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高中古詩鑒賞作文800字

高中古詩鑒賞作文800字

發布時間:2020-12-20 18:42:12

Ⅰ 要求寫一篇古詩文鑒賞方法的作文800字,急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國家動亂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家書尤為難能可貴。詩人從側面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結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意多,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終當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准確,神氣索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Ⅱ 背古詩的意義800字作文

在冬日寒冷的來夜晚,北風源呼呼地吹著,窗外飄著鵝毛大雪,屋頂白了,外面的假山也白了……..大詩人陸游與自己的小兒子——子聿在書房看書。大詩人陸游津津有味的看書,時不時拍手叫絕,時不時仰天長笑…….一旁的子聿卻不想他父親那樣,一隻手撐著頭,感覺很痛苦。
過了一會兒,子聿實在待不下去了,便轉身離去。就在這時,陸游叫住了他陸游說:「古人做學問是不留餘力的,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學習的啊!」「我會努力讀書的,您就別這樣了。」子聿答道。陸游有說:「子聿,你現在正是學習的時候。像你這么大的時候,要下苦功夫,才能到我這一把年紀才有所成就,你每天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終歸還是有限的,光是普普通通的看一遍是不行的。要深切了解書本知識的話必須去親自實踐。你看,詩仙李白,因為去過千千萬萬的地方,所以寫下各種詩。你現在這個年紀是應該去周遊世界,進一步了解社會。我說的你明白嗎?」「我明白了父親,我以後會加倍努力,好好學習。」子聿說。
於是,陸游懷著喜悅無比的心情寫下一首朗朗上口的的詩——《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Ⅲ 傳承詩詞文化800字作文

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詩、宋詞、元曲……古詩詞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為其傾倒。李白的浪漫、蘇軾和辛棄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馬致遠的思鄉情懷……多少詩人,多少詞人,多少作曲家,聞名或隱逸,富足或落魄,都為古詩詞的發展畫上不可磨滅的一筆。

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讓我沉醉其中。古詩詞中的一些詞句,可以讓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少的送別詞仍讓人記億猶新,王勃的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義,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兩地友情也不會改變,描寫了朋友間的深厚情誼也讓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惡。還有那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又描寫了為友人餞行時因即將分別心情不快而與友人暢飲,隱含著朋友離別的思念與無奈。

同送別詩一般,詩人也喜歡以鄉愁為主題。李白的《靜夜思》即寫了景又寫了思,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老樹上纏著枯萎的藤蔓,黃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牽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行走著。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寫盡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與無奈和濃濃的鄉愁,讓人不由得融進詩中那個荒涼蕭瑟,令人心中覺得凄涼的場景,在外遊子,哪有不思鄉者?思鄉的詩詞,隨口都可以吟誦出來。還有親情和團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我最熟知的詩詞。這首詞傳誦至今,中秋佳節,無法歸家與親人團聚的人都會想起它,可見它流傳之廣。

送別、思鄉、團圓,圍繞這它們的古詩詞都帶著那麼一絲淡淡憂愁,卻又包含著對未來的希望。

江山美景幾多愛,在景色的描寫上,也可以在詩詞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綠肥紅瘦」用一個「肥」字突出了綠葉的飽滿,開創了詩詞中的先河。煙雨迷濛的江南,樓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樓台煙雨中」令人身臨其境。泰山的高大雄偉,險峻綺麗,在杜甫表達自己志向的同時被展現出來。江山美景、在古人筆下是如此多嬌!

