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800字高中優秀敘事作文
"給我你的心作紀念,這份愛何時打開都新鮮,有我的陪伴多苦都變成甜,睜開眼就看見永遠."三年的初中生活就像歌詞一樣匆匆地流過了,畢業了,大家曾經承諾的永遠都不復存在,轉眼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我們帶著遺憾和憧憬來到高中,開始了另一個五彩繽紛的學習生活. 還記得去年夏天,我們祈禱著明年的今天還能夠保持這樣無憂的笑臉,可是,這些都已經改變了,忽然發現,高中的生活與初中的生活截然不同. 我選擇了一所全寄宿的學校——明珠,在這里,每天的時間都安排的很充實,作息時間,學習時間都發生了改變.雖然,每天走著同樣的路,做著同樣的事,遇著同樣的人.但在這個偌大的校園卻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那個讓我忘乎所以的地方,而我也漸漸的改變了. 每當下午放學,獨自坐在教室,靜靜地聽著廣播傳來的音樂,細細地在日記里記著每一件細微的小事,有時,筆尖會不經意地劃過一些傷感,心中有著百般無奈,學習壓力真的很大,但想起和同學一起許過的諾言,為了自己的前途,便讓自己勇敢一點,風浪在大,我也要勇往直前. 每當晚休時,悄悄地靠在牆上,抬頭仰望著星光閃爍的夜空,原來,天空真的好大,而自己只是那無垠的天空中的一朵白雲,在彎彎的月亮中穿梭著,努力的吸取著大自然的精華. 高中的我,已經長大了,待人處事更加三思而後行,合理的支配著自己課余的生活,改掉了許多不好的習慣,我知道,往日的快樂已經成為了回憶,而我不能回到過去.在這個大家庭里,經歷著千奇百怪的事,結識了各種各樣的人,當大家一起暢談心事時,那便是一天中最愉悅的事,大家一起分享著屬於我們的酸甜苦辣. 每個夜晚,我都做著同一個夢,在夢里旋轉著,溶在夢里,是落英繽紛的最後一幅畫面,未來的三年,是幻想的,是希望的,是拼搏的,雨後的藍天載者我的夢想飄向遠方,而我在我的雲端里漫步著.
或英雄,是時代造就的。一時的風起雲涌,英雄,就從茫茫戈壁、從莽莽土塵、從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最後留下的是後輩滔滔不絕的景仰和溢美之詞。取掉英雄們頭上的光環,讓我們重新審視他們,那數千年來的血洗疆場、金戈鐵馬,一人功成萬骨枯!我們需要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英雄,凌駕於歷史之上,孤傲地存在著。這些在我們看來,不過是歷史書上的一段文字,字跡清晰,形象卻是模糊的,那樣的英雄離我們的心太遠,我們只有仰望他們。於丹教授講述自己的《論語》心得時,曾說道,孔聖人並不是高高在上的,通過《論語》,我們能讀懂聖人的心,能走近聖人。這樣的「聖人」,才是我們所需要的「英雄」。這種英雄,才值得我們去銘記。這種英雄有溫暖的氣息,讓我們感到,歷史,縱使數千年的時光變遷,英雄與我們始終親近。我想到了陶淵明,他一生政績平平,只是一介文人,隱逸鄉間,採菊東籬下,閑適如雲間鶴。這樣一個世外高人,他的豁達,被後人屢屢稱頌,只是這種心境,如今只怕再難做到。說他為英雄,聽起來似乎很不貼切,他的形象在世人腦海中,只是「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可這樣的人,卻讓我們感到親近,就像一位辛勤的田園耕作者,把自己的那份心境傳達給每個人,把自己「樂以忘憂」的樂觀態度教給每一個人,我們現代人,同樣能感覺得到這種人生態度。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英雄,但卻被每個人回以景仰的微笑,這種景仰,同樣也是感激,是對英雄的感激,這種感激發自內心。英雄,關鍵在於滲入百姓的內心,歷史書上的泛泛而談,我們根本不需要。重新定義英雄,英雄是穿越千年塵埃來到我們身邊的朋友,他能把數千年間的歷史化成一抹簡單的微笑,融入我們的心中。歷史不再遙遠,英雄不再遙遠,我們與英雄一起,再次輪回在悠長的時光隧道里,體味他們鮮活的氣息。
② 以"她是一個獨立的人"為題的高中作文800字
小學的時候,同學們最喜歡的課就是語文課,夏老師講課不但特色,非常生動,而且待人處事也無可挑剔。最讓我難忘的就是每當學習委員喊完起立後,她會鞠躬還禮後才正式上課。
夏老師上課十分生動,時常給我們擴展課外的知識,所以我們的知識面十分得廣,這可都是夏老師的功勞哦。夏老師最講信用,說過的話,她總會做到。她簡直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她說過的話都有道理,對我們提出的疑問都會耐心地解答。
