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文 慎獨,學會耐得住寂寞
慎獨的作文]
人生不能沒有慎獨
第一幕
時間:春秋戰國時期
地點:魯國郭門里
內容概要: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
慎獨的作文。有一個沒有住處的美貌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並沒發生非禮行為。
畫外音:柳下惠之所以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夠堅守慎獨。深更半夜,面對楚楚動人的美女毫不動心,能挑戰自我,戰勝色慾,表現出讀書人的高尚人生修養。
第二幕
時間:宋朝
地點:子罕家中
內容概要:宋國有個人給大夫子罕送來了一塊好玉,子罕卻不肯收。送玉者誤以為他嫌玉的質地不好,急忙解釋它是塊經玉匠斷定的寶玉。豈料子罕卻說:「我把不貪圖別人的財物當作『寶』,而你把這塊寶玉當作『寶』,如果你把它給了我,那麼我們都喪失了自己的『寶』。還是讓我們各自守住自己的『寶』吧!」
畫外音:子罕「以不貪寶」,被譽為千古美談。他身居高位,卻能兩袖清風,面對價值連城的美玉,能挑戰自我,戰勝物慾,堅持操守,毫不動心,表現出為官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三幕
時間:元代戰亂的某個夏日
地點:大梨樹旁邊
內容概要: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這時候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你不摘梨呢?」許衡就說了:「不是自己的梨,怎麼可以隨便亂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這么亂,管它是誰的梨。」許衡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畫外音:「梨雖無主,我心有主」。言約意豐!它充分顯示了許衡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咬定做人的崇高准則,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要時時牢記心中有主,不隨波逐流,挑戰自我,戰勝口欲,恪守慎獨。
第四幕
時間: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
地點:雲南馬班郵路
內容概要: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20年來一個人、一匹馬,走在一條路的艱苦而寂寞的郵路上。他冒著生命危險跋涉在人跡罕至的高寒深山:摔倒了,爬起來;口渴了,喝口泉水;肚餓了,吃點干糧;天雨了,躲進帳篷。馬馱人送,走村串戶。深山獨行53萬里。盡管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
畫外音:「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深山信使」王順友心繫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嚴寒,頂酷暑,行行重行行,嚴格要求自己,恪守慎獨,堪稱典範。
結束語:柳下惠坐懷不亂,宋子罕以不貪寶,許衡不食無主梨,王順友認真送信:同樣的慎獨,不一樣的表達。人間慎獨,時時處處閃光。
【簡評】
構思新穎,層次清晰地以四幕劇形式,概述了人生中時時處處應堅守慎獨,絕不可錯過,不然會遺憾終生,抓住歷史與現實中的人與事,按照時間順序緊緊扣住話題,意義深遠。文章總體上是分——總的結構,而中間部分,採用內容「概要+評價」的方式,十分新奇,足見作者對文章的把握。文章通體明亮,奪人眼球;古今結合,輻射性強。(高星雲)
【例文2】
君子慎獨
毛主席曾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那麼同樣的,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做一個君子不難,難的是獨處時也做君子。
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道德修養。我國古代的賢者很早就明白:君子處世,所慎在獨。早在《禮記》中就有記載:「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歷覽前賢,歷史上道德彰顯之人莫不慎獨。聖人孔子,不僅在朝堂之上嚴遵「君君臣臣」之儀,在顛沛流離之途也堅守君子之禮,席不正不坐,語非禮不言。詩人屈原,雖身處濁世,慘遭罷黜流放,仍能「沐後彈冠,浴後更衣」。四知堂上那一聲斷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令污者抱頭鼠竄,令美德彪炳千古,從而成為「君子慎獨」的最好注腳。
「君子慎獨」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誠實。一個人只有對自己誠實,方能對他人守信。《五元燈會》上曾載有這樣一則故事:由於戰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曰:「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師答一偈子曰:「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好一個「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廣眾之下的君子是眾人的君子,只有獨處一室之時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獨,對自己誠實,就像是空谷中的幽蘭,即使無人知曉,也始終散發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獨」之人,徒然地欺騙著自己的良心,內心最終會成為一間臭不可聞的鮑魚之肆!
