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600字初中生作文寫《一件有哲理的事》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可是當我們自己去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做好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這就是我從發傳單這件小事中悟出來的深刻道理。
上個星期六,上高中的表姐興奮的告訴我她的一個同學給她介紹了一份可以賺些零花錢的工作。想到可以賺錢,最重要的是可以鍛煉自己,我就嚷著要和她一起去。表姐說工作是發傳單,要從早到晚的站在超市門口,中午也不能休息。我想,不就是發傳單那麼簡單,看到人了就把傳單遞給他,這有什麼難的?!我就給表姐打包票說自己一定能行,表姐知道扭不過我就答應了。
第二天,我和表姐8:30就到了超市門口,我和表姐每人負責一千張傳單。我在超市前門發,表姐在超市後門發。我看到有人過來,我就把傳單遞給他,可是,我發現,很多人都懷疑的看看我,也不接我的傳單,他們的目光讓我很難受,讓我局促不安。看到我的窘境,表姐打趣的說「現在知道困難了吧!」然後,她告訴我,當看到有人走過來時,首先要微笑,發傳單時速度要快,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我照著她說的做,才勉強完成了任務。
這是一件小事,在我沒做之前,我覺得它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但是,當我真正去做的時候,我才發現了困難。與此同時,我也通過想表姐學習,最終解決了問題。所以,生活中,再簡單的事,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再難的事,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解決。
❷ 初中哲理性作文 600字
青春是一個令許多人都琢磨不透的詞語,每個人都有對青春自己的看法,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哲學家,他們可能也並不一定知道青春真正的含義。
美國的塞繆爾·厄爾曼曾經為青春寫了一篇十分有哲理性的文章,而他對青春的看法與我們都不同。他認為青春都在每一個人的心裡,只要是自己能夠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那你就會青春永駐,相反如果自己玩世不恭、自暴自棄,即使是二十歲的人也沒有了青春。
在我眼裡,我心中的青春和塞繆爾·厄爾曼的看法一樣,既然青春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自己的青春應該自己作主。小時候我們幼小無知,現在我們長大了,擁有了自己的青春,為何不好好地把握我們的青春呢?現在的任何一件事都只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不能夠再靠爸爸媽媽完成了,他們不可能一輩子跟著我們。比如上學的時候如果我們的路程並不遠的話,我們應該自己走到學校,不應該再麻煩爸爸媽媽了。自己的衣服應該自己洗,自己的作息時間應該自己定,自己的周末應該自己去安排,自己的學習應該自己完成……,像這種例子有許許多多。我們應該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如果在青春期間我們不抓緊做好自己的事情,只知道玩玩玩,卻丟棄了學習,忘記了孝敬父母,以後自己一定會後悔的。把時間用在需要他的地方,不能浪費,我的青春就應該我作主,充足的過我們自己的生活,這才是我眼中的青春啊!把握好我們自己的青春啊,因為只有青春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只有青春是我們唯一的權利,如果不好好把握,時間是不允許我們再一次擁有青春的。
青春每一個人都有,就要看我們自己應該怎樣面對它、接受它、了解它,這才是我們心中自己的青春。我的青春,我作主。
❸ 景物描寫,人物描寫還要有哲理句的初中滿分作文