期末考試前的一個下午,第三節課是語文課。
上課鈴響了,進來的卻不是夏老師,而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徐老師。
「同學們,夏老師有點事情來不了了,這節課我來代上,她讓我轉告大家放學後,她一定會趕回來,把大家的課補上。」
大家誰有離開和講話聲,大家都在默默地復習著,因為同學們都相信,夏老師一定會來,她最講 信用。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教室外站滿了接孩子的家長。這時,「轟隆隆」一聲雷聲,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二十分鍾過去了,不少家長走進教室領孩子,但還是沒有同學走,我們堅信老師回來:「夏老師說了,她一定會回來的!」
家長們只好退出去,紛紛在門外撐起了雨傘。
校長過來了,他輕身地告訴大家,一個小時前,夏老師的家屬出了點交通事故,正在醫院搶救,夏老師也許會敢不回來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長不耐煩地再次走進教室拉著孩子想忘門外走,但都遭到孩子們的拒絕:馬上就要考試了,夏老師肯定回來的!
教室里正在因為家長勸孩子回家發生了混亂的時候,夏老師的身影出現了。她來不及擦去身上被雨淋濕的痕跡,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長深深地鞠了一躬,連連說了幾個「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多原諒」。然後她走進教室,又向我們鞠了一躬:「對不起,讓同學們等急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直接開始上課!」
這時,教室里鴉片無聲,只聽見夏老師講課的聲音。
夏老師講完了今天該講的復習內容,再次向同學們歉意地鞠了一躬:「謝謝大家的配合,我今天還有點事,明天繼續。」
然後,對著窗外的家長們又是深鞠一躬:「給你們添麻煩了,請原諒!」
期末考試之後,我們才知道,夏老師的父親在那天的交通事故過世了。
同學們泣不成聲。
那天,夏老師的那一個個鞠躬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老師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她對同學說過的話從不食言,她說到做到,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課。
夏老師是一個平凡的人,她沒有因為父親的過世而耽誤上課,她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么?
③ 求3篇高中的優秀作文,敘事的800字或以上
自己網路查
④ 獨立成就人生800字高一作文
年華似水,歲月如歌。轉眼間,我已從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成長為一名高中生。十幾年來,一直有那麼一些人鞭策我奮進,給我以自信的力量,他們的故事鼓舞者激勵著我生活的每一天。
好男兒志在四方。人總是要有點志氣的,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說:人不可以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屈原生活在楚國,正是戰國亂世之中,國家被攻佔,自己一人流落在外,但他知道,國家已經萬劫不復了,而生命最好的終結就是與這一同去。於是屈原投江自盡,屈原的死即是一種殉國,也是一種無奈。而他留給人們的,是他的不朽之作——《離騷》。屈原是為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沒有實現而死的,死得其所。
死結固然值得贊美,但苟活也未必可恥。司馬遷的志向,全然寫進了他的《報任安書》,自己受了宮刑,卻忍辱負重,周遊列國、遍訪名家,最終完成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志向是人生的導航,是事業的基石,是前進路上的指南針,一個沒有志向的人就好像是斷了線的風箏,只會在空中東搖西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成大事者必先立志。我想起了心懷天下的范仲淹,西楚霸王項羽,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東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辛棄疾,以及仰望向空的泰勒斯。他們心中有目標,有信念,即使過程艱辛,最後也能有所收獲。
