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寫「自己」的高中作文
做自己抄 屬於自己的身體, 屬於自己的靈魂, 屬於自己的心靈, 屬於自己的良知。 做自己, 做屬於自己的自己, 不受任何阻撓, 不受任何束縛, 不為任何人而改變, 做自己。 做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 做最初的自己, 做永遠善良的自己, 做永遠有良知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做自己, 做屬於自己的自己, 做最初的自己, 做自己。
㈡ 寫一篇關於讀後感的800字高中作文
-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
英國小說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果還是失敗了,最後於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
翻開書的第一頁:"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當我從扉頁上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對這本書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反感.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這的確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缺點.但我們不甘心承認這些,我們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嗎可為什麼,周圍的人總要給我們戴上這頂"帽子"呢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時,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種心靈上的震動.一個個問號不由地縈繞在我的心頭,如果我是魯賓遜……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我們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的刻苦奮斗的精神.
在他認為,天底下沒有什麼人類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人類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我們學習也一樣,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各個學科學好,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不斷促使我們前進.同時,還必須在做好每一件事後力求精益求精.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百相信這句話.這287頁向我展示了魯賓遜自信,自立,自尊,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的精神;告訴我魯賓遜靠自己的誠實,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㈢ 寫一篇關於高中生活的作文
走過轟轟烈烈的初中後,留下了為數不多的回憶,每一幕似乎都刻骨,但又模糊。情節是那樣清晰但每個人的身影又是那麼飄忽,那麼不定,想要把這個正以流沙速度模糊地一張張將要失真的圖片以優美的姿態儲存起來。縱使,真切的似夢般,但畢竟那些鎖在心裡的,都有那麼一段過往,那麼一段曾經。
高中的色彩是充滿濃郁的紫色,紫色的天空,紫色的樓房,紫色的樹木,甚至,連早晨的霧都彌漫著夢想的紫色。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彷彿吐出的亦是夢想的每一步。那條路,紫色的路,我們不知不覺,已走得好遠……
每天,似乎千篇一律:早自習、跑操、上課、午飯、上課、晚飯、晚自習。一天的活動基本上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讓我想到初中數學老強調了又強調的三角形——好穩定!
每天最歡快的時間,是吃飯的時間。三五成群的被束縛的鳥兒爭相逃離那個有四口大窗戶提供光明的教師。可是,那光明,可望不可即……
每天走在規定的行程上,思想著停止它的辦法——無解。於是,此程序框圖的無限循環最終將終止在高考的戰場上。
原來,高中真的能將尖利的峰角磨光磨亮。不管你在曾經是多麼的盛氣,多麼的自我,終究會改變自己,完全適應這高中環境的選擇。可能,正是這種無可選擇的選擇,讓每個經歷了高中的學子都有了成熟的感覺。現在回想起曾經的我,只好輕輕地一笑而過。
就在每天必走的食堂與教室的連線上,我思考著,我有了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默。陽光正茂盛,映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愈加刺眼……
