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作文「家鄉的變化」800字左右怎麼寫
我的家鄉是山清水秀而又貧窮落後的。我的家在離市區幾百里遠的山溝里。上高中之前,我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懷抱。老實說我對家鄉的發展或是變化向來不是很關心。上高中以前沒有這種意識,上了高中之後沒時間關心。連兩年多前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他鄉上大學,又懶得去關心了。因為家鄉經濟的發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來實在太令人失望,提起來就傷心。
不過要說家鄉的變化,我想或許可以這樣做個簡單的、表面的概括吧:錢多了,人「懶」了;樓高了,水臟了。
改革的春風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似有若無地吹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裡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裡刨食。只是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給我們的回報卻並不多。村裡除了種地再沒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許多人有手藝、能吃苦,但是沒個施展手藝的去處。八十年帶末幾年,村裡人不再指望那塊地了。聽說大山外面的城市裡有金子撿,紛紛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藝的,沒手藝的,都想出去撿點金子回來。他們一去就是一年半載的,回來時雖然不是滿身金銀,總比土裡刨出來的多。於是在家裡歇上十幾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裡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連十幾歲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許多都擠南下打工的列車。農村勞動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開荒開出來的地沒幾年又長滿了野草。近幾年水田也荒了許多,種地太辛苦,家裡有了錢,誰還願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節剛過沒幾天,田頭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沒過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丟臉的事了。留在家裡的農村婦女農閑時隔三差五就會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著朝露出門,披著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到頭沒幾天歇的。
這幾年村裡的樓房就像雨後的春筍般不斷從各個角落冒出來。三層四層,有的外表裝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層的,算不上樓房,看起來畢竟比那些泥磚瓦房要順眼得多。室內的裝修就更不必說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磚啦,華麗的牆紙……簡直是拿錢往牆上貼,拿錢往地上鋪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磚瓦房那樣陰暗、壓抑。
但是讓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來越臟了。以前用不起自來水,村裡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條橫穿村莊的小溪。村裡人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家裡的大水缸挑滿水,以備一日之用。我們小的時候還經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時口渴了就著溪水猛喝一氣。現在別說挑溪水做飯,就是洗菜拿回家還要用自來水再洗上一兩遍。夏天看到這些臟水,我們不再有跳下去的沖動。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邊隨處可見的是各種各樣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變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習慣將所有的垃圾隨手倒入溪中,他們相信溪水會帶走這些他們不需要的東西。或是堆在門前的空地上,積多了便點上一把火,於是談笑間,垃圾灰飛煙滅了。
可以預計將來村裡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錢會越來越多,樓會越來越高。人會越來越「懶」嗎?但是水會越來越臟嗎?村裡人的這種「懶」,老一輩的人是看不慣的。不過這也正說明了生活的變好啊!得益的是家鄉的後代。水的越來越臟,村裡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習慣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們嗎?
上高中之前,我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懷抱。老實說我對家鄉的發展或是變化向來不是很關心。上高中以前沒有這種意識,上了高中之後沒時間關心。連兩年多前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他鄉上大學,又懶得去關心了。因為家鄉經濟的發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來實在太令人失望,提起來就傷心。
