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一篇議論文。600——800字 。高中作文。
有這樣兩個故事:有一種熱帶觀賞魚,把它放在魚缸里,不管養多長時間,也只能長到兩三竄長.但是把它放在大水池中,兩三個月就能長到一尺多長.狼是一種對周邊環境充滿興趣的動物,正是因為它不斷探索,不斷體驗,使它能夠躲避風險,覓得食物,得以生存下來. 不得不承認,這是環境造就的。 初中的時候,在地理課本上看到過一幅圖。一棵蘋果樹對一棵椰子樹說:「歡迎,歡迎,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做客。」而椰子樹顫抖著說:「你們這里實在太冷了,受不了了。」是啊,椰子樹長在四季溫暖潮濕的南方,怎麼受得了北方寒冷乾旱的天氣?環境的差異,讓兩地的樹有著截然相反的外貌。南方的樹都像椰子樹一般高大,有著寬大的葉子,用來散熱。北方的數額箱蘋果樹一樣,用狹小的葉片吸水,保溫。 又如,水裡的植物,扭著柔軟的身軀隨波飄搖,而沙漠中的仙人掌,直立著長滿刺的身體,在烈日下轄巋然不動。試想,如果水中長著像仙人掌一般堅硬的植物,那一定被水極高的壓強折斷了,水草長在沙漠中,恐怕早被茫茫黃沙埋葬了。 在沙漠這種惡劣的環境中行走的動物——駱駝。長著厚厚的隔熱的腳掌,能儲水儲能量的駝峰。在水裡游的魚卻長著鰭,森林中的動物善攀援,草原上的動物善奔跑。這都是環境所致。 樹是如此,動植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 且不說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皮膚雪白;而與之相對的非洲大陸的居民,膚色卻如炭黑。也不必說船棉袍吃羊肉的蒙古人與圍著草裙吃烤魚的東南亞居民。更不用說過著面紗的阿拉伯婦女與坦露著大脖子的英國女人。就說東北高壯的漢子與雲南嬌小的姑娘,難道還不足以證明環境的差異對人的影響?是的,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正是環境造就的。 古人常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也是從小父母對我最多的教誨,他們總是要藉此告誡我交友要慎重,其實,是怕我周圍的環境不好而影響我,畢竟,朋友也代表著你的環境。如果你成天只是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你的言行只會越發低俗,不會變高雅,如果你常跟優秀的人在一起,與他們一起討論問題,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自己漸漸提高了。「經常站在天才的肩膀上聆聽他們的聲音,久而久之你也會變為一個天才。」我想,這也是「孟母三遷」的原因吧。 曾聽說,在一所大學里,有兩名水平相當的新生,被分到兩個宿舍。其中一個人,他的室友都很刻苦,他們每天上自習,去圖書館,一個比一個會來得晚,在學習上總是暗中較勁。而另一個,則是被分配到的宿舍里,室友都很貪玩,在學習上不求上進,一個個都忙於逃課,戀愛,總在吃穿上攀比。四年之後,可想而知,前者考上了研究生,而後者則靠作弊混了個畢業證,近乎失業。環境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因此,環境的影響,深遠而重大,無數的例子無一不證明,是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Ⅱ 高中生800字議論文
責任
每年每月每日,成千上萬件事向人們撲來。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手忙腳亂,疲憊不堪。雖然如此艱辛,卻始終持之以恆。因為有一個沉重的鎖鏈無情的套在我們的身上--責任。在學校里,我們努力學習,這是責任。在家裡,我們幫父母做點家務活,這是責任。出門在外,為社會做點事,這是責任。大千世界,草有責任,花有責任,大樹有責任。無論什麼生命,都有自己不可推卻的責任。對自己付責,也要對別人付責。在全國每年都有上千起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種種,可說來說去,這不是沒有責任心嗎?如果汽車司機有著對自己對別人付責的心態,按規張制度辦事,那還會有這么多人白白喪生嗎?責任,是重如泰山的承諾。它推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勤勤懇懇的在各自的崗位上奉獻著。在今年全國遭受「非典」的襲擊下,600萬醫護人員勇敢的沖向了第一線。他們英勇,他們無畏。在同「非典」的戰斗中,誰也沒害怕,誰也沒退縮。任憑「非典」有多麼可怕,卻無法吞咽醫護人員那顆強烈的責任心。病人來了,每個人不分晝夜,細心照顧;有的醫護人員倒下了,就立刻有人補充上來。在這場沒有硝煙卻比槍林彈雨更危險的戰斗中他們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寄予他們的厚望。最終,「非典」被制了,這是用醫護人員沒日沒夜的奉獻和那顆強烈的責任心換來的。如果他們沒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那就不知道這場風暴還要刮多久,還要奪去多少人無辜的生命。古希臘人說,人是背著一個包袱走路的。包袱里有家庭,事業,友情,兒女……歷經艱辛,卻無法丟棄其中任何一件。因為這上面寫著兩個字:責任。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責任的考驗。不經意的撿起一張廢紙是保護環境的責任;幫助體弱多病的老人和小孩,是尊老愛幼的責任;替別人解決困難,是助人為樂的責任。責任,是社會的地基。沒有它,高樓大廈在微風中就會輕易動搖。對自己付責,責任是嚴格的教官;對別人付責,責任是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證;對國家付責,那是社會進步的條件。拋棄它,感到了站暫時的輕松,卻丟失了一生的光彩。責任,是不可丟棄的使命,它肩付在人們的身上。讓我們每個人都富有責任心,去戰勝與一次次突如其來的考驗那把!
