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從以來下幾個方面入手: 1、激源發興趣; 2、豐富語言; 3、積累素材。教師要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生自批和互批的能力。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不僅要「練」,而且要將作文教學滲透在整個語文教學當中。
②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作文水平
「三招」提高農村初中生寫作水平
寫作是現代社會的重要交際方式,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是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由於廣大農村地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後,信息閉塞,學生視野不夠開闊,造成農村初中生在作文時普遍感到無話可寫,寫作水平自然難如人意。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寫作水平,已經成為困擾廣大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難題之一。參加工作十幾年來,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教學生普遍認為作文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特別是在中考或各類作文比賽中屢屢取得優異成績。我的主要做法介紹如下: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寫作的過程實際上是藝術地再現生活的過程,所以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和源泉。而學生普遍感到無話可寫,並非生活中缺乏寫作素材,而是這些學生缺乏發現素材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採用方法一是讓學生堅持寫觀察日記,如校園中每個季節花草樹木的變化、田野中莊稼的生長、村莊的建設等等。另外,每周學生回家我還會讓他們有意識地做一次家務,比如幫父母乾乾農活,為父母做飯、洗腳、洗衣服等等,然後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特別是寫一寫做這些事時的感受。三是組織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如向日葵、油菜、果樹等開花時我都會帶領學生到田野、果園等處觀賞。我們還堅持每周抽出一節自習課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比賽,如慢騎自行車賽、蛙跳比賽、結伴而行等。活動後也及時讓學生將活動過程和感受記敘下來。
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寫作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教會學生寫作方法。有了材料並不等於學生就會寫作文。因為寫作並非是素材簡單堆砌過程,而是素材加工創造過程。因此我也將寫作方法的傳授做為重要的教學環節。教會學生寫作方法的途徑,一是利用好語文教材。教材教學包括內容教學和寫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務必將寫作方法的分析放在重要位置,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生如何利用課本中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如:《口技》一課既通過描繪口技藝人模擬的各種聲音直接贊美其高超的技藝,又通過描寫聽眾的反應側面烘托其技藝,即採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描寫方法。在教學中,我就結全有關內容告訴學生我們在描寫人物時同樣可以利用這一寫法全方位展現人物的特點,表達中心思想。二是利用作文輔導類的資料對學生進行系統訓練。自初一開始,我就建議學生訂閱有關作文輔導訓練的報紙或刊物,然後根據這些資料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系統地寫作指導和訓練。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十分科學有效的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法。
三是指導學生學寫創新作文。在日常寫作訓練中,大多教師要求學生寫作的素材不外乎熟悉的人或事。學生描寫的人也就主要集中在父母、老師、同學等比較固定的人群,敘述的事也主要集中在父愛、母愛、老師在學習方面的關心、同學間的友誼等小范圍。寫作內容也大多千篇一律,如生病後父母送孩子看病,老師利用節假日為學生補課,同學間產生誤會後又和好如初等。這勢必造成學生寫作興趣的降低和寫作水平長期徘徊不前等狀況。所以說現實生活中的寫作材料總是有限的,但是學生的想像空間卻是無限的。在進行常規作文訓練的基礎上,我還十分注重教會學生在寫作時大膽創新,拓寬學生素材。如我教學生創作小小說、編童話故事、寫劇本、寫演講詞、改編名著故事等。每次作文課上我還集中誦讀一些學生寫的優秀作品,並將其列印後貼上後面黑板上供同學間交流和學習。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另外,在寫作形式方面,我也教學生大膽模仿和創新。比如,我教學生學寫日記體、書信體、小標題式、片斷式等等。在語言方面,我教學生多引用古詩詞名句,多使用修辭方法,或注意語言風格的活潑與詼諧等等。通過這些指導與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般都會明顯提高。2008年,我組織學生參加某語文輔導報舉辦的徵文比賽,二十人參賽十七人獲得一二三等獎,並有六篇創新作文被該報刊登。這在我們這所農村學校是絕無僅有的一次。現在,我的學生每年都會參加各類寫作比賽,每次都會獲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破解農村提高寫作水平難這一問題也貴在得法。如何得法,我認為大家首先要做一個有心人,即在平時教學中要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根據學生情況研究方法對策,積累經驗教訓,從而找到適合學生實際的好方法。
③ 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報告分報告怎麼寫