「君子慎獨」還是一種對自己的審視。每當夜深人靜、獨處一室之時,當顏面億代未易的星圖高懸頭頂,你能夠因為無須顧及旁人而放縱身心嗎?不,燦爛的星空遙望著你,皎潔的月亮守望著你。隱隱地,有一種聲音,彷彿是靈魂對自己的拷問,在這獨處的靜謐里。君子慎獨,他的靈魂始終謹慎不苟。
當一輪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獨生的蘭花,冰清玉潔,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這獨處的正直中,他贏得了滿天星光。
【簡評】
中學生對「慎獨」一般不大容易寫好。本文能准確理解題意,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謀篇。主體部分從「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道德修養」,「慎獨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誠實」,「慎獨是一種對自己的審視」展開論述,論述中事實論據的運用和對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確到位。作文結構、材料雖不新穎,但顯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積淀。(高星雲)
【滿分作文】
「慎獨」與「蓮」
我一個人坐在花園中,靜靜看著塘中飽滿欲爆的蓮花,清風帶來夏日夕陽的暗香。花苞盈盈顫動,粉色嫩尖好似少女的粉腮,惹人憐愛……站起身來,走至塘邊,輕撫如紗誘人的瓣邊,我多想折下一枝,插在書房中,讓這香氣伴我左右!四下無人,僅有我與滿池蓮花,相對默默無言。
纖長指尖終還是滑下花脈,收於身側。慎獨啊,慎獨!我默念著這重似千鈞的至理之言,離開了花園,夕陽從身後進來,送我一條暗色影,伴我踏上歸途。
星空閃爍,月華流轉,書桌前缺了一枝清蓮,卻並不讓人遺憾,我甚至任性地想,一池蓮花,是否會在深夜竊竊私語,悄悄回味著暮色四合之時,手指與瓣脈離開一瞬的韻味?
想著想著竟有幾分痴了,忽然又冒出幾分澀味:若換成別人,蓮的境遇又會是何般?
這也許就是自己才解得開的謎題罷。」慎獨」二字,在我咿呀學語之間,滿腹詩書的祖父便一遍又一遍地讓我記得,小時不明所以,卻是在此時此刻,暮色四合,才恍然大悟。確是至理名言,不枉人一生銘記。
獨處時,人心有些不似平常。似乎一切都可以鬆弛下來。平日里的善行善舉,行端言慎,又是幾分真心,幾分假意?這都市光怪陸離,世界變數無窮,又有誰能有通天徹地之曉,掐指一算,告訴你什麼是該,什麼不該?不知不覺中,生活也許已經不由人反抗,在你臉上牽上一幅面紗,喜怒不由人!一副偽裝,讓人變成另一人,人生如戲,丐子將相,又有誰知那面紗下真面目?獨處時,一切都可以卸下,周身散發一切,只留下自己和自己,撫心低語。
或許你在人前滿腹經綸,可自己卻明白,全是虛偽的裝飾;或許在人前善行屢屢,可自己卻明白,這樣非自私的本意……獨自一人,你如何對待自己?是無賴撒潑,還是喜怒無常,全然不似平日?
