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的作文
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諸如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
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做出了榜樣.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等等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而浩然正氣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執著追求的完美精神氣質.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並為之奮斗終生.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有志者事竟成,這就要求我們要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可見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三顧茅廬」等以禮相待的成
『貳』 求一篇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的作文1500字
1934年到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兩萬五千里長征。
在兩萬五千里長征裡面有很多感人故事,我就舉個事例:巧渡金沙江
就是1935年4月28日,蔣介石下令控制渡口,5月3日軍委幹部接受了平渡任務,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晚就來到江邊,他們找到了條船,乘船悄悄渡到北岸。守軍的以為是自己人沒在意,他們就來了個襲擊,消滅了一個守軍一連正規軍個一個保安隊,控制了渡口。從5月3日到9日,紅軍就靠小船過了江,順利平渡金沙江。
這個軍委幹部勇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在我們小學生活中又沒有要奉獻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在打掃衛生時不應該偷懶,要為集體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軍在長征中一共行軍兩萬五千里,參加過100多次戰斗,走過5座冰山10座山,渡過20多條河,經過11個省份,他們走了368天,有100天在幾乎都在戰斗中度。紅軍他們有時吃不飽穿不暖,但他們還是堅持每天行軍。張正是溢洋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悲壯色彩的傳奇,是中外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壯舉,是人類排除萬難,挑戰生命極限的典範。長征這么辛苦,而沒有一個人紅軍半途而廢,我們小學生通過軍訓也磨練了意志。他們偉大的創舉是人類與自然戰斗與邪惡戰斗的一個創舉。長征使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不忘歷史!不忘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他們這樣為中國歷史上增加了一個偉大的歷史,他們為中國樹立起了一個永遠的豐碑。
紅軍在長征中表現出的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於奉獻的精神使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永放光芒。
『叄』 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題的高中作文
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華。古代中國,曾經秦關漢月、唐疆元界;中華民族,曾經屹立世界、傲視群雄。然而,由於閉關鎖國,國力日衰,飽經滄桑,歷盡磨難!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國是那樣的無比軟弱。她,淪為了帝國主義傾銷鴉片的場所;她,因為清政府的懦弱無能,被迫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圓明園里,英法聯軍大搖大擺地把裡面的東西搶光了,最後還縱火把它燒得一干二凈;在南京,三十多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里,被日本侵略軍殘忍地殺害了!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忘的危難關頭,涌現出了許多仁人志士。他們,不畏強暴,為維護國家主權、求得民族生存而不斷抗爭,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林則徐虎門銷煙;鄧世昌、丁汝昌以身殉國;孫中山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革命先驅,求索奮斗、浴血疆場。是他們,用一股股豪情,一片片忠心,發出了一聲聲震盪環宇的吶喊,抒寫了一首首大海回波的壯歌: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壯舉氣吞山河;狼牙山五壯士,豪氣驚天地、泣鬼神……終於,換來了天安門城樓,那一聲驚天動地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戈壁灘上,「兩彈一星」成功研製;香港澳門回歸,台灣終將統一;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力挫群雄金牌第一;浩瀚太空,「神七」航天員成功漫步,月球火星上必定會出現咱中國人的身影;金融海嘯,全球關注我們中國的一舉一動! 同學們!圓明園那幾根孤零零的柱子、外國侵略者給我們留下的痛苦,是我們心中無比屈辱的記憶,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裡。雖然,戰爭的硝煙離我們遠去,但是,一幕幕黑色與屈辱的歷史,我們決不能忘記!雖然,偉大的中華民族--東方的巨龍,正載著高峽出平湖的澎湃詩篇,載著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載著中華民族的美好憧憬,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飛奔!但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努力奮斗! 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21世紀新的棟梁,祖國新的花朵。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為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這是我們中華少年的責任!
『肆』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次長征 作文800字
理解:
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是要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等各個方面,由於歷史原因,現在我們和發達國家差距很大,想要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著實不易,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去實現,實現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困難,就像長征一樣。
我黨理論是「摸著石頭過河」,誰能保證河裡的石頭的連續的?誰能保證河裡沒有暗流或者深淵?
