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家鄉的春節為題目的作文
為什麼人人都說春節好?因為在春節里快樂,可以聚親戚,可以吃好吃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一切都從這里開始!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到了大年三十,這個辭舊迎新的好日子。在這一天里,到處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由於親戚們都要聚到我家,爸爸奶奶上午早早的就忙開了。爸爸騎上自行車,急急忙忙地去超市采購年貨。既要考慮到一幫小孩聚到一起又瘋又鬧的,得准備點他們愛吃愛玩的零食、玩具;又得想到大人們談笑風聲必備的瓜子、花生……。這樣一來,爸爸回來時,車簍里必定是大包小包,裝得滿滿的。奶奶則到菜場去精心挑選孩子們喜愛吃的菜和大人們喝的酒,直到菜籃子裝不下為止。
在大家都在忙活的環境中,下午到了。從下午開始,我就期待著敲門聲。親戚來了,開門之後的第一句話必然是「祝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之類的。漸漸地,親戚都到齊了,他們一邊幫爸爸奶奶忙年夜飯,一邊圍著圓桌一起聊天。平常日子裡大家由於工作繁忙而無暇互相聯系,現在,他們都趁這個機會暢所欲言。談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訴一訴生活上的苦衷和感慨,彼此之間沒有半點隔膜,心與心之間貼得格外的近。
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又遇到了一起,而且現在正是如魚得水。大人們有他們自己的范圍,沒空管我們,我們也就有些「為所欲為」:躲進一個房間,一起擠坐大床上。交流交流學校里的趣事,時不時有人會被逗得差點從床上翻下去。搞笑的哥哥拿手節目便是魔術,不時得到陣陣掌聲。
夜幕徐徐降臨,人間萬家燈火通明。「開飯了……」隨著爸爸奶奶的一聲招呼,小弟弟連忙蹦蹦跳跳跑到桌前,看著一桌好菜眼紅得不得了。這時,大人們不約而同地說:「差點忘了這件重要的事。」我們也才反應過來壓歲錢還沒拿呢。雖說這傳統我們也經歷了不少年,可要接過紅包,不知怎麼的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一大家人團團圓圓地圍在桌旁一同吃著香噴噴的年夜飯,看著電視里的春節晚會,有什麼比這個還要幸福呢?
吃完2004年的最後一頓飯,緊接著的就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目-----放煙花迎接嶄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們走出家門,室外似乎也被渲染上了春節喜慶的氣氛,變得不那麼寒冷了。一朵又一朵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開放,我們頭仰著,沉醉在這美麗的天幕中。「5、4、3、2、1、0!噢!」隨著我們一起倒計時,新年終於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到來。喜悅、歡欣溢於言表,大家都互相微笑凝視著,別提多開心了
我喜歡過春節!
B. 作文《家鄉的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里。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於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後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除夕之夜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到來了,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裡與親人團聚,吃上一桌年夜飯,表示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相親相愛,幸福美滿。
晚上,我吃過年夜飯,全家人都一起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12點的鍾聲忽然敲響了,「噼里啪啦」的一聲鞭炮聲映入耳簾,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煙花的聲音此起彼伏著,像是在與過去的一年告別。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非花卻比花甚之」的煙花了。十幾支煙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噴涌而出,在空中傲然綻放。赤橙黃綠青藍紫,樣樣俱全,奼紫嫣紅,把夜空裝點得美麗、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晝。「通!」地面上又升起個通體發紅的大火球。它飛到半空,「啪」的一聲,化作千萬顆小火星飛濺開來,拖著長長的、閃光的尾巴緩緩落下,好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從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風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個調皮鬼,給它們塗上七彩的顏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顆顆發亮,五顏六色的火焰拖著長長的尾巴,爭先恐後地躥上夜空;瞧!那邊升出了「天女散花」,這里出現了「孔雀開屏」!哇!再瞧瞧那裡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頓時成了「花」園,「花」的海洋,璀燦奪目,火樹銀花,多美呀!多麼熱鬧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托著一條美麗的長尾巴,在天空中劃下一道道拱們之後,「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沖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姿百態;有的像小流星,猛地躥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頓時像炸開了鍋似的,沸騰不已。那各種各樣的喜慶聲連成一片,好似響徹雲霄的交響樂。真是動聽極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響聲在天空中回盪。炮仗、鞭炮雙管齊下,一個個直沖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的聲音弱了,那邊的又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鞭炮聲、炮仗聲匯成一股和諧歡快的交響樂,為這無邊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那五彩繽紛的煙花映紅了大地,映紅了天空,這絢麗的色彩,不正象徵著我們祖國的錦綉前程嗎
C. 作文 家鄉的春節
作文網。。。 去搜吧 念書 表偷懶~
D. 家鄉的春節作文500字
聊年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和「福」字,這不算什麼,我捕捉到的鏡頭才是新春真正的熱鬧。
鏡頭一 超市
每逢過年,最熱鬧的地方非超市莫屬了。不管天氣怎樣,依舊是人山人海。你看,人們提著購物籃在各商品前挑揀,飲料,小吃什麼的,都被大家搶購一空。收銀櫃前,自然排起了巨龍般的長隊,收銀員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大家放物品的放物品,付錢的付錢,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大家可都在搶年貨哦!