人們會為自己的目標去奮斗,哪怕過程多麼艱難,也不會畏縮。第一季海飛絲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有斷臂鋼琴師之稱的他,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12歲學習游泳,14歲獲得全國游泳亞軍,16歲學習打字,19歲自學鋼琴,僅用一年即可彈奏出相當於手彈鋼琴7級水平的鋼琴曲《夢中的婚禮》;22歲,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用腳打字速度最快的人。[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被廣為傳頌,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的精神感動了全世界,外媒爭相報道,成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只要心中有夢,沒有雙手也能創造奇跡。當代雷鋒郭明義,雙手接住墜樓女孩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為夢想追逐不懈的草根達人旭日陽剛。正書寫著一個個燦爛的篇章。
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線,但是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們的生命,有的時候會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會像泥沙一樣,沉澱下去了。一旦你沉澱下去了,也許你不用再為了前進而努力了,但是你卻永遠見不到陽光了。所以我建議大家,不管你現在的生命是怎麼樣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樣不斷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下心勵志,不斷地沖破障礙。當你發現時機不到的時候,把自己的厚度給積累起來,當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就能夠奔騰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⑤ 高中作文800字(記敘文)
人不能幹事沒有目的性,但不是干任何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因為目的與目標有一定區別。人生的信仰是長遠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在這追求過程中遠照的前景,是謂目標。當我們為著人生的目標去工作,甚至去斗爭,是經得起失敗的考驗的,今日不成,明日成;今生不成,永留一種精神。而目的是指干每一件事所要求達到的作用,帶有很強的功利性。這種功利的目的往往操縱人的行為,扭曲人的心靈,造成心理失衡。
人都是有貪欲的,但過於計較得失,甚至任貪欲無限膨脹,往往背離初衷,事與願違。抑或畢其功於一役,破釜沉舟,不計後果,不留退路,一旦失敗,則慘不忍睹。
人活一個心態,從小處講,就是做事不要太計較所得。長足旅行,觀沿途的風景,抵消了你到達目的地的失望,因為過程比目的更重要。從大處講,為人處世有學問。一個人太看重名利,甚至自私到精明的程度,機關算盡,則誤己誤人。王熙風聰明一世,只可惜爭強好勝,樹敵太多,終有樹倒猢猻散的時候。今日之部分為官者,在官則得意忘形,不可一世;丟官則夾著尾巴做人,留下罵名。
為人要大氣,有度量。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對我們有教益。遇事不要太認真,處世接物講風格,在競爭的時代,更有價值意義。心態好,心情好,心寬體胖,何樂不為?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事業成功的先決條件。臨危不懼,處亂不驚,是一種大將風度;「品德詳明德性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是儒雅之士的體現;為人誠懇、待人和善,不急於事功,不寡情絕義,是待人之理;不急不躁,不愁不慍,「不知老之將至」是養生之道。
平常之人,平常之心。一切順其自然,心靜如水,總能超脫凡俗的!
