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邊疆的建設者》為題寫一篇400字作文。
掀開摞摞發黃的歷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看到一個個舉著明晃晃鋼刀的劊子手,一隻只滿口 鮮血的吸血蝙蝠,一頭嚙著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著頭顱的鷹犬和一淌淌鮮艷刺目的血!
這是民族的恥辱。讓受苦受難,受辱受虐的中國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輩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們奇跡般地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八年抗戰,迎來新中國的建立……
歷史又翻到今日。新的仇恨,新的血淚又涌現在我們眼前:1999年5月8日一對新婚不久的中國青年夫婦倒在南斯拉夫的血泊中;2001年4月一位優秀的中國飛行員為了祖國尊嚴血灑南海上空……
同學們,我們能無動於衷嗎?我們能讓鮮血再灑在中國歷史的十字架上嗎?我們能讓閃著寒光的刺刀再刺向中國人嗎?
不!決不!血、淚、仇。我們記住了,永遠地記住了。讓我們化作冬雨,將南斯拉夫的血場刷清。讓我們化作精衛,將洶涌的大海填平……
雪恥復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這一代中國青少年責無旁貸!
然而,我們許多少年人將自已民族的新仇舊恨忘掉了,將「五四」青年匍匐喋血,在血淚中仍高喊祖國萬歲的那一刻忘記,將日本劊子手在南京城中獰笑著舉起鋼刀的那一刻忘記了……同學們如果我們沉溺在享樂之中將學習荒毀了,將前程荒毀了,將民族興衰拋置腦後……這是一種毀滅,一種自我毀滅。
魯迅先生窮其一生智慧,「我以我血薦軒轅」喚醒了刀俎上的中國人,我們的前輩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以天下安危為已任,前仆後繼,建立了新中國。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怎能放任自流,荒毀一生置民族大業於不顧?否則,枉為炎黃子孫!
梁啟超曾高瞻遠矚地指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當今世界的殘酷競爭中,中國青少年能否肩負起民族振興和洗刷國恥的任務,直接關繫到中國將來的命運。
我們的老師學識淵博、溫文爾雅、謙和真誠、勤奮敬業、任勞任怨。
我們青春煥發、熱血沸騰。擺脫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寬大的羽翼下避風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風雨,敢於戰斗。我們雖然無需面對國土的淪喪,無需承受戰火硝煙,但是我們可能要阻擋不期而來的洪水,抗擊非典,預防禽流感,我們的飛船要上天,我們的足球要獲勝,我們要研究轉基因,我們要征服沙塵暴,我們要保護環境、維護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重擔、義不容辭、任重道遠。為了祖國的繁榮、民族的興旺,今天的我們用激情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澆灌成功之花。勤奮學習、奮力拚搏,是我們初中生活不變的主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也許會受挫,也許會失敗,但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遠航的水手告訴我們「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至少我們還有夢。」
努力吧!奮斗吧!中國青少年。為我們開辟民族復興的新藍天……!
要沖級了,採納下吧
obiypwshlb43218111162013-2-27 13:20:50
⑵ 寫給邊疆建設者們的一封信的作文怎麼寫
範文,供參考:
尊敬的西部邊疆建設者:
您們好!
你們肯定不認識我吧!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生.我是從報紙上才認識你們的 ,是你們把西部建設成一個繁華昌盛的地方.原來西部只是一個茫茫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荒涼的地方.而就是這種環境中,你們依然舍小家顧大家,晝夜不停的為西部開發做出貢獻.在你們的建設下,現在西部是一個充滿了生機的地方.樓房拔地而起,動植物也多了起來.到處充滿了活力,青藏鐵路貫穿西部,但是我還認為西部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點.比如:師資力量小,醫療不發達,人們的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我建議可以把內地的優秀教師調到西部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們.那些孩子們長大以後,一定會把西部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還可以把內地有經驗的醫生調到西部去,建立多所大醫院,這樣人們的生命健康就得到了保障.這樣,未來的西部將是一個昌盛,繁華的地方.那時候西部交通發達,河上有許許多多,各色各樣的立交橋.到了晚上立交橋上燈火輝煌,光明照亮了整個城市.到了那時候家家都有電話、電腦、空調等一切家用電器.那時會實現城市國際化,從不再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啦!那時候西部也有自己的飛機場啦!那個機場有通往世界各地城市的航班.到時候飛機滿天飛,到了那個時候西部將有時速達700多公里的磁懸浮列車,那樣去哪裡就方便多了.你們是西部荒原最早的住戶!西部野地邊疆最早的人家!你們換一個工地就搬一個家,帶走的是荒涼,留下的是繁華.我從心裡尊敬你們,佩服你們!祝你們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⑶ 贊美新疆建設者的作文200字左右。
邊疆,現在是一個美好的家園,可以前的邊疆是多麼的荒涼,但一群偉大的人們回來到這兒,就開始答用自己的一雙手開墾這個荒無人煙的邊疆,他們就是祖國的建設者們。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會在哪兒打造家園,使祖國更加繁榮。他們不管遇到嚴冬臘月、驕陽似火,不管遇到多麼困難與危險的工作項目,他們總是堅持著,為祖國做貢獻。他們就像白楊樹那樣。我敬佩他們,他們也是可愛的人!