舉手投足間,泄露一個人如何與自己對話。對自己誠懇的人,是為人的最高褒賞,人獨自來這繁華世間,又獨自靜靜離去,修身自養比乞巧於人更值得去躬行,無人之時,一個眼神都能泄露最真實的自己,獨自走過斷柳,躬身而行透出你的溫良;獨自面對病狗,憐憫避開透出你的和善;獨自面向困難,安之若素地經過,透出你的不卑不亢……
是所渴望「慎獨」!獨處時,用良善溫儉之心面對一顆赤子之心,這不經意的舉動,泄露了你的真實與誠懇。
我面窗臨月,彷彿嗅到不遠處的蓮香,獨處時,如此清新美好的時光,絕不只有自己在體味,還有的,是自己的舉手投足之間,不經意留下的氣質與芬芳。
【簡評】全文充滿了一種文化氣息,「慎獨」是一種境界,顯現在舉手投足之間,與儒家追求的修身養性結合起來,文章有文化內涵。「慎獨」與「蓮」結合,「慎獨」的內涵變得更豐富,又飽含了審美所求。考生以內心獨白的方式,結構全篇,穿插自己的人生經驗,容易讓讀者產生親切感。在表述方式上,避免了正面議論的枯燥,既體現議論文的深沉,又有散文的靈動。
(慎獨作文還可參考這個網址http://yuwen.chazidian.com/xiangxi-279605/)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寂寞是一節無人相伴的旅程,是一方沒有星光的夜空,是一段
沒有歌聲的時光。它使空虛的人孤苦,使淺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
人深沉。
思想豐富的人,可以憑借寂寞的空曠與歷史對話,攜靈魂遨遊
,接靈感入懷。
人,無論是高尚的齷齪的優秀的猥瑣的睿智的愚鈍的,身處寂
寞的境遇,不等於陷入寂寞的窘迫。環境似雲,有聚的熱烈,有散
的寡落;心靜如水,有靜的輕柔,有動的洶涌。人無非生活在這兩
片天地里,以不斷變換的角色,把各個不同的命運演示。
許多人都怕寂寞,無論對於誰,寂寞與否,取決於有無所依的
心境。
一個人時,百無聊賴,情無所寄,便會寂寞。這說明他生活的
貧乏。
一個人時,心馳神往,思物念友,感情一片亮色,便不會寂寞
,因為他有一個溫馨的自設之境。
一個人時,文思泉湧,佳構特書,筆走龍蛇,也絕不會覺得寂
寞因為他沉浸在創作的歡愉之中。
高雅的人,獨處靜隅,或賞文或聆曲,則又是一番清逸的享受
;等而下之者,一卷在手,讀些演繹故事,藉以消遣,也不至於為
寂寞所惱。
人生在世,路,還要自己走。在命運的航程中,無疑每個人都
是獨行者。可能有的人會一帆風順,但更多的會坎坎坷坷。一帆風
順者,如碧海泛舟,難有心旌獵獵的動魄之喜;一旦生活之舟擱淺
,寂寞的難堪便會長驅直入,衍化成無數的噬齒之情。坎坷多桀者
,如攀山行棧,一息尚存,壯心未已,一路方卉虉草,奇險風景,
自有難得的人生體驗。這是磨礪,是財富,他已咀嚼了人生,踏碎
了寂寞。
或許,人為了不寂寞,才成家交友。然而,輕易成婚,完成了
人生一大任務,卻背上了同床異夢的不幸,值得嗎?泛泛而交,雖
然擁聚著新朋舊友,卻感覺不到切近心脈的摯情,會不會更加落寞
?
或許,人是為了事業不寂寞才追求自我價值i的實現。真心修
道的人,苦心勵志,耽於寂寞之隅,義無反顧,始有成功;虛情掩
飾的人,附庸風雅,浮心燥氣,終見陋於大方。
寂寞是漫撒人生的清輝,是滴進情感的夜露。所以,真正體驗
了寂寞的人,才會更加診視生活的溫馨。
望採納!!!!!!望採納!!!!
