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中山艦高中作文800字

中山艦高中作文800字

發布時間:2020-12-21 18:36:14

Ⅰ 四年級作文《我的家鄉在武昌金口-中山艦的門來》0

時光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暑假了。在一次寫信當中我得知你今年暑假沒有安排。所版以我希望你能來我的權家鄉做客。
我的家鄉是在中國江蘇連雲港,讀過四大名著中《西遊記》的人應該都知道連雲港有個花果山,那裡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家鄉了。當然我的家鄉還不僅有花果山還有海邊呢!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區東南,為雲台山脈的一部分。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因吳承恩創作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此,故名花果山。山中林木茂盛,青竹滴翠,雲海起伏,古有「東海第一勝境」之譽。
花果山素有「孫猴子老家」之稱。這里峰奇石怪,花果滿山,景色神奇秀麗,中國著名的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就是以此山為背景,創造了一個活靈活現的美猴王的形象,花果山也因此而名揚天下。今山上仍可見小說中所假託的遺跡,如猴石、老君堂、南天門、水簾洞、七十二洞、八戒石、唐僧崖等,此外還有阿育王塔、三元宮及鬱林觀石刻等多處勝景。如今的花果山上,廟宇亭閣大都修葺一新,自然景色正如吳承恩所描寫的那樣:「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連通往花果的要道口猴嘴山上的天然石猴依舊神氣十足地在看守門戶。進入神奇的花果山,就彷彿進入

初中作文 《秋遊》 遊玩中山艦公園 600字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參觀中山艦博物館。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船廠訂購的,1913年完工返國,被編入北洋政府海軍。「中山」艦雖然噸位不大,但卻以它特有的歷史而成為名艦:1915-1916年,「永豐」艦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參加了護國討袁運動,首創義舉,隨後它又經歷過「護法運動」「東征平叛」「孫中山蒙難」「中山艦事件」等重大歷史事件。於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中被日軍擊沉於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水域。
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來到了中山艦博物館的大門口,遠遠的就看見了中山艦博物館,它從外面看就像一艘巨大的軍艦。
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牛頭山山頂的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碑的25根劍直指南天的雕塑柱,象徵英勇迎戰日本飛機,不幸陣亡的25名中山艦戰士。我們看見墓碑上被人們灑滿了菊花花瓣,這代表著我們現代人對這25位陣亡將士的緬懷。
中山艦經歷了五大事件,又是國父孫中山危急關頭乘坐的軍艦。中山艦打撈出水的1997年,參與1938年與日機作戰的中山艦戰士尚存14名。截止2008年,存世只有兩名:當時的見習官陳鳴錚和當時的輪機兵張奇駿,後來都做到國民黨中將。1998年陳鳴錚從台灣來看中山艦。2006年住在美國的張奇駿也抵漢與艦重逢。
之後,我們還參觀了中山艦紀念園的雕塑,它們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氣勢磅礴的武漢會戰,是武漢最大的雕塑群。這些雕塑是很多我國著名雕塑家創作的,魯迅美術學院孫家彬教授擔綱《血染大江》、《全民抗戰》大型雕塑,我國著名雕塑大師葉毓山教授參與了雕塑的策劃與設計,湖北美院和武漢理工大學的團隊勇挑重擔,精益求精,奉獻了各自的精品力作。武漢市的抗戰史、中山艦史的專家也參與了史實的收集和論證。
最後我們參觀了中山艦博物館,在1999年11月,武漢開始了中山艦艦體的修復保護工程。修復完工後的中山艦,恢復了1925年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時的歷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漢保衛戰」中被敵機炸沉的歷史痕跡,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奮斗、前赴後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2008年5月25日16時58分,96歲的中山艦經過10天的運送,艦首抵達中山艦陳列館門口。人們向遷移隊伍建議:艦首對准牛頭山上的中山艦英雄紀念碑,於是,輪船公司員工對方向進行了微調。中山艦的右舷有一個彈孔,那是被日本軍隊攻擊的。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山」艦等49艘軍艦被國民黨政府調入長江內。這些艦只大部分被日寇飛機和艦炮擊沉,或自沉於江陰、馬當等所謂「陰塞線」上。
1938年秋,京、滬淪陷後,武漢成了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山艦奉命參加武漢保衛戰,擔負從嘉魚、新堤至武昌縣金口鎮江面的警戒及運輸任務。當時,中山艦主、副炮已拆下裝在岸邊幾個要塞上,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時許,當「中山」艦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時,突遇六架敵機輪番攻擊。艦長薩師俊等25人在作戰中犧牲,另有20多人負傷。「中山」艦艦尾等處要害部位中彈,經搶修無效,沉沒在波濤之中。
今天的參觀讓我長了不少見識,也讓我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只有國家強大了,才不會被人欺負,在國際上才會有地位,才會有話語權。