⑷ 我誇邊疆建設者的作文
新疆,原是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煙的戈壁。但自從那裡出現了一棵又一棵白內楊樹後,那裡變得格外美麗容,富饒。
這一棵棵白楊樹是誰?那就是邊疆建設者。他們就像白楊樹一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高大的白楊樹像披掛著嘩嘩響的青銅鎧甲的巨人,傲岸的凝視著人間,默默的守護著人間。那些邊疆建設者不也是一樣嗎?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會出現在哪兒;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他們都會微笑應對,堅強不屈,無私奉獻著......
我贊美你,紮根邊疆的建設者。
⑸ 贊美祖國建設者的作文
讀《挑山工》有感 今天,我讀了《挑山工》這篇文章,本文主要講了泰山上的挑山工登泰山時,走的路程比遊人多,而用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少。說明了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起了偉大的發名家愛迪生,研究電燈時,經歷了1600多次失敗才成功的,那種堅持不懈、不服輸的精神深深打動我。又想起我國研究「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時,經過了11年的努力終於成功了!這使我更清清楚楚地想起了一見事。 一個夏天,我去河邊戲水。看見莫招喜手裡拿著一架非常好看的自製船模,它安有馬達,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里的水蛇。我見了十分羨慕,自己也想做一架,可我從來沒做過,怎麼辦?去向他請教,又不好意思。最後,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做。剛開始還好,興致勃勃的。可是過了一下子,問題就出來了,不是筆心卡在小洞里,就是水葉穩在船底了,我一氣之下,把它丟在一邊不做了。爸爸見我這個樣子,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斯淇,你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不要三心二意的,你看小貓三心二意的釣魚,最後釣著了嗎?你應該學習挑山工,做什麼事情要堅持不懈,還要有耐心,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聽了爸爸的話以後,我心悅誠服的點點頭,又仔仔細細的做起來。遇到新問題和老毛病,我都認真的對待。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我終於把船模做好了。這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事情要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類似的事,不正是挑山工精神寫照嗎? 讀《白楊》有感 前幾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課文。它是當代作家袁鷹的 作品,選自於《風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 表面上看這篇課文在描寫白楊,但是深入觀察,深入思考, 其實它是在贊揚、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 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對孩子們說的那句話:「白楊樹從 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他,他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 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 水,他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 使我感受深刻。「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 長出粗壯的枝幹」;一是堅強不動搖,「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 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 弱,也不動搖」。這句話是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 樹而觸景生情,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 楊一樣堅強不動搖。說楊樹,也是在贊美千千萬萬邊疆建設 者,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後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為他擔心生活在 北京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僅不能接管新疆創建者這種重大的 任務,就連新疆那艱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當他看見白楊樹 旁邊的小白楊,應風沙成長起來的小白楊樹。