自從2008年12月該課題縣級立項以來,本課題主持人和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分析和實踐工作,作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教科研工作的明顯成果,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教科研素質。通過語文生活化實驗研究,師生關系融洽了,語文教學質量在持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了顯著的增強。
一、做好研究准備工作
1、多方聯系,為本課題提供可靠的實驗研究保障。
為爭取學校和部分教師的大力配合,我們課題組成員積極與學校領導和教師洽談溝通,訂閱相關學科資料,提供多方面有關信息,爭取為本課題提供優質的實驗研究平台。
2、強化培訓,促進教師成長
理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對於課改實驗我們除了聘請專家為課題組成員進行相關培訓外,我們更注重搜集相關理論內容和實踐經驗教訓,提前多次交流,提升教師們的課題研究知識經驗儲備。
3、反復論證,申報立項
我們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深入分析實驗對象的具體情況,擬定和完善實驗方案,在縣校領導和部分老師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12月我們課題組邀請縣教研室相關領導和專家參加課題開題,確立了課題研究的方案,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並於2009年1月被批准立項為縣級課題。
二、課題開題以來的研究情況
2008年12月開題以來,課題組即按研究方案擬出的實驗階段的時間表。著手開展有關的工作。在研究過程,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2008年12月,邀請縣教育專家和部分老師召開課題開題研討會。
2、2009年1月,課題組研討制定詳細實施研究規劃方案。
3、2009年2月,進入實質性實驗啟動階段,開展語文生活化教學宣傳活動。
4、2009年4月,課題研究初期活動實驗經驗交流,調整研究方案細則。
5、2009年10月,進行課題中期研究情況評估匯報。
6、2009年12月,課題組總結一年來的實驗成果,整理研究材料,形成實驗活動初步經驗,檢測初步目標完成情況。
7、2010年1月,課題組總結近一年來的實驗成果,完成階段性研究成果,生成各自的研究經驗和理論。
8、2010年2月——2010年10月,課題研究進入回顧總結階段。全組成員回顧過去研究成果,完成《注入生活元素,提高語文素養——農村中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研究報告,並做好結題工作。
三、實驗方法上,以點帶面,點面結合。
通過問詢、采訪調查等研究手段,對『課題組根據需要選擇的調查對象』、『課題主持人調查研究的對象』、『課題組其他成員調查研究的對象』進行調查研究。並採用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調查法、實驗法等研究方法。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邊交流的研究方式。
四、研究分年級實施,整體推進。
七年級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生活化的探索研究,八年級進行課外閱讀生活化的探索研究,九年級進行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索研究。
1、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讓課堂與生活鏈接,喚醒學生生活中的情感體驗,進行個性化解讀,真正實現「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溝通,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具體設想有:對接生活、創設情境、立足開放。
(1)對接生活就是將教材與生活對接。針對不同類型的教材,採取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生活,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創設情境就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比如通過游戲、音樂、競賽、表演等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會使語文更貼近學生生活。
(3)立足開放就是將語文學習向生活開放,立足於四點:教材使用開放、學習內容開放、學習空間開放、學習方式開放。這樣才會讓學生積淀豐厚的文化,才會開拓學生廣闊的視野。
2、課外閱讀生活化——三三制閱讀策略
(一)為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落實閱讀效果,廣開書源,學校、班級定期舉行三會。
(1)好書推薦會。學生讀了好書想推薦給同伴,就用製作海報、製作課件、表演等形式,藉助推薦會來推薦新書,交流讀書感受。
(2)讀書競賽會。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採用競賽形式,交流閱讀情況,既能保證讀書速度,又能保證讀書質量。
(3)圖書流通會。家庭藏書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書源,班級建立圖書超市,讓學生將自己已閱讀過的家庭藏書奉獻出來,大家交換著讀,學生們以書會友,增進友誼。
(二)為了讓學生積累豐富語言並加固文化底薀,我們又設計「三文」展示制,即利用學生的原創一報一刊一書來展示學生閱讀成果,同時也為他們表達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創造出屬於自我的一片天地。
(1)一文是讀書小報。重在報道各種讀書活動,推薦最新圖書,發表自己的讀書所感。
(2)二文是讀書文摘。學生將自己閱讀到的精品文章,用文摘形式抄錄下來,每篇推薦文章後面附有三言兩語的推薦理由或閱讀感言。將諸多文摘匯編成一本雜志,圖文並茂,更利於推廣。
(3)三文即自製書。每一個學生每年要自編一本書,可以圍繞平日作文、生活日記、調查報告或自編作品而展開。
3、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生活化——語文綜合實踐「三旅延伸」策略
