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學生寫議論文作文的方法指導
這里我主要給你一些關於議論文的結構方面的知識:議論文的結構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開展論述步驟的,這種結構表現在文章中,就是序論、本論和結論這三個部分。
可以有四種常見的較小的結構形式:
A.並列式。在論證中,論證的幾個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這就是並列式。這種並列可以是在中心論點統帥之下的幾個分論點的並列,也可以是論證過程中的幾個論據的並列。在語言形式上往往有「第一」「第二」……或「首先」 「其次」等等標志。另外,處於並列關系的各個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一般是可以互換的。
B.對照式。在論證中,把兩種事物或兩種意思加以對比,或者是用一種事物或意思來烘托另一種事物或意思,這就是對照式。毛澤東同志生前曾經說過「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運用對照式,目的是通過比較,突出說明一個方面的正確性。因此,參與對照的雙方,或者是一「正」一「反」,或者是一「主」一「從」。
C.層進式。文章各個層次之間,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先後的順序不可調換,這就是層進式的結構。這種層進式的結構,反映出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的一般的順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因而,這種結構帶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容易被人所接受。
D.總分式。這種結構包括「總——分」「分——總」和「總——分——總」三種形式,就是論證的層次之間,先總說後分說,或是先分說後總說,或是先總說後分說再總說。「總——分——總」的結構形式是最多見的。這種結構形式,在「總」與「分」之間常見明顯「放」的語言標志,而在「分」與「總」之間又多有明顯「收」的語言標志。
在議論文中,以上四種結構形式,常常是綜合運用的。
結論,是議論文解決問題的部分,是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之後所得出的「答案」。結論,與其他形式的文體的結尾一樣,以簡潔自然,能讓人讀後若有所思,受到啟發為妙.這些資料摘自高考作文輔導網
B. 初中作文議論文怎麼寫
什麼叫議論文?議論文就是議論、分析問題,論述道理、闡述觀點的文章;;有以立論為主的,也有以駁淪為主的。報紙上的社論。評論員文章,關於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問題的專論,關於思想品質修養。社會現象的短評,都屬於議論文的范圍。
我們學生應該寫什麼樣的議論文?寫這樣的議論文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這是我們要講的主要問題。
-.應該寫什麼樣的議論文
看了一場電影,讀了一篇文章,可以談談感想;對於進步、理想、志趣。習慣。發揚革命傳統、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等,可以聯系實際談點認識。我們學牛寫議論文,應該做到:是非清楚,正誤分明,言之有理,有一定說服力。不要只是去照抄報紙,最好多選用一些具體事例,採用夾敘夾議的方法。
二.寫議論文應該注意什麼
第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要用正確的觀點去統率材料。
用觀點去統率材料,所用的材料能緊緊圍繞觀點,這是寫議論文必須處理好的一個問題。把這個問題處理好,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上努力;
第一,論點要正確、合理。鮮明。
比如,老師讓同學們根據下面~段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這材料的大意是:一天,有兩個人去買盾牌。一個人站在賣盾人的左邊,說:「這盾是金盾。」一個人站在賣盾人的右邊,說:「這盾是銀盾。」兩人爭得面紅耳赤。這時賣盾人說:「你們兩人都說得不對。這盾既不是金盾,也不是銀盾,它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銀的,是個金銀盾。」
我們根據這個材料來寫議論文,提出的論點怎樣才算是正確,合理、鮮明的呢?