⑥ 高中作文800字記敘文
親情,給我們的成長提供重要的力量;親情,是聯系我們與家人的重要紐帶……無盡的親情,帶給我們的,是永遠的牽掛。
她,一頭花白的頭發,眼睛很大卻無神,癟著一張無牙的嘴,喜歡笑,盡管她笑起來滿臉皺紋。她沒念過書,卻能為了家裡的生計,到街上賣菜;她逐漸衰老,卻能清晰的記住我們每個人的生日,送上自己的祝福;她體弱多病,卻為了讓我們吃到綠色無害的蔬菜而親自種地……她,就是我的奶奶,是我最親最愛的奶奶。
奶奶雖然生在18世紀30年代,可她沒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他對每一個孫子、孫女都關愛呵護。尤其是對我——她最小的孫女。這種關愛,從我出生起直到現在,一直延續,都不曾間斷。
我剛出生不久,奶奶就「丟棄」了快滿1歲的堂哥來照顧我。那時候,她的身子還硬朗,也不覺得辛苦,只是盡心盡力的照顧著我。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我茁壯的成長著。漸漸地,我學會了踉踉蹌蹌的走路,學會了依依呀呀的說話,奶奶也很高興,因為大都是她的功勞。再大一些,我就變得調皮了,總喜歡在門外亂跑。奶奶生怕我受傷,總是緊緊地跟著我。有時候,我跑得太快了,奶奶跟不上,就只好喘著氣大喊:「小乖乖,別跑了,別摔著啦。」就是這樣的一種聲音,陪伴我度過了幼兒時期。奶奶對我的牽掛,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
到了小學的時候,奶奶還是一如既往的關心我。有時候,她會叫爺爺送來新鮮的蔬菜。有時候,她也會給我打電話,只是為了了解我今天吃了什麼或者爸爸媽媽在不在家。
上了初中,我就很少回家了,常常是放了長假才回家一次。奶奶總是掐著手指頭計算我回家的日子,為的是能見上我一面。有一次放假回家,我和媽媽就到街上購物了,沒有去看望奶奶。當我們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踏著夕陽回到家的時候,竟然發現爺爺和奶奶坐在家裡。原來,奶奶知道我回家,特地來看我。她們在家裡已經等了多時,才盼到我們回來。我覺得心裡很是愧疚,也不敢說話。奶奶笑眯眯地拉我到她身邊坐下,問我:「玩得開心嗎?買了什麼呀?」我頓時興奮了,喜滋滋的和奶奶聊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奶奶卻突然不說話了,只是獃獃的看著我。我很奇怪,問她怎麼了。奶奶布滿皺紋的手摸上我的臉龐,嘆著氣說:「乖乖,你瘦了,臉都變小了。要多吃點肉,早點睡覺,知道嗎?」我聽了,心中竟產生一種酸楚的感覺,似乎覺得自己不多吃飯是對不起奶奶的行為。這次奶奶的突然來訪也讓我非常感動,畢竟她的身體不好,不能走太遠,可她卻為了見我一面走了那麼遠。我想,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的最好詮釋。
沐浴在親情之中,也讓我的心變得更柔軟,更加懂得感恩。有一次放寒假我就要回校了,奶奶打電話叫我去她家吃飯。飯桌上,奶奶變戲法似的端出一碟扣肉。看到我驚訝的眼神,奶奶解釋說:「這是過年時留下來的,我知道你喜歡吃,特地留給你的。」然後,她夾了一大塊的扣肉到我碗里。我心中很是感動,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我剛吃了一口,就覺得味道有些不對勁了——這菜好像已經餿了。但當我抬頭看到奶奶那笑眯眯的、滿足的樣子時,我決定把這盤扣肉吃完。媽媽也嘗了一口,卻直接吐了出來,對我說道:「都已經餿了,別再吃了。」我笑了笑說,沒有啊,還挺好吃的。可是媽媽卻不許我再吃了。回家的時候,媽媽突然問我是不是真的吃不出菜餿了。我搖搖頭說:「不是。只不過那是奶奶夾給我的,我要吃完。」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說,你做得對。
如今,我正在漸漸長大。也許有一天,我會看到社會中冷漠、不美好的一面,心漸漸變得堅硬。但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奶奶對我的牽掛和愛,不會忽略親情給我的力量。
⑦ 有關於獨立思考的高中生800字作文
獨立思考的味道
我從小是個「科學迷」,總是對生活中的一些習以為常的現象充滿好奇,總想探索個究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有過困惑,但收獲更多的是快樂。
有一次,我看見從一處高樓上飄下一片小紙片,望著旋轉著的小紙片,我突然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紙片向下落時會轉,而且方向不會改變?我百思不得其解,問父母,父母也回答不上來。這個問你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里,直到有一次偶然看見一個小孩騎著自行車玩耍,他的自行車上插著一個小風車,小風車隨著自行車快速轉動。我突然明白了紙片為什麼會轉動。風車轉是因為車輛行駛的快,風車受氣流影響也旋轉得也快,而紙片形狀不規則,每個點受到的空氣阻力不同,這就相當於一個空氣在「推」著風車旋轉,而紙片受地球引力會快速下落,紙片的形狀也不規則,所以也會轉。想到這里,我不禁有點沾沾自喜了。
紙片旋轉是由於它的形狀不規則,但是為什麼它會朝統一方向旋轉,並且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這個問題又讓我陷入了苦惱。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個學期,我在復習語文課本時,無意中翻到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篇課文。當我看到「朝逆時針方向」這個幾個字時,我陷入深思,水的漩渦,紙片的旋轉,莫非都與自地球自轉有關?我眼前一亮,頓時豁然開朗,高興地大叫道:「沒錯,沒錯,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還有一次我見書上說:「光速不能疊加」,我一開始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突然想到光速是質量為零的光子的速度,如果它的速度可以疊加的話,那不就出現了負質量的嗎?