(1)拓展之旅:學習課文之後,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利用文本表達上的含蓄朦朧處或留下的空白處,讓學生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去詮釋去補充文本等。
(2)自然之旅:呈現的是學生假期外出旅遊活動的收獲。建議學生圍繞優美景緻、物產采擷、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四個方面,將自己游歷時所拍的照片、旅行歸來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之作展示出來,為夥伴們打開一扇感受祖國文化博大精深之門。
(3)社會之旅:即社會調查。此類實踐活動建議以「小記者在行動」的形式進行。學生自由組合小組,確定研究主題,主題可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課題研究措施與效果
1、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做好宣傳工作,創設良好的校園研究氛圍。
2、定期交流探討調整課題研究的實施細節。課題的研究是需要在實踐中進行調整的。我們課題組將定期在一起研究探討語文生活化的有關實施細節問題,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定期舉行學生讀書交流會,鼓舞學生積極的參加到活動中來。
4、領導重視促成語文生活化研究活動的課題目標達成。
5、全國豐富的研究資源和成功案例,積極鼓舞著我們對本課題實驗研究的信心和勇氣,為達成課題目標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六、課題研究不足與建議:
1、本課題研究的關鍵是轉變語文教師的教學思想,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教學改革不僅僅在教師這一方面,還需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來共同關注和解決。
2、進一步根據生活實際中運用語文工具的規律探求語文教學規律,運用語文的眾多場合來開拓語文教學的空間領域。但農村初中在條件上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網上的閱讀,資料的查閱,學生對新生事物的直觀感受,家庭的教育等都為實踐研究帶來了阻力障礙,在實施中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教師的傳授知識多樣化速度比較慢。
3、農村孩子所受環境教育、家庭教育單一,孩子受教育的經濟條件較差,所需學具不能滿足等等,給課題研究帶來了比較大的困難。
④ 淺談如何突破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之語言關
摘要: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從目前作文教學現狀得知,當前很多初中學生在作文方面都表示不知如何下筆,及時下筆作文內容也缺乏深意,較為空洞。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和語文教師採取教學策略有著緊密聯系,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作文教學策略,望給予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參考。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全面滲透,初中語文和以往相比也發生較大的變化。語文教師應從語言文字等基礎能力著手,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從多角度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效率和質量。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 1.學生寫作內容空泛。寫作的目的在於抒發內心真情實感,然而從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情況得知,很多學生在寫作中存在明顯的假太空和抄襲情況,可以說這種現象違背作文教學目的,更無法真實反映學生內心所想,以致於學生在聽到寫作之後就下意識套用以往所寫內容或抄寫在各種書籍看到的語句,長期以往就失去口頭表達能力。雖然學生可以下筆寫作,然而寫出的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情感,學生借用這種方式躲避抒發內心情感,那麼寫出的內容自然而然質量低下。 2.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還應用傳統教學思路,即授課時直接說明寫作題目和具體要求,要求學生選擇寫作材料,學生提筆寫作後再整體評講。語文教師占據整個教學過程的分量,雖然指導思路較為清晰,然而形式單一陳舊,學生學習興趣普遍較低,自然而然影響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和質量。 3.教學創新意識不足。大部分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是求穩心態,因而會限定作文內容和模式,以致於出現寫作內容千篇一律情況。再加上多數語文教師在寫作時都會將作文類型分類且限定模板,之後則要求學生在限定模板中寫作,以致於學生沒有較強的創新意識,長期以往導致寫作模式化。二、突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策略 1.設置貼近生活題材,增強學生情感表達。寫作的基礎在於高質量的素材,更是提高寫作質量的關鍵。材料即作者用以提煉和表現文章觀念和事實的內容。優秀的作文除了具備意義深刻的選題,更具備充實的寫作材料。當前初中階段學生處於豐富多彩的生活領域當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現象和重視生活體驗,因為真實的的材料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在觀察過程中運用聽覺、觸覺、嗅覺、視覺等多種感官接觸觀察對象,從多個角度觀察對象並運用隨筆、日記、札記等方式記錄,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現象,從簡單生活中捕捉光亮,由此感悟和描述生活美好。例如在描寫景物時就可讓學生調動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種感官觀察對象,緊抓描寫對象特點。