古詩詞中也有許多啟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告訴我們新舊總會交替,新事物總將取代舊事物,一昧守舊,是無法得到成功。這些句子被傳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義需要像品茶般細細品味。

世上優秀的古詩詞燦若繁星 ,星羅棋布,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足跡,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Ⅳ 我在古詩中旅行 作文800字

在歷史的長河中,古詩猶如一顆顆燦爛的明珠,晶瑩剔透,絢爛無比。

在我牙牙學語時,媽媽就教我背誦古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這首詩卻伴隨著我成長。

在我一天天長大中,我學會的古詩也越來越多了。今年的假期,我打開《學生必背古詩70篇》,雖然只有短短70篇,但文辭優美,內容健康易懂,讀來琅琅上口,又讓我再次感受古詩的魅力。

當我背誦到描寫了祖國各地四季的風光,例如:《春曉》、《漁歌子》、《憶江南》等,那飄落的花瓣,那江南的小橋流水,在我的面前一一閃過。當背誦到那些描寫了友情、親情的詩句時,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等,我的心中盪起了層層漣漪,這時何等高尚的感情啊。還有好多好多讓我難忘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此的富有人生真諦,它將陪伴著我的人生。

在背誦古詩的時候,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感染著我,刻苦求學的精神打動了我,精益求精的態度成了我的榜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安石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那種字字斟酌,一個「綠」字用得如此巧妙。因為「綠」字色彩鮮明,使人聯想到江南的春色滿眼碧綠,充滿生機,成為千古傳誦的佳話。

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句,它說出了小草雖然很普通,它們春天綠了,秋天黃了,毫不起眼,但是它們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被野火燒過,被嚴寒凍過,被人踏過,但一到春天,又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種頑強的生命力被白居易用短短的二十個字揭示出來,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孟郊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句。從中感受到母愛是偉大的,如同春天的陽光,溫暖著我們的心田。

……

中國的古詩文化古老而又輝煌,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背誦古詩確實讓我們增長了許多知識,成了我們生命中一道美麗的藝術長廊,我們徜徉在其中,收獲的快樂!

一縷金黃色,渲染著空氣,風繾綣著葉,葉遲遲吾行,撒嬌地躺在地上,憐起憧憬去飄游,疲倦的抽離,追隨美的面貌,行在山徑,啋著腳下的土,踏上心中的路。讓我們一同在古詩中旅行,感受古詩的魅力

Ⅳ 古詩詞鑒賞10篇和優秀中高考作文5篇,不需要太多字,謝謝!

1.浪淘沙 懷舊 (李煜)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1)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什麼?

上片寫春寒愁感.下片寫家國恨情.

(2) 「天上人間」一句流露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流露了詞人內心世界生與死的矛盾,是絕望者的希望.

2.雪中偶題(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1)這首詠雪詩在景物的選擇上有什麼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選擇景物很有典型性.詩人選擇了「僧舍飄雪」「歌樓密灑」「漁人晚歸」三個經典場景.既突出表現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現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對這首詩宋人有不同評價,有人說它「奇絕」,也有人說它「淺俗」,你怎麼看待?

這是開放題,可任選一個角度回答.如:「淺俗」體現在語言,全詩語言通俗,明白如話;「奇絕」體現在寫景,選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別是「漁人披得一蓑歸」這一景象描繪富有詩情畫意,也表現了詩人對漁人的崇敬之情.

3.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前兩句中的「外」、「斷」、「復」從哪三個角度寫作者貶居之苦,有什麼表達作用?

從空間的隔離,聯絡的斷絕,時間的久遠三個角度來寫,強化和加深了作者貶居期間的孤苦情緒.

(2)一般人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後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心理?簡要分析。

表達作者因等待團聚過久,在團聚即將來臨之際,突發不祥之感,深怕出現意外而團聚不得的復雜心理。

4.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樣用「寒」「孤」兩字,營造出與除夕歡樂團圓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作者通過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館里,青燈寒光如豆,詩人影只孤孑,營造出一種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故鄉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這樣的表達有什麼獨特作用?簡要分析。

不直寫自己思念故鄉,卻言故鄉思我,能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婉曲含蓄。

5.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1)本詩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現了怎樣的「夏意」?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表現了涼爽、清幽、寧謐的「夏意」.主要通過小院的深幽,竹席的涼爽,正午樹陰滿地,詩人安然入睡,時有流鶯清韻傳來,來構成一個別於炎夏的夏意意境。