最喜歡下雨的天空,也喜歡雨滴打在衣服上的聲音,喜歡看著嬉戲的雨珠兒匯成一條彎彎的小河,它在描繪美麗的圖畫。
最喜歡接水的時候先逃出的第一縷溫暖的水汽,似乎她在溢出杯沿的一瞬也在書寫著她的思念,或許,她有她的思想,她有她的文字……
現在高中的自己,愈來愈習慣了自己把玩孤獨。我會經常獨自站在池塘邊,看蹦蹦跳跳的魚兒在水中歡呼雀躍,也將我帶入他們的世界。直到微微的腳步聲擦過耳邊,才恍然驚醒。抬頭遠眺,往往看到的是那望不斷的晚霞,在風中搖曳。
高中啊,你到底是披著怎樣的面紗闖入我的生活的,讓我的單調乏味肆意橫行,我卻無能為力。讓我在沖動欣喜的時刻不再那麼透著孩子氣。高中的生活,我已中意,教我如何把玩自己,把玩自己的情緒。因為我中獎感謝,感謝曾有這么一段過去
㈣ 高中作文,關於寫政府的
對於機遇,有人會說:「機遇就是你碰到了,別人碰不到的那種運氣。專」也有人會講:「機遇就是別屬人對自己的關照。」還有人會說:「機遇是你平時經營的種種關系。」
而我要說:「機遇是自己爭取,創造來的。別人給不了,也等不到。」
小時候,爺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叫「青蛙找水」。大抵是一年大旱了一隻青蛙到處找水喝,這時它走到了一片大沙漠,這里荒無人煙,太陽照得它又累有渴,這時,它發現身邊有一塊大石頭,就想,水源會不會藏在石頭下呢?於是它開始搬石頭,可石頭又重又大,就是原地不動,小青蛙想:這或許是上帝對我的考驗吧!只要我堅持到底不放棄,絕望就會變成希望,我一定行!」終於在一番努力後,石頭被移走了,源源不斷的水從石頭下流出來,小青蛙喝了個飽,它又躺在小水池裡沖沖涼,心想:如果我剛才就這么放棄了,一定會被渴死在沙漠里的。
這就告訴我們,有時機遇看似遙遠,其實它就在身邊,只要努力,創造機遇,就會成功。但是如果放棄不幹了,就會錯失一切,原來屬於你的,也會離你而去。
㈤ 關於高中作文
寫好作文的訣竅
基本功
材料:1.材料包括語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歷史材料。
(語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詞、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歷史材料是從書籍中吸取有用的東西)
2.材料在於積累。
審題:1.審題就是弄清題目的意思,琢磨關鍵詞。
2.從題目中找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別清楚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包括議論、想像、抒情、應用文、讀/觀後感)
立意:1.文章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靈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確定中心的能力,貴在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選材:1.選材要圍繞中心。
2.選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選材要新穎,有時代感。
構思:一、想好再寫。
1.先根據題目確定中心。
2.其次考慮為表現中心,挑選恰當的材料。
3.要想如何組織、安排、挑選的材料。
二、編寫提綱。
1.先確定中心思想。
2.然後明確段落大意。
3.最後確定詳略主次。
技巧:一、開頭的辦法。
1.提出問題開門見山。
2.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或描寫環境。
二、結尾的辦法。
1.自然結尾或照應前文。
2.總結全文或發出號召希望。
三、過渡的方法。
1.語言過渡或時間過渡。
四、照應的方法。
1.首尾呼應或開頭和中間照應。
五、詳略的寫作。
1.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詳寫。
2.與中心關系不大的略寫。
六、描寫的寫作。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和景物的特徵與狀態。
2.寫具體些可以使描寫的對象更鮮明、更形象。
七、動靜的寫作。
1.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修改: 一、中心的修改。
1.通過對材料和詳略的調換,使中心更完美。
二、結構的修改。
1.通過對邏輯和層次的調整是使結構更合理。
三、語言的修改。
1.通過改錯補漏,增刪調換,使語言更准確。
四、標點的修改。
1.正確運用標點符號。
記事
寫一件事:1.遵循記事作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掌握記敘的方法。(順序、倒敘、插敘)
寫幾件事:1.弄清楚究竟要寫幾件事。
2.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3.擬定提綱,突出詳略。