學生在觀察中應學會嗅覺春天氣息,聆聽春姑娘的呢喃,視覺欣賞五彩斑斕的春色,進而有感情地寫出獨特的春天景象。而在人物描寫作文中則應緊抓描寫對象的外貌特徵、性格特徵等顯著特點,凸顯人物形象,使讀者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描寫並分享作品,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激發寫作興趣。 2.深度優化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作文教學無法脫離聯想,將其和情感結合能最大限度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聯想,其中提問是課堂教學常見教學方式,科學有效的問題能最大限度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桃花源記》一課為例,語文教師在講解此課時就沒有按照傳統教學步驟,此篇課文作者描述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人們在這個無憂無慮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課文也真實反映作者對社會環境失望和迴避社會的不良情緒心理。最後語文教師鼓勵學生想像屬於自己的桃花源記並用文字記錄下來,不僅可以充實寫作內容,也達到活躍學生思維目的。 3.積極拓展學生思維,營造良好寫作氛圍。寫作則是從知識信息從學生傳輸給讀者。信息在流動中得到二次解讀、挖掘和傳播,一定程度深化其價值,為了更好地拓展學生寫作思維,教師可以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因為語文閱讀和作文有著緊密聯系,其中閱讀更是作文的根本。教材中收錄很多經典讀物,應從經典閱讀中挖掘素材為作文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以《成長的煩惱》一課為例,教師在課前就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分組,之後讓學生從自身角度闡述成長過程中存在的煩惱,小組相互交流,探討其他學生存在的煩惱後找出共同點以及解決措施,之後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成長」為主題寫作,通過結合所學課文進行寫作,這種方式不僅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目的,也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提高寫作質量。三、結語總之,教育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組成,更是促進發展之根本大計。初中語文課堂要對學生 表達、聽力、閱讀和寫作等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尤其在作文方面更需要加強聯想結合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中積累寫作素材,打破作文寫作困境,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⑤ 農村初中英語作文教學的困惑與對策有哪些
2
enough
是修飾形容詞
big
,但必須放在
big
之後。本句應該是
「
The
room
is
big
enough.I
singing
a
song
now.
」
現在進行時
構成應是
be
+
v
+
ing
形式,學生往往缺少謂語
be
,本句應是
「
I
am
singing
a
song
now.
」
所以平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
識引導學生用
英文
思維模式來思考。
2.
一個主語多個謂語。英語句型大多是「一個主語
+
一個
謂
語
」
,
其
它
動
詞
往
往
以
非
謂
語
動
詞
形
式
出
現
。
如
「
I
went
home
watched
TV
yesterday
」
應把
「
watch
TV
」
改為不定式
短語,本句應是「
I
went
home
to
watch
TV yesterday.
」
因此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使用不定式、動名
詞、過去分詞等非謂語形式。
3.
一逗到底。逗號連接句也是中學生在英文寫作中受母語
影響而產生的一種造句方式。
學生寫英語作文時也總感到一個句
子還沒有表達完,
便不自覺地一逗到底,
這樣就造成句子關系含
混,主次不明,重點不突出,影響表達效果。
4.
用詞不當。
英語詞彙十分豐富,
表達某種含義首先要選擇
合適的詞,學生詞彙不足,導致作文中詞不達意。
5.
語篇布局能力弱,文章主題不突出。英語中的語篇聯結
手段相當豐富,有的用在句子層次,
有的用在語篇層次,但學生
在書面表達中較少利用這些手段,
這使得文章的跳躍性很大,
文
中的主題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
沒有明顯的照應等,
而且廢話連
篇,主題沒有突出。
其他類錯誤,如標點符號、大小寫等錯誤,在農村中學生
書面表達中也普遍存在。
因此,
教師在課堂教學和平時指導書面
作文時,應有意識注意以上錯誤。
二、提高農村初中生英語作文能力的具體對策
3
(一)階梯性訓練,逐步提高
「詞—句—篇」的關系就好象是「磚—瓦—房」的關系,有
了磚瓦才能蓋好房子。英語書面表達也一樣,要堅持由淺到深、
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一環扣一環的訓練。
筆者在多年的農村初
中英語教學中,
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
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階梯性的寫作訓練,
從遣詞造
句入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
1.
詞彙的訓練
詞是構成句子的最小單位,
地位非常重要。
本人主要通過以
下方式進行訓練:一是每天堅持聽寫單詞、
短語。二是每周利用
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單詞游戲,
諸如單詞接龍
、
單詞歸類
、
單詞
填空
、
默寫競賽等。
使學生的詞彙量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地增加。
為書面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
2.
