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難得糊塗》為題的800字作文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成糊塗更難」。鄭板橋這樣形容自己的官場生涯。
到現在,這句話流傳著已很久,因為它當中包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若想做一世聰明的人,就要躲得過小人的忌妒,否則身敗名裂甚至性命難保。太聰明了,很惹人忌才,特別是上司或者長輩和地位成就比較高的人,他們不喜歡太聰明的人在身邊,功高蓋主已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假如還敢再大肆恃才傲物,那他肯定永不得志。他們會想,有了他這種聰明的人,什麼也比我強,那還要我干什麼?人總會有自尊,要贏人先要贏他的心,這樣才算真正的聰明。這種聰明不只於學識上,還要在處世上,例如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上司與下屬之間的心理調和,要讓大家之間的隔膜摒去,在雙難尷尬中突圍而出,便正如孟子所講:「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如是而已方算聰明。
至於糊塗,這里並不是說呆頭呆腦的糊塗,譬如別人說的「放聰明點兒」,「一隻眼開,一隻眼閉」,是叫我們變得「糊塗」,把知道的事情裝作不知道,從鄭板橋的體會是「忍耐」,中庸之道也。他在官場上吃盡苦頭,即使他是如何才華橫溢,也擠不出半點有用功,泄氣了,只得無可奈何。就是這樣,他不的得不學習「糊塗」,他厭倦了官場,淡泊了名利,終於做了真正的「糊塗」人隱退揚州。
不要以為他沒勇氣面對困境,他是個書生,而封建社會的官場充滿黑暗,任憑他再努力去闖,也沖不破早已緊密地牢固在一起的「拜金主義」黑洞。
活得聰明,活得逍遙,活得灑脫,做個糊塗人最好,可是,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成糊塗更難。如果容易做到,「難得糊塗」這四字真言,豈不失去了它的價值?古人以「中庸」為儒家思想作典範,本意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選擇正確的道路。它體現的是端莊沉穩、守善持中的博大氣魄,寬廣胸襟和「以一貫之」的堅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現實主義的偉大思想。
人生有許多哲學,就一門處世學已足夠體現我們自愛社會上生存的學問,中庸處世做到的人會不少,但持之以恆便寥寥無幾了。而我從中感受到一些體會,要學習難得糊塗,便要「彈性聰明」。從字里間應該很容易理解吧!我們不可能無時無刻做到聰明,亦不會糊塗半生,只要像彈簧那樣,能屈能伸且不失本質已足夠作「彈性聰明」。
Ⅱ 以「糊塗」為話題的作文
人生都道聰明好,難得糊塗方為真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名言。話說得悖情悖理,荒誕不經。人人都想聰明而怕糊塗,板橋卻道「難得糊塗」,糊塗既難得,就成了珍稀品,成了一種追求的對象。鄭板橋的原文是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通過這三部作品,我感到:這里的糊塗並不是真正的糊塗,而表達的是一種處世哲學。難得糊塗不是一種消極的態度,不是對社會和苦難的逃避,恰恰相反,是歷經坎坷懂得的人生哲理,它教人志向遠大,對枝節雜碎不屑一顧,懷著一種寧靜致遠.平靜泰然的心態,在繁雜的世界中,達到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
社會是一個紛紛擾擾,喧鬧嘈雜充滿爭斗、權詐、是非、誘惑的世界,許多人在「物役」.「物累」的困境中不得自拔,失去了靈魂和自由。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正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哲理的啟迪,如果從世俗的功名利祿.是非得失的塵網中提升出來,人生就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和解放。
首先,難得糊塗是一種超然豁達的人生境界。鄭板橋中進士後,曾任山東范縣知縣,為人磊落正直,廉潔奉公,替百姓訴訟辦賑濟,得罪地方豪紳,最後稱病辭官,只能居揚州賣畫。在他任知縣期間,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寫下「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兩幅字。正是多年的官場生活,讓鄭板橋明白,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生活中,糊塗實為難得,任何事都需要有寬廣的胸襟,不要什麼都斤斤計較,有些事看來是吃虧,正是他們,使人生的意義更加深刻而通達。
不僅如此,難得糊塗還是一種韜光養晦處世智慧。當人處在某種險惡的形勢下,糊塗的智慧可以起到應付時局,擺脫困厄的作用。名著《三國演義》中寫到,官渡之戰後,曹操扭轉戰局,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當他的手下在袁紹帳中搜到許多曹操手下人在曹操最困難的時候寫給袁紹的投降信,曹操在所有士兵的面前把他們全部燒掉,不再追究。這不是曹操的仁慈和大度,而是一種處世智慧。從此以後曹操重整旗鼓,成立了三國鼎立的霸業。這正體現了難得糊塗的道理,它不是因為對現實判斷錯誤才有的逃避,而是因為看的太過透徹才有的手段。