4.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活動:1.寫活動也是記事,遵循六要素原則。
2.要突出活動的特點。
3.要積極參加活動,了解活動的目的、安排等。
4.安排好表達順序,選擇縱向或橫向的安排。
5.點面結合,將活動局部和全局結合起來寫。
場面:1.圍繞文章的中心。
2.概括寫具體寫相結合。
3.觀察的順序有定點觀察,由主到次和移步換景。
4.景物和人物活動相結合。
5.表達要有條理。
寫人
外貌:1.抓住人物的特點。
2.有重點的寫外貌。
3.有順序的寫外貌。
4.靈活的描寫外貌。
行動:1.寫好連續動作。
2.間隔的寫連續動作,中間穿插其他內容。
3.具體寫出動作的特點。
4.精選動詞,描寫准確。
5.寫好動作細節。
語言:1.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反映人物職業、性格。
2.語言要簡潔、實在。
3.語言要符合生活實際。
4.語言有四種書面形式。(a.小敏說:「…………」b.「…………」小敏說。c.「……」小敏說:「……」d.「…………」)
5.注意語言形式和變化。
心理活動:1.寫清產生心理活動的起因。
2.注意些心理活動的層次。
3.通過幻覺和夢境描寫心理活動。
4.注意寫心理活動的人稱。
寫景
觀察:1.確定觀察目的。
2.直接目的和間見目的。
3.選擇觀察角度。(環視、仰視、俯視、透視……)
4.掌握觀察方法。(順序法、連續法、比較法……)
5.積累素材。
抓住特徵:1.抓住景物最突出的地方。
2.根據中心需要描寫景物。
3.寫景的文章寫景是為表達思想,抒發感情。
4.寫人記事的文章寫景是為人物或事件服務。
5.抓住最突出的景物特徵。
描寫順序:1.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
2.按空間關系描寫景物。
3.時間順序和空間關系相結合描寫景物。
4.以景物的內容為序。
描寫方法:1.對比描寫法是將同一景物前後對比或不同景物相比較。
2.粗筆描寫法重在描寫景物輪廓。
3.工筆描寫法精用佳,細刻地描寫景物。
4.直筆白描寫法質朴精練地描寫景物特徵。
作文,是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但是,對於好多同學來說,總覺得作文很深奧,不好寫。其實不然,我覺得,要寫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這幾點,並持之以恆,經常練習寫作,寫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難的。
第一,就是詞語積累。作文,要有佳詞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沒有佳詞妙句,無論這件事情多麼精彩,你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平淡無味,怎麼能夠吸引人,讓人去欣賞呢?你寫的這篇文章也就等於白寫。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班的黎老師就很注重在這方面對我們的教育和引導。我在看文章、閱讀時也很注意這點。
第二個方面,就是注意留心觀察。寫作文,不是在屋子裡憋出來的,而是要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因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觀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馬觀花,忽略了細節。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只是條條綱綱,根本沒有要點、細節。所以,在觀察時要留心,要仔細,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好作文。記得外出時,爸爸經常會指這指那,問這問那,以引起我的注意與思考。
第三嘛,就是多看課外書。這是積累詞語的重要渠道,也是寫作文的關鍵所在。包括家裡訂閱的書籍和書店的各種圖書。只要有空,我就會到書店看看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當然,不是只看就能寫出完美無缺的作文的,關鍵還要注意積累、牢記和運用。才能實現「人為我用」,這樣在寫作文時,才能做到隨心所欲、揮筆自如。
好的讀書方法
讀書有什麼好的方法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好的讀書方法有千種萬種,可是要想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很不容易的,而想把這種好的讀書方法堅持下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以為文學家把讀書人總結為四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海綿型,所有的知識全吸收,然後也不能消化全部吐出來,當然吐出來以後有點走樣。第二種就是沙漏型,什麼是沙漏型,大家看這就是沙漏型,這么多沙子等到轉過來,全部都漏光。換句話說,沙漏型就是看完了以後,和沒看一樣,一無所獲,只為了消磨時間而已,所以叫做沙漏型。第三個濾袋型,過濾的精華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沙澤,指的是,看到了自己都接收,接收了書的最壞的一面。第四個大寶石型,就蒙卧兒帝國大寶石型的,這種人他可以,這種讀者很少,讀書不但自己有益受益,也對別人也受益,叫大寶石型。
