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二月二小學生作文

二月二小學生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8 19:45:25

A. 二月二龍抬頭的作文300字

相傳農歷的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這天叫做「龍頭節」,是我國農村傳統節日一。古時候,人們認為龍冬天在地下睡眠,從春分到秋分,在天上行雲步雨。農歷的二月二日,正是春分前後,冬天裡蟄伏的動物開始蘇醒。民間紀念這一天,是盼望風調雨順的好收成。
在我的家鄉,有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在龍頭節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在打穀場或院子里畫倉子。這件事由長輩進行,有的用灶灰,有的用谷糠,一把一把往院子里撒(畫),先畫出尖尖的倉頂,再畫個鼓鼓的倉肚,最後畫倉門,有的還在倉門外用灰撒成梯子形狀,整個倉子的大小約一市尺左右。畫好後抓些五穀雜糧放在倉子里,最後在上邊蓋上木板,以防雞、鳥來食。畫倉子的習俗是為了禱告新的一年五穀豐登,糧食滿倉。

B. 小學五年級作文《二月二龍抬頭》

在網上找的、【在萬物復甦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為「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為什麼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後,大地復甦,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抬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於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藉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於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牆縫、牆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抬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葯葫蘆,內裝蛇、蠍、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牆壁謂之「辟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託著人們美好願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不過作文最好還是自己寫哦、

C. 二月二的作文初一600字

我國民間傳說,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此後,地上的雨水會增多,民間就成這一天是「春龍節」。關於這個節日,民間有這樣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太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很想再有個公主,以為那時候的人都覺得兒女雙全才是幸福的事,東海龍王也不例外。
不久,東海龍王的心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就給了龍母一顆仙丹吃。沒過多久,龍母就再次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龍母分娩了,果然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東海龍王這才興高采烈起來。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每天東看著龍宮的五光十色,珠光寶氣,她覺得厭倦極了,就渴望去人間尋求真正的幸福。當母親的當然知道女兒的心思,龍母就勸公主說:「乖女兒啊,咱們龍宮里生活如此幸福,無憂無慮,要什麼有什麼,你為什麼想要去人間呢?」可是公主已經下定決心去人間看看,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知道即使挽留,女兒也不會留下的,值得悄悄把她送出龍宮,還給她佩帶了一個錦囊。龍公主依依不捨的告別了母親,離開東海,飛過了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一座大山下,扶危濟困,幫助了好多貧困的窮人。最後嫁給了一個人間的青年小夥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時龍宮卻亂成了一鍋粥,龍王知道女兒出走的事情後,非常惱怒,天天發脾氣,搞得身邊的人心驚膽戰,他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沒法出宮,有天天想念女兒,所以每到陰歷二月初二那天,龍母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朝著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龍母的哭聲變成了雷聲,留下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從此,每到農歷二月初二這天,天上的雨水就特別多。