不過要說家鄉的變化,我想或許可以這樣做個簡單的、表面的概括吧:錢多了,人「懶」了;樓高了,水臟了。
改革的春風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似有若無地吹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裡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裡刨食。只是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給我們的回報卻並不多。村裡除了種地再沒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許多人有手藝、能吃苦,但是沒個施展手藝的去處。八十年帶末幾年,村裡人不再指望那塊地了。聽說大山外面的城市裡有金子撿,紛紛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藝的,沒手藝的,都想出去撿點金子回來。他們一去就是一年半載的,回來時雖然不是滿身金銀,總比土裡刨出來的多。於是在家裡歇上十幾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裡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連十幾歲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許多都擠南下打工的列車。農村勞動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開荒開出來的地沒幾年又長滿了野草。近幾年水田也荒了許多,種地太辛苦,家裡有了錢,誰還願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節剛過沒幾天,田頭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沒過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丟臉的事了。留在家裡的農村婦女農閑時隔三差五就會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著朝露出門,披著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到頭沒幾天歇的。
這幾年村裡的樓房就像雨後的春筍般不斷從各個角落冒出來。三層四層,有的外表裝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層的,算不上樓房,看起來畢竟比那些泥磚瓦房要順眼得多。室內的裝修就更不必說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磚啦,華麗的牆紙……簡直是拿錢往牆上貼,拿錢往地上鋪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磚瓦房那樣陰暗、壓抑。
但是讓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來越臟了。以前用不起自來水,村裡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條橫穿村莊的小溪。村裡人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家裡的大水缸挑滿水,以備一日之用。我們小的時候還經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時口渴了就著溪水猛喝一氣。現在別說挑溪水做飯,就是洗菜拿回家還要用自來水再洗上一兩遍。夏天看到這些臟水,我們不再有跳下去的沖動。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邊隨處可見的是各種各樣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變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習慣將所有的垃圾隨手倒入溪中,他們相信溪水會帶走這些他們不需要的東西。或是堆在門前的空地上,積多了便點上一把火,於是談笑間,垃圾灰飛煙滅了。
可以預計將來村裡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錢會越來越多,樓會越來越高。人會越來越「懶」嗎?但是水會越來越臟嗎?村裡人的這種「懶」,老一輩的人是看不慣的。不過這也正說明了生活的變好啊!得益的是家鄉的後代。水的越來越臟,村裡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習慣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們嗎?
㈡ 家鄉的變化作文1000字左右
我的家鄉是白洋淀,那也是小兵張嘎的老家。今年回家鄉,我對家鄉有了新的認識。
前幾年,由於缺水,白洋淀成了乾涸的大坑。1987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家鄉的人民為白洋淀引來了水,白洋淀又生機勃勃地活了起來。
回到家鄉的第二天清晨,我便約了兒時的夥伴騎車前往我日夜思念的白洋淀。一路上,林木茂密,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柏油路寬闊筆直。來到白洋淀大閘,哦,這里萬頭攢動,人聲鼎沸。這里有農民,也有城裡人,有賣食品的,有租遊船的。我驚奇地問:「這里怎麼變得這么熱鬧了?」夥伴們告訴我:「咱這里已開辟為新的旅遊點了!」我站在大閘上往淀里望去,只見水面上停泊著排排龍舟,十分壯觀。夥伴搞來一條小劃艇,我們向淀中心劃去。白洋淀水清見底,成群的魚蝦在水中穿梭,五顏六色的水草浮在水中。遠處大片大片的蘆葦向水天相接處伸展著。夥伴告訴我,如今,蘆葦塘承包以後,長勢非常好。蘆葦成了白洋淀地區人民發家致富的寶貝。
荷花也是白洋淀的「特產」。我們的小船劃到了荷花潭,只見四周有蘆葦的天然屏障,中間彌漫著鮮艷的荷花。粉的、白的,亭亭玉立,花瓣上露珠滾動,真是動人極了。