(2)襯托是古詩創作中常用的手法,請舉詩中的一例進行賞析。

用榴花明麗,紅艷如火與庭院綠樹,清蔭遍地相映襯,既在色彩上紅綠相綴,又在光線上明暗相映,能給人流麗而清邃的感覺.用末句「流鶯時一聲」來襯托前三句所營造的寧謐幽靜之境,以有聲襯無聲;也以動襯靜,以鶯之流飛,讓整個畫面陡然靈動豐滿起來。

6.新晴 (劉攽)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余。

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1)第二句中「無人」兩字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既寫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後,面對青苔滿地、綠樹濃郁,卻無人共享、共語的遺憾心情;也為下聯「唯有南風舊相識」鋪墊,為上下聯之間的樞紐之詞。

(2)本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具體賞析其藝術效果。

三四句以「南風」為主角,用擬人的手法把這位「舊相識」寫得趣味盎然.「偷」顯示「南風」的詼諧,似有意與老朋友開玩笑;「開」「翻」寫與老朋友的熟識程度,其關切之情可見.可以想像在「無人」的情況下,「南風」將帶給作者多少安慰。

7.早梅(張謂)

一樹寒棒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1)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本詩則側重寫梅的什麼特點?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開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2)本詩主要表現了梅花怎樣的品質?

表現其凌寒獨開的精神品質。

8. 望江南 (李煜)

閑夢遠,

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1.詞人筆下的景色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詞句具體分析。 (4分)

詞人夢回南國,抓住江山、蘆花、孤舟、明月、笛聲等景物,描繪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詞人借景抒情,抒寫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難堪之感。

9.溪居即事(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

15.這首詩勾畫了一副恬靜、平和的水鄉春景圖:臨水的村莊,疏疏落落的籬笆,

, ,奔跑的兒童……和諧而富有詩意。

悠悠飄盪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掩著的柴門

16.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繪出一個怎樣的農村兒童形象?2分

熱情淳樸 天真可愛

10.山中與幽人①對酌(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注釋】①幽人:指隱居的高士。②卿:對好朋友的稱呼。

(1)「一杯一杯復一杯」中連用三個「一杯」,這有什麼好處?(2分)

「極寫飲酒之多」或「極寫飲酒之痛快」。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2分)

「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熱愛之情」或「朋友之間的深情」
作文請點擊:http://learning.sohu.com/20150820/n419344924.shtml

Ⅵ 議論文:故詩的魅力 800字作文

1、
古詩,一般都不太長,寥寥數語,短短幾句。可古詩的魅力卻是無限的。我是古詩的迷戀者,時常會在古詩的世界裡迷失自己。
在夜深人靜的月光下,泡上一杯濃濃的香茗,放鬆一整天忙碌的心境,慢慢沉浸入古詩的世界裡,你會因「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放而忘形,因「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的婉約而惆悵,因「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的邊塞而凄楚,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而舒懷。
古詩,是一種意境。豪則我有可蓋乎世,放則物無可羈乎我。柔則終日魂牽夢繞,纏則難越方寸心田。「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站在空曠如雪的天山之巔,眺望著那漂浮在雲海中若隱若現的明月,耳邊惟有剌剌作響、直刺幾萬里之外玉門關的長風,在這大氣磅礴、雄渾遼闊的意境中,怎不叫人充滿頂天立地的萬丈豪情、揮灑指點江山的磅礴氣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失戀之人,在落花微雨之時目睹雙飛燕的相親相愛,那種觸景生情的眷戀,那種柔情似水的回味,那種黯然憂郁的無奈,那種顧影自憐的傷感,讓人慾哭無淚,欲掙無力,欲罷不能,欲語還休!個中滋味,猶如手中濃濃的綠茶,苦澀甘甜,足夠一生慢慢地咀嚼品味。
古詩,是一種凝固的畫。「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寥寥四句,就把秋天雨後的深山及山中的松樹、泉水、石溪在月光下的景緻刻畫得栩栩如生,活脫脫的一幅山水畫。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就更是中國古代畫家筆下絕好的水墨大寫意素材了。再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那直上九霄的孤煙和長河那頭即將西沉的圓圓落日,把大漠的空曠蕭條和旅人內心的寂寞悲涼表露無遺,我想只有西洋的油畫技巧和豐富的色彩才能更充分地把這種意境描繪出來吧?!
古詩,不長,卻蘊藏著廣袤的世界、豐富的聯想和無窮的意境。在古詩的世界裡,忽而氣勢磅礴、雄渾激盪;忽而柔和細膩、委婉纏綿;忽而蕭瑟蒼涼、孤獨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韻味悠長。嚴肅與詼諧,生動與質朴,含蓄與明了,委婉與豪爽,直讓人幾經磐涅,盪氣回腸。
古詩的魅力已深深的紮根在我的心裡,我甘願放縱自己,在古詩的世界裡沉淪、迷失、不可自拔……。