D. 關於二月二的作文

我平時住在外婆家,每到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媽媽才來接我回家。那天,我記得是星期四,是我正常上學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說是讓他們晚上來過節。
「過節?」我順手翻開日歷,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點詫異,「沒聽說今天是什麼節呀!」
外婆微微一笑,說:「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春龍節。」
「我怎麼沒聽說呀!」
「嘻嘻,你看——連二月二是什麼節日都不知道,我們家的『小博士』真夠孤陋寡聞了。」外婆揚揚眉毛,顯得很得意。
我知道外婆分明是在「報復」我。前些天,外婆看見街上有很多人在賣玫瑰花,就問我那天是什麼節。嘻嘻,連情人節都不知道,真夠孤陋寡聞了。可是,今天的我卻有點尷尬,連「二月二」是什麼節日都不知道,讓我這個「小博士」怎麼在外婆面前立足呢?
那天臨上學時,我給外公悄悄留了一個紙條兒,請他上網幫我下載一些關於「二月二」的資料,並且懇求他為我保密——我一定要在外婆那裡找回面子。那一天,我聽課時有些心不在焉,一直都在想著「二月二」的事兒。
中午,外公偷偷地塞給我一沓列印好的資料,我便關起門來「惡補」。原來,「二月二」在北方稱為「春龍節」,在南方稱為「踏青節」。據說,「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一個民俗節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和農業節氣有關。根據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並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歷二月,處於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抬頭」。
哈哈,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我想,只要我亮出「現買現賣」的關於古代天文學的一點知識,就准能把外婆「鎮住」。
吃午飯的時候,我問外婆:「你知道什麼叫『龍抬頭』嗎?」
外婆還是微微一笑,說:「我外孫子今年小學畢業,而且要考重點初中,這就是『龍抬頭』啊!」
「這是迷信!」我還要繼續說點什麼,卻見外公示意我打住,我就把後面的話咽下去了。外公小聲告訴我:「這是民俗,不是迷信。在民俗里,總是寄託著老百姓最殷切的企盼,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
我凝神注視著外婆,發現他的眼神里閃動著一種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東西——大概就是外公說的那種「最殷切的企盼」吧?望著慈祥的外婆,我的心裡涌動著許許多多的感動。我長這么大,還沒有見過怎麼過「二月二」,不知道外婆會給我們做什麼好吃的。我從資料上得知,在「二月二」這一天,各地的習俗都不一樣。外婆是北方人,會怎麼張羅這個節日的伙食呢?
「外婆,今天晚上我們吃什麼?」我充滿好奇地問。
外婆仍然是微微一笑,說:「保密。」
那天下午的課,我還是聽得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放學回家,我像貓兒似的悄悄溜進飯廳,只見桌子上擺了滿滿一盤年糕——好像是從紅蜻蜓蛋糕店買來的那種,此外還有幾個涼盤兒和一瓶我喜愛的百事可樂。原來「二月二」也沒什麼特別的呀!
我看見廚房的門欠著一條縫兒,便偷偷地去「偵察」。廚房裡,外婆正在把切成薄片的豬頭肉往一個大盤里擺。她擺得好精心啊,一片一片的很有順序,豬鼻子挨著豬鼻子,豬耳朵挨著豬耳朵,擺好之後仍像一個不曾切開的豬頭趴在那裡。然後,外婆往豬頭肉上撒了很多大塊的蔥花兒和各種佐料,最後放在鍋里蒸。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我是從來不吃肥肉的,今天這個節怎麼過?
晚上,爸爸、媽媽在桌上對外公、外婆表示感謝,說你們的外孫子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希望,爭取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並且一定考上重點初中。
「輪到你說了!」媽媽拉著我的衣袖,「請『小博士』發表祝酒詞!」
我一直看著那盤子肥凜凜的豬頭肉發呆,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
「不說就不說吧!」外婆把一大塊豬頭肉夾在我的碗里,「來,常常外婆的看家菜。」
外公也鼓勵我說:「來,快吃吧,這道菜具有美容、健腦的神奇功效。」
在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四雙眼睛的「監督」下,我不得不把那塊豬頭肉塞到嘴裡——說實話,我原本是想趁他們不注意時再吐掉的。沒想到,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後來我竟然大嚼大咽起來,外婆蒸的豬頭肉,肥而不膩,入嘴即化,糯嫩可口,那可是相當香啊!
後來,我向外公、外婆敬了酒,感謝他們幾年來對我地精心呵護,讓我成了一個懂事的孩子。我沒有勇氣賣弄關於古代天文學的那一點點知識,只是說,「二月二」是民俗,不是迷信;民俗是大海,我們永遠都不能完全讀懂它。我還發自內心地說,外公、外婆懂得的東西就是比我多,我要永遠向他們學習。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過「二月二」,我希望以後年年到外婆家去過「二月二」。我將帶著最美好的人生體驗,去熱愛外公、外婆。我一定會從他們身上汲取更多的東西,作為我生活與奮斗的力量。我會永遠記住——外婆家的「二月二」。