② 慎獨-話題作文
這一解釋是一些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儒學的學者所持的意見。所謂「慎獨」或「慎其獨」,就是持守或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從功夫論說,「慎獨」就是面對自我的身心如何「以心治身」;面對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覺。從消極的角度說,「慎獨」是一個防止和約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現的過程;從積極的角度說,「慎獨」則是一個保持和守護「自我」道德本性的過程
清人主張釋「慎獨」的「慎」為「誠」,相應地有人就把「獨」解釋為「身」, 如陳碩甫說:「《中庸》言慎獨,即是誠身。」( 見王先謙《荀子集解·不苟篇》,中華書局,1997年)
獨的解釋:
《五行》篇的「說」,從喪服制度與內心悲哀的關系,解釋《詩·邶風·燕燕》「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詩句說:「能差池其羽然後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絰。不在衰絰也,然後能至哀。夫喪,正絰修領而哀殺矣,言至內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謂獨。獨也者,舍體也。」另外還有「舍其體而獨其心」、「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謂獨」的說法。明確地把「心」界定為「獨」,或者以「心」為「獨」。
《荀子·不苟》篇:「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變化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順命,以慎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不形,……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類至。」
明儒中,則有:
劉宗周:「聖賢千言萬語說本體說工夫,總不離慎獨二字,獨即天命之性所藏精處,而慎獨即盡性之學。」(《劉子全書》卷五《聖學宗要•陽明王子》)
「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劉子全書》卷八《中庸首章說》)
「慎獨之功,只向本心呈露時隨處體認去,使得全體熒然,與天地合德。」(《劉子全書》卷六《證學雜解》)
慎的解釋:
《左傳》:「慎守其一」
《周書》:「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
上博簡《三德》:「君子不慎其德」、「慎守其□」、「各慎其度,毋失其道」
《成之聞之》篇:「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言慎求之於己,而可以至順天常矣。……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
《韓非子·解老》:「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亂其精神。真者,慎之固也。修之身,其德乃真。」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凡為吏之道,必清挈正直,慎謹堅固,審悉無私」
從以上「慎」的一些用例,可以得出幾點重要看法:一是「慎」與「守」直接合用,「慎守」可以解釋為「持守」(或者「專注」);二是「慎」與「固」和「堅固」放在一起使用,其「慎」有牢固保持的意思;三是根據文句的意思,「慎」可釋為「守」;四是「慎」關注的都是人的「內心」和「內在性」。根據這幾點,「慎獨」的「慎」完全可以從「保持」、「敬重」、「敬持」、「專注」、「持守」和「固守」等相近的意義上加以界定,這應該正是「慎獨」之「慎」的確切意義。
③ 以名人和自己的經歷寫一篇慎獨作文
厚德博學,求真求美是我們柵堰小學的校誨之一。這句校誨時刻鼓舞著柵堰小學全體學生熱愛學習的激情。這句話再簡單不過了,卻有著濃厚的教育意義。「厚德博學」告訴我們要在上課時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思路跟著老師走。這樣成績就會好。在課余時間還要好讀書,讀好書,認真讀好每一篇對我們有好處的書。要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眼界,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注意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樣才能厚德博學。求真求美中的求真告訴我們做事時要實事求是,不能弄虛作假,要真是坦然的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大家才能喜歡你,信任你。求美告訴我們在與人對話、課間活動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到落落大方。而且不光要外表美,還要心靈美。要有一顆善良淳樸的心靈,真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的心去關愛、溫暖別人。而不能心機重重,不然不光你自己不開心,同學也會不開心。只有真心的與身邊的人交朋友,這樣才能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厚德博學,求真求美的好學生吧!!名師點評:小作者對學校的校訓的認識很深刻,值得表揚。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地點出柵堰小學的校訓是「厚德博學,求真求美」。接著小作者根據自己已有的認識對這一校訓作了具體的闡釋。最後小作者呼籲大家要做個厚德博學,求真求美的好學生。總的來說,文章前後連貫,形成完整的結構,還是值得借鑒的。只是小作者對厚德博學的「厚德」二字的理解還是不夠充分,望進一步予以理解。
④ 慎獨作文素材
[慎獨作文素材]
《後漢書•楊震傳》有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楊震赴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見,想送他十斤黃金,楊震拒絕了,慎獨作文素材。王密說:暮夜無知。楊震義正詞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無人時,同樣面對十斤黃金,楊震慎獨自律,不為金錢所動,從而留下千古美談。◇ 秀才慎獨的故事。從前,有個又飢又渴的趕考秀才,路過一片熟透的桃林,雖然他對桃子充滿了渴望,但最終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繼續低頭匆匆趕路。別人問他為什麼不摘個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無主,我心有主。’◇ 2005年感動中國的王順友,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就是當代恪守慎獨的典範。他一個人20年走了26萬多公里的寂寞郵路。盡管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在漫漫孤獨之旅上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一個人的長征中,他服務無數山裡人的執著,為人類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名人名言】◇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中庸》◇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幫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獨也。——《禮記·大學》◇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說山訓》◇ 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如如此,大處亦如此,顯明處如此,隱微處亦如此。