我知道,許多人都想做第四種人,我也想做,但是這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了,但我們要努力。讀書不但能增長我們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我們文靜的性格,但不能一目十行地讀,如果那樣的話,就真成了「沙漏型」的了。那怎樣讀,用什麼方法讀才能真正地讀好書,並會靈活地運用呢?先不說這個,首先要具備的就是一種精神,一種謙虛的精神,也不能對讀的書只滿足於一知半解,還有,要具備的就是一顆愛書的心,一顆愛讀書的心,如果對讀書連起碼的興趣都沒有,那麼再好的讀書方法用了,也是白用。在讀書之前,首先要讓自己熱愛書,喜歡讀書,給自己一個讓自己讀書的合理的理由,才能開始讀書。
具備了以上條件者,讀書才可能沒有白讀,在讀書的時候,還有一樣最基礎的,那就是要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如果連字詞的意思都不懂,那就更不可能了解作者這本書的意思。有些書涉及到時代背景,獨到這種地方,最好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再開始閱讀。另外,讀書時,要做好讀書筆記,自己認為詞句優美的段落最好要摘抄下來,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寫一篇讀後感或好書推薦,寫完後再交給父母修改修改,這樣自己的作文水平也會慢慢地提高。如果讀的是知識類的書,例如《十萬個為什麼》,可以把裡面涉及到的知識用填空或判斷的方式出成問題,然後自己試著解答。
如果在這樣堅持先來,不敢保證你們能做「大寶石型」的讀書人,至少能做「海綿型」的讀書人。
對了,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可以介紹給同學,讓大家一起分享,作文水平與閱讀水平都能齊頭並進。
寫文字是一種很有趣的事情,個人覺得,外人可以幫到的不過只是些皮毛的東西,很難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只有靠自己的感悟,要用心的去讀一些文章,用新的體會或者說感受其中的每妙,假以時日,文章自然會寫得很好。
只要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小事,留心自己的生活,多看新概念作文,這樣對寫作是後很大幫助的
寫作文要學會觀察`
我覺得最實際的方法是去看言情小說(我一同學就是靠看言情小說提高的作文水平,現在在網上寫了一篇言情的,點擊率很高)
作文最起碼有3小節,開頭寫事情的結果,中間寫原因,最後寫引起什麼思索
如何寫作文?
作文,是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但是,對於好多同學(其實包括原來的我)來說,總覺得作文很深奧,不好寫。其實不然,我覺得,要寫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這幾點,並持之以恆,經常練習寫作,寫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難的。
第一,就是詞語積累。作文,要有佳詞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沒有佳詞妙句,無論這件事情多麼精彩,你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平淡無味,怎麼能夠吸引人,讓人去欣賞呢?你寫的這篇文章也就等於白寫。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班的黎老師就很注重在這方面對我們的教育和引導。我在看文章、閱讀時也很注意這點。
第二個方面,就是注意留心觀察。寫作文,不是在屋子裡憋出來的,而是要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因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觀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馬觀花,忽略了細節。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只是條條綱綱,根本沒有要點、細節。所以,在觀察時要留心,要仔細,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好作文。記得外出時,爸爸經常會指這指那,問這問那,以引起我的注意與思考。