2、
開學伊始,教語文的葛老師突然在課堂上為我們背誦了一首馬致遠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葛老師的普通話十分標准,渾厚的男中音聽起來很悅耳。但慚愧的是,我傻傻地張著嘴,不知所雲。
也許很多同學跟我有同感,大家面面相覷,似乎都有點犯傻。直到葛老師轉身在黑板上板書,教室里才有了一些輕微的、像是激動又像是醒悟般的驚嘆聲,如濕潤的雨點在空中飛揚。
我沒有出聲,心裡驚訝極了。真的,那麼簡單明白的一些詞,竟組成了一幅流動著的,浸透了蒼涼之感的圖畫,那麼憂傷,那麼惆悵,然而卻又是……那麼美!
升入初二以後,語文老師換了。新的語文老師也姓葛。端麗的板書和每次作文後對我的評語都讓我的心裡充滿陽光。他上課時聲情並茂,經常給我們講授一些課文之外的古典詩詞。甚至還有格律詩的音韻,平仄之類的詩詞知識。這些都無須考試,可我把它們背得比應考的英語單詞還要滾瓜爛熟。我以為背熟就能寫了,寫真正的律詩。然而,哪曉得一提起筆來,我就暈頭轉向了。根本寫不出一首像樣的格律詩。
見我學得認真,葛老師又開導我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至於那些格律之類,知道就可以了,不必拘泥,真正才華橫溢的大詩人,他的詩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從他心底流出來的,比如李白……葛老師特別推崇李白,於是理所當然地,我也愛上了李白。我尤其迷戀李白之死———為了撈取落在水裡的月亮。我想我將來要是當上了詩人,至少也得為摘取天上的星星而死。
為了我的李白之夢,我攢下零花錢買了一些詩詞選本,如《唐詩一百首》、《宋詞一百首》之類,一首一首挨著背。就跟九十年代的少女戴著耳機學阿妹的歌似的。所不同的是我永遠也學不會。葛老師說的「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總是到達不了。但古典詩詞由此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這世界遠離周圍的「階級斗爭」氛圍,遠離我少女時代的種種煩惱。我讀著、背著,驚訝那些通曉明白的字句間,竟有如此美景、如此濃情、如此深沉的思想和哲理……我們幾千字幾萬字講不明白的東西,古人幾十個字就講透了,而且還押韻,還朗朗上口。難怪它們能經受千百年的時間淘洗,而一代一代的孩子就背著這些詩長大。我們死了,可是詩詞還活著。我想,它們要活到什麼時候呢?也許要到太陽毀滅,地球不再轉動為止。
作為一個中國人,這是多麼驕傲的事啊!
但是「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那時我已考入本校高中,喜歡李白的葛老師也不再教我們了。因為在課堂上宣揚「封資修」,葛老師被戴著紅袖章的學生揪出來,站在操場上的太陽底下彎著腰低著頭接受批鬥,還要唱:「我是牛鬼蛇神,我是人民的罪人……」唱得滿頭大汗淋漓。
我遠遠望著,欲哭無淚,真想沖上去救他,但是沒這個勇氣。
批鬥會結束之後,我悄悄跟在他後面走出了校門。我看見他把胸前的牌子取下來,但是不敢扔掉,就把牌子夾在胳肢窩下,低著頭朝前走去。他在一家食品店門口停下,買了一杯冷飲,他顯然渴極了,倚著櫃台,大口喝著,他的腋下依然挾著那塊牌子。
熱淚從我的眼裡奪眶而出,我想不顧一切地走到他跟前,對他說:「葛老師,您不是罪人,您是我的好老師,永遠永遠是我最好的老師。」
但是就在這時,幾個戴著紅袖章的同學從馬路對面走過來了。我下意識地一低頭,趕緊走開。
以後我自己也踏上了艱難的人生之路,但是每當我有餘暇的空隙,回想起這一幕時,我的心裡總是懷著深深的歉疚。
再見葛老師,已是十年以後了。
我在21路電車上與他不期而遇。我激動地喊他,而他也像對待一個大人般與我握手——事實上此時我已經長大,經歷了下鄉上山,並回城工作了。我很想把我那時未曾說出口的話告訴他,但滄海桑田,我已不知從何說起。
他似乎也有許多話要說,可在擁擠的車輛中又無法暢談。分手以後不久,我突然收到了他給我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贊美我的心地善良,臉上總是帶著靦腆的微笑,還特別提到「文革」,說我在「文革」中沒有造過反,沒有批過老師,說他為有我這樣的學生而感到欣慰和驕傲。
熱浪再一次在我心頭涌動:老師,我的葛老師,你給了我那麼多,可是我能給你什麼呢?也許我不失善良,但我又很怯懦,我竟不曾在你最乾渴的時候為你送一杯水,在最艱難的時刻對你說一句話。
於是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不管詩詞的格律什麼的,竟揮筆寫了一首古體詩,但詩一寫完,反復閱讀,又怕被通曉古代詩詞的老師看出破綻,遲遲不敢寄出。
一直等到自己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我才恭恭敬敬地簽上了名,恭恭敬敬地寄給了葛老師。以後,生活迫使我離開繁華的市區,來到郊區寫作,我與葛老師也失去了聯系。但在風雨中的泥濘路上,在夜深時的孤寂燈光中,我常會想起葛老師,想起他講課時激動的樣子、誇張的手勢,想起他提問時期待的目光。如今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可葛老師在我的心中依然年輕,就像一首永遠充滿生命力的古體詩。而我當時寫給葛老師的那首詩,也一直珍藏在我的筆記本上。

