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級關於綠色森林城市作文一千字以上
保護森林,創建綠色森林城市
森林是一片綠海。綠,象徵生命、象徵健康、象徵和平。世界上不能缺少綠,不能缺少那些綠色而「人」口眾多的美麗的「城市」。
我們的森林很可愛,但是有太容易受傷害了。人們踏進森林的第一步,舉起手中的斧頭去傷害它,它沒有抱怨,只是默默的忍受著那斧頭的捶打。不幸的是,它一走,災難就沒有了障礙。洪水、泥石流紛紛來襲,把我們的家園毀壞;氣溫越來越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也不受控制;而一些動植物受不了人們的折磨,悄然離去。人們很納悶,為什麼我們的家園會變成這樣?
因為森林變少了!人們在破壞森林以後,即使人工補種了大量的樹林,也無法彌補森林被壞對生態帶來的影響。森林很脆弱,但它也很偉大,無私地幫助著人們。
森林是空氣的凈化器。隨著人類生活用礦物燃料的劇增,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碳,這些氣體威脅著人類。而植物在光合作用時,需要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通常一公頃樹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釋放730千克的氧氣。可想而知,一大片森林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釋放多少氧氣啊!
森林是天然的消音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生活中的噪音越來越大,據研究結果,雜訊在50分貝以下,對人沒有什麼影響;當雜訊達到70分貝,對人就會有明顯危害;如果雜訊超出90分貝,人就無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為天然的消聲器有著很好的防雜訊效果。公園或片林可降低雜訊5-40分貝,比空曠地區雜訊衰減效果多5-25分貝;汽車高音喇叭在穿過40米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雜訊可以消減10-20分貝,比空曠地區雜訊衰減效果多4-8分貝。城市街道上種樹,也可消減雜訊7-10分貝。
森林對氣候有調節作用。森林濃密的樹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陽輻射能,減少地面增溫。冬季森林葉子雖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幹仍能削減吹過地面的風速,使空氣流量減少,起到保溫保濕作用。據測定,夏季森林裡氣溫比城市空闊地低2-4℃,相對濕度則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氣溫要低10-20℃。由於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斷的吸取深層土壤里的水分供樹木蒸騰,使林正常形成霧氣,增加了降水。通過分析對比,林區比無林區年降水量多10-30%。國外報導,要使森林發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其綠化覆蓋率要佔總面積的25%以上
森林有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工業發展、排放的煙灰、粉塵、廢氣嚴重污染著空氣,威脅人類健康。高大樹木葉片上的褶皺、茸毛及從氣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漿能粘截到大量微塵,有明顯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據資料記載,每平方米的雲杉,每天可吸滯粉塵8.14克,松林為9.86克,榆樹林為3.39克。一般說,林區大氣中飄塵濃度比非森林地區低10-25%。另外,森林對污水凈化能力也極強,據國外研究介紹,污水穿過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細菌含量大致可減少一半,而後隨著流經林地距離的增大,污水中的細菌數量最多時可減至90%以上。
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所以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而且無論是在都市周邊還是在遠郊,森林都是價值極高的自然景觀資源。
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森林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請保護森林,創建一個美麗的森林城市,使我們身邊處處充滿森林,一起擁抱森林。
2. 以創建森林城市為主題」800字作文,該怎麼寫
浮華喧囂侵染了純凈的心靈,搖滾樂代替了田園詩,都市人身上的煙草香水淹沒了森林裡花朵的芬芳。人們習慣裝飾好自己,穿梭於車流人海,卻忘記還有一片飛舞著櫻花碎片的森林向他們敞開。
最近我常常做同一個夢,一個可怕的夢。夢中,我孤身一人在一個茂盛的大森林;可一時間,那一棵棵高大的古樹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個個正在流淚的樹樁。世界剎那間變得灰濛蒙的,沒有一棵樹,只剩下一個小小的我。我恐懼地到處尋找,可再也見不到那可愛的樹木,只有光禿禿的樹樁和快速躥起的高樓包圍了我……
醒來後,我望著窗外山上那蔥蔥鬱郁的樹木,心有餘悸,夢境總在我腦中盤旋:是不是幾年以後,那些可愛的樹就會從我們的眼前消失?我不敢再往下想。這幾年,江山的高樓漸漸多了,土地的綠色卻慢慢地少了,我害怕那不是夢,而是幾年以後的現實。「不要!」我跑到樓下的花壇里,投進了大樹的懷抱,久久地望著那些高大的樹木。在我身邊,有幾棵流著血淚的樹木,它們身上刻著「某某到此一游,某年某月某日」的字跡,一筆一畫,深深地嵌進了它們的身體。我撫摸著那些歪歪扭扭的傷痕,我的心被刺痛了:它們也有生命呀,這些人為什麼這么不知憐惜?不遠處,還有一些被砍去身體的樹樁,上面未乾的露珠不正是它們的眼淚嗎?幾十年來,這些樹默默地付出著,不求回報;最終,卻落了個如此可悲的下場……
昔日,河岸綠樹成蔭、綠禾如海。可是現在,人們為了蓋房子,污染壞境,亂砍伐樹木。小河在嗚咽,綠色在嘆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柏的不屈。但現在呢?人們只知道追求生活的品質,不顧後果地亂砍伐樹木,但是,我們人類又何曾想過,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人類呀!
