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原因

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原因

發布時間:2020-12-26 13:20:32

Ⅰ 中學作文43得分的原因

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寫作成了困擾廣大語文老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筆者希望能通過對目前中學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對其產生原因的分析,企圖從中獲得啟示並找到相應的對策。 一、中學作文狀況及原因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組關於中學作文的鏡頭: 1.學校要組織春遊活動,教師剛一通知,就有學生私下議論:「春遊回來,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寧願不去。」 2.打開學生的作文本:「我家的小貓、小狗」、「第一次做飯、洗衣」、「我的朋友小王、小李」,細一讀內容大多空洞乏味。 3.中學語文老師如此說:「當語文教師真是太累了,看著那堆寫得亂七八糟的作文我就頭疼,如果那天不用批改,我們就解放了!」 4.星期四,「唉!今天又是作文課,真不知該怎麼上?」 以上現象絕非偶然的個別的,而是目前中學里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它無情地昭示了目前中學作文令人堪憂的現狀:教師怕教、學生怕寫。 在「素質教育」搖旗吶喊的今天,中學作文教學現狀何以如此呢? 首先,小學教育的不重視。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作為母語的作文教學必須從小學抓起。然而遺憾的是95%以上的小學教師不重視也不會教學生作文。筆者在某小學畢業考試作文中發現:絕大多數學生作文不分段,60%以上的作文一段到底,且內容空洞,中心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不明,書寫也極差,更不用說語言表述了。更為驚人的是每年「村小」(鄉村小學的簡稱)畢業學生中語文總成績低於20分的佔10%左右。就是這樣一批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庇護下輕松地走進了中學,也許這可以視為目前中學作文教育現狀存在的前提背景。 其次,中學作文教育中的惡性循環。 分析如下: 其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教學表現出嚴重的功利性。如前所述,學生如果基礎差,升學壓力更大,而且家長與社會都把目光緊緊盯在升學這一點上,把「有幾個學生升入重點高中」當作評價選擇學校、老師的唯一標准,在這樣的環境中「素質教育」的呼聲顯得異常蒼白,而作文便首當其沖成了「犧牲品」。它不像教課文,做客觀題,對不上參考答案」就會「顆粒無收」。正是在這樣強烈的功利性的使然下,中學老師得出一個普遍的結論:平時花大力氣教學生作文於考試得分是不劃算的。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被他們越推越遠。其二,作文教學表現出極大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每到開學之初,教師總會對自己的學科教學擬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然而作文教學卻在計劃之外。 其三,作文教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嚴重失調。在目前中學少數重視作文教學的老師中,存在往往只注重寫作方法的教學而輕視學生的生活感悟與人文積淀的現象。在僅有的幾堂寫作指導課上,教師經常大講如何「開頭、過渡、結尾」;如何「審題、立意、構思」;如何「描寫、議論、抒情」並根據自己的教學總結出若干經驗,依此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機械重復訓練,結果不但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就像一個窯里燒出來的規格統一的紅磚,而且給學生一種錯覺:似乎寫作的秘訣就是掌握好寫作方法與高明的技巧。

其四,作文講評的嚴重畸形。中學相當數量的語文教師,似乎都明白多寫、勤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捷徑。他們每周都讓學生作文,還要求學生天天寫日記,遇到重要的節假日,還要特別安排相關作文訓練。可是他們卻相當地忽視對作文的講評,以「作文是寫出來的」為理論依據。其實,這只是「應試教育」中「題海戰術」思想的具體化。對於學生的作文,要麼採用幾個作文本輪交輪改的辦法緩沖教師「改」的壓力,要麼根據作文篇幅打上一個「神仙分」,寫上一個日期,算是批改。
二、中學作文教學路在何方
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要真正解決中學作文教學的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從思想上重新認識作文的重要性。
學校、教師不但要高度重視作文教學,同時還要多渠道、多方面地擴大宣傳教育,力爭讓家長與學生以及整個社會都從思想上正視這一現狀,從而為在廣大學校實施「作文素質教育」提供大背景的支持。