此外,很多所謂的聰明是小聰明,最後只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提起《紅樓夢》,談到王熙鳳,人們一方面驚嘆於她的無與倫比的治家才能,她應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於她的結局。她是文學作品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 曹雪芹對王熙鳳的判詞是這樣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一個厲害人物最後落得「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的下場。在第15回中,鐵檻寺老尼凈虛為了幫長安府太爺的小舅子搶親,答應給熙鳳三千兩銀子;鳳姐便通過關節暗地使長安節度雲光逼婚,結果迫使一對青年男女自盡。她假借賈璉名義,做成這一筆骯臟交易。的確,王熙鳳只知進,不知退,只知損人利己,不知厚道待人,只知八面玲瓏,不知深藏於密。而這一切的根源,卻在於她的愛耍小聰明。因此,無論是安於命運還是抗爭命運,都要以承認個人機智局限為前提。知其可為而為之,是聰明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則是愚蠢的。生活中一再重演的所謂機智悲劇,難道還少嗎?
其實,難得糊塗是哲人面對芸芸眾生的執迷而發的機言智語。它猶如禪宗的偈語,是需要用心體悟的。古語也有「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智」的說法,和難得糊塗是異曲同工之妙。鄭板橋傳達的不是一種消極的心態,而是想讓人們從中悟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一味去爭,不能功名利祿總是放不下,「糊塗一點」,能讓人得到一種安寧,一種輕松,一種儻盪,一種悠然,一種自在。來點「難得糊塗」的超越,可以幫助人們釋放心理和社會壓力,保持一種心理平衡,坐看雲起花落,超然通達地面對人生。
以前自己寫的,你看能不能用?
Ⅲ 精明與糊塗為話題的作文 600字
人生都道聰明好,難得糊塗方為真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名言。話說得悖情悖理,荒誕不經。人人都想聰明而怕糊塗,板橋卻道「難得糊塗」,糊塗既難得,就成了珍稀品,成了一種追求的對象。鄭板橋的原文是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通過這三部作品,我感到:這里的糊塗並不是真正的糊塗,而表達的是一種處世哲學。難得糊塗不是一種消極的態度,不是對社會和苦難的逃避,恰恰相反,是歷經坎坷懂得的人生哲理,它教人志向遠大,對枝節雜碎不屑一顧,懷著一種寧靜致遠.平靜泰然的心態,在繁雜的世界中,達到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
社會是一個紛紛擾擾,喧鬧嘈雜充滿爭斗、權詐、是非、誘惑的世界,許多人在「物役」.「物累」的困境中不得自拔,失去了靈魂和自由。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正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哲理的啟迪,如果從世俗的功名利祿.是非得失的塵網中提升出來,人生就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和解放。
首先,難得糊塗是一種超然豁達的人生境界。鄭板橋中進士後,曾任山東范縣知縣,為人磊落正直,廉潔奉公,替百姓訴訟辦賑濟,得罪地方豪紳,最後稱病辭官,只能居揚州賣畫。在他任知縣期間,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寫下「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兩幅字。正是多年的官場生活,讓鄭板橋明白,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生活中,糊塗實為難得,任何事都需要有寬廣的胸襟,不要什麼都斤斤計較,有些事看來是吃虧,正是他們,使人生的意義更加深刻而通達。
不僅如此,難得糊塗還是一種韜光養晦處世智慧。當人處在某種險惡的形勢下,糊塗的智慧可以起到應付時局,擺脫困厄的作用。名著《三國演義》中寫到,官渡之戰後,曹操扭轉戰局,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當他的手下在袁紹帳中搜到許多曹操手下人在曹操最困難的時候寫給袁紹的投降信,曹操在所有士兵的面前把他們全部燒掉,不再追究。這不是曹操的仁慈和大度,而是一種處世智慧。從此以後曹操重整旗鼓,成立了三國鼎立的霸業。這正體現了難得糊塗的道理,它不是因為對現實判斷錯誤才有的逃避,而是因為看的太過透徹才有的手段。
此外,很多所謂的聰明是小聰明,最後只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提起《紅樓夢》,談到王熙鳳,人們一方面驚嘆於她的無與倫比的治家才能,她應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於她的結局。她是文學作品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 曹雪芹對王熙鳳的判詞是這樣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一個厲害人物最後落得「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的下場。在第15回中,鐵檻寺老尼凈虛為了幫長安府太爺的小舅子搶親,答應給熙鳳三千兩銀子;鳳姐便通過關節暗地使長安節度雲光逼婚,結果迫使一對青年男女自盡。她假借賈璉名義,做成這一筆骯臟交易。的確,王熙鳳只知進,不知退,只知損人利己,不知厚道待人,只知八面玲瓏,不知深藏於密。而這一切的根源,卻在於她的愛耍小聰明。因此,無論是安於命運還是抗爭命運,都要以承認個人機智局限為前提。知其可為而為之,是聰明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則是愚蠢的。生活中一再重演的所謂機智悲劇,難道還少嗎?