曾經,印度加爾各答大學的一位教授曾作過科學的計算。一棵中等大小的樹木,按生長50年計算,其創造的直接與間接價值為:生產氧氣的價值31250美元;防止空氣污染的價值62500美元;保持水土的價值37500美元;防止流失增加肥力的價值31250美元;為牲畜檔雨遮風提供鳥巢的價值31250美元;製造蛋白質的價值2500美元;總 計196250美元。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數字呀!現在世界上的樹木逐漸減少,我們人類又浪費了多少億美元呀!
大樹的作用更是重要!他具有製造氧氣、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創建森林城市,讓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吧!
3. 以創建森林城市為主題」800字作文,該怎麼寫
以前的中國風景殊麗,可如今呢?固然是黃沙飛舞,災害侵襲。我國森林以每年幾萬公頃的速度減少,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答案就在眼前,人們為了金錢而剝削大自然的身 體,亂砍樹木,一度得擴大城市,減少森林,把中國的綠衣破壞的支離破碎,即使補上也要留下補丁。這就是事實。
盡管有人種樹,但只有一小部分,只能讓森林慢慢減少。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攜起手來,一起植樹造林,森林就會以每年幾十萬公頃的速度巨增,把沙漠綠化,到那時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將從中國的版圖上消失,這是每一位中國都希望看到的! 但還會有人問:」那森林增多,城市減少,中國人口卻在增多,那麼多人都去哪裡呢"?想解決這個 問題,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創建園林城市!經過這幾年的探索,我們都知道城市和森林可以共存,而其還是互惠互利,所以這個方法可行。
在城市中植樹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樹多了,城市的綠地就多了,想一想,在林中的感覺是多麼美好,春天躺在草地上比躺在床上還舒服,畢竟我們以前還是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讓城市和森林攜起手來,一起創建園林城市!想讓這二者合一,最重要的還是得有我們牽針引線,種一顆樹就是等於把一條線牽向森林我們每人都種一棵樹,千千萬萬的紅線都會連起來,一起把森林拉近城市,讓森林的腳步離城市越來越近。
讓城市和森林攜起手來,一起創建園林城市!現在全世界面臨著全球變暖的危機,森林裡枝葉茂密,擋住了強烈的太陽光,自然就涼快些。樹林就像天然的大空調,幫我們地球調節溫度。森林還可以鎖住水分。 讓城市和森林攜起手來,一起創建園林城市! 把森林移進城市是多麼重要啊!讓我們為創建園林城市添一磚,加一瓦!
