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 記事作文 答案
考試時誰給我們改答案?當然是老師。那我們的人生答卷呢?也有老師為我們閱卷,書上鮮紅的勾、叉和分數嗎?當然沒有,我們人生答卷做的對不對,好不好,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了。真正的答案,我們問心無愧的答案還要自己去書寫。
答案只有是自己想的,自己寫的才有意義。別人的,即使抄來了,也不會成為自己的。有幾個考試作弊的人能有成就?有幾個小偷成為了富翁?有幾個剽竊他人文章的人能成為作家?曾有一位富翁被偷竊後坦然地說:他偷的只是我的財富,而偷不走我致富的方法。果真,不久之後,富翁又擁有了財富。那人生呢?在我們漫漫人生路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答卷,別人的答案抄來了就真的適合自己嗎?再說,別人的答案也是抄不來的。我們的人生答案,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書寫。
答案是可以經過別人幫助的,但書寫者仍是自己。考試的答案,有老師幫你批改,告訴你為什麼錯了;你要沏茶,會有大師告訴你該放多少茶葉,該放多少水,怎麼泡最好,你仍會泡出好茶;你失去了好朋友,會有心理醫生告訴你如何走出情感的低谷。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人在你困難時告訴你,該做什麼,怎麼得到最好的答案,那人生呢?會有人告訴你怎麼做不會錯,到底該做什麼,可真正輪到自己的時候,仍是茫然,人生沒有一定的標准,自然也沒有什麼標准答案,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做的,我們的人生答案,終究還是要由自己書寫。
那我們選擇到底對不對呢?想必老師也無法告訴我們吧。貝多芬選擇了研究音樂,華羅庚選擇了研究數學,邁克爾傑克遜選擇了唱歌……他們因他們人生答案而成功。如果貝多芬去唱歌,邁克爾傑克遜研究數學,華羅庚研究音樂,他們會成功嗎?他們的人生答案正確嗎?我們不知道,也無法知道。人生的選擇正確與否,也只有時間和我們自己知道了。
漫漫人生路,誰不錯幾步?無論是別人的,自己的,有人幫助過的,我們的人生答卷需要我們自己去書寫,這樣的答案才是問心無愧的,有意義的,真正的答案!
❷ 初中作文方面
結尾的基本要求是:緊扣文題,自然地結束全文,能加深讀者的印象和理解,做到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
下面舉一些範例,做為參考。
1、 含蓄深刻耐人尋味的結尾。
例如:透過荔枝樹林,我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
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們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後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
這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蜜蜂。
——楊朔《荔枝蜜》
(這樣的結尾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形成一種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2、 提出希望或發出號召的結尾。
例如:你忍心讓你的智慧之門永閉嗎?你願意永遠盲目地讓別人帶著你走嗎?你願意永遠只做兩腳書櫃嗎?假如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萬不可忘記帶那把鑰匙,你得能發問,勤發問。
——《發問的精神》
(這種結尾常常用在議論文中,能引起讀者重視,從內心世界深深打動讀者,起到相應的效果。)
3、 自然收束全文。
例如: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
——莫泊桑《我的叔叔於勒》
那一年,他才四十二歲。 ——《鞠躬盡瘁》
(文章記敘了焦裕祿祿同志的事跡,結尾只用一句話,就收縮了全文,戛然而止,能引起讀者的無限感動和崇敬。)
4、 總結歸納的結尾。
例如:馬克思的一生,是光輝戰斗的一生,也是刻苦學習的一生,他的勤奮學習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樣的結尾能使全文變得更加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所要表達的意思明白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5、 抒情議論的結尾。
例如: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這樣因事而論,用警句結尾,發人深思。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方面深化文章的中心;另一方面能突顯文章的意韻。)
6、 以人物或景物描寫結尾。
例如: 「是我的——」她氣洶洶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裡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徵純潔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
——茹志鵑《百合花》
7、 結尾扣題與開頭呼應的結尾。
例如:(開頭是)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間霧蒙蒙地一片…… 結尾如下:
風,更猛了,雪,更大了。 ——《夜走靈官峽》
(這種結尾使全文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首尾呼應,讓文章變得渾然一體,自成格局。)
8、 懸念尾。把故事結局留給讀者思索續補,故設懸念,激起讀者閱後「思」不釋手,非刨根問底不可的感情漣漪,如小小說《有關拖鞋問題的問題》的結尾:
「小王科長究竟能否當選?在不久將召開的人代會上,即可見分曉。」是一舉中「選」?還是「退居二線」?讀者真難斷分曉!
