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文片段教學:如何生動地繪景
教師要多提供來給學生描寫的對象。首源先,指導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情,傾聽人物的語言。然後,幫助學生真實地描寫。(1)外貌描寫,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觀察對方的面部特徵,進行整體描寫,也可以讓學生抓住對方身體的某個部位,如眼睛、嘴唇、手等進行局部描寫。
② 老師上課的片斷小作文100
〔我的老師〕人物描寫的作文好段、片段
★ 我們的老師姓桑,她戴著一副明亮又時尚的眼鏡,看上去很漂亮。
記得昨天,桑老師在給我們講課,講著講著,突然咳嗽了幾下,我就開始覺得桑老師感冒了,接著,桑老師又咳嗽了幾下,啊,桑老師真的感冒了。三十四雙眼睛盯著桑老師,可桑老師卻像沒事似的,又開始給我們講課。時間過得可真慢,好容易下課了,我跑過去問:「桑老師,您是不是感冒了?」桑老師說:「有點,但沒什麼。」後來,為了不耽誤我們的功課,她背著我們悄悄地吃葯。
桑老師不僅關心我們的學習,還關心我們的身體。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段澤豪病了,桑老師非常著急,她只好先請校醫給段澤豪看病,然後,又給段澤豪的爸爸打電話,直到段澤豪吃完葯,他爸爸把他接回家,桑老師的心才安了下來。啊!老師!您不是母親勝似母親!
★在我的家鄉,有一條小河,河上新架起了一座小橋,取名"愛生橋", 這是為紀念我的小王老師而建造的.小王老師,她叫王國華,那年剛到我們村時才十九歲,中等身材,梳著兩根短辮,長得文靜,秀氣,一開口嘴角上便帶著微笑,就象是我們的大姐姐,我們都親昵地叫她:"小王老師."我永遠也忘不了,忘不了小王老師離開我們的那瞬間的情景.1991年7月5日,在我的心中那是一個黑色的日子.那天我們要期末考試,7月4日一夜的暴雨,使河水猛漲,河中的小竹橋在洪水的沖擊下,已不那麼平穩了.延期考試已經來不及了,一早,小王老師就守候在橋頭,迎接每一個來考試的學生.我是最後一個到橋頭的,天還在下著雨,我看到王老師的衣服早已淋濕了,那頭秀發披散在臉上,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王老師看到十八位學生都來了,心裡非常高興,一邊喊著:"紅紅別動,老師來接你."一邊上了那已沒在水中搖搖晃晃的小橋,我在橋那邊喊著:"王老師您別過來,我自己能過去.""不行,太危險了,老師來接你."看到小王老師那著急的樣子,我便站著沒動,小王老師順著小橋過來了,"紅紅,你來了老師就放心了."說著抱著我就上了橋,此時的小橋在洪水的沖擊下,已經搖搖欲墜,當走到離橋頭不到兩米處時,就聽"咔嚓"一聲,我知道情況不好.我說:"王老師,放下我吧!那樣重量會輕些.""紅紅,別害怕,沒事的."
王老師邊小心翼翼往前挪著步,邊安慰我說.可我已經感覺到王老師的心跳在急劇加快.還沒等我多想,就聽王老師大喊一聲"紅紅,快往上跳!"順勢便把我推到岸上,力氣之大,是我當時沒有想到的.我的腳還沒站穩,就聽"咔嚓"一聲,王老師和那小竹橋一起被洪水沖走了,王老師淹沒在水中,連影子也沒有了.我們驚呆了,不知所措.剎時間,哭喊聲,呼救聲,驚天動地.我們一邊沿著河呼喊著:"王老師,王老師……",一邊飛奔著去村裡喊人.村上人聽到喊聲,全部趕到河邊,順著河邊跑下去十多里,可小王老師再也沒有露面了.我們哭泣,我們呼喊,我們的王老師就這樣連話也沒留下,就離開了我們.
★ 老師,我想對您說:"您錯怪了我,您損傷了我的自尊心!"
在您的眼中,我是一個不太好的學生,我不遵守紀律,也曾偷過同學的小玩意兒。但是,老師!自從那一次校領導對我進行批評教育後,我已經改正了!可您還是用老眼光看我!
那天中午來校,您聽說班上一個同學貼花紙不見了,便在全班大聲問了好幾遍,但始終無人承認。於是,您准備用搜書包的辦法來找到偷東西的人。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您竟先走向了坐在最後一個座位上的我!老師,當時我真想哭,我不明白您為什麼要先搜我的 書包,我的心都碎了!您整整用了30分鍾時間搜查我的書包。您可知道我這30分鍾是怎樣熬過去的 老師,我是忍著莫大的痛苦,忍著快要滾下來的淚珠熬過去的!