第三嘛,就是多看課外書。這是積累詞語的重要渠道,也是寫作文的關鍵所在。包括家裡訂閱的書籍和書店的各種圖書。只要有空,我就會到書店看看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當然,不是只看就能寫出完美無缺的作文的,關鍵還要注意積累、牢記和運用。才能實現「人為我用」,這樣在寫作文時,才能做到隨心所欲、揮筆自如。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幹、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不要改變課文原意。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中心明確!
㈥ 高中作文800字:《高中》寫一篇關於剛上了高中的作文
時光飛逝,嶄新的故事在不斷上演,然而,在我記憶的深海中卻無法抹去那一個片段。回
清晰的記得答,那是初一時所發生的事,現在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期中考試結束了,但成績並不理想,我灰頭土臉的接過成績單,凌亂的思緒無法整理清楚。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教室的課桌上,雖然腿被磕腫了,但似乎並不覺得那麼疼,或許是心不在焉的原因吧。
一整天都恍恍惚惚的,上課時經常走神,結果被數學老師發現了。老師叫我起來回答問題,可我根本沒聽見老師的問題是什麼,只好獃呆的站在那,老師很生氣,讓我站了一節課。課後還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教育了我近半個小時之久。也不知班主任怎麼知道我上課走神的,剛從數學老師那出來就被班主任叫去了,又是一頓教育。 我很擔心,我該怎樣給父母說呢?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實在沒辦法了,大不了再被父母教育一頓,我
㈦ 寫一篇作文:我的高中生活(高二的)
我的高中生活
生活有許多回憶,因為美好的事物總是很多,所以身處這個世界的一個角落的我,對於歷史長廊中我所發生的一切,就有了回憶過去的心情。 或許,每個人的記憶都是一部記錄人生悲歡的長詩。而我,只想把這部詩稿寫下。無奈,夢想只是夢,而不是真實的事實,如果每個夢想都會成為現實的話,這個世界的存在就只能是神話。 可是,如果所有的夢想都不能實現的話,那這個世界又有什麼值得存在呢?所以,為了每個人自身的夢想,人們都在奮斗。而我,只不過在描繪我心中的那一角天空罷了。 雖然夢很多,也很美,但那隻是夢,而不是人生。我的夢也很美,但是夢過了呢。能有什麼?沒有物質的跡象。只有空虛,與失落。所以做過許多無意識的夢後,我便不再做夢,人因為失敗而讀懂人生。變得現實。 有時候,現實過頭了不好,但是太過浪漫而富於幻想,也只能是白話空放,一無所成罷了。當我夢過後,我覺醒,能做什麼呢?我沒有繼續下去的心情,所以只能把夢寫下來,無論是否真實,或是是否美麗,但是只要做過,有過美麗的回憶,當你翻讀記憶這部長詩時,你就不會寂寞。 對於來說。高中的生活大概只能用虛夢人生來概括。因為那時的我既不瀟灑,也不出眾,卻又調皮得可怕,因為高中的我最不像好學生,所以我覺得有寫一寫的必要,畢竟,失敗也是一種生活的體驗,誰能否認,成功不是從失敗中升華的呢?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煩瑣的小事無以記敘,而我,只想寫下自己,不是我不想去寫別人,世界值得去描繪去表彰的人太多,我不是其中一個,但是我還是我,我有我的生活,我的夢想,我的人生。我有寫我自己的權利與慾望,所以我還是得寫一下我自己,這么說來未免顯得廢話多多,但是一個人的心曲,即使是廢話也有他的深度與潛在的內涵,所以我就以我的高中生活為題板,寫下我人生的一角。 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一個反叛期,大概就是所謂的青春期吧,以前我不了解,因為我沒有讀懂過,現在呢,我不能說自己讀懂了,人生這個問題太過復雜,我可能窮一生精力也讀不懂,所以我只能是發一發意見,而且是個人的意見,無論別人是否贊成,但是我只知道,這是我的意見,而不是別人的評論。不是虛假的,不是委屈的事實。 什麼時候最可愛,我一點都不清楚,模糊的記憶里,只有青春的旗幟展動,雖然它離我已經無去,但是如果上天能給我永生的機會,我想,我會抓住青春的,但是,痛苦的是,畢竟我沒有抓住青春,它還是離我而去了…… 我是個平凡的人,一如我平凡的人生。許多人都想出名,但是出名了又有什麼用?淡薄名利說來容易,塵世凡間又有幾個能做得?每個人都會不甘平凡,因為平凡是出色的天敵,人是愛展示自己的動物,所有的一切的悲哀來源於人的天性。每個人都無法否認自己的生命,因為世界賦予人類的,只有生命,而人性,是環境造成的。 在我的環境中,我又被造就成怎樣的一個人呢?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我無法回答的,無論老師家長,親人朋友,在相識相知的日子裡,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影響我,而我呢,會知道自己在無形中受他們的影響嗎?不會的,因為身有局中怎能識先機,我不是聖人,所以沒有聖人的頭腦,也就無從發現了。 但當我暮年遲到,垂垂老矣時候,我才發現這個世界其實只是另一片天空的投影,另一片天空是什麼呢? 就是我自己的心情,心的投影。 如果要把世界設為一個程序的話,我會很贊同,因為這個世界真的很像一個程序,一個自己轉動的程式,永不停轉。每個人,也在其中,永不停轉……