當春帶著她特有的新綠,海一樣地漫來時,真能讓人心醉; 當春攜著她特有的溫煦,潮一樣地涌來時,也能讓人斷魂。 春,絕對是一楨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新綠、嫩綠、鮮綠、翠綠,滿眼的綠色呀,溫柔著我們的視線。還有那星星般閃動的一點點紅、一點點黃、一點點粉、一點點紫呀,也驚喜著我們的目光。 於是,開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她松軟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溫床可以如此地平實。只要季節的老人飄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種子,都可以在這里孕育,並賦予生命一種變換的姿態。 春,絕對是一幅飽蘸著生命繁華之畫卷。 無論是破土而出的,還是含苞待放的;無論是慢慢舒展的,還是緩緩流淌的;也無論是悄無聲息的,還是鶯鶯絮語的,只要季節老人把春的帷幕拉開,他們就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這里匯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於是,開始在春天漫遊。 披著柔媚的春光,讓略帶甜意的風,從身邊掠過。就會領悟到春的氣息里,其實包含著一種最令人感動的柔情。也會覺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親,她竟選擇在萬物蕭條的冬的盡頭,將千姿百態的生命孕育而出,讓它們踏著那最為柔媚的第一縷春光,相擁而至,把無限的生機帶給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顯著生命神奇的畫廊。 你看,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態,而每一種特定的形態,都包含著特定的生命信息。無論是高大的,還是弱小的,都要經歷著有生也有死的歷程,也都有稚氣和成熟的時節。無論是引人注目的,還是平淡無奇的,都要沿著那特定的時令軌跡,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間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壯舉。也無論是否有名有分,無論是生在富饒的家園,還是長在貧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萬物呀,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用盡全部的熱情,譜出一麴生命的頌歌。 這就是春,因著萌生在這里的生命的齊奏,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種神奇的美麗。
❹ 富有哲理的中學生大約600字左右的優美文章
呵呵,這篇是抄的:
平淡是人生最濃的色彩
喜歡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坐在窗前,聆聽著一首如泉水一樣潺潺流淌的音樂,清脆的曲子穿透空間,在耳邊回響,一種盪滌心扉的感覺油然而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慢慢品味出那種淡然而又清凈的人生況味,這……何嘗不是一種醉。
喜歡在寒冷的冬夜,於溫暖的屋子裡,沏一杯唇齒余香的茶,靜靜地讀著一本書,在書中陌生人的喜、怒、哀、樂里行走,別人的故事裡,也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影子吧,於是,想像在美好的意境中悠悠暢游,情懷在肆意的抒發中漸漸真摯,這兒,何嘗不是一種美。
放下所有的繁雜,思緒在簡單中摸索,心平氣和的時候最容易悟到和感知生命的真諦,從容地生活,恰如溪水靜靜流過,淡定地工作,宛如微風柔柔撫摸,也許只因為有了這樣一種從容和淡定,生活和工作也才有了那種激情和快樂。
從來都自以為是的覺得,也只有問心無愧地做事,認認真真地做人,然後,拋卻世事的華麗與浮躁,冷眼旁觀外界的誘惑和紛擾,才能在柔軟的內心深處,把自己還原成那個本真純潔的自我。熱愛美麗,但卻崇尚自然,尋找快樂,卻依然守望簡單,也即如此,雲卷雲舒的怡然,才覺出最真,花開花落的灑脫,才品到最美。拋卻很多的繁雜,做回簡單的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片雲,就悠閑地飄游在高高的藍天,捲起和舒張都那麼順其自然;是一滴水,就暢快地流動在江河湖海,哪怕是小溪和山泉,也能體味到快樂和開懷;是一條魚兒,就安心地在水中游弋,從不羨慕鳥兒的飛翔;是一隻鳥兒,就自由地在天空翱翔,從不探詢水底魚兒的去向。