Ⅲ 遷西西山公園游記600字作文初中作文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參觀中山艦博物館。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船廠訂購的,1913年完工返國,被編入北洋政府海軍。「中山」艦雖然噸位不大,但卻以它特有的歷史而成為名艦:1915-1916年,「永豐」艦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參加了護國討袁運動,首創義舉,隨後它又經歷過「護法運動」「東征平叛」「孫中山蒙難」「中山艦事件」等重大歷史事件。於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中被日軍擊沉於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水域。 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來到了中山艦博物館的大門口,遠遠的就看見了中山艦博物館,它從外面看就像一艘巨大的軍艦。 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牛頭山山頂的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碑的25根劍直指南天的雕塑柱,象徵英勇迎戰日本飛機,不幸陣亡的25名中山艦戰士。我們看見墓碑上被人們灑滿了菊花花瓣,這代表著我們現代人對這25位陣亡將士的緬懷。中山艦經歷了五大事件,又是國父孫中山危急關頭乘坐的軍艦。中山艦打撈出水的1997年,參與1938年與日機作戰的中山艦戰士尚存14名。截止2008年,存世只有兩名:當時的見習官陳鳴錚和當時的輪機兵張奇駿,後來都做到國民黨中將。1998年陳鳴錚從台灣來看中山艦。2006年住在美國的張奇駿也抵漢與艦重逢。 之後,我們還參觀了中山艦紀念園的雕塑,它們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氣勢磅礴的武漢會戰,是武漢最大的雕塑群。這些雕塑是很多我國著名雕塑家創作的,魯迅美術學院孫家彬教授擔綱《血染大江》、《全民抗戰》大型雕塑,我國著名雕塑大師葉毓山教授參與了雕塑的策劃與設計,湖北美院和武漢理工大學的團隊勇挑重擔,精益求精,奉獻了各自的精品力作。武漢市的抗戰史、中山艦史的專家也參與了史實的收集和論證。 最後我們參觀了中山艦博物館,在1999年11月,武漢開始了中山艦艦體的修復保護工程。修復完工後的中山艦,恢復了1925年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時的歷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漢保衛戰」中被敵機炸沉的歷史痕跡,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奮斗、前赴後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2008年5月25日16時58分,96歲的中山艦經過10天的運送,艦首抵達中山艦陳列館門口。人們向遷移隊伍建議:艦首對准牛頭山上的中山艦英雄紀念碑,於是,輪船公司員工對方向進行了微調。中山艦的右舷有一個彈孔,那是被日本軍隊攻擊的。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山」艦等49艘軍艦被國民黨政府調入長江內。這些艦只大部分被日寇飛機和艦炮擊沉,或自沉於江陰、馬當等所謂「陰塞線」上。 1938年秋,京、滬淪陷後,武漢成了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山艦奉命參加武漢保衛戰,擔負從嘉魚、新堤至武昌縣金口鎮江面的警戒及運輸任務。當時,中山艦主、副炮已拆下裝在岸邊幾個要塞上,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時許,當「中山」艦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時,突遇六架敵機輪番攻擊。艦長薩師俊等25人在作戰中犧牲,另有20多人負傷。「中山」艦艦尾等處要害部位中彈,經搶修無效,沉沒在波濤之中。 今天的參觀讓我長了不少見識,也讓我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只有國家強大了,才不會被人欺負,在國際上才會有地位,才會有話語權。

Ⅳ 去中山艦掃墓600字作文

今天早上通過大街,看見一群學生擎著個大花圈,前面吹著號子,後面跟著老師,猛然間想起,今天是清明節。無疑,這些學生是跟嘉康傑烈士掃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學校組織學生為英雄的先輩們掃墓。我們小的時候,學校常常組織的是為司馬光和在解放運城犧牲的兩個烈士掃墓,那個時候的司馬光墓,荒蕪,凄涼,遠沒有現在的氣派和吵鬧,更沒有遠道而來的人為他時時祭掃,這大概就是他的不朽罷。