我的高中生活
高一的學弟學妹們到東方綠舟春遊去了,只剩下偌大的一幢教學樓。走過時聽不到以往的喧鬧,還真有些不適應。想想自己高一走過的足跡,卻早已模糊不清;在時間的緩慢節拍中,漸漸黯淡,然後消失。當這些青春逝去時,我才發現活潑與張揚早已離我們而去,像夢一般游弋在生活中。而那逝去的不僅僅是年華,更是青春的心境。 或許高一的學生們還未從中考的興奮中舒緩過來,後來,身上的擔子已讓我有點吃不消了。發現自己的生活就像是一個食物鏈。每天在教室,寢室,食堂作直線運動。毫無生活空間可言,可以說我們的空間充滿了緊張的學習氛圍,有點缺氧,使人有點喘不過氣,多想到外面去吸一口氧氣,一口就夠了。 高中的生活既簡單又復雜。說簡單就是每天形式一樣,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寢室,生活學習都要靠自己。使我感到生活壓得我透不過氣覺得人生沒有空間沒有自由,好象一切都被安排好了。 我曾經見過很多指責中國教育的文章,其中也包括很多關於高中生活壓力過大。有一次中國派考察團到美國考察教育情況。到美國後,發現美國學生上課很輕松很自由。作為回禮,美國也來考察中國的教育。發現中國學生很早上學,而且還喜歡一邊吃早點一邊看書。中國學生明年用功,那又為什麼至今沒有一個中國人獲諾貝爾獎。就是因為美國學生都是主動的,而中國學生都不是主動的。中國學生凡事都被安排好了,沒有之間與自己的空間,這就是差距。學生的空間的多少直接關繫到學生的興趣。有些人抵不了過重的學習壓力,對學習甚至產生了恐懼,而有些人屈服與父母的安排,一味的學習,成了書獃子,這對建設社會有用嗎?恍然間高二已來臨了。站在高二的末端旅途中翹首企盼下一個春天痛苦與迷惘交織在一起,憧憬和希望混雜在一處;當習慣了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似的生活後,改變就成了奢侈。窗外的世界也很美啊,可是沒時間去欣賞吧。看那河兩旁的樹都綠了,花也打骨朵了,甚至彷彿聽見了鳥的呼喚:春天來了。可是遺憾也隨之而來。你聽過花開的聲音么?你聽過小鳥的故事么?你知道天上的雲飄過時對你說了什麼么?當感性的心被理性所埋葬,才發現生活是如此的枯燥。我是多想跳出這個圈,給自己一份明亮的色彩! 有人說高三教學樓放置在頂樓最完美,因為這樣離地面遠,離天空近,似乎遠離污濁而接近上帝。我不相信什麼上帝,但我羨慕那接近天空的快感。我好想作一隻小鳥,盡情地飛翔在我的王國。我可以用手觸摸天空的藍,讓心底也湛藍清澈,消除心底陣陣的憂傷和悸動,我還可以聽到雷鳴擊穿高三的恐慌。泰戈爾說:「天空未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 偶然間說起高三分班的事,大家都很傷感。高一的初次見面彷彿還在眼前,而離別卻又迫在眉睫了。但是聚並不一定是開始,而離也不會是一個終結。完整地保存一份情誼,才是最好的。想起一句話,「花開不是為了凋謝,而是為了結果;結果也不是為了終結,而是為了重生。」像鳳凰那樣涅磐,再重生一個別樣的我! 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四季的雨雪紛飛讓我心醉卻不堪憔悴;輕輕的風,輕輕的夢,輕輕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雲,淡淡的淚,淡淡的歲歲年年。 我的高中生活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讓我們自由去發展吧,讓我們在快樂中進步吧
㈧ 關於學習的高中作文
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㈨ 高中生寫的有關價值的作文大全
人生不同,價值同在
潺潺溪水,日夜找尋著大海,奔流向前便是它的價值;絲絲甘霖,不斷滋潤著萬物,滋養生靈便是它的價值。溪水、甘霖,他們雖擁有不同的作用,但飽含的價值是不差累黍的。人生亦是如此,經歷不同,身份不同,但價值同在。
豪邁灑脫的青蓮居士曾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每一個人生來都是有其價值的,即使我們實現價值的方式迥乎不同,但我們的價值是同等的。我們擁有不同的文化水平、教育程度,但只要我們為這個社會作了一絲貢獻,便是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不同,價值同在。