E. 二月二的習俗作文

二月二的習俗
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民間俗語「二月二,龍抬頭」。一是說,此時百蟲復甦,適宜耕作;二是說龍施雨水,祈求年豐。傳統習俗在這一天要炒「料豆」、「撒青灰」、「圍倉」。這天,還是某某傳統的某某古廟會。
料豆,即黃豆,又稱「蠍子爪」。料豆有咸甜之分,咸料豆首先把黃豆用鹽汁漬泡後,用慢火炒,一般炒到豆粒發出爆響,豆皮炸出裂紋便可;甜料豆把黃豆漬泡在糖水中,然後再炒,有的在豆粒將要熟時,直接往上加糖。鄒東山區個別地方用花生代替料豆。當地有在太陽不出來之前炒完料豆的風俗。傳說吃蠍子爪不挨蠍子蜇。
圍倉要在天亮之前舉行,農婦在院內、大門口、場院內用草木灰畫囤梯、打灰屯、撒五穀。圍倉時,用青灰(草灰)圍成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意為希望糧食滿倉,五穀豐登。
二月二這天不從井中打水(有的地方等太陽出來即可),怕「怒龍王」;不動針,怕刺傷「龍眼」;婦女不在屋內梳頭,更不準用長繩,免得屋上掉蛇(俗稱「長蟲」)、蚰蜒、蠍子等。二月二,境內多數居民還有吃魚的風俗,稱為「熏蟲」。民國年間,這天為年節盡頭,「社火」至此停止,各行各業多少是此日開工,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
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日。古人認為龍是鱗蟲之長,有興雲布雨的本領,春耕播種季節,舊時南京郊縣的農民,為求豐收只得祈禱龍神的保護,寄希望神龍呼風喚雨,故二月初二形成許多崇龍習俗。如到江河湖畔祭祀龍神,規定天亮以前不得到江河挑水,以防傷害「龍身」。婦女在該日要停止針線活,以防刺傷「龍眼」,此日飯食皆以龍名,面條謂之「龍須面」,餃子謂之「龍耳朵」,飯叫「龍子」,餅叫「龍鱗」,團子叫「龍蛋」等等。
明《宛署雜記》載:「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亦名引錢龍。」郊縣農家還有「撒灰囤兒」的習俗,在庭院中用草木灰撒成大小不等的「灰囤子」,在每個灰圈圈內,放一小把稻穀、麥粒或玉米、豆子,這是將灰囤子比作糧囤,討「五穀滿倉」之意。
在城裡還流傳著「二月二,家家戶戶接女訴冤讎」的習俗,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女兒回來後傾訴在夫家的遭遇,父母勸慰自己的孩子,怎麼勤儉持家,孝順公婆,妯娌和睦。女兒在公婆家辛苦了一個正月,也好就此在自己的父母家休息休息,和閨中好友一起出去踏青游春,話話家常,過幾天輕松日子。

F.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二月二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春龍節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歷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G. 2017年難忘的二月二六年級作文

人們說一個人的成長是在新年,但我真正的成長是在二月二,不是因為我遇到了難事,而是父親的一段話改變了我,它像一把重錘打破我昏昏噩噩的生活,讓我感到這是我十四年裡第一次成長。
我在上初一的時候期中考試我考得不錯,在於別人交談的時候,我都說不會驕傲,但那隻是一個對付別人的借口罷了,其實我早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我的小學同學任希彤的成績比我高了很多但我卻以她補課為理由,說他成績是由補課才提升的,但是我的心當然知道她在背後所付出的汗水,,我的父母一說到任希彤我就以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來反駁現在想起來心中都充滿了愧疚和深深的歉意,成績是由汗水與努力換來的,每當考試我都貪黑起早,可是用在休息的時間和認真學習的時間根本不成比例,我在學校知識測驗我因為老師開始沒先選我,我就撒個謊說我已經背完了,而考試突然讓我去我卻考了個全校倒數第二,當我知道這個消息,我哭了但我不是因為班級的榮譽,只是因為自己沒有面子,我在家裡誰也不怕但我在外面卻讓人欺負,當我讓被班裡的女生絆倒,我沒有像個男人一樣反抗,我極力向別人解釋我是一個紳士我會忍讓,但其實我是因為怕她才不反抗,父親說人生的路父母不能幫助你太多,是好是壞只是由自己決定的。這時我的心中出現了一個十字路口,好與壞只是由我自己來抉擇,父母的愛我感到的也只是十萬分之一,其實在父母的話語中都充滿了對我無形的愛,父親生氣時的話語其實是恨鐵不成鋼啊!數學的成績在高時我就說是我自己的努力,而處於低谷時我就一味的怪我爸。盡找那些客觀的理由。從不在自身找原因。當父親對我說完那些話後我認真的思考過,也不想排在別人之後了,這是心中好似新生的朝陽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和對明天的期盼。
二月二龍抬頭,在我剪下自己的頭發的時候,落下的不是頭發,而是我那自己浪費的時光,在二月二這一天我成長了。

H. 二月二龍抬頭的作文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采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歷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至於剪頭發,則是因為正月內剪頭不吉利,而一個月不理發又很難受,故大家都在正月過完後的二月初紛紛理發。

I. 二月二作文

我平時住在外婆家,每到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媽媽才來接我回家。那天,我版記得是星期四,是權我正常上學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說是讓他們晚上來過節。
「過節?」我順手翻開日歷,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點詫異,「沒聽說今天是什麼節呀!」
外婆微微一笑,說:「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春龍節。」
「我怎麼沒聽說呀!」
「嘻嘻,你看——連二月二是什麼節日都不知道,我們家的『小博士』真夠孤陋寡聞了。」外婆揚揚眉毛,顯得很得意。

J. 以二月二為主題寫作文

在我們富饒的清徐縣城裡,有一個在萬物復甦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為「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為什麼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後,大地復甦,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抬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於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藉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於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牆縫、牆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抬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葯葫蘆,內裝蛇、蠍、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牆壁謂之「辟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託著人們美好願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閱讀全文

與二月二小學生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