等待,也是一種享受
「喂,戈多,你快回來!」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旁。這是美國三四十年代一部電影《等待戈多》中的一句台詞。你也許會問「戈多」是誰,只能遺憾地告訴你——「不知道」。也許就連影片劇作家也不能回答。因為戈多從片頭到片尾都沒有出現,影片中的兩個人只是一直地等待,等待……
Ⅲ 高中作文800字議論文有關猜想
【文題】
品位本意是指對事物有分辨與鑒賞的能力。生活中它可以是形象的展示,也可以是內在氣質的流露,還可以是人生價值的體現……人們不斷追求生活的品位,精神的品位……請以「品位」為話題,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寫作指導】
以「品位」為話題寫文章,最容易出的問題是把「品位」和「品味」混淆了。「品位」是名詞,它的意思是:①礦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礦物含量的百分率。②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質、水平。而「品味」的意思是:①嘗試滋味;品嘗②仔細體會;玩味③(物品的)品質和風味④格調和趣味。「品味」的第四種釋義和「品位」基本是一樣的,但是「品味」的范圍大於「品位」,如果在寫作的時候完全忽視這些差別,就容易寫得文不對題。有的同學乾脆在寫作中拋開「品位」二字,連書寫都成了「品味」,那就很難寫出合格的考場文章了。
「品位」有高下,追求高的品位應該是一種共識。但什麼是高品位?高品位的表象和本質是什麼?一些人眼中的高品位真的是高品位么?為什麼要追求高品位?怎樣追求高品位?追求哪個領域的高品位?怎樣才能追求到高品位?追求到高品位又怎樣?……同學們要練習拿到一個文題能提出各種問題,然後選擇其中讓自己有話可講,有認識會分析的一個或幾個問題展開自己的文章。
Ⅳ 高中生十篇優秀議論文800字,最好是作文選上的
他們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裡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
Ⅳ 求一篇高中生議論文800字
做仁義之人
作者:佚名 來源:不詳
如果說一個人不仁不義,必定是貶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敗壞。自古以來,聖人賢士都以仁義來嚴格律己,孟軻「捨生取義」,譚嗣同「殺身成仁」,他們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來詮釋「仁義」二字,可見,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兩個字是支撐人的兩塊基石,做人,就要做仁義之人。
「仁」是大聖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對仁的理解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那麼何謂惻隱之心?如果你看到東風無力百花殘,原本絢爛的事物在一個濕冷的夜在記憶中離去,只剩滿地殘破的軀體,你是否心中有所觸動,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襤褸,眼神因為飢餓而黯然無光,雙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頓生憐憫,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惻隱之心在暗中慫恿,而人之為人,是不可離了這顆惻隱之心的。沒有惻隱之心,也就無所謂「仁」,人,就成了高山上無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熱心,社會也就永遠處於冰凍狀態,沒有情感,沒有光明,沒有溫暖,試問這樣的世界怎麼會惹人留戀?都言「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應當胸懷仁心,讓人間有情。
「義」的本義是「儀」,中國人習慣於以平衡的原則來處世,所以也把「正義」作為行為的准則之一。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之端也。」何謂羞惡之心?《詩經》有言:「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為人,要懂羞惡,顧廉恥。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也正是指的這一點。可是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誘惑肯堅持自我,做到為人有「義」的?今年四月震驚全國的邯鄲農行金庫特大盜竊案結案,金庫被盜款數達5100萬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貪念是為了買彩票,小中了幾次之後就頻頻向金庫伸出黑手,而這兩個人竟都是該銀行現金管理中心管庫員,難怪結案後街巷老人要連罵他們「不顧廉恥」了。義,應當成為做人的根本立足點和價值取向,這也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積淀的精蘊。