所以,是一次新的長征。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心得: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包括紅軍將士在內的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是長征在當代中國的延續,是異常艱巨而又復雜的事業。在新的征途上,不聞金沙水拍,同樣要闖激流險灘;未見大渡橋橫,同樣要斬關奪隘。偉大的長征精神,始終是我們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有力法寶。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尤其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使之成為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力量。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撼山河的英雄業績。今天,我們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的長征。當年紅軍長征所展現和熔鑄的偉大長征精神,不僅是革命前輩在長征途中創造人間奇跡的強大精神支撐,而且是我們面向未來推進事業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征途上,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必須大力弘揚長征精神,萬眾一心、矢志不渝,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氣貫山河的壯志豪情,譜寫更加輝煌的歷史篇章。
『伍』 中華儀式高中作文 800字
是什麼支持著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什麼是億萬中華兒女團結一致?是什麼是中華民族勇敢地說「不」?是血,是汗,是凝聚力……
一個國家,一個名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勤為本,儉生德;辨善惡,知改過;先天下之憂,
後天下之樂……究竟是什麼使我們中華民族輝煌?靠什麼而變成世界的焦點呢?正是那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在這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上,我們代代的勞動人民們在這
里棲息,把文化,文明代代地傳了下來。正因如此而湧出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古老的土地,淳樸的人民,悠久的傳統,高尚的品質……作文網
home.sanwen8.cn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里,「子發認錯」的小故事令我難忘至今,講的是:戰國時期,楚王大將子發率領部隊攻打秦國,幾個月下來毫無進展,糧食將盡,邊
派使者回國籌糧,並讓他將一封家書交給母親。母親從信中得知兒子在生活上搞特權,不體諒士兵,因此非常生氣。在子發凱旋歸來時,母親不讓他進門。子發意識
到自己的錯誤,立即下令將楚王賞賜給自己的東西分發給士兵。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少類似的例子,我哥哥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作文
那是一個夏天的上午,哥哥偷偷將書桌上的5元錢拿走了,媽媽雖說不重視這小小的5元錢。但是想藉此機會考驗一下我和哥哥。放學回來,媽媽假裝找不著
5元錢,逼問說是我拿的,我的眼淚在媽媽的冤枉中不爭氣的流下來了。在這時,哥哥卻主動承認了錯誤,把5元錢還給了媽媽。「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不是
嗎?
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如今,我們中華民族的青少年一定能把一切熔結成無窮的動力,推進新的時代。「只要人人獻出一片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
間」是愛的奉獻的歌聲,而只要人人都做到這一點,我想,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將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到那時候一切平等,整個國家洋溢著繁榮
和睦的氣氛。作文
我們身為跨世紀的接班人,必須從現在做起,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從小樹立發揚傳統美德的信念,寄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聽,在中華民族土地上兩條母親河正滾滾流淌,匯集成一股轟雷般的號召聲:傳承中華美德,誓當龍的傳人!