句子的訓練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單位。
幾乎所有的句子都是
「五種基本句
型」的擴展與延伸。書面表達堅實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詞、短
句、
句型以及語法知識的合理組合能力。
因此,
訓練學生的
「寫」
就要從「五種基本句型」入手。英語中的「五種基本句型」是:
(
1
)
S + V
(主語
+
及物動詞)(
2
)
S + V + O
(主語
+
及物
動詞
+
賓語)(
3
)
S + V + P
(主語
+
聯系動詞
+
表語)(
4
)
S
+
V
+
IO
+
DO
(主語
+
及物動詞
+
直接賓語
+
間接賓語)(
5
)
S + V + O +C
(主語
+
及物動詞
+
賓語
+
賓語補足語)。如果能
熟練運用各種常用句型,
每個句子清楚無誤,
那麼整篇文章就沒
什麼大的毛病了。
⑥ 初中生描寫農村的作文
愛農村
我愛農村,喜愛農村風景好!杜鵑花開的時節,微風輕拂著柳樹枝梢.清澈的小溪,泉水淙淙.枝頭的鳥兒,啁啾歌唱.花間的蝴蝶,翩翩飛舞.連田遍野,一望無際.把人們的煩憂,一掃而空.我喜歡徜徉在這碧綠的天地里,更喜歡佇立在那飄散著泥土之香的小丘山,眺望著那使人充滿活力的田野,載著滿懷的綠意回故鄉.
我愛農村,喜愛農村的雨天!遠天是霧和雨織成的朦朧,白茫茫的一片;那三三兩兩的茅屋,靜靜地橫陳著,接受雨水的洗禮;路上的行人,漸漸地稀少了,只剩下那和平而安詳的村莊;只有那不堪寂寞的鴨群,不停嘎嘎叫著,白長袍的鵝先生,站在屋檐下,伸長著頸子,享受著雨水的淋漓;這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神仙境地.
我愛農村,喜愛農人的勤奮!黎明的曙光一線,幾聲雞啼,劃破了黑夜,也劃破了靜寂.這時農村已經炊煙裊裊,農夫們荷著鋤,吆喝著牛,踏著金黃的曙色,走向征程!中午南風習習,烈日炎炎,他們仍然彎著腰,赤著腳,為了養活天下人,一棵一棵地播種,直到夕陽西下,才收拾重擔,哼著山歌,載著希望,踏上歸途.
我愛農村,喜愛農村的淳樸!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磚砌的平房,低矮的竹籬,有一分畫意,一分拙美;樸素的衣著,淡妝的村姑,下雨了,青箬笠,綠簑衣;彼此見面,那麼親切,那麼誠懇,話語依依,人人掛著善良的臉龐,一幅天然的純真.我就喜愛這樣和平的世界.
我愛農村,喜愛農村生活的閑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必爭名奪利,不必鉤心斗角;大白天,你翻土,我耕作,互相幫忙,守望相助;倦了時,大夥兒躺在綠蔭下,你抽煙,我喝茶,有談不完的家常趣事,有看不盡的田野風光;眼看田裡稻秧青青翠翠,莫不為血汗的代價,莞爾一笑,夜來了可以東坐坐,西聊聊,可以看電視,數星星,多麼自在,多麼逍遙!誰不愛農村.
城市與鄉村
我曾經讀過許多評論城市與鄉村的文章.其中,一位同志說,"城市的學校操場雖然很寬闊,但我不喜歡這兒;城市的房子雖然很舒適,但我不喜歡這兒;城市裡沒有一絲泥土的氣息,不能塗抹,不能爬樹,叫什麼城市,連農村都不如!"我可不這么認為.城市,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街兩旁高樓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向上高長;街心花園變的越來越奇妙;電子技術飛快增長;明亮的教室中不時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城市的條件與環境都不怎麼差.城市裡有十分尖端的高科技,良好的學習與工作環境.在這兒,孩子與大人生活得十分安謐快樂.我只要站在街頭看著一輛輛賓士寶馬駛過我就無比快樂.
然而,城市的環境並不太好.空氣污染,水土流失,這些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而鄉村呢,水清水綠,鳥語花香,環境十分優雅.人們也吃苦耐勞,有十分好的品質.日子也過的挺好,似乎,他們從來都不缺些什麼東西.
城市與農村,缺一不可.城市有科技,農村有環境.我既喜歡城市,也愛農村!