快中午了,我們上了岸來到我的姑媽家。村裡青瓦房舍連成一片,昔日搖搖欲墜的茅草土坯房不見了蹤影;姑媽家中的擺設也由往日的一張桌子、兩個凳子和一個火炕,變得現代化了,彩電、冰箱、新式傢具,已遠遠超過了城市人的水平。姑媽說:「自從白洋淀有了水,這里就一天比一天富足了……」白洋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這里人民的艱苦奮斗,換來了白洋淀五業興旺的今天。
白洋淀變了,我的家鄉變了,變得更美了,更富了!我深信隨著改革開放,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白洋淀會越變越美。
㈢ 改革開放後家鄉的變化 高中作文(緊急)
樓主把以下文章稍微修改一下即可:
我的家鄉――寧德,位於祖國的東南部,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與祖國的寶島台灣隔海相望.這里有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三都澳,有美譽大江南北的黃瓜魚,有"天下第一寺"支提寺...寧德就象是鑲嵌在中國東南沿海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可是,由於過去交通不便,加上多山地,在外人的眼裡,這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改革開放後,家鄉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寧德變得更美、更富、發展更快了。我欣喜地看著茁壯成長的新家鄉,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要說這些年家鄉變化最大的地方,便是那一條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原本,從寧德到我外婆家——福安將近要兩個半小時,可自從有了高速公路,去福安就方便多了,大約40分鍾就夠了。
家鄉寧德不僅僅是高速公路的改變,城東路旁原本古老而陳舊的路燈,如今已換成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它們高高聳立在馬路兩旁,彷彿是一排等候檢閱的儀仗隊。到了晚上,燈光一亮,那柔和的燈光不僅為行人帶來了方便,而且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東僑開發區那寬敞的大馬路,沿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彷彿在告訴人們:快,跟上我前進的步伐;而在先鋒廣場,不論清晨還是夜晚,都聚集著許許多多的男女老幼,跳舞、健身、聊天,盡情享受著發展所帶來的變化。上次從外地來的一位親人感嘆的說:「真是個美麗的地方啊!這次我只走到這兒,就已知道這趟沒有白來。」
每年的"六.一八"招商活動,都會促進家鄉經濟的繁榮與發展,比如大唐火電廠在2003年9月破土動工前,這一帶基本都是灘塗地,沒有陸路,進出都只能從福安的下白石碼頭乘船來往。如今,在電廠的帶動效應下,當地的消費、用工、生產資料等各方面都有了提升,雖然從高速公路到電廠的二級公路現在還沒建好,但大唐火電廠至福州、至寧德的公交中巴車,每天已經有了十幾趟。周邊村莊的樓房也「冒出」了不少,「長高」了不少。,說起火電廠,傳統的聯想都是煙囪里冒著濃濃的黑煙。然而,大唐寧德火電廠投資達106億,其中用於減少電廠污染的環保設備設施,就達到了10億元以上,約占整體投資的近一成。 「等明年投產後,這里不會有滾滾濃煙和刺鼻的硫化氣體,只有在天氣晴好時,才能看見240米的高空處有細微的白色輕煙.
寧德除了大唐火電廠這個大工程外還有一項計劃於2008年將建成。項目總投資174.8億元,――浙江段投資48.8億元的溫福鐵路.溫福鐵路是國家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沿海通道和「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溫州南站,途經瑞安市、平陽縣、蒼南縣和福建省福鼎市、霞浦縣、福安市、蕉城區、羅源縣、連江縣,南至福州站。鐵路全長298公里,其中浙江段69公里。該項目一次建成電氣化雙線,設計時速達到200公里呢!
還有新開發的旅遊線路――閩東清水游,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我們擁有一個如此可愛的家鄉!相信吧,我們今天一定會努力學習;相信吧,我們明天一定會在寧德這片熱土上續寫新的華章!我愛你,我的廣場!我的寧德!我的家鄉!
㈣ 以《家鄉變了》為題的語文作文
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呀!以前那低低的房屋變成了高高的樓房,那坑坑窪窪的內石子路已變成容了平平整整的水泥道……
以前那坑坑窪窪的石子路,晴天,車子開過,揚起一陣灰塵;雨天,車子開過,濺得一身泥水;而且路面狹窄,僅能通過一輛麵包車,一到晚上黑咕隆咚,伸手不見五指。如今,那坑窪的小道已經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水泥,路面平整,雖不怎麼寬闊,但兩輛車並駕齊驅顯然不是問題。道路兩旁「挺立」著一根根電線桿,每當夜幕降臨,路燈准時亮起,把整個路面照得如同白晝。
家鄉的路變了,房屋也變了。以前,家鄉人雖然造起了一座座小樓房,但屋內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空殼,有的甚至連最起碼的粉刷都沒有完成。如今,那一座座小樓房從外觀上看,有的刷得粉白粉白,稱得上粉妝玉砌,有的貼著外牆磚,算得上瑰麗豪華,室內的裝潢作文
根據主人的審美志趣更是令人眼花?亂,目不暇接。原本的「空殼」如今已經被漂亮的傢具和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填得滿滿的了。
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啊!我相信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嚇,勤勞的家鄉人民會把自己的家園建設的更美麗!