不錯,我在心靈上是曾經有過不可磨滅的污點,但我已經用心去懺悔了,我已經改了!您卻始終不肯相信我。
下課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我奔進廁所放聲大哭,您卻不屑地投來一個白眼!老師!您再也不是孩提時想像的溫和,親切的老師了。
老師,我只想對您說,我只有唯一的一個願望:老師,您錯怪我了!請您理解一顆已經碎了的心吧!我親愛的老師!
老師,我希望您重新變為我所想像的老師,一位溫和親切,能理解學生的好老師!
★ 瞧,這位身穿黑色華達呢中山裝,戴著黑色寬邊眼鏡,臉上帶著微笑的中年教師,他就是我們敬佩的語文老師——陳老師。陳老師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上起課來總是那麼輕松,活潑,生動,有趣。我們尤其愛聽他的作文課,他講起課來總是那麼風趣,幽默, 引人入勝,使我們興趣盎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作文,逐步懂得一點寫作的"奧秘"。
"叮鈴鈴",上課的鈴聲響了,這一節是作文課。陳老師大步跨進教室。今天他顯得格外興奮,走到講台前,笑嘻嘻地說:"同學們,今天我特別高興,你們知道我為什麼高興嗎 "我們都咧開嘴,搖搖頭。陳老師接著說:"今天早上,我到貿易市場,一元錢,買了兩只老母雞,你們說能不高興嗎 "同學們哄地一聲笑了,張瑾笑得連腰也直不起來了。我想:陳老師准又在開玩笑了。哪知陳老師卻一本正經地說:"真的,我從來不說假話。不信,我讀給你們聽。"說著,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聲念了起來。原來一個同學在作文中寫他跟爸爸到貿易市場去買雞,爸爸只付了一元錢,買到兩只肥壯的大母雞。同學們恍然大悟,陳老師在批評有的同學寫作文不顧事實,胡編亂造。陳老師說:"不管你的描寫多麼生動,詞語多麼豐富,不真實的文章是沒有意義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這種毛病,如以前寫秋遊時,卻寫"春光明媚,百花爭艷……"打這以後,同學們寫作文時,總要細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便問老師,家長或者查閱資料,類似的錯誤就大大減少了。
又是一堂作文課。今天,一向和藹可親的陳老師,忽然一把拉著陳俊同學拖出門外。我們都嚇得大氣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陳老師關上門,轉過身來笑眯眯地說:"同學們,大家不要緊張,現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們熟悉陳俊嗎 ""熟悉!"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陳老師接著問大家:"你們說陳俊今天穿的是什麼顏色,什麼式樣的服裝 腳上穿的是皮鞋,布鞋,還是跑鞋 "這一問,大家都怔住了,誰也不吭聲。過了一會兒,陳老師叫陳俊走進教室,我們這才打量起來:他上穿一件天藍色拉鏈衫,下著海藍色的褲子,腳穿一雙解放球鞋。陳老師笑著對我們說:"這就去觀察校園的花圃。"這次我們看得可仔細了,對花圃的每種花草,從它們的顏色到形狀,生活習性及生活規律,都進行深入的觀察,有的還翻查有關參考書。這次作文,大家都寫得較好。通過這件事,我們懂得:要仔細觀察,才能寫出好作文。
陳老師就是這樣指導我們學習和作文的。你說,我們有這樣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能不感到高興嗎 我們對寫作怎麼能不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以前,我對每天只做幾道數學題都感到枯燥乏味,可新來的胡老師只用了短短的幾天時間,就讓我一天解幾十道數學題也覺得津津有味。是什麼原因讓我迷戀上了數學呢?說起來,得感謝胡老師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
胡老師來之前,我得知他是全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優秀教練員,心裡不免產生疑問:他很嚴厲嗎?他名副其實嗎?可當我第一次見到他,就感到他確實出語不凡,課堂上獨特的開場白,立刻把師生間的距離拉近了。他說:「未來的主人們!我和你們交朋友來了,讓我做你們的大朋友,一起來探討數學上的有趣問題,好嗎?」「好!」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有名氣的教師原來是如此平易近人。
學習開始了,胡老師真是怪得很,他不是開門見山地給我們講數學,而是給我們朗誦了他寫的一首小詩:「生命如此偉大,數學算什麼?我最強!我最能幹!我最能吃苦!我能學好數學!堅持學下去,成功一定屬於我。」我想,他真是用心良苦,以此激勵我們好好學習。我聽後堅定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胡老師教書有許多突出的特點。比如他在課堂上推行「不舉手提問」的方法。他說:「推行不舉手提問的好處是,不但能讓怕舉手的同學從中得到鍛煉的機會,還能讓一些在上課時偶爾開小差的同學怕突然被提問而洗耳恭聽,進入『人人自危』的狀態,促使全體同學積極思考問題。」——正是這一絕招,讓我變得專心致志,不敢有半點大意。又如,胡老師還別出心裁地推行100分上台介紹經驗的活動。一次單元測試,我得了100分,胡老師把我緊緊地抱在懷里,親切地說:「這次能考100分,有什麼經驗?回去好好想想,下午在台上給同學們說說,好嗎?」這時,我覺得彷彿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一種享受成功的喜悅感油然而生。