表裡內外,粗精隱顯,無不慎之,方謂之誠其意。——朱熹◇ 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劉宗周◇ 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 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不做壞事,這就叫慎獨。——劉少奇【精彩文段】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慎獨乃人生的至高境界。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能無為,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甚至無所不為!才能坦然面對一切世間沉浮榮枯!我們的內心世界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個世界一樣,當我們在無拘無束無人管制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放縱的情緒,這種巨大的內在力量,很有可能會驅使我們去為所欲為。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修養是否高深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立場是否堅定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能力是否強大的時候。 慎獨是一面盾牌,可助我們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防範各色各類的糖彈慎獨是一條忠犬,可幫你避開處處陷阱,躲開種種是非;慎獨是一劑良方,可使你內心清爽,外形昂然。對我們而言,無論是對前程、對事業,也無論是對時下、對將來,慎獨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作文素材《慎獨作文素材》。我們時刻都要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所謂清醒,也就是慎獨。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濃烈,或芳香,有了慎獨,它可以變得更醇厚;人生如畫,或素雅,或黯淡,或明麗,有了慎獨,它可以變得更美麗;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獨,它可以變得更動聽。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盪。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和法律之事。這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東漢楊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無一不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革命領袖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引用了該詞並賦予新意,他指出:對於認真進行道德修養的共產黨員來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無數革命前輩,由於地下工作的需要,常常獨立作戰,正是靠這種高度自覺的慎獨精神,給後人留下了清白於世,忠誠一身的光輝典範。 慎獨修養離不開在實踐基礎上的內訟自省,離不開嚴格的自我批評和積極的思想斗爭,離不開經常性的自我道德審視、評價和揚棄。《論語》上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慎獨,注意清理思想深處隱而不顯的不健康因素,反省在微小的事情上暴露出來的錯誤觀念。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許多勞教人員就是因為缺乏慎獨意識,在某些無人之境中,利令智昏,心存僥幸,做了不該做的事,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直到進了監獄才懊悔不已。 朋友們,慎獨是懸掛在你心頭的一記警鍾,慎獨是阻止你陷進深淵的一道屏障,慎獨是提升你自身修養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而拒絕慎獨,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肌體內蔓延滋長,最終結果就是徹底毀滅自己。因此,為人做事都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防微杜漸,警鍾長鳴;不唯慎獨,還要慎權、慎欲、慎微、慎眾,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孤獨中磨礪自我,在寂寞中成就事業,以逐步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並共同把我們全社會的道德水平推向更高的境界 不久前一位心理學教授做了一個試驗:事先在禮堂內隱藏幾部錄音機,然後老師領著100多名中學生進來坐下,禮堂里十分安靜。當所有的老師借故離開後,禮堂里馬上沸騰起來。十分鍾之後,老師們返回禮堂,拿出錄音機,將剛剛錄下的內容放出來,所有的人、包括全體學生都大吃一驚:錄音機里充斥著不堪入耳的臟話、粗話!這些醜陋的語言就出自眼前這些孩子們的小嘴!這個例子不是說孩子品德有多壞,但至少說明孩子們缺乏基本的自我約束能力。
〔慎獨作文素材〕【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⑤ 以「慎獨」為話題作文,800字
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傳承千年,後人對慎獨的研究也不曾停歇。
----題記
慎獨?慎獨是什麼意思?這是我拿到作文紙後的第一感受。我想多數人會感到陌生,似乎這個詞語太抽象了。
慎獨,始出於《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
「慎獨」,按字詞典上的解釋: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也能嚴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辭源》中解釋到: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海》中作這樣的解釋:「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往外沿引伸,可視為「對自己行為負責」。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時也能謹守道德、原則,不苟言行,維護好自身的形象。」
故,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盪。就是強調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始終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由於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
幾千年來,慎獨在人們的修身養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東漢安帝時,昌邑縣令王密為了感謝荊州刺史楊震當年的提攜之恩,深夜攜重金拜訪楊震,並說暮夜無知者。而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楊震面對誘惑,自覺地剋制自己的慾望,不因無人監督、他人不知道而收受賄賂,這就是慎獨的力量。
當你屢遭失敗打擊,一蹶不振的時候,你是否因此沉淪,頹唐呢?你是否以一種正確的心態去面對眼前的困境?如果你的回答是正確的,那麼你就做到了慎獨。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他們都是在困境中崛起,在失敗中成功,他們難道不可以稱的上典範?
