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人平等的議論文高中作文
來給你個網址,裡面作專文屬 http://space.zuowen.com/?ref=reg&isjifen=2168878
2. 高中作文題目平等關愛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
就像是在昏暗的世界裡,天空突然間被捅出了一個窟窿,一道劍般的光芒照在大地上,每捅出一個窟窿,就多一道光芒,剎那間,心裡就變得暖暖的這么有意義的事,誰不願意做,而誰又願意看著一個人繼續墮落下去呢?
我無法想像如果世界沒有了愛會怎樣,是黯淡無色還是燦爛依然?人類是群體動物,誰沒有了誰,都難以生存。
愛是無私的。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在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你知道嗎?世界上有多少人背井離鄉,最終客死異鄉,你知道嗎?世界上有多少人放棄肉體,出賣靈魂,只為了生存,你又知道嗎?大家都需要愛啊!主動幫助自己身邊的人,這樣 你就不只拯救了一個人,而是拯救了整個世界。不需要你的金錢,只需要你輕輕的一句話,一句洋溢著愛的話。愛是無私的,盡管伸出你的臂膀吧。
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在荒僻的茅屋後,有多少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呢?不計其數。想像一下,當一個將要失去生存意志的人,突然間有人對他說出一些鼓勵性的話時,猶如雪中送炭。就像是在昏暗的世界裡,天空突然間被捅出了一個窟窿,一道劍般的光芒照在大地上,每捅出一個窟窿,就多一道光芒,剎那間,心裡就變得暖暖的。這么有意義的事,誰不願意做,而誰又願意看著一個人繼續墮落下去呢?
在同一個生存環境里,如果你每個月吃得飽穿得暖的話,那麼你已經比世界上80%的人要幸福。而那80%的人正是需要我們去關注去愛的人。他們就像是剛出生的雛鳥,他們需要人去呵護;需要人去打開他們的心靈,去了解他們的窮苦,他們的艱難;他們需要一雙大而有力的手來把他們從落伍的行列中拉上來;他們需要…...放下偏見,就如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想像一下,當大家都變得富裕平等,個個相處得融洽和諧,那可是一件多麼美的樂事。
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就是要使所有不幸的人重新得到幸福,就是讓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溫暖與和平。讓我們都獻出愛心吧,讓愛心去溫暖一切不幸的人們,讓愛溢滿這個美好的世界!
點評:本文以「關愛」為主題,通過優美的語言,真切地呼喚人們關愛社會的不幸者,充分展現了善與美的心靈,可謂震撼讀者,引起共鳴也!
3. 平等並不意味著公正。 高三議論文作文。 800字
在現今的社會中,存在許多不同階層的人.有的人,每天大魚大肉,吃喝玩樂,過度地去花費專.有的只三餐溫飽,生活一般屬而已.有的甚至連基本生活也不能解決.
有錢的富人,大多數看不起窮苦人,認定窮苦人生活無能,是一個社會廢物.自己卻至高無上,永遠不會與窮苦人的生活圈子扯上任何關系.
我不認同以上的說法.人人平等,天生我材必有用,沒有人出生就註定是不成材,註定是廢物.而富人是靠著自己雙手和智慧創造事業,通過艱苦工作而獲得金錢,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富人,並不是靠著上一代親戚留下的金錢成為富人.窮苦人付出的血汗不一定比富人少,有的甚至付出比富人更多.
小學時候的我,家庭條件比一般家庭好,而我是獨生子,父母自然對我呵護備至.當時的我,非常愛向人炫耀一些高貴的東西,父母給我的日常零用錢十分多,超出了一個小學生日常生活的所需的花費,當時,許多同學都想「巴結」我,希望從我身上佔到便宜.我卻沒有理會,反正覺得錢有的是,每當他人奉承我,我都有滿足感,經常用錢去吩咐他人辦事,毫不理會他人感覺,我只當他們是些「酒肉」朋友罷了.大家交往,沒有拿出真誠,維持這種「友誼」靠的只有金錢!