胡老師雖然只給我們上了120多天課,但是我感到獲益匪淺,而且打心眼裡覺得他是一位教學有方、平易近人的好老師。
(十二)人物描寫片段
我的班主任
靳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她教我們英語。靳老師是上個學期接替龔老師到我們班來的新班主任。
靳老師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很深刻。她個子不高,瘦瘦的,燙了長長的、捲曲的頭發,下巴有點尖,戴著一副眼鏡,還有一雙明亮的大眼晴。她的臉上皮膚很好,一副慈愛的面孔,說話時眼晴一眨一眨的。她說話很快,聲音很細。她走路總是很快,匆匆忙忙的,似乎有許多做不完的事。
她心很細,對我們很好,我們都很喜歡她。
上課了,老師又像往常那樣(怎樣?)步入了教室,她,那不大的眼睛,卻總是能夠放射出一種和藹可親的神情,而又不像安詳的老人,她,似青年一般活力,笑的時候有一個小小的酒窩,由此可見,她待我們猶如朋友,在那淺淺的皺紋里流露出一種耐人尋味的聰明,這,就是我們11班的班主任,我們的朋友史老師。
她的話,平靜,卻使人頓悟,她的言,平凡,有不失大家風范,無奇,可語文第一總是我們,她講課,字字句句,徹徹底底。有時,她還會與同學一齊歡笑,怎能不令我們驕傲?這,就是11班的班主任,我們的朋友史老師。
我有一位美麗的課外班老師。
她有著一張圓圓的臉,在這張臉上還嵌著兩只黑黑的大眼睛,上面還有兩道彎而細的眉毛,就像藝術師畫上去似的,眼睛上蓋著濃而密的眉毛。眼簾低垂時,給紅潤的臉頰上抹了一抹淡淡的陰影。老師還有一個俊俏的下鼻子,它小巧而可愛。一張布滿著幽默的嘴,唇微起,露出一顆顆雪白的牙齒,黑色的頭發像波浪一樣捲曲著。身材苗條,甚至苗條得有點過分。
在課上,老師總用那兩只耳朵認真地聽遠近異常的音響,總能讓那些淘氣的學生得到懲罰。
這就是我的老師。
靳老師站在講台上,嘴角微微向下彎,不斷地翻著筆記本。她的頭發卷得出奇,一直垂到兩肩,有點泛著棕色。她面無表情,大眼珠兒閃耀著鎮靜的光線,臉頰微微泛紅。
她今天的樣子不怎麼興奮,也許是因為我們的表現不好,但她依然若無其事地開始上課。
靳老師是我們的英語老師兼班主任,她中等身材,略顯消瘦。微卷的頭發散在肩上,一張和藹可親的臉上總是掛著笑臉,說起話來和風細雨,但卻充滿了道理,讓我們無法駁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雙深邃的眼睛,她戴著一副眼鏡,從眼鏡後透出的目光總是那麼炯炯有神。靳老師的目光是多變的,當我們犯錯時,她的目光是嚴肅的;當我們碰到困難時,她的目光充滿鼓勵;當我們取得進步時,她的目光又是欣慰的。正是這多變的目光,引導著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提醒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為有這樣一位認真負責的老師而自豪。
這學期是我在一零一中學生活的第二個學期,在這個學期里,我們換了許多的老師。比如有歷史老師,美術老師和數學老師但在這些老師中我最喜歡數學老師。
數學老師個子不高,但是她濃眉大眼,擁有一頭又黑又亮的短發,而且數學老師在課上講題時總是面帶笑容,同學上課回答問題說錯了,她也不予追究。這位數學老師在講課時她那烏黑的頭發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好看。老師的身材有一點胖,但是動作卻一點也不笨,而且像一隻大花貓一樣靈敏。又像這動物一樣可愛。
我喜歡這位新數學老師,不在於她的外貌更在於她的教學。
「老師,作文中的題記有什麼作用。。。。。。」「這個題記在作文中起到一個。。。。。。」我聆聽著老師親切的話語,細細品味其中蘊藏的深刻「秘密」,我彷彿進入夢鄉,這個夢甜美、溫馨,此時此刻,正當我聽著老師的教誨時,一首童謠在我耳邊縈繞: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
她講課的時候,那如同幽幽星空中獨一無二而又發出明亮光芒的彎如明月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暖和、關懷與愛。。。。。。那烏黑捲曲的發髻上戴了一個純白色的發卡,更加重了一份青春的活力。常常掛著音容笑貌的臉一直打進我的腦海里。
她,這樣一個充滿濃濃的愛與快樂的人,就是我的語文老師,Ms shi。
史老師是我們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她,瘦高的個子,腦後扎著一束馬尾,她的眼睛很特殊,雖然不是特殊大,但是笑起來卻讓人覺得很溫暖,顯得和藹可親,也使史老師身上流露出一種女教師特有的暖和氣質。
大家最喜歡上的應該就是語文課了,雖然史老師對大家要求嚴格,但是她上課時語言幽默,把課上得生動活潑,並對每個學生循循善誘,因此我們班的語文成績在普通班裡總是數一數二的。