Ⅶ 唐詩宋詞相關的作文800字

在唐詩宋詞里惝徉
唐詩宋詞可稱作國粹,是國人的驕傲,說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恐怕不足為過。它能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事一物,一個細節、一個過程,無不納入作品之中。其細膩、其委婉;其粗獷、其直白,如行去流水、似自然天成,它有時跌宕起伏、有時別有洞天。說它是一幅畫,它色彩艷麗,國色天香、秀色可餐;說它是一朵奇葩,它芬芳四溢、花枝招展、奼紫嫣紅。千百年來,它的理想境界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國人世代研習,視作瑰寶。但是,唐詩宋詞又有著明顯的區別,不說它本身的寫意與風格,單說它們的氛圍,就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我們不得不承認唐代發達的經濟沃土,讓唐詩的工整絕句達到了極至;宋代的開放盛世與歷史滄桑,使宋詞婉約與豪放走向頂峰。我喜愛它們的華麗與朴實,即使唐詩在視覺上顯得嚴謹刻版,我仍然喜愛有加,讓我無法割捨。但是,如果硬要我在唐詩和宋詞中二選其一的話,我還是要不由自主地被異彩紛呈的宋詞所傾倒。 其理由是,宋詞里有倍受仕途折磨的蘇東坡,有命運多舛的女強人李清照,有多情才子柳永,有多情善感又不違母命的陸游,有秉承發展豪放詞派的愛國詞人辛棄疾……耳熟能享的詞人太多太多,相傳的詞人佳話源遠流長,讓我不得不愛,讓我無法不傾倒。如果說我喜歡宋詞的婉約與纖巧,不如說我更喜歡它的粗獷與豪放;如果說我羨慕宋朝的歌舞昇平,不如說我更同情詞作者與南宋國的挫折和不幸。讀宋詞,我有一種個人的渺小與國家弱敗的倉涼與悲傷,有一種性格堅強與命運無情抗爭的感動,有一種唇亡齒寒、國破家亡的壯烈與沉痛。 大唐盛世造就的雄厚基業,讓子孫後代有享不盡的富貴和榮耀。也許從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大宋王朝崇尚的將是一派鶯歌燕舞、歌舞昇平。也許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就註定了宋朝的重文輕武,最後導致大金蠶食,命隕踏平歐亞大陸無敵手的強盛大元。最可笑的是到南唐後主李煜那,作為一國之君,一心沉迷在詞曲歌舞上,他面對宋朝的強大壓力,無心治理國家,只圖逆來順受,以圖苟且偷安,郁悶中只能是飲鴆止渴,最後命喪他鄉。宋朝開國後寬松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文強武弱的事實摧生了宋代文化的大發展,成就了一批文化名人,造就了宋詞的異軍突起,使宋詞由僅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迷迷之音,發展到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時代強音。這不能不說是時代創造了宋詞,宋詞又還時代一個奇跡。使宋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歷史高峰。 其中,蘇東坡對宋詞的貢獻是令人敬仰的,他不僅拓寬了宋詞的寫作題材和寫作范圍,而且,把自己的一生與詞作緊密相聯,他的生活是一首詞、他的愛情是一首詞、他的仕途是一首詞,他把自己的精神、思想、態度,甚至整個生命都融入了詞作中。遠大的抱負與事業上屢受打擊,數次貶謫,沒能把他擊倒,反倒造就了一個精神永立、以苦為樂的文學巨匠。我們學習蘇軾的詞,不僅從中學習了他的作品,更學習了他的人品;不僅學習了他的寫人、狀物、抒懷,更學習了他的勇於面對困難、勇於戰勝困難,敢於直面人生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北宋時期的蘇軾面對的是個人的挫折與不幸的話,那麼到了南宋的辛棄疾、陸游、岳飛、李清照,面對的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而是整個國家與民族的不幸和災難。因為金人南侵,國破家亡。我們從中不難看到那一個個「夢里挑燈看劍」的惆悵、「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無奈、「待從頭收拾舊河山」的錚錚誓言! 個人的力量畢竟太渺小,歷史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時空飛轉、時代變遷,使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一腔報國夢!看古詞、學古人,讓我們珍惜擁有、把握現在、聚沙成塔!

行走在唐詩宋詞間