獨立思考的味道是苦澀的,但只要我們留心生活,善於讀書,做到舉一反三,到最後的收獲一定是甜蜜的。
⑧ 求一篇800字記敘文,高中水平,題目:難題。拒絕高考滿分作文!
難題
在生命之初,時間便給生命留下了許多道難題.不同的人面對它便有不同的解法——有的人避而遠之,有的人望洋興嘆,有的人抱怨老天不公,干嗎出這么多難題,有的人苦思冥想,不知死掉了多少個腦細胞,卻終究在一棵樹上弔死,也有的人,變換思維的角度、靈活解題,換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頓悟豪情.
就拿我來說吧,曾幾何時,我是多麼想投胎到外國,這樣就不用爬習題集堆成的座座險峰——有時當你步履蹣跚地爬到峰頂,想大笑三聲,卻又被鋪天蓋地而來的試卷推入深淵.就這樣總是看著外國學生輕松的笑容,就這樣總是留下幻想的苦笑,就這樣總是感慨肩上的重擔.面對這樣一道與生俱來的難題,我該怎麼辦?畢竟我不能搖身變為小老外,只能接受事實.但接受事實總令人遺憾,所以,現在我要做的就是給思維來個急轉彎,我可以這樣去想:一日難再晨,盛年不重來.外國學生雖輕松,卻讓秋月春風等閑度,到時候白了頭,空悲切.而我卻能把他們喝咖啡的時間拿來學習,不是很值得嗎?這樣想著想著,我彷彿看見這道生命的難題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去,找別人的麻煩去了.
再說我生在一個不窮不富的家庭,有人可能對此表示遺憾,可我要說,富貴與否是無法選擇的,貧富各有千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卻有一個灰色的童年;富人家的孩子雖要啥有啥,卻容易驕奢淫逸,意志力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再看看立於貧富之間的我,誰說我不是最幸福的呢?換個角度想這事就很容易釋懷.
諸如此類的與生俱來的難題多得很,像相貌問題、性別問題等等,但只要我們換個角度、換種方法去考慮它,一切難題也就不能稱之為難題.
還有一些難題是生命波濤里的礁石,是生活長河中的浪花,我們照樣可以變換思維去看它們——考砸了卻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摔了一跤真是萬幸,因為沒有骨折;家裡失竊也犯不著痛心疾首,權當義務捐款吧……這么一來,我們的目光就會變得像天空般高遠,我們的心胸也將會如大海般廣闊.
換個角度看生命的人,一定深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換個角度看生活的人,便不會陷入患得患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換個角度看世界的人,他能在不幸的苦果里品出幸福的甜味.
換個角度的定義里包含樂觀積極、淡泊超然、睿智幽默等多重含義.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不如當做一種獨特的心靈體驗;凄風苦雨,天昏地暗,不如看成是一幅風景畫.不管什麼難題,生來俱有的也好,生活中的也好,做不出來就換個角度再試試,也許你會感到別有天地非人間!