我愛家鄉
我的家鄉是位在新竹縣的湖口鄉內,雖然它不像大都市一樣繁華,可是它帶著一種濃厚的純仆味道,所以我很慶幸能夠生長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我的家鄉有許多特產,例如:貢丸,米粉,茶葉,以及各式各樣的水果等等,是一個充滿了客家風情的地方.我的家鄉雖不是像台北市那樣的繁華,但是大家好像也非常安居樂業呢!
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個地方都變得越來越繁華了,就連我的家鄉也不例外,隨著時間飛逝,我的家鄉是越來越多工廠了.但是由於經濟蕭條,許多工廠已經逐漸向外移了.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我的家鄉.
為什麼我喜愛我的家鄉呢 因為既有民風純朴的地方,也有經濟繁榮的地區,高速公路就在附近,只需要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各個地方,非常便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好像被拉近了.
我的家鄉有個湖口老街,雖然我沒有實際去過,可是從圖片可以看出:它經過了多少年,多少月,它就好像是在訴說它的故事.
我愛我的家鄉,希望我可以一直住在家鄉里.
我愛家鄉泥土
有的人愛家鄉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也有的人愛家鄉的山山水水,而我卻最愛家鄉的泥土.
我們家鄉的孩子經常在土地上打滾兒,有時捏"小汽車"和"飛機",有時捏泥人,有時捏"電話"和"水果"等.到了傍晚,我們渾身沾滿了泥土,這時候,大人們都親切地叫我們"小花貓"呀,"土地爺"呀,我們聽了很高興.
記得小時候的一天,天氣睛朗,柔和的陽光撒滿大地.我高興極了,心想:今天不冷不熱,正是我們玩泥土的好時候.於是,我約了幾個好夥伴,來到村東,又開始玩起來了.我認真地捏了一部"電話"起來了.是長方形的,拿一條彎彎曲曲的大約有50厘米長的繩子來做電話"線".一些路人見了都有說:"喲,這小孩真聰明,看她得多像啊!"我卻認真地說:"不,是泥土教我變聰明的."夥伴各捏各的愛物,說說笑笑,嘻嘻哈哈,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泥土不但給我許多樂趣,而且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有一次,我將一把蠶豆種種在石快很多的地方.一個多月過去了,還不見它發芽,我急得跑回家部媽媽.媽媽笑呵呵地說:"傻孩子,種豆當然需要泥土,跟種其他植物一樣,知道嗎 "我點點頭.
第二年春天,我就把蠶豆種種到泥土裡.真的沒過幾天,蠶豆就長出了小苗.後來,長成了藤,開了花;不久,結了很多的蠶豆,在陽光的照耀下,看起來非常美麗.這時我格懂得:茂盛的樹林,茁壯成長的莊稼,都是在泥地的哺育下成長的.泥地是無價這寶,我們要愛惜土地,充分得用土地.
⑦ 提高農村初中學生作文水平的幾點做法
寫作是現代社會的重要交際方式,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是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由於廣大農村地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後,信息閉塞,學生視野不夠開闊,造成農村初中生在作文時普遍感到無話可寫,寫作水平自然難如人意。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寫作水平,已經成為困擾廣大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難題之一。參加工作十幾年來,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教學生普遍認為作文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特別是在中考或各類作文比賽中屢屢取得優異成績。我的主要做法介紹如下: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寫作的過程實際上是藝術地再現生活的過程,所以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和源泉。而學生普遍感到無話可寫,並非生活中缺乏寫作素材,而是這些學生缺乏發現素材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採用方法一是讓學生堅持寫觀察日記,如校園中每個季節花草樹木的變化、田野中莊稼的生長、村莊的建設等等。另外,每周學生回家我還會讓他們有意識地做一次家務,比如幫父母乾乾農活,為父母做飯、洗腳、洗衣服等等,然後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特別是寫一寫做這些事時的感受。三是組織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如向日葵、油菜、果樹等開花時我都會帶領學生到田野、果園等處觀賞。我們還堅持每周抽出一節自習課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比賽,如慢騎自行車賽、蛙跳比賽、結伴而行等。活動後也及時讓學生將活動過程和感受記敘下來。
