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低調深淺無私奉獻作文800字
近年來許多明星、領導都愛在公共平台上曬出他們行善的照片,並大肆宣揚。以陳游標為代表的此眾人一直力推高調行善之好處。可事實果真如此么?古人雲:「善要人知即為非善。」翻譯的通俗一點就是:那些成天宣傳自己善行的人做的都不能算好事。如斯所言,偽善者自吹善行,而真善者卻從未言其善行。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推舉出許多英勇無畏的英雄,他們哪一個不能算是大善者?他們哪一個又在登上紅毯前即為人耳熟能詳?不管是反哺跪乳的孝女,見義勇為而癱瘓的青年,不畏山高水遠的鄉村教師,還是從牙縫里摳出錢來助學的老人。他們從未想過將自己義舉說出來,在他們心中,自己做的不過是平常如吃飯睡覺的小事,不足掛齒。這就是大善者崇高的內心世界,從不動歪腦筋想方設法從善行中榨取可利用價值,只是一門心思撲在善行本身。這不正是人們謳歌行善者的原因嗎?對比來看偽善者,譬如某當紅小生,常在自己的微博中貼出身穿華服出席慈善匯演的照片,和大面額的捐款數。公眾粉絲一片贊美之聲。有留心者特地去查了查,發現該明星從未向任何機構捐過如他自己所宣稱的那樣大筆的錢。所捐之財總額抵不過他配西服的一雙皮鞋。這種所謂高調行善能稱之為善行嗎?不能,這是偽善者喪盡天良利用他人的善意來賺取利益的卑鄙騙子的手段。所謂的高調行善多是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灰色利益勾當。就算是極個別譬如陳游標這樣公益利益一把抓的人,確實做了善事,可是帶來了一股炫耀不存在的善行的惡劣風氣。利弊難分伯仲,實在不好評價。然而要做好事一定要默不作聲的隱其行事嗎?非也。我們所強調的「言」只是不可以地強調善行。順其自然,光明磊落。即不因小善小施過分誇耀,也不為小德小恩趾高氣揚。只是從內心做一個善者,將善行義舉看做尋常之事。是否為人所知不關乎己。韓紅、成龍就是極好的例子。他們都是外人心中的公益大使,行善的名氣也很大,可本人卻甚少言及此事。這樣即使他們的大善被人廣傳言眾。卻也不失為大善之舉。所以說,大善不言。不過分誇耀,不利用算計,這樣的善,才是真的善舉。點評:本文先從正面樹立大善者多不言其善的觀點,然後從反面批駁高調行善者的險惡用心,最後用辯證的角度提出行善並非隱而不言,如果真心行善自然廣為人知。
㈡ 奉獻在於無私而不是求回報的議論文作文800字
中國有句俗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是,現在的人們卻常常得到了付出,卻實際並沒有回報。如果是認為不知該怎麼回報,那其實就根本沒有理解這個詞語。付出與回報應是相互的,有付出才有回報。當你看見你的父母為你的學費、生活……而四處奔波,努力工作時;當你看見你的父母為你做飯、整理房間、洗衣服……而腰酸背疼,辛苦勞累時;當你看見你的老師為你仔細批改作業、認真備課……而忙至深夜,鬢添白絲時。你想過回報了嗎?如果認為那是理所應當的就大錯特錯了。他們雖說有那份責任,但為什麼一定要對你那麼專注細心呢?如果那是因為他們愛你,那麼你不也應該有所回報么。如果只是付出愛,沒有回報愛,誰還會付出呢?這就好比那撒哈拉大沙漠里的沙子一樣,不管他們有多愛你,如果沒有回報,沙子總有一天還是會竭盡的。當然,值得們回報的遠遠不止這些,如果這些確實應該回報,那麼另有一些東西說不定們想都不會想到。當有人借給你書或資料,當你與別人路過時他對你的微微一笑,當你去做客主人給你端茶,當你取得成功時別人為你鼓掌……這些們或許早已習以為常了,並不覺得什麼,但是你想想,有人借給你東西,這是對你的信任;別人對你笑,這是對你禮貌;主人為你端茶,這是尊重你……這些就是回報的范圍,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回報,不要急,們可以換位想想。把自己假設為付出者,在這樣的條件下看看自己會怎麼想。其實他們所需的回報並不昂貴,並不是要什麼珠寶首飾,也不是要什麼金銀財寶,很多時候,只是要一句十分廉朴但是是出自你真心的「謝謝」。僅僅這兩個字。其實,只需回報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回報一杯濃茶,一片溫暖;回報一份寬慰,一次心跳……就已足夠。回報,只需你懂得了,然後用心,就能輕而易舉地到。中國有句俗話「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確,就連自然界中的動物無論在何時何地,也都知曉知恩圖報。傳說在廣闊的深海里有一種魚,雌魚產仔後,眼睛會失明,不能再去尋找食物。在這期間如果沒有食物,雌魚就會餓死。為了母親不致餓死,那些剛出生的小魚,就成群結隊地游到母親的嘴裡,心甘情願地讓母親吃掉自己。其實,它們何嘗不知道是用生命在奉養自己的母親?可是,它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下去。一個月後,母親終於復明了。
㈢ 以奉獻為話題800字議論文
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她像冰山雪蓮,潔白無瑕;她像滿山杜鵑,情暖人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無私奉獻的燦爛光輝,最感人的是無私奉獻的傑出人物。屈原、司馬遷、杜甫、孫中山等,他們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無私地奉獻給了社會、國家和人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作了一個形象的詮釋。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無私奉獻的境界呢?