這,實在需要一種淡泊的境界和氣度。但願,這淡泊成為一種人生的境界,被我們追求著;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被我們演繹著;成為一種寬廣的胸懷,被我們保持著……也許我們不能完全地擁有這境界,但我們一定要走在這樣一條路上;也許我們不能完全擁有這態度,但我們一定要把這態度發揮到極限……因為,有了這種月白風清的淡定,也才有了人淡如菊的從容;因為,有了這種天高雲遠的瀟灑,也才有了流水潺潺的心情。
我們選擇不了生命,但我們可以選擇走過生命的方式,做人要幾分淡泊,清風細雨,同樣有韻致,有詩意;做事要幾分從容,俯仰之間,依然灑脫,依然隨意。不刻意,不虛偽,沒有萬卷詩書的熏陶,我們有的是簡單歲月的樸素;沒有歷練滄桑後的成熟,我們有的是寵辱不驚的淡然。
❺ 有哲理性的兩百字初中作文
《三個旅行者》
這是(有哲理性的作文)希望你能看完,下面還有解讀。
三個旅行者同時住進了一個旅店。早上出門的時候,一個旅行者帶了一把傘,另一個拿了一根拐杖,第三個旅行者什麼也沒有拿。
晚上歸來的時候,拿傘的旅行者淋得滿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於是前兩個旅行者很納悶,問第三個旅行者:「你怎麼會沒事呢?」
第三個旅行者沒有回答,而是問拿傘的旅行者:「你為什麼會淋濕而沒有被摔傷呢?」
拿傘的旅行者說:「當大雨來到的時候,我因為有了傘,就大膽地在雨中走,卻不知怎麼淋濕了;我走在泥濘的路上,因為沒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細,專揀平穩的地方走,所以就沒摔傷。」
然後,他又問拿拐杖的旅行者:「你為什麼沒有被淋濕而是摔傷了呢?」
拿拐杖的說:「當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沒帶雨傘,便揀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便用拐杖拄著走,卻不知為什麼常常跌跤。」
第三個旅行者聽後笑笑,說:「這就是為什麼你們拿傘的淋濕了,拿拐杖的跌傷了,而我卻安然無恙的原因。當大雨來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你們的失誤就在於你們有憑借的優勢,認為有了優勢便少了憂患。」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能給我們以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乎所以。
(原載《中國青年報》1999年9月1日)
【解讀】
這篇寓言,也許沒有給我們太多的形象藝術的美感,但給予我們的思想啟迪是深刻的。三位旅行者,前兩位都有所恃,因其有所恃,就放鬆了戒備,故而在其優勢的地方出了岔子。第三個人全無所恃,故而能處處小心謹慎,安然歸來。所以文章總結說:「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能給我們以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乎所以。」這段話包孕哲思,精警有味。
❻ 中學生深奧的作文富有人生哲理
許多事情總是想像比現實更美,相逢如是,離別亦如是,當現實的情形不按照理想的情形發展,事實出現與心願不統一的結局時,遺憾便產生了。遺憾可以彰顯出悲壯之情,而悲壯又給後人留下一種永恆的力量,也許生活帶走了太多東西,可是卻留下片片真情。有過遺憾的人,必定是感覺到深切的痛苦的人,這樣的人也必定真實的活過,付出過最真的心,用自己的行動演繹過至真至純的情感,令人心動和感慨。
錯過的一切如同錯過的時光一樣,無法找回,只是錯過一點點,就會錯過太多,或許還會錯過一輩子,留下終身的遺憾,有時我們本可以輕易地擁有,然而卻讓它悄然溜走了,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半生緣》,不否認男女主人公是真心相愛的,但命運與緣分的捉弄使他們各奔東西,多年以後他們再次相見,痛苦萬分,追悔不及,只剩遺憾,也許世間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兩個相戀的人不能牽手一生一世,但是正因為有了遺憾,那份情義才越發顯得彌足珍貴,既浸入骨髓又超然永恆。又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如若他們真的走到了一起,朝朝與暮暮,相伴一生,白頭偕老了,那又何來千古絕唱的凄婉?