4. 初中作文《創森林城市》800字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改善人居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森林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態中作用明顯。對於保障讓城鎮居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設和諧城市,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我國城市森林建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有關部門和科研人員大力推動下,城市森林建設在各地蓬勃興起。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率先介紹國外城市森林的發展狀況,並於1994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專門的城市森林研究機構,中國林學會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會。1995年,原國家林業部充分考慮我國陸地生態環境建設的現實基礎,國家林業局提出以城市為「點」,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線為「線」,以我國林業區劃的東北區、西北區等八大林區為「面」,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十五」期間,國家科技部、林業局又在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中設立專門課題,支持中國三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城市林業建設的發展。2002年,在國務院直接指導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中,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的林業建設理念被吸納為國家林業戰略的重要內容。2003年,中國林科院創辦了中國城市林業研究的第一份全國性學術性刊物《中國城市林業》,同年召開了全國性的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經驗交流大會。2004年11月,在蘇州和北京兩地召開了「首屆亞歐城市林業國際研討會」。2006年6月,中國林科院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參加了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第二屆亞歐城市林業國際研討會」。2004年11月,全國政協辦公廳、國家林業局、全國綠化委、經濟日報社等在貴陽市召開了首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為論壇作出重要批示:「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有40多個城市的市長和其他政府官員參加會議。到了2005年8月,在沈陽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上,參加會議的城市達到了76個,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城市森林建設,越來越多的城市把加強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作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城市化進程的重要舉措。
(二)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目前,東部已經初步形成京津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個城鎮密集地區,中西部省會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強。城市森林作為一種與城市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森林類型,處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觀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帶。我國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勻,且呈現這樣幾個特點:第一,許多林地因為城市居民從事體育鍛煉、野餐等活動而受到人為干擾,產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環境污染等問題。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跡多,比如林下草本、灌叢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葉被清除等,特別是市區林地,植物組成簡單,純林、純草類型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於城市周圍的土地基本上是農業生產用地,保留的林業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為城市森林建設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進的外來物種比較多,由於城市生態環境和對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樣性,僅靠鄉土樹種難以滿足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許多樹種必須滿足景觀效果、凈化污染等特殊需求。
城市森林的內涵豐富。從國內外對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來看,它已不僅僅指一般意義上的樹林。狹義上講,城市地域內以林木為主的各種片林、林帶、散生樹木等綠地構成了城市森林主體;而廣義上看,城市森林作為一種生態系統,是以各種林地為主體,同時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園、草地、苗圃等多種成分,與城市景觀建設、公園管理、城市規劃息息相關。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設既要重視傳統意義上的具有一定面積的樹木群體的森林涵義,又不能忽視單株樹木的作用。
(三)
我國城市林業的發展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十分注重與中國國情、城市市情和歷史文化相結合,突出了中國特色。在發展思路上,針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林網化—水網化」的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的總體理念。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森林與水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同時在改善城市生態方面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種濕地則是「城市之腎」。因此,林水結合有利於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通過實施「林網化—水網化」工程,最終實現「林陰氣爽,鳥語花香,清水長流,魚躍草茂」的美好環境。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的城市綠化建設應抓好3個轉變:從注重視覺效果向視覺與生態功能兼顧的轉變;從注重綠化建設用地面積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間利用效率的轉變;從集中在建成區的內部綠化美化向建立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
(四)
城市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增加、生態壓力加大,是世界城市發展面臨的共同現實。建設結構合理、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態系統,推動生態化城市建設,已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新潮流。
基於注重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的林業建設思想和城市林業本身的特點,有關部門已提出我國城市林業發展總體規劃的結構布局:
————建立以山地森林、平原防護林、城區大型林地為主,片、帶、網相連接的生態保障林體系,為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障,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需要;
———形成以森林旅遊、特色林果、花卉等優勢產業為主,林農、林禽、林葯等多種模式相配套的產業發展林體系,拓寬林業富民渠道,穩固生態保障林體系,促進城市包括林業在內的綠色產業發展;
———建設以森林公園、名勝古跡、古樹名木、城市園林、各類紀念林等為主,人文與森林景觀相結合的文化傳承林體系,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傳承城市歷史文化,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在空間布局上,則強化森林生態網路體系點、線、面一體建設的理念,把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到城市森林規劃的具體實踐當中,圍繞林和水兩條主線,以城區為核心,以建設生態公益林為重點,結合濕地系統的保護與恢復,全面整合山地、丘陵、平原森林,道路、水系、沿海各類防護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區綠地、城鎮村莊綠化等,建立山地丘陵森林為主,各類防護林相輔,生態廊道相連,城鎮村莊綠化鑲嵌,全市一體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實現森林資源空間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加快城市森林建設步伐,走生態化城市的發展道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城市森林、建設城市森林還需付出更大艱辛。我們相信,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城市定會天更藍、水更綠、樹常青!