做到慎獨,主要的還有勤奮和專注。因為專注才可以排除一切雜念,專心於某一個方向,而不被外界因素干擾誘惑。因為勤奮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去做到盡可能多的事情,才能嚴格地要求自己,約束自己鞭策自己。
慎獨,即是自律,曾經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標准,而現在是我們道德修養的方法,道德修養像寶石一樣的珍貴,那麼慎獨就是寶石中的寶石,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任能嚴格要求自己,才是真正的「鑽石」
⑥ 慎獨800字帶正反例子作文
「慎獨」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就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有警察時遵守交通法規,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集體中謙恭有禮,一旦置身於陌生的環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見,一個人在沒有外在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嚴於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獨」是十分必要的。
「慎獨」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課。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獨」。一個人越是在無人監督的時候,越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慎從事,不做違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獨」還是道德品質的「試金石」。《後漢書•楊震傳》有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楊震赴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晚拜見,想送他十斤黃金,楊震拒絕了。王密說:「暮夜無知。」楊震義正詞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無人時,同樣面對十斤黃金,楊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養,就高下分明了。
「慎獨」更是社會生活的「凈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獨」精神,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水準,只顧個人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可怕的是這種思想一旦「傳染」開去,別人也會以他為「榜樣」,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風日下就成必然。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關鍵要在「隱」和「微」上下功夫。即無人在場和有人在場都是一個樣,不讓任何微小邪惡的念頭萌發,這樣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質日臻完善。
「慎獨」離不開嚴格要求自己。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2005年感動中國的王順友,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就是當代恪守「慎獨」的典範。他一個人20年走了26萬多公里的寂寞郵路。盡管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在漫漫「孤獨之旅」上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一個人的長征」中,他服務無數山裡人的執著,為人類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慎獨」也離不開自我反省。一個人要進步,就要經常地、認真地反省自己。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的、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蜚聲中外的醫學院士吳階平在年老時這樣反思自己:「我自己認為,在1950—1960這十年裡是取得了可喜成績的,那時自己也的確十分勤奮,但這並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堅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學研究中鍥而不舍的精神還遠遠不夠,自己也有偷懶、靠小聰明過關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學家們這種勤於反思、嚴於自律的精神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慎獨」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防範各色各類的「糖彈」;「慎獨」是一盞明燈,可幫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獨」是一劑良葯,可使你內心清朗,精神昂然。那麼,就讓我們用「慎獨」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盪為人,踏實做事,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
⑦ 君子修身貴在慎獨為話題寫1000字作文
慎獨,語出《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大體意思是:「道,是不可分離的,而分離開來的東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在別人聽不到的時候,也要謹慎自己的言行。
慎獨是一種情操,一種修養,一種自律,一種坦盪。它是指人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為。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這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獨。只有慎獨,才能成為真君子。失去慎獨,都是偽君子。慎獨,是一種操守,一種淡定。慎獨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動念,都認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舉頭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很多事,我們偷偷做了,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一夜之間天下凈知。
慎獨,在自覺的狀態下,體會著生命本真的樂趣。慎獨是心靈的自然有序,是自覺的天人合一。慎獨是一種清明的境界,一種高尚的情操。堅守慎獨,感受純真。生命恬然,生活坦然,心靈和諧,從容豁達,寬容大度。慎始敬終,默默無聞,無為而無不為。慎獨的人純潔而善良,真誠而守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世界物慾泛濫,永遠堅守內心的純凈與寧靜。他們人性的最高處,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本真與智慧。慎獨就是掛在我們面前的一面鏡子,時時提醒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看不見就干見不得人的事。
史上某宰相供公職,夜間,在家處理公務,點朝廷供應的蠟燭。夜深了,公務理畢,轉入私人讀書時間,則吹滅朝廷供的蠟燭,轉而點用私家蠟燭。家人曰:夜深人息,何必如此,又沒人看見。此公曰:君子當慎獨也,人此一生,所作所為,不為做給別人看,是為對自己有所要求、有個交代。君子修身,貴在慎獨!