無私奉獻,要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那種對人類和社會有較大意義的奮斗目標。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貪圖享受的物質需要更具有驅動力。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
無私奉獻,要堅持埋頭苦乾的務實態度。如果說「無私奉獻」是我們思想修養追求的彼岸,那麼「埋頭苦幹」則是抵達這一彼岸的橋梁。因為無私奉獻不是憑口頭怎麼說,而是要看行動怎麼做。就是說,無私奉獻不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還要表現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作為教師,就應為培養國家更多的創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為工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多生產合格的產品;作為農民,就應為國家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作為軍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堅守邊疆、保家衛國;作為科學家,就應為國家和人民發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為學生,就應該努力學習成為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讓我們吸吮中華民族的精神營養,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無私奉獻的人。
第二篇:談談無私奉獻
2013年4月22日下午,一位名叫汪策的女志願者在向地震災區運送救災物資時,在蘆山縣境內被墜石砸中,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汪策生前是貴州某葯業公司在川攀西片區經理。地震發生後,她主動請纓運送葯品支援災區,遭遇不測。4月28日原本是她33歲的生日,如今,生命的年輪停止轉動,永遠定格在32歲。(新京報)
作為一名普通的志願者,為了災區的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今天我們講奉獻,並不是講付出勞動不要報酬,而是講一種精神,一種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目的不是為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更多的意味著對自身利益一種自覺的舍棄。所謂奉獻應具備視別人的痛為自己的痛,視國家的難為自己的難,視世界的苦為自己的苦的大愛精神,同時還應做到先人後己,先公後私。
要具備高尚的奉獻精神,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一要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從「盡職」到「奉獻」還有一個不斷升華的過程,但也一道人們走向無私奉獻的「起點」。偉大出於平凡,盡職盡責看似簡單,要做好卻很難。二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要堅持義利統一,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三要正確處理奉獻與獲得的關系。我們要堅持獲得來自奉獻,奉獻是獲得的前提。正如徐虎所說「你不奉獻,我不奉獻,誰來奉獻?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誰索取?」四要關心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一份力量。無論我們所做的事是大是小,只要有益於國家、有益於黨的事業、有益於人民,就是一種奉獻。奉獻也是我們人生價值的具體體現。
我們在當前現實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廣大黨員幹部和積極分子都能夠盡職盡責,顧全大局,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與國家的關系,在積極維護國家、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和實現個人的正當利益。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奉獻一點點,世界會變成美好人間。
㈣ 以無私奉獻,為中心論點的議論文800字
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她像冰山雪蓮,潔白無瑕;她像滿山杜鵑,情暖人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無私奉獻的燦爛光輝,最感人的是無私奉獻的傑出人物。屈原、司馬遷、杜甫、孫中山等,他們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無私地奉獻給了社會、國家和人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作了一個形象的詮釋。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無私奉獻的境界呢?
