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作文朗讀主持開場白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xx好!在這個陽光明媚,微風徐徐的上午(或下午)我們即將舉行xx比賽,希望同學們要好好的表現,認真的讀自己的作文,現在比才正式開始!
2. 小學生如何提高朗讀寫作能力
一、細致觀察,追求真實。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
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
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
用眼睛去觀察、認識、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
小說家。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常聽一些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筆起來就頭疼,總學得沒
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不知道該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但是仔細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編一些內容
,空洞無物,脫離實際。為什麼造成作文難寫呢?總的來說,就是缺少觀察,沒有真實感,因此無從下筆。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我認為,
首先要學會觀察。我在教初中語文第三冊阿累寫的《一面》這篇課文時,指出作者阿累在描寫魯迅外貌時,五次寫了他的「瘦」。其中三次
是從遠到近更清楚,更細致地寫出外貌特徵。為什麼作者對魯迅的外貌特徵寫得那麼傳神,那麼典型呢?主要是作者善於細致的觀察,內心
有獨特的感受。所以,我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非常重視觀察,重視寫真實內容。因此,每個星期的作文課,我都利用一定的時間帶學
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寫作,有時在校園里觀察校園植物,觀察竹子、樹木、花草,有時在周末時間到野外參觀,進行野外寫作,領略秀美
的自然風光。經過這樣的訓練,不但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積累豐富的題材,寫出真實內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積累素材,學而致用。
在教學中,碰到有不少的學生平時很少看課外書,特別是語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有的甚至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課外閱讀材料,很少
看書讀報,寫作的知識貧之,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寫作文時想一句寫一句,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或者剛開了個頭,敷衍了幾句,
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不知所雲,因此對作文望而生畏。為了能改變害怕作文的現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平時要多進行閱讀,多
積累寫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
有成竹,得心應手。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
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以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
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並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湧泉,滔滔不絕,內容充實有力。
我們所學的課文有許多範文都是作者對人物或動物細致觀察寫下來的真實素材。如《一面》中對魯迅的描寫,《鶴群翔空》中的鶴群飛翔姿
態的描寫,鶴鷹搏鬥的場面的描寫,只要認真閱讀,積累素材,就能變為自己有用的東西。此外,除了從書本中積累素材外,可以從日常生
活中積累,比如,就人新事的出現,各種有益的宣傳,自然現象,社會新聞,國際時事等等這都是極好的素材,只要注意這方面的人和事,
自然就會有豐富的素材,這樣寫作起來,就能妙筆生花,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三、提倡模仿,培養興趣。
模仿是借鑒的一種形式,但模仿不是簡單的照搬,應當是創造性的借鑒。模仿的特點是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收到
明顯的效果。對於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範文,逐步培養寫作興趣,使之循序漸進地沿著寫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漸地
提高寫作能力。即使剛開始時的機械模仿,也應加以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產生寫作的興趣和慾望。歷史上有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
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場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而來的。又
如歷史上左丘明的《左傳》、司馬遷的《史記》他們的寫法,都為後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課本中的許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
文,學生學了課文,可以模仿寫作,使學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鄭振鐸的《貓》一課,讓學生以另一動物為題模仿寫作,有很多學生仿寫很成
功,把課文寫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雖然模仿是提高寫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開始起步時,可以進行模仿,但入門後,