Ⅱ 初中學生作文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淺談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採取對策

對於初中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教學應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內容,是對一個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大檢閱。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已是迫在門睫,而從作文教學方面入手探索各種方面和策略是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徑和手段。
一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作文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於種種原因,語文教師一般對作文教學普遍不夠重視,都不願意在這方面投入足夠的精力,缺少有效的指導和訓練,致使大部分學生對作文採取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嚴重影響了他們對作文應有的認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視寫作文為一種精神負擔和苦差事,主動性和積極性普遍不高。碰到有寫作文任務,要麼東拼西湊,要麼老師催緊了,就臨時包佛腳,隨便應付一下了事。因此寫好後根本不作認真必要的修改,存在嚴重的「任務觀點」思想。
2作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脫節
平心而論,我們現在使用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書,選篇都是精品,特別是現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贊嘆不已。教材的單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學性。然而遺憾的是,那些精美絕倫的文章離我們農村的中學生生活實際太遠了,學生不能體會其深遠的意境和豐富的內涵,更不必說揣摩寫作藝術了。
3抄襲現象比較嚴重
有的學生面對寫作文不是認真構思,積極准備資料,挖掘素材,而是消極對待,急著翻看手頭的一些《作文選》之類的東西,尋找對口的作文。不要說一般學生,就是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有類似的現象。
4輕視評改
寫作是一項艱辛的勞動,寫作不僅需要學生努力去寫,更需要教師認真的批閱。可以說,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師的精心批閱,每個教師都希望把自己學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學生大大地不走運,教師大都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一個語文教師,正常教兩個班的語文,其工作量就夠大的了。這一項大大超出教師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師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細改。
二走出作文教學困境的對策
1積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新課標規定:「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為此我們要加強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其實,在進行教學、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進行隨機觀察訓練,也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有價值的信息,教師應有意識地利用這些機會,進行隨機觀察和寫作訓練。曾有一位教師是這樣進行隨機觀察訓練的:一天上午的第一節課,鈴聲響過,他推開門走進教室,師生互致問候之後,學生坐好,他准備上課。這時,他看到學生精神集中,等待老師講課。但他卻沒有講課,而是提出一個問題:誰看到老師是怎樣走進教室,走上講台,准備上課的?這個問題,出乎學生的意料,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於是學生便認真的回憶,有的還互相看看,好象要從對方的目光中尋找答案,很快學生們便一個個高高的把手舉起。其中一位學生是這樣說的:「清脆的上課鈴聲響過之後,馬老師輕輕地推開教室的門,回轉身,又輕輕地把門關上,手拿藍色備課夾,面帶微笑,健步走上講台。我們全體起立,齊聲向老師問好。老師向我們鞠躬,親切地答禮:『同學們好!』這時,他掃視了我們一眼……」這位教師靈活機動地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2從培養寫作入手,把加大寫作總量作為提高寫作水平的根本。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我國老一輩語文教育家,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有過大量精彩的論述。例如:認為作文「最好是讓學生自己出題目」,教師命題的首要條件便是「要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主張對學生作文的內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就會樂於寫作文。
筆者認為學生寫作的目的就是訓練語言的運用能力。如果認識到這一點,就抓住了作文教學的主旨。至於怎麼寫,那就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課時間讓學生寫一些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作文,更要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寫隨筆,抓住有切身感受的東西,很放鬆地、很隨意地寫出來。還可以通過指導日記,辦手抄報,黑板報,向報刊雜志投稿等形式來練習寫作,培養寫作興趣,若能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東西,那對學生來說絕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3強化課內課外作文訓練 悉心指導學生作法技巧
針對當前中學生作業多,時間緊的具體情況,我採用了靈活多變的訓練方法。即每學期除了寫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記、甚至雜感、語絲上。課內作文自不必說了,我還非常重視鼓勵學生到我們農村的鄉間田頭捕捉瞬間的靈感寫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內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寫得生動活潑,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兩語也給予鼓勵。這樣做學生擺脫了「寫作文」這個框框的束縛,能夠輕裝上陣、暢所欲言。
4改革傳統的批改方法
按傳統的過程模式組織教學,大多數語文老師在作文批改上存在誤區。因為每一次作文交上來,教師都要一篇篇地批改,實在費時費力;其實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全班批改,或輪流批改,或教師批改,或學生批改。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大膽地打破「學生作文教師改」的桎梏,教師給一些適當的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
誠然作文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真正改變目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不利局面,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以人為本,不斷探索,大膽實踐,那麼,我們的作文教學就一定會迎來明媚的春天。