《五元燈會》上曾載有這樣一則故事:由於戰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曰:「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師答一偈子曰:「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做人做事貴在自覺。(
⑧ 求一篇關於慎獨的作文,八百字
一朵花開在幽深的山谷里,默默散發著奇異的香味,伸展著飽滿的花蕊。
這里人跡罕至,沒有誰知道它是一朵奇葩。可是,它卻毫不倦怠。
慎獨就是這深山中的一朵奇葩,不求為人所知,但求問心無愧,但求做出完美的自我。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開於中庭的梅花,一經綻放便為人們爭相贊嘆,享盡榮耀;而開於寂寞的牆腳,無人過問,無人呵護,無人欣賞,又有幾株梅花依舊願意凌寒綻放呢?
人也如此,在人前,就如一隻系了線的風箏,在風的幫助下努力的在天空飛翔,享受在天上徜徉的快樂;而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能不能繼續在蔚藍的天宇留下自己無聲的痕跡呢?
慎獨,是一種境界,如同開在深谷里的花,綻於牆角的梅,無論它們作出些什麼都不會有別人的關注和贊美。但是它們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用綻放來證明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但求自知而已,這便是慎獨。
有了慎獨,才有了四知堂的千古佳話,才有了同仁堂百年不倒的奇跡。那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反問中有的是對於原則的堅守,並不因無人所知而暫時拋卻;那個響亮的同仁堂名號背後是對於顧客不變的承諾,並不因為大眾的不知情而有絲毫的弄虛作假。
慎獨,是對自己的負責,是對靈魂的開誠布公。你的周圍沒有其他人,你面對的只是自己。選擇綻放或者暗自放棄暗然凋落,這都取決於你。而慎獨,就是要你毫不猶豫的選擇綻放,不為別人的鮮花和掌聲,只為自己能夠會心的自語一聲:「你很棒!」
有了慎獨,才有了孔子周遊列國不求顯達職位推廣自己的學說,從而成就一代聖人;有了慎獨,才有了「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美譽。他們並不求什麼,只是默默地選擇綻放,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守住自己的准則,向這個世界獻出自己微薄的氣息。
當人們都在你身邊時,堅守自我也許很容易,可是有一天,沒有人跟你在一起,你會怎樣呢?
現在,你可以大聲地說:「我會選擇慎獨,不需要別人知曉,只是要對自己負責。」
⑨ 以「慎獨」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梨樹栽道旁,人爭相取之,一句「吾心有主」,便約束了自己的舉動。大浪淘沙,千古風流人物,斗轉星移,便是幾多春秋,可是以「吾心有主」標榜者又有幾人?
可還記得,漢時,那個在北海牧羊的男子。手持節杖,望著天也不曾動搖半分的蘇武,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只因一句「願做大漢魂,不做匈奴臣」,便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只待公羊生出小羊方可回去。那裡荒無人煙,只有羊群伴,曾為好友的李陵勸他投降匈奴,只換來他一句割袍斷義便灰溜溜地走了。想那時,漢主恐怕早已將他忘卻。只要他點頭無一人知道他已經投降匈奴。那是貧寒與華貴的對峙,是氣節與富貴的決戰。可只因一句「吾為漢臣」,榮華富貴轉身而逝,貧寒、孤寂隨之而來。
恐怕在當時的他,孤寂一人也曾默默誦念過「吾心有主」這句話吧!千里外,荒無一人的北海,只有他一人因為一句「吾心有主」便守望了整整十個春秋,由偉岸的男子變成白發須須的老人。依舊獨自一人,謹守正道,嚴守氣節。你是漢時不屈的魂,是謹守正道的魄。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中,你無光自亮,燦爛而耀眼。
古今多少事悠悠,古人以「吾心有主」而嚴守正道。今人以「吾心有主」而繼往開來。那是無意間翻開2008感動中國時看到的,他並不是十人物之一。他只是一個彩票供應站的售票員。有人請他代買號碼,誰知竟中了百萬大獎。可他卻絲毫沒有猶豫地將大獎給了那人。百萬大獎不動心嗎?又沒有人知道!誰知他卻說:「不是我的,我不要,要了心裡也不踏實。
有一個詞,很好將他們的行為解釋清楚——慎獨。佛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謹守正道。慎獨?!是啊!就算獨自一個人也要謹慎,吾心有主,慎獨之。惟正自身,慎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