有同學這樣講:這說明干什麼都要有群眾觀點。
有同學這樣講:做什麼都不要隨便下結論,要深思熟慮,想好了再發表意見。
很明顯,上邊兩種提法都是離開了原材料,提得不著邊際。
有的同學這樣提出論點:這說明看問題不應該看正面,而應該看反面。
試問:我們看問題難道不應該看到正面,只應該看到反面嗎?這說法當然不正確。
有的問學這樣提出論點:這說明看問題既要看到事情的正面,也要看到事情的反面,不要只看到某一個方面,還要看到其他方面,總之,看問題要全面,不要片面。
這樣提出的論點就比較正確、合理、鮮明。
從以上幾種提法可以看出,同學們寫議論文提出論點時應該注意:從具體情況出發,並已要選用恰當的詞句,說難說對。
第二,分析說理要合乎正確的原則。
寫議論文分析說理不能不著邊際,不能主觀臆斷。不能認為不論怎麼講都有理。分析說理正確不正確,有~個客觀的標准,要從正確的立場觀點出發去看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分析」對不對。
有同學這樣「分析」: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人,他們看到別人恭維他就高興。其實,恭維活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只能聽好的恭維話。
恭維話就是不好的。它雖然「好聽」,卻「不好」。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可以去「聽
好的恭維話」
這里順便講一講「聯系自己的具體體會(或者說是「聯系自己的具體事例」)和「聯系實際」的問題。
「聯系自己的具體事例」和「聯系實際」都應該具體、恰當。但它們也有不同:前者側重在自己的體會,後者則可以是更為廣泛的社會上的情況。比方說,老師講了一個故事:齊宣王好射箭,而且很喜歡別人誇他能拉硬弓。他左右的傳臣聽了,有意地說一些奉承話來討好地。明明他只能拉開「三石」(這里讀dan,古時候一石為一百二十斤),卻有意說他能拉開「九石」。有的還去試著拉弓,拉到中間就故意裝出有氣無力拉不開的樣子,討好說「您這弓太硬,除了您,誰也拉不開。像我們這樣的小人怎麼能拉開呢」這樣一來,齊宣王到死也以為自己能拉『九石」,而不知道只能夠拉「三石」。像這樣的材料,你可以廣泛地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卻不大好聯系自己的「體會」。可是有同學卻偏要「聯系自己」,說「自己也像齊宣王那樣愛聽吹捧自己的話」。有同學「聯系社會實際」,卻又講得似是而非:「今天社會上還有許多齊宣王式的人物,走後門、請客送禮就是其表現之一。」這些「分析」,都是失之偏頗的,把事情的性質弄混了。
我們應該學會分析。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看問題要全面,要防止片面性、絕對化。
第三,要善於從「小事」論起,但是不要以敘述代替議論。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小事」;;比如,在汽車上給別的乘客「讓座」,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這些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找們寫作文應該學會「借題發揮」。「小題大作」。有同學寫這樣的作文卜電影院敞〕*入場的啟示人《發揚一厘錢精神》、《說臟話不文明》該怎樣處理議論文中的「敘事』」和「議論』」的關系呢?不應該僅僅就事論事而不展開議論,也不應該只去敘述事例的詳細過程而不作分析議論。比方說,議論學習必須刻苦時用大部分篇幅去講楊樂、張廣厚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故事就沒有必要了。「就事論事」和「以敘代議」,都是不好的。
要明確你所要「敘」的事.可能是作為「引子」以引出論點,也葉能是作為事實論據以證明論點。「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去「議」。
「敘事」要圍繞中心思想,既要概括,又要有一些具體內容。那些人所共知的事情就不要不點其詳地去講。而那些足以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點的事則要作為重點寫清楚,以便闡發開去,講清道理。
第四,要以及服人。
議論文就要以理服人。要做到言之有據,不但要說清「是這樣」,更要說清「為什麼是這樣」。因此,做到「以理服人」就應該:
要「少而精」,不要「多而雜」。你所擺的事實,你所講的道理,應該中肯。不能以
為說得越多就一定越充分,不能「以多取勝」,應該防止堆砌詞句,羅列現象。
要有針對性。這就是要緊緊圍繞中心論點發議論。講正面論點,不能「節外生枝,打橫炮」;反駁錯誤論點,更應該針對其謬誤所在去批駁,不能講與之無關的話。「互不相干」,「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是駁不倒對方的。
要講清『為什麼」,不要只是去扣大帽子。特別是指出問題的嚴重性、危害性時更應該注意這一點。比如,寫《隨地吐痰要不得》這篇作文,有同學說:「隨地吐痰對嗎?當然不對!隨地吐痰的行為很不文明,發展下去,就會墮落成為犯罪分子。」這話就說得過分了。
寫議論又要注意用觀點統率材料的問題就講到這里。
第二個要注意的問題是:層次。條理要清楚。 第一,要圍繞中心去逐層論述。
最重要的是要『對清先後主次」;;要弄清哪些該先說,哪些該後說,哪些為主,哪些為次,哪些要多說,說得詳細一些,哪些要少說,說得簡括一些。這里的關鍵是要圍繞中心。比較常用的方法是:論點在完,分析議論隨後,以作出結論收尾。其中分析議論的部分,是先擺事實還是後擺事實,是先講道理還是後講道理,就要看具體情況和作者本人的寫作習慣而定了。
第二,要按照議論文本身的規律去安排內容。