9、 再現尾。結尾像電影鏡頭一樣再現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殊身份,肖像,語言、動作等,加深讀者印象,如《背影》結尾: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再現父親買桔背影,可謂聲淚俱下,引起讀者共鳴。
10、 引用尾。記敘文結尾引用名詩名句,歌詞俗語等,順水「引」舟,收到一石三鳥的功效。如 《驛路梨花》引用陸游的「驛路梨花處處開」作結,使題文相映,首尾呼應,含蓄而有形象地寫出了雷鋒精神不斷傳遞,處處發揚,升華主旨,又便於讀者記誦。
11、 揭迷尾。即在濃墨重彩的文章主體部分設下「迷面」,扣讀者之心,讓人物「真面目」尾中展露,如《看戲》一文作者先對女主角輕盈矯捷的步伐,圓潤的歌喉,珠子似的歌詞,深遠的迴音盡情潑墨,撩撥讀者追問:「台上演員何許人也?」而後筆鋒一停,末尾道真相——「我們的這位藝術大師是誰呢?他就是梅蘭芳同志。」令讀者拍案叫絕,永記芳名。
12、 循環尾。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周而復始,循環演出,如何在記敘末尾作恰切安排而達到揭示中心的目的呢?試看《多收了三五斗》結尾:
「第二天,有一批敞口船來到這里停泊,鎮上便表演著同樣的故事。」故事一天天循環演出,舊中國農民的悲劇命運便愈演愈濃,主題突出。
13、 對話尾。言為心聲,以聲寫人,聞其聲如見其人。如小小說《鞋》的結尾:
「軍人用低沉的聲音對補鞋匠說:「用不著了,他的雙腿已經在前線醫院里……他特意來信囑托我把錢送給您,謝謝了!說完邁著大步走了。」
答語中的「他」——補鞋匠日夜期盼來取鞋的「大個子」軍人高大形象在讀者的眼淚中躍然紙上。
除以上結尾方法外,還有《棗核》的「說理尾」,《羚羊木雕》的「反問尾」,《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對照尾」,《普通勞動者》的「排比尾」,《連升三級》的「諷喻尾 」,《這不是一顆流星》的「釋題尾 」,《草地晚餐》的「特寫鏡頭尾」等等。
總之,一篇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除了能做到上述幾點之外,還應該和文章的主體形成一個整體,既和文章的主要內容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從而達到渾然一體的完美的表達效果。
❸ 初中600字作文大全
這個新學期對我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和感受。因為這是我進入中學的第一個學期。面對這么多新的事物,讓我感到新鮮又陌生。
比起以前小學的校園,八中的校園彷彿是一個大花園,漂亮的教學樓,寬敞的教室,讓我們在這里暢游知識的海洋,與老師和同學們學習一個個新知識,探索一個個新疑點,解決一個個新問題。
在校園許多的建築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那個很大,寬敞的風雨球場了。遠處望去,一個巨大的紅色的三角形屋檐,是那樣醒目。每當課間,放學,都會有許多的同學到風雨球場上打球。聽老師說,這是柳州市最大的風雨球場。可以容納全校幾千名師生在裡面開會。無論是烈日當頭,還是大雨傾盆,都能方便的在風雨球場中招開會議。如果上體育課,還可以容納六個班的學生在球場里做體育鍛煉。
校園中除了風雨球場還有地理園、植物園、小花園等建築,它們都是那樣的美麗新奇,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後,可以放鬆一下心情,投入花草樹木的懷抱之中。
面對新的班級,老師和同學,我感到很高興。僅管我們還不大了解,對老師的新教學方式還不太習慣。但我們都在盡自己的努力,多交朋友,多談心裡話;回家後,我們勤奮學習,按老師的要求把作業練習認真完成。
在許多的新老師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語文老師。我覺得她上的課有一種獨特的風格。以前的語文老師注重作業,練習,讓我們從作業中去找方法。而中學的語文老師注重說和表達。上課時,讓我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盡情的問,與同學一起討論解決。而不是僅僅讓同學們從作業中去找答案。而是在討論中尋求真諦。所以,以前並不太喜歡語文的我,已經被文學的魅力深深吸引,開始對語文這科目有了新的認識。
下課時,同學們有的盡情玩耍,有的圍在一團好像在議論著什麼,有的安靜的坐在位置上閱讀書籍。這些畫面對我們來說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了,這一切一切,正是說明了同學們由陌生人變成了好朋友,慢慢地已經熟悉了中學的生活。融入了新的大家庭里。
說到這,我已經感受了許多「不一樣」,它們像一扇門,需要我們走進去,去適應,去學習。新的校園生活是一扇門,每一個學科是扇門,將要面對的困難也是一扇門。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走進這一扇扇門中,打造出一個新的自己。讓自己盡快的成為一個讓老師、同學們滿意的中學生。
新一段的生活已經翻開了首頁,請我們拿起筆描繪自己新學期的篇章吧!
❹ 初中作文