仁和義向來是相輔相成,形影不離的,作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則和人生理想,它不僅是這千年的迴音,也要成為當今社會中人們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堅持仁義,做仁義之人,才能成就坦盪盪凜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華,社會才有桃源之和諧。
Ⅵ 求一800字高中生議論文
一隻狂奔的蝸牛 目睹賓士的駿馬,你是否羨慕於它疾風追箭的風采?仰望翱翔的雄鷹,你是否贊嘆於它搏擊長空的力量?夢想有靈獸般天馬行空的英姿,你是否因追星伴月的虛無而自卑?至少,我沒有!我相信,即使沒有驚人的速度和駭世的天賦,一隻狂奔的蝸牛同樣有著屬於自己的輝煌。我發現,有一隻成功的蝸牛,他叫霍金。也許是上帝的粗心,一個年輕的生命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有誰回想到,有一天我們都在仰望這只狂奔的蝸牛!霍金,殘障的身軀隱不住你熱血的力量,那浩瀚的宇宙是你思緒的一角,黑洞的神秘好似你深邃的雙眼……是一隻蝸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失去了奮斗的動力!霍金,你在向人們展示世界奧秘的同時,也詮釋著一隻蝸牛的意義。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成功者,我想,上帝也會因他的過失而後悔!我發現,有一隻偉大的蝸牛,他叫文天祥。宋朝破滅,元朝的大軍豈能是你只力可以阻擋的。你艱苦轉戰,為夢想一路到底。在你看來,一切困難都不是問題,始終如一,熱血灑遍神州。在冰冷的鎧甲下面,不僅僅是一副肉軀,更是一個不滅的信念。復國談何容易,富貴唾手可得。可是,這些雜花敗草怎能滿足你燃燒的心?雖然你被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過,但是,我想,你失敗著,同時也成功著,為那堅貞的熱血和永恆的信念。我發現,其實,更多的是迷茫的蝸牛。因為不是駿馬,我們埋怨著;因為不是雄鷹,我們痛苦著;因為不是靈獸,我們迷茫著。生命就在這些煩瑣的事情中蹉跎著。只是蝸牛,我們散失了奮進的勇氣;只是蝸牛,我們連最後夢想的權利都沒有了。在生命的盡頭回首,你是否為那不曾追尋過的夢想而悄然淚下。我們需要的不是力量,不是天賦,只要有毅力,再慢的蝸牛也有屬於自己的天空。追求生命的高度,我要當一隻狂奔的蝸牛。 點評:無論是「生命的意義在於奔跑」,還是「追求生命的高度,我要當一隻狂奔的蝸牛」,這兩篇文章的立意極為接近。不過後者行文更為渾融,語言更為精練。雖然這兩篇文章都寫得極為精彩,但是實際上,這種立意角度在對原材料的理解上略有偏移,更側重於「什麼也不肯做」這一要點,而忽略了蝸牛立志的不切實際,正是它立志不切實際才導致了他後來的灰心喪氣,一無所成。可是,兩篇文章都在有意無意間提到,我們應該忽略自己天賦的不足,去大膽追求生命的高度,(哪怕立志不切實際的結果只能是失敗,)追求的過程轟轟烈烈,這也是另一種成功。這樣來看,立意角度卻是大異於常人,極為大膽新穎,但風險系數也很高,慎用!在文中點明「立志不切實際」這一要點再加以辯駁轉換會更穩妥。 一條屬於蝸牛的路 去泰山?三千年。去長江?三千年。郁悶的蝸牛在發愁,於怨天尤人,心灰意冷中化為塵土。可憐的蝸牛忘記了,它的身下,還有一條屬於蝸牛的路。一隻蝸牛有什麼?難道只能冰封一腔熱血,苟安在沉重的枷鎖下?然而撇去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適合蝸牛走的路還有很多很多,足以讓它獨一無二。「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人,」安德魯·卡耐基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道,「一輩子都搞不清自己應該去做什麼,擅長做什麼。因為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庸庸碌碌一生。」岔路口的蝸牛們是一群空想家。在空想中耗盡生命,自以為看破紅塵,卻忽略掉了它們唯一該做的是前進、前進,沿著一條真正的、屬於蝸牛的路。夢想與現實總有差距,但誰又能說,蝸牛的背殼中承載不了一場人生的仰望。不用去長江、泰山,它的路也能同樣閃耀。虛度人生的空想家們,你們荒廢了時間,時間也將荒廢你們。契訶夫很痛苦。作為一個醫生,他不得不在最惡劣、危險的環境中奔波。身為一個作家,他又必須為了生計榨盡他的每一滴靈感。「別讓他這樣寫,他在糟蹋自己的才華!」不斷有名作家這樣勸誡他。「爸爸媽媽要吃飯。」安東迎著那些對貧窮一無所知的目光,這樣答道。他只是一隻普通的蝸牛,再大的野心與妄想也被生活磨碎。沿著蝸牛的路一點一點向上爬,他仁慈而廣博的內心早已劃出了一條絕不平凡的軌跡。現實一點,理性一點。正視無可改變的命運,在平凡的現實中突破自我。如果你是一顆流星,你就該在燃燒中墜落,在壯麗中消逝。如果你是一隻飛蛾,那就去擁抱火焰吧,跳起死亡的舞蹈。如果你只是一隻蝸牛,別急,忘卻遠方,你還有一條屬於蝸牛的路