4. 以公平為話題作文800議論文
小談信念
字典說:「信念就是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
歌德說:「信念是儲蓄在自己家裡的私人資本。」
安格爾說:「信念是驅使你勇往直前,遇難不退的甲胄。」
泰戈爾說:「信念是鳥,它在黎明的黑暗之中,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海倫·凱勒說:「信念是強烈的精神搜索之光,它照亮道路,雖然凶險的環境在陰影中潛行,我卻毫不畏懼地走向『魔林』!」
信念是陽光,是空氣,是水,是一個人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人只要抱定信念,有所追求,「就覺得沒有什麼犧牲是難以忍受的」。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在《最後的常春藤葉》中描寫了一位因患肺炎而危在旦夕的年輕女畫家——瓊珊。醫生說她只有十分之一恢復的希望:「那一成希望在於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當時正值深秋時分,卧病在床的瓊珊便開始數窗外一棵常春藤上的葉片。她堅信,當最後一片葉子脫落時,自己也就該死去了。那時的她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因為她的腦海中漆黑一片,沒有信念。
窗外的常春藤葉紛紛飄落,而最後一片葉子在狂風暴雨中始終青翠的挺立枝頭。瓊珊心中的冰雪開始消融,終於,她感悟到「想死是有罪過的」。於是開始積極地與病魔對抗,兩天之後,竟奇跡般地痊癒了!
是什麼力量把瓊珊拉離死亡而走向幸福?是信念!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象熊熊燃燒的希望之火,讓瓊珊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
但歐·亨利的這篇小說並未到此收尾。其實,常春藤上的葉子早已落光,瓊珊看到的那片長春藤葉只是牆上的一幅畫而已!而作者,正是她樓下一位同樣被肺炎判了死刑的畫家。老畫家年事已高,為了讓瓊珊永遠不會失去希望,他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忍著巨痛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後一幅作品——牆上的常春藤葉。
是什麼支持著他完成了這個艱難的過程?還是信念!他的信念就是用自己的餘生之力幫助另一個人燃燒起生命的希望。他成功了,他的成功與瓊珊的成功一樣,都是因為抱定了生命的信念!
信念到底是什麼?難道是一種能讓人起死回生的魔法?是一種力量無窮的超能力?也許,世界上最偉大的智者也說不清楚這個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人必須擁有信念,沒有信念的人只會象空虛的果殼一般脆弱而空洞,而擁有信念的人則能擁有最豐碩的生命之果。
我想,信念就象太陽的光芒。你丟棄它,與它背道而馳,便會漸入黑暗;而你如果面向它,擁抱它,眼前就會是一片光明!
5. 高考公平話題的作文
千千萬萬的高考生經過了最後數月刻骨銘心的奮斗和沖刺,一年一度紛紛揚揚、轟轟烈烈的高考早已塵埃落定。如今,考生中勝出的數百萬幸運兒,也開始在各大專院校里書寫其人生的新篇章了。幾家歡樂幾家愁,個中滋味,唯過來者自知。
日前讀到一篇關於高考的文章,該文認為「高考作為現階段最公平、最好的一項基本制度較長時期內不會改變」,並一再強調了考試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制度的重要性和公平性。對此,本人也湊個熱鬧,談談個人的看法。
人們常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人們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正面,而忽略或有意避開了同樣重要的背面——「法律是人定的」。敝人始終認為,凡事只要是有人為的介入,就存在有不平等的可能性,只有在人不能左右的東西面前,才能有真正的所謂平等,譬如,「歲月面前人人平等」,又譬如,「電子搖號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哲學方法論問題。