一、重視積累 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一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並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後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准。
上兩者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像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像、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范(一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於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並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寫出新意並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准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寫真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像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一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像、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范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三、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裡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基於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想(xiang)-選(xuan)-寫(xie)-修(xiu)。這一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開發的全新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把任何有關論點寫上從中心點引出分支,不同類別另開分支並不斷連接下去。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腦圖被作為幫助學生思維的作文工具。步驟「想」展畫腦圖,實質是發散性思維,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並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步驟「選」完善腦圖,實質是「聚斂思維」,要求學生按照「合題意要求、正確或合理、獨到而新穎、利於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作內容寫與不寫、詳寫與略寫、先寫與後寫,對內容進行歸類。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球負責加工線性信息,而右半球則負責加工形象性、結構性、層次性信息,腦圖的引入避免了傳統的列作文提綱的線性缺點,使作文選材、構思、立意過程呈發散性或聚斂性,更符合個人思維習慣,有利於調動大腦兩半球協調工作,提高寫作效率。步驟「寫」即語言的「線性」表達,強調一氣呵成。步驟「修」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強調念作文,使學生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❺ 甜美的汗水的初中作文答案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當我用汗水澆灌夢想,種子早已在心中發芽、生長.每個人都會有個夢想,而每個人的夢想又是不一樣的,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物理學家……而我也有一個夢想.我的夢想不算遠大,我就是想當一位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在充滿知識的殿堂中將自己的才華傳授他人.要知道「教師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它的事業,從表面來看雖然平反,卻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之一.」所以這是一個光榮的夢想,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會義無反顧的去實現它.