為了增強班級的凝結力,激發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史老師還經常領著同學們在陽光明媚的戶外做一些有意思的小游戲,讓同學們更加融洽、更加團結,比如上學期的拔河比賽和這學期的「陽光夥伴」,每一次都讓同學們難忘。
對於史老師,我以上的所有描述都還只是一點皮毛,但是我們11班全體的同學都知道,史老師就是大家最敬愛的老師!
史老師講話好像在唱歌,每一句都深深刻在我的記憶里。老師看到大家成績好時,老師那黑櫻桃般的眼睛總會給我們一種堅定的眼神,好像在說:「繼承努力,不要驕傲。」而當我們考試失敗時,老師的眼神總會給予我們一種感覺,好像在說:「怎麼回事?為什麼考砸了?」又好像在說:「加油!下次再趕上。」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③ 淺談如何落實作文教學中的片斷訓練
炒菜媽媽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凈,又一片片摞起來,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著,把白菜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剩下的菜葉放在旁邊。開始炒菜了。媽媽先把鍋坐在火上,等鍋燒熱後把油倒進鍋里,不一會兒,鍋里騰起了油煙,發出「嗞嗞」的聲響。媽媽先把切好的蔥花扔進鍋里,等蔥花變黃,騰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進鍋里,抄起鍋鏟,不停地翻動著。等菜慢慢由白變黃,媽媽再倒入醬油、醋,撒上鹽,接著用鏟子翻動了幾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鍋端下來,翻炒了幾下,就出鍋了。媽媽炒的糖醋白菜,甜絲絲,酸溜溜,香噴噴,吃起來別有風味。這是媽媽的拿手菜呢!
④ 怎樣進行作文片段教學
作為中高年抄級的語文閱讀教學襲,都有一個落腳點,那就是寫。「寫」應該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一般的來說,每次新課結束後,根據課文特點都應該讓學生有目的地寫,寫一個片段,寫一句話等。當然,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有方法方面的指導。
⑤ 作文游戲活動教學的幾個片斷.ppt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會有游戲。在輕松活潑自由自在的游戲中,孩子們可以享受到無窮的樂趣。可以說,孩子們是在游戲中長大的。奶奶對我說不是感悟太深,也不是生性遲鈍。春天來臨的日子,總激不起她對春的感情。她的春天在兒時。兒時的她我正如春天裡的一枚芽兒,急不可耐地伸展著腿腳,全身心地撲入春的懷抱她唱、笑、鬧、舞。如今,行走在春天裡,她的回憶的是兒時的抽茅芽、捋槐花、逮螞蚱、跳沙坑、踢蠶豆、踢毽子、打彈子、丟手絹、抓子、叨雞、藏老懞、捏泥人、…… 奶奶兒時愛玩兒。她最喜歡的是逮螞蚱。草一長高,螞蚱就出現了。翹扁擔、大灰頭、飛子,比著在草里玩耍,一蹦一跳的。雞是它們的天敵。早上一放籠,公雞頭一刺楞翅膀一拍,就領著母雞去山坡的草里找螞蚱了。天一煞黑,吃得漱子歪歪的公雞母雞一個個慢悠悠地走下山坡。她們逮螞蚱,一是喂雞兒。一到春天,就有人擔著炕雞一個村一個村地叫賣:「逮炕雞嘍!」。雞屁股是農家的鹽罐,雞蛋捨不得吃,攢起來換油換鹽。因此,養雞像養豬養狗一樣,家家「雞鴨成群」。我們逮螞蚱另一個原因就是玩兒。翹扁擔身瘦腿長,卻蹦不遠。好逮不太好玩。大灰頭肥大,喜人,卻有點肉。飛子最狡猾。你的手掌還沒到跟前,它腿一蹬翅膀一震就飛跑了。逮住飛子是不容易的。逮了螞蚱,有時用毛狗草串起來,像串在堰塘里摸的小鯽魚一樣。串魚要從嘴裡串。螞蚱脖子上有一圈「圍脖」,毛狗草就從「圍脖」里串過。一串,螞蚱就流青水。我們可憐它們,往往把它們裝進罐頭瓶里,或裝進用竹篾、蜀黍莛、葛條編的小簍里。螞蚱的命很大。在簍里捂它半天也捂不死。就是把它的大腿、翅膀掐了,照樣能活。有時頭快被串掉了,在草窩放它一晌,就又還性過來了。我們斗蛐蛐,不鬥螞蚱,只是讓螞蚱比賽往前爬。螞蚱跟暈頭鴨子一樣,好拐彎。所以,要得冠軍很不容易。我們把螞蚱並排一放,就頭對頭圍成一圈,手扇著風,嘴裡高喊「快往前爬,超過青頭!」我們最喜歡的螞蚱是叫狗。叫狗晚上叫起來非常好聽。我們尋著叫聲用手燈一照就能逮著,逮著就把它裝進篾籠,掛在門頭上,夜裡聽它的叫聲。一聽叫聲,就不做惡夢了。春天裡另一個聲音就是柳笛。當柳絮飛過之後,她們就爬上柳樹,折幾枝柳條,用手來回一擰,皮跟肉就松動了。然後一抽就抽出了柳筒,再把柳筒截成一段一段,用指甲一刮弄扁,柳笛就做成了。柳笛長聲音嗡,柳笛短聲音叫。她們騎在牛上,比著吹,高一聲低一聲,就像戲班子。只要聽到柳笛聲,就能找到我們是在東坡放牛還是在西坡放牛。牛大把套牛的時候,也往往尋著柳笛喊她們把牛趕去。能做笛子的還有楊樹條。不過,楊樹條不光、不圓,很難抽成完整的筒。她們一般不用楊樹條做笛。最耐用的是竹笛。不是戲台上那種笛子,是手指長的竹哨。做竹哨要用細竹竿,一般用竹竿稍。截手指頭恁長,把一頭旋去半邊,再劈開一點,夾上竹葉,哨就成了。竹哨的聲音特別響亮,敢跟麻知了比。竹哨要比柳笛耐吹,只要勤換竹葉,就一直能吹。我們吹著柳笛和竹哨中,也學會了打口哨、吹手哨,有時也吹樹葉,也能吹出悅耳的聲音來。