無私奉獻,要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那種對人類和社會有較大意義的奮斗目標。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貪圖享受的物質需要更具有驅動力。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
無私奉獻,要堅持埋頭苦乾的務實態度。如果說「無私奉獻」是我們思想修養追求的彼岸,那麼「埋頭苦幹」則是抵達這一彼岸的橋梁。因為無私奉獻不是憑口頭怎麼說,而是要看行動怎麼做。就是說,無私奉獻不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還要表現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作為教師,就應為培養國家更多的創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為工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多生產合格的產品;作為農民,就應為國家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作為軍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堅守邊疆、保家衛國;作為科學家,就應為國家和人民發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為學生,就應該努力學習成為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㈤ 無私奉獻的媽媽1500字高中作文
世界上,總有這么一個人,無論你是嫌她煩,還是嫌她嘮叨,她總是默默的看著你成長,為你付出,為你分擔寒流,和你共享霧靄,為你魂不守舍,為你牽腸掛肚。
——題記
電視上,音樂中很多東西都是虛擬的,但是歌曲《母親》中所記載的母親的無私奉獻和偉大卻是人所共見的,是每一個漂泊他鄉的學子都親身經歷過的。母親,多麼平凡的稱呼,從事著多麼平凡的職業,但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卻干出了不一般的業績,哺育了無數的中華兒女,讓每一個華夏兒女都為自己的母親而驕傲,而自豪。是啊,母親您總是日復一日的貢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了兒女,你頭發蒼白了,你手上生出了老繭,額上長滿了皺紋。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曲的淚花有人給你檫,你身在那他鄉處有人在牽掛,你回到那家裡面,有人沏熱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掉眼淚,你露出笑容時有人樂開花,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了我一個家……」一曲《母親》唱出了全天下人的心聲,是啊,我們的一切都是母親用艱辛和心血換來的。母親最最偉大,它不向你索取任何東西,不計較任何付出,即使有時你厭惡它,但它還是伴隨在你的身邊,幫助你渡過生活中的難關。
然而天底下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領悟到了母親的偉大呢,當母親一次又一次的讓自己的子女多加點衣服時,子女會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嗎?不,他們沒有體會到,他們只會覺得母親太煩;當雷陣雨天氣到來之時,不是子女首先給母親打電話讓她別淋著,而是顧不得自己安危的母親撥通了子女的電話,讓他們小心淋著,而此時此刻子女們可能正在關心他們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他(她)。
於是有人說,母親生來就是還債的,真是這樣嗎?難道母親就不是人嗎,難道她就不想休息嗎,難道她就不需要別人的關懷嗎?
可憐天下慈母心,為娘的操勞一生,為兒為女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而到頭來換來的卻是子女的漠然,子女的說三道四,她們值嗎?
小時候,我們對不起母親,做了錯事,讓母親傷心,可以說是我們還小,不懂事,但是當我們即將長大成人的時候,還不知道去體諒為人母的辛酸,當我們成家立業後,還不知道去報答母親一生的付出,那麼我們還算是一個合格的人嗎?
當子女們成家立業後,在危急到來之時,有多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白發蒼蒼的母親,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兒消得人憔悴」的母親呢?
於謙《遊子吟》一詩中將母親在兒子即將遠赴他鄉求學的那種既捨不得,但為了兒子的前途又不得不含淚為兒子縫補衣裳,送兒子出行的難為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每當我讀到這首詩時,我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想起了他在遠方對我的牽掛,想起了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我的默默付出,想起了小時候我曾一次又一次的沖著她發脾氣,一次又一次的說她煩,每當我想到這里,我感覺我自己就是一個千古罪人,我無法原諒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我無法想像母親為我傷了多少次心,流了多少次淚。
母親,不孝兒在這里為曾經犯下的錯向你鄭重的道上一聲對不起,希望你能原諒兒小時的無知,小時的愚昧。兒在這里同時也向你作下保證,在今後的人生路上,一定謹遵你的教導做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真實行動來報答您無數個春夏秋冬為兒的默默付出,為兒傷痛的心,流乾的淚。
母親,天下最偉大的人,是你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生存的理由,母愛,是你哺育我們長大成人,是你教會了我們嚴以律已,寬以待人,是你教導我們盡可能的把自己貢獻到社會當中去,是你的默默付出感化了我們,是你的無私奉獻教育了我們,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謝謝你我偉大的母親,謝謝你人類最偉大的母親,謝謝你,天下最寶貴的財富,我將用心去把你對我的愛,傳遞到五湖四海,傳遞到神周大地,讓全世界都開滿無私奉獻的鮮花。
讓我們向天底下最偉大的人——母親——鞠躬吧,祝願她們幸福一生!