其實,難得糊塗是哲人面對芸芸眾生的執迷而發的機言智語。它猶如禪宗的偈語,是需要用心體悟的。古語也有「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智」的說法,和難得糊塗是異曲同工之妙。鄭板橋傳達的不是一種消極的心態,而是想讓人們從中悟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一味去爭,不能功名利祿總是放不下,「糊塗一點」,能讓人得到一種安寧,一種輕松,一種儻盪,一種悠然,一種自在。來點「難得糊塗」的超越,可以幫助人們釋放心理和社會壓力,保持一種心理平衡,坐看雲起花落,超然通達地面對人生。
Ⅳ 以難得糊塗為題的800字作文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成糊塗更難」.鄭板橋這樣形容自己的官場生涯.
到現在,這句話流傳著已很久,因為它當中包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若想做一世聰明的人,就要躲得過小人的忌妒,否則身敗名裂甚至性命難保.太聰明了,很惹人忌才,特別是上司或者長輩和地位成就比較高的人,他們不喜歡太聰明的人在身邊,功高蓋主已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假如還敢再大肆恃才傲物,那他肯定永不得志.他們會想,有了他這種聰明的人,什麼也比我強,那還要我干什麼?人總會有自尊,要贏人先要贏他的心,這樣才算真正的聰明.這種聰明不只於學識上,還要在處世上,例如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上司與下屬之間的心理調和,要讓大家之間的隔膜摒去,在雙難尷尬中突圍而出,便正如孟子所講:「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如是而已方算聰明.
至於糊塗,這里並不是說呆頭呆腦的糊塗,譬如別人說的「放聰明點兒」,「一隻眼開,一隻眼閉」,是叫我們變得「糊塗」,把知道的事情裝作不知道,從鄭板橋的體會是「忍耐」,中庸之道也.他在官場上吃盡苦頭,即使他是如何才華橫溢,也擠不出半點有用功,泄氣了,只得無可奈何.就是這樣,他不的得不學習「糊塗」,他厭倦了官場,淡泊了名利,終於做了真正的「糊塗」人隱退揚州.
不要以為他沒勇氣面對困境,他是個書生,而封建社會的官場充滿黑暗,任憑他再努力去闖,也沖不破早已緊密地牢固在一起的「拜金主義」黑洞.
活得聰明,活得逍遙,活得灑脫,做個糊塗人最好,可是,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成糊塗更難.如果容易做到,「難得糊塗」這四字真言,豈不失去了它的價值?古人以「中庸」為儒家思想作典範,本意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選擇正確的道路.它體現的是端莊沉穩、守善持中的博大氣魄,寬廣胸襟和「以一貫之」的堅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現實主義的偉大思想.
