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節為話題寫一篇高中800字高中作文
端午節過後的深思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但就是這么一個有著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為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通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於是在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在這次事情的背後反映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重視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反而感覺外國的東西好,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時一說話就是國外的什麼動畫上地什麼人物的什麼事跡,這讓人心裡十分不是滋味,難道中國的就不好么?我不反對國外的東西,國外的東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們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選擇的去看.我認為像什麼日本的[蠟筆小新]與[死亡筆記]這些就不是我們該看的,再像國的什麼愛情肥皂劇,這種我們青少年就應該少看,而像[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哈利波特]、[魔戒]等這些看看就無所謂了,因為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認為的不能看的,我就認為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准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鍾,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繫上了五綵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綵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我想起了快樂
五月初五,又到端午時,今之端午,天不大熱,柔綿陽光灑大地,風兒涼爽扣心門……
端午是歡騰的節日,巍巍中華,舉杯共飲,盛迎節日,家家戶戶飄粽香,大街小巷的老人小孩都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還是孩兒之時,就熱切期盼端午蒞臨,因為在這偉大的日子裡,不僅有香飄飄的米粽,還可以穿新裙子,一展美麗風姿;還有好多好吃的水果,新鮮的李子、艷滴的桃子、紅彤彤的楊梅、白嫩嫩的梨瓜、甘甜的大西瓜……哇,琳琅滿目,讓我們貪滴欲攬……今日,家中早早就要插上艾旗,還要備有雄黃酒灑,吃雞鴨魚肉,好不豐盛啊!更重要的還有呀,每年的今日,縣里都會舉辦一次盛大龍舟賽,是呀,端午,端午,又怎會缺少龍舟賽呢?
我們地屬贛南老區,傳統風俗,客家風情,讓人目不暇接、舉不勝舉……其中端午賽龍舟就是贛南一大風景,毫不遜色於除夕燃竹、元宵花燈、中秋賞月!龍舟賽早早就有備而來,縣里周邊的幾個村是主要的隊伍,隊員則是從各村精選出的強壯男兒,他們從四月初就開始訓練了,且那時經濟還不是很發達,他們會舞著龍頭、敲著鼓、打著鑼來到各家各戶前募捐,我們一群小孩總愛湊熱鬧,跟著龍頭一起歡呼,去各家串門……大家也非常熱情,你五塊,我六塊的慷慨出資,人們也非常歡迎龍頭來到家中擺舞,因為,龍頭,會給家中帶來喜慶,帶來好運,帶來吉祥……
我們是花園村是條白龍,具有悠久的勝戰歷史了,因為都勤勞漢組成的強壯陣容,從80年代來,他的頭上都占滿了光環,多數的第一,都被他強力所奪,自然,我們作為村裡的一員,更是興致高漲,意趣勃勃,一個勁的為村裡的白龍加油……在岸上,天真活潑的孩子,全然不顧烈日當頭,更不會在意什麼矜持,拿著粽子、嚼著冰棍為自己的隊伍吶喊,甚是興奮……
還時不時,總愛擠在人群堆里,一邊吃涼粉,一邊與同伴大笑,風趣高談呀!
更精彩的還有,賽完之後,有漂亮的搶鴨戰役,戰士們,放下行裝,一頭扎進滾滾河水中,去搶那活蹦亂跑的水鴨子,人、鴨、水,嬉戲成群,戰斗一起,多漂亮的景觀呀!讓我們迷戀不知歸路……
多隆重的端午呀,多快樂的節日啊,讓我們的童年豐富多彩,可惜,近幾年,縣里都沒舉辦了,許久,也沒看見那精彩的龍舟賽了;而且,節日的氛圍也大不如從前了,也許是生活好過些的緣故吧,超市的粽子各種各樣,家家戶戶也很少包了;人們也不再向以前一樣,一大早就搶購鴨子了;超市中更琳琅、更豐富的新水果也早已取代了那些李呀、桃呀……
呵呵,回望端午,讓我們快樂!可今之端午,怎就沒那種熱情了呢?吹著涼爽的夏風,感覺異常平靜……
2.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英語作文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ring
the
holiday
of
dragon
boat
festival,i
got
together
with
my
family
to
have
a
big
meal.we
ofen
ate
the
zongzi.it
tasted
very
nice.and
we
saw
the
dragon
boat
races.i
felt
excited
because
the
race
was
bustling
with
noise
and
excitement.at
dragon
boat
festival,we
also
drank
realgar
wine.some
people
thought
drank
realgar
wine
can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illness.dragon
boat
festival
was
interesting
and
i
like
it
very
much.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假日期間的端午節,我和家人一起去吃一頓豐盛的飯我們經常吃粽子味道很好我們看見龍舟比賽我感到興奮,因為這場比賽是熙熙攘攘的雜訊和興奮在端午節,我們也喝雄黃酒有些人認為喝雄黃酒保護自己免於生病端午節很有趣,我很喜歡它。
3. 高中關於端午800字作文搞笑的的具有東北特色的
1、掛紙葫蘆
每到端午節,東北三省家家戶戶都要懸掛鮮艷多彩的紙葫蘆,祈求自己和家人在一年中健康、幸福、平安。為什麼要在端午節時懸掛紙葫蘆呢?