㈥ 醫護人員無私奉獻作文1000字
無私奉獻,妙不可言
若為花,當為春天增添一絲芬芳;若為草,當為大地增添一點生機;若為樹,就應該給人間帶來一片片濃蔭。無論為何物,都應在默默中無私奉獻自己。
人人都奉獻出一點愛心,世界將會充滿溫暖。
在大自然中無論是生龍活虎的動物還是一動不動的植物,即使那死氣沉沉的沒有生命的物體仍然發揮著他那獨特的作用。
其中,莫過於植物的奉獻最大,他養活了千千萬萬的生命,為人類提供氧氣、食物,讓我們吃飽喝足,可最終他們都進入了人的肚子里,什麼也沒得到。它也沒有向上帝索要什麼,它是偉大的、無私的,在默默中奉獻自己,毫無怨言。
不僅大自然中,在我們身邊同樣有那些無私奉獻的人。
城市清潔的保衛者——清潔工。在人們呼呼大睡之際,他已將每一個角落都凈化,帶給人們清新爽朗的新一天。日復一日,他們同樣無怨無悔的持續著。
國家疆域的守衛者——邊疆戰士。因為有他們,讓我們有一個完整的祖國,寧靜的家園,美好的環境,這是多麼偉大啊!千言萬語無法道盡對你的感謝。
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教師。偉大而又神聖的職業,辛勤的園丁,培養著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教過我們許多的知識,而你從來沒向我們索要什麼,不是嗎?
追溯歷史,同樣有許多那樣的人。大禹,為人們治理水患;神農氏,為人們嘗遍百草,有無毒都為人們嘗出來了,讓人們生活在一個安全的世界裡;雷鋒,他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無私的為人民服務,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奉獻、付出乃人之根本,這樣人人都能活在幸福的世界中
論妙奉獻可謂無與倫比,更謂妙不可言。人人都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讓世界同樣變的妙不可言!
㈦ 無私奉獻的作文開頭
無私奉獻·大愛無疆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題記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每每聽到這首歌,總能泛起心中的漣漪。奉獻是人類最美的行為。也是它,滋潤了我們乾涸的心靈;溫暖了我們冰冷的心靈,世界也因此更加美好。
為民服務是他不變的信念
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裡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這就是楊善洲,一個為祖國無私奉獻的人。
楊善洲退休後,並沒有安享晚年,而是紮根家鄉的一座深山興辦林場,那時他住在用樹杈搭起的窩棚里,腳上穿著草鞋,儼然是一個放牧的老人。後來,得益於省里的資金支持,林場終於蓋了一排簡易的油毛氈房,楊善洲和工人們在裡面一住就是近十年。十年後,當他們用磚瓦平房取代油毛氈房時,破敗不堪的油毛氈房已被四周的綠蔭所掩蓋。
他就如陶行知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又像巴爾德斯口中,「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他衣著簡陋,吃著粗茶淡飯,但他不貧窮,他只是把自己的積蓄奉獻給了祖國的綠化;執著造林,心無旁騖,他只是為了那片樹林。
兩袖清風的他,在工作上一絲不苟,退休後仍然一如既往地奉獻;他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拒絕了省委書記讓他居住在昆明的邀請,而是在深山中植樹造林;面對家人的不理解,他只說:「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面對人們的不理解,他只說:「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他說到做到,在他退休的二十幾年中,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良好品質,就算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還是為人民服務著,為社會貢獻著。
跨越海峽的奉獻
張平宜只是海峽對岸的一個弱小女子,卻跨越海峽,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來到了大營盤麻風村,為這里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空。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就是這個柔弱女子,在海峽對岸開辦「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致力於大營盤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為了讓這些與世隔絕已久的孩子能盡快地融入現代社會,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努力。村裡唯一的小學擠著70多個學生,大部分只能站著聽課,張平宜在台灣寫文章募款,到處演講、賣書,坐車去試圖說服潛在的資助者,終於在大營盤建立起了新的學校……在那些麻風村的孩子看來,「張阿姨就像媽媽一樣」。她熟悉每一個孩子的家庭狀況與脾氣秉性。許多台灣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這個瘋子要跑到一個山坳坳里的麻風村,去吃這樣的苦。」但對張平宜來說,在這片大山裡,她似乎背負著某種使命,「我是一個母親,看到麻風村的那些孩子,我無法掉頭離去。」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張平宜就像是這「落紅」,放棄了原本美好,富裕的家境而投身與教育事業,打破偏見,打破海峽的阻隔,來到了麻風村,她告訴了我們給予永遠比接受更快樂。
奉獻乃生活的真正意義