平心而論,「文革」後,百廢待興,在高等教育資源稀缺,而高考錄取率不到5%的社會環境下,恢復高考制度來選拔人才,無疑在很大程度上,相對體現了社會的公平競爭。然而,即便如此化解了因出身和推薦造成的「機會不公」,但仍未化解因長期的城鄉、師資、貧富之別等等人為所形成的「社會不公」,艱苦低劣的學習條件無形和無奈之中變相堵塞了無數天生質素和智商遠比你我都高的優秀農家娃的升學之路,生存的溫飽尚且未解決,就更無從談及「只要考得好,照樣上北大、清華」了。那年頭高考,表面上「大家都按同一規則參與競爭」,但實質上仍然未能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人平等」。事實也是如此,盡管當時中國佔80%以上的人口在農村,但大部分大學生卻來自於城鎮。如果詩仙李白能翻軀再現參加高考,在下敢打賭,這「鄉下小子」也只不過是一介「白卷英雄」而已。
時至30多年後的今日,全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有了極大的提高,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涵蓋包括初、高中的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規范和完善,社會正趨於大同和一體,更主要和特別是近年來高考錄取比例已經高達70%以上。在此社會背景下,如果還要「繼續牢牢地守護」目前高考的所謂「公平之根」,筆者倒認為大可不必和不以為然。說實話,中國的高端缺的不是「滿分英雄」,而是與生俱有邏輯和創造性思維的睿智高才和奇才,盡管他們高考也有可能會名落孫山。在選拔和網羅這類「人才」上,30多年來的高考幫上大忙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中國早就該象狂掃奧運獎牌那樣,狂掃諾貝爾獎了。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小的們為了這八十之「定」,好歹還用了三年的時間,而目前的高考制度,竟以區區2天而定其終身。難道不覺得這過於「文斷」和有點不公嗎?姑且不算密集和高強度的高考考試本身以及臨考前長期的「朝5晚9」的緊張備戰復習,直接給多少高三考生和他們的家庭帶來多大的心身健康的傷害。就以其2天的臨場考試而論,由於考生的身體狀況、模擬題命中率、場地環境、赴考交通、甚至全國各地之溫差、等等加等等的N種差別性和不確定性,就能造成很大的不公,從而間接影響到考生的高考成績。試問,這樣的高考對他們公平嗎?
還有,那些平時吊兒郎當學習差的主兒,考試時似有神助中頭彩,只有天和「鬼」知道他們怎麼考了個滿堂紅;相反,那些平日學習成績一向很好的尖子,瞬間的糊塗和「馬失前蹄」就能造成其「千古之恨」,相信這兩種情況都大有人在。由於一時的失手而考砸或落榜,以致使他們只能屈就於低類或非對口的院校,或者象「范進」般足足等夠一年再來「中舉」,甚至沒完沒了地疲於應試中。借問,這樣的高考對他們也公平嗎?更有,30多年來,又有多少高考落榜生們因此而自責、自棄、甚至於自盡!敢問,這樣的高考對他們就公平嗎?
不過,也有人認為:「就目前而言,還找不出哪一個制度比高考的制度設計更好,更加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就此,筆者試著以此當作一道高考命題自考,就叫「找制度」吧。用3分鍾的思考時間挑戰自己後,參考西方國家的高考制度草擬了以下雖有自以為是之嫌,但仍略覺公平些的高考「權宜之策」。
一,全國三年高中期間的十幾門必修課科目,學校嚴格按照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標准來教學和測驗,在每門單科學習結束時,對學生的該單科給出一個綜合成績,到高三畢業時,學生就有了一張完整的明示自己十幾門必修單科的成績匯表,或稱A表,作副表用。選修課和特色課可不受制約於教學大綱,但學校可自行另外給出一成績匯表,或稱B表,作補充參考表用。
二,對其中最主要的幾門主修課科目,例如語文、英語、數學等,每學期或每學年,定期舉行全國或全省統試,可就在自己課室考。同樣,高三們畢業時就又有了另一張完整的各主修單科於各期全國或全省統試的成績匯表,也叫C表,作主表用。C表成績的全國公正性和公平性以及首選性,平衡和修正了各地區和各學校在A表上的差異。
三,高三畢業生無需高考,而憑A+C表直接申請上大學,學生若覺得有必要,也可自願附上B表。對於象北大、清華這樣的頂級院校,可先在尖子堆里搖號選出,再擇優錄取,反之亦然。