據神話傳說,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化作賣油郎到一山村中賣油,油價標明後任人根據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於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錢則少付。有一少年也學著別人的樣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錢。這位少年歸家後將大家買油及自身買油情況向母親如實介紹,母親對兒子進行了嚴肅批評,並責令兒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並前去對賣油郎賠禮。
呂洞賓深感其誠實,於是告訴這位少年,五月初一將有大禍降到人間,在門口掛一個葫蘆則可太平無事,躲過災難。這位心地善良的母親急忙把這一消息轉告鄰友,凡是聽到消息的家家戶戶都紛紛在門眉處掛起了葫蘆。果然未過數日,一場特大山洪捲走了沒有掛葫蘆的人家,而掛葫蘆人家則是安然無恙。從此留下了端午節前幾天掛葫蘆的習俗。
也有民間傳俗,說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葯王爺下凡,見到人間毒蟲橫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裝神葯的葫蘆掛在一家門口,滅蟲降瘟,普救眾生,留下了這一習俗。
2、系五彩繩
五彩繩,又稱五色絲,另外也有長命縷、續命縷、辟兵紹、五色縷、朱索等叫法。據說也是因屈原而起,可以驅除災害。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端午節戴五綵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色縷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製成的五綵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的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也有一種說法說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裡讓水沖走。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帶來一年的好運。
端午節到了,系條五彩繩,讓自己好運不斷吧!
3、戴香草荷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香包中一般裝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4、吃雞蛋、玩撞蛋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最重要的就是吃蛋了,蛋有雞蛋、茶葉蛋、鵝蛋、咸鴨蛋等。最初的關於端午節吃蛋的習俗,應該是為了躲避瘟疫,在這個接近夏至的節日里,陽氣高漲至正端,陰氣初施,陽氣隆盛,天地氣交,補充蛋白質就是最當務的要事了。
在東北地區,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煮茶葉蛋或者用艾葉煮雞蛋。小孩子們還會玩撞蛋,看誰的雞蛋最結實,撞到最後都不會破掉。
5、吃粽子
端午節各地風俗不盡相同,但幾乎各地的人們在端午節的時候都會吃粽子。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叫「角黍」或「筒粽」。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粽子的口味也越來愈多。
由於南北口味差異,粽子裡面所包的餡料也不相同。北方一般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來綁粽子,但由於葦葉葉片細長而窄,因此在包裹的時候則需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
東北的粽子一般有兩種,白色的純糯米粽或者是黃色的黃米粽,裡麵包大棗或者蜜棗。也有將二者摻在一起包的。粽子一出鍋,濃濃的粽香撲鼻而來,再蘸上細白糖,吃起來香郁粘滑,非常享受。東北人管粽子叫「掙子」,寓意來年可以多掙錢。
6、插艾蒿
在東北地區,端午節那天,太陽出來之前,小朋友們成群結隊,來到河邊、野外、山坡上,用黎明沒有讓太陽曬過的露水洗一把臉,據說這樣可以防止生病。然後去野外的山坡上去尋找艾蒿,採摘回來,再栓上五綵線,插在自己家的大門上、窗楣上。自己洗完臉後,還要抬回來一桶清澈的河水,給家裡的老人們洗臉用。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4. 關於高中端午節作文
時間如箭,歲月如梭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我們民間有抓鴨,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而我體驗了一次抓鴨子。
五月初五那天早上,我草草吃了幾個粽子,就隨爸爸到姑姑那兒去。下了車,爸爸並沒有直接帶我去,而是先要我做准備工作。爸爸從一個袋子拿出了一個網,一個魚鉤,還有鴨子愛吃的小東西。我納悶了,又不是去抓魚、網魚,哪用得這么復雜啊?爸爸解釋道:這里的鴨子們狡猾得很,如果用傳統的方式是不太可能抓得著的,所以要有所准備啊!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8點時分,我們來到了河邊,大家都挽起褲管,捲起袖子,跳入水中。村民則將一隻只小鴨子拋向空中,鴨子「嘎嘎」地撲騰到水面。大人們急忙四處尋覓,我也是睜大眼睛找著。這時,我發現有隻小鴨子在河床邊休息。我悄悄地走過去,伸手去抓。可那傢伙狡黠異常,用嘴巴把我啄了個烏青,一下子飛快地游去。爸爸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小鴨的屁股。啊哈,真是勝券在握啊。但鴨子卻故伎重演,吧老爸啄得手都腫起來了,害得他在一旁直吹氣兒。接下來的幾個大人都被鴨嘴兒「親」了一下。一上午下來,我們累得大汗淋漓,卻分毫無收。作為一個小孩子,我更是束手無策,只好在一旁乾瞪眼。
