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小學生有聲作文朗讀

小學生有聲作文朗讀

發布時間:2020-12-27 13:44:22

⑴ 人教版4年級同步作文朗讀

當代作家肖復興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回憶了他中學時代,葉聖陶爺爺如何關心他學習的事情。由於我的一段特殊經歷,所以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感到格外親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不僅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了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這句話對我的啟發教育特別深刻。
我可以說是語文老師的掌上明珠,是同學們羨慕的對象。因為曾寫出了幾篇很不錯的作文。每次作文講評課,老師總要表揚我幾句,經常把我的作文當「範文」讀給同學們聽。每當此時,我的心裡呀,真是灌滿了蜜。那小尾巴,也在不知不覺中翹了起來,好象將來當個作家記者什麼的,已是鐵板上釘釘的事。
五年級的一天,媽媽將給我准備的課外資料塞進了我的書包。我很不情願,可眼珠骨碌一轉,妙計已生,何不以次為內容寫篇作文參加「校園與家庭」杯關國徵文比賽呢?主意一定,腦筋一動,大筆一揮,一篇題為《書包又胖了》的作文出籠了,給老師一看,老師給我提了不少修改意見。我信心百倍地進行了修改,喜氣洋洋拿給老師過目。老師又提了幾條建議,我耐心地修改。如此到了第五次,老師還有不滿意的地方。我忍無可忍,不改了。平時我的作文都那麼出色,這篇作文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改,並且有了五次,這不是刁難我嗎?我對老師一肚子的怨氣,心想:哼,我不聽你那一套。
兩天過去了,老師給了我一個任務:讀六年級的一篇課文,題目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自知心裡有病,不知老師這次葫蘆里又裝著什麼,便老老實實讀了起來。讀到第二遍,耳邊彷彿聽到了老師的聲音:肖復興的話你看到了嗎?你下大力氣了嗎?哦,老師已經把准了我的脈,並給了處方,同時下了葯。老師,您真有眼力。於是,我對那篇作文進行了第五次「手術」。當我第六次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時,看到的是布滿點點紅線和蠅頭小字的第六稿。

⑵ 有聲朗讀童話作文400字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書名是《格林童話》。我最喜歡的是《十二個跳舞公主內》容。這篇童話主要寫國王有十二個女兒,每個都長得很美,她們在一個房間睡覺,她們睡覺的時候門是鎖上的,可是每天早上起來後,國王發現她們的鞋子都磨破了,好像跳了一夜的舞一樣。
於是,國王告訴全國:如果有人能解開這個秘密,就可以挑一位公主做他的妻子,要是在三天內沒查清楚,就得砍頭。
不久,從鄰國來了一位王子,晚上,他被領到公主卧室隔壁的房間。不久這位王子睡覺了,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王子不能解開這個問題,國王下令把這個人的頭砍了下來。後來,又來了幾個人,結果,他們的下場和那位王子一樣。
一天,有一位老兵在樹林下看到了一位老婆婆,那位老婆婆問他要去哪裡,老兵說:「我也不知道去哪。」接著又說:「我也許要去探聽那些公主在哪裡跳舞?」老婆婆說:「對,對。這不是什麼難事,只要你不喝公主給你酒之類的東西,並且在她們離開時,假裝睡覺就行……」
……
結果小朋友一定知道了,這個故事好聽嗎?書里還有很多好聽的故事,你一定要去看啊!

⑶ 小學生朗讀作文最後一段怎麼寫

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說:「讀書陪伴我走天下。」小時候,我剛剛認字時,媽媽就讓我看書。我十分調皮,經常把書撕壞。媽媽只好給我念,我聽著聽著便入了迷,動不動就纏著媽媽給我念。後來識字多了,也懂事了,便自己看書。當幼兒園里的其他小夥伴都在玩玩具時,我自己卻一個人在圖書角看書。六歲那年,我上一年級。爸爸媽媽准備帶我在暑假裡去新加坡玩。出發前一天,我讓爸爸把那本《魯濱遜漂流記》帶上。爸爸不解地問:「出去旅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就不帶書了吧。」我卻說:「帶上吧,我要把它讀完,這本書多精彩啊!」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同意了把書帶上。以後,每次出去旅遊,我都要帶上一本書,真可謂走到哪,讀到哪。去年夏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廬山看望爺爺奶奶,我帶了一本《昆蟲記》。第一天到賓館時,已是下午兩點。我一放下旅行包就打開了《昆蟲記》。我如飢似渴的讀著,不知不覺時針已指向三點,我趕忙書,叫醒爸爸媽媽。我在去景點的路上走走停停,不時觀察一下路邊的草叢,看看有沒有法布爾描寫的奇特昆蟲。媽媽和爸爸都叫我「小書蟲」。書,是一個隨時隨地陪伴我走遍大千世界的好友!朝陽實驗四年級:何佳昕