「成都少了一個我這樣的老師,沒有任何損失;但對藏區的孤兒而言,我的到來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這是胡忠在感動中國的現場這樣說。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這對夫婦帶著3歲的女兒到高原支教。11年前,胡忠辭掉工作,告別妻子與剛出生的女兒,來到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支教,除了上課,胡忠每天清晨5點多打開校園廣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時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一聽說哪裡有孤兒,他立馬趕過去接人。久而久之,當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薩老師」。
丈夫離家的前兩年,謝曉君都是利用假期過去探望,與孤兒們接觸的次數多了,她動了留下來的念頭。從盆地到高原,適應的過程充滿了委屈。但她堅持了下來。通過自學朋友寄來的教材,謝曉君嘗試過音樂老師以外的4種角色——數學、生物、生活老師以及圖書管理員,頂替離開的支教同行。「這里只有老師適應孩子,只要對孩子有用,我就去學。」
這對高原的雪蓮,為了自己所愛的教育事業,為了高原上的孤兒們,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幸福就是孩子們的健康快樂。讓我們仰望的不只是八千米的高原,更是他們的精神高度!羅曼羅蘭說過:「有的人覺得能夠捨身,能夠用犧牲來對人類表示深切而毫無私心的同情,是一種快樂。」他們就是這種人。
吳孟超,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台前的唯一一位醫生,半個多世紀的嘔心瀝血,他推動了中國肝臟醫學的起步與發展;劉金國,為了大連六百萬人民的安全,他不惜冒著犧牲在火災現場的危險,在前沿連續指揮了七個小時,直至將大火撲滅;朱光亞,為了國家核武器的發展,默默奉獻,他說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但就是這一件事,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
每一次付出都是一次旅行;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每一次奉獻,都是一曲動人的樂章,它影響著我們,感動著我們,改變著我們。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白居易)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人民的愉快就是我的報酬。(居里夫人)
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愛因斯坦)
如果一個人僅僅想到自己,那麼他一生里,傷心的事情一定比快樂的事情來得多。 (馬明·西比利亞克 )
真正的學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許多偉大的工作而生前並不因此出名。 (巴爾扎克)
我是世界的公民,應為人類而生。 (諾貝爾)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 (泰戈爾)
人需要有一顆犧牲自己私利的心。 (屠格涅夫)
夜把花悄悄地開放了,卻讓白日去領受謝詞。 (泰戈爾)
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蘇霍姆林斯基)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綿力來為真理和正義服務。 (愛因斯坦 )
竭力履行你的義務,你應該就會知道,你到底有多大價值。 (列夫·托爾斯泰)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 ———李嘉誠
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高爾基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 ———莎士比亞
對自己的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本·富蘭克林
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 ———蘇尤里·郁達列夫
坦白使人心地輕松的妙葯。 ———西塞羅
即使開始時,懷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實和誠實去接觸,就一定能換來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誠實是藝術的最大要素。只要我們總對自己誠實,藝術總在那裡,它決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柯尼利亞·奧提斯金約
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 ———袁采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康德
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語,要用你的本來面目。 ———盧梭
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 ———裴多菲
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 ———毛澤東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就是實事求是。 ——— 鄧小平
㈧ 無私奉獻善良的作文