一篇議論文,一般都包括三個部分,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開頭部分,一般都用來提出問題,完成「提出論點」的任務。這一部分要說清這篇作文所說的「是什麼」。
中間部分,一般都占較長的篇幅,分為好幾個段落,是這篇作文的「重心」。這個部分應該用來「分析問題」。提出充分的論據(或者擺事實,或者講道理),去論證論點的任務,主要是在這一部分完成。這一部分要說清這篇作文「為什麼」要這樣講。
結尾部分(或者叫「結束部分」),主要是用來完成「解決問題」的任務。具體的方式有:做出結論;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這一部分是要說清這篇作文要告訴人們「怎麼辦」。
可以這樣說:一篇議論文的安排方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說是:「論點——論據——結論」、「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第三個要注意的問題是:議論文的語言要准確、簡潔、具體。
辨別詞義要嚴格,用詞必須沒有歧義,不能詞不達意、模稜兩可。
要簡潔順暢,恰如其分。
要講究辭素文采,把抽象的道理講得具體、形象,生動而有風趣。
可以採用靈活多變的句式。用長句,縝密無漏洞;用短句,干凈利索。肯定的說法,可以改用雙重否定的句式;該直陳其事時用點設問句、反問句。這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情色彩;
此外,議論文也可以適當地採用一些記敘、說明。抒情、描寫的手法。
C. 議論文的作文題目怎麼取
建議你提取材料中的關鍵字,能出新的時候就出新,不行的話千萬不要跑題,就是不要為了吸引眼球而放棄主旨內容。
可以巧用修辭手法擬題。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文體和內容,靈活巧妙地使用修辭手法,能避免一覽無遺,能使文題生動形象;談節儉的文章,可擬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或《粒粒皆辛苦》。此外,《若為人生故、歌詞擬題。巧妙的仿寫、借用,或引起人們注意,應該說這是非常准確的,但太呆板,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怎一個「慢」字了得》批評一味求穩,誠信不可拋》、《要留奉獻滿乾坤》、《高高在「下」》、電影片名具有語句凝練,含義深刻?》,站著做人》;有的標題,採用反問,提倡奉獻精神》、甘於求慢的傳統心理。該標題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聲聲慢》中的名句,可擬為《救救孩子》(語出魯迅《狂人日記》)、《躺著讀書、《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的啟示》?》、沒有文采,若改為《想像是創新的翅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則難免有些倒人胃口,詞在此。寫有關透視中小學生道德觀念的文章,可引用魯迅的話《救救孩子》作題;寫某地中小學廁所溢水嚴重的情況,可用《「水漫金山」留下的問題》作為標題。用這種方法擬題,通俗明了,能使文章錦上添花。事實上,文章的題目和內容一樣,《吳良心病歷》、《讀……有感》;有的標題,運用雙關,引用了華羅庚的詩句作題目,觀點鮮明、《愛是怎樣煉成的》《沒有「異想」,哪來「天開」》《拍賣我們的生涯》,會當擊水三千里》;以「素質教育」為話題。《我要學與要我學》的高明之處在於巧妙地利用語序不同而將兩種截然相反的學習態度相提並論,鮮明貼切。「花香蜂自來,題好文一半」,信以修身》等標題無一不使人耳目一新?》。標題陳舊,似曾相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給「從諫如流」上把鎖》《誠信,愛你沒商量》,還是話題作文形式的議論文的擬題、《怎一個「情」字了得》,加強語氣,如《祖傳的就好么、《感情不是保險箱》,富有表現力、《移植的記憶,創新的殺手》、《幸運是汗水的紅利》、《老實人總是吃虧嗎?》、《填鴨?引燃,讓我歡喜讓我憂》、《罰你沒商量》、《豈能因「財」施教》。三。名言警句、成語典故;有的標題,運用粘連、《好讀書、讀好書、讀好書》《都是作弊惹的禍》、《留住我們的根》,可巧用借代擬題。相反,如果標題新穎,真可謂匠心獨具、格言、俗語、《誠以養德;《誠信所至,妥帖自然,並為大家所喜聞樂見。以「鼓勵」為話題,許多滿分的議論文,大都會有一個先聲奪人的標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擬好議論文的題目題呢。《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莫讓浮雲遮望眼》、《三更有夢書作枕》、《不拘一格降人才》、《只緣身在此山中》等都是用此法擬寫的好標題。二、仿寫,可擬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談金錢的文章,改寫歌詞「付出總有回報」;以「改變」為話題的作文,可擬題為《生於改變,死於頑固》,寫一篇議論文、有創意。《眼前同一水,筆下情各異》,直接引用以之為題,可以使文題典雅大方,亦庄亦諧。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標題會使文章生色,不同凡響,讓人一接觸標題,就有迫不及待,如《救人與救心》;有的標題。《付出未必有回報》,又不與話題雷同、借用、改寫成語?》:《人生需要掌聲》借「掌聲」代「鼓勵」,亮明觀點、新穎、深刻,撼人心魄;談逆境的文章、《誠信風來滿眼春》;談環境影響的文章,可擬為《近墨者黑/、醒目。下面給同學們介紹幾種擬題方法、精煉緊湊、含蓄雋永;有的標題,採用對偶:談知識重要的文章,可擬題為《知識就是力量》,金石為開》改寫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金錢誠可貴,或令人深思警醒……許多同學寫議論文:
