒。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周頌•豐年》中也有不少「豐年多黍」的詩句。黍不僅是人們的主食,而且還用黍釀美酒,因而黍在當時人們飲食生活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上古時代,對黍的依賴又使先民產生了對黍的崇拜,這是原始宗教中的植物崇拜。其崇拜方式便是每年的祭黍儀式。
由祭黍便產生了角黍。最早關於粽子的記載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之後,西晉周處的《風土記》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注雲:端,始也,謂五月五日。一名角黍,以菰葉裹黍米,以象徵陰陽的包裹未分散之象。」東晉初年范汪的《祠制》載:「仲夏薦角黍」,說明又有夏至用角黍祭祀祖先的風俗。這些記載說明,角黍就是最早的粽子,這種粽子首先出現在我國北方。
據考證祭祀用的角黍,還與古代祭祀用牛角做酒杯祭祀土神和穀神有關。角黍的形狀是對牛角的模仿,用菰葉包裹成牛角形。角黍(粽子)由最初對牛角的模仿,逐漸變成了今天的漏斗四角形。
至少在南北朝時,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粽已統稱為「粽」,逐漸成為具有中國風味的傳統節日名食。自南北朝迄至隋唐宋元明清,九子粽、巧粽、百索粽、奶子粽和艾香粽子等相繼問世。
如果從朝陽是我國北方最早種植黍子的地方說起,水豐草茂的朝陽至少也應該是粽子的發源地之一。
如今,吃粽子紀念屈原乃是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其實探尋這一節日食俗的淵源,角黍是粽子的起源。
說來粽子最早並不是紀念屈原,但是後來將原始對穀物的崇拜——祭黍,一直到角黍,由角黍演變成粽子。後來粽子與屈原聯系在一起是一種完美的結合,使粽子有了新的內涵。顯示了中華民族的睿智與聰明。
就連揭示了端午節真正起源的聞一多先生也非常贊同保持有關傳統,佩服這些傳說包含著「無上的智慧」和深遠意義。
順便說一句:據聞一多先生考證,端午節系古代持龍圖騰崇拜民族的祭祖節日。
⑵ 端午節的粽子作文
http://www.xue66.cn/html/5special5/show28.htm
這是個端午節作文專題。有幾十篇有關端午的作文,一定有你回滿答意的。
.
⑶ 端午節為話題寫一篇高中800字高中作文
端午節過後的深思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但就是這么一個有著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為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通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於是在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在這次事情的背後反映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重視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反而感覺外國的東西好,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時一說話就是國外的什麼動畫上地什麼人物的什麼事跡,這讓人心裡十分不是滋味,難道中國的就不好么?我不反對國外的東西,國外的東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們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選擇的去看.我認為像什麼日本的[蠟筆小新]與[死亡筆記]這些就不是我們該看的,再像國的什麼愛情肥皂劇,這種我們青少年就應該少看,而像[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哈利波特]、[魔戒]等這些看看就無所謂了,因為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認為的不能看的,我就認為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准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鍾,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繫上了五綵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綵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我想起了快樂
五月初五,又到端午時,今之端午,天不大熱,柔綿陽光灑大地,風兒涼爽扣心門……
端午是歡騰的節日,巍巍中華,舉杯共飲,盛迎節日,家家戶戶飄粽香,大街小巷的老人小孩都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還是孩兒之時,就熱切期盼端午蒞臨,因為在這偉大的日子裡,不僅有香飄飄的米粽,還可以穿新裙子,一展美麗風姿;還有好多好吃的水果,新鮮的李子、艷滴的桃子、紅彤彤的楊梅、白嫩嫩的梨瓜、甘甜的大西瓜……哇,琳琅滿目,讓我們貪滴欲攬……今日,家中早早就要插上艾旗,還要備有雄黃酒灑,吃雞鴨魚肉,好不豐盛啊!更重要的還有呀,每年的今日,縣里都會舉辦一次盛大龍舟賽,是呀,端午,端午,又怎會缺少龍舟賽呢?