⑨ 高中作文800字記敘文 行止有度
國外有諺「偉大變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聖人,比人多跑兩步的是瘋子」。
國內有諺「欲速則不達」,「貪多嚼不爛」,「過猶不及」。
這些民諺都是在講「度」的。
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條萬條,但最重要的一條是「凡是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質相統一的限量。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極限或界限,叫做關節點或臨界點,而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網路,水的凝點是攝氏零度。從攝氏零度到攝氏一網路是水的溫度范圍,過了這個度,水要麼變成水蒸氣,要麼變成冰。
人生活在「度」中。我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還有幸福和快樂可談嗎?他還可能有所作為嗎?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過度的自由就會失去自由。一根彈簧在其彈性限度以內,怎麼拉都行,一旦超過了這個度,彈簧就無法復原了。做人做事,為人處事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度」的這一邊可能是一片燦爛,而「度」的那一邊卻可能是烏雲密布,日常生活中的「度」,幾乎處處可見。
例如喝酒,朋友們聚在一起喝點酒,聊聊天,交流信息,增進感情,本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但酒一過度就要出事了,輕者出洋相,重者傷和氣,更有甚者傷身體,誤正事。
例如說話,說話也有度。話不可不說,不可多說。古希臘哲人蘇拉格底說:「人有雙耳雙眼一口哪能就應該多聽多看慎言,言多必失。」開玩笑是人際關系的一種潤滑劑,但是忌過度,一過度必傷感情。幽默的言談令人快活,一過度就變成庸俗或是尖刻。
謙虛是大家公認的美德,謙虛指不自滿,有自知之明,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過度謙虛則變成了虛偽。明明學富五車,非說自己孤陋寡聞;明明碩果累累,非言乃雕蟲小技;明明能擔負重任,卻幾番推辭,稱自己無德無才,只可干點小事。
勤奮是美德。勤勤懇懇,埋頭苦幹,事業心強是好事。但是,人做事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緊,弦綳得太緊就容易斷。每天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應當有度,否則適得其反。帶病堅持工作,精神雖可嘉,但不足取。沒有條件不說,有條件為什麼不去看病治療呢?有些人以透支生命去賺錢更是本末倒置。
例如對美的理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美就是適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了東鄰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可見,恰到好處才是美。而過分或不及則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都存在一個特定的量的限度,一旦超過這個限度,性質就轉化,美的事物就會轉化為丑。
例如對真的理解,列寧說:「只要再多走一步,彷彿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可見,恰到好處才是真。不及,真的不全面,過了,超過是適用范圍,真理就變成了謬誤。真理和謬誤只有一步之遙,怎麼才能使問題看得客觀、合理呢?除了加強修養,提高認識水平外,就要對問題的注意視點以合理定位。找准視點,最大限度地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質量。
例如對善的理解。對人懷仁慈之心,做事行善良之舉,是人的一大美德。但是,恰到好處才是善。嬌慣子女不是真愛,救濟貧困的人當然值得贊揚,但不如激人自立,教人自強,助人脫貧。行善有范圍,豈能像唐僧那樣對妖怪講慈悲,豈能東郭先生那樣對惡狼講善良,豈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農夫對毒蛇講憐憫。對惡人的善良就是對人民的犯罪。
有「度」才有「和諧」。自從有人類以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始終處於不和諧之中。一開始,人類對自然的盲目崇拜和認同。把自然當作主宰自己的主人。這是認識上的一種無度;而後,人類壯大了,先進了,又要做自然的主人,肆意向自然索取財富,這又是認識上的另一種無度。人不應當做自然的主人,只能做自然的朋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統一,這才是人與自然關系的適度。
我們的身邊處處是「度」,「度」並不損害你的人生,反而使你的人生過得更好。遵守法度的人才能平安度過人生。處事之道難於守度,守度了,才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才有適合自己的成才環境,命運之神才會光顧。藝術講究度,科學講究度,生活講究度,經商講究度,人生講究度。人的一生豈能不研究、不遵循「度」呢?