我會努力的朝著夢想奮斗,每天都讀書看書,就是在用汗水澆灌著我內心的種子慢慢的種子會變成小草又會變成一顆參天大樹.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出現在那個美好的殿堂中.要知道,這之中我發生了許多酸甜苦辣的是.聽我一一道來.一到星期六,那就是我最高興的日子啦!因為下午又可以去圖書館了.我飛似地跑進了圖書館.這里可真是一片書的海洋啊!各種各樣的書看得我眼花繚亂.我挑了一本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坐在椅子上入神的看了起來.我看著,看著,彷彿自己也走進了書中的世界,和主人公一起暢游天地.不知不覺,已經下午四點了,「快點兒走吧,待會兒工作人員該下班了」,媽媽在旁邊催促我說.「不嘛,再看會兒嘛.」,我不情願地小聲嘀咕道.「走吧,孩子,真的該走了!」「哎呀,再看會兒.」……經過一番猛烈地「炮火」攻擊下,我實在斗不過媽媽.只好把書輕輕放回原地,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臨走,還不忘帶兩本回家.說起看書,我還鬧過不少笑話呢,其中一次是,前不久的一天中午,由於媽媽身體欠佳,我便自告奮勇做頓泡麵吃.其實,泡麵很簡單,把面餅放在碗里;再把調料撒在面餅上;最後,倒上開水,蓋上蓋兒.在等泡麵的功夫,我覺得很無聊,便隨手拿了一本從圖書館借回的書看了起來.正當我看到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從我耳邊傳來媽媽的聲音:「女兒,都半天了,怎麼還不吃飯呀?」「呀!我的泡麵!」我這才回過神兒來,慌忙丟下書跑過去一看,碗里的面都泡爛了,湯也涼了.媽媽還一個勁兒的安慰我:「沒關系,這也不錯.」我看著媽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相信我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因為我用汗水成就我的夢想.
❻ 初中生作文《答案》
你是要作文嗎?答案
答案,就好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答案,就好像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古董;答案,就好像是人生道路上的孔明燈。
我喜歡答案,它圍繞我成長。
小時候的我,總對周圍的一切新奇事物產生興趣,為什麼含羞草一碰就會閉合?為什麼小小的電視可是看到這么多畫面?為什麼小小的蜜蜂蟄一下就會很痛苦?……這樣種種的問題圍繞著我,促使著我去尋找答案。《十萬個為什麼》《網路全書》這些都是我童年的最愛,每當我有新疑問的時候,群毆總是去不斷的詢問,翻書,尋找著答案。答案使我豁然開朗,解除疑惑。
答案就好像是把萬能鑰匙,讓我愛不釋手,於是我沉浸在尋找答案之中。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成了一名高中生且即將步入高考。學生時代的我們視答案為必不可少的「法寶」,每當發下來一套卷子或是參考資料,第二天班中總會有本答案橫空出世。作業少時對對答案,作業多時,來不及了,就狂抄交差。當然這是初中的放盪不羈。進入高中,答案成了「權利」的象徵,每當同學們做出來的答案不一樣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辯的不可開交,一看答案,就可停止戰爭,讓錯誤的一方不得不「認命」,這樣的學習有這樣的好丫!當作業出現問題是,就能以答案為目標。答案是我心曠神怡,擺脫困擾。
答案就好像是件陳年古董,讓我不斷推敲,於是我沉浸在復制答案之中。
社會就像是一本難以捉摸的什錦書,當你即將步入社會時,你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要經過你的大腦思考,不再是小孩子的胡言亂語,童言無忌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帳,一個答案。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當你遇到原則性問題的時候,你默默地問自己一下,這么做對嗎?只是為了一個面子?為了強出頭?還是為了朋友義氣?靜下心來,好好問問心中的自己是怎麼想的,你就不難推測出答案來了。每個人都在成長,凡事不要總靠別人,自己也是有思想,有原則的人,要考慮到做人的准則,做事的基本。非原則性問題,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些大道理,人人都會說,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答案使我不斷成熟,邁向人生。
答案就好像是盞耀眼燭光,讓我不斷探索,於是我沉浸在領悟答案之中。
大千世界,其實人生的答案永遠沒有止境,只有自己不斷的摸索。答案就像是山間的一股清泉,清晨的一縷陽光,人與人之間的一聲問候。
答案無奇不在,無奇不有,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❼ 初中作文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西遊記》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