㈤ 家鄉待變、高中作文800字
黃石——位於湖北省長江中游,是我國中部原材料工業基地和港區城市。
過去的黃石彷彿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黯淡無光,經過若干年的改造,變成了如今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建設和發展日新月異的先進城市。擁有著優越的地理區位。地處鄂東城市群的東端,北靠大武漢,面向鄂東南及鄂贛皖豫四邊地區的廣闊腹地,區域中心地位日漸突出。便捷的交通條件。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國、省幹道縱橫交織,長江大橋連接南北,滬蓉高速成公路穿越而過。隨著大家文明精神覺醒,我們的黃石變美啦!
磁湖變美了。以前,磁湖水面上有許許多多白色垃圾,還有很多死魚,形成「白色的海洋」,湖水也是渾濁一片,隨著大家亂扔垃圾,磁湖變得又臟又臭,大家過往都捏著鼻子。現在不一樣了,政府機關建立了過濾系統,下水道的流到那裡,過濾後就可以直接通往磁湖了。不僅僅是這樣,大家也隨之感到了磁湖被污染的重要性,也紛紛做起了環保、宣傳等工作,磁湖慢慢地變清澈、變潔凈了,白色垃圾和死魚消失無影了。
街道也變美了。以前「光灰」的水泥路面,坑坑窪窪、高低不平,車子過往時也是像翻山倒海。現在鋪上了進口瀝青馬路,既減震,又減灰,還四通八達,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兩旁還多了長長的綠化帶,行人走著就是一種享受啊。
住宅更是變美了。以前的大家住的都是平房,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安全設施也很簡陋,家家用的都是木頭門。而現在,家家住上了電梯房,而且是在有安全物業管理。
不但黃石這個「大家」美了,我們的小家也美了。以前,家家只有黑白電視機、小靈通、自行車、手電筒,要出遠門也很不方便,得花很長時間騎自行車。現在,家裡用上了3D的液晶電視機、智能手機、油煙機、電腦、冰箱……家電可是應有盡有,出行工具也有了電動車、摩托車、計程車、私家小轎車、公交車。
黃石變美了,這也要感謝全市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共同維護了我們的美好家園。也希望政府更全面地完善美化城市工作,使我們的黃石變成世界名城。
高中作文家鄉變化散文(二)
我的家鄉在墊江,今年我又來到了這里,但眼前的一切都讓我耳目一新。路變了走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一種輕松,平坦的瀝青路代替了以往泥濘的道路。
我在路上又跑又跳。原來呀,一下雨,坑坑窪窪,一不小心踩進去,整個鞋裡都是泥。一旦有車輛經過時,你可得站遠點,不然衣服褲子上、頭上、臉上都會有泥巴,成了一個泥菩薩。
現在,你什麼也不必擔心,盡管走吧,就是摔了跤,拍一拍,就不用管了。路的變化可真大呀。樓變高了走著走著,我就覺得不對勁了。原來以前的平房成了高樓幢幢。在原來,好不容易看到一幢少得可憐的高一點的樓房,爬到頂上,頭一低,一片低的瓦房在你腳下,沒有再高一點的了。現在人們住上了高樓大廈、電梯公寓,外面還有許多裝飾,彩燈在晚上閃爍著,特別迷人,真是今非昔比呀
。商店多了走著走著,突然我餓了,於是走進了一家超市,買了一些吃的。想到原來,才沒有這么方便呢,只有隔三差五的趕集,才能買到需要的物品。如果去晚了,東西賣完了,得等到下次趕集才能夠買到。現在啊,只要走幾十米,就可以買到。而且東西很多,就連昨天巴黎的時裝,今天也可能陶到。其它的商品也琳琅滿目。自然環境卻被人糟蹋了但當我走到那條清澈的小河邊時,那兒竟是一片狼藉。
姐姐告訴我,原來她讀小學的時候,在河邊的石頭那兒挖一個坑,水泛出來流進去後,第二天放點消毒片便可以喝了。她們還在這兒搭灶煮飯呢,十分舒服、快樂。那還有一棵斜著長的樹,爬上去聊天,那真是一種享受啊。但現在這條河已被垃圾污染了,成了一條臭臭的河溝,那棵樹也被人們砍伐了,看起來十分狼狽。在這里,我想呼籲人們:「停止砍伐吧!停止破壞吧!讓我們的家園不在我們的手中毀滅,讓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好,越來越讓人喜愛。」直轄後的幾年,給墊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互相傳遞著新的信息。