那還是40年代的事情,自從80年代以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90年代更是花樣多多,一直到現在的2008年,已經剛剛舉辦過了奧運會。現在我們大家很多人都已經住進了高樓大廈,現在孩子們擁有了最新的玩具。各種電動玩具、智能玩具多得數不過來。以前的低矮的破爛房子到了現在的幾百米的樓房;從以前的竹筏到了現在的豪華客艇;從以前的香煙紙到了現在的素描紙;從以前的爬樹到了現在的遨遊太空……一切的一切變得太快了,這個世界越來越美好了,卡通人物也越來越多了,有什麼魯魯修、修羅、丹羽笑子庫皮拉卡等等。就這從奶奶的20世紀40年代到現在的2008年相隔了60餘年,卻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武家嘴的現在,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個鬼爛胡同了,現在的新村已經如同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甩動著飄逸的長發,兒時總覺得很好玩。我們很快樂。我真的好想回到過去的歲月,再融入兒時的記憶里。
⑥ 有沒有小學作文片段教學的循序漸進的具體訓練內容
們知道: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作文教學原則就是作文教學中遵循寫作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學生認知、心理等特點,為達到一定的作文教學目的所形成的教學准則,是認識和處理作文教學中各種矛盾的依據。目前的作文教學理論書很少涉及作文教學的原則,我們認為,作文教學既要符合一般教學的規律,同時又有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顯然,作文教學不同於閱讀、寫字、口語交際、語文綜合性活動,有其內在的規律,應該遵循一定的教學准則。
一、循序漸進的原則
循序漸進作為一般的教學原則,適用於所有的教學活動。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提出這一原則,是因為我們的作文教學隨意性比較大,從作文教材的編寫到教師的教學實踐,作文教學的內在序列一直沒有很好地把握,對學生習作和作家的寫作沒有很好地區分,對學生習作的各個階段沒有清晰的把握,結果循序漸進成了一句空話。所謂循序漸進,是說按照一定的順序逐步前進、提高。序指的是次序,具體到作文教學中,按照什麼次序進行,除了要深入把握作文教學的內在規律,了解作文教學的一般特點,明確作文教學的各階段目標外,還需要結合學生不同年齡特點、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及認知、情感、心理差異,綜合考量,全面兼顧,以便確定好作文教學的基本次序,只有次序清楚了,作文教學的層次才清晰,作文教學的漸進才有可能。沒有作文教學的次序,循序漸進只是一句空話。
目前作文教學的最大困難是無序狀態,教材中的作文訓練無序,教師心中無序,最終導致作文教學不夠嚴謹,同是寫一件事,三年級寫了,四年級也寫,老師認為三年級寫過,四年級自然會寫,指導也就隨意,甚至放任。因此,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首先要明確作文教學的基本次序,這個次序有不同的排列方法,但不管怎麼樣的排列,作為老師要心中有數。作文能力的培養、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教師從一年級著手,從接觸社會,認識生活,學會觀察,到字詞訓練,培養遣詞造句能力,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能力,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缺不可。一開始就提高要求,加大訓練難度,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產生急躁情緒,學生埋怨、畏懼,從而步入害怕作文的怪圈。
把握的作文教學的次序,做到循序漸進地開展作文教學還應該注意:
1、從說到寫
教育家葉聖陶就曾經作過十分精闢的論述:「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在作文教學中,不能舍本抓末,飲水忘源,應當兼顧並重。」說和寫是語言表達的兩種方式。二者作用不同,但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發展的先導和基礎,口頭語言的發展會促進書面語言的發展,書面語言的發展又能改進和發展口頭語言。小學作文訓練堅持從說到寫、說寫結合,符合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書面語言是復雜的語言形式,必須通過嚴格的訓練逐步發展。「從說到寫」是小學作文起始階段,孩子「說」優於「寫」的寫作教學初期,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心理特點及學生說寫客觀實際水平,而提出的一種客觀的、科學的規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策略,也是教師訓練作文起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准則。劉淼在《作文心理》一書中指出: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運用口述+任意方式的記錄(文字、拼音、符號、圖畫等)+表達指導可以有效提高作文質量。對於中年級學生,口述後筆述仍然是很好的教學策略,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筆述水平相對較高,可以適當運用計劃性口述提高作文質量。