四,保留目前的全國高考。但功能主要是作為第二次機會,限制性地給予那些「A+C」成績不達標,然而希望提升入大學分數的高三生,以及因各種原因未能完成高中學歷而缺少完整「A+C」成績表的人員,例如自學和在職人員,以成全他們的大學夢。此高考成績可定為D表,持D表申請大學者,資格水平等等條件與「A+C」組高三生一視同仁。
五,A+C表和D表3年有效,持表人可在3年內申請高等教育,並給予申請人含學校和專業在內的5個選擇自願。( 綏棱教育信息網 www.suilengea.com )
以上五條升學之路的實施,同樣需要法律的保障,更有賴於同學們和相關部門的監督、全國資料庫的建立、各考試以及其A、B、C、D成績對應性的統一和標准化、錄取規程的操作、等等方方面面系統工程的完善。從而使公正性和公平性不斷得到改進和合理化,也使形形色色的「濫竽」們無法「充數」。
同樣「毋庸諱言」,對比目前的高考制度,這樣的升學之路起碼有了以下幾大變革。首先,也是最要緊的,由於免考而給絕大多數青春年華的高三考生們,以及背運的「高四」和「高五」們(外加更背運的「老六」們,如果有的話)鬆了綁,還其一個自由身,免除其自殘式的復習和高考之苦,也免除其家人折騰受罪之累。其次,由於將高考2天密集型的各科考試和成績分攤到6個學期的高中學習中,而大大緩解了高三們升學考試的壓力,也更公正公平地反映了他們的真實知識水平,避免了高考過大的隨機性和誤差。同時也有助於從高中開始,即養成其嚴於律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品質和責任感。除此之外,報名自願與單科成績的匹配,以及B表可能顯示出的獨特專長,都更便於高校在其本人興趣之下為國家選拔和造就出對口的出色的有用之才。再就是,升大成績3年有效,可給已錄取的高三們在高等學府和社會大學之間一個過渡期和緩沖期,或暫且工作、或旅行或別的,而不僅僅只有一竿子到底地式受教育一種選擇。從而使他們的青春更陽光,人生更精彩。
誠然,這只是本人很小兒科的練習,況且也就這么一說而已,應該還夠不上磚的質地拋去引玉。相信中國教育界的「高參」們絕非等閑之輩,也懂得「只有較好,更好,而沒有最好」的道理,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用上個3星期,或者3個月,一定能幫咱們找出一個「更好、更有利、更公平」的高考制度。
另外,高考前還見有高三們「十年寒窗磨一劍」之類的宣誓,此番形式的「拚死」而非「拼爹」的報道高考前也多有見諸於報端,大有誓不罷休的亢進和視死如歸的壯烈。至於嗎?想必這也是目前高考制度開的花、結的果。竊以為,不管是在哪一個學習階段,即使是受法律強制的義務教育,學習都應該視作是一個過程,而不應該是個目的,在這一點上,小小芬蘭國的治學方針值得咱們泱泱大中國借鑒。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培養和享受學習過程中增長知識的樂趣,而不是為了高考即大學的學習而去學習,更沒必要為此而去發誓。只有擺脫了「有目的」的功利沖動,學習才能樂在其中,並進而自覺或不自覺中把學習演變成一種「玩」,「玩」得走火入魔,「玩」得出神入化。自然,也就會水到渠成、天經地義地就該你是大學生,就該你是學士、碩士、博士,用得著臨了使上吃奶的勁兒緊抱佛腳嗎?要知道,「學」是已知的東西,而「玩」即是已知,更是未知的東西,精英是「玩」出來而不是逼出來的,還別說,說不定哪天一不小心還真的就給「玩」出個「中國版」的愛因斯坦或喬布斯什麼的。不信,走著瞧。
6. 高中作文議論文:話題為「善於思辯」800字
在很久以前,狼和狗是同宗同族的兄弟。但是,後來由於性格不同,狗受不了大自然惡劣的生存環境,願意接受人類的訓導;狼卻非常有傲骨,為了保持自己吃肉的尊嚴,寧願在惡劣的環境里生存,也不願像狗那樣放棄自由,跟人類過雜食生活。於是,動物界出現了兩個長相類似,性格迥異的動物群類——狼和狗。狼和狗是本家,但由於志趣不同,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並且各屬於敵對的陣營。
一天,一隻餓得就剩皮包骨頭的狼在森林裡遇到了一隻強壯的迷了路的大狗。這只狼想到狗的「背叛行為」,想起飢腸轆轆的肚皮,就想沖上去襲擊狗,把狗撕碎,但是此時自己正有氣無力,貿然進攻,不但沒有勝算,說不定還要搭上自己的性命。於是,狼裝出一幅很溫和的樣子,上前跟狗打招呼說:「狗兄弟,幾天不見,你發福了。」
狗看著狼瘦骨嶙峋、低聲下氣的樣子,也放鬆了警惕,開始和狼聊了起來:「是嗎?兄弟,看來你這一段時間打獵經常放空槍呀!要不……」