D. 小學總分總結構作文與議論文的區別
文章的結源構與文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文章的結構有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是指文章材料之間排列組合銜接的方式。
文體是不同類別的文章類型,小學、中學階段的現代文主要學習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四種文體,文言文方面主要學習古代散文及詩歌。
E.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議論文
作文教學的四個結合
學生學會作文是生活工作的需要,作文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老師不能只靠作文課上寫作技巧的指導,還要將日常生活、學習和作文訓練緊密聯系在一起,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四個結合:
一、認識事物和表達訓練相結合
大綱指出:「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是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過程。」學生認識事物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作文水平的高低。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引導學生由認識簡單的事物到復雜的社會現象,利用一切機會組織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語言表達的訓練,又便於及時了解學生思維發展的動向,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事物。
學生具備了正確認識事物的能力,才能寫出思想健康、中心明確的文章。
二、素材積累和精心點撥相結合
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就是作文素材的積累過程。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多積累素材,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如每天十分鍾演講,堅持寫日記,寫向觀察,體驗生活,有目的地組織活動,等等。學生大腦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後,怎樣選材就成了寫作文的關鍵,這要靠老師的點撥。點撥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靈感。引起寫作文的慾望。可從以下方面考慮:1.為學生提供若干情景,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自己生活中的有關情景深化認識,然後選取其中的某一情景。2.以問題撥動學生靈感的心弦。如哪件事最令你傷心?你做過對不起父母或老師的事嗎?你發現最近同學中又流行什麼?經過這樣的點撥,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說真話,寫真情,避免套話、空話。
三、閱讀和作文相結合
學生選定素材後便要注意作文技巧的運用。作文技巧的指導不能是孤立的、空洞的、應滲透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之中。如教《詹天佑》一課時,就要引導學生理解環境描寫對突出中心的作用,再通過「讀寫例話」加深認識,掌握用環境襯托中心的技巧。作文指導時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的作文技巧去實踐,在實踐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形成閱讀和作文的有機結合。
四、作文訓練與修改訓練相結合
學生往往認為寫作文是自己的事,修改是老師的事,這是不對的。要從思想上明確修改作文是自己的事,養成不修改不算完成作文的好習慣。這種訓練應該貫穿於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訓練開始可由老師初改,提出修改意見,具體地指導學生思考、修改,使學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當泩有了一定的修改能力後,可採用自改、雙向交換修改、小組討論修改等形式。
只要堅持四個結合,不斷探索,就能形成具有特色的、符合提高學生素質需要的教學方法。
F. 談議論文的作文,怎麼寫
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根據題目寫出一個觀點,在加以闡述說明,重要的是要有說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的仔細看看,以後就可以多試著寫作,這樣作文才可以有長進,平時可以寫一些隨筆之類的!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一)論點
(1)什麼是論點: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2)論點有幾個:一篇文章的論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不止一個。如果論點不止一個,那就需要明確中心論點。這幾個論點可以是並列的,也可以是遞進的,但它們都應該服從全文的中心論點。