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寫作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教會學生寫作方法。有了材料並不等於學生就會寫作文。因為寫作並非是素材簡單堆砌過程,而是素材加工創造過程。因此我也將寫作方法的傳授做為重要的教學環節。教會學生寫作方法的途徑,一是利用好語文教材。教材教學包括內容教學和寫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務必將寫作方法的分析放在重要位置,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生如何利用課本中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如:《口技》一課既通過描繪口技藝人模擬的各種聲音直接贊美其高超的技藝,又通過描寫聽眾的反應側面烘托其技藝,即採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描寫方法。在教學中,我就結全有關內容告訴學生我們在描寫人物時同樣可以利用這一寫法全方位展現人物的特點,表達中心思想。二是利用作文輔導類的資料對學生進行系統訓練。自初一開始,我就建議學生訂閱有關作文輔導訓練的報紙或刊物,然後根據這些資料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系統地寫作指導和訓練。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十分科學有效的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法。
三是指導學生學寫創新作文。在日常寫作訓練中,大多教師要求學生寫作的素材不外乎熟悉的人或事。學生描寫的人也就主要集中在父母、老師、同學等比較固定的人群,敘述的事也主要集中在父愛、母愛、老師在學習方面的關心、同學間的友誼等小范圍。寫作內容也大多千篇一律,如生病後父母送孩子看病,老師利用節假日為學生補課,同學間產生誤會後又和好如初等。這勢必造成學生寫作興趣的降低和寫作水平長期徘徊不前等狀況。所以說現實生活中的寫作材料總是有限的,但是學生的想像空間卻是無限的。在進行常規作文訓練的基礎上,我還十分注重教會學生在寫作時大膽創新,拓寬學生素材。如我教學生創作小小說、編童話故事、寫劇本、寫演講詞、改編名著故事等。每次作文課上我還集中誦讀一些學生寫的優秀作品,並將其列印後貼上後面黑板上供同學間交流和學習。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另外,在寫作形式方面,我也教學生大膽模仿和創新。比如,我教學生學寫日記體、書信體、小標題式、片斷式等等。在語言方面,我教學生多引用古詩詞名句,多使用修辭方法,或注意語言風格的活潑與詼諧等等。通過這些指導與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般都會明顯提高。2008年,我組織學生參加某語文輔導報舉辦的徵文比賽,二十人參賽十七人獲得一二三等獎,並有六篇創新作文被該報刊登。這在我們這所農村學校是絕無僅有的一次。現在,我的學生每年都會參加各類寫作比賽,每次都會獲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破解農村提高寫作水平難這一問題也貴在得法。如何得法,我認為大家首先要做一個有心人,即在平時教學中要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根據學生情況研究方法對策,積累經驗教訓,從而找到適合學生實際的好方法。
⑧ 我們這群農村的孩子作文初中
我是村子中極少數在外面上學的孩子之一.雖然在一個三流學校,但還是讓很多小夥伴們羨慕不已.學校中的很多同學是富二代、官二代或者非富即貴得人.他們大都來自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而我卻來自偏僻落後的農村.雖然我們在一起有說笑,也有惡作劇.但是我從心底里覺得我們的距離是那樣的遙遠——心靈的距離.始終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且和他們的差距那麼大.不論是在體育上還是在唱歌跳舞上,我都無法和他們匹敵.我很自卑.為了克服這種心理我就不切實際的強迫自己:要藐視一切,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到了大學,許多誘惑都開始光明正大、喜笑顏開的勾引我們.在這個燈紅酒綠的不夜之城,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迷失自己於茫茫黑夜.它太舒服了.舒服得足以消磨任何人的鬥志.即使他雄心萬丈,那也很可能會使其萬丈雄心變為過眼雲煙.也許正如同許三多所說,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是要出問題的.