今天我是來重新寫掃墓的。那個時候,老師在大家掃墓歸來,都會布置這么一篇《掃墓》的作文,作文里的話也幾乎千篇一律:我們的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時代,一定要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把無產階級革命進行到底。我覺得那時候每當我寫到這里,都會激動地暗暗發誓:一定要做一個將來有用的人。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掃墓歸來寫什麼,而每當問的時候,往往會說我吃了蘋果,我喝了飲料,雞蛋麵包給扔了,心裡往往不是滋味。我認為,我們現在仍然要看重這種形式,而且絕對不能丟掉這種形式,每當新的生命茁壯成長的時候,我們要讓他們記住我們的歷史,不能忘記我們民族的自豪感和恥辱感,一個不知道自己歷史的民族後代是一個無比羞恥的後代,一個不能擔負起自己歷史責任的民族後代是愚昧的後代,掃墓是挖掘,掃墓是追憶,掃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掃墓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掃墓這種形式必須進行到底。也許某個時期這種形式是深刻的,也許某個時期這種形式是膚淺的,當日本人的靖國神社再一次直刺中國人的靈魂的時候,我們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不得不遭到質疑:掃墓難道僅僅是形式嗎?不,它是一個民族的血痛。光輝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鮮血是不能白流的,歷史的長河裡,閃耀著無比燦爛的精神光芒,繼承、發揚、廣大,是我們中華民族永不丟棄的遺產。

Ⅳ 作文:《我去過的地方 --中山市冰雪王國》

秋天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季節,正是秋遊的好時光。10月9日天氣晴朗,萬里無雲,老師帶著我們去中山艦博物館游覽。
到了目的地,同學們下了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小山丘,山丘下面是一個美麗的湖,湖水清澈見底,湖面上映出岸邊樹木的倒影。同學們驚嘆道:「哇,太美了。」
老師帶著同學們來到博物館外面的射擊、射箭的位置,射擊游戲,我射的是3環,當然有人射得比我好,可我覺得自己已經不錯了哦。射箭游戲,我雖然沒射到,可是我已經盡力了。
這時,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烈士紀念碑前,據老師說,紀念碑下面是烈士的遺體。我看了看地上,發現有許多鵝卵石,我想:這鵝卵石是烈士們的屋頂,誰要是拿了一塊鵝卵石,誰就相當於把烈士的屋頂毀了,在下雨的時候讓烈士們受雨淋。
我們終於可以進博物館了,一進去,我們就看見了一艘大船,大家稱作為「中山艦」。這艘船長十幾米,寬大約也有十來米,好像一輪彎月。聽說,孫中山古時候就住在這艘大船里,船上還有預防掉水的道具呢。我們圍著船轉了一圈,我發現船身有一些破洞,我想了想,可能是當年孫中山帶著戰士們打仗時被炮彈打破的痕跡。我們接著往裡走,又看到了許多古時候的餐具、刀、槍、炮彈、地圖,真是太令人難忘了!
哦,我們要走了,我又回頭看了看中山艦博物館,似乎看見了孫中山舉著旗幟帶領戰士們一起打仗的情景,我一定不會忘記這個地方的。

Ⅵ 二年級參觀中山艦兩百字的作文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乘車到江夏區金口鎮,參觀中山艦景區。
一進入景區,我們眼前就一亮,只見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築,其外形像一艘正在航行的軍艦,十分威武。哇,原來它就是中山艦紀念館。我們走進館內,大廳內擺放著一艘大軍艦,比我想像中的要迷你些,甲板不算大,官兵的卧室很窄小。大家沿著參觀迴廊仔細觀看中山艦,我對上面的炮和高射機槍比較感興趣,很想知道它們能打多遠。
據解說員介紹,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2年由日本建造,1925年為紀念國父孫中山,更名為中山艦。中山艦曾經歷過多次歷史事件,並參加過許多戰斗。1938年在一次與日本戰斗機的激戰中不幸被擊沉。2008年中山艦被打撈出水。年近「百歲」的中山艦上,至今還清晰可見一個巨大的炸彈孔和無數機槍眼,讓我聯想到一幕場景:當年艦長身負重傷,仍指揮戰斗,最後25名官兵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江水,中山艦沉入江底。
我們還觀看了大量歷史圖片、塑像和300多件文物,文物有輕重武器、生活用品等等,其中當年的軍刀、調速器、六分儀、自行車、烤箱等,都是我第一次親眼所見,它們都是國外生產的,說明那時的中國還很落後。
我參觀完展覽,走出紀念館時心裡有點不平靜,為什麼我們以前總被人欺負,國家怎麼那樣貧窮落後啊?爸爸告訴我,一個國家只有強大起來,別人才不會欺負你,落後就要挨打。他鼓勵我要學習先烈們堅強不屈的精神,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無比強大。我說,我一定能做到。