⑷ 朗讀者味道作文

《朗讀者》總導演之一劉欣曾說,這不是一檔讀書節目,強調的是情感,不是孤立地讀一篇文章,而是挖掘文章背後的人和事。
錄制《朗讀者》錄制《朗讀者》
如果說「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那朗讀,大概是門檻最低的藝術形式。這項人類幾乎天然習得的技能,因為電視節目《朗讀者》的熱播,被帶到我們的面前。當我們在談論朗讀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王明軍,近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
《朗讀者》總導演之一劉欣曾說,這不是一檔讀書節目,強調的是情感,不是孤立地讀一篇文章,而是挖掘文章背後的人和事。看了節目,最打動王明軍的不是濮存昕[微博]這些名人,而是那幾個無國界醫生的從容淡定,那對來自成都的普通夫妻的文藝生活,還有老翻譯家的率真與深情——那些普通人。
王明軍笑言,最初很擔心節目會找一堆明星,變成明星朗誦會,現在看來多慮了。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節目不能用力過猛,不要變成朗讀版的『藝術人生+感動中國』。朗誦是一個往裡走、走向內心的過程,是個讓人安靜而自得的過程,而電視手段又不得不往外走,讓更多人共鳴就不容易安靜。當然,這樣的節目,有總比沒有好。」
節目組還在杭州設置了移動「朗讀亭」。一天,一名75歲的老奶奶在亭子里讀了老伴給她寫的情書。那天是他們結婚50周年的紀念日,病床上的老伴用唯一能動的手,把圓珠筆綁在手臂上,用了兩個小時,給妻子寫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情書。這份別人難以辨認的書信,老奶奶每一個字都背得出。走出朗讀亭,她淚如雨下。
王明軍說:「聲音有色彩、有溫度、有個性,能直撲人的心靈。聲音的意義在於人類情感的喚起,營造一個更加鮮明的意象。朗讀一定要回到具體的人、具體的故事。哪怕你不專業,讀得不順、有口音,但那是從你心裡發出來的聲音,與你的身體、生活結合在一起,與我們共處的語境產生共鳴。」
有一首歌這樣唱:「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心裡記著我,就算日子匆匆過去我們曾走過。」歌聲總有跨越時空的力量,喚起當年的情感。而在《朗讀者》中,96歲的大翻譯家許淵沖,講到自己翻譯的第一首詩是因為喜歡一個女同學時,依然露出少年般的笑容。
王明軍說,聽到一首歌,也許你會想起某個時代,但如果這首歌是某個人當年給你唱的,那就是你的私家記憶與時代記憶的交融。所以,同樣的,我們讀一篇文章,也能回憶想起當年讀的時候,在你身邊的那個人、那些事。
王明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中國古代,文章一定是要讀的,甚至「詞」這種文學形式,本身就是為了唱;而像「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也說明了朗讀的必然。而且,很多文章形式在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朗讀,比如宣言、公告、詔書,「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古代,無論是關於祭祀還是戰爭的文章,都是要讀出來的。
現在,我們從小學語文,顧名思義,語和文是連在一起的,而且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先語後文——先說話,再寫字。只是到了更高年級,除了專業學生,考試只考寫文章,朗讀就被慢慢弱化,脫離了教育范疇。
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朗讀變成了純藝術活動,更多與藝術演出畫上等號,不再是口說我心,而是變成了表演。以至於很多年輕人一聽「朗讀」,腦海中會浮現出那些誇張的表演,「啊!母親!」「啊!祖國!」
王明軍說:「這用行里的話說,就是拿腔拿調。自詡專業的人,一上台,就自然地做出了抒情狀、敘事狀、激動狀。當然,也許他是真激動,但因為有了『腔調』,就削弱了個性。其實朗讀離普通人不遠,只是它展現出來的樣子離我們遠,形式主義帶來疏離感。」
《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節目的出現,重新定義了朗讀。
王明軍說:「讓朗讀重回我們的情感和生活,這是《朗讀者》正在尋找和回歸的方向,也是這類節目帶來的意義,優秀節目的意義也在於引領和示範。對普通人來說,朗讀可以隨時發生,但在讀的同時還要去聽,多聽一些好的作品,多看一些好的節目。」
至於什麼是適合朗讀的文章?王明軍認為,這與每一個朗讀者的認知階段相關。同樣一句「白日依山盡」,小學生和大學生都能讀,只是大學生會有更廣闊的意境和更深遠的想像。王明軍不認可壁壘鮮明地把各個年齡段分隔開來,「你怎麼知道孩子不能聽大人讀的東西呢」?
歐陽夏丹讀過一套「家庭背景聲」,裡面收錄了羅素等多位名家的文章,關於哲學、藝術、科學、人類社會等。「聲音是一種特別好的伴隨狀態。把這樣的朗讀作為背景聲在家裡放,給孩子聽,孩子不一定能跟著讀,也不一定能聽懂,但聽著聽著,就會進入到他的腦海中,孩子也許會受到影響」。
現在,線上有《朗讀者》等朗讀節目的熱播;線下,也有不少年輕人熱衷參與各類獨立書店、出版文化機構組織的朗讀活動。
在王明軍看來,這些活動並非只是大城市文藝青年的專屬:「朗讀是表達情感的方式,而情感不分年齡與身份。設想,一個打工者,辛苦了一天,突然收到從老家寄來的一封孩子的信,他輕輕讀出來,一定會心潮起伏——這是我們人類所共有的感情。不同藝術形式的流行程度不能一概而論,朗讀可能無法超越KTV,但隨著我們閱讀習慣、思維習慣、心理安靜程度的增加,朗讀會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喜愛。」