人生有許多哲學,就一門處世學已足夠體現我們自愛社會上生存的學問,中庸處世做到的人會不少,但持之以恆便寥寥無幾了.而我從中感受到一些體會,要學習難得糊塗,便要「彈性聰明」.從字里間應該很容易理解吧!我們不可能無時無刻做到聰明,亦不會糊塗半生,只要像彈簧那樣,能屈能伸且不失本質已足夠作「彈性聰明」
Ⅳ 關於『糊塗』的作文
難得糊塗(議論文)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成糊塗更難」。鄭板橋這樣形容自己的官場生涯。
到現在,這句話流傳著已很久,因為它當中包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若想做一世聰明的人,就要躲得過小人的忌妒,否則身敗名裂甚至性命難保。太聰明了,很惹人忌才,特別是上司或者長輩和地位成就比較高的人,他們不喜歡太聰明的人在身邊,功高蓋主已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假如還敢再大肆恃才傲物,那他肯定永不得志。他們會想,有了他這種聰明的人,什麼也比我強,那還要我干什麼?人總會有自尊,要贏人先要贏他的心,這樣才算真正的聰明。這種聰明不只於學識上,還要在處世上,例如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上司與下屬之間的心理調和,要讓大家之間的隔膜摒去,在雙難尷尬中突圍而出,便正如孟子所講:「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如是而已方算聰明。
至於糊塗,這里並不是說呆頭呆腦的糊塗,譬如別人說的「放聰明點兒」,「一隻眼開,一隻眼閉」,是叫我們變得「糊塗」,把知道的事情裝作不知道,從鄭板橋的體會是「忍耐」,中庸之道也。他在官場上吃盡苦頭,即使他是如何才華橫溢,也擠不出半點有用功,泄氣了,只得無可奈何。就是這樣,他不的得不學習「糊塗」,他厭倦了官場,淡泊了名利,終於做了真正的「糊塗」人隱退揚州。
不要以為他沒勇氣面對困境,他是個書生,而封建社會的官場充滿黑暗,任憑他再努力去闖,也沖不破早已緊密地牢固在一起的「拜金主義」黑洞。
活得聰明,活得逍遙,活得灑脫,做個糊塗人最好,可是,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成糊塗更難。如果容易做到,「難得糊塗」這四字真言,豈不失去了它的價值?古人以「中庸」為儒家思想作典範,本意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選擇正確的道路。它體現的是端莊沉穩、守善持中的博大氣魄,寬廣胸襟和「以一貫之」的堅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現實主義的偉大思想。
人生有許多哲學,就一門處世學已足夠體現我們自愛社會上生存的學問,中庸處世做到的人會不少,但持之以恆便寥寥無幾了。而我從中感受到一些體會,要學習難得糊塗,便要「彈性聰明」。從字里間應該很容易理解吧!我們不可能無時無刻做到聰明,亦不會糊塗半生,只要像彈簧那樣,能屈能伸且不失本質已足夠作「彈性聰明」。
糊塗的老爸(記敘文)
我的爸爸是一名退役軍人,他臉上有許多皺紋,黑頭發里夾雜著一些白頭發,他有一雙火眼金睛,還有一張「國」字臉,可爸爸有時又很糊塗。
一個周五的晚上,爸爸對我說:「兒子,明天我帶你去爬山。」我高興地答應了下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個大早,刷完牙洗完臉後,還不見爸爸起床,我便叫他起床,爸爸說:「你不能讓我再睡一會嗎?」我說:「今天去爬山。」爸爸又說:「好好的,爬什麼山呀?」我又說:「你不是答應了嗎?」爸爸這才想起來,馬上起床,急得把鞋穿反了,把扣子扣錯了,然後沖向衛生間,開始洗臉刷牙,我和媽媽也走向衛生間,結果,爸爸把媽媽的洗面奶當成了「牙膏」,把我們統一用過的洗腳巾當成了「擦臉巾」,還在臉上擦來擦去,把牙膏當成了「剃須泡沫」反復地擦,把消毒水當成了「洗手液」等等。幹完這一切後,爸爸看見我和媽媽捧腹大笑,才問我們為什麼笑,我說了剛才看到的一切,爸爸大聲說:「你怎麼不早說,害得我成了這個樣子。」我一邊揉著肚子一邊說:「以後一定提醒。」
瞧,這就是我家的糊塗的老爸。
Ⅵ 難得糊塗 500 文字 作文
古人有雲:抄「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者,一生忙忙碌碌,可還是免不了人生的生老病死;糊塗者,一生平平淡淡,倒是樂得清閑——人生,難得糊塗!