必須脫離仿寫,走創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寫法,有自己的特點。
四、多說多寫,下筆成章 。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學生很會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然而在寫作文時卻絞盡腦汁,寫不出多少內容來,究竟原因
何在?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說」的機會較多,幾乎不費多少力氣,但「寫」的機會很少。光說不寫,怎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因此在寫作訓練
時,我重在指導學生說練結合,多寫多練,並且,不但要說得好,而且要寫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課文,就布置與課文相關的小作文訓練題,
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有時先讓學生思考,下課後再讓學生練習,要求寫在作文本上,有一些當為作業題去做,比如,讓學生寫出作文
題的題眼及作文的提綱,有的則寫續寫部分,有的進行改寫訓練等等,經過多方面的訓練,寫作水平相應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寫作的情
緒也日漸高漲,並自發地開展了寫作競賽活動。
五、多些表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無論寫得怎樣,都要首先給予肯定和表揚,畢竟都有其閃光點,有好的一面,在表揚之後,委婉指出不足之處,讓
其知道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增強自信,提高寫作興趣,樂於多讀多寫,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作文內容並不太好,但在用詞、造句
方面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也要給予表揚和贊美,讓其產生寫作興趣,能夠勤讀多練。如果教師在評學生的作文時,批評的多,表揚的少
,那無形中象潑了一盆冷水,使之對寫作文的熱情傾刻間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懼感,對提高寫作水平更加不利。
六、勤寫片段,多記日記 。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勤寫片段,多記日記,以及寫心得體會之類的小練筆。如在人物描寫方面,採取動景、靜景
等多角度描寫訓練,並要求學生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平時勤寫片段,多記日記,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不僅可
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益處。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強調每位學生每天寫一則日記,大至一千八百字的篇
幅,可以對時事發表看法和見解,小至遣詞造句。也可以是寫一段有關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片斷,這樣,學生不但養成了愛寫日記的好習
慣,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筆後,素材積累豐富了,寫作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七、鼓勵創作,推薦發表 。
任何人要想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
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寫出優秀作文進行發表。為了能寫出更多優秀作文,我首先讓學生留意身
邊的人和事,記錄新人新事,從班內到校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社會,然後進行合理的選村和組村,寫出優秀作文,上送學校廣播室
及學校報刊編輯小組,讓其優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這樣,會極大地刺激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感到作文的份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創
作的積極性。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學生多讀多寫,提高作文水平。
3. 適合小學生朗誦的關於草原的作文
廣闊的大草原,有多少虛假和真實!在「咩咩」聲的天地間,在那奔騰的身影中,「我們的人性難道還要狗來看護嗎?我們是龍的子孫,還是狼的後代?」
廣闊的天空下,白雲朵朵,我的心兒似乎也在其中飛揚了。看那潔白的蒙古包旁,有一位老婆婆,她的馬兒在槽中安靜地吃著草,羊兒也樂在其中,這是幸福的安寧,還是災難的前兆?我想,我們應該去看一看。從遠處的荒漠中,疾疾地奔來一個騎馬的身影,馬兒在烈日下,顯得有些瘦弱,那個蒙古人,該是死裡逃生吧? 沒錯,他是一個逃亡者。原因是什麼,我們不去想,但要看他奔向何處。
老婆婆有一個兒子,也許是生了病,不能再像正常人一樣勞作。家中的一切,只能由這位老婆婆料理。這位年邁的老太太,還奉著當年「一代天驕」所贈的金牌。幾代人,都沒有遺忘他的恩澤。
那位不速之客到了。他的臉色煞白,形同死人,只有口中還透著活的氣息。老婆婆急急忙忙把他從那匹瘦馬上拖下來。半日後,他活了過來。老婆婆的兒子拿來食物,雖然他走起來趔趔趄趄,但那種屬於蒙古人的豪放、熱情和好客,促使他去好好地招待這位並不相識的人。
幾天過去了,這位陌生者慢慢地恢復了元氣。但他卻賊心不死,趁著老婆婆和她的兒子離開的檔口兒,急匆匆地逃離了!當老婆婆發現自己祖傳的金牌也消失不見時,恍然大悟,只好深深地嘆了口氣。
他在奔跑,彷彿害怕那位老婆婆和她病殘的兒子追上來。身為蒙古草原的一份子,他當然知道他們娘倆的生活之艱難。他跑著跑著,突然一股負罪感的淚水,從眼睛裡流了出來。他想起了母子二人對他的百般照顧,他怎麼能這么無恥、這么忘恩負義。他停下腳步,猛地轉回頭來,向著那個蒙古包的方向,走去……
那藍天下,依舊是老婆婆的身影,當她再次看到那位陌生人時,驚訝萬分。而那位陌生人,滿臉淚水,走向老婆婆,如同罪人那樣跪倒在她面前,雙手顫抖著,將原物奉還。但是,老婆婆並沒有伸手去拿,而是急急地轉身跑進蒙古包,把新鮮的馬奶和剛做好的干糧包了起來,遞給他。那浪跡天涯的人呀,不知該說什麼,只是滿臉淚水,獃獃地跪在那裡,雙手顫顫抖抖地接了過來。在他的心中,只剩下了自責與感激。野馬奔千里,終有家可安。那如天空般清澈的心靈,又是多麼的偉大!