要保護好環境,創造和諧家園。
高中作文家鄉變化散文(三)
我的家鄉永福位於廣西桂林的西南部,那裡山清水綠,風景優美,它還有「福壽之鄉」的美譽,可是你知道嗎?我的家鄉永福以前的景象與現在截然相反。 聽我的爸爸說,以前永福的街道垃圾隨處可見,人們用完包裝袋隨手就扔,紙屑滿地都是。再看一下牆上和街道的兩邊,牆上貼滿了小廣告,什麼「高考過關」「止咳神葯」等小廣告都在上面,都快成告示欄了。潔白的牆壁心裡該多難過呀!我彷彿聽到了它們哭泣的聲音。街道兩旁連個垃圾箱都沒有,想丟個垃圾都不能丟,非常的不方便、不衛生。而我們學校的路非常陡,高低不平,還有許許多多的坑洞,一下雨就積起了很多小水窪,有些水窪很深,過不去,只能繞道走,還會把鞋子弄濕。大家向上級反映了情況,因為他們實在忍受不了這種臟亂差的環境了。聽完以前的故事,我想:真應該改一改這種臟亂差的環境了,不然會給生活帶來多大的不便呀!人們都應該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相關部門也應該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現在永福轟轟烈烈地開展了「美麗桂林·清潔城鄉」的活動,人們意識到應該保護我們的環境,改變我們生活的家鄉。大家都把垃圾扔到新建好的垃圾箱里,如果地上有垃圾的話,大家也會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箱。周邊牆上的廣告被清理得乾乾凈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它們白白凈凈的樣子真令人感到可愛,它們彷彿在「咯咯」地對我笑。街道兩旁建起了垃圾箱,種上了綠樹。我們學校的路也變了一個樣,路被鋪的平平整整,就算下雨也不會積水了,我們能輕松走過去。人們生活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下,感到非常的舒適和高興。 看到永福變得越來越美,我也想要為永福的美好環境出一份力,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牆上亂塗亂畫。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渺小的,但只要大家攜手共同努力,量變終究會化為質變,促使新的飛躍!所以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不亂扔垃圾,不張貼小廣告。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更加美麗,更加干凈,維護我們「長壽之鄉」的美譽!
高中作文家鄉變化散文(四)
我的家鄉在小金縣,這里有金庫般的豐收;花園般的干凈;鮮花般的芬芳;森林般的茂密;新生命般的蓬勃!
以前聽爺爺講,我們這里是個人煙稀少的小山區,沒有車路,只靠牛、馬、自己的血汗從很遠的地方馱或背回自己需要的東西,而自己出產的卻賣不上一分錢,我們的人過著艱難的日子。而現在不同了,我們這里雖然是彎彎曲曲的山路,但,是寬闊、干凈的柏油路,通往各家各戶把我們的土特產送往各地,賣出好的價錢。還有我們這里有風景如畫、植被茂盛、生物種類繁多的「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具有東方聖山的「四姑娘山」,舉世聞名的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也為我們帶來了財富。
以前,人們用一滴滴汗水澆灌出來的莊稼收成不好,費了農民伯伯的一片苦心哦。現在,科技來了,這樣新奇的農葯,那樣有效的肥料……秋收哦,家家戶戶堆得小山似的,啊,金庫般豐收的家鄉!
以前,我們這里到處是垃圾,可稱得上「垃圾城」了,河裡各種各樣的塑料袋,這就是人們的作品呀!現在街道乾乾凈凈,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啊,花園般干凈的家鄉!
以前,各家各戶院前屋後都只種瓜果蔬菜,為了不餓肚子,不栽一株花,各種顏色參在一起,挨挨擠擠,雜亂無章,亂七八糟的院子。現在,每家都不怎麼種菜了,種上了鮮花,一年四季,各式各樣的,絢麗多彩。啊,香哦,芬芳迷人般的家鄉!