⑸ 小學生作文(有聲讀物)MP3格式的下載包,我在網上沒找到,哪位家長有的話交流一下下!

有關長征的資料

⑹ 小學生有聲作文小桔燈公眾號

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裡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裡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

⑺ 有哪些適合小學生朗讀比賽的美文

小學的時候我朗誦過蝸牛,我感覺蝸牛很不錯,而且比較適合,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有種讓人要不斷努力的像蝸牛那樣往上爬

⑻ 小學生如何提高朗讀寫作能力

一、細致觀察,追求真實。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

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

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

用眼睛去觀察、認識、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

小說家。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常聽一些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筆起來就頭疼,總學得沒

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不知道該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但是仔細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編一些內容

,空洞無物,脫離實際。為什麼造成作文難寫呢?總的來說,就是缺少觀察,沒有真實感,因此無從下筆。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我認為,

首先要學會觀察。我在教初中語文第三冊阿累寫的《一面》這篇課文時,指出作者阿累在描寫魯迅外貌時,五次寫了他的「瘦」。其中三次

是從遠到近更清楚,更細致地寫出外貌特徵。為什麼作者對魯迅的外貌特徵寫得那麼傳神,那麼典型呢?主要是作者善於細致的觀察,內心

有獨特的感受。所以,我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非常重視觀察,重視寫真實內容。因此,每個星期的作文課,我都利用一定的時間帶學

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寫作,有時在校園里觀察校園植物,觀察竹子、樹木、花草,有時在周末時間到野外參觀,進行野外寫作,領略秀美

的自然風光。經過這樣的訓練,不但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積累豐富的題材,寫出真實內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積累素材,學而致用。

在教學中,碰到有不少的學生平時很少看課外書,特別是語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有的甚至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課外閱讀材料,很少

看書讀報,寫作的知識貧之,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寫作文時想一句寫一句,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或者剛開了個頭,敷衍了幾句,

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不知所雲,因此對作文望而生畏。為了能改變害怕作文的現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平時要多進行閱讀,多

積累寫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

有成竹,得心應手。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

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以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

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並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湧泉,滔滔不絕,內容充實有力。

我們所學的課文有許多範文都是作者對人物或動物細致觀察寫下來的真實素材。如《一面》中對魯迅的描寫,《鶴群翔空》中的鶴群飛翔姿

態的描寫,鶴鷹搏鬥的場面的描寫,只要認真閱讀,積累素材,就能變為自己有用的東西。此外,除了從書本中積累素材外,可以從日常生

活中積累,比如,就人新事的出現,各種有益的宣傳,自然現象,社會新聞,國際時事等等這都是極好的素材,只要注意這方面的人和事,

自然就會有豐富的素材,這樣寫作起來,就能妙筆生花,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三、提倡模仿,培養興趣。