『陸』 中國精神作文800字
中國,如雄獅般自豪地屹立在亞洲,中華民族那堅貞不屈的精神讓世界為之震撼,為之敬佩。
在戰國時期被譽為「禮儀之邦」的中國一直都本
著為人與善的思想,以「有朋處遠方來,不亦樂乎?」面對各國同胞。孔聖賢創立的東方文化與流芳百世的儒家思想為後來人帶來了多少人生偉大的哲理,那一個個
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借鑒古人走過的道路,學習他們留下的光輝傳統,使自己生命開花結果。自古以來人們便以梅花潔身自好的品質來完善自己;以竹石堅定不移的
精神來鍛煉自己。
中國精神在天災下從不低頭,在困難威懾下從不退縮。1978年唐山大地震24
萬同胞不幸遇難,但全國人民幫助遇難者重建家園,黨中央和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把唐山恢復成原來的面貌。2004年可怕的非典降臨神州,所有華夏子弟
都抗擊病魔,
迅速控制疫情。醫護人員日夜奔波著,這裡面就有偉大英雄葉欣。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使人震撼,震撼讓廣大人民心連心,不畏懼病魔,並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它,
讓全世界人民都敬佩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2008年震驚世界的8級大地震又襲擾了富饒的四川汶川,使之成為一片廢墟
,可是中國13億人民的精神是震不垮的,所有炎黃子孫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自己的脊樑骨為災區撐起一片藍天,救援工作、重建工作井然有序。汶川大地震向世界
展現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之精神,又悍衛了「亞洲雄獅」之稱號。
21世紀,中國自強不息,不斷進步,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人們感到中國文化的遠大高深,認識到中華民族高尚的品質。「神州七號」如一條長龍,滿載著中國千年來飛天夢沖向雲霄,在浩瀚的宇宙中證明了中國天的力量。
這就是中國精神,這就是我們的祖國,這就是偉大的中華民族。
『柒』 關於中華文化的作文800字
古人描繪的美好生活,龍鳳成祥,仙鶴長鳴,神鹿奔躍,日月輪回,世代不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系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幼兒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薰陶:
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並不斷調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和風俗習慣;她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實變異性;她作為文化的基因,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中國人和自己的後代。
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又要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歷史與現實相聯,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重在培 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繼承是前提,創新才是根本,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恆動力。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惟有創新,才能發展;惟有創新,才能不朽。歷史沒有止步,創新就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它始終是發展的、前進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無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的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
正是這種閃爍著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並頑強奮斗精神的傑出人物:林則徐、譚嗣同、瞿秋白、方誌敏、魯迅、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他們為振興中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動了歷史發展和民族進步,深刻地改變著時代的面貌,他們高揚著鮮明的時代精神,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漢唐氣象,時代華章。與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種昂揚向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揚。
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米王小學魏雪桂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他們身上有沒有優秀的民族精神,是關繫到社會主義千秋大業的大事。因此,我們一定要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
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的研究,結合青少年的學習、社會參與、休閑娛樂、課外活動等多層次需求,提供具體有形的服務,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心、寬容心、誠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義、責任、參與、奉獻、仁愛、尚義、敬業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時,還要注意從小培美學生勇於擔當責任的意識,友愛互助的團結意識和堅毅自信的強勢人格。要教育青少年學生善於面對困難和危難,在困難和危難面前,要不僅不怕,還要能從內心激發一種力量去戰勝困難和危難。這就不僅要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浩然之氣,還要培養其處變不驚,知難而上的堅強品格。
一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氣長存正氣磅礴的絢麗詩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正氣人物,正氣故事出現。在我們宏偉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跡也是層出不窮的,在他們的身上真正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社會公德,也張揚著浩然的民族正氣和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因此,我們要善於運用歷史上的正氣人物、正氣故事來教育青少年學生。特別是要善於運用我們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代培養起來的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來教育青少年學生。這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培養出來的符合時代特徵的民族精神,我們應該將其歸納整理,寫入教材,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長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斷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特徵的民族精神,並用它來哺育下一代,我們的民族振興才會有希望。
『捌』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什麼作文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個「知音」里,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像,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弦,因為它飽含著真情實感。
古語雲「百善孝為先。」那麼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大盆水,笑著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里。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玖』 中華民族園作文 1000字
心網友
(一) 2011年是值得我們銘記的一年,這一年裡,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發生了無數震撼人心內的大事件容,讓我們或歡笑,或流淚,或感動,或無奈。如果讓你用一個字或一個詞語概括你心目中的2011年,你會選擇哪個字或詞語呢?請根據你選擇的字或詞語寫...
『拾』 有關弘揚中華民族的弟子規的作文800字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餘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只浴火重生的鳳凰!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皮影、樂器等等。今天,我就著重說一說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劇,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斗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
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說的筆墨、紙、硯。筆因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山造紙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說明,並給予很高評價。硯:星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00多年歷史。
是啊,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歷史悠久呀!
篇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裡,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裡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裡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伙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里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篇三:發揮科技優勢 弘揚傳統文化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並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淀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