4. 急求一篇可以朗讀三分鍾的小學生英語作文
A Touching Event
Yesterday afternoon I went to the Yuexiu Park. It happened that I saw a touching event. At that time, some people were boating on the lake. Among them was perhaps a happy family. They were taking photos when suddenly the girl fell off the boat into the water. She was struggling and her parents cried out, "Help!Help !" It was obvious that they could not swim at all. From nearby a young man immediately rushed to the lake. Without taking off his clothes, he jumped into the water and quickly swam towards the girl l who was already tired out. At last he carried her to the lake side. She was saved!
How happy the parents were! Before they thought of thanking the Young man, he had disappeared!
一件感人的事
昨天下午我去越秀公園玩,碰巧看到一件感人的事情。當時,有一些人雀
湖上劃船,也許其中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們正在拍照,忽然小女孩從船上落
入水中,她在水中掙扎,她的父母大聲呼救;顯然他們不會游泳。附近一位年輕
人立即朝湖邊沖去,他衣服沒脫就跳入水中,迅速朝小女孩游去。就在小女孩
筋疲力盡之時,他終於把她拖到湖邊。她得救了!
女孩的父母是多麼高興啊!還沒等他們想到要表示感謝,年輕人就悄悄離開了。
5. 小學生朗讀作文最後一段怎麼寫
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說:「讀書陪伴我走天下。」小時候,我剛剛認字時,媽媽就讓我看書。我十分調皮,經常把書撕壞。媽媽只好給我念,我聽著聽著便入了迷,動不動就纏著媽媽給我念。後來識字多了,也懂事了,便自己看書。當幼兒園里的其他小夥伴都在玩玩具時,我自己卻一個人在圖書角看書。六歲那年,我上一年級。爸爸媽媽准備帶我在暑假裡去新加坡玩。出發前一天,我讓爸爸把那本《魯濱遜漂流記》帶上。爸爸不解地問:「出去旅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就不帶書了吧。」我卻說:「帶上吧,我要把它讀完,這本書多精彩啊!」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同意了把書帶上。以後,每次出去旅遊,我都要帶上一本書,真可謂走到哪,讀到哪。去年夏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廬山看望爺爺奶奶,我帶了一本《昆蟲記》。第一天到賓館時,已是下午兩點。我一放下旅行包就打開了《昆蟲記》。我如飢似渴的讀著,不知不覺時針已指向三點,我趕忙書,叫醒爸爸媽媽。我在去景點的路上走走停停,不時觀察一下路邊的草叢,看看有沒有法布爾描寫的奇特昆蟲。媽媽和爸爸都叫我「小書蟲」。書,是一個隨時隨地陪伴我走遍大千世界的好友!朝陽實驗四年級:何佳昕
6. 小學生朗誦的愛國作文歌詞
祖國啊!這來詩意的名字
彌漫著您的每源一個季節
那是羽白色的鴿子 在藍天下
喚醒了十月的第一個早晨
啊!祖國 我愛您愛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國
請賜給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隨你的腳步
讓每個夢境都滴著甜蜜
讓所有的歌喉都沾滿金色的音符
臨摩你的日子——
請為我鋪開滿天的彩霞
我要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恆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總是如熱淚落花沾滿回聲
共和國的跫音走過你的心田
7. 小學生關於詩的團體活動的作文
六年級習作 伴著那歡快的上課鈴聲,伴著那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聲,一場有趣的活動——詩歌朗誦會,正式拉開了帷幕…… 在同學們緊張而激烈的討論中,最後推薦我和周玉芬主持這場朗誦會。朗誦會開始了:在眾目睽睽的眼光中,我和周玉芬上了講台,同學們也一直看著我們。「尊敬的各位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此舉行這場詩歌朗誦會,希望大家主動踴躍報名!」開場白完了,第一個打頭陣的是李佳,伴著那悠揚的《神秘園之曲》,他那抑揚頓挫、富有感情色彩的音調令我們進入到一個幽美的感情世界。我不禁為他暗暗鼓掌,看看台下的觀眾,同學們都在認真聆聽這美妙的詩歌,個個臉上浮現出陶醉的神情。 終於,經過幾輪的節目,同學們的膽子也放開了,全場融入到了一片熱鬧的海洋,歡呼聲、掌聲此起彼伏。當周玉芬宣布我來朗誦時,心中那快樂之感與緊張相互交融,我手心冒汗,連手都在顫抖,但卻裝著鎮定一步一步邁著歡快的步伐走向講台。此時,我的心中七上八下,既擔心朗誦的不好,在同學們面前出「洋相」,又有一種被點到名的喜悅之情所覆蓋。當我來到講台上時,那優美的音樂如流水般涌進我的心田,「大家好,今天我朗誦的題目是……」一首詩如雨般飄灑而過,一陣排山倒海的聲音從台下傳來……詩歌朗誦會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改變的只有時間,不變的卻只有同學們那爽朗的笑聲。 詩歌朗誦會真有趣!