「度」是大學問。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賢人哲人在他們的學說中都有對「度」的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講「度」,例如量變到一定程度下才會發生質變。儒學講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張順其自然,適應自然;佛學談心理平衡;達爾文談「適者生存」。可見,守度不是人生小技巧,而是人生大本事。
有人認為立志是人生智慧。不錯,大志釀就氣魄,大志磨礪意志,大志煉就恆心,志向存於高遠方成大器。但是,立志需「度」。大志過於具體就會遭受挫折,大志脫離實際便是好高鶩遠。立志也需「量體裁衣」,否則便是空中樓閣。
有人認為熱情是人生智慧。不錯,人際交往離不開熱情。但是,人際交往中熱情也有「度」。你的熱度太高了會灼傷人;你的熱度太低則會冷漠人。該加溫而沒有加溫會使你的人際關系發生「斷路」,該降溫而加溫的會背離意願。把握住了「度」,熱情不會失態,幽默不會油滑,坦誠不會粗率,謙虛不會虛偽,活潑不會輕浮,謹慎不會拘泥。
有人認為謀略是人生智慧。其實謀略是小智慧。人們醉心於《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中的出奇制勝,豈不知,出奇一旦過了度亦可致敗。
有人認為讀書生智慧。不錯,書籍是知識的海洋,讀書使人進步,這是不爭的事實。讀書也有「度」。書不可不讀,書又不可濫讀。書,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並非多多益善。鄭板橋說:「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哲學家伏爾泰甚至說:「浩瀚書海使人愚蠢。」
您瞧,「度」難道不是人生大智慧嗎?守度難道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方略和品德嗎?
許多事本身很難評價其正確或是錯誤。「度」的這一邊,事就做對了,一過了度,事就做得不對了。
過失,過失,一過就失。
過錯,過錯,一過就錯。
⑩ 關於自立的800字作文
學會自立
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的。我有一段這樣的難忘經歷和體驗。
上2年級的時候,就有許多孩子獨自去上學了。他們將書包往肩上一甩,神氣活現地跟我們說bye-bye的樣子,真是叫人嫉妒。於是,我試探性地將這一動向告訴了媽媽,並問:「我是不是也可以自己上學?」可媽媽連眼皮也沒眨一下就斷然回絕道:「不行,絕對不行。」我刷的一下就哭了,吵著鬧著要自己去學,不讓父母送我去上學。媽媽見我態度堅決,就只好答應了。晚上,爸爸媽媽把我叫到了身邊,問了我許多關於交通安全方面的問題。題目並不難,但他們嚴肅的神情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第二天,我終於一個人走在了上學的路上。快樂,興奮,夾雜著一點緊張,不過整個早晨我的臉上都洋溢著笑臉。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我一邊哼著這首《上學歌》,一邊漫步走在上學的路上。來到三叉路口,望著對面那攤賣「狗不理」包子,口水差點兒流出來了。看,店裡的主人面帶笑容地為大家服務著,迎來了一批批客人,又送走了一批批客人,忙得不亦樂乎!雖然今天天氣不算熱,但主人的額頭上早已掛滿了汗珠,一滴一滴往下滴,可她全然不顧,依然熱情地服務。
瞧,這邊這位賣饅頭的老奶奶。不高也不矮,臉上「爬」滿了皺紋,花白的頭發下有一對慈祥的眼睛,看樣子也有六十初頭了吧。雖然年紀大了一點,卻也滿面春風地為大家服務著。
看著這人山人海的場面,使我想起了古人說的一句格言——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是啊,大家都在把握著早晨這美好的時光啊!第一次獨自去上學,離開父親母親小心翼翼的「保護」,沐浴著初生的太陽,昂首挺胸向前走去,看到的,聽到的,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然而,身邊不見了熟悉的身姿,沒有了一雙溫暖的大手攙護著,欣喜之中又難免夾帶著一絲緊張和孤獨,彷彿像「斷奶」一樣。
如今的社會,最受人重視的是能力的培養。所謂能力的培養,就是指要培養我們的獨立性。我們不僅要成績優異,還要學會自立自強,如果說人的一生中,連這一條原則都沒有的話,那就等於白活了。就好像說一棵樹,如果它都連雨水和陽光都不能自己吸收,還談得上生根發芽嗎? 我們是不能做溫室里的花朵的,沒有一個人能讓我們依靠終身,任何事情都要靠我們自己,我們該學會自立學會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