模仿是借鑒的一種形式,但模仿不是簡單的照搬,應當是創造性的借鑒。模仿的特點是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收到

明顯的效果。對於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範文,逐步培養寫作興趣,使之循序漸進地沿著寫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漸地

提高寫作能力。即使剛開始時的機械模仿,也應加以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產生寫作的興趣和慾望。歷史上有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

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場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而來的。又

如歷史上左丘明的《左傳》、司馬遷的《史記》他們的寫法,都為後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課本中的許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

文,學生學了課文,可以模仿寫作,使學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鄭振鐸的《貓》一課,讓學生以另一動物為題模仿寫作,有很多學生仿寫很成

功,把課文寫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雖然模仿是提高寫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開始起步時,可以進行模仿,但入門後,

必須脫離仿寫,走創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寫法,有自己的特點。

四、多說多寫,下筆成章 。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學生很會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然而在寫作文時卻絞盡腦汁,寫不出多少內容來,究竟原因

何在?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說」的機會較多,幾乎不費多少力氣,但「寫」的機會很少。光說不寫,怎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因此在寫作訓練

時,我重在指導學生說練結合,多寫多練,並且,不但要說得好,而且要寫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課文,就布置與課文相關的小作文訓練題,

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有時先讓學生思考,下課後再讓學生練習,要求寫在作文本上,有一些當為作業題去做,比如,讓學生寫出作文

題的題眼及作文的提綱,有的則寫續寫部分,有的進行改寫訓練等等,經過多方面的訓練,寫作水平相應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寫作的情

緒也日漸高漲,並自發地開展了寫作競賽活動。

五、多些表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無論寫得怎樣,都要首先給予肯定和表揚,畢竟都有其閃光點,有好的一面,在表揚之後,委婉指出不足之處,讓

其知道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增強自信,提高寫作興趣,樂於多讀多寫,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作文內容並不太好,但在用詞、造句

方面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也要給予表揚和贊美,讓其產生寫作興趣,能夠勤讀多練。如果教師在評學生的作文時,批評的多,表揚的少

,那無形中象潑了一盆冷水,使之對寫作文的熱情傾刻間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懼感,對提高寫作水平更加不利。

六、勤寫片段,多記日記 。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勤寫片段,多記日記,以及寫心得體會之類的小練筆。如在人物描寫方面,採取動景、靜景

等多角度描寫訓練,並要求學生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平時勤寫片段,多記日記,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不僅可

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益處。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強調每位學生每天寫一則日記,大至一千八百字的篇

幅,可以對時事發表看法和見解,小至遣詞造句。也可以是寫一段有關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片斷,這樣,學生不但養成了愛寫日記的好習

慣,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筆後,素材積累豐富了,寫作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七、鼓勵創作,推薦發表 。

任何人要想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

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寫出優秀作文進行發表。為了能寫出更多優秀作文,我首先讓學生留意身

邊的人和事,記錄新人新事,從班內到校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社會,然後進行合理的選村和組村,寫出優秀作文,上送學校廣播室
及學校報刊編輯小組,讓其優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這樣,會極大地刺激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感到作文的份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創
作的積極性。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學生多讀多寫,提高作文水平。

⑼ 在線小學一年級作文有聲閱讀

本人是一名來秦皇島的自在校大學生,性格開朗做事干練落落大方熱愛教育事業,耐心細心,所以暑期想在秦皇島做一份關於家教的兼職,現居秦皇島北戴河區。本人學的英語專業,在大學期間積累了一定得知識水平,因此,想在暑期找一份英語家教的工作。另外,不謙虛的說,本人的文學水平很好,詩詞歌賦比同齡人更勝一籌,本人善於寫作,所以還想求得一份寫作家教的工作,妹妹從小學到初中的初中各科一直是我在輔導,妹妹現在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前三甲,所以本人的教學能力毋庸置疑。還有半年就畢業了,希望能獲得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給我一個機會,還您一份欣慰」是我所一直追求的精神,相信您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能力。謝謝!

⑽ 三年級作文有聲讀物

微信——公眾號——關注「依然有聲讀物」,其中都是小學生有聲作文。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有聲作文朗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