狼很自然地點點頭說:「是啊。我哪裡能和兄弟您的高官厚祿相比呀!最近運氣是差一點!……」
狗說:「你也真是不可救葯,為什麼非要迷戀打獵呢?作為同族兄弟,我願意幫你到人類那裡謀一份差事,保你跟我一樣的待遇,每天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狼說:「我怕不習慣吧!再說人類跟我有過節。」
狗說:「這個你放心。我在人類那裡可受寵了!他們疼我都來不及,只要我出面向他們提,他們一定會給面子的,再怎麼說,我也是他們的守門大將呀。只要你願意離開森林荒原,我保證讓人類好好待你。你看看,就是你們那一股不識時務的骨氣,跟人類斗,結果只能像流氓乞丐一樣,躲在森林荒原里過著窮極寒酸的日子。你們不是用鮮血換來一餐『夾生飯』,就是忍飢挨餓。聽說,每年還有不少兄弟餓死。哎,你們也太可憐了,跟我一起去棄暗投明吧!保證你的命運將從此改變!「
狼說:「我除了打獵外,什麼都不會干,我到人類那裡能做些什麼呢?」
狗說:「看,看,你們打獵的時候,自信得敢打老虎,現在怎麼這么自卑了?你到了人類那裡,就會相我一樣,什麼都不用干,只要見了拿棍子的人和乞丐就拚命地趕他走,見了主人就搖頭擺尾,用人類的話說,就是去拍主人的馬屁,討主人歡心。你每天的工作就是這些,不用櫛風沐雨,風餐露宿,忍飢挨餓,得到的酬報還肯定比你們打獵得到的要豐富的多。各式各樣的殘羹剩飯,豬肉骨頭雞肉骨頭有的是,而且都是煮熟了的,既有營養,又保健身體,還可以延年益壽。主人高興的時候,還會把你抱起來千般愛撫……」
沒有等狗說完,狼就感動得流淚了。雖然兄弟之間平時有一些隔閡,但是畢竟患難見真情,狗兄弟真心實意地為自己指了一條走向光明幸福的道路。狼趕緊說了幾聲「謝謝」,就請求狗帶它到人類那裡去「接受重用」。
正當狗准備帶狼去晉見新主人時,狼發現了狗頸上有「受傷」的痕跡。狼意識到去人類那裡生活可能不像狗說的那樣美好,要不,狗頸上怎麼會有傷呢?於是,狼忍不住好奇地問狗:「您脖子上怎麼有一道傷痕?」
狗說:「這哪裡是傷痕,這只是掉了一點毛而已!」
狼說:「不會吧?我看就像繩索勒傷。」
狗哈哈大笑:「你真多疑,這哪裡是什麼傷痕,這是戴項圈留下的一點痕跡而已。」
狼說:「您經常在脖子上戴一個項圈嗎?」
狗說:「不是經常,只是在家的時候,是主人要求戴的。」
狼說:「是不是戴了項圈,就不能到處自由自在地跑?」
狗說:「不總是這樣。但吃了人類的飯,就要受人類管,這點小委屈又有什麼關系?」
狼說:「我認為這大有關系,您那各式各樣的飯菜我一概不稀罕,即使是珍寶,花這樣的代價我也寧可不要。」狼說著拔腿就跑,一溜煙地跑進了大森林的深處。
這就是有傲骨的狼!它寧願在大自然裡面忍飢挨餓、欲血奮戰,也不願意犧牲自由,為了「嗟來之食」而不顧尊嚴地向主人搖頭擺尾。
狼是如此的熱愛自由,人類也是如此。尤其是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他們對自由更是充滿了渴望。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的許多孩子並不自由。
在應試教育環境里。一切以考試為中心,許多父母幾乎從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就為孩子設計好了將來的人生道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只能沿著這條道路前進,不能有「非分」之想。
然而,孩子是天生熱愛自由的,他們對自由的渴望不亞於對自己生命的尊重。有位詩人說的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後,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會努力地為自己爭取自由,對父母給他們設計的人生道路開始抵制。當然,這樣的行動會導致父母的不滿,並進一步處處限制他們。一場自由與反自由的斗爭由此拉開序幕。
對此,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孫雲曉說:「中國的父母正在辛辛苦苦地醞釀著孩子的悲劇命運,爭分奪秒地製造著孩子的成長苦難。實際上,我們的父母在和自己作戰,用自己的奮斗來擊毀自己的目標。」父母限制孩子的自由,實際上是在製造孩子的自己的距離,在某些時候會導致「控制」和「反控制」的斗爭愈演愈烈。