5. 以創建森林城市為主題」800字作文,該怎麼寫
家好!我今天要演講的內容是關於「2+1」三城聯創中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這一條。什麼是森林城市?森林城市要求城市建成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綠地率達到33%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5平方米以上等等。而現在我們延安市的綠地還比較少,覆蓋率還沒有達到要求的指標。 城市被青翠欲滴的森林或綠地環繞,空氣中飄來一陣陣花香,道路兩邊繁花似錦、綠草盈盈、楊柳依依。清澈見底的延河穿城而過,河裡劃船遊玩的遊客和延河岸邊觀景的遊客絡繹不絕,滿大街行駛的全是一輛輛無污染的太陽能汽車或自行車……當然,這只是未來的國家森林城市--延xx,目前雖然沒有達到如此的境界,但這將會成為一個目標,指引著我們去把延安城市打造成夠格的國家森林城市,未來天藍、水清、綠色多的延安城將喜迎八方遊客,助力紅色旅遊業做大做強,為延安的廣大群眾和來延旅遊的遊客提供綠色、環保、舒適的生活、工作、休閑、娛樂場所,也必將為延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和廣大群眾的福祉安康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也正是我們延安市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原因和意義所在。 為了早日創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延安市政府籌巨資專門用於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城市綠化等等,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大了宣傳力度,想從根本上解決延安市綠化覆蓋率小的問題,全力打造夠格的森林城市。經過各級政府和全市廣大群眾的不懈努力,近幾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延安的綠地面積成倍增加,天藍、水清、綠色多正逐步變成了現實,延安新城和延河濕地公園已初具規模,不僅使整個延安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也讓延安的廣大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在當前全市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這場轟轟烈烈的活動中做什麼貢獻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大有作為。首先,我們應該成為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的宣傳志願者,通過我們的宣傳,讓身邊的廣大群眾了解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的意義,讓創建工作成為深入人心的自覺行動,從而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其次,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就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要厲行節約,防止浪費,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塊煤等等,要切實珍惜資源,植綠護綠,減小污染,為創建工作貢獻我們的力量。 所以,讓我們從現在起,積極參與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隊伍中去吧。
6.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
創建文明城市
森林是地球的「肺」,因為森林有很多功能。
一:將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凈化成空氣。二:提高空氣濕度。三:保護水土,防範風沙,保護生命物種,維護生態平衡。就是因為這三項功能才大大的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
森林是地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因為人們的亂砍亂伐,導致森林面積急劇下降。砍伐者將樹木製成一雙雙筷子,一件件傢具等等。當砍伐者將錢收入囊中時有沒有想過森林與我們是共存的。如果森林與城市相結合那該多麼美好啊!每天一打開窗,便是這樣一幅畫面:樹梢青青,枝頭上的小鳥「嘰嘰喳喳」的唱著歡樂的歌曲,風兒吹過柳姑娘的面頰將它的長發吹起,長發拂過水面,水面上漾起道道皺紋。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畫面啊!
可是有一次,我去外面散步!見一個小男孩在小賣部買了一包「三無」產品接著就把食品袋很隨意地扔在地上,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當時我沒有去制止他,卻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將垃圾撿起。走了沒一會,我又看見:一位老人將地上的一個可樂瓶撿了起來。我情不自禁的想:環境保護不僅要外在美,也要像這位老人一樣有內在美。我們或許不能播出一片森林,但我們可以種下一棵綠樹,每人種一棵樹,千千萬萬的綠樹,終會有成林的時候;我們不能讓地球上沒有垃圾,但我們可以撿起一片垃圾,讓那一塊地方變干凈;我們或許不能讓天空變藍,但是我們一起努力總有一天可以讓大地變綠。
讓我們一起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媽媽而共同努力,改變這個世界,那麼世界將更加美好、愉快!