Ⅲ 如何走出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

—、正視作文教學的特點
作文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為做人和做事服務的,也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個人語文能力、思想修養、生活體驗、知識積累、文化素養和寫作習慣等等。出口成章、落筆成文歷來被人們所稱道,也是人們用來衡量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乃至文學修養的最為直觀的尺度。語文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個人語言能力的表達,是寫作的基礎。雖然如此,但其它方面同樣也不可忽視,如個人思想修養能關繫到作文的思想內容;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直接影響到文章材料的選擇和內容的取捨;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寫作習慣決定了文章從各個方面去綜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引導學生多留心周圍事物,積累寫作素材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於生活,作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人、事、物、景。如春天來了,讓學生在上學的路上,觀察大自然的風景。在課余時間,讓學生做些有趣味性的活動,學生在對人、事、物、景的接觸過程中,便產生了真實的感受。有了直觀的認識和感受,就可能摩擦巋靈感的火花。學生由於知識的局限,思維往往比較單一,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往往拘泥於一面。在平常的學習活動和指導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維,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思考問題。
三、分散寫作,周末完成
我從在七年級起就取消了傳統的作文課安排方式,將每周兩節作文課變為周末日記即周記的形式。即將學生的寫作時間分散在一周的每時每刻,只要有了素材、靈感,有了寫作沖動,隨時都可以提筆寫下草稿或打下腹稿,待雙休日在家加以潤色、整理成文。
四、打破舊框框,走出籬笆牆
就作文過程而言,融作文訓練於課堂教學中,即講練相結合。課文的訓練內容,讓學生針對所學的方法當堂小作文,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就作文方式而言,不要限於單元訓練後的參考題目,而是可以隨意一些,讓學生命題,出謀劃策,任學生寫出生活中觸動感情的人、事、現象等,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當成樂事來做。在批改方式上,變教師一己之見權威性批改為學生自改、互改、師生互動。自改可以使學生在寫過之後,重新審視自己的作文,自我挑剔,集中注意力;互改過程中,通過找「茬」,自己的辨別評判能力也有所提高,學生的態度也不再是漠然,而是表現出非常高的熱情。師生互動,達成共識。我曾做過這樣的嘗試,在學生判作文之前,師生共同商討以下要求:①文體是否符合要求,順序安排是否合理;②找出錯別字,劃上「×」在□內改正;③書寫是否工整;④標點符號有無錯誤;⑤語言是否通順優美、准確,有無用詞不當和病句;⑥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是否銜接自然;⑦結構是否完整。有無真情實感,角度新穎嗎?總體要求是抓住主要方面,不能面面俱到,批上等級和日期。學生完全是以小老師的姿態出現,課堂上氣氛活躍,或討論或爭辯,或細心閱讀,忙的不亦樂乎。通過信息反饋,教師再對好的評語加以表揚鼓勵。有代表性的文章選出來再評,或批語不切題的共同分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教師評改和學生互改中,批改水乳交融,合二為一,學生於輕松自如中提高了作文能力和技巧。
五、多管齊下,切換作文訓練方式
1、口頭作文與書面作文相結合。針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差、怕寫作文、無從下筆,寫作水平低的情況,在每學期開學初我就給學生制定計劃,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平時留下任務,告訴同學們注意觀察身邊發生的一切,每節語文課開始的5~8分鍾找一兩名學生就自己觀察到的,或想像到的說給大家聽。當學生說得有新意時,我大力表揚;當學生說得不夠流暢時,允許他們坐下來想想再說,也允許其他學生當堂修改,這樣既培養了發言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的組織能力,也培養了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2、材料作文訓練。以一件事、一種現象、一段話、一幅漫畫、一至幾則新聞等為材料,以學生身邊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為主,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進而速寫。
3、命題作文訓練。一個好的作文命題,它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開拓學生廣闊的視野,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個好題目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新瓶裝舊酒,針對陳舊的主題,可以用新穎別致的標題來驅除學生厭倦的情緒。