我曾遇到過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我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妹妹,她對於畫畫非常感興趣,每當她完成了她的偉大傑作候總會第一個拿給我看,要我點評一下。可她畫的畫確實是非常糟糕,一次,她給我看一幅她畫的畫,盡管我橫看、豎看、斜看、歪看,怎麼看它都是一隻「四不像」,於是我選了其中最像的哪一個說她畫的是小狗,可她告訴我這其實是一隻小馬。
每次,她都是兩只手抱著那似乎比任何東西都要寶貴的圖畫,興高采烈的向我走來。每次我點評的時候,她總會用她那雙天真、閃爍著期待目光的眼睛望著我,我不想看到她聽了我的評語後眼睛裡流露出來的不再是那份天真爛漫的童心,而是無限的傷感。畢竟,這幅畫的確很「爛」,不可否認,她確實給我出了一個很難很難的「疑難雜症」。對於這個難題倒不如糊塗一下,畢竟她還是個孩子。
人生在世,往往聰明處世,偶爾糊塗一下又何樂而不為呢?要知道:難得糊塗。
Ⅶ 以』不能丟失的……』作文700字
不能丟失的東西
我個人認為,凡是用錢能買到 的東西都不稀奇,丟掉也就丟掉了, 不過是身外之物。世上只有一樣東西 不能丟掉:人性!
人之所以成為人,人性決定人 的本性,沒有人性就失去人的屬性。 在地球上走著的動物,人模狗樣的禽 獸多的是,比如猴子,像人一樣可以 站立;比如狗熊,像狗一樣爬行。盡 管如此,它們畢竟是畜牲,即便人去 強化訓練也只能做出像人像狗一樣的 事來,改變不了畜牲的屬性。世上有 三種人,一種是自願改變人的屬性, 見利忘義,像畜牲一樣活著的人,應 了那句話「見利忘義」。一種是活著就 要像個人的人。保持人的基本屬性, 在勞作中創造財富,留給社會念想。 最後一種是隨波逐流的人,沒有自己 的主見,遇好則好,遇壞則壞。
人性屬性中最可貴的東西是「骨 氣」。人爭一口氣,鳥爭一口食,活 著就要不丟「骨氣」。但面對誘惑,患「 軟骨病」的人並不少,苟且偷生,自 以為樂。有的人到老才知道追悔莫及 ,懺悔自己犯下一樁或幾樁昧良心的 事,心裡過不去。這種人至少會「鳥 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知道慚愧也不失為一種公德,可 警示後人,選好自己的人生路,不要 老來後悔,但一些人到死明白不了。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有 一句「難得糊塗」的話,不少人盲目推 崇,我總覺得不是個事。在那個「亂 世」年代,做人「難得糊塗」是一種自保 和解脫。古為今用,上了年紀的老年 人「難得糊塗」,至少活得清爽一點。 但對中青年人就不那麼適用了,片面 追求「難得糊塗」易容消沉。前幾天, 到一位朋友家吹牛,朋友三十剛出頭 的兄弟卻喜歡這四個字,請人書寫了 「難得糊塗」四個大字並掛在牆上。我 有些不解,恰巧朋友的兄弟回家,他 指著牆上四個大字問:雲飛哥,這四 個字寫得怎麼樣?我說:不錯,有些 功底!他接著問:意思咋樣?我卻搖 頭,表示不贊成!他不解地問「糊塗 一點不好嗎?」「不好,你這年齡不適 合!」我說。「不少人喜歡我也就喜歡 !」他補了一句。我問他知道鄭板橋 多少事?他說只知道「難得糊塗」有意 思,其他的說不清。「有什麼意思?」 我問。他摳摳腦殼說:大概就是別與 別人過不去,也別與自己過不去!他 的話揭示他的理解和處世哲學。他思 想還不固定,左右搖擺。我與他就「 糊塗」二字進行探討,最後,他說: 雲飛哥,你說得對,我接受你的觀點 ,像你說的去做!