顯然,運用從說到寫的策略主要適用於作文起步階段,適用於害怕動筆、作文水平低的學生。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必須經過內部語言「外化」為口頭語言,再由口頭語言逐步發展到書面語言。學生只有想得清楚,說得清楚,才能寫得明白。
從說到寫,首先要明確怎麼說,說什麼?這里的「說」不同一般教學中的說話訓練,是口頭作文訓練,一般要求說話完整、清晰、連貫,有條理。要求學生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要用四素句,包括人物、地點、時間、事件,句子不能有頭沒尾,或者有尾沒頭,或者只有一個詞語,表達的意思只有半截,讓人聽了摸不著頭腦,這都是口頭訓練中的大忌。
口頭作文的內容包括:
1、口頭描述,當場對觀察的對象進行描述,或者對過去所見所聞進行描述,一般是一個人、一幅景、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一樣東西進行口頭描述。描述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聲音、行動、心理,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描繪景物要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描述景物的形態等;
2、口頭介紹,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達方式,介紹同學、自己、家人,介紹一樣新產品、一樣新東西,介紹物品的使用方法、特點、功能,介紹一種東西的製作過程和方法,這是學生日常交往中常常使用的交際形式。
從說到寫,還要處理好說和寫的轉化,怎麼把說的內容轉化為寫的文字?我們在作文指導中,經常發現,學生能說會道,但寫出來的文章語句不通,篇幅短小,結構凌亂,達不到習作要求。會說不一定會寫,會說側重於口語交際,說話所應用的表達方式趨向於口語化,包括語言的句式、詞彙、說話順序,說話時的腔調、動作、態度、表達慾望、日常口語等方面,而會寫則表示為打腹稿,思維流暢性,寫作的主題意識,分段表述的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詞彙的運用,修辭手法的應用等。指導學生會說,而且還要解決如何縮短說與寫的差距,把說與寫有機地統一起來,有效地把說的內容轉化為書面的文字。
具體的做法有:
①錄音法:把學生原來已說的話或想說的話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甚至在說的時候,錄下來,再對照錄音寫文章。或者父母在指導時,孩子一邊說,父母幫助記錄,這對於剛起步作文的學生是非常有效的訓練策略。雖然記錄下來的文字會表現出口語化現象,或者重復平板、表達不清、語無倫次的情況,剛開始非常正常,經過一段訓練後,慢慢熟練了,寫文章親切了,可以嘗試修改了,這種方法就可以放棄了。
②對照法:放寬要求,允許不會寫的字詞暫且空著,或用拼音頂替,然後再請教同學或老師補充空白,接著再修改病句,調整句序,插入必要的修飾性語言或修辭手法,把文章修改得具體通順,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把文字與原生態文字進行比較,發現其差別,從而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與應用水平。
③朗讀法:會說不會寫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說起來詳細,寫起來簡單,缺乏墨水。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得經常訓練朗讀作文。讀一讀自己所寫的文章,就能發現許多問題,如是否通順,是否口語化,是否具體了,哪個地方不通順,立刻修改補充,學會把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
④出聲思維法:在教學中可藉助出聲的「自言自語」進行訓練,讓學生先說後寫,通過談論再寫作。經過小聲說說,即自己說給自己聽,而後出聲發言,相互交談,補充校正,藉助於口頭語言的幫助,學生就能覺察出自己頭腦里的東西是否正確、完善,使出聲語言條理化,以後再引導有聲轉無聲。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書面語言的過程中,逐步有意識地領悟語法規律,並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語言,引導兒童說話、作文時,不但想著什麼,而且想著怎麼寫,使他們的語言逐步規范化。