以前,大人們常常砍樹,來換取財富,鬱郁蔥蔥的樹幾乎砍完了。夏天非常熱大家只好坐到河邊扇扇子或躲在屋子裡……而現在不同了,國家有了退耕還林政策了,到處種上了樹,鬱郁蔥蔥的樹林又回來了,不管是狂風還是暴雨,樹林像衛士一樣保護著我們。啊,森林般茂盛的家鄉!
以前,我們住著破舊的房子,一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在狂風暴雨中屋子似小樹飄飄搖搖。原來孩子們沒有錢讀書,耽誤了自己最好的時光。現在不同了,國家政策好了,家家戶戶都修建起了漂亮的房子,每個孩子都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啊,富有新生命般蓬勃發展的家鄉!
家鄉還在不斷的變化,將會變得無法想像。家鄉,我喜歡你的變!
㈥ 家鄉變了作文
今年暑假,我隨媽媽回家鄉探親。我的家鄉坐落在鎮里一個偏僻的地方。那裡山不高,
水不清,沒有引人入勝的名勝古跡,所以,這只是一個普通而小的村莊。
然而,這次回到家鄉,家鄉的土,家鄉的地,家鄉的人,家鄉的一切都變化了,短短三
年時間,家鄉變化了,再也不是我認識的家鄉了。
一進村口,就看見那筆直而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村中心。這條路變了,它再也不是以前那
崎嶇不平的小路了,這讓我大吃一驚,然而,這只是剛開始而已。
隨著那條「主通道」,我們來到了村中心。「哇!」我禁不住喊了一聲,但眼前的情景,真
是我所意料不到的—一座座新修的瓦房,兩三屋的小樓房代替了那殘舊的平房,還有幾處雞鴨滿地跑的養殖場,摩托車在村裡滿街跑。真是一派繁榮而興旺的景象。我們走著走著,便走進了陳大叔的養雞場,他看見我們來了,便笑著說:「喔!我們的城裡人來了,還記得我嗎?」我也笑著說:「陳大叔嗎!怎麼會不記得呢?您以前不是嫌養雞嗎?怎麼現在養了這么多雞呀!」「唉,以前你大叔不幹活,可是現在不行了,地少人多,不幹專業戶福不起來,我就邊學邊干,辦起了養雞場,這一干,還真嘗到甜頭了。」離開養雞場後,媽媽還告訴我,陳大叔早已成了「萬元戶」了。我心想:這有名的閑漢都變了,家鄉怎麼變呢?
然後,我開始獨自走在變了的家鄉。離開養雞場不遠,便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叫我,我聞聲而去,原來是以前的好朋友小華。他和我們打完招呼後,便拉著我的手,說要讓我參觀他那「變」了的家。我記得他家以前是村裡色貧困戶,他父親死得早,母親拖著他和他的哥哥艱難地過日子。這次,我來到她家一看,新修的瓦房,花園試的小院子里,並排著兩輛新自行車。小華非常高興地說:「這兩輛自行車是我和我哥哥的。」我也高興地說:「小華,以前你多麼盼望騎上自行車啊!現在終於如願以償了。」「是啊!以前我們家窮,現在我們家既干農活,又干副業,有了錢。」小華說著領我進屋,隨手打開錄音機放起流行音樂來。
當我和小華一邊聽音樂邊說話時,一個瘦小的老頭闖了進來,沙啞地問道:「小華,你哥呢?我約他下午幫我給澆水去。」「我哥沒回來,回來後我就讓他去找你。」這時,瘦老頭發現了我,說:「是小枝吧,什麼時候回來的?」我才認出他原來是村裡的李老頭,以前他是村裡的神漢,專耍神騙鬼,就只簡短的回答:「剛回來。」便心不在焉地轉過頭去。不久,李老頭走了。小華告訴我,原來李老頭不當神漢了,他變了。我聽了後,想到連他也變了,真是不可思議啊!