如何說,「骨氣」是人性最可貴 的東西,那麼,「善良」就是人性最美 的東西。在新聞采訪中,能打動我的 人都善良。某縣宣傳部一位負責外宣 的人打電話給我,准備搞一次巡迴演 講,請我挖掘當地幾個典型。我提醒 她,一定要真實可信,樹得起來,否 則,我不參加。這一久,我都在基層 采訪,透過一些現象也看到了一些本 質,比如山區一些教書的年輕人,在 當地工作了四五年,有人提議挖掘他 們的紮根精神。我去了,發現他們並 不願紮根,只是苦於沒調出來,有機 會調離不會放過。憑著職業良心,我 拒絕這樣的采訪,不願樹假典型。我 對一些人說,典型的意義在於典型, 樹一個是一個,這樣的事我才幹!記 得,我曾經采寫過某縣「一個人的敬 老院」,這位農村婦女30年如一日, 家人圍著她轉,她圍著敬老院轉。這 篇報道發表後感動著社會,但不知什 么原因,沒引起相關領導重視。人性 中最值得提倡的是「持之以恆」。俗話 說「有志者不言志,無志者常立志」, 向准目標「持之以恆」的人往往就是成 功的人。我對「差一點」或「功虧一簣」 等說法不感興趣,都是過後話。我倒 欣賞一句成語,叫做「勤能補拙」。聽 父親說,小時候,我從一個高處摔下 來,腦殼被摔著,記性不好。那時, 父親帶我回老家,偶爾對親戚們說, 我不像三個妹妹,腦子傷過,讀書比 不了她們。那時,我還小,但記著這 句話。我發現三個妹妹都是天才,讀 書很輕松,全省演講比賽一二三等獎 都被她們拿了。真像父親說的,我腦 子傷過,實踐證明,需要死記硬背的 東西,我記了忘、忘了記,很費事。 「勤能補拙」讓我悟出讀書要「舉一反三 」的道理,這樣做才可能「融會貫通」理 解內容。我曾經總結出人生進步的「 三大法寶」:學習、實踐和總結!很 管用,更堅信「持之以恆」方能「勤能補 拙」的古訓,不管誰腦子受過傷,收 獲一定有。
人性中不能丟的東西很多,丟 了就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但我認為「 骨氣」、「主見」、「善良」和「持之以恆」 這四點是最基本的人性屬性,不僅解 決「生存」問題,也能解決「發展」問題 。看一個人能否成氣候甚至成大氣候 ,我的觀點是看他這四點就能看出大 方向來!
Ⅷ 以難得糊塗為話題的作文 幫幫忙
人生都道聰明好,難得糊塗方為真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名言。話說得悖情悖理,荒誕不經。人人都想聰明而怕糊塗,板橋卻道「難得糊塗」,糊塗既難得,就成了珍稀品,成了一種追求的對象。鄭板橋的原文是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通過這三部作品,我感到:這里的糊塗並不是真正的糊塗,而表達的是一種處世哲學。難得糊塗不是一種消極的態度,不是對社會和苦難的逃避,恰恰相反,是歷經坎坷懂得的人生哲理,它教人志向遠大,對枝節雜碎不屑一顧,懷著一種寧靜致遠.平靜泰然的心態,在繁雜的世界中,達到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
社會是一個紛紛擾擾,喧鬧嘈雜充滿爭斗、權詐、是非、誘惑的世界,許多人在「物役」.「物累」的困境中不得自拔,失去了靈魂和自由。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正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哲理的啟迪,如果從世俗的功名利祿.是非得失的塵網中提升出來,人生就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和解放。
首先,難得糊塗是一種超然豁達的人生境界。鄭板橋中進士後,曾任山東范縣知縣,為人磊落正直,廉潔奉公,替百姓訴訟辦賑濟,得罪地方豪紳,最後稱病辭官,只能居揚州賣畫。在他任知縣期間,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寫下「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兩幅字。正是多年的官場生活,讓鄭板橋明白,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生活中,糊塗實為難得,任何事都需要有寬廣的胸襟,不要什麼都斤斤計較,有些事看來是吃虧,正是他們,使人生的意義更加深刻而通達。
不僅如此,難得糊塗還是一種韜光養晦處世智慧。當人處在某種險惡的形勢下,糊塗的智慧可以起到應付時局,擺脫困厄的作用。名著《三國演義》中寫到,官渡之戰後,曹操扭轉戰局,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當他的手下在袁紹帳中搜到許多曹操手下人在曹操最困難的時候寫給袁紹的投降信,曹操在所有士兵的面前把他們全部燒掉,不再追究。這不是曹操的仁慈和大度,而是一種處世智慧。從此以後曹操重整旗鼓,成立了三國鼎立的霸業。這正體現了難得糊塗的道理,它不是因為對現實判斷錯誤才有的逃避,而是因為看的太過透徹才有的手段。
此外,很多所謂的聰明是小聰明,最後只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提起《紅樓夢》,談到王熙鳳,人們一方面驚嘆於她的無與倫比的治家才能,她應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於她的結局。她是文學作品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 曹雪芹對王熙鳳的判詞是這樣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一個厲害人物最後落得「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的下場。在第15回中,鐵檻寺老尼凈虛為了幫長安府太爺的小舅子搶親,答應給熙鳳三千兩銀子;鳳姐便通過關節暗地使長安節度雲光逼婚,結果迫使一對青年男女自盡。她假借賈璉名義,做成這一筆骯臟交易。的確,王熙鳳只知進,不知退,只知損人利己,不知厚道待人,只知八面玲瓏,不知深藏於密。而這一切的根源,卻在於她的愛耍小聰明。因此,無論是安於命運還是抗爭命運,都要以承認個人機智局限為前提。知其可為而為之,是聰明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則是愚蠢的。生活中一再重演的所謂機智悲劇,難道還少嗎?