不必再去說割捨不下什麼,因為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美好的東西總是太多,我們不可能全部都得到,但對於已經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必再奢望什麼,無緣的人總是留下遺憾,在那一個個熟悉的畫面里,凋零著各種情緒的味道,在那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裡,多想為它畫上一個省略號,卻在命運的無奈中被迫為它畫下句號,於萬丈紅塵中的空望,洗卻鉛華之後的暗傷,將永遠與對方形同陌路。
其實有許多感情從開始到結束,不管結果如何,我想只要有過這種讓自己曾有過讓心靈為之震動的感覺,這本來就是一種富有,一個溫暖的感情礦藏,一種生命中最厚重的擁有,畢竟曾經交換過彼此的快樂和寂寞,不要再難過,人總得去面對醒來的一切。人世本無常,歲月流逝如夢一場,曾經的夢想和誓言如落葉般隨風飄盪到不知名的地方,但我始終相信當初說它的時候是發自內心的。
很喜歡聽徐譽騰演唱的《等一分鍾》這首歌,或許是因為那種遺憾中透著絲絲傷感的歌詞更打動我心,「如果生命,沒有遺憾,沒有波瀾,你會不會,永遠沒有說再見的一天,可能年少的心太柔軟,經不起風經不起浪,若今天的我能回到昨天,我會向自己妥協,我在等一分鍾,或許下一分鍾,看到你閃躲的眼,我不會讓傷心的淚掛滿你的臉;我在等一分鍾,或許下一分鍾,如果你真的也心痛,我會告訴你我的胸膛依舊暖,那一年我不會讓離別成永遠。」是的,明明知道你的胸膛依舊暖,可是現在那份溫暖已屬於另外一個人了。
有的時候,真的幻想時光可以重來一次,那樣的話就可以重新選擇一切,面對相同的時間里發生的相同的故事不會再重蹈覆轍,不會再走這樣的心路,可是想過沒有,如果沒有經歷過遺憾,又怎麼能懂得珍惜?如果不是遺憾,又怎麼可以那麼刻骨銘心,又銘心刻骨的去記住一個人?有許多事必須要親身經歷過才會懂,有了遺憾,才有了可以回憶的片段,才有了令我們一生也無法忘懷的東西,它會在內心深處產生共鳴.
在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遺憾,我想沒有幾個人會喜歡它,但是它確確實實又是生命中的收獲,可以入心且無聲,象長了翅膀,在偌大的心靈世界裡自由飛翔。它可以是美好的回憶,也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帶給人的是對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沒有經歷過遺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遺憾是一種感人的美,一種破碎的美,因為有它,人世間一切的真善美將更值得稱頌;因為有它,生命將更值得去回味;因為有它,就有了遠走天涯的念想。
生命只是滄海之一栗,然而卻承載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離首,不甘心也好,不情願也罷,生活一直都是一個任人想像的謎,因為不知道最終的謎底,也只能一步步地向前走。人生中也會遇到很多感人的緣分,不經意間的萍水相逢,卻發現也可以給予很多,簡單的邂逅和錯過,也可以在心中烙下清晰的標記。一切漸漸遠去,心漸漸冰涼,縱然撕去偽裝出的冷漠,找尋你走過的凌亂足跡,想起你曾經的一點一滴,如今只剩下了什麼,你的影子徘徊在腦海,我怎麼能忘記你曾經給過我美麗?