Ⅳ 關於中學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情境是抄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Ⅳ 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本人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四年有餘,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有幾點思考,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1、學生習作不一定要以「寫實」為基調。在文藝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之分,雖然小學生的習作不能同成人的文學創作等同,但這種思想應當被學生了解。事情不一定真實,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把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是轉移到自己身上,但包含於其中的感情一定要真實,且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一般性特點。學生的生活閱歷、經驗有限,可以運用於作文中的有價值的素材相對貧乏,一味講求寫實,有令學生「為無米之炊」之嫌。「寫實」的要求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很簡單,創新也需要基礎,這基礎就是生活,豐富多採的生活。學生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沒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創新就沒有源泉。況且,作文中事件的真實與否與學生的思想和品質沒有必要的關聯,也不能把虛構事件同說謊等同起來。當然,「寫實」與「寫虛」之間有一個「度」的問題,這需要老師在作文指導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教會學生把「虛」寫「實」。
2、口頭作文與書面寫作同等重要。口頭作文與說話訓練的側重點不同,口頭作文帶有較強的書面色彩,說話則是純粹的口語訓練活動,旨在培養學生語言溝通的能力。說話訓練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度,不能把口頭作文與說話訓練劃等號。在作文教學中,從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角度出發,口頭作文與說話訓練要齊抓共舉,不能因口頭作文就忽略說話訓練,也不能因為說話訓練就淡化了口頭作文。
3、「寫出來就是勝利」只能作為一種激勵機制,而不能視為獎勵的一種依據。作文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從思想、語言、結構、修辭等角度去評判,應該是很明確的。學生有進步,哪怕是極細微的一點,教師也應當及時發現,並予以及時的表揚與充分的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同時也要有分寸地指出其不足,以便其能夠繼續努力,不斷進步,而不能模糊了成與敗。
4、積累與運用並重。作文是語言的集束,語言是思想與情感的載體,沒有思想的語言是乏味的,猶如夏日炎陽下此起彼伏的蟬噪;沒有滲透情感的言辭就像是失血的肢體,沒有思想內涵的作文是空洞的。語言可以借鑒和模仿,但思想是不能的。當思想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仿用別人優美的語言,那隻能是鸚鵡學舌,邯鄲學步,對作文能力本身又有什麼現實的意義呢?
很多老師很注重學生對好詞美句的積累,但相對忽略了對學生運用這些材料的能力與技巧的指導,致使學生在使用成語、名句時錯誤百出。學生積累的多少是作文語言優美與否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作文語言優美程度的重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積累有限,但只要運用的能力過強過硬,同樣能夠寫出一篇不錯的作文,盡管語言不優美,可以流暢;詞藻不華麗,可以平實;修辭不多樣,可以不用;畢竟平實、流暢也是語言的一種美,更何況「語無驚人處,情也千千結」。
5、學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缺乏素材,而是沒有思想的火花。
學生並不缺少可以寫入作文的材料,而是缺少多生活事件的理性的思考與認識,欠缺一種潛心思考生活的精神,而這是受其閱歷和情感所限的。看到作文題目,學生被一個「怕」字蒙蔽,腦子里充滿了惶恐,思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不自信,不能積極捕捉思維的靈光,自然不能寫出好的作品來。對身邊發生的、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無動於衷。要讓學生明白,感人的未必是轟轟烈烈的大事,要教會學生善於從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的小事中體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諦、人性的光輝。同樣的事情,有的人寫入自己的文章,成就了不朽之作,而有的人寫入文章,卻連一個令人滿意的分數都得不到,這究竟是為什麼?