Ⅶ 高中議論文作文800字
節,亦管「過年」。轉眼間,新春佳節就要來臨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除了知道自己的年輪又多了一個圈外,似乎感覺不到這個年與以往過得有何不同。
應該說,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目中最大的節日,有其深遠的意義。它是維系親情的重要紐帶,是應酬交際的黃金時段。過年還是要回家看看,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即便在今天,在外的遊子們仍固守著回家過年這一傳統。
每每憶起小時候,最嚮往就是過年了。
過年的第一大好處就是不必上學讀書。那時沒有這么多人,也沒這么多車,從大年二十七到元宵節,大人們總是忙裡忙外,小孩子們盡可以玩得很瘋。第二大好處便是有新衣服可穿。每快到過年,媽媽便會帶我到商場,在有限的衣服式樣中,挑選自己喜愛的衣服。然後總盼著日子能快過些,好能穿上新衣服。第三大好處就是有吃的。那是,「過年」是一年一度難得改善生活的機會,即便是平時非常節儉的人,也會在這個時候吃上豐盛的飯菜,能過足饞癮是小孩子心中的美事。
記憶中,伴隨過年的,是同伴們的一起玩耍,放煙花、燃爆竹。在滿天的煙花和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感受新年的氣息;是吃不完的零食和那花不完的壓歲錢。於是過年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嚮往的節日。過年曾一度給我們帶來無以倫比的幸福感,物質和精神在那幾天都「極大富足」。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過慣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便不再盼望過年。過年使繁忙工作了一年的人們放了平常沒放夠的假,睡了平常沒睡夠的覺,感受了幾代人同坐一屋檐下的那種溫馨、祥和而又久違了的親情。
隨著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日趨提高,更覺得過年只是一個消費的藉口。當今社會,覺得自己貧窮的人因為節日愈顯自己貧窮而討厭過年,富有的人因為消費的隨意而對過年無動於衷,於是過年便失去了期待,人們都在追求著消費的隨意性。
無論如何,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過年的文化形式也正在改變,但其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卻在逐漸淡化。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將不斷更新,但願今後「年」能越過越
Ⅷ 高中作文議論文800字樂觀點亮人生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歷史的長河中總回盪著無盡的嘆息,悲喜相續,憂樂共融,無不映射了生命之旅的一個又一個站台。人生的悲歡離合,無法避免,那麼,在必須選擇前進的路上要坦然面對一切困難,樂觀面對生活吧!正如前人所說:「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生活是平凡而又無趣的,不期而至的憂慮與痛苦也是一味重要的調劑品。它可以磨礪我們的意志,豐富人生閱歷,激發出我們勇於挑戰困難的信心,將痛苦化成特殊的人生養分。我們就在這樣百味的人生滋味中長大、成熟。
周文王拘於菱里而推演出《周易》,仲尼困厄之時寫出《春秋》,屈原被放逐仍矢志不渝作成《離騷》……這些事跡清楚地告訴我們:痛苦並非不可逾越的山峰,之所以停至不前是因為我們在困難的磨礪中丟棄了那些忍辱負重、戰勝痛苦的決心。司馬遷雖身受極刑但仍堅強地活著,亦因「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人生目標,面對挫折,他忍受痛苦及世人的眼光,終於造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傳奇巨作!