不久,我告別了小華,心裡感到特別高興。一天的時間眨眼間過去了,我和媽媽走在那通至村口的路上,我回頭看見那新瓦房、樓房,望著那養殖場,聽著那喧鬧的人聲,從內心感嘆:「變了,家鄉的一切都變了,這都是黨的富民政策引起的變化。」
㈦ 作文《家鄉變樣了》800字
家鄉變了
爸爸常說,他小時侯村裡的環境很不好:門前是一堆堆的牛糞,又臭又臟,一腳踩下去,腳不知會變成什麼樣;泥濘的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整
個腳就會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落在了泥潭裡;到了晚上,蚊叮蟲咬,好不熱鬧,害得人整宿整宿睡不著覺……現在好了,家鄉起了翻天覆地的變
化。
家鄉變了,變得可美了。以前那坑坑窪窪、崎嶇不平的小路,現在已變成一條筆直的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兩旁種滿了花草樹木;一條彎彎的小河從村前淌
過,平平的,靜靜的,清清的,偶爾可見幾條小魚在水中追逐嬉戲;村子周圍綠樹環繞,一到春天,柳樹舒展著長長的,帶有黃色嫩葉的柳絲,粉紅的桃花、雪白的
梨花爭妍斗艷;美麗的蝴蝶,惹人喜愛的小蜜蜂,也趕集似的聚攏來,為小村莊增添了許多生機。
走進村子,你會耳目一新。筆直、寬闊、整潔的三縱三橫街道合理地把村子劃分成幾塊,極大的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原來破舊的、窄小的、低矮的房子不見
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金色的、寬敞的、實用的新型農家小院;到處瞎跑,弄得遍地垃圾的雞鴨鵝不見了,它們都搬到了新家——村後的養殖小區;各種花兒、草
兒和鳥兒搬進了小院,看著繽紛艷麗的花朵,聽著清脆悅耳的鳥鳴,聞著蔥郁的小草的氣息,真讓人心曠神怡、飄飄欲仙。
走進房子,你會感慨萬千。牆壁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裝玉砌的;古銅色的傢具是嶄新的,還雕刻著龍鳳圖案。走進廚房,映入眼簾的是整套的廚房設備,煤
氣罩、微波爐、電磁爐、電餅鐺等一應俱全;走進書房,書架上整齊地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對面白色的桌子上放著一台嶄新的聯想筆記本電腦,一位姐姐為報好志
願,正認真地搜索著各所大學的信息。
家鄉變了,變得富裕了,變得整潔了,變得文明了;家鄉真的變了,人們的眼界更開闊了,鄰里之間更和諧了,大家和市場的各種信息跟的更緊了;家鄉徹徹底底地變了,所有的孩子,特別是所有的姐姐妹妹們,都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為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踏踏實實地靜心讀書了。
㈧ 什麼變樣了作文
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十堰,自黨的十五大以來,黨的春風吹進了我的家鄉,喚醒了家鄉的人民。從此,我的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說路,以前是泥濘小路,一踩褲子上噴的盡是泥。現在,是用水泥鋪成的柏油馬路,現在的柏油馬路可以六輛大卡車並排行駛;聽說在緊急時刻還能起降飛機呢!而且以前只有一條主桿線—人民路,現在又增加了火箭路、朝陽路等幾條主
桿線。關天人民路還有一條政策:7:00—晚19:00不允許卡車在人民路上行駛,以免路面受損。我們坐在車上十分舒服,車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活蹦亂跳」了。
再說說這里的河—百二河。以前這里很不衛生,人們把垃圾倒在百二河附近,使百二河發出一陣陣嗅味,讓人難以忍受,有些身體不好的,從這路過,病情更加嚴重了。現在就不同了,到處都是環保標語,還有許多清潔工在掃地,水不但沒有嗅味了,而且人們還在百二河附近種上了許多垂柳,像一位春天的使者,熱情地伸出修長的手臂,煥發出勃勃生機;它的枝條細長下垂,直覺瀉而下,像少女柔軟的披發,又像一條綠色的瀑布,優美而不失氣勢。從這兒路過的人再也不用捂著鼻子了,夏天,人們還可以在垂柳下面乘涼,真是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以前十堰是一個全市不到30萬人的山區小鎮,現在是一座城區就有50萬人的中型城市,十堰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人民生活進一步邁向小康。當前,十堰正在臨著東風日產合資合作、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開發等一系列新的發展機遇。東風日產合資合作,將使十堰的汽車製造能力和技術水平發生質的飛越,實現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十堰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卡車製造中心」。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為推進水資源開發、庫區建設、環境保護、結構調整、移民建鎮,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我愛我的家鄉,我全心全意地愛著我的家鄉!將來,等我學好本領後,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創造我的家鄉,使我的家鄉變得更加興旺發達、美麗可愛!