(3)論點的位置:文章的論點可以安排在開頭,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間或結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
(4)論點的呈現方式: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論點的提出和確立要注意:
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謊謬的,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因此,論點正確是議論文的最起碼的要求。
②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而不能模稜兩可,含混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到、新穎。
(二)論據
(1)什麼是論據:論據就是證明論點的材料、依據。
(2)論據的類型:①事實的材料,②理論的材料。
①作為論據的事實材料,可以是a. 具體的事例,b.概括的事實,c. 統計數字,d. 親身經歷、感受。
②作為論據的理論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經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間的諺語和俗語,C.科學上的公理、規律等等。
(3)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應該聯系緊密一致。
(三)論證
(1)什麼是論證: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的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要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而論
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論證」的問題。論證的自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2)論證的類型: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以充足的論據正面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正確的論證方式;②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3)基本的論證方法:包括三大類五種:歸納法、例證法、演繹法、類比法、對比法。
①歸納法。歸納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後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歸納法可以先舉事例再歸納結論,也可以先提出結論再舉例加以證明。前者即我們通常所說之歸納法,後者我們稱為例證法。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②演繹法。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
③比較法。比較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二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類比法是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對比法是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4)駁論方法:駁論有三種方法,即①反駁論點、②反駁論據、③反駁論證。由於議論文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①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點論據必須引出錯誤的論點。③反駁論證,即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如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的矛盾,對方各論點之間的矛盾,論點與論據之間矛盾等等。
G. 怎樣寫一篇很好的議論文作文呢
議論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貼近生活,一篇好的議論文決不能脫離生活。我認為議論文的練專習需要屬走聽、看、說、寫四個步驟,四步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具體說來;第一步聽,是指聽老師講寫作方法,主要是為了學習老師分析文章的思路。為後面的三步打下基礎。第二步看,看是指看評論員文章,評論員文章主要議論國內外大事。我們看評論員文章不能只為了解作者所議的事件,應當從作者對事件的議論中分析出這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摸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如果對作者所議之事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根據對對方論點、論據的分析反駁他的觀點。第三步是說,說是人類最基本的表達方式。說對議論文寫作非常重要。說可以訓練短時間分析事物的能力。說,最好的練習方法就是駁論,駁論首先要看準對方的漏洞,只攻擊對方漏洞中的重點,也就是對方論點、論據的漏洞。第四步就是寫,寫是前三步的總結,因為在應試作文中不可能讓你說出自己的觀點。更不可能給你看和聽的時間,在這一環節最重要的是表達能力,就是用文字把你的觀點、思想表達出來,議論文的語言使用要准確、嚴密,論證要有邏輯性,敘述要概括、生動深刻。