Ⅶ 船政之光的作文

1.船政文化概況

蒼蒼鼓山,泱泱閩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和近代海軍的搖籃。
1842年,西方列強炮火轟開了福州大門。一個多世紀以來,面對血與火的洗煉,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吶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了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將士。他們曾先後活躍在近代中國的軍事、文化、科技、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緊跟當時世界先進國家的步伐,推動了中國造船、電燈、電信、鐵路交通、飛機製造等近代工業的誕生與發展。他們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傳播中西文化,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他們直面強敵,談判桌上據理力爭,疆場上浴血奮戰,慷慨捐軀。林則徐、嚴復、詹天佑、鄧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愛國志士第一次讓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氣、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雖因時代局限,福州馬尾福建船政的輝煌只延續了40多年。但在歷史的彈指揮間,卻展現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豐碩成果,孕育了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礪志進取、虛心好學、博採眾長、勇於創新、忠心報國的傳統文化神韻,為此,我們將之稱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歷史驕傲,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發揚光大船政文化精華,營造再掀閩江開放潮、推動福州大發展的良好文化氛圍,有著深遠的意義。
[編輯本段]2.船政文化內涵及主要精神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福建船政事業歷時近百年,成效卓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給予巨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並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有其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
1、中國近代史上洋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第一次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嘗試,也是中國學校以西方現代科學知識教育學生的開始。堪稱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中國官僚機構與近代工業企業、科技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有機體。是中國最早最大的官辦船廠和船政學堂。
3、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福建船政是當時遠東規模最大、影響最深、設備最完整的造船基地。
4、近代中國培養科技隊伍的基地。船政學堂是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所近代性質的高等學校,也是中國第一所科技海軍學校,培養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關人才。船政局產生了中國早期無產階級和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
5、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福建船政局製造出一艘艘兵商輪船,組建起中國近代第一支艦隊;船政學堂培養了許許多多海軍人才,成為北洋、南洋、福建、廣東水師各級將領的供應基地,直接推動了中國近代海軍的創建與發展。
6、中國航空業的搖籃。福建船政創建了中國第一家正規的飛機製造廠,自行設計製造出中國首批達到當時國際水平的飛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飛潛學校,培養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7、中國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船政文化所體現的自立自強、開放革新、學習進取等等精神,世代傳承,永放光芒。
以上僅是船政文化豐富內涵的主要體現。至於船政文化外延,更是涵蓋社會政治經濟方方面面,聯系廣泛。此次船政文化研討會已徵集海內外專家學者不少論文。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不斷研究、深入探討,傳承創新,更好為現實發展服務。船政文化名稱,可根據不同場合和需要,冠以馬尾、福州、福建或中國馬尾,以區別於滬、津。