嚮往古人,嚮往古詩詞中清靜自在的女子。初夏季節,遠處總會傳來時高時低的鳥鳴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三炷沉香已沓,瑤琴置於案幾。女子青絲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頭,一手隨意垂下,細看她「……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書卷半掩著,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輕風起處,潮濕的香氣,微微一盪,撲面而來。女子輕蹙眉頭「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風貼水,好樹綴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傷愁怨歷來是中國古詩詞的主調,從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無不有著美麗徹骨的感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溫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較喜愛的一首小詞,那種閨思難了,那種伊人盼歸,從一個「望」字,到「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這一句「斜暉脈脈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腸寸斷,百轉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書卷,便會不知不覺地浸入古詩詞,似於古人同行。你看那秋涼之夜,月圓之時,她「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遺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時」,心中的人來了書信,便覺「月滿西樓」月圓人團圓了。當然,縱使短暫的團圓,終究「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閑愁,淡如輕煙;這情思,纏綿俳側,更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再看她,」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隨性隨情的快樂,「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無奈輕嘆。李清照的詞,讀罷,總能令人回味無窮,彷彿已經感受到在那樣一個紅蓮、玉簟、蘭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無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詞的婉約清麗,更多的表現在前期的哀傷清愁中,常令少女時期的我,無端的感傷惆悵。比如這首有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疊七字,此傷,此悲,無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每逢秋雨梧桐葉落時,便會想起。雖然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卻也總愛念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古詩詞中對我影響深刻的感傷文人,另還有秦少游和李後主兩位。秦觀將詩詞中的那種無峰無由、無端無緒的感傷具體化也情景化了。《滿庭芳》中「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一個「抹微雲」,一個「連衰草」,令人拍案叫絕。這句「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有名家評論:「雖不識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而此詞的最後一句「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與李後主「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那種互相印證的感傷,讓人覺得感傷即是一種傾訴又是一種寄託。李後主丟失了江山,秦少游丟失了愛人,這種人間最根本的丟失使今生今生變成了他們的傷心之地,也就有了這種徹骨絕筆的描繪。而秦觀的「兩情若是長久,又豈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被後人傳唱詠頌至今。