H. 作文議論文小學的
《文字的趣味學法》
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緊密相連,可以這樣說:沒有漢字,就沒有我們民族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而文字的學習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對於接受初等教育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更是重中之重,而漢語文字的學法眾多,對於小學階段我們的課堂教學則更應該側重於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主要談談小學教學中漢語文字的趣味性的一些學法。 一、漢語學習的輔助工具漢語拼音 目前中國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集中識字,分散識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多種形式結合識字等等。無論是哪種方法都要學習漢語拼音。漢字的讀音用拼音注得一清二楚,學生由此可以自己查字典,提高自學的能力,也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夯實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從而達到學生可以對注音課本、讀物中的漢字進行識記,對已學會的漢字進行拼音標識雙向學習。同時,中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識字過程中。 拼音識字法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提高識字的扎實程度,並且可以有效地糾正地方方言語音,提高漢語言文字的規范化以及普通話的推廣。這種方法較適合於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適合沒有文字基礎的進行識字。 二從漢字的結構和形體演變談漢字的學習 我們知道漢字是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密切的關系,倘若我們能對漢字的形體結構做出正確的分析,那麼對於我們了解和掌握大部分漢字的本義和引申義有著極大的幫助適合小學中高年紀的學生學習漢字。 我們都知道漢字中的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對於一些漢字,我們通過分析漢字結構,對漢字字形的掌握可以更好的了解字音字義,可以輕松地掌握一系列類似結構的漢字。 例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腳趾朝上的兩只腳一前一後走路的形象。假若兩腳要從水中通過則怎樣表現呢?那就再把水加在兩腳之間,這就是徙步過水的涉字。如果兩腳要登高呢?則又把涉字的水旁換成阜在阝即土坡就成為兩腳登高的樣子,這又組成了新字陟。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字義和字形對學生進行對比性的漸進式識字,會更快更好的完成漢字的學習。適合於字形相似漢字的教授輔之以課堂板書、簡筆畫形式分解教學做到生動不呆板。同時,漢字的形體演變也已有多年的歷史了,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個階段,歷史發展源遠流長。在教學中遇到個別偏難漢字。教師也可從漢字的演變起源來講解,以歷史方法研究漢字,可增進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三漢字教學與多媒體及游戲活動的結合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有了教學活動,就有了教學手段和工具,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各種教學媒體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傳統的書本、黑板以後隨後出現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等教學媒體在教學中主要是發揮教學手段的作用,輔助教師傳遞教學信息。而目前迅速發展的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不再是單純的教學手段,它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多種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可以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現在教學中媒體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有條件的老師需要事先准備好課件,完善自己的素材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將傳統意義教學上無法展示的在多媒體中進行展示。播放一些有關漢字教學的課件展示。包括文字起源的傳說、漢字的演變、漢字的類型、漢字的字義特點、同音字、相近字,擴展到各種詞語成語俗語,以至在各種語境中漢字的應用。 