福建船政為後人留下諸多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有諸多傳統精神值得發揚光大。
一、民族自強。19世紀中葉,列強侵華勢力擴張使「神威遠震」的「天朝上國」向外國人屈膝妥協,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有識之士莫不為之痛心疾首,謀求富國強兵之道。「師夷長技以制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師不可;欲整治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買船有受外國支配之弊,只有造輪船才能奪彼族所恃」、「船政之興衰在於人才的培養」等主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革新圖強的呼聲愈來愈高。福建船政正是在這樣歷史背景下創辦的。船政員工以其堅韌不拔的民族自強精神,艱苦創業,開拓革新,創造了許多曠古未有的光輝業績。不僅製造出中國近代海軍的第一批軍艦、組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艦隊,製造出中國第一批飛機,而且創辦了船政學堂,培養了一大批工程技術人才、社會科學人才,翻譯西方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西方學術著作《天演論》,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對外開放和中國近代化進程。
二、崇尚科學。在興建船政之前,左宗棠就考慮如何培養人才,以應需要,建議設立「藝局」。沈葆楨高瞻遠矚認為:船政根本在於學堂,船政前途的興衰在於人才的培養。建廠之初就創辦「求是堂藝局」,不久改稱船政學堂,分前學堂、後學堂。後又增設繪事院、藝圃,民國二年船政學堂分出福州海軍製造學校、福州海軍學校、藝圃改稱福州海軍藝術學校,繪事院改稱繪算所。1917年設福州海軍飛潛學校、後藝術學校改為勤工學校,增設福建省林森高級商船職業學校。1946年勤工、商船二校合並,改稱福建省立高級航空機械商船職業學校,為中國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鐵路、機械等培養大批科技人才。1867年建成船政衙門,沈葆楨特地寫了一副楹聯懸掛在大門:「且慢道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即此是格致關頭,認真下手處;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須從鬼神屋漏,仔細捫心來」,以此激勵廣大員工勤奮進取,認真刻苦學習格物致知的科學道理。船政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行政管理層層負責、處處把關,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洋務。
三、對外開放。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左宗棠、沈葆楨等人更明白知夷才能制夷的道理,既重視社會經濟的改造,更重視近代西方最新科技成就的吸收,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舉措,把開放意識化為扎實的行動。「請進來」就是以高價購買、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高薪聘請洋教習,實行「拿來主義」。先後聘用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督,共81名洋師、洋匠。聘用過程始終在堅持「獨立自主、權操在我」原則的同時,注重發揮外籍專家的作用。對表現優秀的洋教習一再續聘,而不能勝任者則斷然解僱遣返。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注重與中國國情結合,有所繼承和創新。「送出去」即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從船政學堂畢業生中選出天資穎異、學有根柢者赴法、英等西方國家深究造船駛船、練兵制勝之理。學成而歸,報效國家。事實說明,「拿來主義」對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起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用。據有關資料,從1877年船政派第一批留學生至今,全國先後派遣留學生已達100多萬名,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造就了一批批中華民族精英。
四、改革創新。福建船政創辦過程,在當時傳統封建制度和封閉鎖國思想禁錮下,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壓力、困難可想而知。船政創業者堅持改革創新,義無反顧。「以一簣為始基,從古天下無難事;致九譯之新法,於今中國有聖人」,堅定自信,催人奮進。以新知識來教育學生,更派出大批優秀畢業生到西方汲取新知。注重實踐,背離傳統科舉制度之道,使學生學以致用,成為有用之才。以「生死以之」的決心,知難而上,排除來自統治階級內部及英、法列強等外部的種種非議、刁難、掣肘、阻撓、破壞,克服腐敗的官僚體制、經費匱乏、缺乏經驗等種種困難,使福建船政取得令世人矚目的績效。正如光緒元年左宗棠奉命議奏所陳:「中國輪船局分設閩、滬,閩局所設船、鐵諸廠,華匠能以機器造機器,華人能通西法作船主,滬局所不如」。