我們地屬贛南老區,傳統風俗,客家風情,讓人目不暇接、舉不勝舉……其中端午賽龍舟就是贛南一大風景,毫不遜色於除夕燃竹、元宵花燈、中秋賞月!龍舟賽早早就有備而來,縣里周邊的幾個村是主要的隊伍,隊員則是從各村精選出的強壯男兒,他們從四月初就開始訓練了,且那時經濟還不是很發達,他們會舞著龍頭、敲著鼓、打著鑼來到各家各戶前募捐,我們一群小孩總愛湊熱鬧,跟著龍頭一起歡呼,去各家串門……大家也非常熱情,你五塊,我六塊的慷慨出資,人們也非常歡迎龍頭來到家中擺舞,因為,龍頭,會給家中帶來喜慶,帶來好運,帶來吉祥……
我們是花園村是條白龍,具有悠久的勝戰歷史了,因為都勤勞漢組成的強壯陣容,從80年代來,他的頭上都占滿了光環,多數的第一,都被他強力所奪,自然,我們作為村裡的一員,更是興致高漲,意趣勃勃,一個勁的為村裡的白龍加油……在岸上,天真活潑的孩子,全然不顧烈日當頭,更不會在意什麼矜持,拿著粽子、嚼著冰棍為自己的隊伍吶喊,甚是興奮……
還時不時,總愛擠在人群堆里,一邊吃涼粉,一邊與同伴大笑,風趣高談呀!
更精彩的還有,賽完之後,有漂亮的搶鴨戰役,戰士們,放下行裝,一頭扎進滾滾河水中,去搶那活蹦亂跑的水鴨子,人、鴨、水,嬉戲成群,戰斗一起,多漂亮的景觀呀!讓我們迷戀不知歸路……
多隆重的端午呀,多快樂的節日啊,讓我們的童年豐富多彩,可惜,近幾年,縣里都沒舉辦了,許久,也沒看見那精彩的龍舟賽了;而且,節日的氛圍也大不如從前了,也許是生活好過些的緣故吧,超市的粽子各種各樣,家家戶戶也很少包了;人們也不再向以前一樣,一大早就搶購鴨子了;超市中更琳琅、更豐富的新水果也早已取代了那些李呀、桃呀……
呵呵,回望端午,讓我們快樂!可今之端午,怎就沒那種熱情了呢?吹著涼爽的夏風,感覺異常平靜……
⑷ 端午節粽子作文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鍾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⑸ 端午的粽子作文要有3段
輕輕地咬這粽子,彷彿又看見了——
炎炎烈日下,家家戶戶傾巢而出,忙著採摘蘆葉。差不多村上的婦女孩子都出動了,成群結隊的。不久,河岸邊處處洋溢著此起彼伏的笑聲。
採摘完蘆葉,便可以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眼中,包粽子彷彿是一門藝術:先把采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取出來後用涼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了,就可以開始動手包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香味很濃。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黃,蜜棗等等,味道都是與眾不同的。我的最愛莫過於是鹹肉粽子了,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咸中帶點兒糯米的米香味兒。有一天,我跟著媽媽到外婆家包粽子,看著外婆嫻熟的技術讓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訕笑起來。可到頭來,我還是沒忍住,親自動手做了一個鹹肉粽子,雖然樣貌不咋地,但味道比起那些老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粽子的形狀更是層出不窮,我一天所見所嘗的就不下十個。最常見的就屬「寶塔粽」,差不多就是一個立體的方錐形,是所有粽子中個頭最大的。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像菱粽、方粽,子母粽等。其中還有一種「鴛鴦粽」,就是二個相同大小的粽子用紅線連結在一起,就應了一句俗語「千里姻緣一線牽」。個個美觀大方,清香醉人。
家鄉有送粽子的習俗。每年到了端午,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免不了提著粽子互相饋贈。或許剛開始只是一種禮尚往來,可不知不覺卻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內容。記得有次端午節,家裡的桌子上堆著各種各樣的粽子,其中最多就是我最愛吃的粽子(呵呵。當時就我一個小孩。)。我狂吃猛吃,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裡還拿著好幾個粽子,笑嘻嘻的。
我愛吃粽子,獨愛吃家鄉的粽子。
⑹ 以端午節為話題的800字高中作文怎麼寫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著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就直饞人;聞著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劃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熏蒼術的祝福,無不透露著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為粽葉。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為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裡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粽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葯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裡,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著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著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術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術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術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術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術。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