2、從分到合
分是指單項、局部、片段的訓練,合是指綜合、整體的訓練。作文訓練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它的綜合性,它綜合體現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想像力、遣詞造句能力、文字書寫能力、記憶力,而且還體現在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的運用,各種思維形式和方法如概念、判斷、推理、分析、概括的考量。正因為如此作文訓練不僅僅是語文教師的專利,各個學科教師都應該承擔作文教學的責任。所以學科老師平時的訓練,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表達能力等能力的培養,都是分項的訓練,有了這些分項訓練,才有學生作文綜合能力的展示。
具體到語文的作文分項指導,應當根據作文的基本構成來展開、一篇文章,從基本的字開始,到詞到段,到文章,學生作文訓練的不同階段正體現這個脈絡。學生動筆寫文章前,要先過寫字、造句關,學會把句子組合變成片段,學會寫各種類型的片段後,才訓練寫完整的文章。(作文教學中的分合訓練雲南教育 2002年第23期 P44-45,作者 金自成 瀾滄民族中學)
丁友寬的讀寫作文訓練,把小學作文訓練分解為50個基本功,配以80個訓練項目,精心設計500個習題,從一年級的四種句法,到二年級的九種句群,三年級的七種構段法,四年級的六種篇章法,再到五六年級的綜合作文訓練,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前進,先分後合,分合得當。
以上是從作文教學的基本訓練點出發,注意從分到合。為了更好的解決學生作文中的困惑,尤其是學生寫文章不具體的毛病,還應當教會學生把寫作對象分解,把一個整體分成若干份,一份一份的敘述描繪說明,這樣合起來才能把寫作對象寫具體。
具體來說要學會:
①動作分解:把一個大動作分解為一個個的小動作,好像解剖物體一樣,在把小動作分解為一系列細小動作,甚至細微的動作。比如「踢球」,學生往往一句話就寫完了:他帶球突破,使勁一踢,球進了!如果我們學會了動作分解,把踢球動作分解為:接球、轉身、頂球、閃過、突破、踢球等,甚至我們還可以把接球分解為:插上、胸部一停、左腳一扣、身子晃過等,把這一個個細微動作分解出來,再連詞造句,組合成一篇精彩的文章。
②景物分解:描寫的景物往往由花草樹木等構成,我們可以把描寫的對象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事物,再把一個個事物細分。比如描寫校園,校園一角有各種花、樹、草,各種小生物,活動的學生等,就單寫樹,把樹分解為樹葉、樹干、樹枝、樹根、花、果實等,樹葉又可以從形狀、大小、顏色、氣味、動態、變化等方面進行描述,如此一來,要寫的內容很多,一個個細微的部分都寫清楚了,整體景物也就清晰呈現在讀者面前。
③事情分解:一件事情往往分幾個階段進行,每一個階段都聯系著不同的時間、地點、環境及人物關系,都由一系列細小的事情組成。我們往往把一件事分為開始、發展、高潮、結尾,每一個階段也往往發生一系列的事情,比如事情最精彩部分,它總是和具體的環境、人物表現、心裡感受密切相連的。《紅樓夢》中寫林黛玉進賈府,先寫進賈府的原因,母親去世,祖母疼愛,賈雨村進京幾件事交織一起。啟程到了京城,通過黛玉的眼睛描寫京城的繁華和賈府的富貴,一一見過賈母、各姐妹、王熙鳳、賈寶玉,其中寫王熙鳳的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寫賈寶玉,先正裝出場,再換上日常裝飾,描寫及其精細,堪稱絕世經典。
⑦ 某一個項目的活動過程作文片斷
在小學階段里,只要閱讀學生的作文,做教師的就能對其語文的綜合知識
能力專了解個八九不離十屬。因為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而作文能力的
強弱,則是通過作文片斷來體現,學生的作文片斷寫好了,學生的觀察、認識、
思維、想像等能力就能提高。但老師應該讓學生在作文片斷中練什麼,怎樣去
練呢?在新課程改革的教材中,編者有意在一些課文後的「思考
練習」里安排
了「小練筆」的內容,其功能所在,顯而易見就是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語
言文字的訓練,通過對作文片斷的練習,促進讀寫結合。
⑧ 如何進行小學生的作文片斷訓練
要看看是哪個年來級的小學生。自如果是二三年級的,就很好引導,可以讓學生進行實物、實人、實景、實事的寫作練習;如果是高年級的小學生,先進行實景寫作,再進行回憶式的再現景象,然後在心中打好腹稿,最後整理好寫下來。如此引導,多進行幾次以後,等小學生自己熟悉了這些做法,他們自己自然就會把寫作文的方法掌握了,並能舉一反三,寫作文也就不再是難事了。
⑨ 如何評價談感受作文教學片段評課稿