❼ 找幾篇有哲理的,貼近初中生活的作文
我的初中生活
初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剛入初中,我還年輕,什麼都不懂。知道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了樓下的小黑板,才發現所謂初一就是到校最晚,放學最早,活動最多,科目最少。
初一新生處於校園最底層。沒有星級少年評選權,學生會競選權,就想一個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罪犯,處處受到壓迫。在走廊里說話有人跑過來搶走你的校牌,上學遲到有人主動給你的學期評定減分,還要忍受門衛大娘看見你沒有校服時的感慨:「你是一年級級的吧?」(切,有校服了不起啊)整個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翻版,黑暗的校園壓迫死死地籠罩著我們幼小的心靈。
教室外是學生會的瘋狂統治,教室內也時不時搞搞局部戰爭。幾次考試下來,女生中出現了等級劃分:優、中、劣。
優等生信奉知識改變命運,人生意義是讓老師在接過卷紙的一剎那感動得老淚縱橫,曰:「這才我教的學生……」中等生生物電波較弱,任務是讓老師在激動之餘還可以回到現實,曰:「他原來是我們班的啊?」劣等生常年聚集在教室後排,任務是幫老師活躍課堂氣氛,消化多餘的食物。
在這個戰爭年代,我在混日子的狀態下過完了我可悲的初一生活。
初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升入初二就意味著我們從農業戶口轉入了非農戶口,更有爭氣的優等生A,B,C,D等人擠進了學生會。
初二生都是半個指揮官,善於在打掃除時對一年生指手畫腳。唯一的不足是在校時間被無情地延長了30分鍾,大部分同學的生物鍾無法迅速調整,於是二樓走廊出現了浩浩盪盪的遲到大軍按到達時間依次排開的壯觀場面。
我們不是初出茅廬,但也只是半生不熟,所以偷窺3年級學生上課成了我們的愛好。課間常常有學生偷偷跑到3年級的教室趴門而視,然後被三年級老師惡狠狠地轟回來,被遣送回班後郁悶了幾分鍾,又偷偷跑回去,並樂此不疲。終於,連後門也被三年級班主任封上了。
在優等生為初三發奮學習,劣等生因無聊整天無事生非,中等生在中間徘徊不定的情況下,初二生活紅紅火火地結束了。
初三,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到了初三我們已經成為夢想中的大哥大姐,快樂卻被重復的動作一點點腐蝕。劣等生大多以各奔東西,只剩下優等生拚命似的學習和中等生手足無措地效仿。值得慶幸的是面對老師們用作業和試卷進行的狂轟爛炸,大部分同學存活下來了。
日歷在機械的學習中一頁頁翻過,與老師親密接觸的時間被再三延長。在父母、老師的雙方女里下,整個初三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中考病症大進攻。口腔潰瘍、牙痛、腿抽筋充當前鋒,幾乎每節課都有幾個學生因突然鼻血泛濫而以5m/s的速度沖出教室。
最具初三特色的要算營養液大戰,人到初三就會使父母養成看見有中考兩字的東西就要買回來的好習慣。他們看見營養液就像和尚看見觀世音,簡直要三拜九叩。連帶還影響了教室里的垃圾桶,3分鍾前還空空如也,3分鍾後就堆滿了各種營養液的空瓶。甚至有人把腦白金都拿來了,還紅著臉辯解:「我真的是不小心拿錯了」
嗚呼,這就是我們初三生活,在中考面前每個人都成了拚命三郎,只等中考結束後光著腳跑
❽ 富有哲理性的中考滿分作文600字
聽一首年華散場的歌曲,耳邊時光的荒涼呼嘯而過。
底述著夏天的炎熱,抱怨著冬天的寒冷,究竟是我走的太慢還是時間走的太快。
遺望是一把豎琴,回憶用它彈奏無聲的憂傷。
輕薄的雲層透出淡淡的月光,微風輕輕拂過我的臉,替我抹去一條條糾結的褶皺。
每天一個人走在上學的路上,總是喜歡陽光散落全身暖暖的感覺,欣賞著冬天所帶來的傑作,看著路人悠閑的散步,或匆忙的趕去上班,mp3中回盪著舒緩的曲調,彷彿身邊的一切喧嘩戛然而止。
想起兩年前那段悠悠的時光,那時候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只有一部mp3,還有一碟唱片,可是我卻單純的快樂著。
人嘛,總是有無盡的回憶,懷念著當年的人、當年的事,不曾想半年又要過去了。
漫長的生命歷程里,每個不同年齡階段都有很多不同姿態出現的事兒讓我成長。
小時候,幸福是簡單的事;長大了,簡單是幸福的事。
現在的生活平平淡淡,收在眼底的、藏在心底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很多事想明白了不過過眼雲煙,不要貪心,不要認為後面還有更好的。因為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一直這樣微笑的走著就好。
忘記了味道,忘記了色彩,忘記了畫面,忘記了經過。甚至,忘記了愛。唯有聲音還記得。
記憶像是倒在掌心的水,無論你是攤開還是握緊,終究還是會從指縫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凈。
我不知道是否抬起頭天空就會亮起來,但是我知道,低著頭無論如何都看不到蔚藍的天空
❾ 求作文 題目自擬 人生哲理類的 700字 初中作文