但我們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使出了最後的「武器」。我拿出一個鉤,一張網,還有一兩只小蟲子。我將蟲子綁在魚鉤上,又扔進了網里,接著叫了幾聲「嘎嘎」,鴨子果然被吸引來了。我們躲在一旁的一塊大石頭旁,隱蔽好,按兵不動。其中一隻「貪吃的」鴨子見到了美味,就左右望望,見同伴們都不在了,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們把網一收,一隻小鴨子就到手。它還想要作無謂的掙扎,但已經來不及了,鉤深深地嵌在了喉嚨裡面。接下來我們用這個辦法捉住了好幾只鴨子,真是手到擒來啊。最後,我們滿載而歸回家了。
這真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捉鴨子活動啊!希望下次的端午節快點兒來到!
5. 《端午節有感》作文600字
600左右
6. 以端午節為話題寫一篇高中800字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聞著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備著。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她的樣子,左手拿著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裡人在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粽鍋里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7. 以端午節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有趣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綉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8. 端午節感想作文350字
端午節感想作文可以先寫一下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習俗以及自己的感受等。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是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考慮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是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為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著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是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待這個日子的到來,因為可以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是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獲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後美美吃上一頓。
現在,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麼大,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粽子作為對屈原的紀念。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不過在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9. 《端午節經典誦讀有感》作文
有一個地方,雖然不大,但我在那裡成長;有一個地方,雖然不大,但十分美麗;有一個地方,雖然不大,但那裡有溫馨和快樂;有一個地方,雖然不大,但我體會到了人間最美;有一個地方,雖然不大,但那裡確是愛的天堂,夢地王國;有一個地方,雖然不大,但那裡卻是我的家。我有一個溫馨又漂亮的家,家裡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我的家不大,兩室一廳,踏進愛的大門,你會看見整齊的桌椅,井然有序,雖然只有十幾平方米,但天天陪著我,我寂寞的時候和它說說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餓了的時候,上面擺好了豐盛的飯菜,累了的時候趴在那裡也可享受到陽光。媽媽爸爸的房間是藍色的地板,大大的電視,還有一張父母每天都要靠著他看書,看電視的床,綠色的床單,褐色的床頭,映襯著雖然不大,但十分舒適的小床,躺在上面,宛如到了鳥語花香般的天堂。綠色的床單彷彿是那無瑕的草坪,褐色的床頭似乎是那高高大大的垂楊柳,享受著全自然帶給我們的快樂。我的房間就更漂亮了,橙黃色的地板,溫馨的小床。它雖然不大,但給了我一個放鬆心靈的天地,它是學習,游戲多功能的結合物。無論外面的天氣有多麼糟糕,而我的小屋依舊晴朗,橙黃色的地板帶給我滿心的喜悅,在我的房間還有著或濃或淡的香水味。香水味是在桌子上散發出來的。學習桌上一塵不染,在上面有學慣用的電腦,有保護眼睛的台燈,各種學慣用品應有盡有,心情不好時,小屋安慰我,開導我,給了我進取的力量。而我快樂時,也是和小屋一起分享,成績好了,小屋為我自豪,而我也為有這樣的小屋驕傲。可謂,家裡有最愛的爸爸媽媽;家裡有最溫馨的小床:家裡有一年四季的衣服;家裡有百聞不厭的飯香……家,是我最留戀的地方。這就是我的家,我會永遠愛著它!
10. 端午節有感作文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於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於門——因為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葯,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夏天,氣溫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後寒天過去溫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咸,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團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裡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