Ⅵ 如何有效進行初中作文教學

我認為作文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抓手。學生作文如果養成了創新習慣、強化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此文就作文教學中如何以創新能力為抓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談點看法。

1 以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常規思維定勢思維是作文的催化劑,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參與。教師要引導學生寫作中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使其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

1.1 作文命題方式多樣化。命題要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作文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富有創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學生的生活、思想和認知的實際,有利於學生展現個性,抒發情感,放飛想像感悟生活,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和訓練。同時,也可讓學生參與到命題作中來,如出一組有內在聯系的題,讓學生自由的選擇,或請學生依作文要求,自擬題目,將作文命題補充完整再作文。學生如能突破常規思維束縛,自由、快樂地作文,作文中獨特的創新見解必將也躍然紙上。

1.2 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樣化。心理學認為:「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2 以夯實學生作文創新基礎為抓手,豐富學生寫作題材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指導學生發掘收集寫作題材十分重要。

2.1 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廣泛閱讀是學生作文創新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言而喻,廣泛閱讀與作文創新密不可分。閱讀有多種途徑:閱讀課文,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方案,結合課文,適當補充課外讀物。閱讀報刊,許多報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學生創新作文的材料寶庫。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化,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彙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2.2 開辟第二課堂,拓展作文課堂外延。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作文教學也不例外。第二課堂中可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開闢作文專欄,介紹作文寫作知識、技能、技巧;成立作文興趣小組,確立創作方向;舉辦作文故事、作文專題講座;向校廣播站投稿、辦班級學習報等形式,為學生敞開了一片廣闊自由的寫作天地。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滋潤下,會煥發出滿腔的激情,激發出創新的慾望。

3 以增強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為抓手,加強思維方式訓練學生寫作的過程是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訓練過程。作文教學應當把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首位。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或結合課文、或結合範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

3.1 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學生創新思維中發散型思維非常重要。因此,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方法有:淤是運用多向思維開拓學生思路。拿到一個作文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深入挖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於是運用逆向思維鼓勵學生「反彈琵琶」,即打破傳統的思維程序,對問題作反方向思考。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常常會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盂是運用側向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具體操作中可通過同一題目多角度選材、同一中心多種選材、同一材料多種立意、同一材料多種體裁訓練,來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3.2 培養想像思維能力,進行想像性作文訓練。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像,就會黯然失色,缺乏生機。而豐富的想像,能使文章生氣盎然,光彩奪目。可見寫作教學中訓練想像能力,進行想像性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新課程的新導向下,只要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作文教學的抓手,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將別有洞天,充滿盎然的生機,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Ⅶ 淺談如何走出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困境