生活固有快樂,而哀怒也是不可或缺的情感,它使我們明白人生之酒多苦澀,人生之路的不平坦。但只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並為之奮斗前行,命運之花會絢爛地綻放。
陶淵明的菊花在南山下悠然開放;周敦頤的蓮生於污泥濁穢中而依然盛開;川端康成的海棠花也在無人的黑夜裡散發著陣陣幽香,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大自然的美麗在時間的沉澱中愈發醇厚。面對紛繁的花花世界,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悠然自得;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愜意瀟灑,在面對了無數是是非非後,在經歷了多次的大起大落後,這樣的氣節與風度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索與回味。
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著太多的無奈與悲哀。我們微弱的力量雖不能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改變自己,以樂觀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以向日葵般自信而燦爛的笑容迎接明日的曙光!
時光流轉,歷史的長河捲起層層波浪,夾雜著希望的沙礫奔騰著湧向前方。胸納幽蘭,似蓮「出淤泥而不染」地保持著純美的心,以瀟灑的姿態,樂觀的信念走入社會,融入自然,看待世事無常,風雲變幻。
「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卷雲舒」,你能做到嗎?
Ⅸ 關於向甚麼致敬的高中優秀議論滿分作文 800字
我朝著復水果店的方向奔去制。這時,我忽然聽見了一陣吆喝聲:「賣西瓜嘍!又香又甜的大西瓜嘍!快來買啊,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不要錯過呀……」我停下了腳步,看了看,原來是一位老爺爺再買西瓜呀!西瓜攤上聚集了許多買主,我也湊了過去,挑起西瓜來。這時,我看了看周圍的人,發現老爺爺根本沒有注意到我。頓時,我的心中冒出了一個邪惡的想法:反正沒人注意我,我不如把這個西瓜拿走吧!還可以把西瓜錢省下呢!想著,我便把西瓜抱在懷中,偷偷地溜出人群,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朝家中奔去。
到了家裡,我十分開心把錢和西瓜都交給了老爸,並說了這件事的一系列過程。向老爸訴說的我本以為老爸一定會誇獎我,表揚我。誰知,老爸竟然板起了臉,把我給狠狠的訓了一頓,並且讓我去向那個老爺爺道歉,把本應該付的錢給了老爺爺……
Ⅹ 急求高中生議論文 至少800字的但不要太多
一、議論文的結構合體
議論文,分析事實,論證道理,當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維規律;這種思維規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態上,就是具有一定體式的文章的結構。怎樣寫議論文才算「合體」呢?
一是根據議論問題的一般思維模式,應當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或曰「引論」、「本論」、「結論」) 三大塊構成。「提出問題 」即在議論文開頭一般要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即在文章的中間要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分析論證,「解決問題」即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或者得出綜合性結論,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這一點,眾所周知,茲不贅述。
二是分析問題即本論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層展開論述。所謂「向度」即論述展開的方向。這個「向度」有四個: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何果。一般情況下, 一篇中學生議論文作文,其本論部分只要從這四個向度中選擇一個或者兩個展開即可。但無論是從哪個向度展開, 其分論點之間都要形成一定的聯系。一般來說,有並列式、遞進式和對照式三種。
所謂並列式,就是圍繞中心從同一個向度列出幾個分論點,逐一論證。如果僅僅圍繞一個向度寫,那麼幾個分論點之間的關系大多是並列關系 。
遞進式同並列式結構相比,除了論點之間的意義聯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結構模式與並列式相同,就不再說了。
所謂對照式,就是從論題的正反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正反對比論證得出結論。其優點是結構簡潔,論證充分,容易上手。最簡單的對照式是在提出觀點後,一段從正面論證觀點,一段從反面論證觀點,最後得出結論。還有一種對照式結構是在正面進行論述或者擺出論據後,緊接著用轉折或者假設的方式從反面展開論述。
二、思路入格
議論文是論述問題的,當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議論文各部分之間要有必然的內在聯系。我們知道,議論文是論證問題的,你在提出議論文論點後,就要擺事實,講道理,讓你提出的論點令人信服地確立起來。因此,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就應當是因果聯系,即中心論點是「果」,分論點是「因」。這個因果聯系就是議論文的思路之「格」。
作為一個高中生的議論文作文,最起碼要做到在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 ,論點和論據之間要有一定的因果聯系。