五、學以致用。學習新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講求實效。首先是重視新知育才,船政學堂先後開辦製造(造船)、繪圖(設計)、藝圃(技工)、駕駛、輪機、電訊等專業,形成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學製造者學法文和造船需要的基礎數學、物理、解析幾何、微積分、機械學以及重學、水力學、材料力學、製造、制機等課程。學駕駛者學習英文和駕駛需要的算術、幾何、代數、三角、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地理、駕駛學、御風、測量、演放魚雷等;學管輪者另授汽理、行船汽機、機器畫法、機器實習、修定魚雷等。藝圃是專門培養初級技術和管理人員的技工學校,藝徒半工半讀,主要學習語文、算術、幾何、機械作圖等。同時,重視實踐,如學駕駛者在理論學習三年後經考核轉入練船,實踐科目有航海術、炮術、指揮等航海技能。先後配置「福星」、「建威」、「揚武」號等練船專供學生實習,洋員教其駕駛,由海口、近洋而遠洋,「凡水火之分度、礁沙之夷險、風信之徵驗、桅柁之將迎,皆令即所習聞者,印之實境,熟極巧生」。學用結合使船政學生基本掌握了製造、航海技術,因而在大批洋師匠如約回國後,船政「可不用洋匠而能造,不用洋人而能駕」。
六、追求卓越。以育才為例,主要包括:(1)精選生員。每次招生採用「廣報精收」的辦法,考選十分嚴格。(2)嚴選教師。學堂開辦初期「延致熟習中外語言、文學洋師」,請了不少外籍語言、專業教師。1879年後逐漸改由最優秀的留學生如嚴復、鄭清濂、魏瀚等擔任。要求為師者不單在課堂上「授道解惑」,更在思想的品德、志向、學問、作風、儀表、體魄、奉獻等諸方面作出好榜樣。(3)嚴正風紀。對學生思想教育抓得很緊,管理極嚴。學生稍有違規,小則記過,大者斥革;每三月一考,成績一等賞銀,三等記惰,兩次三等責戒,三次斥出,學員淘汰率極高。(4)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鍛煉相結合。對實習課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因此,船政學堂生員勤奮學習、刻苦鑽研蔚為風氣。一位參觀過船政學堂的法國工程師贊嘆:「他們把敏捷的思維、堅韌不拔的精神、永遠渴望成功的思想,全都用在學習上,這體現了中國人的特點」。即使到了國外留學也依然如此。如1877年首批12名留英海軍生,留學三年全都成績良好,令外國士官生吃驚。結業評結中:嚴宗光(嚴復)「考試屢優」,蔣超英「造詣最深」,劉步蟾、林曾泰「成績優異」,何心川、方伯謙、林永升、葉祖珪、薩鎮冰「於行軍布陣及一切戰法無不諳練」,黃建勛、林穎啟、江懋祉「專心學習」,1879年先後學成歸國,服務海軍建設。
七、愛國忘我。這不僅表現在船政創業者恃「生死以之」精神開拓革新、艱苦創業,更表現在歷次抗擊外來侵略者戰斗中以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奮勇殺敵、視死如歸。1874年沈葆楨親率福建艦隊赴台,在日軍武裝侵略面前以堅定的愛國精神與堅強的武裝實力,逼貪得無厭的日侵略軍退出台灣,保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並開始了台灣的近代化進程。1884年甲申中法海戰,船政學生參戰25人中捐軀18人;水師犧牲的6位艦長中有5位是船政學堂畢業的青年人;留學歸來的船政學堂畢業生楊兆楠、薛有福、黃季良等一批參戰青年也在戰斗中獻身。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中船政學堂畢業生為國捐軀的不少,如鄧世昌、林永升等管帶(艦長)。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戰敗,清廷李鴻章等為尋覓可以為已脫罪卸責之說詞,改寫戰報,捏造戰情,羅織在前方浴血奮戰之下屬以代罪。這方面已有不少史實記載及研究資料為含冤者辯誣,「官書多妄,野史多誣」之說法可謂入木三分。1938年抗日戰爭在保衛武漢大會戰中,中山艦(原名「永豐」)官兵與敵機奮戰到底,16名將士壯烈殉國。艦長薩師俊在指揮台中彈,在自己腿被炸斷、手臂重傷的情況下仍堅守崗位繼續指揮,高呼:全艦官兵努力殺敵,誓與本艦共存亡!他們大義凜然、浩氣長存,不愧為民族的脊樑,永遠值得後人懷念。
八、當好表率。福建船政的創辦者尤其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精明干練,處事果斷,以身作則,公正廉明,成為僚屬的楷模。他的過人之處在於:(1)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處處表現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為重,堅定走民族開放和民族自強之路,沒有顧及個人寵辱得失。(2)在艱難的環境中埋頭苦幹。務實開拓,有膽有識,獎懲嚴明。(3)嚴守中華傳統美德,廉潔自律、光明磊落,令人景仰。左宗棠在後來致總理衙門書中稱:「閩局之有成,賴幼丹(沈葆楨,字幼丹)中丞清強忠實,能得華洋之心,總司其上,而朴干之官紳員弁分效奔走於下」。語不驚人,卻道出了領導者當好表率的十分重要作用。
[編輯本段]3.船政學堂畢業生歷史名人
由船政學堂畢業的部分歷史名人:
前學堂: 魏翰(造船專家、民國時任海軍造船總監、福州船政局長)。
後學堂: 劉步蟾;鄧世昌;嚴復;羅豐祿;詹天佑;林永升;林泰曾;葉祖珪;薩鎮冰。

閱讀全文

與中山艦高中作文8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