一歲將盡,便進入一種此間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覺得時間的緊迫,很難感受到"時光"的存在。時間屬於現實,時光屬於人生。然而到了年終時分,時光的感覺乍然出現。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後邊追它,卻始終抓不到它飄舉的衣袂。它飛也似的向著年的終點扎去。等到你真的將它超越,年已經過去,那一大片時光便留在過往不復的歲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電,摸黑點起蠟燭。燭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寧靜地浮在漆黑的空間里;室內無風,這光之花苞便分外優雅與美麗;些許的光散布開來,朦朧依稀地勾勒出周邊的事物。沒有電就沒有音樂相伴,但我有比音樂更好的伴侶--思考。
可是對於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眾。比如大眾俗語中,把臨近年終這幾天稱做"年根兒",多麼真切和形象!它叫我們頓時發覺,一棵本來是綠意盈盈的歲月之樹,已被我們消耗殆盡,只剩下一點點根底。時光竟然這樣的緊迫、拮據與深濃……
一下子,一年裡經歷過的種種事物的影像全都重疊地堆在眼前。不管這些事情怎樣龐雜與艱辛,無奈與突兀。我更想從中找到自己的足痕。從春天落英繽紛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漾的雅典德爾菲遺址;從重慶荒蕪的紅衛兵墓到津南那條神奇的蛤蜊堤;從一個會場到另一個會場,一個活動到另一個活動中;究竟哪一些足跡至今清晰猶在,哪一些足跡雜沓模糊甚至早被時光乾乾凈凈一抹而去?
我瞪著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勁看去。就在燭光散布的盡頭,忽然看到一雙眼睛正直對著我。目光冷峻銳利,逼視而來。這原是我放在那裡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卻變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過夜的濃霧,穿過漫長的八百年,銳不可當、拷問似的直視著任何敢於朝他瞧上一眼的人?顯然,是由於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間雕工傳神的本領、非凡的才氣;他還把一種陽剛正氣和直逼邪惡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無名雕工早已了無蹤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卻保存下來。
在這里,時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嗎?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種子里;詩人離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詩句里。
時光對於人,其實就是生命的過程。當生命走到終點,不一定消失得沒有痕跡,有時它還會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存在或再生。母與子的生命的轉換,不就在延續著整個人類嗎?再造生命,才是最偉大的生命奇跡。而此中,藝術家們應是最幸福的一種。惟有他們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個新的生命。小說家再造的是代代相傳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們那個可以聽到的迷人而永在的靈魂。
此刻,我的眸子閃閃發亮,視野開闊,房間里的一切藝術珍品都一點點地呈現。它們不是被燭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覺醒的心智召喚出來的。
其實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跡,應是書桌下邊,水泥的地面上那兩個被自己的雙足磨成的淺坑。我的時光只有被安頓在這里,它才不會消失,而被我轉化成一個個獨異又鮮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裡把多少時光拋入塵囂,或是支付給種種一閃即逝的虛幻的社會場景。甚至有時屬於自己的時光反成了別人的恩賜。檢閱一下自己創造的人物吧,掂量他們的壽命有多長。藝術家的生命是用他藝術的生命計量的。每個藝術家都有可能達到永恆,放棄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著我,等我回答。
我無言以對,尷尬到了自感狼狽。
忽然,電來了,燈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換天地。剛才那片幽闊深遠的思想世界頓時不在,惟有燭火空自燃燒,顯得多餘。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燈光里彷彿換了一個神氣,不再那樣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為我已經回答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