評改學生的作文是絕大多數小學語文老師的一大難題,很多語文老師一直習慣於「學生寫,教師評」的單一評價方式,老師很辛苦,但常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根據筆者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在本論文中想談談小學語文老師如何打破單一的教師評改作文的模式,嘗試著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評價作文的模式.這種評價要以關注學生個體為前提,實現「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特色.一、作文評價主體多元化為了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方式,我試著讓學生,家長,老師一同評改學生的習作,這樣就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評價辦法也要多樣化,一反常規的寫評語的單一模式,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1、抽樣平抽樣平是說可以從全班同學的作文當中任意抽取樣本,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評價,各抒己見,指出這些作文的優點,更能如實的說出它的不足.這樣評的好處是:公平,全面.因為每一位學生的作文都有被抽中的可能性,所以學生在寫作文時就會更加用心,更加投入,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激勵學生認真寫作的辦法.2、張貼平這種評價方式能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把全班同學的作文都張貼出來,然後自由選擇評價對象,在作文課上大談感受和想法.由於學生害怕自己的作文寫不好在同學面前丟臉,可能就會認真作文了,這是一種極好的評價機制,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字功底,誰願意讓自己的作文寫得亂七八糟的張貼在牆壁上讓公眾過目,現在的學生的自尊心是很強的.3、推選平這種評價方式是全班學生公開、民-主的推選出本次作文中寫得較好的,具有特色的文章,然後師生共同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示書面的.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擇優而平,能起到典範的作用.當然也有它的不足之處:涉及的學生數量少.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由於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就克服了傳統的那種學生被動就受評判的單一狀態,使得學生的作文的讀者增多,對學生作文的關注者增加,學生的寫作的積極性和熱情自然就會高漲,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會不斷提高.二、評價的內容多元化傳統的作文評語,語文老師重點放在學生的內容、立意、用詞方面,為了避免這樣死板、套式化的評語,我們可以將作文評價的內容擴展.例如內容是否來自生活;構思是否有創意;寫後是否經過了認真修改;寫作的過程是否採納了他人的合理化建議;文章是否說的是真話,抒發的是真情;思想是否明朗健康;寫作所佔用的時間是否合理,達到課標的要求,或超過要求;書寫是否認真;本次寫作的態度是否端正;作文是否有突出的值得大家學習的優點;作文是否和本人平時的個性相符合等等.這樣從多圍的角度設計作文評價,就能充分體現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起來,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作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身的素質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這樣就避免了為評價學生的作文而評價的被動局面,能真正促使學生各方面的發展.三、評價的標准多元化用一把「尺子」的標准去衡量學生的作文的優缺,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一些你滿意的學生,多一些人情化的評價,就會多一些喜歡作文的學生.1、對差等生的評價寫作水平較低的同學,語文老師在評改其作文時要注意肯定其作文在原有水平上哪怕小小的進步,如全文中只有一句話寫得好也要拿出來在作文講評課上讀給同學們聽,甚至是用准確了一個詞都要欣賞給大家,這樣差等生的心態就會轉變,久而久之會喜歡上語文老師,會喜歡作文,語文水平會提高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個體的人是在不斷被肯定、被贊揚中自信起來的,進步的.除了發現差等生的優點外,教師當然更應該中肯的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方面,例如多幫助他們糾正錯別字,幫助他們把句子寫通順,幫他們調整一下文章不合理的順序等.總之,本著「以人為本」的陽光心態,以愛心關愛他們的作文,用責任心來關顧他們的作文,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搖頭嘆氣的否定,差等生會有進步的.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