鏡頭二 廣場
第二個熱鬧的地方是廣場。過年了,各個地方都放小長假,於是,大家都聚在一起,放輕松,玩著樂。一些外地人拿著更是添著光彩:他們在廣場上擺設了套圈、打槍、抓娃娃等等,小孩子們手裡拿著圈,議論著套什麼玩具;大人們手裡拿著玩具槍,隨一聲「砰」,氣球炸開,正在領相應的物品。這使大家的「年」又添了一份喜悅。
鏡頭三 除夕
除夕晚上,各種煙花形成一個大聚會,每一種煙花都有自己的顏色,或多或少,五彩繽紛,紅的、黃的、藍的、紫的、綠的……煙花劃過夜空,耀眼奪目,使我贊不絕口。《春節聯歡晚會》也是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一項,晚上八點,家家戶戶都准時聚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一個個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一幅幅對聯又引起我們的思考。在這個時候配上一杯醇香的奶茶,那會是多麼愜意!發壓歲錢了,這是我最期待的。數來數去,今年得到了500元,我小心把它們放好,等有朝一日需要它們是,我再拿出來。
朋友們,這個春節,你的「年」你過得怎麼樣?
E. 家鄉的春節作文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同歡喜共度過,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歡樂仍在每個人的心中盪漾。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都開始准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裡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嘗她為我們准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著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們一群小朋友,手裡拿著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鑽出來,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床,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媽媽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里,我們有說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著走著,我們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說你磕什麼頭呀!來塊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我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們終於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F. 作文《我家鄉的春節》
我家鄉的春節
正月里來鬧花燈,家家戶戶迎新春,形形色色的鬧燈構成了陝西年俗的一大景觀。
西安正月十五「張燈」,可上溯至漢代。正月十五日,古代稱這一天為上元節,這天的晚上稱「元夜」,亦稱「元宵」,漢文帝每到這一天晚上,即令張燈結綵,並出宮賞燈,與民同樂。從此,西安元宵節張燈的傳統就興起了,它顯示了人們能夠過上「文景之治」那樣的社會安定、豐衣足食的好年景,並一直流傳至今。西安的城牆、革命公園幾乎年年都要舉辦花燈展。近年來,西安城牆的花燈展一年比一年規模大,從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棄惡從善,尊老愛幼,祝年景「風調雨順」,社會「吉祥如意」,人民「福祿康壽」,到反映在此建都的十三個王朝的典型故事都有,構成一幅幅賞心悅目的民俗和歷史畫卷,觀眾不僅從花燈里可以讀一回西安的王朝史記,而且可以感受到具有濃郁三秦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
在陝北,正月十五要「轉燈」。各村鎮都在空地上搭好九曲方陣,人們都去「轉九曲」,又叫「轉燈」。九曲方陣由361根高粱稈栽成一個方陣圖,稈上掛著367盞油燈(現已換成彩燈),方陣沒有重復路途,有人把它叫作九曲黃河陣。入夜,鑼鼓嗩吶齊奏,就可以轉九曲了。「轉九曲」從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六,連轉三晚。當地有一種說法,「轉九曲」活九十。「打花」也是燈節的一個特色活動。這是一種土製煙花,把銅和鐵溶化成銅水及鐵水,再倒在放有濕沙的木板上,一齊拋向天空,在向下墜落時,將其打散。這種古老的煙火比之現在的一些煙花更有情趣。
花燈是隴縣傳統的民間工藝品,花燈造型奇特,有天燈、龍燈、八卦燈、花籃燈、花鼓燈、蟾蜍燈、白菜燈、紅紗燈、火罐燈、走馬轉燈、串珠彩燈等等。春節期間,親友互相拜年要互贈花燈。舅舅給外甥送燈,一直要送到十二歲,最後一年的送燈叫「完燈」。正月十五燈節,熱鬧之極,街道上萬家燈火,燈市把縣城裝點得五光十色、火樹銀花,買燈、觀燈的人流熙來攘往。家家戶戶都要在院內懸天燈,門上掛門燈,連住在樓房裡的人家,也要把燈懸掛在陽台上。孩子們成群結隊挑燈走街串巷,叫「游燈」,而大人們則提上火罐燈、帶上供品到祖墳祭祖,叫「祖塋掛燈」。
G. 家鄉的春節作文
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裡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就在廚房做著香噴噴的年夜飯。而我卻守候著電視機前,等待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
我喜愛的春晚終於開始了,媽媽的飯菜也准備的差不多了。哇!這一天終於來了!我們立刻開始吃飯了。我先夾了一個白菜餡的餃子,特別好吃,接著媽媽給我夾了一個海鮮味的,我搖搖頭:「媽媽,我不喜歡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著說:「這個餃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見一塊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極了!原來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覺中新年到了,我們歡呼起來。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 鞭炮四響,禮花沖天,大家的歡聲笑語增添了過年的氣氛,本是熱鬧的街道變得冷清,傳統的春節就這樣年復一年,一代人傳一代人的延續著……
最值得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家人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燈火通明的居民區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請來了門神和財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2.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熱鬧、喜慶而祥和。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張羅這張羅那,但是,卻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卧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便急切地盼望著春節的到來。