一、高中作文教學和寫作現狀
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已經成為很多高中生比較頭疼的一個環節。「看到題目皺眉頭,拿起筆來咬筆頭,想了半天難開頭」——這是對中學生寫作狀況的一種真實再現。怕寫作文,寫作文的時候沒有材料可寫,寫作的時候條理不夠清晰等,已經成為高中生寫作的典型現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方面:
1.教師難教
(1)由於應試教育和升學壓力的影響,當前的高中作文教學只重視學生寫作技巧和寫作模式的指導和訓練,不遵循作文教學規律,作文指導思想偏離正確方向。
(2)作文教學搞散打,隨意性強,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
(3)榜樣作用小,許多語文老師很少寫作也怕寫作,這就造成了不能真實地把握寫作經驗,更不用說指導學生文思泉湧了。
(4)教師由於對新課標理念把握不準,常把作文教學當作閱讀教學的附庸,想當然地認為,搞好了閱讀教學,學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學生難寫
可以說沒有多少學生喜歡作文課,分析原因:(1)下筆無物。(2)不知如何寫。(3)總也寫不好。(4)缺乏寫作慾望和自信。
二、回歸高中作文建構的策略
1.重新認識作文,建立正確的作文觀。
高考作文幾乎占據了語文總分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目前高考對高中生來說仍能決定今後何去何從,60分的分數讓高考作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它對語文成績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古人雲「文如其人」,作文還擔當著評價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一個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突出,在今後社會交際中就會有一定的優勢,作文的舉足輕重能檢驗一個學生對母語的掌握和運用程度。打破作文教學從屬閱讀教學的思想束縛,讓它占據他應有的一席之地,這就需要大家高度重視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重視作文在學生一生成長中的作用,明確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他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都受益。
我們都知道,什麼樣的教師往往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自己經常寫作,才能教好學生作文。那麼,有什麼方法來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的作文素質呢?
2.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升學生寫作質量。
第一,要引進高素質教師。第二,要加強對教師作文素質的培訓和考核。第三,教師可隨學生一起學作文後提綱,必要時可與學生一起分享。第四,加強教師作文批語書寫。作文批語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師與學生筆上交談的有力工具,是教師對學生寫作熱情的回應,是師生溝通的重要橋梁。教師把評語寫在作文本上,使學生有時間去回味、去消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牢牢掌握作文批改的藝術,寫好作文批語,這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端正學生人生態度,完善學生人格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並寫好作文評語,注意批語的多樣形式,注意做到因生而評、因題而評。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歸根結底,就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思想認識和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通過文字表達把不斷積累的生活素材表達出來。研究中學生寫練的客觀規律,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徑。
3.研究學生寫練的客觀規律,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徑。
首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優秀的文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是智力因素挖掘和發揮的前提。同時「教育的意義在於人的發展」,每個學生的興趣是不同的,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充分的學習語文寫作能力,更應該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做到以下幾點:(1)善於捕捉學生心理,別出心裁巧命題。教師命題時要盡量選材新鮮且貼近學生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從而產生創作的熱情。(2)擴大生活積累,培養觀察能力。(3)注重寫作動機培養,激發寫作內驅力。動機,就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主觀因素,是影響寫作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學生的寫作動機與其對寫作的興趣和對生活的認識有直接關系。一個學習動機純正的學生,其理智的動機會激勵他不斷地以頑強的意志去克服學習中出現的一個個困難,寫作也不例外。
其次,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加強德育教育,發展健康個性,解決「抓不準」、「寫不深」的問題。德育和認知是學生思想和生活的導向,無論繼承傳統還是依綱教學,我們都須把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提高德育修養放在作文教學的首位。古人強調「文章以意為主,意在筆先」,又說「氣大則聲宏」。這「意」和「氣」都是指思想修養。只要思想水平提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才有可能高。當代社會迅猛發展,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中學生作為思想不是很成熟的群體,對比之下受到的沖擊更大,較以往思想更沉重復雜。為了正確引導,教師應結合具體作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認知,抓准出題者意圖,寫出深厚的思想情感。
再次,加強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很有力地見證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閱讀是基礎,是吸收;寫作是實踐,是運用。對於學生來說,讀多了,接觸好的文章多了,可用的語句自然而然的就多了,寫起來就順手。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是單純的為閱讀而閱讀,為作文而作文,將二者割裂開來,結果付出努力後各自的教學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我們應引「閱讀」之水,灌「寫
作」之憂,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將「閱讀」長期植根於「寫作」的沃土中,使學生更好地從「閱讀」中學「寫作」以利於其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總之,作為處於作文教學主導地位的教師,需要審視教學中的種種低效行為和不作為現象,更新觀念,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閱讀全文

與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