㈨ 家鄉的變化高中作文
家鄉是花園,有著鮮花的芬芳;家鄉是森林,有著綠樹的清涼;家鄉是田野,有著收獲的希望;家鄉是雪景,有著冰晶的閃亮。
回憶過去,家家戶戶都為了不愁吃,小院里滿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種點什麼,小院里就會滿滿的,瞧去,各種顏色摻雜交錯,雜亂無章。好擁擠、好雜亂的小院。現在,各家都不怎麼種蔬菜了,而是種花。一年四季,鮮花不斷。春天,月季、玫瑰等競相開放。夏天花兒更加繁盛,五顏六色。秋天,本該百花凋零,菊花卻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紛飛,梅花卻在枝頭綻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斷。香啊,花園般美麗的家鄉。
再想以前,村裡村外都光禿禿的,幾乎沒有樹。到了夏天,在外邊聊天的大人都順著牆邊坐,小孩們大都躲在屋裡扇扇子。屋裡像蒸籠,屋外像熱鍋。而現在,房前屋後,街道兩旁,村裡村外,都種上了綠化樹,雖說不像森林那樣茂密,但也綠樹成蔭。夏天,大人們在樹下乘涼,小孩們在樹下嬉戲。茂密的樹葉,送來了陣陣清涼。爽啊,森林般清涼的家鄉。
回首以往,田野里種滿了莊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時人們的種植技術還不是很高,雖然辛勤努力了,但收獲的卻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澆灌出的莊稼,好像有意跟人們作對似的。現在呢,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遍地都是綠色無公害作物,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省時又省力,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業餘生活也豐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綠的海洋,泛起陣陣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頭,大地一片金黃,真可謂是「春種滿野皆碧綠,秋收遍地是黃金」。樂啊,田野般滿是收獲的家鄉。
回首往事,垃圾擁有一片樂土——街道,任意呆在每個角落,有時還迎著風翩翩起舞,甚至在水裡游泳,讓人看了就想躲,真臟啊。現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歸宿——垃圾場,街道整潔了,鋪上了水泥路,成為了一個耀眼的亮點。凈啊,冰晶般閃耀的家鄉。
家鄉在不斷的變化。在我心中,家鄉如妙齡少女,越變越好看,我從心眼裡熱愛我的家鄉。
㈩ 我的家鄉變了 作文 急!
過去,家鄉那條窄窄的泥路令人心煩。每當刮風下雨時,泥路坑坑窪窪的,雖然穿了雨鞋,但一不小心就會摔倒。如今那雨天稀泥亂濺的小路不見了,在人們眼前的是一輛輛嶄新的汽車在既寬敞又平坦的馬路上來回賓士。
家鄉的生活變得富裕了,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過去,人們住的草棚、平房己經消失了。現在的客廳也比過去的破屋舊房大得多。過去貧窮的生活已遠離了我們。以前別說傢具、電器,有自行車已經算不錯了。現在家家戶戶新添了空調,家中的電器、傢具也是琳琅滿目,多得數也數不清。
以往,人們穿得衣服都是補了又補。而人們現在穿得衣服又整潔又漂亮,而且價錢也很貴。但是人們的生活變了,錢袋也鼓了,還怕買不起嗎?以前人們吃的都是鹹菜之類的,而現在肉呀魚呀是常吃的,生活越來起好了。
家鄉的環境也變美了,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一年四季瓜果滿園。將會迎來遠方朋友,品嘗名優水果。使我們的生活富裕,收入更高。家鄉搞起了衛生平安村,再也看不見污水縱橫、垃圾成山。使我們的生活更衛生、安全,身體更健康,空氣更新鮮,環境更優美。
社會進步了,祖國變美了,我的家鄉也變得美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家鄉還會變得更加美麗、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