除夕那一天晚上,當然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三口人一齊靜靜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偶爾外面傳來幾聲鞭炮聲,也會覺得特別有趣。電視里搞笑的小品,優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笑聲伴隨著窗外的鞭炮聲,顯得氣氛愈加歡樂。
終於要正式過年了,拜年就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說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等等,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主人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是我最高興的事了,於是心裡盤算著這錢該怎麼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到家就被「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個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就到處做客,豐盛的飯菜,炫麗的燈光,大人們喝酒時的祝福包圍住了我,而我呢?則和哥哥一人拿來一大瓶飲料,東東快快地喝了個夠,哪曉得一會兒我的肚子便疼的厲害,難受極了,後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已經上學了,新學年的開始,將意味著春節的結束,但在這一天,我們家還是要吃元宵的,過年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照舊的笑聲,照舊的喜慶,照舊的開心。
就這樣,快樂的春節過去了,每當細細回想是,總會不禁笑出聲來……
3.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說是小年,不如說是過春節的綵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幹完這些才能吃水餃。每當這一天晚上,村子裡就會傳出一陣陣參差不齊的鞭炮聲,那聲音直沖雲天。這天還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備迎接新年的到來。臘月三十也就是家鄉人口中的大年了,這天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貼對聯。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吃晚飯,家裡的男人們就去別人家拜早年,女人們在家裡等待別人拜年。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包水餃了,但都在炕上包,邊包水餃邊等待。包完水餃,就一起圍坐在電視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睡覺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才能吃,吃完水餃才能睡。正月初一早晨,人們穿上新衣,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時要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要壓歲錢了,收完了壓歲錢,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後就在家裡等待別人來拜年。過完春節後的幾天更不能閑著了,還要到別的親戚家這樣子來回走動,晚上還要請在村子裡的長輩吃飯。初二晚上包好水餃,凌晨四五點鍾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春節後的幾天晚上村裡開著路燈,小孩子們都出去放各種禮花。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這天必須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禮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天空中呈現出來,給蔚藍的天空添上了幾筆彩色。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後,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除夕,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貼了對聯又掛年畫;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就像在鍋里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北京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穿過了大街小巷,穿過了高樓大廈,把漆黑的夜晚照著得如同白晝。家鄉的除夕之夜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夜幕降臨了!等候多時的我和姐姐高興地拿出了「萬花筒」。我興沖沖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機,准備實施我除夕之夜的第一個計劃——放焰火。我們放的第一炮是「一嘯沖天」,隨著一聲巨響,天空頓時如同白晝,好壯觀哦!緊接著是「天女散花」,所謂天女散花,顧名思義,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場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們在天空中把一籃子花毫不憐惜地撒向人間。那些花在空中飄飄悠悠,美麗極了!剎時,空中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和姐姐高興得手舞足蹈。隨後,我們又放了 「降落傘」、「七仙女」、「百花奔放」……
我除夕之夜的第二個計劃,毫無疑問,當然是看春節聯歡晚會了。我們一家子環坐在電視機前,興致勃勃地等候著春節聯歡晚會的到來。高興之餘,突然爸爸的臉陰沉下來。我想:爸爸這是怎麼啦?容不得我多想,爸爸此時拉開了話匣:「現在的日子真是天堂的日子啊!」爸爸突然冒出了這么一句話,我百思不得其解,急忙追問「爸爸,什麼天堂的日子啊?」爸爸此時旋小了電視機的音量,對我們說:「孩子,你們是不了解的呀!過去我們這些老百姓可苦啦!」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H. 家鄉的春節作文500字