其實,難得糊塗是哲人面對芸芸眾生的執迷而發的機言智語。它猶如禪宗的偈語,是需要用心體悟的。古語也有「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智」的說法,和難得糊塗是異曲同工之妙。鄭板橋傳達的不是一種消極的心態,而是想讓人們從中悟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一味去爭,不能功名利祿總是放不下,「糊塗一點」,能讓人得到一種安寧,一種輕松,一種儻盪,一種悠然,一種自在。來點「難得糊塗」的超越,可以幫助人們釋放心理和社會壓力,保持一種心理平衡,坐看雲起花落,超然通達地面對人生。
以前自己寫的,你看能不能用?
Ⅸ 評難得糊塗 作文 急啊!!!在線等(800字左右)
AOE
Ⅹ 糊塗也是一種福 800字作文大全
難得糊塗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四個字可以說是馳名古今,廣為流傳,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不僅在於它意思模糊,可作多種理解,適用於各種職業不同心態的人表達胸懷,還在於這它蘊含哲理,表現了一定的生活辯證法,頗能使大多數人產生情感共鳴.
「難得糊塗」至少有兩種解釋.一是糊塗好,糊塗難能可貴,凡事還是糊塗一點好.二是糊塗不好,不容易糊塗,怎麼能夠糊塗呢?大家都知道,世界是矛盾的,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處處有矛盾.但矛盾的表現有時是明顯的,有時又是模糊的,那麼處理矛盾的方式有時是明確的,有時又應該是糊塗的.古詩雲:「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既然模糊有時是美好事物的客觀存在,那麼糊塗有時就成為維護美好事物的正確方式.這就是生活辯證法.
據傳,鄭板橋的一個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本地知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信後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又寫「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兩條字幅.並在「難得糊塗」下面加註「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正確處理鄰里之間的矛盾,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傷和氣,還是糊塗一點好.若是鼠肚雞腸、斤斤計較、睚眥必報,那豈能搞好鄰里關系?彼此各讓一步,但求心安理得,這也體現了一種和諧的精神.
現實生活中,凡事睜隻眼、閉隻眼,得過且過就吃香.這樣的人在選舉時可以獲得多數贊成票,還可能被提拔重用.相反,什麼事情都不糊塗的人是沒什麼好果子吃的.有些時候,你一看就知道的事情,上級卻遲遲不表態,需要研究研究,其他的人卻哼哼哈哈裝糊塗.
這種現象也許哪裡都有,如果以「一加一」一定等於二的公式去套用人類社會,恐怕全世界都會與自己過不去.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思想是極不一致的,小平同志曾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就是要求人們擱置爭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合力建設國家.不過,誰都知道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容不得半點糊塗的!
周恩來曾寫《雨中嵐山——日本京都》一詩,抒發在模糊探索中看到光明的喜悅:
雨中兩次游嵐山,
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突見一山高,
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
瀟瀟雨,蒙蒙濃;
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
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
真愈見姣妍.
如此看來,還是毛澤東說得好:「小事糊塗點,大事明白點.」 難得糊塗當年楚懷王內惑於鄭袖,於是放走了痛恨的張儀;又輕易地聽從了嬌寵的幼子子蘭,於是遠赴他鄉,身首異處,為後人嘲笑也抱憾了幾十年.