8. 適合朗誦的背景音樂有哪些
適合朗誦的背景音樂有《雨的印記》、《神秘花園》、《安妮的仙境》、《雨中漫步》、《和蘭花在一起》。
1、《雨的印記》
《雨的印記》出自韓國最擅長描繪愛情的音樂家李閏珉之手,這首曲子跳躍的優美,適合背誦時聽,適合失戀時聽,適合作為朗誦的背景音樂。它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美麗,感受到人生的真諦。不同的人都會從這首曲子里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2、《神秘花園》
《神秘花園》是由理查德演奏的一首經典鋼琴曲,《神秘園之歌》則是由新世界音樂樂團神秘園演奏的同名曲目。該首歌樂曲舒緩柔美充滿了思憶與郁憂,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些許的憂愁,令人不得不沉醉於其中。
5、《和蘭花在一起》
《和蘭花在一起》是一首雅尼的經典作品之一的純音樂曲子。英文為With An Orchid.由美籍希臘裔演奏家、作曲家Yanni創作,收錄於其專輯《If I Could Tell You》。曲名里沒有世俗里包藏的小家碧玉情懷,也沒有小情小調的憂傷與做作。只有一股子清新撲面而來。
9. 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生作文輔導
一、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從「要我讀」轉為「我要讀」的良好的朗讀意識。為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著手如下措施:
1.加強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其實,學生在識記理解文章方面,朗讀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觸動學生思維,充分地挖掘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時,朗讀是提高演講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彌補言語的缺陷,鍛煉口才,提高自已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注重講讀結合,提升朗讀效果。在教學中,教者要先指導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然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啟發學生通過朗讀把課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3.利用好課文錄音,潛移默化地提高朗讀的審美能力。磁帶上的朗讀准確、規范、聲情並茂,與之相配的情境音樂渲染出課文的意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融入感情基礎,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因此聽課文錄音,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對朗讀的審美能力,感受到聲音的無窮魅力。如教學有趣的童話故事《七顆鑽石》《小豌豆》等,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者用繪聲繪色的語調把故事的情節起伏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一下子被課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覺進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覺地跟著錄音默默地讀起來,有的在隨後精讀課文時模仿錄音中語氣、語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課文錄音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朗讀慾望,都想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故事中的角色個性和動人情節。
4.採取激勵機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願望。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在朗讀中的「閃光」之處,給予肯定,使學生有成功感。在教學中,我常採用畫表得星的方法,看誰讀得好,讀得好的就得相應的星星,這個激勵方式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這樣也能滿足同學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充分發揮教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
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讀是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應該教會學生總結朗讀的經驗,把握朗讀的技巧。
三、巧用多種朗讀形式。
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讀,不講求形式的多樣性,要通過巧用多種朗讀形式,多方面地來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比如:採用個別讀、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較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同時,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有選擇地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練習。低年級的學生喜歡以競賽、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
1.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2.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陷,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3.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4.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
5.比較讀。每位學生都有好勝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會更加努力。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6.配樂朗讀。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選取恰當的音樂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讀。
7.表演朗讀。即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自編動作,把課文「演讀」成小小課本劇,也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演,這種朗讀形式學生很喜歡,幾遍「演讀」,學生幾乎可以背誦文章的某些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