聊年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和「福」字,這不算什麼,我捕捉到的鏡頭才是新春真正的熱鬧。
鏡頭一 超市
每逢過年,最熱鬧的地方非超市莫屬了。不管天氣怎樣,依舊是人山人海。你看,人們提著購物籃在各商品前挑揀,飲料,小吃什麼的,都被大家搶購一空。收銀櫃前,自然排起了巨龍般的長隊,收銀員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大家放物品的放物品,付錢的付錢,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大家可都在搶年貨哦!
鏡頭二 廣場
第二個熱鬧的地方是廣場。過年了,各個地方都放小長假,於是,大家都聚在一起,放輕松,玩著樂。一些外地人拿著更是添著光彩:他們在廣場上擺設了套圈、打槍、抓娃娃等等,小孩子們手裡拿著圈,議論著套什麼玩具;大人們手裡拿著玩具槍,隨一聲「砰」,氣球炸開,正在領相應的物品。這使大家的「年」又添了一份喜悅。
鏡頭三 除夕
除夕晚上,各種煙花形成一個大聚會,每一種煙花都有自己的顏色,或多或少,五彩繽紛,紅的、黃的、藍的、紫的、綠的……煙花劃過夜空,耀眼奪目,使我贊不絕口。《春節聯歡晚會》也是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一項,晚上八點,家家戶戶都准時聚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一個個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一幅幅對聯又引起我們的思考。在這個時候配上一杯醇香的奶茶,那會是多麼愜意!發壓歲錢了,這是我最期待的。數來數去,今年得到了500元,我小心把它們放好,等有朝一日需要它們是,我再拿出來。
朋友們,這個春節,你的「年」你過得怎麼樣?
I. 家鄉的春節作文400字
新的一年到了,去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新的一年又將開始了。
一到臘內月,每家每戶都要預備年容貨,超市裡的物品一搶而空,交費的隊伍如長龍般擁擠。
辦好年貨,就要大掃除一遍,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要把屋裡的東西打掃得一塵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東西掃走,企盼來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臘月三十,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門外已經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天每個人除非萬不得已,一定要回家吃團圓飯。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大桌豐富而美味的飯菜。這象徵這新的一年裡不愁吃不愁穿。
吃了飯,大家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聊聊近年來的情況,屋裡洋溢著大家的笑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咦?怎麼沒有煙花呢?「砰」絢麗的煙花飛入了漆黑的天上,霎時間天被照得通亮,「花瓣」似的灑滿天空。難道除夕夜的天空不是最美麗的嗎?
大年初一大家都在休息,到處都很安靜。直到初三那天,大人們又忙了起來,他們要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們更高興,因為可以得到很多壓歲錢。
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底了,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小孩該上學的上學,人們又向目標奮斗努力。
J. 家鄉的春節作文指定是廣東人。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鬱郁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群。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著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里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備好。除此以為,還要給全家老少准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里里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凈凈,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裡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 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裡打掃干凈,因為年初一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為「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著,大人們忙著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裡吃飯的,以示家裡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裡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裡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娘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為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著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里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桿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群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著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著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著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過春節的很多活動都帶有迷信色彩,即使人們不相信,但風俗還是這么一代一代地傳著,家鄉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傳統,一種娛樂,一種祈盼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