學生提出中心論點後,只要圍繞中心論點問一個「為什麼」,就能找到提出分論點的方向。如中心論點是「只有堅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華,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稍加分析,就可發現這個觀點是在說「堅守」的重要性,於是,分論點就要回答「為什麼堅守很重要」這個問題。那麼就可從「為什麼」和「何果」這兩個向度來立分論點。如「堅守是一種執著,使絕望變成希望」,「堅守是一種信念,使普通變得高尚」,「堅守是一種職責,使平凡變得偉大」。如果我們要檢驗這三個分論點和中心論點之間有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的話,只需在這三個分論點之前加上「因為」,在「堅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連起來念一下即可。
同樣,分論點和議論文的論據之間,也應當是因果聯系。如在「堅守是一種職責,使平凡變得偉大」這個分論點後面,就可這樣展開論述:「邊防戰士的堅守,使國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師的堅守,使桃李滿天下;白衣天使的堅守,使病魔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飛」這個分論點下可以這樣展開論述:「行動可以受制於客觀現實,思想卻永遠享受絕對的自由。有了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與浪漫於一身的詩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還在感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後主李煜;才有了嚮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天才詩人海子。總之,因為這份思想的自由,社會才會在其牽引之下不斷地進步,才會創造出一個個永載史冊的人類奇跡。」
三、粘連有術
一篇像樣的議論文,除了議論文的結構合體、思路入格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論點的恰當闡述和對論據的中肯分析;沒有這樣的闡述和分析,議論文論點論據就不能粘連起來,而這個粘連是有「術」的。
(一) 觀點+過渡+事例+分析
這個步驟中最重要的是「過渡」和「分析」。所謂「過渡」就是要在觀點和事例之間,用適當的詞句來勾連,以接通文氣,使觀點和議論文材料在語言形式上暢通無阻。所謂「分析」,就是事例敘述完之後,還必須對事例進行適當的分析評論,指出其本質特點,使事例和論點在內容上聯結在一起。
(二) 觀點+過渡+論據+分析+歸納
這種議論文論證方式就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歸納」。所謂歸納,就是從多個事例中提煉出必然性的東西。既然要從多個事例中提煉,那麼,「論據」部分,就應是兩個或三個以上。
(三) 一般道理+個別道理
即「演繹推理法」。前面的分析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而演繹推理法是從一般到個別,用普遍性的真理(論據)來證明特殊的論點的方法。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寫出像樣的議論文了。議論文範文1——並列組合結構
範文:
捍衛母語,迫在眉睫
近些年來, 外來文化的沖擊已經波及漢語, 於是有知道莎士比亞而不知道湯顯祖的, 有見面就「哈羅」而不知說「您好」的, 有懂得鐳射而不知何謂激光的……母語, 迫切需要我們捍衛了。
捍衛母語, 珍愛母語, 是我們的責任。有人說: 「一個民族的語言就是它的歷史。」的確, 作為文化主要載體的語言, 一旦喪失, 就斷了歷史,斷了文化之脈。漢語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夠沿用至今的語種之一, 它的強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對其價值的最好證明。漢語之於我們, 更是一種感情一種精神。它連接起中華民族, 是每一個華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對國內高校重英語輕漢語的怪現象, 不少專家人士表示憂慮。而國外逐漸興起的漢學熱, 只能讓我們深刻反思。一個沒有語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個有語言卻弄丟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發展國語, 凈化母語, 是我們的使命。毋庸置疑, 漢語必然而且應該與時俱進。漢語只有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 注入時代的新鮮血液才能永葆生機。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漢語發展方向的問題。徐壽當年引進西方科學, 特別是引進化學的時候, 系統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們受益無窮。相比之下, 當代科學界則遜色得多。時常可見科學文獻中出現連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著「電視」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發指。所謂「恐龍」、「粉絲」、「PK」,其實只是幼稚與淺薄, 而非時尚 。這是對漢語的褻瀆。捍衛母語 ,必須從還母語純潔開始。
弘揚母語, 傳承母語, 是我們的榮耀。漢語要在世界語林立足, 需要華人的共同努力。在這一點上, 堅持講漢語的楊振寧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韓國江陵端午申遺事件已經凸現中國傳統文化流失之嚴重, 不知下一場文化侵略的矛頭是否會指向漢語?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漢語從遠古之河一路流來, 浸入我們的血液里。昨夜夢魂里有詩人吟唱, 血脈里翻滾著長江黃河的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