當年鄒忌被妻妾們誇贊「美於徐公」,心中一定竊喜.而幸虧他頭腦清醒,認清了事實,還得出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明智結論,為後人所稱頌至今.
用歸納法輕輕一捱,不難得出如下結論:親人之言不可信啊!
但細細推敲,難免就有了漏洞.鄭袖、子蘭之徒奸詐且貪利,鄒忌他老婆不至如此,可也不見得如何正直.而現實中,有人送親人投案自首,有人秉公執法而六親不認.可見,理智是可以戰勝情感的.
如果我們可以有正直的品格,堅定的信念,大是大非面前公正無私,那麼就可以對疏遠之人甚至敵人也坦率地知道其優點,對親近之人也能清醒地認識其缺點.太史公正是因為這份正直才挺身而出為素不相善的李陵說句公道話的嘛!孔明也是因為如此的公心才一邊揮淚,一邊下令斬首自己器重的馬謖的嘛!於是才成就了為後世崇敬的光輝形象,為我們正直無私的民族品格添上了一筆重彩.
然而話說回來,任何時候都「理智高於情感」也許未必用得著.我們仍然說鄒忌,如果當初他滿心歡喜地問妻子「吾與徐公孰美」時,他妻子上下一番審視,然後一臉正經地評論道:「相公身材不如徐公協調,脖子稍長,鼻子稍歪,臉上痘痘也要多三顆!」那豈不是大煞溫馨的風景,把內室私語講成了公堂審案?
於是想到了鄭板橋的這句警言:「難得糊塗.」如果有人要你考試時幫幫忙,傳個紙條什麼的,無論親疏,千萬糊塗不得,原則性的問題務必是非分明;如果你的心愛之人剛換了身新衣,興沖沖地跑來問你意見,你不妨立馬就贊嘆:「哇,太棒了!」在純粹的情感面前,一廂情願地認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難得糊塗一回又何妨呢? 難得糊塗 看過的人,也許都會注意到香菱,盡管有紅學者認為香菱之"呆"是獃想之"呆",但我不這么認為,香菱的"呆"歸根結底應該理解為"愚"或"糊塗",我說的"愚"或"糊塗",並不是說她這人如何的蠢,如何的糊塗,只是那種"呆'的韻味,可愛!如果不是這種"愚"或"糊塗",那麼她"呆'的韻意幾無法體現出來.
香菱,"才","貌","識"三才兼備,端的是一個聰明靈巧之人,但她並不象林黛玉在人們心目中那樣聰明的完美,一生以詩為侶.
她是一個很有情趣的少女,深得我為之喜愛,因為她在歡樂的時候,總是希望別人能分享她的快樂,但更重要的是,她的這種快樂只有在她的"愚"或"糊塗"中體會的到.
關於她的一些事跡,我忘了不少,除了記得她"鬥草'或者"學詩"外,我現在還記憶猶新.我很久沒翻一書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在別人看來,總覺得他們一無是處,總是在別人面前表現的那樣糊塗,但他們原本是聰明的.只是我們不容易看出來而已.而香菱恰恰是這樣的"美"人.也許我們大家都聽說過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故事,在他小的時候,他甚至認為自己都很愚蠢,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卻成了文學巨匠.
其實,說去說來,聰明的人,愚昧的人在永恆的天地間,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你縱然是世上最聰明的人,但是你又能真正做到什麼,你難道能把你的驕傲帶到死中去,你若是常常自傲於自己的聰明,不也是和一生奪財的富翁吝嗇的鎖住自己的金錢一樣嗎?
世界最快樂的便是愚昧的人,正如香菱一樣,她毋庸忍受聰明人常會感覺到的寂寞,而她縱然常被人愚弄,但她也不會因之失去什麼,這正如愚弄別人的人其實也不曾得到什麼一樣.
香菱,她仙才卓犖,不與群芳同列.卻常在人們面前表現的或"愚"或"糊塗",因為她知道一個人活在世上,若能夠糊塗愚昧些,不是一件最快樂的事嗎?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人會願意做一個愚人的理由吧.
這種想法,直到許久以後,終於被一個睿智的才子用四個字說了出來,這四個字又直到許久以後,仍在人們口中流傳著.這四個字便是"難得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