7. 寫作文:關於《創建森林城市,共享生態文明》1000字左右
近幾年,「綠色」已成為一道最亮麗的色彩,什麼「綠色食品」、「綠色住宅」、「綠色裝修」、「綠色服飾」等應有盡有。綠色生活是一個綠色的信號,它刺激著企業界去發展綠色的技術;綠色生活是一個綠色的要求,綠色生活是一個綠色的承諾,它提醒當代人去保障後代人生存的權利。 晶瑩的藍天和深沉的黃土地孕育出清新透亮的綠。綠色這是大自然恩賜給我們的生命 之色。看群林披翠,萬山青蔥,那一片片綠帶給我們的盡是欣欣向榮的美感。 何必發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夕陽西下,群林盡染,「綠」是一道永不褪色的亮麗的風景線;何必懼怕嚴寒酷暑的降臨,那層層疊疊的綠為我們抵擋炎炎烈日和冰冷刺骨的寒風,無論白晝,無論夏冬。就更不用說什麼氧氣的制送、水源的儲積、氣候的良性循環之類的份內之事了。 「綠」不僅僅只裝扮我們的家園! 大自然是大方的,但也絕不是一隻可以隨意扭捏的軟柿子,如果我們不好好地珍惜,必定遭到殘酷的懲罰。河水的暴漲,泥土的松塌,河床填高,河堤的坍垮,就足以吞噬我們銜泥結草好不易建起來的家園,這是一點就明的道理,更不用說其它的遠期或隱形損失了。 可是,仍然有人:樹,照樣濫伐;礦,照舊亂采;煙囪,依然吐出那墨色的濃煙;工廠,依舊排放那混濁的污水。一些整日生活在水泥圪塔之中的城市居民,他們在自己的陽台上種上一丁點兒的綠,那是一種何等的渴盼啊!而在農村,毀林毀田,「如棄草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意境則會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瞧,甚至於只能成為一抹遙遠的記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向大自然無休止地貪婪地索取,絕不是能真正擺脫貧窮與困境的良策「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朝一日,我們不得不為自己的愚蠢加倍地付出:土地沙化、資源枯竭、地球「裸露」、「酸雨」肆虐,等等不一而足。讓我們目睹一下一些可怕的事實吧:由於濫砍濫伐,全球每年減少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積,五分之一的物種瀕臨滅絕;每天約有25000兒童因缺水而死亡每年往海里傾倒20餘頓生活垃圾,其中包括不少可立斃海洋生物的有毒物質;每年生產3.3億頓有害物質;大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到3.3%。1988年9月,60多頭鯨魚沖到澳大利亞海邊集體自殺。鯨啊,你是自絕於海洋的污濁,還是自絕於人類的兇殘? 可以毫無誇張地說,每一次污染,就增加一次死神對人類的召喚!每再增加一次污染,便使這種召喚以滴血的方式更加濃烈! 生命要永恆,綠,必須永恆! 那麼,在綠色生活中,人應當站在什麼位置上呢?說來也簡單,人是大自然創造的,而且是個比較年輕的生物,最長也不過幾百萬年。人類最有智慧,最有能量,但終究是自然界中的一員。自然界是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體。人在自然界中,有其應有的位置,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現在是有點過分了,過分到依強仗勢,唯我獨尊,恣意妄為,不顧一切。說得不客氣一點,是越來越跋扈,越來越貪婪,越來越短視。」大量的事實擺在眼前:動物瀕危,森林銳減,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和化學疾病頻繁……怎樣才能掙脫這種困境呢?我想關鍵是要正確認識大自然和自己,把位置擺正。而幫助我們擺正位置的理論基礎就是生態學。我們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駕其上;我們對大自然不能採取掠奪的態度,而必須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並在這個基礎上重新調整好人類自己的觀念和生活。正視當前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浪費的病變現實,擺脫物質富裕而精神貧乏的困惑,提倡追求一種精神自在、不受物役、天人共泰的瀟灑生活。這是一個新的、非同尋常、不容易做到的課題,但必須努力去做。這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生態倫理、生態道德和生態文明。而且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呼喚綠色,是一種時尚,一種世界性和世紀性的時尚。當環保成了人人可以參與的行為和時尚,綠色,也就滲進了我們的文化與文明。在21世紀,環保行為意味著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正如環保質量標志一個國家的尊嚴和力量。 呼喚綠色,也是一種回歸,向崇尚親情、崇尚自然的東方文明的回歸。那種無節制耗竭地球物質的文明是殘缺的文明,它會毀掉我們的自然家園,也荒掉我們的精神家園。物質文明若不與環境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融合,給人類帶來的將是短暫的滿足和永久的厄運。 呼喚綠色,又是一場變革,一場靜悄悄的、牽涉倒每個家庭每個個人的變革。它需要智慧去關注生存環境的變化,需要良知去阻止破壞環境的現象,需要熱情去傳播