在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就職的時候,一位記者問了他的母親這樣一個問題:「您有一個擔任美國總統的兒子,您是否覺得無比驕傲?」富蘭克林的母親回答道:「我固然覺得很驕傲,但我還有一個同樣令我非常驕傲的兒子,此刻,他正在庄園里種地。」她的回答令記者非常震驚。的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常按身份高低學、識深淺、財富狀況來評價一個人,但不管擁有怎麼樣的人生,均有其價值所在。就像富蘭克林的母親所說的,不管是總統還是農民,都足以令她感到驕傲,因為人生不同,價值同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時傳祥,一個被人們視為社會最底層的掏糞工人,一個默默奉獻的社會勞動者。他承受著別人的輕視,承受著別人的凌侮,但他絲毫沒有卻步。「寧肯一人臟,換來萬戶凈」,他依然踏踏實實的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當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的時候,劉少奇主動握住他那飽經滄桑的雙手。一個是國家副主席,一個是普通掏糞工,但劉少奇對他說:「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不論是哪種職業,對社會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不同,價值同在。
溪水可以盪滌塵埃,凈化心靈;甘霖可以復甦生命,孕育新生。無論你是溪水還是甘霖,都有不可磨滅的作用,都有毋庸置疑的價值。人生不同,但價值同在。
㈩ 關於一篇高中作文
曾聽到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說:要寫自己熟悉的生活。
為文之道,千頭萬緒,包羅萬象。但我們也可以一刀兩段,把這個復雜的問題切成「寫什麼」和「怎樣寫」兩大塊。考場作文,首先要考慮的是寫什麼,其次才是怎麼寫。寫什麼的問題解決得好,作文往往成功了一半。
高考作文的話題是「忙」。如果只強調寫熟悉的生活,那麼許多考生馬上會想到高三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這正是他們最為熟悉的。事實上當年也確有不少考生以此為素材,結果是了無新意,鮮有佳作。
我給學生的建議是:寫你獨有的生活。有的學生反問:我們都是同齡人,經歷大同小異,哪來獨有的生活呢?我給他的回答是―――舍大同,取小異。
為了使這條建議更具操作性,我們可以為「寫你獨有的生活」這句話加一個注腳:回顧經歷,區別他人。這八個字就是找出自己「小異」的方法。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地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學生都應該回顧和翻撿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找出與眾不同的那份生活。這份生活,正是你藉以取材的最佳土壤。在高考考場上,考生應該樹立一種自覺意識:在命題允許的范圍內,我要力求從那塊最獨特最肥沃的土壤中取材,我要拿最有價值的東西示人。
為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塊取材的沃土,不妨再鋪設兩塊跳板。
一、從生活環境的角度,去搜尋自己獨有的經歷。
比如有的學生在外地或農村生活過,這份經歷相對於始終生活在本土城市的絕大部分同學而言,就是一份獨特的素材。再比如,近年來中國社會變化劇烈,有的學生父母下崗,有的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這種經歷本身固然是一種不幸,但是「文章憎命達」,苦難常常是寫作的溫床。這份不幸的體驗也是你成長的精神營養。它是珍貴的,因為別人沒有;它又是真切的,因而寫出來容易打動人。
二、從愛好、專長的角度,去挖掘自己獨有的體驗。
如果說艱難的生活經歷畢竟是塊苦澀的素材沃土,不可求也不願「遇」的話,那麼,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少學生還有一塊屬於「暖記憶」的獨特土壤,那就是個人的愛好或專長。無論是出於自己的興趣,還是迫於家長的安排,對於自己的愛好或專長,你都投入過大量的精力。這份生活,既是自己熟悉的,又是大部分人沒有的。因為是他人所無,所以寫出來就有新鮮感,就有可讀性;又因為諳熟此道,所以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寫出自己獨到的體驗與心得。而這些,正是構成一篇文章生動性和感染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上海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叫「我的財富」。當年幾萬考生很多人寫我的財富是知識,是書籍,是青春等等。教師在閱卷過程中,只覺大同小異之作鋪天蓋地,似曾相識之感揮之難去,評捲成了一種苦刑。有一名考生卻獨樹一幟,寫了他所收集的近千枚古幣和近十年的集幣經驗。作者就是從自己獨有的生活中取材,告人以未知,道人所不能道,使一篇應試之作獲得了一種無可替代的審美價值,讓閱卷老師眼睛為之一亮,自然就得了高分。
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創造性勞動的本質特點是求異思維。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在准確審題的前提下,只有打破思維定勢,寫出自己獨有的生活體驗和感悟,才能不落俗套,展現自己新穎的構思和獨具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