記得那年張家界之行,置身於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發的豪情浪漫,詩情大發。金鞭溪水溫婉如玉,清冽透徹。讓我想起張志和《漁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多想重溫夜遊山腳的時光「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開懷的雙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時的心情,惟有蘇東坡詩詞的豪放才能比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如今想來,詞中「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從容的生活態度,依舊包含我們所追求的人生哲學。有了「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超越寵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會感到「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

此時,窗外的風,吹來一絲的清涼。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覺地在唐詩宋詞中倘佯了許久,在古文人的感傷情懷中噓唏慨嘆,竟沒覺得時間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Ⅷ 一篇關於古詩詞的作文,800字

古詩,乃文化之精髓,語言之精煉,內容之濃縮,意義之深長。它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絢爛繽紛。現在,讓我們揚起知識的風帆,一起去感受古詩的海洋。
——題記
英雄兒女,精忠報國;幾代詩豪,報國心切。
文天祥一句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他胸懷四海,為國家肝腦塗地,嘔心瀝血之情。在魂歸西天之際,陸游拖著病軀,揮筆顫顫巍巍地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物忘告乃翁。」的千古絕唱。悲哉,壯哉,雄哉,好一個愛國情深的陸游,好一個胸懷四海的陸游。盡管流泊天涯,但王安石依舊報著對國家的眷戀之情,大喊:「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邊塞詩人」王昌齡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表達了邊塞軍民視死如歸,盡忠報國的決心。一代偉人,周恩來小時候就猛志壯四海,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震醒中華民族,喚醒中華民族心中的那片滿腔熱血,叫醒中華名族愛國情懷。從此他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新世紀。
天涯海角,友誼長伴;海枯石爛,友情常存。
大漠黃沙,荒涼之地,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悲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對友人的殷殷祝福;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對友誼的贊頌,對友人的期盼;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友人旅途寂寞的溫暖關懷。「詩仙」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是對友誼的不言而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誼最真摯的描寫,是友誼跨越時間的執著。
神州大地,景色娟秀;錦綉中華,風光秀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對茫茫戈壁沙漠的贊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江南的旖旎風光。「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西湖的娟娟景色。
我們的生活本身就五彩繽紛,但配以含有文化氣息的古詩,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精彩。讓文化走進我們,讓古詩走進我們,讓含有文化是的古詩走進我們的生活。
生活因古詩更精彩!