8. 關於森林城市的想像作文1000字左右
看不到一張熟來悉的面孔
匆匆的腳自步
茫茫的身影
見不到一抹真心的笑容
孤獨的南來
寂寞的北往
冷漠是這片森林的通行證
無聊的左轉
空虛的右行
郁悶是這座城市的流行病
城市森林裡
熙熙攘攘擁擁擠擠忙忙又碌碌
城市森林裡
來來往往進進退退尋尋又覓覓
城市森林裡
孤孤單單寂寂寞寞哭哭又笑笑
城市森林裡
9. 創建森林城市共建美好家園700字作文
假日里,爸媽帶著我去了松山森林公園遊玩。在那裡,大森林敞開它那渾厚寬廣的懷抱,熱情地招待了我。回來的路上,我拚命記憶那裡的滾滾松濤、清澈小河、清新空氣。
我要把它們都帶回我住的城市。
從此,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住在「森林城市」里。房頂覆蓋著樹木,河流與道路相依,森林與城市相融,組成了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系統,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
沒有嘈雜的喧囂,處處能聽到小鳥們歡快的歌聲。
沒有嗆鼻的汽車尾氣,時時能聞到泥土和青草的味道。
沒有灰濛蒙的天空,人人都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
沒有「禁止踩踏」的標語,小夥伴們可以在綠草地上盡情地嬉戲,小草和我們一樣生機蓬勃。
沒有「禁止攀摘」的牌子,小朋友們可以與花朵零距離親密接觸,花朵和我們一樣綻放笑顏。
……
如果我能把森林帶回來,我會告訴我的小夥伴們,把媽媽的關愛分給它一半:節水、節力、節財。
如果我能把森林帶回來,我會告訴我的小夥伴們,把爸爸的慈祥分給它一半: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可是,我們現在的城市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高聳的煙囪時時向藍天排放著大量廢氣;工廠的廢水污染著一條條原本清澈的小河;人們生活每天浪費著大量的資源並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生態環境所受到的破壞隨處可見。
到現在的城市裡,我知道,現在的我帶回來的還只是一顆顆綠色的種子,一個個美好的心願。要想讓這些綠色的種子發芽,實現森林城市的期盼,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培養樹立起主人翁的責任意識感,從自我做起,全民參與,共同愛護我們的城市,保護生態環境。
我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每個人都意識到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讓我們大家從自我做起,愛護環境、減少浪費,讓森林走進我們的城市,讓城市擁抱我們的森林。
2.
當人類走過了一段漫長而又光輝的歷史之後,在不得不開始正視自身缺點的時候,已深刻地認識到: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發展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手段,保護環境,發展生產都是為了美好的生活,那種犧牲環境以求發展的路再也走不通了。
而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柏的不屈,愛楓樹的多姿……除了這種精神寄託外,人們更看重它們的實用價值。
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會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礦山、
鐵路。這「綠色的銀行」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緊相連。因此,植樹造林成為民族風尚,綠化家園成為時代的追求。
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們的林業史上有輝煌、燦爛,令人振奮的一頁,也有麻林和愚昧寫下的讓人震驚、憤慨的斷章。昔日,河岸綠樹成蔭、綠禾如海。可現在,林木卻在日益減少,這是一個多大的損失啊!
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讓身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讓小鳥站在樹上歌唱。保護每一棵樹,讓一個森林城市在我們眼前豁然開朗。讓綠色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讓一個嶄新美麗的家園在我們眼前出現。
讓我們連同覺醒的意識和深情的祝福,澆灌在棵棵幼苗的根下,同它們一齊生根,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