對於善良一詞,是很多人青睞的一種美德,人都說有一顆善心可以讓自己懂得美麗,這就是女孩子們的一個過人之處;她們可以用善良打動你,那一個眼神,帶著可以融化一切的力量來撫摩你的心靈。 ――――題記 有一個女孩曾經對我說:你應該送給你自己一份善良,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是善良的。 她說,如果我一個人在黑夜裡步行,我是不會懼怕的,因為她相信,這個世界是善良的化身。我看書里的描述說,女孩子最怕的就是黑暗,她們是世上感情最脆弱的動物,所以說她們的心是水凝聚而成的。 說起她,可以說讓我明白了對善良的另一種看法,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 那夜很美!我說要送她回去,可她卻是對著我笑了一下,後來就說了那句讓我很感動的話。她的語言透漏出善良是一種性格、和諧、平安,甚至是美麗。 (一) 送給自己的「善良」 我相信自己天生的善良性格,家人也都是這么認可的,不過時而會有些殘忍! 因為對很多事的不喜愛,所以「脾氣」二字經常會出現在「小事物」上;善良對以往的我來講是不太重視的一種行為,光用嘴說自己善良還不行,也只有靠事物來體現,這樣,虛偽的作為總會纏繞我的頭腦; 其實,我更希望自己能更善良些,因為我本身就很喜歡善良的人,曾經有位朋友告訴我,人必須得善良,否則他就是邪惡的;這樣的話自己就可以琢磨出,不過朋友說出後,我倒是覺得比我想的更有道理!———不是圖聽著新鮮; 動物是最先讓我懂得點善良的意義的,不是它們的樣子感動了我,而是他們本身就是這樣;看見動物的時候就會想起善良,那也許是自己太過於喜歡小動物吧!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動物是犬——現在也依舊,尤其是家犬;無論多大的我都會愛上他,小狗會更受歡迎些,大一點的我卻喜歡它的性子; 所以我想通過對動物的愛送給自己一種「善良」的心,來補充自己多年來對很多事的不尊重,也許善良可以激化他們僵硬的傷口。 我會讓自己更美麗,送給我自己的善良是最好的字體表達方式了,我愛上了善良的身體,如果說我能代替它的話,我會讓這世界更純真的。 (二) 相信這個世界是善良的 時間須臾飛過我這片善良的天空,她送給我的這句話,我是考慮了許久,真的是這樣。 我始終以為善良只是自己嚮往的一種境界罷了,許多時間里,我都在想,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是善良的,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懼怕呢?或許這樣的想法太過與天真了,可事實也是被大多數人所知的,卻原來這個世界還是美麗的。 其實仔細觀察這個社會確實是和平的,時而我們覺得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是被十面埋伏,可現在覺得卻不以為然,自從那個女孩告訴過我後,我真的相信了這個世界是善良的。也許只是聽了她甜甜的聲音而服從了,但我還是找出了可以相信的證據;如果每天清晨你都去晨練,你可以發現有很多人群在一旁「唱著和平之曲」,無論是孩童的聲音,還是老人們的晚年趣味,那一種歡喜與慈祥會很溫暖你的心田;或者,在一次無意間的談話中你可以感覺到某人真的是很好,如果你能感受得到,那麼你已經相信了這個世界是善良的。 所以說,我相信這個世界,我相信它是善良的; 這個時候再想起那個女孩,我更加感嘆了,我卻覺得她像個天使,因為她不僅僅可以讓我看到她的內心深處,還讓我讀懂了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善良。 我的想法只不過是讓人知道,我們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善良,那種力量可以打敗一切邪惡。
㈨ 醫生無私奉獻的議論文作文
舍己為人,無私奉獻——觀《白求恩大夫》有感在戰爭時代,有著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其中,有一部分是救援隊員,是用手術刀作為武器的,其中,白求恩大夫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白求恩大夫》的愛國主義電影,是我對他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我也被他那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所感動,直到現在,那一個個震人心懸的鏡頭還歷歷在目。電影中,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加拿大的外科醫生,他不顧家人的阻撓,不遠萬里來到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中國,他將一生的時間和精力都貢獻了給中國。在我的眼裡,白求恩大夫是一個樸素的人,部隊盡力為他提供較好的床鋪和飯菜,可是他斷然拒絕了,他令願跟著部隊吃什麼他吃什麼,晚上,跟傷員們住在一起,為的只是時刻關注傷員的傷勢;白求恩大夫是一個勇敢的人,他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上戰場,給的傷員療傷;白求恩大夫更是一個無私的人,他在沒有任何條件下,創造條件,他甚至可以用口幫傷員們把膿吸出來。難道他不偉大嗎?白求恩——作為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如果留在太平的外國,他的生活又是多麼的美好啊!他又何須受著這般的苦難,正因為他有這樣的一份心,我們的戰士,傷員們有如此的眷顧,如此的戰斗決心,才會有今天戰斗的勝利。影片中有一個片段,講述敵軍即將追到,而手術正在進行中,為了保險起見,上級要求立即撤離,但白求恩大夫卻堅持要把手術做完,最好由於時間過於匆忙,手術刀弄傷了自己,而白求恩大夫一心想著傷員們,沒有好好處理自己的傷口,最終導致血壓中毒了,當大家知道的時候,立即拿來最好的葯物給他治療,可是,他堅決要留給前方的戰士們。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眼眶都是濕了。但是,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白求恩大夫臨死前的那一封電報,他說:「……我唯一的願望就是為人們多做些貢獻。」電影放到這里,電影中的戰士們流淚了,我也流淚了。一位中國的恩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心中仍然想著、牽掛著我們,還只是想為我們作貢獻,他是如此的偉大,如此的無私奉獻啊!相比之下,我們又顯得多麼的渺小。平時,遇到問題就不去解決它,如何去退縮。現在,我不會這樣了,我會主動迎接挑戰,發揚白求恩大夫的無私精神。白求恩大夫雖然去世了,但是他的光輝形象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白求恩大夫——全中國人民,世世代代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