他就相信他的孩 子一定可與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從這段可以看出,父親對祖 國的付出多大。雖然祖國把它發配到邊疆工作,但他沒抱怨半 句,他不僅要把自己奉獻給祖國,換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獻給 祖國。假如我是他父親,我死都不會去邊疆,更別說把孩子接 過去。但學了這篇課文,我會學習「父親」這種精神,還要發 揚光大。 讀《生日卡片》有感 前幾天,我讀完了《生日卡片》這一篇寫事的文章。我知道了作者送給母親的生日卡片給她的母親帶來了滿足。 這篇文章講的是「我」剛入台北師范藝術科的那一年,好想媽媽,所以,母親過生日時,我特別做了一張卡片送給她。母親等妹妹和弟弟讀完大學後,決定去德國探望父親。出國前,她把一個小手提箱給了「我」,叫我妥善保存。有一天,「我」為了找一份舊資料才打開它,看到「我」送給母親的那張卡片,卻被母親收藏起來,這時,「我」不禁流下淚來。 讀了這篇文章,我真正地感受到母親對兒女的愛是不會說出來,只會用行動表現出來。文中的「我」一直以為母親不愛自己,但不「我」又怎麼會把我送給她的那張卡片和庄嚴的文件仔細地收藏起來?「我」才發現世間的母親都這樣容易滿足。讀到這里,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她只要看到成績比較好,能幫她忙,乖,她就滿足、高興。她並沒有過分的地望,想我「望女成鳳,只要過得去她就滿足了。 希望世上這樣容易滿足的母親,繼續這樣,不要在兒女身上託付過分的慾望。 讀《養花》有感 《養花》這篇課文,詳細記敘了老舍爺爺在養花勞動中的苦與樂,充分表達了老舍爺爺對勞動的熱愛。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勞動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體會。 「要是天氣突變,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也不在乎
⑹ 贊美邊疆建設者的作文
人民解放軍是那麼的偉大。哪兒需要他,他就在哪兒出現。不管是風沙還是雨回雪,不管是嚴冬答還是酷暑,他們總是毫無怨言地駐守在祖國邊疆,不後悔,也不後退。
人民解放軍為了保衛祖國,不管是嚴冬臘月,還是驕陽似火,你們總是毫無怨言地駐守在祖國的邊疆,人民解放軍為了人民的安危,不管是抗洪搶險,還是防暴制匪,他們總是戰斗在最危險的地方。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兒住下。
石油工人為了祖國建設的需要。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兒住下,他們一到了這些荒原、野地就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創業勞動中去。機器聲、人聲、歌聲、歡笑聲,打破了這兒的寂靜。
哪兒洋溢著建設的足音,哪兒就閃耀著他們的身影。不管烈日炎炎讓人心悸,不管冷雨飄飄令人寒蟬,祖國建設者們總是在為輝煌藍圖激揚色彩!
哪兒洋溢著建設的足音,哪兒就閃耀著他們的身影。不管烈日炎炎讓人心悸,不管冷雨飄飄令人寒蟬,祖國建設者們總是在為輝煌藍圖激揚色彩!
革命軍人是塊磚,哪兒需要哪兒搬.
不管艱難與辛苦,不管嚴冬與酷署.
總是精神攔擻大步向前走有難必出手.哪兒有保衛者,哪兒就一干二凈,不管他們自己多累,不管多麼辛苦,總是為了祖國而默默奉獻著,為了環保,永遠奮斗.
⑺ 關於邊疆建設者的作文
白楊
作者:袁鷹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鍾,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么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說:
「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⑻ 用一種植物贊美邊疆建設者的作文
你們好!復我是一名小學生。在我的制心中,西部是充滿著神秘色彩。如今,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許許多多的建設者都在西部默默地奉獻著……
原來,我對你們的行為都不理解。那時候,我想:這些叔叔阿姨們為什麼去西部?現在,我明白了,他們是為了給國家做奉獻,他們是國家的驕傲。國家為有你們這些默默無聞的人感到自豪!
前幾天,我學習了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人們萬眾一心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故事。現在,這條「天路」已經通車了。這就是你們為國家立下的汗馬功勞!國外有些媒體還說中國人不可能在拉薩上修鐵路,不可能?國外的人都以為中國沒有毅力。中國人有毅力,有志氣!從古代的萬里長城,到現在的青藏鐵路。有哪一樁哪一件不是中國人用毅力,用辛勞的汗水完成的!這都是你們這些建設者們。你們是國家的驕傲!國家為有你們這些默默奉獻的人們感到自豪!
就在前天,我學習了白楊一課。你們就像白楊一樣,不軟弱,也不動搖!你們放心吧!我們長大了,也會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祝你們
⑼ 描寫邊疆建設者的作文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鍾,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么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說:
「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