某15歲的初三女還對父母一直把她當小孩子,限制她的自由感到特別煩惱。她說,父母就像看勞改犯一樣管著她,有時比看管勞改犯還要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父母給她安排的。她感覺到自己像一個玩具,毫無自由可言,連每天吃什麼、穿什麼、看多長時間書、做多長時間功課、練多長時間古箏、看多長時間電視、幾點上床、幾點起床,甚至連她日記中寫的什麼內容,父母都要干預……尤其讓她感到不舒服的是,學校就在家的對門,父母還要堅持每天接送她,這讓她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感覺自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囚徒……
這個女孩的遭遇讓我們想起了不慎被人捕捉,被關在籠子裡面的狼。狼在籠子里雙目低垂,視遊人而不見,狼不發威,不倦怠,不虛張聲勢地吼叫,不肯安於現狀地昏睡,更不屑於低三下四地向人們乞討食物。盡管身陷籠中,它那富有彈性的腳步和充滿活力的肌肉總是給人一種向前的節奏和沖動;它在籠子里迅速走動,撞到鐵欄扭頭再走,讓人感覺它時刻都在准備著破籠而出,不返山林誓不罷休。它們雖然很安全,不用努力就能夠吃得很好,但是「池魚思故淵」,它們很嚮往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
孩子處在年少好動的階段,渴望自由是他們的天性使然,當父母的無論把他們看管得多緊,他們呢,還是會想方設法去沖破種種管束,就像籠子里的狼,不管你給它什麼好吃的,它們永遠都處於不安分的狀態。只有自由的天地才是強者生存的土壤,為了自由,狼寧願去搏殺,在險象環生的處境中生活,也不願享受「被限制了自由的富貴」。因為狼是強者,敢於自由自在地挑戰一切。我們的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生活的強者,就應該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
7. 高中作文 以平等的心對待每一個人
《以平等的心對待每一個人》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句話來源於1776年發表的著名的《獨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平等是與生俱來的,是上天對人性的關懷而賜予每個人的禮物。每個人一出生就與他人平等,不分地位,不分貴賤,不分種族,即使有任何差別。是平等讓人與人之間存在公平的待遇,是平等讓人擁有了追求幸福的權利。
一架飛往紐約的飛機上,一位富有的中年白人婦女被安排坐在一位黑人旁邊。她怒目而視,而黑人卻以微笑回應。白人婦女發脾氣,說不能忍受坐在黑人身旁,要求換位子。幾分鍾後,空服員回來了說,經濟艙已經客滿了,但頭等艙還有一個空位。而且她已經獲得機長的特別許可,他認為要一名乘客不應該和一個這么令人討厭的人同坐。隨後空服員轉向那名黑人邀請他到頭等艙。頓時周邊的乘客熱烈鼓掌。
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表演講:「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
每個種族都是有尊嚴的,詆毀,謾罵的話不應數落在他們身上,友好的待遇不應被剝奪。白人婦女的無禮行為表明種族歧視思想在她腦海里已像毒霧揮之不去,平等從來不屬於一個令人討厭的人,尤其是黑人,即使他很善良。而機長和空服員的表現讓乘客明白,上帝的兒女都是平等的,公平的待遇從不缺失。
杭州有一圖書館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因此也有乞丐或拾荒者進去閱覽。唯一他們要求是把手洗干凈。有人不能忍受,找到館長諸樹青,說允許他們進入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而他回答道:「我無法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
他們也是一群平凡的小市民,輕蔑,厭惡的眼光不應聚集在他們身上,進入圖書館的權利不應被剝奪。人們的過分言語表明貴賤有別的思想蒙蔽他們的雙眼,讓他們看不到那些和他們一樣平等的人,即使是卑微的拾荒者。而館長諸樹青恰恰歡迎他們的到來,讓眾人明白,大家是平等的,正義的天平從不傾斜。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大殿的角石,並不高於那最低的基石。」我們是人生殿堂上的石塊,因為平等,所以地位作用不能否定我們處於相同的高度。