我太害怕了!害怕在如此安逸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丟失了自己家的本質,忘記了自己的根本.我害怕失去了高飛的勇氣.而一旦迷失了自己,也就可能失去這一輩子.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這就意味著你成為了一個折翅天使,你也很可能永遠失去飛往天堂之翼!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農村也很好,農民也很偉大
⑨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農村初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多數還是跟不上現代城市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其中由於農村生活環境局限、教育背景條件偏差,教育設施落後和師資力量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對身邊人和事物缺乏准確地觀察和思考能力,進而影響著他們在語文方面的寫作能力和選題水平以及社會交際能力。
作文寫作水平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然而在農村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初中學生由於受農村生活環境的局限、教育背景條件的偏差,教育設施的落後和師資力量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對身邊的人和事物缺乏准確地觀察和思考能力,進而影響著他們在語文方面的寫作能力和選題水平以及社會交際能力,害怕寫作,不願寫作,無從下手,選題偏離,敘述含糊、意境模糊已成為農村多數學生的口頭禪。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只好敷衍成篇,寫出來的內容往往枯燥乏味,空洞干癟,感情虛實不分;怎樣才能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我在這里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1、激發學生廣泛的寫作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認為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關鍵在激發學生的自我寫作興趣,挖掘寫作潛力,把學生「要我寫」的觀念轉變為「我要寫」的自主行為。針對當前農村初中學生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的情況,我們要幫助學生克服寫作的畏難心理,積極引導學生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寫作興趣。
首先,寫熟悉的內容,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看出,傳統的作文命題方式和現代網路流行的新型話題,難以讓農村學生展開自己的寫作思維,作文命題應開放,具有靈活性,在選題方面應該緊緊圍繞農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事、物、景作為作文內容,以真實生活跡象為背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有所表達,有所想法,有所感慨。例如:《我的父親》或者乾脆出一個半命題作文「《農村的XX》」,由學生自由發揮。同時根據課程進度展開游戲課堂。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舉此和表情,游戲後,組織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就會談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在活動過程中,每個學生各有各的具體的想法、做法、結果就會獲得不同的感受,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肯定各有千秋,各不相同。
其次,用鼓勵性的評價給予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我發現,鼓勵的學生成績偏高,寫作水平靈活多變,因此在作文中和回答問題的同時,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持,潛意識啟發學生充滿活力,激發情感。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范讀,就會激發他(她)對作文產生興趣,產生寫作的慾望。特別是能夠激發作文學困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而由「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
最後,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激發寫作興趣。我們以保證課程進度相當的情況下,可以展開游戲作文發賽,課外演講比賽、詩歌朗誦、讀寫評定大賽、綜合測試大賽等等,使得枯燥乏味的「一線式」課堂變為開放、靈活的學生精神校區,從「不願去寫」培養成「我還要努力」的全面發展過程,從而激發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
鼓勵學生真實寫照,貼近生活。寫作源於生活,表述生活,所以在培養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水平時,應立足於農村生活背景、農村生活習俗和農村傳統文化,積極提倡用真實客觀的文字語言表述自己真實的生活情感,這樣一方面使得農村學生對現實生活有所感慨,有所啟發,寫出來的生動、感人;另一方面使得農村學生自己潛意識的激發自己的遠大理想以及學習的動力,同時學校積極組織校園編委組,可將那些好的作文編織成校園冊子,公布於校園,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共同編制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
提倡學生快樂閱讀,積累片語。寫作的前提要有寫作素材和所要描述的語言和詞語,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表達清楚,通過老師指導和自己觀察事物的優劣好壞,這樣才能清楚、流暢、准確地把事物的真實面貌反映出來,這樣的文章才能感動讀者。學校多方位的為學生提高閱讀空間,多開放閱覽室和電子圖書室,讓每一個農村學生享有城市學生閱讀的場所和空間,農村學校也更應該組織學生,將歷史英雄傳奇、神話、傳說、格言名句編排成節目,通過校園晚會,讓農村學生快樂的閱讀,快樂的生活。
3、加強寫作能力訓練
3.1從閱讀教學中進行寫作指導。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可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從寫作的角度來對課文進行寫作的分析和指導,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更多的寫作基本知識、寫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開頭用的就是開門見山的寫法,直接點題。這樣,讓讀者感覺到簡潔又直截了當。結尾時又和開頭照應,用的是首尾照應的寫法。
3.2 強化語文寫作邏輯和語文語法。語文寫作邏輯關繫到作文深度、正規度和說服力,強化語文寫作邏輯的規范性和前後銜接能力,有助於學生思維縝密和落筆自如。很多老師在教學生寫作時,往往忽略語文的語法和邏輯性,這樣使得學生的寫作風格和寫作程度忽高忽低,造成了沒有根底的樹苗,經不起「風吹雨打」和「雷電抨擊」。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多講語文語法,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迎來寫作水平新的轉機和長久之計。
3.3仿寫名篇。名篇具有用詞准確規范、寫人記事感染力強、寫作特色顯著等特點。仿寫名篇,有利於學生正確、快捷地進入寫作正軌。教師可按不同的寫作目的和要求,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仿寫訓練。如魯迅的《故鄉》的開頭和結尾都寫景,又首尾照應且情真意切,在深化主題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當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遠遠不只這些。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創新,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