Ⅸ 800字詩歌鑒賞文章

[原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此為序。

這首古詩好象為我寫的。壯志未酬身已老,且最早有這感觸的到是那回醉死在東陵大門前,門前落木蕭蕭下的霞光,還在那兒等著些過往的象長江滾滾來的殷殷學子。秋高氣爽的日子,自以為是的氣度不凡的人啊,有幾人知自己是蕭蕭下的落木;而些人,早無盡長江滾滾來的,用利己手法鋪墊好了他們令壯志的人去未酬的道路。。。。。。

而我,在那好象大青門前,看到的僅是落木的蕭蕭和那些單純的學子。在那兒,豆蔻年華的情開始蒙動,我喜愛的她傻傻的酒窩兒,把我迷惑。最好的最早的寫作動力和源泉,在那裡出現;而同時我卻有回光反照的感觸,那就是落木蕭瑟的把霞光遞給了我,其實,是在影子般的提示我的人生坎坷。。。。。。

我的人生坷坷絆絆的在兒時過來。那時最早的落木霞光,該在那次四,五歲的幼兒園我一人過小馬路,挨騎車的碰的路邊;圍觀的一鄰里小哥,把我傷口包好且用大前門牌香煙紙包的。當時疼到我有種無盡長江滾滾來的感觸;媽值晚班,爸卻出差了,大一歲的姐卻在農村。而我被媽掛在脖子上的大小門葯匙,卻早甩在我脖後;這樣我昏迷在大門外點起了幾根火柴,看到了今生確信無疑該走的路就是苦不堪言的道路,就是金光閃閃的學以致用的苦坐舟,也是獨臂滑行一路挨整;也看到了學校里朗朗讀書聲也淹沒不了那些拿孩子們前途當兒戲的,可讓孩子們落木蕭蕭的毒鞭的抽聲。。。。。。

讀書後蕭瑟的人生確實開演了。雖然早已是80年代啦,那餓死鬼的教員的鞋子,媽在春節時都給送過,爸都被媽欺負的象長江的纖夫,卻還督促我和姐讀書。而我看到了爸對我們的無盡長江滾滾來的期盼,期盼在目前實現;而目前的事業和家庭的小收獲更離不開打小到今的,那些蕭瑟的路程!

《登高》這詩在杜甫夔州濱臨長江登高而作,那是何等意境!唯獨我巧的是頭些年,坐那趟翻山越嶺的玩命麵包車里,駕駛員帶我們這些「白領」出差學習的,神學於黃山風景區蕭瑟落木彩雲間;那時,更怕挨整下崖下的高幹們,帶著孩兒落木的哭了!!

而我冷汗流盡後,神般添了些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人生的心!寫到此,彎彎腰,看看落木蕭瑟的冬首;而這時妻兒開使了晚上該做的事,妻在洗衣服,女兒在寫作業。。

Ⅹ 關於讀書 古詩的中考滿分作文 800字

光陰似箭,日月若梭。時間沖淡了一切,惟獨沖不走我對書的情有獨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愛上了讀書。
有人說,讀書沒有什麼好處。讀書是一種負擔,讀書時猶如把自己關在一個密不通風的籠子里,讀書彷彿在接受魔鬼訓練一般,使你生不如死,讀書是多麼痛苦,它是致人於死命的毒葯。這只是那些文盲的看法,我卻覺得讀書的好處多多。我認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無聲的老師,書是我們的知心好友,書是營養的葯丸,書是精神食糧,書讓我們走進了一個極樂世界,那裡簡直是天堂。讀書是一種美的享受。讀書,讓你像走進了仙境一樣,讀書讓你的童年生活更加富有色彩,讀書陶冶了你的情操,減輕了你的疲勞,忘掉了你的煩惱,讀書是五彩的調味料。與其叫我在玩中消耗時間,不如叫我到書的海洋中遨遊。
在我不懂事之時,我見書如見鬼,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長大了,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享受,我學會了享受讀書的樂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可以享受樂趣,而且對你有很大的幫助。書讀多了,寫起文章來,也會如行雲流水一般,說起話來也文彬彬的,不是很好嗎?
讀書讓我增添了許多樂趣,我也學會了享受讀書的樂趣。在我童年的金色屋中,永遠都存在著兩個字「讀書」。只有先學會讀書,才懂得享受讀書的樂趣。只有讀書,你的生活才有意義,你的人生才會綻放出光芒,你也才不會虛度此生。

閱讀全文

與高中古詩鑒賞作文8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