教師可以自製教學課件資源或者查找教學短片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突破傳統教學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體演示編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游戲識字大賽漢字組詞接龍漢字肢體語言展示讓每個同學都融入到課堂漢字的學習中來讓趣味性充分在課堂上體現出來。這種教學模式能以具體、鮮明、生動的形象感染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提高學生漢字學習的效率與熱情。 總之,在小學課堂的語文漢字教學中有很多有效實際的方法可以應用。教師要注意整體課堂氣氛的調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注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 記住是張勁松寫的
I. 楚才作文小學可以寫議論文嗎謝謝
優秀作文成功在哪裡
巧構思奪大獎
曾任長江日報文藝副刊部主任編輯的鄧忠強多次參與楚才作文評審工作。
他回憶,2004年大賽首設特等獎,共有10名選手獲此殊榮,其中年齡最小的獲獎者是武漢小學年僅9歲的李天曉,其作品《家有來客》以虛實結合的巧妙構思贏得眾評委認可。
《家有來客》是個易動筆卻又易泛化的命題。多數孩子寫得很實,人物一般是來做客的親友,題材不新,如果無法抓住人物個性、特點,入圍自然不易。
而李天曉以半文言文半白話的語句,講述了一個超時空、親歷版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在「三國群英」電玩游戲中,他將自己設定為蜀國大將馬謖的一員大將,通過另一個虛擬「不速之客」的來訪,將自己引到1700年前的沙場,自己幾勸幾斗,卻終難改歷史。作者實題虛寫,巧借夢境展開情節,鮮活地寫出人物和故事。整篇文章思接千載,變幻精妙,布局清晰嚴謹,不僅體現出作者別出心裁的構思,還說明作者平時很注重對生活的觀察和知識的積累。
真情、童趣最動人
楚才作文競賽往屆評委、長江日報熱線新聞部宋驥紅主任表示,近年來小學、初中組的學生,其獲獎作文多是能「以情動人」的記敘文。
小學生、初中生,因其思維不夠細膩、閱歷不夠多,寫議論文並不佔優勢。因為他們表達的觀點和邏輯容易膚淺和幼稚,很難使人信服。
相反,正因閱歷少、思想單純、受世俗約束少,他們在想像、創新能力上則更有優勢。因此,如能在記敘文中表現真切情感,更易打動評委。
一評委說,小學生作文應想像力豐富,富有童趣,體現兒童成長的特點,符合兒童心理。因年齡原因,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比理性思維能力好,因此常會寫出一些違背常理的語言,這正是童趣的表現。如一學生文中寫到媽媽催兒子起床,「太陽升得老高了你還不起床」,兒子回答:「你可以把太陽關掉嘛!」令人發笑,充滿童趣。
J. 作文材料(議論文的)
毛遂自薦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到現在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有聽到贊語,這是因為沒有先生什麼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一道前往。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也許人們會認為我的觀點是打破了老的「沉默是金」的觀點,打破了先輩們定下的規矩,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古老的思想是需要更新的,我們的思想倘若是不在更新的,那麼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乃至這個世界要怎麼更新,怎麼進步呢?只有人們的思想不斷的更新、不斷的進步才可以推動世界、社會、國家的不斷進步,那才會使這個世界更加的繁榮美好。
這個觀點並不是沒有理論依據的,在當今的社會中沉默以不在是金了只有拼搏努力積極好勝,才會有好的成績和好的結果。而沉默只只會被視為沒有熱情,那樣只會平平常常的度過自己的一生,沒有任何的成功和拼搏之後成功的喜悅之感。這就是在如今社會中的這個更新的觀點,沒有沉默而得來的成功,只有拼搏努力得來的成功。
仔細的看看我們身邊的這個社會中的成功人士們,他們誰是沉默的自己做自己的,那些凡是有成就的推銷員們他們成功的秘訣都是只有一個那就是努力拚搏而不是沉默。他們積極好勝努力將自己的業務做到最好,所以才有了他們的成功和非同一般的業績。還有那些成功的商人他們從白手起家到有了數以萬計的財產之中的拼搏中,他們沒有選者沉默而是積極努力的拼搏,才有了今天的這非凡的成就。再來說說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官員門,他們有了如今的成就有誰是沉默的,他們也沒有沉默而是努力的工作和拼搏,從而受到了上級的贊賞,而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呢?他們再有能力吧,卻往往因為沉默沒能把自己的才幹展現出來,結果是不但沒能功成名就反而還平平凡凡的度過一生,一身的才幹也無用武之地。總而言之呢!無論是干什麼依舊是老的那一套思想是無法成功的,只有努力拚搏的才會有一番好的成就。
1.沉默是金,唐太宗晚年有失,魏徵直言進諫,死而後已,若無魏徵之直諫,焉有貞觀之風?在魏徵,諫,才是金。
2.沉默是金,而面對巴黎和會的諸方列強,國人如何沉默?「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這些熱血的口號才是最強音。
3.沉默是金,朝核緊張,美國壓迫,日本緊逼,我國必申之正義,六方會談中斡旋談判,敢問沉默如何為金?能置正義、道義於不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