請記住:平等是我們一出生就被賦予的禮物,而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是我們被賦予的職責。
8. 高中作文以戰勝困難為話題的議論文
高中作抄文以戰勝困難為話題的議襲論文
用心養花,花花皆是芬芳,
用心做人,人人皆是好人,
用心交友,友友皆是貴人,
用心愛人,人人皆是親人,
用心做事,事事皆是好事。
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對自己說「不要緊」。
因為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
上天對每人都是公平的,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
必定會打開一扇窗。
在人生的路上一定會有困難,
一定會有挫折,一定會有失敗,但是記住一句話,
困難是用來戰勝的,挫折是用來挑戰的,
失敗是用來打敗的,如果你把失敗打敗了,
你就成功了。
只要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但是我們未來必須要攻克的難關,年輕人要有血性和氣魄,
這會讓你的背影更加高大。
9. 平等不等於公平議論文作文
在小學老師給大家抄分過糖後,你是否會想,他手裡的蘋果味比我這桃子的好?在中學老師發給讀物後,你是否會想,他手裡的科技書比我這漫畫書好?在單位分過米油後,你是否會想,他手裡的米我更需要?
或許,生活中你有太多太多類似的問題。可是,為什麼不在分物之前,彼此相互溝通討論後,在作出相應的決定呢?雖然兩個人彼此都認為這樣分是平等的,可是彼此並沒有取得自己需要最大化,所以並不公平。
這些事情,雖然人們在精神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公平待遇」,物質上的量也都平等,但是物質上的質卻不盡公平。這是缺乏溝通、管理不完善的表現。在做生意時,商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個大並不是指得到的最大,而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的需求。因此,交易前總會多次地商討溝通以賺取最大利益,彼此互相交換資源,這才是真正的公平,物盡其用。
希望在下次分橙子時,他能拿到想要的果肉,他也能拿到想要的果皮。
10. 談公平,高三作文
公平
上帝是公平的,誰的蘋果缺一口是因為上帝更喜愛他的芬芳。
——題記
世界上是無所謂公平的,只有那為求得公平而勇敢攀登的人。他們是光榮的凱旋者,他們是時代的驕子,正因為他們的缺陷,上帝的不公平,他們用一身汗水、頭腦、勇氣去填平那個坑窪,才給我們留下一次次靈魂的震撼。
易安的黃花
當易安失去她心愛的丈夫時,上天對於她是多麼的不公平,中年喪夫,柔弱的詞人的雙肩必須一次次被生活的重擔所折磨。但如果不是這些令人悲痛欲絕的別離,能成就「人比黃花瘦」「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些千古傳誦的名句?能成就納蘭性德「婉約當以易安為首」這樣崇高的評價?當我們看到名人們光輝在他們身上聚集的時候,我們可曾想到這裡面曾容納他們多少悲痛和哀愁。
劉翔的沖刺
上帝是不公平的,正如它給了黑人那令人難以超越的速度,它也給了我們一副嬌小的身軀和虛弱的體魄。這似乎註定讓我們落後於他們的身影在田徑競賽。但有一個人,是帶領我們在這塊處女地上拓荒,是他為所有黃種人昭示了希望。是劉翔,在110米跨欄上把所有黑人甩在了後面。當然,也許我們也只關注到了他動人的一刻,卻沒有在意他在後台流下的難以計量的汗水。
霍金的輪椅
僅僅是醫生的一句話,或者僅僅是上帝的一次不在意,霍金就只有一輩子坐在那單調的輪椅上,告別了任何人以為再簡單不過的行走和自由,難道上帝是公平的嗎?但就是這次不公平才鑄就了霍金名垂千古的《時間簡史》。是這該死的輪椅給了他更多的思考和更大的勇氣來成就偉大。所以如果我們要欽佩這些偉人的成就,就必須正視那些不公平和他們會出的努力。
對於那些為求得公平而勇敢攀登的人,民辦上是無所謂不公平的,因為上帝本來就是公平的,如果他少給了你資本,他就會給你更多的勇氣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